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作為一種政治智慧?!
由於,2018年下半年開跑的「九合一」選舉過程與結果,讓許多台灣人民驚覺中國滲透、影響與干預台灣選舉,並非異想天開或危言聳聽之事。於是,一枚連中國國民黨都長年嫌棄的草包,可以透由跨海網路聲量的營造,順勢藉由中國佈署台灣島內的「大外宣」(中國海外宣傳大布局)—即過往所謂「統媒」—鋪天蓋地的放送,再加上島內社會的中國「在地協力者」耳語政治的基層耕耘,不僅讓草包順利奪取市長之位,更進一步成為島主寶座呼聲最高的人。在此背景之下,一股所謂「亡國感」,便開始在台灣社會中蔓延開來。
面對「亡國感」的焦慮,民進黨的「英德初選」慢慢演變成一場爛泥巴混戰,雙方支持者形同水火:「只要對方出線就拒投」的非理性對立。縱連,身為「非民進黨」人的深綠黨外,如筆者領銜的台灣基進黨,都被雙方支持者要脅必須在「英德混戰」中選邊站隊,否則便免不了一頓公幹。
在「亡國感」焦慮的催化下,越演越烈的非理性對立,讓人擔憂縱使「英德混戰」落幕,但雙方支持者的歧見早已讓「團結共抗」接下來的「中國代理人」的期待,成了鏡花水月,難以實現。「英德初選」演變成「英德混戰」,讓人想起2017年冬季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這齣由香里奈、加藤成亮、椎名桔平主演的《被討厭的勇氣》,其實跟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古賀史健所寫的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同名。劇中的香里奈與加藤成亮飾演刑警,椎名桔平則飾演嫻熟阿德勒心理學的教授;香里奈則是一名將阿德勒心理學的教導,應用在自身日常待人接物,以及對刑案中相關人物行為動機的理解有所啟發的警官。
於是,劇情故事就架設在不同刑事案件的舞台之上,由看似無視他人眼光、只看自己的想法做事,因而顯得不合群、難相處的香里奈,與常受困於人際關係的加藤成亮所飾演菜鳥刑警搭配,隨著案情的逼近過程中,總困惑於香里奈行為與思考的菜鳥加藤成亮,為求解答而不斷造訪劇中飾演心理學教授的椎名桔平,以為穿針引線,自然而然地將阿德勒心理學的啟發給帶出來。
有趣的是,2014年,香里奈爆出與台灣富少在床上的「開腿不雅照」事件後,在社會規範嚴謹的日本社會中,演藝事業幾乎跌至谷低。彼時,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還曾公開抗議,要求停播香里奈所主演的《被討厭的勇氣》;或許是富士電視台,秉持著「被討厭的勇氣」,決定播出,才讓《被討厭的勇氣》劇集得以面世哩。
日本電視編劇的功力,常令人「驚艷」。刑事案件本身,帶著懸疑與推理,透由一層一層的外衣剝除過程,以曲水流觴般的姿態,引領著觀眾情緒進入跌宕蜿蜒的起伏,讓戲劇的娛樂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另一方面,本劇也把《被討厭勇氣》中那種看似肆無忌憚活著的表面,實則掩蓋著阿德勒心理學智慧與教導的深層內裡,同樣隨著案情推敲過程中而逐步掀開,令人在觀賞此劇之時,有著推理解謎與人生哲理中的雙重恍然大悟之感。
因此,《被討厭的勇氣》每一集故事,除了是每一個案情之外,也在傳遞著阿德勒心理學每一個概念的啟發。當然,2014年在台灣超過一百多刷的《被討厭的勇氣》中文版,理當有相當多台灣讀者,早已嫻熟阿德勒所提倡的「課題分離」的想法。劇中那位看似不在意他人眼光、自顧自生活的警官香里奈,其實是踐行著「課題分離」的教導啟發。
儘管,劇中的香里奈在待人接物上,可能為了把抽象的「課題分離」概念給演繹表現出來,導致劇中互動過於漠然與尷尬,但其所傳達的「課題分離」的核心要旨,的確會令觀劇者重新思考:在人際關係上是否過度涉入「他人的課題」,而讓自己也深困其中,或苦惱或犯愁。事實上,讓每一個人可以更專注自身的課題,減少了自身去掌控別人的妄念;而課題誰屬的區分,主要則是按照誰必須承擔每一個決定的主要後果。
是故,《被討厭的勇氣》中的香里奈警官秉持的「課題分離」處事方式,恰好可給不斷將旁人捲惹進「英德混戰」泥沼風暴的事態,一種新的啟發跟可能。畢竟,主動介入別人的課題,本就是「自以為是」的心態,此舉帶有逼迫性,並認為他人都應照自己的判斷與喜好來行為與論事。如果不照此種判斷與喜好做事,關係即會變得緊張。於是,中國便得以利用此種情緒與心理,從中讓「英德初選」演變成「英德大混戰」的對立僵局,讓中國對台「資訊戰」的干擾與分化,成為一種「CP值」很高的手段。
其實,政治就像人生,每人皆有自身課題,民進黨有其課題,大多數關心台灣前途的人,本非民進黨人而是民進黨之外的「黨外」深綠,實不該把民進黨的課題,強加給黨外者去承擔;反倒同為深陷「亡國感」焦慮的黨外台派,理當清楚自身焦慮的根源並勇於面對自身課題—中國島內滲透若不清除,島內選舉都將陷本土台派於不利的處境中。那麼,我們的課題,難道不是強烈籲求台灣政府,必須拿出排除中國滲透與干擾台灣選舉的新法律工具嗎?
