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端傳媒》「消失的香港」後百感交集,專題的閱讀的方式很特別,在開始的時候聲明:「頁面內容將隨你閱讀而消失;無法往前回顧;內容消失後一片空白。」像是赤裸的呈現與警告:你若不願記得,一切會像從未發生過。
想起蔣勳曾在《人與地》裡說道:「也許有一隻大手在捏塑歷史,或者毀滅歷史,對他而言,捏塑與毀滅也並沒有不同。」
我曾羨慕那樣解讀世界的淡然,或許與我選擇相信決定論的原由不謀而合,好像對興亡自然有一種冷漠感,那冷漠是可以創造與破壞,把繁華與劫毀看成平等,意義的重量是可以被重新調整,應該被記住的也該被淡忘,如此有距離的觀看歷史,消亡便可以不需要這麼悲傷。
但我越是這樣想,就越是不甘心。
每次有關政治時事的新聞,我總想起自己很欣賞的評論家蘇珊桑塔格說:「對歷史有熱情的人多半對政治不感興趣」這在我腦海烙印揮之不去,最初,我以為是我認同這樣的說法而印象深刻,直到最近,我才了解我是因為極度不喜歡這句話,才把它記得這麼牢。
力不從心大概是最近對於變化的解讀,無論是在疫情下每日成為死亡的目擊證人,或是眼睜睜的看著香港ㄧ則則對自由趨向絕望的新聞,因無能為力而對一件事從激烈關心到逐漸麻木的過程很不好受,而那些被迫離開世界的一條條人命,因應社會更有效率的轉達現況,變成無情的數字統計,這是我一直都沒辦法適應的事情。
昨天看《良善之地》,其迪花了一輩子在探討哲學問題與解釋倫理和宇宙存在原因,重複活了800遍後他寫下:”There is no Answer.But Eleanor is the Answer. “
最終的答案居然只是:一個他深愛之人的姓名。
我為此哭了好久,想想自己總在尋找和追求事物的真理,卻從沒想過解答可以是一個人,一個能力與生命明顯有限,活生生的人。
想到前陣子拍馬拉松形象影片時,我在終點等待跑了55公里的跑者,其中一位男子到達終點不是喝水休息,而是看到我正在rolling 的攝影機,從口袋掏出香港旗幟,對我鏡頭大喊:「我是香港人,我們現在很需要幫忙,希望台灣可以幫香港加油。」
大概是看著那旗幟因汗而溼透有些褪色,幻想著站在我面前的這個男子是不是隨身都攜帶著旗幟,是不是喊了這話不下百次,寫到這就覺得心疼,回想起來,他或許就是我當下的答案。
歷史是政治加上時間,當代社會政策傳遞一聲令下,時間被壓縮成此時此刻,我們就是不偏不倚的站在政治與歷史裡,如果人真能成為答案,那方法或許是用我們渺小的身軀承載歷史,用力記得過去,讓集體的個人記憶
去拼湊與支撐屬於我們的共識,我相信一切會有所不同吧。
香港加油,台灣加油。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IG@apriltzu
https://www.instagram.com/apriltzu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韓市長之前很自豪,陸橋花三天就拆好了,表面很風光,但背後的排水導流系統都沒做到位,這就是這次高雄國瑜水上樂園的原因之一。 只說漂亮話、只做表面事,這就是目前高雄市政的問題,也是整個台灣政治的問題。 閱聽大眾浸淫在某些扭曲的媒體文化裡,喜歡「六個月就做到OO」、「上任保證發大財」,這種近乎毒癮似的...
