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個旅外的OO經驗
在四年前的一個旅外經驗,不時地都會回想起來許多細節,在今年有許多新的看法了,原因是,以前有個時代標籤,我們的視角叫做文化大革命,近期叫做台獨或辱華行為,至於判定行為的標準,台灣自己曾經也有過,叫做白色恐怖的文字獄。
一個旅外的OO經驗,我們來跟著卡爾的經驗分析看看有甚麼過程吧。
當年旅外,其實就是去對岸工作,我個人比較喜歡用對岸,沒有國家名稱、沒有省籍問題、更沒有地名矮化的差別。到了對岸會發現,對岸這兩個字可以簡單地與當地人輕鬆的相處溝通,畢竟,文化知識水平低落、或是統戰意識高的中華西岸北京政權人民其實沒有很多,大部分的人都還是能夠經由溝通互相理解,接受是另一回事,大家彼此都很能尊重,畢竟我去的城市是一個國際交流頻繁的地方,對岸夥伴就算只認同一個中國,也能聽懂我們的價值觀。
從準備出發這件事來說,台胞證就是一個台灣正名的證件,抱歉了小粉紅,台胞證格式如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之法規規定,喔對,沒錯,出入境,名稱定義為”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上面具有台胞證號碼、功能為出入境取代護照功能、免簽證。代表意義為對岸政府認為我們就是台灣,獨不獨是另一回事。並且在一國兩制的情形下,台胞證出入香港及澳門也是屬於出入境,可怕的是,更因為一國兩制,我們中華民國護照在出入境香港及澳門是可以使用的,更不用說台胞證背面有一串字號:中華民國身分證號碼。幾個國家兩種制度?完了,中國國境出入當局搞台獨(真正的台獨人士說是華獨,因為是中華民國證件)。
再來就是兩岸的金流方式,因為目前對岸的金流電子化,我記得四年前過去上海的時候,除非是當地銀聯卡、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就算我有錢也未必能消費,像是台灣金融體系的VISA甚至MASTER CARD,對岸除非有相對應的卡片機器,一律認定為境外卡。完了,中國經濟體系搞台獨,這卻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我不知道小粉紅對於這件事有甚麼能力評論。
許多人會說港澳台證件是一樣的,坦白說就是不同,尤其是身分證格式相差甚異,所以近三年來,對岸政府多了一個新玩具叫做台灣人用的卡式居住證,由對岸國務院發卡,目的性是為了改善台胞證的缺點,缺點是甚麼?台胞證與對岸身分證格式不同,對於證件的實名制並不友善,所以居住證的發行能夠讓台灣人更簡便的在對岸有實名制的方便性,你可以享受任何當地人實名制後的好處。當然,即使是國務院所發行的證件,代表的就是中國內部管理,不過一個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證的證件,還是代表了沒有一國兩制情形下,國務院也認同了那首歌”我們不一樣”,又是一個搞台獨(或是華獨)。
當然在上海旅外的經驗中,我也遇到很多對岸的好朋友,聊天最常開玩笑的就是問他們哪裡來的。通常上海當地人也未必多,許多人都跟我一樣,跑外地工作,所以就會跟我說:我外地來的。沒錯,我台灣人,我也是旅外,聽起來就是不同國家身分,但說旅外完全沒問題,因為可以跟對方說:你也”外”地來的不是嗎?
