#智慧農業是趨勢
我和溪口崙禾美地創生協會的陳梧桐理事長,有機會常交換彼此對農業發展的想法,他是在外地經商有成,是一位對家鄉土地有情感的人,也是願意作夢的人,所以從輔導竹編到希望發展蘆筍農業,培養在地年輕農民,讓農村社區永續發展。
不只是推動農業經濟,還有社區營造與教育文化的結合,讓這裡的孩子從小懂得感恩土地、感謝農民;今天在溫室內,我與孩子們一起種下蘆筍苗,陪著他們認識農業,我想這就是最好的食農教育及體驗。
最近我看到嘉義農業有許多人在努力,水上木瓜青農團隊、太保小黃瓜農場的成果,也是導入智慧農業科技,用科學化系統做好田間管理,同時蒐集氣候與土壤環境的大數據,還可以定時自動給水施肥,並有每日記錄農作物生長情形,這些都是作為往後種植的參考。
然後再透過農產品加工、分級包裝,並附上清楚的生產履歷,就可以送往各大量販超市觸及更多消費者,這是一個穩定的產銷模式,也是一個新的趨勢。
所以我們縣府推動智慧農業的目標,除了輔導及鼓勵小農去提升專業知識來接觸智慧科技之外,更要帶動願意投入農業的鄉親,找到定位創造價值,翻轉以前務農沒有前途的印象。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橙瓢蟲找新家」繪本介紹 訪問作者: 李明足 內容簡介: 銀川永續農場X小魯文化共同策畫 一本探索人與大自然、稻田與生物多樣性的食農教育繪本! 內附「有機米寶寶成長記」摺頁及延伸學習單 有一天,好多住在田裡的昆蟲和小動物一一倒下了! 橙瓢...
食農 教育 目標 在 許忠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忠富在麥寮鄉長任內規畫了許多攸關地方發展的重大計畫,其中「麥寮國家級智慧農業示範基地」是提升食在地、食安心的糧食自給率主軸,讓麥寮除了石化工業外,還能呈現科技農業的面貌,可惜的是,如此重要的計畫,因為忠富暫別政壇而停擺。
麥寮國家級智慧農業示範基地政策屬於「大糧倉方案暨行動計畫」,規畫於麥寮鄉與崙背鄉交界的台糖大有農場,面積總計達30.82公頃,經立委蘇治芬協助及農委會大力支持,2018年2月時,台糖公司已同意出租9.8公頃土地給麥寮鄉公所,打造最新型態的智慧農業,忠富當時也邀集專家學者針對土地利用的規畫進行指導,將朝食農教育目標邁進,透過農業休閒觀光導覽與農務體驗,傳達新農業的核心觀念,並積極與台糖公司的有機農業合作,打造公所、台糖公司與農民三贏局面。
好政策的延續很重要,宏觀有遠見的主政者會以公眾利益做為施政的前導,絕不會因人廢言。韜光養晦的日子,忠富總是以正向態度看待、思考各方的批評和指教,期望將鄉親的指點化為日後重掌鄉政、回饋服務鄉親的養分。
#忠心的朋友
#富出全為您
食農 教育 目標 在 林宛蓉加油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機農業與環境永續發展息息相關
宛蓉前往彰化田尾鄉菁芳園生態園區及臺南太康有機農業專區考察,期待燕巢有機農業示範園區吸取兩園區及國外農業大國成功技術,未來能朝向農業循環經濟兼具生產、行銷、教育、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功能休閒農場加值發展。
中崎有機農業專區31公頃的農場地在2008年(為縣市未合併前所規劃) 10年來有機農友在這片土地上付出不少血汗,我們知道有機蔬果生產基地,土壤需要經過轉換期到豐沃的生態體系及非常清潔的生產環境,過程中是一項艱鉅的挑戰,而中崎有機農友們用10年來的毅力耕耘創造這塊土地的生命力,耗盡資金、體力來完成實屬不簡單。
#經濟發展跟農業環境取得並存創造三贏局面,中央為農友找到相近耕作的土地,以「換地」形式,將中崎有機農業專區轉移至燕巢, 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協力將該園區朝向多元化規劃,宛蓉也不缺席,呼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 #健康福祉,宛蓉多次在議會建言 #食農推動 #農業循環經濟 #健康飲食文化 #環境生態保護,力促永續願景。
#友善環境營造 #確實保障農友生存權益
#保護大自然生態多樣性
國外農業科技發展有許多成功案例,例如:德國是有機農業大國更是實踐者,而有機農業的發展亦帶動德國的農業循環經濟;丹麥的農業產銷也是成功案例,農業不只是單純的種植養殖,而是通過合作組織模式,將農業產業和工商形成產業鏈,從種植養殖的初級生產到產品進行深度加工,再到銷售和售後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條龍的運營模式,更直得一提的是,丹麥為培養農業人口的素質,規定欲進入農業領域的國民須接受將近15年農業教育培訓,提升素質達到國家農民是富有的代名詞。此外,以色列十多項創新農業技術戰勝水源匱乏的環境;另外,農產品輸出額僅次於美國的荷蘭,成功打造人工環境控制技術(溫濕度控制,二氧化碳補充,全天候生長,精準化),分子生物學,人工生態圈(種植副產品飼養昆蟲,畜禽魚,養殖副產品製作有機肥),精準農業(無人機,機器人巡視,除草,施肥),節水技術,育種技術,大規模人道養殖技術,食品加工與處理技術等等。
臺灣正邁向循環農業經濟、休閒農業階段,上述農業強國成功經驗值得臺灣相關單位借鏡。
參考網址:https://kknews.cc/agriculture/n6mg39g.html
食農 教育 目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橙瓢蟲找新家」繪本介紹
訪問作者: 李明足
內容簡介:
銀川永續農場X小魯文化共同策畫
一本探索人與大自然、稻田與生物多樣性的食農教育繪本!