「香港人冷漠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江惟真(港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Re: [文化] 台灣人對香港人的印象? - 看板Hong_Kong 的評價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香港人真係普遍比較冷漠無情? - 港澳日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香港人超凶超冷漠超難相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有一半原因是貪婪冷漠的香港人做成的! - Henry Cheung 看2047 的評價
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江惟真(港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你好撚唔鍾意香港]
//當有人說「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同時,也有人說,自己其實「好撚唔鍾意香港」。「唔鍾意」香港逼、急、壓力大、過分競爭、貧富懸殊、人與人之間冷漠。
嗯,這些的確是事實,亦的確令很多香港人活得很痛苦。
然而,造成這種社會面貌的原因是甚麼?// (全文見Patreon)
--------------------------------------------
歡迎加入【Patreon:真心雜技】
www.patreon.com/hellomisskong
閱讀全文,同我真心對話,交流生活雜技!
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白人前線巴的孤獨與哀愁〕
去年秋天,每周末都有示威,在路障的附近,在水炮車的面前,在防線的最前,勇武抗爭者之中有一個男子,獨來獨往的。其他人作blackbloc打扮,或會露出一點皮膚,或可看到眼睛或手臂,但他刻意從頭包到腳,丁點兒一點隙縫也不會露出來。
偶一不慎,頭巾滑下了,給「手足」窺見到他的臉容時,別人的反應總是誇張的「嘩!」不會說廣東話的John(化名)模仿着這個新學習回來的粵語單字,雙手揚起,身體忽然靠後,眼睛瞪大,還加一個詞:「鬼佬!」「I know, it means ghost。」他帶點不好氣,自嘲地微笑着說。
John說,在前線只遇過南亞裔青年,白人他則鮮有遇到,雖然早前一名澳洲籍女教師襲警罪成判監三個月。即使坊間有輿論宣揚反修例運動涉及「外國勢力」,圖文並茂指現場出現一些「白人指揮官」(不少是外媒記者),但真正參與其中的白人卻少之又少。
阿John更透露,身為白人,在現場並不是那麼受歡迎。
因為示威者以為他是「白撞」:「前線的人會推我走,以為我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他們會跟我說,You are not local, this is dangerous, Go!」又或者太過禮貎地說「多謝Thankyou!」這些都令John感到尷尬。性格內歛的John唯有在氣候悶熱的香港把自己包得有咁密得咁密,也防止自己被警方點相。
阿John去年夏天,從西方國家來港,他形容,他認識的白人圈子,對這場運動的態度有兩種。一是完全迴避,即使心態上支持香港人爭取民主,但不想惹麻煩,又會覺得:「爭取的話,堅持和平示威就可以,任何暴力都不能接受。說完這些論調,他們周末會醉心玩樂,最愛clubbing, 去酒吧喝酒,去海灘開派對。」
另一種白人會去示威現場,利用自己的種族優勢,自拍打卡:「有些白人遊客,拿着啤酒於抗爭現場,拍照放上網,態度輕挑,消費香港人的抗爭,濫用自己的種族優勢,令我很光火。」
阿John來自西方國家,自小關心世界公義,修讀的學科亦訓練他的思維,尤其對壓迫和反抗,公平等議題有所反思。