再回頭說一些台胞證的好處吧,雖然卡式居住證方便許多,可以直接購買高鐵而不用領紙票,跟對岸身分證一樣可以直接刷卡進出,但好笑的是,對岸很進步,進步太快到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能刷卡。我相信近年有改善,但對岸太大,有些高鐵站進去刷卡,出來小站卻沒有得刷卡,我還是拿著我偉大的台胞證走人工通道,這在對岸形同VIP快速通關啊。所以我還是喜歡這種VIP的感覺,抱歉了我並不想辦居住證。至於居住證這件事,在容許雙重國籍的中華民國底下,對岸的國籍身分或是居住身分是不被認同的,即使兩岸沒有政府資訊互通,但多多少少還是建議有辦理的人請不要回台灣大聲嚷嚷自我感覺良好。
生活在對岸,跟觀光一陣子絕對不同感受,台灣泛綠所說的華獨在旅外經驗中,其實許多台商真的還是為了台灣及中華民國的尊嚴而活著,所以台獨嘲笑華獨的改念在台灣也許沒問題,但出門在外,我把對岸當成旅外其他國家,尊嚴也是建立在中華民國國民的身份上,華獨也就沒那麼奇怪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去對岸,批評著有些人賺人民幣,不過說實話,我只認為對岸既然跟我們不一樣,賺她人民幣也能交流我們的想法,讓更多對岸朋友不被洗腦,何嘗也不是一件好事,不過都已經成為往事,我的銀行卡和電話卡都已經停用,現在也是不能過去啦。
最後,你覺得:
淺談一個旅外的OO經驗
OO是什麼呢。
卡爾只能建議那些旅外明星,被人家指著台獨的時候,用不著被洗腦反駁就說你是中國還是台灣人,旅外許多細節,告知小粉紅跟小粉綠,我是中華民國國籍,目前兩岸確實如此即可,小粉紅哪來這麼多理由可以繼續說嘴,它們根本不懂細節好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大學法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教授除了對BNO研究多年,也對國際法相當熟悉,究竟「新香港」會否不日不承認雙重國籍,他自然有結合理論與現實的見解。回想2014年,陳教授獲提名出任港大副校長、卻被左報連番批鬥事件,已經預視了今天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面貌,當事人如何回顧與前瞻,也令人不勝唏噓。 ▶️ 上篇:陳...
「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新聞] 台積電美國設廠:鳳凰城裏搬來了「台積-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曾鈺成:中國公民可持有外國護照?不承認雙重國籍政策會改變 ... 的評價
- 關於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雙重國籍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林忌:近日中國大陸瘋傳所謂「限籍令」的消息,指一些擁有雙重國籍,或者本身並非中國籍的藝人,將被大陸封殺,禁止在中國賺錢云云;由一些著名的香港藝人(如謝霆鋒),到由始至終都是新加坡籍的歌手(如孫燕姿),都在這些流傳的名單之內;當中謝霆鋒在接受中共黨媒節目訪問中,提及「看到一些評論說,你不是加拿大人嗎?」然後就回應「自己在香港出生,所以本來就是一個中國人」;再補充說「其實我也已經把退掉加拿大國籍……已經在申請了」──由所謂「傳言」到主動申請退籍,看來總有些人是認真對待未經證實的「流傳」的。
這段說話最奇怪的,就是為何「香港人」會變成「加拿大籍」,而又要「申請退籍」,而且是要去到今時今日才「申請」呢?這自然在香港成為了笑話;然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為何居然有人會相信,或者真的會發生,這種禁止外國籍人士,在中國演藝圈工作的事情--今次不止是「政治打壓」,而是即使平日與中共官方親密,雖然持外國護照,卻仍然表現出「愛國」的行為,也一樣會傳出「封殺」的消息呢?這和大家平日口說反對「排外法西斯」,譴責其他國家「保護主義」云云,為何大家竟然會相信,大陸會實施如此「排外」的政策呢?
例如早前美國對部份中國留學生簽證拒簽,中國外交部就表示嚴重關切,指控這與美國自我標榜的開放自由等理念背道而馳,與國際人才交流的時代潮流背道而馳云云;那麼反過來問,難道藝人「國際化」,在「全球與國際人才交流的時代」,居然要禁止「外籍」人士在中國工作嗎?
