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港人熟悉得幾乎全部信服,在一面倒的噓聲中,近年開始冒起不一樣的聲音。每年一度的書展人頭湧湧,攝友對 模的熱情漸漸冷卻,在搶購亂堆的另一端,文藝青年在小廳裏仰望台上兩岸三地作家,細聽分享。另一邊廂,國際級藝術展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每年訂於香港、瑞士巴塞爾及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奠定了香港作為國際藝術都會的地位。蘇富比、佳士得等藝術品拍賣行的拍賣價亦屢創新高。以上種種,醞釀藝術氣候成形,不過,香港當真已從文化沙漠蛻變成藝術之都嗎?
星島日報 2016-12-23
博物館發展大落後 沿用英殖法例
香港大部分公共博物館皆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康文署)營運。據當局的意見調查顯示,2008年至2013年間,90.6%受訪參觀人士對其轄下五大博物館感到「非常滿意」或「滿意」。滿意度雖高,本地博物館的訪客人數、會員數目、知名度以及旅遊景點排名卻表現遜色,遠遠落後國際水平,背後原因為何?
文:潘曉彤 圖:潘曉彤、星島圖片庫
對於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港人熟悉得幾乎全部信服,在一面倒的噓聲中,近年開始冒起不一樣的聲音。每年一度的書展人頭湧湧,攝友對 模的熱情漸漸冷卻,在搶購亂堆的另一端,文藝青年在小廳裏仰望台上兩岸三地作家,細聽分享。另一邊廂,國際級藝術展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每年訂於香港、瑞士巴塞爾及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奠定了香港作為國際藝術都會的地位。蘇富比、佳士得等藝術品拍賣行的拍賣價亦屢創新高。以上種種,醞釀藝術氣候成形,不過,香港當真已從文化沙漠蛻變成藝術之都嗎?「香港具備充足潛力,如何將環球發展與本地接軌,博物館其實起着關鍵作用,接下來需要將兩者之間的路打通。」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公共政策部主管黃元山說。
入場人次少
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表報告《釋放博物館潛力 蛻變管治新模式》,列舉本地博物館經營的種種不足,並提出一系列優化管治的建議。有說博物館的入場人次反映公民的文化涵養,報告引述康文署資料:其轄下博物館中,2015年至2016年度的入場人次,除首位香港科學館錄得1,125,000人,其餘表現差強人意,其中較受公眾歡迎的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全年分別只錄得430,000及764,000人次。遊覽博物館似乎並非港人消閒活動首選,本地博物館看來亦沒有對遊客構成很大吸引力,2016年10月的貓途鷹旅遊(TripAdvisor)景點排行榜上,二十五個香港建議景點中,只有一所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榜上有名。
黃元山指,香港金融業約佔本地年度總產值16%,而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產值於2014年佔上5%,已算是二綫產業。「全球貨品貿易百分比正在下降,內地與香港的物流關係亦逐漸改變,朝增值服務進發。」要發展多元經濟,突破單一產業結構,他認為香港的法治和言論及創作自由能為不同創新、創意領域提供濃郁的發展土壤,深信博物館的妥善經營,能帶動文化產業、旅遊業,以至香港整體經濟發展。
欠缺專門條例
香港藝術館現正閉館,經歷為期四年的擴建及修繕工程,涉及九億三千四百四十萬元,政府亦自2015年起,分階段更新四所康文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預算支出約六億一千六百萬元。香港投放於博物館的公帑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算少,黃元山質疑問題與管治模式有關 ,應着實探討資源可以如何更有效運用。
法例是管治的基礎,海外一般會制定專門的博物館條例,回顧本地博物館,卻仍受殖民時期的《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規管,過時之餘,條例中與博物館相關的條文更只有一小段,將博物館與下水道、排水渠、公共屠房、墳場、圖書館以及文娛中心相提並論,可謂形同虛設。
其實,立法會歷年來曾多次就博物館的管制作出討論,包括文化委員會曾於2003年提交報告,建議設立法定博物館管理委員會。其後,德勤管理建策有限公司及洛德博物館與文化策劃管理公司,亦於同年發表研究報告中,嚴正指出本地博物館兩大管治問題為欠缺專家委員會組織架構,以及欠缺博物館條例。就此,政府於2004年11月成立博物館委員會,負責就公共博物館服務向民政事務局局長提供意見,然而對委員會其後提出設立法定管理委員會,以及數個管理特定博物館群的小組委員會的建議,卻沒有採納。