來港之前,他只對香港略有認知,聽過雨傘運動但沒有深究,知道香港曾是殖民地,是個現代大都市,和中國有點不同。但他指,家鄉的人對香港認識很皮毛:「至少以前,一般西方人都會以為香港就是中國,他們問候我,都只會問『你在中國過得怎麼樣?』(意指香港)」
來港之前,碰上反修例運動爆發,有人擔心他安危,勸他取消行程。「我最初的想法是不會參與這件事,但我十分好奇,一個如此穩定的先進城市,發生大型社會運動是怎樣的?」
在港之後,他曾到現場看看,思想亦受改變:「在傳媒裡看到的,是警察與示威者對壘,還以為是兩班人在公平比拼。因為在傳媒裡只看到最核心的示威者。」
「怎知去到現場,看到的畫面讓我很震撼,警察和示威者,雙方權力懸殊。不是甚麼公平較勁,示威者是很年輕的細路,但衝出來的警察卻是海量的,裝備是軍隊級的。根本不是對壘,只是示威者先做一些事,警察再出來做一些事。」
他陷入思想掙扎,再由本地朋友那裡了解到721、831事件,明白到本地人為何麼憤怒,「事情比我想像的更不公平,我不能袖手旁觀。每一次我想到,若我缺席,就有多一個年輕人給警察打或拘捕,我就過意不去。我覺得去參與是做對的事,我一生從沒有覺得有這種做有意義的事的感覺。」內歛的John,說得慢條斯理,語氣平和。
John最初認識了一班和理非的銀髮族,一起參加和平遊行。他亦使用電子軟件,接收抗爭資訊:「按手機看,全部是廣東話來的,我開始認得一些字,又或者乾脆在Google Translate裡翻譯。」
為保障自身安全,他對自己要求嚴格,「每次落場,我都早一點去現場看一看環境,永遠獨個兒行動,保持冷靜頭腦。會預想遇到危險要怎樣逃走,時刻保持警覺。」催淚彈,橡膠子彈,水炮車,他全中過,每次僥倖全身而退。
但John知道,真正保護了他的,卻不是勇氣智慧,而是與生俱來的皮囊:「若我不是白人,我應該被拘捕了很多次。」他指出,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自己的膚色帶來極大好處,面對警察,比一般本地人容易脫身。「就是因為這樣,我更加不能不去現場,幫得就幫。」語氣裡有點不好意思。
運動後期,他因為過度疲勞,加上經歷不少創傷畫面,一度情緒低落,看到警察就會心跳加速和焦慮。但當他和記者坐在餐廳裡,還是忍不住不斷查看手機,看看商場的「和你sing」進行得怎樣,有沒有人受傷被捕,他的神情裡有一種關切和焦慮,對我們面前的美食不屑一顧。
「我的心情是,只要那天有示威集會,我沒辦法不理會,沒法子安心去享受假期,吃好東西或去開派對。」我問,這種心態,會不會很像本地人。「對,我的思維已經把自己當作香港的一份子。所以我感到特別孤獨。因為沒有人有我的背景,卻有我這種想法。」
一個白人過客,為何對這場運動,負肩起一種「不能缺席的責任?」
「在運動裡,我與本地人並肩一起,看到整場公民抗命運動裡,年輕的,快樂的,友善的示威者,我看到一種團結精神,大家互相幫助,滿有創意和幽默感。 我記得一次看到現場有人竪立起抗爭女神的雕像,一起唱《願榮光歸香港》,那個畫面是整場運最美麗的記憶,讓我感動得全身起雞皮。」
然而這位愛思考的宅男,仍不忘反思運動的不足:「在運動的中後期,我看到有些參與者偏激了,讓情緒蓋過了理智,行為過了火位,有些示威者把自己當作動作電影主角一樣,我擔心,也失望。另外,『私了』的行為我不贊同,有時我也會遊說示威者別衝動。」
對於警察,他這樣形容:「警察有好也有壞的,有些壞得很,以惡劣態度對待示威者為樂趣;但我也有遇到專業而耐性的警員,兩種警察我也碰到過。另外,速龍真是跑得很快,令人害怕。」John本身是運動健將,體能不錯。
「我了解警察都是平凡人,因為學歷原因或供養家庭的緣故,不得不做這份工。我嘗試不去憎惡他們。但我也親身經歷了警暴,試過看到警察從私家車下來掃射我,真是令我害怕。但即使如此,每次我出去示威,即使身心俱疲,但我仍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
John記得,第一次去示威現場,一片混亂,一名陌生的女子,替他戴上防毒面具。
