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舊時香港】港府不惜工本組運水船隊 解救一九六三年大旱
香港一九六三年曾經歷一場罕見的旱災,水塘乾涸見底,當局在最危急時刻試過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困難的日子烙印在一代人的記憶。港府當年為應對災情,不惜重金租用多國運油輪、組成一支運水船隊,循環不斷開赴廣東汲取珠江淡水,再注入香港水塘,為這片赤地「解喝」。筆者整理當年《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及《工商晚報》等報刊的報道,嘗試拼湊出「運水船隊」運作狀況。
登入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50550111
以下為「運水船隊」的基本資料:
時間:一九六三年六月至六四年六月
船隊:二十三艘各國運油輪,清洗後用作「運水船」
取水地:珠江口
往返次數:一千三百七十一次
運水量:合共提供四十四億英制加侖淡水,與大㰖涌水塘滿載存量相若
港府斥資:近一億港元
廣東有無收費:沒有向汲取珠江水的港船收費
如欲知道更多,請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50550111
香港水塘存量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往資料都說東江屎水供港約70-70幾%,即使用清本地約30%的乾淨水,而東江屎水又源源不絕供港的話,水塘理應還有約70%水,為何現今水存量只剩下約60%?
• 究竟是香港人用水過多,還是東江屎水供水量的數字與事實不符?
• 如果是香港人用水過多的話,為何多年來香港要將水塘過多的水倒落海?
• 究竟倒落海的,又是否是從我們集水區收集回來的乾淨水?
• 是否當天氣正常雨量充足時,香港食水的自供能力其實有40%?
不明白。
香港水塘存量 在 游蕙禎 Yau Wai Ch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資源問題,以澳門為鑑】
颱風天鴿,不止令香港部份沿岸海水倒灌,造成財物損失,更令一海之隔的澳門陷入停止電力供應的窘境。
澳門向中國買電逾30年,9成以上的電力依靠中國供應,然而早於3年前,已有澳門電力管理層發現箇中問題,要求增加本地產電以作不時之需。唯當時澳門有議員維護向南方電網買電之決定,更言「可能中央會有特別供電保證」。3年後天鴿襲澳,將該位澳門議員的希冀徹底粉碎。南方電網負責五省供電,其產電量受煤存量及水力發電之河水流量影響,供電不穩是先天不足,本已不穩,天災時架空電纜報銷,無暇修葺,又何來顧及一個小小的特別行政區?
3年前的平行時空,香港亦曾就向南方電網買電作討論,當時已從購電價和供電穩定性等因素作考慮,得出之結論是若向南方電網購電,所需基建和投資,以及運作需時40至60年,以高昂成本換得些微電力增長,倒不如專注增加本地天然氣發電以穩定供電量。
靠人不如靠己是老生常談,偏偏政府總以數字遊戲蒙蔽市民。統包總額購入東江水,實質每年皆將本地儲水排放大海。十年間政府將約3.79億立方米的水塘儲水排走,相當於香港總人口1年有餘的用水量。水塘轉運隧道計劃遙遙無期,卻甘於以大量成本輸入品質參差的東江水,是為政府欲與中國供水系統接軌的步驟。
在商言商,資源買賣,互惠互利,從無不妥,然而若國營企業欲於天然資源上壟斷香港市場,則必須保證供電或供水之穩定性,而該批國營企業或政府,無不輕賤之。當我們發生災禍,供電供水受影響時,他們也自顧不暇,導致今日如澳門之光景。假若香港所有資源以本地生產為主,維持一定產量,有需要時不止能穩定本地供給,更能施予鄰近地區援手。
我們無法避免天災,但能減低天災所帶來的人命傷亡和財物損失。即使供應鍊故障,也能於最短時間修復,相比依靠鄰區供給,效率高下顯而易見。
#年年派幾千俾你買水
#等人修電纜快啲定自己修快啲
#commonsense
#十年前已經講過香港以南海域有天然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