然而如果有任何外國的政府,以相同標準去對待中國的藝人或者其他人士,可以想像的就是必然被指「排外」與「歧視」,以至違反「自由」云云;即使不是政府,而只是個人的選擇行為,例如早前香港市民所發起的「黃色經濟圈」,即被親政府人士指控,是「罔顧自由市場規則、人為製造社會撕裂、政治綁架經濟的政治攬炒」云......(節錄,全文按連結)
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發現……有些人似乎不太點開來連結🔗所以我想說幫大家畫個重點吧(˶‾᷄ ⁻̫ ‾᷅˵)
(附上生活照♡背景是永遠不拿下來的女兒去年生日氣球🎈)
#中華台北 #中華奧會 #國際奧會 #奧運 #東奧 #東京奧運 #台澎代管區
網址連結🔗
👉🏻如何才能擺脫中華台北?如何才能終止中華系列體協亂象?https://wp.me/pd1HGm-lp
👉🏻聖峰談俄國ROC隊的,給大家參考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hsfforformosa/posts/874438563200000
➖➖➖➖➖➖➖➖➖➖➖
1️⃣在這希望大家了解一件事情,中華奧會是民間團體不是政府單位,ROC政權治理當局是不可以去干涉民間團體運作,可以去監督但在法律上沒有權利強制要求民間團體改名。在這情況之下,如果ROC政權真的運用政治壓力去脅迫中華奧會改名,這毫無疑問就是政治干預。雖然對很多人來說很樂見政治干預改名台灣,但是我們不能雙標。
奧運是國際性民間運動組織,共同舉辦的國際比賽,這不是任何一個國家舉辦的運動,國際奧會是國際組織,但他不是國家政府去組成的。國際奧會是由世界各地民間團體共同組成的國際組織,具有國際組織法人格,成員是世界各地的民間組織,不一定是要主權國家的民間運動團體才可參與,像是香港奧會組織、中華奧會也有參與。這個本質是民間運動團體,所以他們會很介意政治干預,因為要尊重相對自主性,要讓運動自主具有獨立性。
奧運的精神是運動員上場競技而不是國家之間的競技,奧會憲章初衷是想打破國際界線。
奧運發展到最後,會變成以國家為單位,甚至成為國家間相互較勁比實力、鼓動民族主義的機會,其實是因為這個世界目前的區域劃分方式主要是以主權國家的領土界線為準,而各奧運組織的影響範圍也會受制於主權國家的領土界線,所以導致奧運參賽隊伍幾乎等同於國家隊。
其實,奧運參賽隊伍本來應該只是「地區代表隊」而已。
而從「參加奧運的資格」基本上是跟運動員本身的表現有關,而非與「國家」有關,就可以知道,奧運參賽選手真的就只是為自己參賽而已。
每個參與奧運的運動選手,都是因為「個人表現」符合參加奧運的標準而能參加奧運,而不是因為他們所屬的國家在體育上滿足什麼條件。
奧運選手會代表某個國家參賽,就只是因為他們在報名的時候,選擇填入了那個「國籍」。這在有雙重/多重國籍的選手身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所以奧運真正的精神其實是運動無國界,透過運動來打破地理及政治上的藩籬。相較於一直從國家的角度去看待奧運的比賽結果,從欣賞個別運動員優異表現的角度來看奧運這樣的賽事,或許會是更符合奧運憲章精神的作法。
台灣人想要透過將「中華台北」改名成「台灣」讓台灣隊出現,但所訴諸的手段卻會直接違背奧會憲章「禁止政治干預」的基本原則。在這個情況之下,把東奧正名用成公投,一旦這個通過,ROC政權治理當局就必須要採取行政作為促成改名的結果發生,那這就是政治干預無誤,這個結果會直接導致國際奧會因為中華奧會受到政治干預而禁止其出賽。
如果是中華奧會自己主動去跟國際奧會洽談變更名稱,這樣子才不會有政治干預的問題。
如果有機會可以掌控中華奧會就有可能透過與國際奧會洽談的方式來改名,看要改成什麼名稱都可,只是這機會很渺小,因為中華奧會涵蓋的範圍是ROC政權自由地區所有中華系列的運動團體。中華奧會主事者大多是支持ROC政權或者與KMT相關的人,且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大部分是1949年來台的中國難民創的協會,特別是所謂的「黨國權貴」,所以會與ROC政權及KMT的情結難分難捨。
-
2️⃣如何擺脫中華台北跟如何終止中華系列體育協會亂象其實是環環相扣的。
如果我們想要讓名稱真正符合台澎法理狀態,那就不能寄望現在的中華系列體育協會。
那要怎麼辦呢?