民政事務局曾於2010年對上述多份研究報告作出回應,指每所博物館的主題、架構、文化及財政狀況等不盡相同,認為不宜以單一模式管理,更提到法定委員會的設立無助減少政府的撥款,種種考慮下,最終決定繼續將公共博物館交由康文署管理。而制定博物館專門條例的進度,直至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毫無寸進。
與社群關係疏離
「社會上沒有任何處所可以完全取代博物館的功能。」康文署副署長(文化)吳志華博士(圓圖)指,世上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成立於十五、十六世紀,具有收藏、研究和展示三項主要功能。他指,香港的博物館館藏主要以本地的社會及文化遺產為主,除了收藏,研究它們對地區的歷史意義亦是重要工作,而向公眾展示,並配合工作坊和講座等活動教育大眾,亦是重要一環。「讓市民知道大家共同擁有的歷史,感到彼此同屬此地,能夠增強社會凝聚力。」
凝聚社會以外,黃元山認為當博物館成功與本地社群連結,讓藏品影響社會,能培養城市整體的藝術氛圍,擴闊藝術文化產業的需求和觀眾群。然而,香港的博物館在社區參與以及外展工作的表現卻不甚理想。
會員制度對博物館的發展影響攸關,除了提供營運資金,會員更是博物館的使者,幫助它們融入社群。研究報告檢閱世界各地博物館會員制度,發現它們的組織結構以及會員義務各有不同。報告更收集各地主要博物館的會員人數資料(見下圖),發現本地博物館之中,只有香港藝術館設有會員制度,人數亦僅有七百五十人。另外,報告亦以社交平台專頁的讚好人數作為博物館知名度的指標,綜合資料所得,發現巴黎、倫敦、紐約頂尖博物館的專頁均錄得超過一百萬個「讚好」,而香港太空館和香港科學館均僅有一萬餘個,許多公營博物館更沒有開設官方專頁,連繫大眾的態度甚為消極。
吳博士指,博物館與城市的文化發展息息相關,而香港約於二十年前才陸續建成較大型的博物館,起步的確較遲,不過官方對改革持開放態度,最近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剛完成改組,對於團結香港基金剛發表的報告建議,民政局及諮詢委員會將召開會議,認真審視討論。
香港藝術館 常設 展覽 在 范國威 Gary F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星島日報 2016-12-23
博物館發展大落後 沿用英殖法例
香港大部分公共博物館皆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康文署)營運。據當局的意見調查顯示,2008年至2013年間,90.6%受訪參觀人士對其轄下五大博物館感到「非常滿意」或「滿意」。滿意度雖高,本地博物館的訪客人數、會員數目、知名度以及旅遊景點排名卻表現遜色,遠遠落後國際水平,背後原因為何?
文:潘曉彤 圖:潘曉彤、星島圖片庫
對於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港人熟悉得幾乎全部信服,在一面倒的噓聲中,近年開始冒起不一樣的聲音。每年一度的書展人頭湧湧,攝友對 模的熱情漸漸冷卻,在搶購亂堆的另一端,文藝青年在小廳裏仰望台上兩岸三地作家,細聽分享。另一邊廂,國際級藝術展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每年訂於香港、瑞士巴塞爾及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奠定了香港作為國際藝術都會的地位。蘇富比、佳士得等藝術品拍賣行的拍賣價亦屢創新高。以上種種,醞釀藝術氣候成形,不過,香港當真已從文化沙漠蛻變成藝術之都嗎?「香港具備充足潛力,如何將環球發展與本地接軌,博物館其實起着關鍵作用,接下來需要將兩者之間的路打通。」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公共政策部主管黃元山說。
入場人次少
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表報告《釋放博物館潛力 蛻變管治新模式》,列舉本地博物館經營的種種不足,並提出一系列優化管治的建議。有說博物館的入場人次反映公民的文化涵養,報告引述康文署資料:其轄下博物館中,2015年至2016年度的入場人次,除首位香港科學館錄得1,125,000人,其餘表現差強人意,其中較受公眾歡迎的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全年分別只錄得430,000及764,000人次。遊覽博物館似乎並非港人消閒活動首選,本地博物館看來亦沒有對遊客構成很大吸引力,2016年10月的貓途鷹旅遊(TripAdvisor)景點排行榜上,二十五個香港建議景點中,只有一所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榜上有名。
黃元山指,香港金融業約佔本地年度總產值16%,而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產值於2014年佔上5%,已算是二綫產業。「全球貨品貿易百分比正在下降,內地與香港的物流關係亦逐漸改變,朝增值服務進發。」要發展多元經濟,突破單一產業結構,他認為香港的法治和言論及創作自由能為不同創新、創意領域提供濃郁的發展土壤,深信博物館的妥善經營,能帶動文化產業、旅遊業,以至香港整體經濟發展。
欠缺專門條例
