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否真的因為糖尿病原因,但身為糖友的我,要再因此對糖友提出警告,如果沒有按時檢查以及配合醫師醫囑服藥,同時最重要的控制飲食,我們的內臟就會泡在糖水裡頭慢慢的腐敗潰爛。
所以絕對不要輕忽糖尿病覺得不會痛不會癢,但當你發現的時候你可能要截肢你可能失明了你可能要洗腎。
好好地控制保持適合的飲食跟運動以及看醫生,糖尿病人也可以活得非常好。
https://tw.appledaily.com/entertainment/20210914/RNXUFOGSRVE6XOKJM2QERCS74E/?utm_campaign=twad_social_appledaily.tw&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utm_content=photo_post&fbclid=IwAR1Xsb5sh9iF6Wu6T9tM1mDbvV_M18RcilW4ncBbQ-VuJOLhnpIp622-XcU
飯後血糖 270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秋季日夜溫差明顯,當開始降溫時,來碗熱湯,再吃點剛涮起熱騰騰的葷素食材,暖心又暖胃。入秋吃火鍋,這可是天經地義的事,實在讓人大呼過癮!
受健康飲食觀念影響,火鍋族也開始轉向以原型食物取代再製食品,且蔬菜攝取量多餘肉類更佳,嚐美食更要顧健康!而提到蔬菜類,在火鍋界的蔬菜巨星,當然非「茼蒿」莫屬,不僅是攝取膳食纖維的來源,又因當中帶有特殊香氣,入口鮮美,唇齒留香,解膩又助消化。所以早已成為老饕們的火鍋天菜!
正值秋冬季節,茼蒿也進入盛產期,其英文俗稱為Crown Daisy。花瓣有如皇冠一般,古時候即被御廚發掘並料理出宮廷佳肴,據說是專獻給皇帝食用的貢品,所以又有了「皇帝菜」的稱呼。茼蒿是菊屬植物,為雛菊家族的成員之一
茼蒿自帶的特殊清香,是很多菊科蔬菜與生俱來的。如萵苣、苦菊都有類似的氣味。這種味道來自於菊科特有的萜烯類化合物。因此,比起其他葉菜類,風味更為突出富層次。但茼蒿絕對不是虛有其香,當中更含有多元營養價值,以下「5個吃茼蒿的好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❶強化骨骼增記憶
當中含鈣及可促成骨骼形成的維生素K,兩者作用相乘,有助強化骨骼健康、遠離骨質疏鬆症。此外,對於增加記憶力亦有幫助
❷高纖順暢助消化
其含豐富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問題,降低腸胃負擔。另,其特殊香氣的揮發油,對腹脹、消化不良者,也有緩解之作用
❸穩定血糖少負擔
因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是常見於咖啡中的一個成分,綠原酸能夠幫助減緩飯後血糖的上升。此外,其熱量每100克僅15大卡,可口又不造成負擔
❹高鉀防禦護健康
100克的茼蒿中含有270毫克的鉀,比起香蕉多出30%,是肌肉收縮和神經傳導的必需營養素,足夠的鉀能避免抽筋,而含高鉀的食物,具有預防橘皮組織、中風、高血壓、預防骨質流失、腹脹、腎結石等幫助。不過,高血鉀患者,則需注意其攝取量
❺潤喉養肺膚質佳
內含豐富β胡蘿蔔素,該抗氧化劑在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能有助保護喉嚨、肺部…等呼吸系統器官,及調理黏膜和皮膚。也因具止咳化痰的功效,被稱為食物中的感冒藥。如果想保留這些抗氧化性質,最好是簡單快速短暫烹調即食,才能盡量避免營養流失過多
📌茼蒿品種
🔹大葉茼蒿
即為市場上常見的茼蒿,因為葉片較大,被農民們俗稱為象耳茼蒿。大葉茼蒿整個植株長度約10~15公分,葉子較飽滿圓滑,幾乎無分枝
🔹小葉茼蒿
俗稱貓耳茼蒿。因為種植效益不大,目前較少見了。大葉和小葉僅差在葉片,都適合涼拌、熱炒與汆燙,常見的料理方式像是蔬菜卷、鹹湯圓以及當成火鍋配料
🔹裂葉茼蒿(山茼蒿)