內附「有機米寶寶成長記」摺頁及延伸學習單
有一天,好多住在田裡的昆蟲和小動物一一倒下了!
橙瓢蟲和好朋友長腳蛛急急忙忙逃走,來到另一片稻田。
這片稻田看起來不太一樣,
秧苗有點稀疏、田埂長滿了花草……
這裡會是橙瓢蟲和長腳蛛可以安心生活的新家嗎?
當稻田裡噴起農藥,好多生物因此倒下時,橙瓢蟲和長腳蛛急忙逃離原本居住的家。牠們來到了一片稻田,看起來好像有點不一樣:稻子間的間隔很大,田埂上不是光禿禿的土,而是長滿了綠草、開著花,空氣中也沒有難聞的農藥味。原來這是一片有機稻田,農人不噴灑化學農藥、肥料、除草劑,讓生物們可以安心生活。
但是,這樣稻子不會被害蟲吃掉嗎?農人可以有收成嗎?
其實橙瓢蟲、長腳蛛和其他昆蟲,因為可以安心定居下來,在稻田開心打獵吃蟲,順便就幫農人除掉了害蟲,成了農人的好朋友,一起守護著稻田,讓稻子健康成長。農人因此有了收成,土地沒有毒物殘留,大家可以吃到無毒健康的米飯。這樣四方皆贏的局面,不是童話,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請跟著《橙瓢蟲找新家》一起關愛土地,友善環境。
作者簡介:李明足
文學博士、助理教授、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暨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關心環境生態、食農教育,藉由繪本、小說跟孩子述說生態環保的重要。
曾任蘭陽繪本創作營及聯合文藝營繪本講師,榮獲新詩獎、全國生態文學獎、蘭陽文學獎等獎項。繪本作品《看見》(小魯文化出版),入選「好書大家讀」選書、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小說《我並不孤單——少年鍋餅的勇氣之旅》,入選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繪者簡介:劉貞秀
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喜好自然,常常帶著孩子爬山、涉水,或陪孩子到山林觀察生態,希望能在孩子的童年中留下自然豐饒美麗的回憶。繪本作品《前面還有什麼車》(小魯文化出版),曾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及少年圖書獎、香港豐子愷圖畫書獎入圍,橋梁書《動物大鬧奇奇鎮》(小魯文化出版),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策畫者簡介:銀川永續農場
銀川永續農場創建於西元1996年,農夫賴兆炫沿用父親的名字「銀川」命名,曾榮獲十大青年農民、農企業菁英獎、神農獎。目前銀川為臺灣最大的有機農場,曾獲「臺灣十大有機農業貢獻單位」殊榮。銀川永續農場有三百公頃的種植面積,以及有機專用、專業的碾米場與食品加工廠,帶領著一百三十餘位農民與一群熱愛生態的夥伴們,深耕土地。
近年來,以「培育二十年後的農業菁英」為目標,舉辦食農教育、有機生活營等推廣活動,帶領民眾認識有機農業對環境的重要性,永續傳承。
出版社粉絲頁: 小魯粉絲俱樂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食農 教育 目標 在 翁章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瞭解食農教育成功的案例,特別來到台南市後壁新東國小參訪,由指導老師李榮宗帶著我們從校內到校外,一一介紹自然農法的種稻方式和過程,李老師一周七天,幾乎天天奉獻在食農教育上,學童在這就像家人一般,接受老師認真的指導和照顧,憨人夢連續不間斷三十幾年,現在開始萌芽,令人感動。
新東國小的食農教育分成不同的進階課程,每一位學生都擁有相關的基礎教育並實地操作,以自然農法種稻,學生隨時紀錄田間稻作成長情況,自身體驗,找回對土地的感動,不少學生在校吸收新知識後,也間接影響自己父母轉型耕作方式,以這套模式耕作的面積已達二十公頃,相當不容易。學校收成後的稻米,還自創品牌「心動玉白米」販售,收入作為學生教育、畢業旅行的基金。
李老師說過去農業採用傳統的慣性農法,施化肥、噴農藥,提高產量,卻破壞環境生態,現在致力農田應往生態化目標前進,把農村當作一個平台,讓學生可以在這裡盡情展現三創(創新、創意和創業),提高稻米產業的競爭力,不僅有越來越多家長加入,更鼓勵不少年輕人回鄉務農。
