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收到一位台大退休同事,傳來一封匿名的連署函。[見以下附件A]
匿名者發給台大校友的連署函,標題是《搶救傅鐘》,誇張的說「母校有難!」
説「台大學生會 這些被洗腦教唆的年輕人,殺到眼紅瘋狂了!」
説學生「主張在台大校內,成立所謂轉型正義小組,以清除具”威權意象”的標誌地景,恐涉及傅鐘、傅園、⋯等。」
我一收到連署函,就覺得不對。使用「恐涉及⋯」這種莫須有的臆測之辭,又指控學生殺紅了眼,裡頭一定有文章,況且又是匿名信。
經過查證,果然是不實的指控。學生會並沒有主張拆除傳鐘、傅園啊!
請見[附件B: 學生會正式提案文」
匿名信要大家進入校方的網站連署,反對學生提案。這樣危言聳聽、故設圈套的連署發起函,若由台大校方發出,真叫人齒冷。
堂堂國立大學,少數身為教授的行政人員竟如此玩弄文字,操控校友民意,實匪夷所思。1980年代,台大多少師生,致力於推動校園民主,提升大學實事求是的精神。迄今三十多年了,台大有長進嗎?
民主的道路,真是迂迴曲折。
/黃武雄 2020-6-11
P.S.
這只是學生會的提案,學生在200多位校務會議代表中只佔幾席。依過去我在校務會議當十多年代表的經驗,此案通過的機會甚低。更何況即使通過此案,也要匯集全校各領域專業者的意見,來回討論。那些反對轉型的校方人士,何懼之有?
一個尊重民主程序的大學,應該樂觀其成,以開放的態度,譲代表的提案在校務會議中公開討論。捨此正道,卻藉匿名信,危言聳聽,以不實的指控,引發不明究理的校友們加入連署,反對學生提案,手法實在不堪。
關於匿名信的來源,請看林芳玫教授寫她辛苦追查的結果: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612687622080817&id=100000188432913
——————
[附件A]
匿名函:
「因為急迫性,抱歉打擾不是台大畢業的朋友。但也懇請幫忙轉發給您台大畢業的朋友。🙏🙏
母校有難!這些被洗腦教唆的年輕人殺到眼紅瘋狂了!不讀歷史,其實傅校長是最反對威權的,不讓軍隊進校園!
大家馬上簽名後大力廣傳給校友,要趕在星期六的校務會議之前。🙏🙏
請馬上聯署並廣發給校友們!
《搶救傅鐘》:台大校友支持保留文物地景連署
據報載,母校學生會長及部分學生代表,已於本週六校務會議上提案,主張在台大校內,成立所謂「轉型正義小組」,以清除具「威權意象」的標誌地景,恐涉及傅鐘、傅園⋯⋯等。
如果你持反對意見,懇請於台北時間6/12(週五)晩上12時前,上網署名,以供校方參考。」
———————
[附件B]
學生會正式提案文:
編號:108217 (收件時間:109.5.22 16:59) 提案人:凃峻清、王昱鈞、李博華、林謙、王培祺、鄧廣志、陳潤儀、陳泓瑋、謝明良、蔡振家
案由:建議成立本校校園轉型正義小組,處理校園空間與威權地景轉型、校史之重構與檢討、檔案的開放與徵集及其他工作。建議(決議草案):應推動校園轉型正義,邀集歷史研究相關教師、校史館代表、學生代表、各學院教師代表,由秘書室召集 後推舉一名召集人,共同組成校園轉型正義小組。國立臺灣大學應達成之校園轉型正義任務,至少包含歷史事實調查與公開、相關歷史事件紀念與教學規劃、調查並推動清除校園空間所具有之威權意象,及保存不義遺址等,以促進轉型正義、去威權化、民主深化,使校園民主健全發展。
說明:轉型正義乃攸關臺灣民主鞏固,建立長期社會和平穩定及實現公平正義 之當務之急。國立臺灣大學雖非政府機構,但做為全國第一學府,自當 負起社會責任,主動揭露、面對、承擔與檢討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 歷史,完善校史之內容、教育與重新記憶。
決議:(待定)
———————
[附件C]:
校務會議提案,
成立轉型正義小組
原委
/台大學生會長
涂峻清文
台大本學期第二次校務會議,學生會提出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的提案,處理校園空間與威權地景轉型、校史之重構與檢討、檔案的開放與徵集及其他工作。
戒嚴時期與白色恐怖時期,台大本身就有許多政治案件,台大校方曾是協力的一部份,在教師被迫害、學生被捕的過程中有所角色;到了80年代,也曾有校長大力打壓校內的學生抗議,祭出退學、記過,而校園裡的空間命名,在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之前,不曾看到受害者的名與姓,卻滿佈在「偉人命名」脈絡下,以過去的台大校長為名的空間,而校史中紀載了台大的過去,但受害的師生與加害的體制,卻未有任何記錄。
