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鹼只要誤食一口,大部分的食道沒救了。」
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以往每到端午節,就收治多起誤食「鹼粽水」,灼傷喉嚨的意外,嚴重可能造成食道或胃破損,引發生命危險。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之前,一位5歲小孩被家長帶來兒科急診求診,
小孩來急診的原因是
小孩那一陣子有呼吸道感染,正在服用醫師開立的一些藥水治療呼吸道感染,其中有一瓶藥水是需要放冰箱的。
早上7點家屬要餵食藥物,結果從冰箱取錯瓶子(🙀🙀🙀),誤餵食鹼性溶液(PH值大於12)(圖1)5 cc。喝完後,小孩馬上嘔吐並口腔疼痛。之後都吐出鮮血!(圖2)
強鹼液體的腐蝕性很強,小孩灼傷後的食道,開始狹窄。這一誤喝也造成小孩的食道有一段約5公分緊縮的情形。小孩必須接受一次又一次的「食道擴張術」,可憐的小孩整整有半年以上無法正常進食。
#誤食強鹼
家裡長輩常常把鹼粽水裝在不明容器中,造成小孩誤食,若不幸誤食,小孩須及早就醫,才可及早接受治療。
強鹼比強酸對食道組織黏膜的傷害性更強,喝1口約30西西,就會造成嘴巴黏膜、食道、胃、十二指腸嚴重潰瘍。
強鹼造成的化學灼傷在誤食起初不會有明顯症狀,但1至3個月內會慢慢結痂,開始不能吃固體食物,漸漸連液體都吞不進去,食道會不堪使用,只能靠食道重建手術,才能解決無法進食的問題。
「誤食入鹼性溶液,最好立即送醫,切記不要催吐,以免造成食道二度灼傷,甚至因此嗆到,不良物質跑進肺部形成肺炎;也不能大量喝水「稀釋」或喝牛奶「解毒」,除會造成小孩想吐外,鹼性溶液接觸到其它液體可能會導致高溫,也會對消化道再次傷害。」
強鹼只要誤食一口,大部分的食道沒救了。
食道擴張 不能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誤食系列+1
謝謝大家的支持,這段時間來,有ㄧ群朋友都跟我說:「每週二、五,他們必看我的(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謝謝大家啦!
我小小的期望:「別忘了,看完的時候,記得幫我的粉絲頁按個讚喔!」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誤食系列+1
「取錯瓶子,吃錯藥!」🙀🙀🙀
故事是這樣~
今天是星期五,主角是4歲妹妹
前些日子的早上,ㄧ位4歲妹妹被家長帶來兒科急診求診。
主訴是妹妹那一陣子有呼吸道感染,正在服用一些藥水治療呼吸道感染,其中有一瓶藥水是需要放冰箱的。
當天早上8點家屬要餵食藥物,要從冰箱裡面拿藥,結果從冰箱取錯瓶子(🙀🙀🙀!),#誤餵食鹼粽水溶液(PH值大於11)5cc(圖1)。喝完妹妹馬上嘔吐並口腔疼痛。之後都吐出鮮血!(圖1)。
當然強鹼液體的腐蝕性很強,灼傷後的食道,開始狹窄。這一誤喝也造成妹妹的食道有一段約5公分緊縮的情形。(圖2)妹妹必須接受一次次的「食道擴張術」
#衛教專欄:誤食強鹼
爸爸媽媽在發現小孩強鹼中毒後會很緊張,最常發生的不當處置就是催吐,一旦引發吸入性肺炎,問題將更嚴重。
誤食強鹼、強酸類物品時,#嚴禁催吐,盡速送醫,並將強酸或強鹼的容器攜帶來以告知醫師
強鹼比強酸對食道組織黏膜的傷害性更強,喝1口約30西西,就會造成嘴巴黏膜、食道、胃、十二指腸嚴重潰瘍。
#食道灼傷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會馬上出現,而是要數周甚至數個月。
#再次提醒家長們