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盡快完成 #終止代管自決建國。才有辦法讓建國後的台澎組成台灣隊、台澎隊。
現在說這個方法,可能會讓人笑說遙不可及。不過還是有一條路可以走,但需要很多人配合。
台澎金馬東沙這個地方,把法理地位切割開來,在自決建國之前,直接先成立各項體育協會的台澎版本,讓這些團體、協會共同匯聚在一起成立台澎奧委會,就可以與中華奧會來談涵蓋區域範圍如何區分,可以洽談讓中華奧會只負責金馬東這個屬於中國領土地方。中華奧會就可以跟國際奧會說明清楚區域上的切割依法理地位來分別,多了一個台澎奧會,讓台澎奧會加入國際奧會,就可以出一個台澎隊參賽了。這是在還未自決建國之前可以完成的事情。
以上法律上是做得到這個路線,當然現實上,在執行面就會很困難。
我們現在在推廣法理建國就是知道推廣是不容易的,也是無法一蹴而就的事情。
當我們還未建國還無法名正言順的成立台澎新國家的民間團體參與國際賽事,但我們可以去了解國際賽事,往往是要具有全國性/全區域代表性的體育組織才能具有報名權限,運動選手想要報名參加就必須透過這個體育協會才可以報名。此外,中華系列體育協會高層與ROC政權體育署官員關係良好,因此這些協會申請補助也比較方便,即使將來新成立台澎版的體育協會,要跟ROC政權申請經費,會比中華系列體協相比處於相對弱勢狀態。
經費對運動選手跟教練在訓練過程中不可諱言很重要,所以若經費在ROC政權官方補助卡關,就會過得很困難,倘若台澎版的體育協會能收到充分的民間團體贊助來補足、取代ROC政權官方的補助,就會有機會讓台澎版運動協會成為台澎選手最厚實的後盾。
體協通常會是由曾經是運動選手的人去成立,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性,不太可能是一般人去成立。
體育運動在體育界裡面非常重視成果,並不是有錢就行,而是看在體育項目是否有亮眼表現,當你遇到曾經在國際賽事拿過獎牌的前輩,就會產生崇拜之心,所以體育界改革會遇到困難也跟輩分及結果導向有觀。
所以上面說的在自決建國之前可行路線,必須要先說服資深運動員跟教練,讓他們願意加入新成立的台澎系列體協,才有辦法成為領頭羊,但現實面還是要有民間資助才能夠與中華系列體協抗衡。
這邊聽下來,是不是會覺得與其拐彎抹角做這些,不如努力完成終止代管自決建國後,再順理成章完成這些?
最後還是想跟大家說真正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早日建國。國家隊就是要先建國才會有國家隊,要有真正可以代表台澎的國家隊,就是早日完成台澎自決建國。
➖➖➖➖➖➖➖➖➖➖➖➖➖
最後提一下:
#洛桑協議
洛桑協議是1981.3.23簽訂的協議,主要是針對涵蓋的地理範圍包括ROC政權治下地區的奧會所使用的名稱,在這裏面也針對所使用的會旗、會歌有所規範。
通常對主權國家的奧會會使用該國的國旗跟國歌,但對中華奧會而言,它不是使用中華民國國旗跟國歌,而是上面用了KMT黨徽(不是ROC國徽)的奧會旗跟中華民國國旗歌。
#中華民國出賽名稱
ROC政權派出去的代表隊有一段時間是使用「中國」這個隊名,而且選手也全部都是中國人。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些歷史。
如果我們在現在將「中華台北」改成「台灣」,那1924、1932、1936、1948年的中國隊就會直接與台灣隊混在一起
大家別忘記了,台灣選手在1952.4.28之前還是日籍台澎人,還是日本人,不可能在1924、1932、1936、1948年是中國隊選手。
如果這樣改了,不但讓台灣人自己更搞不清楚狀況,國際社會看這些歷史也會以為喔台灣真的就是中國,在過去參賽的那些年份,最終就成為了「台灣」隊的過往。
這最後不就會導向「台灣其實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改名一時爽,後果效應火葬場。
過去的歷史一路累積下來到今天,我們不可能去忽視、切割過去,就像現在把中華民國改成台灣共和國,過去經歷的那些中國政權做的一切事情都會跟著跑,這些過往包袱一樣繼續背負。
大家別忘了1964、1968年ROC政權在聯合國中做為中國主權國家的合法政府代表,當時的台澎人還以為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所以即使名稱當時叫台灣隊也仍舊改變不了ROC政權的法律身分本質。
就好比香港在奧運上也有香港隊,但沒有人會質疑香港領土主權屬於中國,隊伍名稱與是否為主權國家、領土主權歸屬是不相關的,名實不相符是有可能的,但我們要盡量名實相符,雖然中華台北這個名稱與台澎狀況不相符沒錯,但直接改成台灣也是錯的,因為ROC政權治理範圍除了涵蓋領土主權歸屬未定的台澎之外,還有中國領土金馬東。所以要改名稱不可以直接以偏概全的改成台灣,這樣會讓國際社會搞不清楚台澎是代管區。
我們希望看這直播的人可以思考一下,奧運是國際上都關注的賽事,如果我們今天派出去的隊伍名稱,可以很明白告訴世界台澎是被ROC政權代管不是分裂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的問題不是中國內戰的延續,使用真正能正確忠實呈現台澎法理地位的名稱,不是會對未來台澎建國有幫助嗎?