屬於日本品種,也被稱為春菊。植株在15公分以上,葉子較細,有分支,味道較茼蒿濃烈。適合熱炒、當成火鍋配菜,因為根莖部位較長,頗多熱炒店會將山茼蒿與豬肉或牛肉熱炒,口感清脆,風味佳。
裂葉茼蒿也被稱為飛機草、太子草、春菊及澎湖茼蒿,色澤深且葉子成鋸齒狀,春、秋兩季皆可種植,現已有人專業培植,供應市場所需
📌茼蒿停看聽
⚠️若有腹瀉情況者不宜吃茼蒿,因茼蒿屬性微涼,又含豐富纖維素,一但食用過量,可能使不適症狀加劇
⚠️茼蒿容易夾帶泥沙和農藥殘留,在清洗時,應先將葉子一片片剝開,以流動的水清洗葉片數次,再用手將茼蒿撕成所需大小即可
⚠️挑選時,應選擇葉片厚實、莖部適中、根部飽滿又完整的茼蒿,不僅新鮮、品質好,吃起來的口感較細滑美味;但如果葉緣變色或變黑、葉面斷裂或破損,就應避免採購或丟棄
⚠️由於茼蒿嬌嫩,不易保存,買回家的茼蒿,最好盡速食用。因為極容易壓傷,如果要冷藏保存,可先以紙巾壓乾葉片水分,再放入塑膠袋中放置於冰箱冷藏,宜1、2天內食用完畢
#凱鈞有食力
#5個吃茼蒿的好處
飯後血糖 270 在 糖寶寶的甜蜜人生-王思予營養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血糖控制的藝術-過猶不及]
今天工作雖然有點累了
但還是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
在血糖控制上有兩種「補過頭」
會造成血糖高高低低起伏很亂
有這個困擾的糖友
或是您的患者有這樣的情形
可以參考這兩個原因
1.高血糖補過頭
當糖友們看到飯後血糖高的時候,有些糖友會求好心切的想將血糖趕快降低,而會選擇補打。
這時候若是詢問「你要補打幾單位你知道嗎?」
糖友們有學過1800/500法則會說知道,但是若是再細問:「那你會想說讓他快一點降低而再多轉一兩個單位嗎?」
有些糖寶寶可能就會跟你害羞的點點頭了...
不擔心也不用不好意思,我懂。
因為我以前也曾經這樣做過,我血糖也亂過。
其實想顧好血糖的心態沒有錯,代表你很認真想要照顧自己。
但多加一兩單位不會讓血糖真的如你預期降的更快更快,而是有可能會造成令人困擾的低血糖發生,血糖就會在兩三個小時內發生高血糖又低血糖,這樣快速的高低變動,是最傷「心」的!
讓我們看到高血糖時,先多喝水、冷靜思考!
🔸血糖要慢慢降下來比較不會讓心血管受損,而出現其他合併症,避免多補「過頭」的劑量、避免要讓血糖「快速」降回正常值的衝動。
2.低血糖補過頭
當低血糖時,衛教人員衛教補充15克的糖,15分鐘後就會恢復,但是往往這15公克的糖在1-2分鐘就喝完吃完了,那剩下的13分鐘呢?
13分鐘內糖友們還要忍受這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很多人會吃到舒服為止,甚至吃過頭了,再補速效,然後下一次再量血糖的時候,血糖就反彈變250,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兩三個小時之內,又同時發生了高血糖跟低血糖。
但我相信低血糖補過頭那絕對不是你故意的,也不是你不知道,只是當下的身體不舒服讓你無法清晰的思考,我懂,因為我也有這樣過。
當你找到15克的糖時,若是很快的喝完了或是吃完了,這時候我會趕快吃個口香糖、含一顆酸梅或是一小包海苔等...慢慢吃,讓嘴巴還是有在持續吃東西的感覺,然後找事情做😆
看是要滑個臉書或是IG或是看個電視等等等的...等到血糖恢復了,身體舒服了,就不會有想要一直一直想吃東西的衝動了,這是我對付低血糖補過頭的小招數😝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
但我知道這是很多人的困擾
是很寫實、生活化的
所以想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感覺血糖控制就像個藝術一樣
過與不及都不是一件好事
齁~
根本就是在磨練我們的個性嘛😂
那大家有發現自己血糖有高高低低的嗎?
找找原因吧~💪🏻
若是上述兩個原因
我們一起努力來調整處理方法吧❤️
#糖寶寶的甜蜜人生
#王思予營養師
#控制血糖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