「在我自己的國家,人和人的關係不是那麼親切,好冷漠,我們甚麼都已經爭取得到了,不需要我們打拼。反而在香港這個陌生的地方,你看到大家一起為甚麼而努力的感覺,這令我對香港有一種深厚的感情,覺得這裡活着更真實,更能體驗到人性美善。雖然大家覺得西方社會甚麼都好,但我反而覺得,在香港跟本地人相處,這裡的人更友善,更親切,更讓我嘗到快樂。」
(訪問早於2020初完成,因為肺炎疫情,文章刊出的時候,阿John已安全離開香港。)
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韓市長之前很自豪,陸橋花三天就拆好了,表面很風光,但背後的排水導流系統都沒做到位,這就是這次高雄國瑜水上樂園的原因之一。
只說漂亮話、只做表面事,這就是目前高雄市政的問題,也是整個台灣政治的問題。
閱聽大眾浸淫在某些扭曲的媒體文化裡,喜歡「六個月就做到OO」、「上任保證發大財」,這種近乎毒癮似的空話,讓大家覺得好爽。結果什麼都做不到,什麼都推給別人,遲到了還不能指責他,這市長不像市民公僕,是市民的三歲寶寶,罵不了批評不得,只能說他好棒棒,只能給他糖吃,否則就要哭鬧說一定是別黨或中央霸凌他。
我也在此呼籲韓市長,罷韓不是無聊的事情,是市民在反彈,從來都很嚴肅認真。若你對人民還有一點心,我本人在此邀請你對談,但我想你根本對這土地沒有期望、沒有感情。
說到對土地的感情,我們正見證港人的絕望,香港正在急速腐朽。
向來對政治冷漠的港人,自6月9日以來,已發動6次數十萬人至百萬人的大遊行,因為基本生存條件沒有受到保障,居住、醫療、教育、母語都受到中國因素侵吞,特區政府非但不保護香港人民,反而壓制香港人民的聲音,且手段越來越粗暴,視人民如糞土。
在「一國兩制」只剩「一國」,港人在忍無可忍之下只能持續反抗,香港的傷痕也越來越多。香港讓我們知道,如果接受中國的和平協議及九二共識,換來的承諾只是一張廢紙,中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面對民意,港府不思檢討,持續研發更卑鄙的鎮壓手段,包含全面性的科技監控,以及利用黑道作為代理人傷害市民,讓政府能躲在暗處暗箭傷人,製造香港的社會動盪與恐懼,一個史上最可怕的獨裁政權,正在吞噬一個長期擁有高度法治與自由的進步城市。
面對網路壓力,港府與中共政權刻意以新聞或網文帶動輿論,以「暴民」、「擾亂社會秩序」,或者是抹黑發出不平之聲的市民是「拿錢的香港版1450」,又或者是,挑弄保守安定派對於社會運動的不滿。
我們在留言評論裡可以窺見這些毒果子,什麼「打得好」、「正義之士維持家園和平」、「欠教訓」。如果哪天你參與社會運動和倡議,看到親友、同事如此留言,會不會覺得很心痛?中共政權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肉體的暴力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性被分化對立,挑弄地扭曲變形,忘了什麼是對於生命的尊重,揚棄基本人權價值。
但台灣,其實也正在潰爛。
我們同樣面臨中國獨裁政權透過科技監控、金錢收買、代理人政治等,各種卑劣手段的滲透。唯一的差別是,香港的主權已被中共的魔掌攫住,台灣的主權目前還握在台灣人手裡,我們正是因為守住「兩國」體制的防線,因此還能自主選擇自己的未來。
在此聲援香港人對於獨裁政權的抵抗,希望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而不是中國的香港,黑道的香港,共產黨的香港。也期望台灣人更該團結一致,維繫最基本的主權底線,抵抗中國對民主世界的攻擊。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預防勝於治療、珍惜生命遠離中國。兩岸不是一家,不管親不親,不要玩火燒身,台灣永遠都該是台灣人的台灣。
台灣基進「護台抗中法案」,我們不能讓中國資金和政治勢力影響台灣民主,拜託大家連署起來:https://tafi.statebuilding.tw/
由熱心網友剪輯精華,版權為民視電視台所有。原始出處:
https://youtu.be/K0l0kFbYQ04
https://youtu.be/3S3l7IsGFvI