若改用了錯誤的名稱,會妨礙建國:「台灣」將掩蓋掉中華民國政權使用「中華台北」所能彰顯的中國政權本質、而中國領土金馬東則跟台灣混同。
➖➖➖➖➖➖➖➖➖➖➖
#社群中網友提問 #聖峰回答
1問:剛google一下,1995年,國際奧委會修改《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只有獨立國家才能夠成為國際奧委會會員[9]。現行的《奧林匹克憲章》於1999年12月在瑞士洛桑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第120次全體會議通過的。所以台灣如果另外再成立一個民間單位類似 中華奧委會去參加 也沒辦法對嗎?
1答:
申請的時候把台澎是盟佔代管區的法律事實放進來未必進不去。因為這個盟佔代管區的存在,會讓中華奧會的合法代表範圍限縮到金馬東沙,並使台澎成為「無奧會負責」的狀態。負責台澎代管區的奧委會在這時被接納將會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若不被接納,國際奧會本身也必須針對台澎的部分作出特別處置。也就是必須設置像難民隊這樣的隊伍來處理台澎的部分。
概念上來說,中華奧會當下所負責的範圍,在台澎奧委會出現之後,就會切分成金馬東、台澎兩塊而分別成為這兩者的負責區。由於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原本中華奧會的責任區就不應該涵蓋台澎,則,在撥亂反正讓真相大白之後,基於信賴保護原則,就必須接納「其實本來早就該建立並加入的」台澎奧委,以保障台澎地區運動員的權益。
整個感覺會有點像:
聯合國2758號決議讓ROC政權無法繼續在聯合國代表它現實上無法有效代表的中國,
而國際奧委會接納台澎奧委會的決定則是讓中華奧會無法繼續代表它本來就無權代表的台澎。
所以假設台澎奧會能成立,之後的整個操作也仍舊會跟史實跟國際法緊密連結在一起。
而整個推動的過程,就會是一場對全世界進行的台澎法理地位機會教育。
不過也正如我們在直播中提到的,其實最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快點完成自決建國,成立台澎奧會啥的其實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大家比較會關注的夏季奧運四年一次(其實每兩年就一個奧運,夏奧、冬奧輪流,但冬奧比較沒人在關注),像這次因為奧運而又被大家注意到的名稱、中華體協問題,過幾個月之後大概就又不會有人關注了。
所以我在直播裡面提到的,固然確實是條路,但至少我個人並沒有什麼意願耗費心思去推動。
一方面那終究只是權宜措施,無法對台澎的國際地位造成實質改變。
二方面,現實上如果要讓台澎奧委會出現,也還是得先讓多數台澎人瞭解真相才行。
所以,結論就是:專心宣傳真相比較實際一點。
「讓更多台澎人瞭解真相」可以說是一切的基礎。
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大學法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教授除了對BNO研究多年,也對國際法相當熟悉,究竟「新香港」會否不日不承認雙重國籍,他自然有結合理論與現實的見解。回想2014年,陳教授獲提名出任港大副校長、卻被左報連番批鬥事件,已經預視了今天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面貌,當事人如何回顧與前瞻,也令人不勝唏噓。
▶️ 上篇:陳文敏:BNO的前世今生,中方反制有用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FLkC93U7Ek
⏺ BNO5+1:認真落實黃藍分流計劃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996303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http://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LdPHNSGE6Y/hqdefault.jpg)
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英國的BNO擴權政策正式落實,為香港人家庭開啟了無數可能,但也惹來中方聲稱要「強硬反制」。究竟英國的政策還有沒有變數?中方的反制成效如何?香港人應該如何回應這政策?由於相關資訊非常專業,但很容易被斷章取義的理解,我們特別邀請到研究BNO這議題數十年、目前身在英國的香港大學法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教授,和我們詳細剖析。