香港藝術館現正閉館,經歷為期四年的擴建及修繕工程,涉及九億三千四百四十萬元,政府亦自2015年起,分階段更新四所康文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預算支出約六億一千六百萬元。香港投放於博物館的公帑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算少,黃元山質疑問題與管治模式有關 ,應着實探討資源可以如何更有效運用。
法例是管治的基礎,海外一般會制定專門的博物館條例,回顧本地博物館,卻仍受殖民時期的《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規管,過時之餘,條例中與博物館相關的條文更只有一小段,將博物館與下水道、排水渠、公共屠房、墳場、圖書館以及文娛中心相提並論,可謂形同虛設。
其實,立法會歷年來曾多次就博物館的管制作出討論,包括文化委員會曾於2003年提交報告,建議設立法定博物館管理委員會。其後,德勤管理建策有限公司及洛德博物館與文化策劃管理公司,亦於同年發表研究報告中,嚴正指出本地博物館兩大管治問題為欠缺專家委員會組織架構,以及欠缺博物館條例。就此,政府於2004年11月成立博物館委員會,負責就公共博物館服務向民政事務局局長提供意見,然而對委員會其後提出設立法定管理委員會,以及數個管理特定博物館群的小組委員會的建議,卻沒有採納。
民政事務局曾於2010年對上述多份研究報告作出回應,指每所博物館的主題、架構、文化及財政狀況等不盡相同,認為不宜以單一模式管理,更提到法定委員會的設立無助減少政府的撥款,種種考慮下,最終決定繼續將公共博物館交由康文署管理。而制定博物館專門條例的進度,直至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毫無寸進。
與社群關係疏離
「社會上沒有任何處所可以完全取代博物館的功能。」康文署副署長(文化)吳志華博士(圓圖)指,世上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成立於十五、十六世紀,具有收藏、研究和展示三項主要功能。他指,香港的博物館館藏主要以本地的社會及文化遺產為主,除了收藏,研究它們對地區的歷史意義亦是重要工作,而向公眾展示,並配合工作坊和講座等活動教育大眾,亦是重要一環。「讓市民知道大家共同擁有的歷史,感到彼此同屬此地,能夠增強社會凝聚力。」
凝聚社會以外,黃元山認為當博物館成功與本地社群連結,讓藏品影響社會,能培養城市整體的藝術氛圍,擴闊藝術文化產業的需求和觀眾群。然而,香港的博物館在社區參與以及外展工作的表現卻不甚理想。
會員制度對博物館的發展影響攸關,除了提供營運資金,會員更是博物館的使者,幫助它們融入社群。研究報告檢閱世界各地博物館會員制度,發現它們的組織結構以及會員義務各有不同。報告更收集各地主要博物館的會員人數資料(見下圖),發現本地博物館之中,只有香港藝術館設有會員制度,人數亦僅有七百五十人。另外,報告亦以社交平台專頁的讚好人數作為博物館知名度的指標,綜合資料所得,發現巴黎、倫敦、紐約頂尖博物館的專頁均錄得超過一百萬個「讚好」,而香港太空館和香港科學館均僅有一萬餘個,許多公營博物館更沒有開設官方專頁,連繫大眾的態度甚為消極。
吳博士指,博物館與城市的文化發展息息相關,而香港約於二十年前才陸續建成較大型的博物館,起步的確較遲,不過官方對改革持開放態度,最近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剛完成改組,對於團結香港基金剛發表的報告建議,民政局及諮詢委員會將召開會議,認真審視討論。
香港藝術館 常設 展覽 在 拖手仔 去街Guid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appy Schools, Happy Kids.
節錄://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校長周麗雄說,大部分博物館周三免費入場,定為無功課日可讓家長安心帶子女參觀。她說,之前眼看有家長為將子女送到補習社做功課,拒絕讓學生參加學校課外活動,遂決定增加功課堂時數。她說:「免費學跆拳、舞獅都唔參加?那先讓學生在校完成功課。我的學生需要玩,這才精神健康,加上部分補習社直接提供答案予學生,不如老師在功課堂即場教導學生更佳。」 //
補充一下,由八月一日開始,康文署轄下的五間指定博物館都免費開放,即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海防博物館和孫中山紀念館的常設展覽;而香港科學館和香港太空館的常設展覽則會免費開放予全日制學生。
香港藝術館 常設 展覽 在 【香港藝術館展覽作品《凝聚天空》創作過程紀錄片HKMoA's ... 的推薦與評價
【 香港藝術館展覽 作品《凝聚天空》創作過程紀錄片HKMoA's exhibit “Capture the sky” documentary video】 ... 香港藝術館 於2019年「自在風景」 展覽 中 展 出的 ... ... <看更多>
香港藝術館 常設 展覽 在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香港藝術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當中約180組畫家朱屺瞻各時期的佳作現正於「瞻緣昔彩——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展出。 . 適逢今年亦是朱屺瞻130歲誕辰,展覽從他的美學思想和藝術實踐出發,回顧其一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