#陳柏惟 FB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3Q陳柏惟 反正要選立委後援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4607250528296/
柏惟噗浪
https://www.plurk.com/wondafrog
柏惟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ondachen/
柏惟推特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網路廣播 Podcast ( Spotify 或 Apple Podcast 搜尋3Q)
#台灣基進 官網
http://radicalwings.tw/
台灣基進 FB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台灣基進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Q4sJJO-d8YJl_FK-bmt_g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入黨申請
http://radicalwings.tw/survey.ph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Rfe5hnJ5_M/hqdefault.jpg)
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當智能電話愈來愈普及,幾乎人人一手機的年代。一部電視機,似乎不再是每個家庭的必需品。而電視機生產商是否已沒有出路?80後許純康(Ryan)卻仍然看好這個市場。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仔,Ryan英國畢業後回港接手家族生意,他希望令更多香港人認識到,這個已經有20年歷史的港產電視機品牌:「我哋出口做得咁好,點解香港係我哋基地,反而牌子就唔出名呢?」
能夠做到「香港人撐本地薑」,是Ryan的希望。
「我哋喺外國幫人做代工,都已經咁出名,其實香港都可以試吓。」正是因為對自己品牌有信心,亦因為對香港這個家有一份情意結,Ryan深信只要努力,就可以令品牌「更入屋」。
雖然已是公司的執行董事,但Ryan很多事都會親力親為:「有時訂單太多,我都要自己去送貨,會接觸到唔同嘅人,聽吓佢哋有咩要求。」當各行各業都講求外判,講求節省成本,Ryan卻有一份堅持:「我哋堅持維修、安裝全部無外判,全部自己同事做。有一個客,係保安員,佢希望零晨五點鐘去送貨,我哋特事特辦。我哋應該係唯一一間,由小至22吋到大至65吋嘅電視,都會上門做維修。」
現時Ryan公司在深圳的廠房,二千多名員工每日能生產過萬部電視機,是全球第五大代工廠。
而實際上,香港只佔公司整體業務不足百分之一,Ryan堅持發展香港市場是因為一個信念:「世界各地嘅人都覺得,香港只剩低炒樓、炒股票。我哋想證明,香港人都可以做一件產品出嚟,令到世界各地都認同,令到香港人自己都自豪!」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希望利用一部電視機,在每個香港家庭的客廳中重燃溫情:「依家好多人都話香港人冷漠咗,尤其係家庭關係裡面,其實分化都幾犀厲。我哋希望將電視機帶返畀香港市民,咁樣可以凝聚一家人去睇電視,令家庭更和洽,唔會各自低頭玩電話。」
今集《港。故》會帶大家看看,由上一輩打拚精神和新一代靈活多變結合而成,一個「本地薑」電視品牌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6KckuV672Y/hqdefault.jpg)
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ong Wai Man
香港人心中又多塊大石。
人大建議,將國歌法列入基本法附件內,以後惡搞義勇軍進行曲,便犯刑法。