⏺ BNO5+1:認真落實黃藍分流計劃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996303
▶️ 下篇:「新香港」會不再承認雙重國籍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dPHNSGE6Y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http://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FLkC93U7Ek/hqdefault.jpg)
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曾鈺成:中國公民可持有外國護照?不承認雙重國籍政策會改變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曾鈺成:港人移居外國會喪失 香港 永久性居民資格嗎? · 李金強教授:保家衛國──從清季北洋艦隊到21世紀新中國海軍《名家演講錄》(2022-08-21)(影片由 ... ... <看更多>
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雙重國籍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城市論壇香港電台 was live. ... 【英國BNO5+1今日開始!中國今日開始唔承認BNO!《城市論壇》直播傾移民!】 你會唔會移民 ... ... <看更多>
香港可以雙重國籍嗎 在 [新聞] 台積電美國設廠:鳳凰城裏搬來了「台積-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BBC中文 / 李澄欣
新聞標題: 台積電美國設廠:鳳凰城裏搬來了「台積村」村民,台灣晶片工程師為何「
降薪」去美國
被奉為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設廠,外派數百高階工程
師到當地支持,合約為期三年,有台媒形容為「台灣半導體史上最大人才遷移」。 這些
台灣的科技頂尖人才為何願意舉家遷移? 他們離開台灣後還會回流嗎? BBC中文訪問三
位年輕工程師,了解他們各自的盤算。
「我目標很清晰啊,去美國就是為了生小孩。」31歲工程師李先生對BBC中文說。
他在台積電工作了7年,一直在台南18廠負責5納米芯片(晶片)的研發和生產,明年1月
初將帶同新婚妻子乘坐公司安排的包機,從桃園國際機場直飛到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他說:「一開始是我老婆想去,我不想去。 在台灣好好的,幹嘛要跑去美國? 但我很
快就被她說服了。」
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向立法院透露,台積電赴美工程師人數約在500左右,該公司在台灣
的工程師總數則是5萬。雖然赴美者佔台積電員工總數比例並不高,但11月初開始,他們
拖家帶口乘坐包機離台赴美的畫面以及細節,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熱議的話題。
為下一代避險
李先生被說服的主因是政治,他和太太2020年初結婚,此前隔岸見證了2019年香港反修例
抗議示威運動,曾在香港讀研究生的太太對局勢尤其憂心,恐怕「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李先生於是在2020年底答應赴美。
李先生說:「中共沒有打香港就已經可以摧毀跟控制你,他們沒有法治人權的概念,想幹
嘛就幹嘛,你看到習近平的野心。 我們的想法是,台灣也總有一天會被中共吃下,不管
是用武力還是不用武力,所以要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前做好凖備。」
台積電外派美國工廠三年,不會有綠卡或國籍,但美國法律規定任何人在美國領土出生就
是美國公民,李先生夫婦計劃在外派的三年間生育,讓下一代擁有美國籍的「保險」。
「小孩以後可以選擇在台灣或者美國接受教育。如果中共打過來,他也可以回美國,會有
選擇權。」
李先生說,原來從事企劃營銷的太太到美國後會在當地找工作。他說,以往無論是台灣還
是中國大陸,很多人千山萬水、冒著非法的風險都要闖關去美國生小孩,現在跟台積電去
美國,讓他們正當合法地在當地生育,他形容是蠻誘人的工作邀請。
事實上,兩人婚前共識是不生小孩,這次赴美的機會改變了家庭計劃,「趁著這個工作機
