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動畫的背後 - It’s all about #STEAM
期待已久嘅 #PIXAR 展覽終於開幕🥳
繼早幾年PIXAR 的原稿展覽,今次我哋從STEAM 的角度認識一套動畫電影的誕生。
今次展覽以 #互動裝置 為主,透過參觀者互動參與從而模擬不同的動畫效果,亦順道帶出一套動畫的成功背後全靠一班鮮為人知的專業人員。
有咩睇?👀
同 #NEMO say 個Hi 之後進入迷你劇場,直擊PIXAR 工作室見,walk through 一套動畫的製作過程。
透過唔同嘅PIXAR 動畫呈現不同的製作過程,例如大家可以利用控制裝置設計Toy Story Jessie 嘅臉部表情、利用效果模擬器嘗試 #Merida 嘅頭髮效果前和效果係的分別、當然唔少得燈光設計啦!燈光引領觀眾的視線,Finding Nemo 呢套戲就係一個好好嘅例子,透過燈光說故事,增強每段情節的感染力。
一齊按入圖片preview 吓啦🤗
Reflection 💡
個人認為比較識合初小或以上的小朋友參觀,因為當中每項展品都有配以文字或語音解說,年紀太小的小朋友如小公主未必明白或有耐性聆聽。不過如果純粹想去打卡影相都可以嘅。
一套90分鐘的電影,可能我哋所看到的一秒已經需要四日有多先完成成像製作。對於將踏入初小的大公主,呢次展覽令佢認識更多 #動畫的科學秘密,不再只迷戀幕前的動畫人物而是會想想背後無限的為什麼❓
睇完展覽仲可以買埋會場限定紀念品,買滿$200 仲有水樽送,正😄
📍香港科學館
🎫 hk.science.museum/ms/pixar2021
需預約入場,入場後參觀時間不限
展覽由30.7 至1.12 ,遲啲平日再去多次慢慢睇先。
Follow us #mimimomoma
齊齊 mi mi mo mo explore 👀
#mimimomoexplore #親子活動 #暑期活動
香港科學館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hkparents #hkmama #親子blogger #hktravel
#本地遊 #coolhkg #museumtour #快樂童年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歷史博物館之"香港故事"展區可劃分為「地貌與氣候」及「動植物」兩個部分。步入展館迎面是一個地球儀,讓參觀者確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位置。向前行是一條由假石塊鋪砌而成的時光隧道,巖壁是仿照岩石倒模而成,幾可亂真;此區藉著岩石及化石標本,闡釋香港四億年來所經歷的地質年代及在各時期的地貌。展區內的影院播映...
香港科學館展品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睇展】Pixar動畫就睇得多,你又知道背後的原理嗎?在《玩轉極樂園》最擁擠的場景中,共有21633個角色?人臉有43塊肌肉,但動畫中卻要製作700多個控制裝置,來調整臉部表情?在動畫製作中,攝影師的角色原來也舉足輕重?
香港科學館近日跟Pixar合作,舉辦「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展覽,解開背後謎團。展覽解構了動畫九大步驟,當中設有超過五十件實物模型、錄像節目及互動展品。參觀者亦可親身體驗製作流程中不同崗位,例如以定格動畫拍攝彈跳枱燈經典開場,調整《反斗奇兵》角色翠絲的眉毛及眼皮,為《沖天救兵》的小屋營造不同燈光氣氛,組裝《太空奇兵.威E》裡的機械人。
《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展覽
展期:即日至12月1日
地點: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2號香港科學館
時間:平日上午 10 時至晚上 7 時
周末及公眾假期上午 10 時至晚上 9 時
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休館
(必須透過網上預約系統,預約入場時間)
---
《明周文化》推介:
【私營博物館 公共的寶藏】封面系列文章:
https://bit.ly/2W7RzJH
伊東豊雄設計 「冬菇亭」東京公廁面世
https://bit.ly/3f4AJ5a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pixar #pixarart #彼思動畫 #動畫 #動畫製作 #動畫電影 #動畫設計 #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 #科學館 #模型 #互動 #互動遊戲 #經典 #錄像 #定格動畫 #反斗奇兵 #沖天救兵 #luxojr #pixaranimation #animationart #animation #我就是我
香港科學館展品 在 Mini Bubble Corn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學館新展覽
#認識動畫製作
彼思動畫陪着我們成長,由 #ToysStory、#海底奇兵、#反斗車王 去到近年的 #玩轉腦朋友、#玩轉極樂園 等,唔單止情節更豐富更扣人心弦,電影畫面也更迫真🎬,視覺效果更震撼🌊。一套個多小時既動畫電影,背後的製作需時動輒數年,甚至超過10年,大家又知唔知動畫電影係點製作的呢📽?
科學館最新展覽「#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展出50多組有趣和吸引的互動展品、實物模型及錄像節目,分別介紹彼思動畫製作的八個技術程序:
🔸建構模型
🔸建立骨架結構
🔸建構表面
🔸布景與攝影
🔸角色動作製作
🔸模擬
🔸燈光
🔸成像製作
同時穿插科學、技術、工程、美術同數學(STEAM)概念,小朋友邊睇邊玩互動遊戲,初步認識三維概念,啟發對設計和美學既興趣🌟。場內仲有巨型卡通角色巴斯光年、Dory、毛毛等比大家影相打卡📸。大人小朋友都岩睇架!