我認為未來嘉義縣必須強力推動食農教育,由縣政府編列預算給各學校,讓小朋友親自體驗整個辛苦的務農過程,從小紮根,學習基本的一技之長,培育嘉義囝仔不只德智體群美五育,還多了親近農業、認識土地,培養人格的食農教育。
--------------------------
翁章梁粉絲團,揪恁來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onlychiayi

食農 教育 目標 在 涂醒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重整嘉義市都市計畫
※終結派系把持,啟動都市計畫
1. 結合國土永續開發策略
2. 提高土地價值,阻止失序亂象
3. 鼓勵廠商進駐成立企業總部
4. 打造特色商圈,提高居住品質
5. 帶動嘉市經濟、社會、空間轉型
※善用都市更新,改善前後站風貌
1. 改造市區街廓景觀,啟動垂楊路造街計畫
2. 打造觀光夜市文化區、眷村文化區
3. 規劃阿里山茶文化街、彌陀路咖啡街、舊城區徒步街等
※平衡東西區域,全面發展嘉義
1. 建構藝文新廊道,再現「畫都」光榮
2. 成立青年創意產業園區
3. 公園特色化
※縣市合作,互利共榮
1. 推動大阿里山觀光特區
2. 嘉義縣市資源整合,觀光、產業行銷一條龍
3. 嘉義市為研發行銷中心
4. 嘉義縣為製造重鎮
二、打通交通任督二脈
※實現鐵路高架化,整合轉運站機能
1. 優先編列市府預算,協調中央立即動工
2. 檢討火車站周邊土地使用
※廢除垂楊路BRT專用道,打造安全行車環境
1. 恢復機慢車專用道
2. 設置交管行控中心
3. 規劃大眾運輸網絡系統
4. 成立嘉義市公共運輸與智慧發展處
※建立環市自行車系統,形塑單車友善城市
1. 鼓勵市民以自行車取代機車
2. 建構Smart-Bike系統
3. 廣設自行車租借系統
4. 定期舉辦自行車比賽
三、打造健康防老園區
◎涂醒哲:讓嘉義市蛻變為台灣的佛羅里達,是「防老」不是養老!
◎涂醒哲:人口老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就必須有前瞻性的規劃,除了養老,更要防老!我要打造嘉義市為銀髮樂活的健康城市,還要創造就業機會,以吸引年輕人返鄉服務,與老人共享天倫。
※建構衛星防老社區,創造就業機會
1. 成立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吸引廠商進駐設立企業總部
2. 導入TMO「Tow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市鎮管理組織)營造機制
3. 提供健康管理、教育與社福、護理師等醫護工作機會。
4. 衛星社區以增加五萬人口數為目標
5. 各行各業預計可增加20%營業額
6. 打造雲嘉嘉特色商圈
※營造幸福住宅社區,共享天倫之樂
1. 吸引有老人的家庭移居嘉義市
2. 標榜環保綠建築、無障礙空間設計
3. 興建出售或出租的一般與老人住宅
4. 公共空間管線地下化
7. 輔導社區營造、商圈經營與城鎮營造
※善用嘉義豐沛醫療資源
1. 全面盤點醫療資源,避免重複浪費
2. 園區規劃電動公車交通服務
3. 開辦日間照護與護理之家
4. 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與健康生活輔導計畫
※提高重陽敬老津貼,老人長壽久久久
1. 設籍本市3個月以上並實際居住者
2. 年滿65歲至79歲,每人新台幣5,000元整
3. 年滿80歲至89歲,每人新台幣6,000元整
4. 年滿90歲至99歲,每人新台幣9,000元整
5. 年滿100以上,每人新台幣12,000元整
四、建構「食品安全」首都
※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
1. 培植嘉義市專業認證分析實驗室
2. 推動食育自治條例
3. 仿效日本推動校園食農教育
4. 根據地方特色,建立食品安全優先防禦順序
5. 啟動「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嚴格管控、源頭管理
1. 要求食品業者提供添加化學物質清單
2. 訂定新上市食品申報與核可機制
3. 不定期、不定點抽查
4. 加重罰責、提高檢舉獎金
※建立「集體訴訟」求償平台
1. 協助受害者求償(含括民眾、廠商)
2. 由市府協助集體訴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