這幾年台灣進行了一些轉型正義的工程,包含受害者名譽回復、威權地景轉型、歷史真相揭露。台大學生會過去一年,也在校內做了很多努力,包含記憶戒嚴時期中受到政治迫害的師生、持續推動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針對校園地景做出呼籲,並希望推動在校史中納入: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校園裡的政治案件,和受害學生的名字與事實。
可是,校方從不面對轉型正義的課題,負起社會責任。光是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過程中受到(來自校方)的阻礙,就罄竹難書。轉型正義工作只靠學生組織推動,是不足的,更需要有校方的力量。我們認為校方應全面盤點校園中的轉型正義工作,負起社會責任,才能推動社會和解。也使校園中研究的教師、學習的學生,能夠誠實面對過去,在清理歷史傷痕的場域中成長。
聯合報報導,「一名不願具名的台大教授、校務會議代表」,指出校園應該如香港城大校長郭位倡議的「政教分離」,並指責台大學生代表失去理想性,把政治人物鬥爭技倆帶進校園,令人痛心。他擔心⋯學生成為校園內的錦衣衛,用政治意識形態來霸凌與威脅台大人的自由意志,「究竟是要挖誰的墳?鞭誰的屍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說明:我們這個小組的定位是:盤點並推動校園的轉型正義。至於實質進行任何空間轉型的議題,仍需經過校內法定程序(例如:校規小組、校務會議),徵集檔案公開,且邀集各院師生、校史館、歷史研究學者參與。任何相關議題,都有待符合史實,而且細緻的公共討論。
聯合報的報導,由特定不願具名的教授,主觀臆測,操弄此議題,無視實質提案內容,刻意誤導討論,混淆概念。不知其恣意指控學生會的目的,是否恰恰是在反對轉型正義?
如果揭露過去的歷史、推動校園空間的轉型,就叫做「用政治意識形態來霸凌與威脅台大人的自由意志」,那麼過去在校園中開讀書會被捕、遊行抗議被退學、莫名其妙被解雇的師生,都是活該倒楣?現在開啟公共討論就叫做「錦衣衛」,過去校園裡,上課監控教師授課內容與同學言行的線民,就是優秀的愛國學生?
這位教授可能搞錯了,現在是民主時代,過去威權時代統治者迫害異議者的手段不會出現。不然今天你根本沒機會在這裡,對恢復受害者尊嚴,釐清加害體制的轉型正義工作,說三道四了,已經2020了,有點長進好嗎?
台大校方扮演幕後藏鏡人 散播假消息
我是台大畢業生,於1984年獲得文學院學士學位。幾年前,同屆同學開始建立LINE群組,並進行餐會等活動。我們外文系也有一個群組,今年一月還一起到台中旅遊。
今天台大外文系LINE群組的聯絡人傳來一份聯署,大意是台大學生會擬於校務會議提案,成立轉型正義小組,傅鐘與傅園會被拆除云云,請大家聯署反對拆除傅鐘。
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很聰明,不會這麼粗暴地主張要拆除傅鐘。
我點進聯署書,發現幾個疑點: 沒有發起人或發起單位;聯署書提到傅鐘會被拆除,因此聯署主張保護<文物地景>。於是我在群組詢問: 是誰說要拆除傅鐘? 聯絡人回覆說,總召劉寧指出,學生會主張成立轉型正義小組,並認為XXX,傅鐘<恐將被>拆除。
我很好奇,聯署書上沒有發起人姓名,怎麼又出現<總召劉寧>? 於是我繼續google,原來劉寧是台大校友中心執行長,而台大校友中心是台大內部單位,提供辦理校友證等服務。
於是我又在LINE群組說,台大內部單位怎麼魚目混珠,讓人誤以為是台大校友會? 台大校友會各地分會很多,最上面是台大校友總會。這是哪個分會或總會提的聯署書呢?<恐將被拆除>與台大學生會主張要拆除,這是不同的。
我在google資訊時,又發現台大今年一月擬拆除臺靜農宿舍,還是學生會出面呼籲保存。這實在太荒謬了,台大自己過去這些年來拆了多少建築? 現在卻以校友會名義說傅鐘恐將被拆除,請大家聯署保護<文物地景>。
今天下午台大學生會出面開記者會,表示他們提案內容根本沒主張要拆除傅鐘,他們主張蒐集各種史料,重建台大歷史,而且他們相關活動已經進行一學期了。
台大學生會痛斥台大校方造謠抹黑。台大此時又推得一乾二淨,說這是校友會發起,台大校友中心只是被動接受校友會的聯署結果。剛才我的LINE群組又有最新消息,說剛開始的確是畢業校友主動發起聯署,之後<將名單提供給學校>。根本沒有這回事的烏龍聯署,台大還接受? 台大不主動澄清校友的誤解,還在那裏接受聯署名單?