隨之而來的,就是廿三條立法、國民教育吧。正如這屆政府官員說,這些都一定要做的。
香港人不接受大陸化,不願意香港成為大陸其中一個城市。
這些在大陸城市理所當然推行的政策,民眾冷漠毫不關心的法律,我們都抗拒。
我們期望走回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正路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擇善固執,甘於入獄。
水淹澳門,香港人反應很大。
唇寒齒亡,我們看到全面依賴大陸,表面浮華,廿三條立法,人口急升,年年派錢的澳門。
但一場天災,我們見到澳門政府,沒有管治意志,沒有長遠規劃,沒有為民服務的政治精神。他們清楚明白的只是代北京睇住澳門的看更,事事不能作主,要等待指示。
這亦解釋了林鄭對九寨溝地震都急於表態:血濃於水,但對今次澳門的危難,冷漠無情得不尋常的原因。
港澳從來唇齒相依,救災救人,送水送食,一小時之內,可以輕鬆做到。香港無論人力物力,都綽綽有餘。但無論官方或愛國社園,都默不作聲,等澳門人在自救,民間的螞蟻搬家式的送水送食。
原來正如林鄭早前說的:人家的事不要理。
北京自有安排:
解放軍應特首要求進城救災;
五毛軍網上挑撥,將澳門人家破人亡的悲憤,由譴責政府轉去香港。
香港人䄂手旁觀,冷言冷語;
解放軍救民水火,?不顧身。
林鄭和一眾官員,知道這個佈局,所以不敢對澳門表達應有的政治情義,連江湖救急的道義都不敢伸手。
香港對澳門的關心,是看到我們走同一條路,林鄭政府也在走看更路線,沒有了治港理念,沒有了政治抱負。
還有,澳門那幢豪宅,環宇天下,天鴿之後,玻璃全碎,通風清爽,是中國建築蓋的;他們也是我們香港鉛水的源頭,這家公司不但參與興建香港公屋,其他基建亦由其承辦。
它的母公司是國企中國海外,也是港澳國策吧,你叫香港人怎麼不憂心?
2017年8月29日星期二下午5:00pm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RqKvs7vuyQ/hqdefault.jpg)
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香港人真係普遍比較冷漠無情? - 港澳日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叔)好鍾意係page 問一D技術問題,同埋發表個人意見/感想,雖然好多post都係佢出,就咁睇落去又真係好似佢一個人霸曬成個page咁,所以- 冷漠,香港人. ... <看更多>
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香港人超凶超冷漠超難相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一個專為廣東話母語人士而設的廣東話課程】➜更多內容: https://www.cantonesecollege.com/we-are-cantonese讓廣東話發揚光大! 香港人 超凶超 冷漠 超難 ... ... <看更多>
香港人冷漠原因 在 Re: [文化] 台灣人對香港人的印象? - 看板Hong_Kong 的推薦與評價
: 我一直都很好奇台灣人對香港人的印象是怎樣的?
: 以下是我比較想問的問題:
: 1. 台灣人會把香港人當成大陸人嗎?
不會啊,差別很大。我遇過幾個香港人,他們對於大陸的情愫很奇妙,
對於英國跟中國的政治過渡,好像是一種混血兒的感覺,
雖然已經脫離英國統治,但是我去香港看到郵件的地址,全都還是英文,
教育方面也覺得英文是很威水的,學校網站等等也都是英文,
雖然他們幾位覺得有些大陸人很粗鄙,
但是他們也覺得,中國在世界地位上的強勢讓香港與有榮焉
(這是我碰過幾位香港人的心得,不是泛指所有香港人啦)
: 2. 大部份台灣人知道香港也是用繁體字的嗎?
大多數人好像不會特別注意,尤其是香港回歸中國後,
大家認為應該是使用簡體字吧,我也問了我朋友,
知道與不知道的比例,大約是一半一半。
: 3. 對香港人的長相、衣著、性格態度等方面有甚麼印象?