會生小孩,蠻值得考慮的。」家人也非常贊成他們的決定,「他們想抱孫子,而且長輩比
我更早就有『要有美國籍』的觀念。」
赴美結婚、計劃三年生兩個
兩個月前才剛訂婚的工程師情侶、不願具名的J先生與C小姐已經抵達美國,他們同樣計劃
在美國生小孩。 「最好是可以三年內生兩個啦,」C小姐對BBC中文記者打趣道,「假設
我們住在台灣想去美國生,也是要花一筆錢,因為生一個起碼要在當地住兩三個月,現在
我們住在美國直接在這邊生,就省了生小孩的費用啦。」
未婚夫J先生說:「當然不是說生就有,但會有這個想法。 如果有小孩,這邊的環境跟教
育都比台灣好吧。」
「大部分沒小孩的夫妻都計劃去生小孩,非常普遍。」J先生和C小姐說。
兩人目前在鳳凰城住在旅館,明年1月將正式搬進公司與當地建商合作發展、有「台積村
」之稱的小區,入住兩室兩衛的公寓住宅,展開同居的新生活。房租是2000美金左右,大
部分由公司補貼。
倒帶至兩年前,這對90後情侶答應赴美的初衷並不是家庭考量,那時候他們還沒開始交往
,但都嚮往海外工作的體驗。
J先生在台積電年資有6年多,恰好掌握美國新廠所需技術,屬於最符合資格、獲優先挑選
的工程師。他說主管詢問大家意願時,他是極少數二話不說就答應的人,「因為我本身就
很憧憬去國外,主管應該很開心不用花時間說服我吧,你要說服本來沒有意願的人是很難
的。 」
C小姐原本在台中科技園區的廠區工作。 她說求學時期曾到歐洲交換,喜歡國外的生活,
主管兩年前詢問她意願時她很積極考慮,惟當時還是單身的她遭到家人反對。「父母覺得
我一個女生去美國不安全,也覺得我年紀差不多了,希望我結婚。」
她沒有理會家人反對,還是默默申請了調派海外,經過兩關面試後獲取錄,繼而轉到台南
母廠受訓一年,在那裏與同廠的J先生相識相戀,二人趕在赴美前訂婚。 她笑道:「現在
家人就很放心,因為有未婚夫陪我去,也不用擔心我結婚的事情了,我們會在美國登記。
」
「降薪去美國」
他們即將入住的「台積村」與新廠距離約15分鐘車程,公司為他們配備一人一台車方便通
勤,同時也提供醫療保險、教育津貼等福利。 但他們說「從經濟角度考慮,來美國不是
很理想」,外派薪水多一倍,跟台灣一樣有分紅,惟當地消費水平約是台灣的三倍,還有
額外的稅務成本,「如果按兩地物價來比較,是降薪去美國。」
C小姐透露,當初公司在招募說明會「講得很模糊」,「以為補助是足夠的,但原來有些
錢還是要自己繳,例如房租不是完全補貼,稅也是要兩地一起繳,公司只補貼一部分。」
J先生坦言現在要降低生活品質,「以前想到什麼就買,常常去餐廳吃飯,現在都要省著
吃、自己煮。」
升遷機會方面,J先生說「升官一定是台灣更好」,台灣的工廠不停擴張,像高雄會有新
廠,職缺很多,相反美國廠區的工作機長遠來看會優先考慮在地人。
儘管如此,兩人都表示不太介意,認為「人生體驗才是最重要」,相信跨文化工作經驗有
助拓寬視野和訓練新思維,「有挑戰才有成長,對自己發展一定有好處,事業上會有加分
。」
為跳槽做凖備?
台積電工程師向來以刻苦耐勞、「賣肝」著稱,由於研發和生產時間壓力緊迫,加班是常
態,不少人每天工時長達13、14小時,甚至輪班、夜班必須隨時待命。
J先生與C小姐估計,這種過勞的工作文化初期會移植到美國新廠,畢竟六成員工都是台灣
來的,都有賣肝的DNA。 但隨著廠區在地化,J先生相信公司會慢慢調整工作節奏,越來
越融合美國的企業文化,他希望三年外派合約結束後,申請做本地員工(local hire),
到時候公司可協助申請綠卡,讓他落地生根。
C小姐則說,過去數年在台積電工作壓力太大,健康已響起警號,加上若計劃生兒育女,
就必須平衡工作與家庭,「凖時下班很重要,現在這種工時,對自己、對小孩都很不好。
」
她長遠計劃離開台資企業,視外派這三年為跳板,累積到足夠的美國經驗,三年後可跳槽
到超微(AMD)、蘋果、英特爾(Intel)、三星等科技公司,「待遇更好,也應該更能夠
兼顧生活。」
不過,並非所有工程師都想扎根美國。 為了生小孩而赴美的李先生表示,台灣生活舒適
,父母、家人都在台灣,不願意離家太久,這是和太太的共識。 他斬釘截鐵稱三年後會
回流:「我不想當美國人,不想申請綠卡。」
但如果小孩有了美國籍,他們一家都會有保障,他半開玩笑道:「萬一20年後中共來,我
到時候搞不好可以依親入籍美國。」
https://bit.ly/3BHjDW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34.1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71425555.A.B80.html
※ 編輯: qazxc1156892 (114.136.134.115 臺灣), 12/19/2022 13:05: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