「誤食入鹼性溶液,最好立即送醫,切記不要催吐,以免造成食道二度灼傷,甚至因此嗆到,不良物質跑進肺部形成肺炎;也不能大量喝水「稀釋」或喝牛奶(解毒),除會造成幼兒想吐外,鹼性溶液接觸到其它液體可能會導致高溫,也會對消化道再次傷害。」
食道擴張 不能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信任與交託,病人生活改善才是我的目標*
今年十月國內第二例胃賁門緊縮術的病人,術後三個月回診作胃鏡追蹤,改變讓我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半年後應該會超棒。
***胃食道逆流的惡夢
一位北上準備治療的病人,之前真的像在地獄裡,我也很難過,會加快排治療的時間,趕快縮短他不舒服的人生惡夢。
(一字未改病患自述,僅醫院名稱拿掉,以免對號入座)
長年受到胃食道逆流的困擾,一直以為是我太胖的關係,直到約莫5-6年前,因家人罹患癌症,長時間都在某教學醫院照顧家人,想說讓該醫院腸胃科醫生診斷看看,接著醫生安排了一些檢查,診斷結果有一部分是因為橫隔疝氣,問我是否要考慮開刀,剛好那時候有同學在另一間教學醫院當護理師,我問了她一些意見,她建議我到她們醫院的胸腔科問看看醫生的建議,我便帶著檢查報告去了,胸腔科看了報告便說這個手術後應該就會有所改善,並提供了我要選擇傳統剖腹手術還是腹腔鏡手術,並分析的兩種的優缺點,最後我選擇了手術材料需自費的腹腔鏡手術,醫生接著告訴我,該醫院專門用腹腔鏡開這種手術的醫師,已經不在該院,那時剛好某教學醫院落成,該院許多醫師都轉任該新落成醫院,便又把我轉到那間新的教學醫院找那位擅於執刀的醫師,我的胃食道逆流心酸史也在這間醫院開始訴說.......
.
這一次已經換到了一般外科,醫生看了看報告和胸腔科的紙條後,也就幫我安排了腹腔鏡手術時間進行手術,手術後的第二天,醫師幫我拔掉了鼻味引流管,隔天恰巧又遇到休假日沒想到卻是噩夢的開始,我開始打嗝並且口水無法吞嚥,病床旁就放著一堆塑膠袋,我必須邊打嗝邊把口腔的口水吐掉,根本沒辦法好好休養,吐到累了不小心睡著,便會被自己的口水嗆醒,這樣維持了一天還是兩天,因年份久遠我也忘了,不過當時真的是快崩潰的精神狀態,等到了上班日醫生來巡房了,便先幫我做了一種名為食道擴張的手術,術後不再打嗝,口水也能吞嚥了觀察了一個禮拜便讓我出院看看情況是否有好轉,
出院後變成我和食物的戰爭這期間每天三餐都是安素,我能喝液體的東西卻完全不能吃固體的東西,這期間也是都有按時回診,一次比一次瘦,我記得......距離第二次開刀也不過幾個月我應該瘦了有20公斤吧。這時候開始跟醫生討論開刀細節,這期間家人也因為家人是大腸癌,所以有做切除手術,我也才知道有ㄧ種需自費防沾黏的紗布或要水可以用。我便跟醫生說我想用那種東西,自費沒關係,醫生也允諾可以,
第二次手術後一樣的流程,醫生巡房的時候,我第一件事就是問醫生有沒幫我用防沾黏的東西,醫生回答我,那種東西貴效果又不好,所以沒用.....我傻眼加上無奈的又出院了,出院後先從粥挑戰起,很順也不逆流,感覺不錯,再來挑戰吃麵沒很順暢的感覺,但慢慢吃也還過得去,一碗麵要吃超過半個小夠慢了吧,心想也許是剛術後不久的關係吧,再來就是挑戰白飯類了,吃了第二口,忽然有噎住然後口腔開始充滿的唾液,我卻什麼都吞不下去,接著而來的反射動作就是,我把飯剛剛吃的兩口飯吐了出來,才有順暢的感覺,接著幾天我還有嘗試別種米飯類的食物,試了幾次...真的與飯無緣,更別說牛排那一類的食物,
我告知醫生這個情形,醫生先幫我安排了一個擴張術看能不能改善這個情況。又安排了許多種的檢查,喝鋇劑的.顯影劑打血管的,然後對我說了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我體質敏感吧,我接著問醫生那有解決的辦法嗎?我不想吃麵吃粥一輩子呀......
