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香港Patreon】港英重用「頂心杉」羅文錦 反映舊日管治邏輯
全文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56751657
香港公民社會未形成的時代、尤其是太平洋戰爭之前,人們普遍認知是,獲港府重用的華人均為「殖民者附庸」,與港督同聲同氣。但事實未必如此,在英治時期的二十至五十年代,曾有一個處處站在華人利益發聲、甚至屢次與港府唱反調的華人政治家,先獲委入立法局、再躋身立法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後來更位高至行政局成員,晉身港府決策核心。他叫羅文錦。
羅文錦可說是港英時代版的「反對派」,但港府仍對他委以重任,反映出一個時代的一些管治邏輯。
羅文錦如何成為頂心杉、甚至牴觸殖民地當局的一些利益?他曾協助罷工工人、反對當局針對華文報章的審查、乃至協助華人對抗收地拆遷七姊妹泳棚等......如欲了解更多,請登入:https://www.patreon.com/posts/56751657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管中祥是台灣著名公共知識分子、位於嘉義的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理事長,曾多次在香港調研,包括在雨傘運動期間,因而認識不少香港公民社會領袖,並與李立峯、馮應謙等香港傳理學者相熟。走進他的辦公室,感受到一種濃烈的香港情懷,不少擺設、文宣都來自香港,可以想像的是他對後國安法時代的香...
香港公民社會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支聯會解散前,#鄒幸彤 為何希望堅守?】https://bit.ly/3zOuPMS
儘管 #支聯會 眾人在獄中公開呼籲主動解散,但同樣身陷囹圄的副主席鄒幸彤 ,則表達出 #不贊成解散支聯會 的態度。她指不希望「恐慌性解散」對民氣造成打擊,並對「解散救人」論調表示存疑。
面對眼下香港公民社會正經歷的解散潮,即使解散後也面臨著「 #秋後算賬 」的風險,猶豫中的公民組織無論取哪一步都不會帶來確定性。在這種情境下,鄒幸彤拒絕解散的行為並非只是盲動對抗,而是以抵抗換取空間,以實際行動擴闊香港民間行動本錢。
雖然支聯會的解散已塵埃落定,但其他組織是「止損」還是堅守?執著「堅守」的香港人,又能否掙脫遊戲劇本,走出劇本以外的反抗路線?https://bit.ly/3zOuPMS
相關閱讀:
【死亡筆記:香港新選舉前夕,公民社會在體制內外遭遇連場打擊】https://bit.ly/3knpUx3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深度 #香港 #評論
香港公民社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Repost @thestandnews with @make_repost
・・・
【香港公民社會大解散】
支聯會、職工盟、教協、民陣、蘋果日報……今年還有哪些團體已解散?請看互動專頁:https://thestandnews.page.link/sTg5u3q6R8Df2Mt5A
去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前後,先有個別民間組織、政黨宣布解散;到了 2021 年,政治環境愈見嚴峻,在中港官員、建制派、黨媒的口誅筆伐下,香港的公民團體、組織迎來更大規模的解散潮、停運潮。
根據《立場》整合的資料,由 2021 年 1 月至今,已有至少 49 個民間組織宣布解散,歷史最悠久的有 48 年歷史。年初每月只有零星組織宣布解散,但自從 6 月《蘋果日報》停刊後,退潮一浪接一浪,短短三個月內已有近 40 個組織解散或停運。
香港公民社會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管中祥是台灣著名公共知識分子、位於嘉義的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理事長,曾多次在香港調研,包括在雨傘運動期間,因而認識不少香港公民社會領袖,並與李立峯、馮應謙等香港傳理學者相熟。走進他的辦公室,感受到一種濃烈的香港情懷,不少擺設、文宣都來自香港,可以想像的是他對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感到無限惋惜。究竟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學者,喜愛香港的甚麼?他眼中香港的未來還有希望嗎?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香港公民社會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 何俊仁 黎樂民 嘉賓:吳明德教授
FPS 轉數快: 94681803
Patreon賬戶:https://www.patreon.com/hkpeanut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支票/銀行過數
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
香港公民社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為甚麼我在包容基督徒?:十九世紀中葉儒者的宗教寬容」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孔德維 (Hung Tak Wai)
內容簡介:
既批判,又主張接納,清儒對基督宗教的包容源於「大國的自信」?
大清帝國的菁英如何在時代的變局中,重新思考「國家」與自身的責任?
爬梳史料,以清儒姚瑩、梁廷枏、魏源為例,看19世紀中葉中國儒者的自我定位與世界觀!
傳統儒教菁英的思維中,「教化」是國家與儒者的當然責任,不過19世紀初,卻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主張包容非儒教的族群。道光帝便曾親筆寫下「護國清真」的匾額,並下令重修河南的清真寺;而1840年代的戰爭以後,這樣的「包容」仍然遍及於基督宗教,更有一些儒者系統地解釋了「包容」異教的必要性。
相較於16-17世紀的明國和日本,這是全然不同的景象。在16-17世紀,江南的明儒和佛教徒因強烈的危機意識,銳意排斥基督宗教,不惜以武力相抗;同一時期,江戶幕府更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禁絕以十萬計的基督徒,徹底「鎖國」、「禁教」。
在本書中,我們則會看到19世紀中葉,曾接觸許多歐洲國家的官員姚瑩(1785-1853),承認其他宗教也可能是「天道」的一種,主張包容不同的宗教風俗;痛恨「異端」的魏源(1794-1857),也認為世界各族「秉氣」各異,不能以一教統覆天下;為了維持國際貿易而提議接納基督教的梁廷枏(1796-1861),則深信只要儒教與基督宗教充分交流,外國的異教徒終必師從周、孔。這些儒者並非單純以自身的信仰或官員管治的立場面對基督宗教,而是在「經世」的終極目的下,消化新知,考量現實,不斷修正他們的世界觀,維繫帝國的繁榮穩定。對他們而言,理解基督宗教的過程就是世界觀、新資訊與現實考慮三者互動的結果。
作者簡介:孔德維(Hung Tak Wai)
香港人,1991年出生,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中國研究博士。曾任訪問學人於中央研究院,並參與歐洲、海灣地區及東亞不同學術會議。現職沙特阿拉伯王國費薩爾國王學術與伊斯蘭研究中心研究員及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自17世紀以來東亞少數群體的研究,尤集中於小眾的宗教團體與政府及與主流社會的關係,主要包括中國的穆斯林及基督徒與香港的少數族裔社群。
過去數年,不斷參與香港公民社會的各種活動,2011年創立文宣學社為清貧學童提供免費教育服務,並在不同非政府機構參與研究工作,探討非華語學生在香港的學習及就業困難。現為新創企業Glocal Learning Offices(GLOS)的研究總監,以國際關係為本,從旅遊、生活、教育、研究、社會、創作等範疇服務本地及國際社會。
香港公民社會 在 瓦解香港公民社會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國會 暨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發表題為《香港公民社會:由開放的城市變成恐懼的城市》(Hong Kong's Civil Society: From an Open City to a City of Fea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