誠如我上面提起的,聯署書本身並沒有發起人姓名,更沒寫是哪個校友會分會或是總會發動的。根據我收到的LINE訊息,發訊息的人說這是<總召劉寧>在校友會LINE群組主動告訴大家傅鐘<恐將被>拆除。如果劉寧沒講,校友會也不知道。
前一陣子新聞才在報導,台大去年畢業典禮播放中共軍歌。台大的回應是,畢業典禮是外包的。這種說詞太可笑,如果台大蓋校舍時發生工安事件,砸傷路過的學生,台大說法也是蓋校舍的工程是外包的嗎? 外包就表示台大校方畢業典禮前根本沒有先看活動流程? 我自己以前在政府機構做事,很多典禮或研討會也是招標找廠商,得標者確定後我們都會事先把典禮流程與廠商溝通確認。
過去二十年來的台大很讓人失望。前一任校長的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捏造研究數據而校長也掛名在這些論文。校長本人沒事,科技部卻安排一堆<研究倫理>的課程,叫老師們去參加。
回到這個聯署書,還一堆腦殘的人去聯署,台大畢業的並不表示素質比別人高。台大如此操弄校友會,無中生有,以<狼來了>玩弄校友感情,聯署書名為<搶救你我的回憶>。文字滿滿的文藝腔與文青風,訴諸情感,把大家當傻子?
我們拭目以待,看台大敢公布多少人聯署嗎? 以後提醒台大,有若干校友支持<保留文物地景>,不要再亂拆臺靜農宿舍等級的建築。
香港大學畢業典禮流程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5月號 已故藝術家專題||
社會暫緩運作的三月下旬,木棉依然盛開。本以為世界靜止,無喜無悲,卻有一天,獨立電影界傳來噩耗:香港著名獨立電影研究者、策展人、大學講師張鐵樑因病猝逝。大學復課日遙遙無期,早開的木棉悄然落地,電影工作者曾金燕形容,「他身上具有的光,一個典型的香港年輕人的善良、真誠、努力,和愛朋友的能力」。那個在校園裡穿著長袖間條牛仔褲,不卑不亢的溫文男子,停留在永遠的三十七歲。
.
朋友都叫他阿鐵,2012年畢業於嶺南大學視覺研究哲學博士課程的阿鐵,並非剛開始就走在研究影像的道路上。在香港理工大學高級文憑課程畢業後,阿鐵在大學當過技術員,也曾在商業化的光影之間穿梭,扛著攝影機時漸感乏味,讀不懂拍攝婚禮、畢業典禮流程等工作的意義何在,一切不過苦悶。重投校園修讀視覺研究課程,卻令他有了嶄新的角度來面對影像,面對攝影工作。於啟蒙老師游靜等教授的熏陶下,他對紀實影像的構成甚有興趣,亦為他帶來強大衝擊:喜慶的商業拍攝實際上也來自真實,沒有劇本,僅以記錄個人的重大事件,「它們會不會也算是紀錄片呢?」阿鐵如是想,接納了過往曾經甚為不解的工作。
.
2017年,阿鐵與另一位本土影像研究者蔡倩怡創立香港真實影像協會。阿鐵在協會成立之後舉辦了多場紀錄片回顧,包括「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1980-1997)」、「當代國際紀錄片共學:其後」等,期望在港推廣紀錄片文化。協會名字訂為「真實影像」,而不是「紀錄片」,目的在於拓闊「紀錄片」的定義。協會的理念是「以豐富的形式語言,如實驗電影、錄像藝術等,穿透真實的邊界」。本土電影之中,劇情片是浩浩主流,紀錄片身處其中要站穩一席之地,實在困難。香港人對於紀錄片的印象停留於多年來晚飯時段的港台製作,對紀錄片無法有更多元化的理解。藉著成立協會,讓人有更多空間了解紀錄片,明白到其實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真實影像」真實與否,邊界向來模糊不清。
.
