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永續經濟聯會】聯會嘅理念,係以「多元發展」、「全球發展」和「自主發展」三個方向,去思考和推動香港經濟自強。喺成立活動上,阿Sir John Tsang 曾俊華以呢三點為主題發表演說《再創香港經濟的多元性、全球性和自主性》,其中全球化一段論述香港「港口城市」地位、「華南文化圈」等等,尤其精采。演辭精華已刊登在《經濟日報》,全文就可以上返聯會網站睇番:https://hkbase.org/activity/hkbase-inaugural-luncheon
//香港經濟要全球化。香港是「港口城市」(Port City),我們的戰略位置是在於擔當陸地與海洋的接連點,日本學者濱下武志在其著作《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中,就點出了香港的戰略價值,是在於擁有橫跨東南亞到東北亞的八大腹地,包括華南到華中的沿海地區、珠江三角洲、中國西南部、東南亞北部越南、老撾、泰國等地、東南亞半島、南海、台灣、以及東北亞日本、南韓、俄羅斯西伯利亞、中國東北等地。
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我們也不可忽略中東、中亞甚至東歐。香港經濟要自強,就要保持積極外向的海洋性格,不可以故步自封,守實大陸的門口,更需要鞏固和擴大香港接通世界各地的網絡樞紐地位。
最近,特區政府和東盟終於正式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很值得各位加以留意。東南亞是香港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傳統腹地,香港和東南亞國家一直保持緊密的經貿和文化聯繫——經貿方面,東盟有6億人口,是香港現時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經貿以外,東南亞是香港和廣東以外最大的粵語區,在香港(6,520,000)、廣東(62,000,000)、澳門(743,000)、馬來西亞(1,070,000)、新加坡(409,000)、印尼(180,000)、越南(862,000)等地的粵語人口合共多達7,200萬人。
香港正好把握《香港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難得機遇,重新聚焦「華南文化圈」這個香港的傳統經濟文化腹地,我們亦要把握好「一帶一路」的版圖,努力開拓新市場,一定可以找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永續經濟 #香港自強 #香港經濟要多元化 #香港經濟要全球化 #香港經濟要自主 #香港經濟新想像
香港 東盟自由貿易協定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研究】「世界香港」係香港研究學院的策略定位,所以我哋一直推動以香港為中心嘅全球城巿研究。
新一年我哋又會搞10場免費嘅Day-camp俾中學生,希望幫年輕人建立「世界香港」嘅視野。Day-camp以每間中學為報名單位,名額為25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中學老師們想報名就快手喇;之後4月28日仲有個公眾研討會,講者陣容就遲啲先開估啦。
🙋 歡迎中學老師報名:https://goo.gl/2BpyE6
#香港研究 #香港研究學院 #世界香港 #全球城巿 #HongKongStudies #HongKongInTheWorld #GlobalCi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研究體驗課程:
香港作為全球華人網絡中心的歷史、挑戰和機遇
「田家炳博士百歲」捐贈項目
贊助:田家炳基金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日營學習】
日期:2018年2月至3月間舉行
時間:10:15至18:00 (包括主題講座和導賞團)
地點:香港教育大學(大埔校園)
語言:粵語
對象:中三至中六學生 [參加中學需安排學生同時參加「日營學習」和「公眾研討會」兩部分。]
費用:免費 [以每間中學為報名單位,名額為25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認證:參加者完成整個課程後,可獲頒發香港教育大學的聽講證書。
【第二部分:公眾研討會】
日期:2018年4月28日(星期六)
時間:10:15至16:00
地點:香港教育大學(大埔校園)田家炳演講廳 (D1-LP-02)
對象:各界人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自開埠起,即逐步發展為全球華人網絡中心,通過華工出洋、航運貿易、匯款金融、粵語文化等,令香港成為中心並且輻射到各地華人社會;此獨特歷史背景,成就了香港融合東西方文化之全球城巿地位。主權移交20年,經濟全球化、一帶一路、香港-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等宏觀趨勢,給香港帶來甚麼挑戰和機遇?