睇完展覽去埋隔離嘅Gift Shop🛍有好多電影精品買,實滿足到大小fans🧡
香港科學館「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
展覽採取分段入場安排,想去記得預早上網預約👇
https://hk.science.museum/ms/pixar2021
展期:2021年7月30日至2021年12月1日
#香港科學館 #ScienceOfPixar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文署 #LCSD #HKScM #HongKongScienceMuseum
#康文十十十 #LCSDPlusss
香港科學館展品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歷史博物館之"香港故事"展區可劃分為「地貌與氣候」及「動植物」兩個部分。步入展館迎面是一個地球儀,讓參觀者確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位置。向前行是一條由假石塊鋪砌而成的時光隧道,巖壁是仿照岩石倒模而成,幾可亂真;此區藉著岩石及化石標本,闡釋香港四億年來所經歷的地質年代及在各時期的地貌。展區內的影院播映一套總結香港地質演變的影片,還加插特別的熔岩效果,令人有如置身於洪荒宇宙中的感覺。.史前時期:考古資料顯示,香港早在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在此活動,先民多棲息於海邊的沙丘之上。本展區除展出香港地區出土的史前時期石器、陶器和青銅器等文物,還特別搭建了一個長達42米的沙灘場景,展現出生火煮食、搭蓋房屋及打製石器、飾物等活動,除可讓觀眾透過栩栩如生的場景去體驗數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又可形象地說明部分陳列文物的實際用途。漢朝至清朝史前時期,活動在嶺南一帶的是南越族,秦漢以後,中原漢族陸續移入嶺南地區,並帶來較先進的文化和技術。隨著唐代大庾嶺的開鑿及宋代珠江三角洲的逐步開墾,移民大增,嶺南地區逐漸發展起來。香港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是同步的。新界的鄧族在宋代定居香港。明清兩代,陸續有更多姓族遷居本區,香港的社會經濟取得一定的發展。這個展區主要通過香港及借自深圳的文物,縷述香港從秦漢至清代的發展。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漢墓旁邊是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展覽,利用文字、圖片、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許士芬地質館座落於香港大學厲樹雄科學館地下及一樓,佔地約500平方米,所有展品均附上中英對照的詳細解釋。基本陳列共有「動感地球」、「地球的演變」、「地球物質」及「香港地質歷史」四個主題展覽,內設多組模仿戶外環境的大型仿石模型,展示化石的自然產狀及實地考察常見的岩石種類,還有互動地球模型、岩石循環模型、「來製造你的地震」陳列及輕觸屏幕等與訪客相互動的展品。東平洲,屬於香港大埔區島嶼,亦是香港最東北的島嶼,位於大鵬灣,其東面對岸為深圳之大鵬半島及南澳鎮,兩者距離比和香港其他島嶼還要近。東平洲全島為面積1.16平方公里,為船灣郊野公園(擴建部份)的其中一個島嶼。由於自然侵蝕,島上滿布有6500萬年歷史的頁岩,成為郊外旅遊及地理考察的熱點。東平洲附近海域則為香港第4個海岸公園——東平洲海岸公園,岸邊有貝殼及珊瑚生長。
香港科學館展品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科學館是香港一所以科學為主題的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東,毗鄰香港歷史博物館,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是康文署轄下十多間博物館中,每年平均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香港科學館樓高4層,共18個展區,樓面總面積為1萬3500平方米,擁有約500件展品,覆蓋各不同種類之科學,包括:聲學、光學、氣象、運輸等等,其中約有70%展品可供參觀者親自操作。
兒童天地設有兒童玩樂的科學展品,可讓小朋友接觸科學的好地方。在「泡泡競賽」中,可將氣泡泵進裝有液體的柱內時,會看到大氣泡因浮力較大而趕上小氣泡。亦可以選用軌道最佳的輪子,原來只有形狀像圓錐體下半部的「火車輪」,因外圈比內圈小,才可以防止出軌。嘗試按下「圈圈雲」展品的面板,擠出箱內的空氣,看看你會有甚麼發現?
力學廳透過一系列的互動展品,闡明力與運動的關係。參觀者可感受臥在「釘床」上的滋味。你還可以拉動「滑輪」組件提舉重物,光學廳展示光的特性及幻像,可以在這裏看到光的各種現像和應用。在「光學工作檯」上可以用鏡子、透鏡和稜鏡進行簡單的光學實驗。平平無奇的鏡子,只要經過巧妙的設計和不同的拼合,便會產生奇特的反射效果。
賽馬會環保廊:人類賴以為生的地球,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和物種。在這個千絲萬縷的生態系統裏,各種生物的活動,都影響着系統的平衡。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方能夠讓生物蓬勃發展。展覽鼓勵大家採用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善用寶貴的資源。
香港科學館展品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科學館的常設展覽約有500件展品,展品分佈在17個展區,題材非常廣泛,包括了光、聲音、力學、磁與電、數學、生命科學、運輸、電訊、食物科學、能源、職業安全健康及家居科技等。此外,約七成的展品均可由觀眾操作,寓參與於學習。生命科學廳為香港科學館最大展廳,約佔整層的一半,介紹生物的科學。展現生命科學的奇妙世界。展廳介紹了生命科學的不同範疇,包括古生物、人體的結構和各器官的功能、人類及各種動物的骨骼、傳統和現代醫學的理念等,讓參觀者探索生命的奧妙。職安展覽廊介紹有關各行業的安全意識和措施,並鼓勵職業安全觀念的培養與實踐。進入「從天而降」的模擬建築工地時,可體驗到險被高空墜下物件擊中的驚 險感覺,和了解預防措施的重要。「最後防線」展示的個人防護裝備可以在意外發生時減低受傷的程度。可透過「護聽之道」明白保護聽覺的重要,並從「抬重初階」學習搬運重物的正確姿勢。 此外,觀眾還可以在展廳利用「擴增實境」科技學習一些建築工地裏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