所幸的是,自2014年的社會運動開始,大眾對於紀錄片的印象,終於打破了港台製作的沉實框架。大量傘後紀錄片應運而生,記載時代變遷的軌跡。加入影意志成為董事局成員後,阿鐵於這段時期籌辦了「雨傘運動影像工作坊」,期間認識了陳梓桓,後來《亂世備忘》的導演。由毛片發展為長片,阿鐵也擔任了此片的監製。憑藉自己攻讀博士時對各地影展的認識與研究,他幫忙將電影帶到不同影展,令這場改寫香港的社會運動,透過紀錄片的形式,讓世界看見。
.
一生探索真實之意,生命來到歇息之時,他選擇隱藏自己的病,不讓身邊人擔心。之前每當課程完結,阿鐵都會留下一番話給學生,要學生知道,面對世界應當真實,而虛偽是練出來的。如今看來,這番話也能成為留給世界的贈言:「如果紀錄片是關於真實的話,最重要,也是最後我能教大家的,就是讓『真實』成為習慣。最後一堂時說到『希望在課上你們不會學到任何虛偽』,而當然在社會中生活我們就是得學習『虛偽』才能生活,但最少,但最少,讓自己在某些地方保留一個『真實』的可能,那就已經夠了。」
.
——〈讓「真實」成為習慣〉
張鐵樑
.
文 / Firmiana @firmiana.ada
.
完整內容載於五月號雜誌中。
.
五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即日起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張鐵樑 #藝文青5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香港大學畢業典禮流程 在 譚凱邦 Roy T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仁良又變埋政權的傀儡
【其身不正,何以為師?——就張仁良校長於開學典禮上不尊重學生代表之公開譴責信 】
昨日(29/8)為本校每年一度之新生開學典禮,按照以往傳統,開學典禮會由校長致歡迎辭,然後再由學生會會長向各新生致辭,再帶領全體新生宣誓。惟昨日之開學典禮中,張校長致辭時,便向眾新生表明派對已開始,盡情玩樂,而一眾新生立即響應張校長之言,漠視及後本會會長之發言及莊嚴的宣誓環節,然而以上流程早於六月已擬定,校長理應清楚知道。
而且,以往學生會會長致辭時,場地都會保持肅靜的環境以尊重演講者,但本年度的開學禮卻於學生會會長致辭時播放非常「歡樂」的派對音樂,騷擾演講者。本會曾經要求停播音樂或減低音樂聲量,但校方人員拒絕,以致場面氣氛格格不入,音樂聲量之大甚至掩蓋學生會會長致辭的聲量,令一眾新生甚至難以清晰聽到有關講辭。
另外,過往幾年,學生會會長於開學禮的演講辭均非常嚴肅,內容甚至涉及社會及政治議題。由於開學禮前學生會會長會需於場地進行排練及試講,本會不禁質疑,是否因為是次有關講辭涉及「香港獨立」而遭禁聲?
本會會長於開學典禮中發言乃創校至今之傳統,當中的宣誓儀式更是新生們對其身分及日後表現作出承諾的環節,宣誓的過程更應尊重及莊嚴。惟昨日張校長之舉不但褻瀆宣誓之儀式,更是不尊重學生會的行徑,敢問張校長視尊重於何物,視學生代表為何物?
試問若果於張校長致詞之際,同學們於台下各自玩樂,視台上嘉賓如無物,張校長又是否能欣然接受?若果可以,本會定必於畢業典禮之時呼籲同學在台下「盡情玩樂」。
最後,本會奉勸張校長謹記: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香港教育大學學生會
二零一八年八月三十日
香港大學畢業典禮流程 在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HKU - 香港大學 的推薦與評價
何教授學貫中西,1960年代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為利瑪竇宿舍宿生,1969年文學士畢業,1972年哲學碩士畢業。 首映禮將播出《唐詩三百秒》精華片段,附以與詩歌意境融合的 ... ... <看更多>
香港大學畢業典禮流程 在 OUHK - 第二十三屆畢業典禮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OUHK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earn Distance learning Learning Skills Study skills Free courseware Self-study Self-access 香港 公開 大學 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