本項目以「香港作為全球華人網絡中心」為主題,透過體驗學習課程和公眾研討會,從全球、國家、區域等多層次探討香港發展,內容涵蓋香港與中國文化與傳統價值(尤其是家庭及鄉緣)、及其跟世界各地華人社會的各種聯繫,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角色定位等重要課題。
項目內容切合高中通識科「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等單元,能作為中學師生在正規學校教育以外的有效補充支援:
• 掌握以跨學科框架,觀察香港作為全球華人網絡中心之發展歷程。
• 認識全球城巿之概念和理論,探討香港當前的各種挑戰和機遇。
• 學習基礎研究技巧,為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習作(IES)做好準備。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 許小姐 (電話:2948 8566 / 電郵:ahks@eduhk.hk)。
香港 東盟自由貿易協定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獨立,也必然難與中国斷交,而美帝也是要靠攏的,但這不等於是一種依賴,正如大家不會說新加坡正在依賴中国。
[平行時空248] 新加坡與香港「腹地」此消彼長?
學界一直有「腹地」的概念,原來泛指為大都會供應資源、內需與勞動力的廣柔大陸。香港雖然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但本來並不單以內地為腹地。根據日本學者濱下武志的《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從東北亞到東南亞的八大範圍,都可以算作香港的廣義腹地,包括:
(1)華南往華中的沿海地方;
(2)廣東南部眺望珠江三角洲地帶;
(3)中國西南(香港經貴州、雲南到四川);
(4)東南亞北部(越南、老撾、泰國北部等);
(5)東南亞半島及其島嶼;
(6)南海的海洋腹地;
(7)台灣;
(8)日本、韓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國東北部。
然而香港回歸以來,「一邊倒」之勢越發明顯,這除了是政治議題,也是其他腹地逐漸不向香港大開方便門之故。以東南亞為例,香港一直希望簽訂「香港-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外交部也願意推波助瀾,但作為東盟關鍵國家的新加坡則頗為反對,主事官員私下說是「拖後腿」。而原來各地對香港的優惠政策,會否因為內地和香港的界限日漸模糊而受到影響,也值得憂慮,台灣即是典型例子。
反觀新加坡,鄰近國家一度對其不怎麼友好,本來更難發展腹地。然而新加坡畢竟是一個獨立國家,政府充份利用了自身的地理位置,積極參與多個屬於不同地緣政治板塊的遊戲,久而久之,也就發展了比香港更多元化的國際網絡(縱使不是所有網絡都可視作「腹地」)。
那究竟新加坡在參與多少國際地緣政治遊戲?
(1)論雙邊經貿,新加坡積極和中國發展關係,明著要搭「中國崛起」的便車,也懂得避免刺激北京,對北京會感冒的行為(例如香港雨傘運動)都會適度表態保留或反對。
(2)論內需、勞動力與資源,新加坡一直當馬來西亞(某程度上還有印尼)是天然腹地,經常有意無意間強調和兩國的特殊關係。例如在日前的2015年新年倒數,主持人在最後時刻還不忘哀悼亞航空難遇難人員等「兄弟」;馬航客機出事時,新加坡也以半自家事的姿態緊密關注。
(3)論區域整合,新加坡在東盟內部十分活躍,成立了大量東盟研究中心,甚至肩負了東盟的大腦角色。東盟不少涉及國際法的工作,都以新加坡意見為重要參考。
(4)新加坡通用語言包括了印度泰米爾語,境內有不少印度人,「小印度」更是十分著名。雖然內裏有一些潛在的種族問題,來自南亞的外勞(例如孟加拉人)也對待遇頗為不滿,但南亞畢竟已成為新加坡另一重點關注面,例如關於中印關係的研討會不少都在新加坡這中立方舉行。
(5)新加坡利用和印尼、馬來西亞的關係,進一步發展和伊斯蘭世界的經濟交往,乃至和杜拜並列為亞洲重要物流中心。即如伊斯蘭債券,新加坡在2009年就發行可謂順理成章,難度遠較香港為低。
(6)外交上新加坡依然依賴美國,一直相信經濟靠中國、戰略靠美國的「對沖戰略」,和美國的反恐情報合作相當緊密,也曾高調請求美國不要離開亞太。從前新加坡是英國殖民地,軍隊為以色列秘密訓練,這些網絡到了今天不無餘熱。
我們沒有水晶球,但純粹以趨勢前瞻五十年後香港、新加坡各自的國際化程度,乃至還有多少腹地可依賴,香港恐怕難以樂觀。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1月16日
香港 東盟自由貿易協定 在 聽港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 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及投資協定全面生效//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今日(8日)表示,香港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及《投資協定》中涉及柬埔寨的部分將於2月12日生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