醫生說不然把前兩次縫的地方把他解開,你吃東西的狀況應該就改善了,醫生接著說,這次可能沒辦法用腹腔鏡了,如果開的時候沒辦法使用腹腔鏡,可能要用剖腹的,我答醫生你是專業,如果會好你覺得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第三次手術醒後,我才知道原來剖腹的傷口是如此的痛,前兩次用腹腔鏡沒什麼感覺....一樣醫生巡房後,我問了醫生手術結果如何,醫生回答我說....因為有些許沾黏所以沒辦法拆得很完整。如果一樣還有問題,他也束手無策,只能兩手一攤.....這時候醫生已經語帶不悅了.........
出院後我一樣是從軟爛的食物開始測試,一開始吃什麼東西沒什麼不適感,約莫半年左右,開始又有ㄧ種以前沒遇過的感覺,就是吃下去的食物到了一定的量後,食道會出現一種有空氣想抵住你吞嚥的力量.你想把空氣排出來卻怎麼也排不出來,除非是空腹狀態,這時候我已經快忘了什麼叫排氣了感覺了,說吃很多東西嘛,也不就是半個便當的量,然後胃整個脹到好像要爆掉似的從外表就能看到我胃的形狀,
這段時間我已經開始轉往過去看過診的兩間教學醫院外加一間區域醫院,委婉的醫生會說我只能開藥給你吃,坦白的醫生說你要跟好幫你手術的那個醫生.....這時候我已經無路可走,開始跟朋友打聽是否有跟執刀醫院有認識的...幫我關心一下..
很幸運的有朋友出手相助,去關心了一下,再來我又回到了執刀醫院,醫生才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接著又是一連串的檢查,別人恐懼的胃鏡,我已經麻痺了...醫生看了檢查報告後,給我的結論是胃排空的速度太慢了,導致隨著食物吞下去的空氣排不出來,不管是往上排還是往下排..
他決定第四次要切掉幽門直接把腸子接上胃,增加胃排空的速度,術後醒來我問醫生開刀結果,他答覆我...剖開肚子後發現裡面已經沾黏嚴重,他猜應該是沾黏的關係,我接著問那幽門還在嗎?這個答案至今還是個謎,因為他每次回答的都不一樣,報告我也看不懂....不過原本硬梆梆的腹部,真的感覺好了很多,幾乎9成的食物不再有阻塞感,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也回來了,且吃完食物會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頭暈的感覺...醫生告訴我這個叫傾倒症候群,要我吃完飯先去躺著,讓食物再為多待一回,別讓他太快進入腸道,你想吃東西就是要承受這些後果,
吃完飯站著頭暈,躺著胃酸會嗆到鼻腔,而食道潰瘍的那種痛,沒有的人真的很難想像,這樣已經開始影響到我上班和日常生活,真的無奈...
我開始越吃越少,有時為了上班乾脆就不吃東西了,這時候我已經瘦了差不多60公斤,心中常想,要找個醫生已經夠難了,何況現在還醫不好,現在這個狀態我也不怪醫生,有時候開刀需要醫生的專業,病人也是需要一點運氣的,就在我已經放棄的時候,
偶然一次臉書跳出一個關於胃食道逆流治療的分享,那是吳文傑吳醫師的文章,讓我燃起小小的希望,
但遠在台北,直到要看診的前一天,我都還在想....這次去會不會又被拒絕了,幸運的是吳醫師很有耐心的聽我講完,並答應我願意接手這個別間醫院都不敢接的燙手山芋的病患,真的讓我非常開心與感動,謝謝您...吳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