我有親戚是香港人,他覺得台灣的美女比香港多,還說漂亮的都去當明星了,
一開始我並沒有注意,但聽他講完,我開始在地鐵站觀察,
好像真的台灣美女比較多....但是我覺得男生好看的比台灣多。
我覺得香港人大多在衣著上都很講究,給我的感覺香港人大多也比台灣人有公德心,
我上街的時候,覺得香港人的衣著好過台灣,不是說衣服的質感或品牌,
而是衣服的搭配,感覺滿多人看起來都很潮很有型,給我的感覺是很專業,俐落,
我在台北生活,感覺台灣人的衣著比較會跟著日本或韓國走,
香港人給我的感覺,衣著時尚感較強。
至於性格的話,我不否認香港人給我的感覺比較冷漠,也很急,每個人都很趕,
好像大家壓力都很大一樣,
我想,語言可能也是讓人覺得香港人很兇的原因之一吧,
廣東話本來腔調就比較高,語助詞也比較多,所以台灣人聽起來會以為在吵架,
但是我覺得香港的廣東話是很好聽的了,我聽過廣東省鄉下的廣東話,
聽完之後頭一整個又暈耳仔又痛。
但是我覺得他們講話很直接,語言也可以反應出來,
例如他們經常會把人的外型跟個性灌在綽號上: 肥佬黎,管家仔,麵包仔,
肥姨姨,光頭B之類的...
其實我覺得在香港講普通話,不會怎麼樣啊,
我一開始去也都是講普通話,但是也沒有因此遭到歧視,如果特別表明自己是台灣人,
還是遭到歧視我覺得這也挺蠢的。每個國家都會有好人壞人,
香港人不一定人人都歧視大陸人,若要這樣比,我倒覺得台灣歧視大陸人的人更多,
不只如此,台灣應該很多都很歧視東南亞人(尤其是外勞)吧?????
但是香港人給我的感覺很有公德心,
第四台很貴所以我親戚家只有基本台而已,但是電視節目的分類很清楚,
新聞也沒有台灣的那麼腥羶色,
保護兒童,社會福利,尊重弱勢等等的宣導廣告也很多,暫且不管有沒有用,
至少經常接觸這種廣告,久而久之也會某種程度上的作用。
不過有很多我們只能在Discovery或是旅遊頻道看到的,在普通台也可以看到,
外國影集更新的速度比台灣快,
街道比台灣乾淨,而且馬路也很少看到有人亂停車,或是併排停車,
摩托車也比較少,因此街道看起來就乾淨許多,
而且也沒有看到有摩托車亂竄的狀況。
就算是市場,感覺也很井然有序,比較少看到中間會自動多出一排攤販的,
街道上的垃圾也很少。
不過可能物資幾乎都仰賴進口,所以外面物價滿高的,
有點像歐美,只要是師字輩的薪水都高,費用也很高,醫療費用也好高,
我是不知道有沒有健保,但是上次我親戚看個腸胃炎打個針大約要一千五港幣,
小朋友看個感冒要兩百塊錢港幣,好貴好貴>_<
而且感覺,政府機關以及法規都很有制度,
例如,住宅區不可設立公司行號,因此銀行的信用狀通知地點不可為住宅,
而且他們還真的會去查。。。。
但是我有一點比較不認同香港的是,我覺得他們給兒童的束縛好大,
或許是因為社會太競爭了,因此家長都希望小孩成為人中龍吧,
在台灣,我目前看到的是,除了特別富有的人會念貴族私立小學之外,
其他都是等著派公家小學。
可是我覺得香港好恐怖喔,至少我看到的是這樣,
我親戚的小孩,補才藝總共補七科,還要上面試班,因為私立小學要面試,
好像公立小學都沒有人要念一樣,我親戚住的社區指是很一般而已,
每天早上送小朋友去坐娃娃車時,家家戶戶的媽媽都會聚在一起討論,
妳的小孩補什麼? 妳的小孩參加什麼比賽? 妳的小孩得什麼獎?
誰家的小孩上了男女小拔? 檔案可不可以借我看???....
大家都在比誰的才藝多,誰的知識多,
面試時還要交一份,像我們高中生要推甄入學的檔案,
裡面還要附推薦信(雖然說可以寫中文,但是大家都是用英文的,用中文的就弱了)
感覺著個制度用在兒童身上很迂腐,
可想而知推薦函大家一定都把自家小孩寫得很好,
可想而知那份面試資料就是在比誰的獎狀多,誰得排版漂亮,這是唯一我不能認同的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9.98.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