那天,英德初選演變成英德支持者大混戰之時,意外地讓人想起現實上被日本嚴格社會規範給討厭的香里奈,與《被討厭的勇氣》一劇中的香里奈。果若,台灣的政治人物或選民,能多看有營養的「日劇」,我想面對許多政治上的焦慮跟困境,或許,就會有不同的思考跟應對模式了吧?!
《#薰風 vol.12 2019.10 出刊》
-\-\-\-\-
感謝戰友─謝忠霖設計師提供圖片設計
設計師IG: l2376353
香里奈 台灣富少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被討厭的勇氣》作為一種政治智慧?!
由於,2018年下半年開跑的「九合一」選舉過程與結果,讓許多台灣人民驚覺中國滲透、影響與干預台灣選舉,並非異想天開或危言聳聽之事。於是,一枚連中國國民黨都長年嫌棄的草包,可以透由跨海網路聲量的營造,順勢藉由中國佈署台灣島內的「大外宣」(中國海外宣傳大布局)—即過往所謂「統媒」—鋪天蓋地的放送,再加上島內社會的中國「在地協力者」耳語政治的基層耕耘,不僅讓草包順利奪取市長之位,更進一步成為島主寶座呼聲最高的人。在此背景之下,一股所謂「亡國感」,便開始在台灣社會中蔓延開來。
面對「亡國感」的焦慮,民進黨的「英德初選」慢慢演變成一場爛泥巴混戰,雙方支持者形同水火:「只要對方出線就拒投」的非理性對立。縱連,身為「非民進黨」人的深綠黨外,如筆者領銜的台灣基進黨,都被雙方支持者要脅必須在「英德混戰」中選邊站隊,否則便免不了一頓公幹。
在「亡國感」焦慮的催化下,越演越烈的非理性對立,讓人擔憂縱使「英德混戰」落幕,但雙方支持者的歧見早已讓「團結共抗」接下來的「中國代理人」的期待,成了鏡花水月,難以實現。「英德初選」演變成「英德混戰」,讓人想起2017年冬季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這齣由香里奈、加藤成亮、椎名桔平主演的《被討厭的勇氣》,其實跟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古賀史健所寫的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同名。劇中的香里奈與加藤成亮飾演刑警,椎名桔平則飾演嫻熟阿德勒心理學的教授;香里奈則是一名將阿德勒心理學的教導,應用在自身日常待人接物,以及對刑案中相關人物行為動機的理解有所啟發的警官。
於是,劇情故事就架設在不同刑事案件的舞台之上,由看似無視他人眼光、只看自己的想法做事,因而顯得不合群、難相處的香里奈,與常受困於人際關係的加藤成亮所飾演菜鳥刑警搭配,隨著案情的逼近過程中,總困惑於香里奈行為與思考的菜鳥加藤成亮,為求解答而不斷造訪劇中飾演心理學教授的椎名桔平,以為穿針引線,自然而然地將阿德勒心理學的啟發給帶出來。
有趣的是,2014年,香里奈爆出與台灣富少在床上的「開腿不雅照」事件後,在社會規範嚴謹的日本社會中,演藝事業幾乎跌至谷低。彼時,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還曾公開抗議,要求停播香里奈所主演的《被討厭的勇氣》;或許是富士電視台,秉持著「被討厭的勇氣」,決定播出,才讓《被討厭的勇氣》劇集得以面世哩。
日本電視編劇的功力,常令人「驚艷」。刑事案件本身,帶著懸疑與推理,透由一層一層的外衣剝除過程,以曲水流觴般的姿態,引領著觀眾情緒進入跌宕蜿蜒的起伏,讓戲劇的娛樂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另一方面,本劇也把《被討厭勇氣》中那種看似肆無忌憚活著的表面,實則掩蓋著阿德勒心理學智慧與教導的深層內裡,同樣隨著案情推敲過程中而逐步掀開,令人在觀賞此劇之時,有著推理解謎與人生哲理中的雙重恍然大悟之感。
因此,《被討厭的勇氣》每一集故事,除了是每一個案情之外,也在傳遞著阿德勒心理學每一個概念的啟發。當然,2014年在台灣超過一百多刷的《被討厭的勇氣》中文版,理當有相當多台灣讀者,早已嫻熟阿德勒所提倡的「課題分離」的想法。劇中那位看似不在意他人眼光、自顧自生活的警官香里奈,其實是踐行著「課題分離」的教導啟發。
儘管,劇中的香里奈在待人接物上,可能為了把抽象的「課題分離」概念給演繹表現出來,導致劇中互動過於漠然與尷尬,但其所傳達的「課題分離」的核心要旨,的確會令觀劇者重新思考:在人際關係上是否過度涉入「他人的課題」,而讓自己也深困其中,或苦惱或犯愁。事實上,讓每一個人可以更專注自身的課題,減少了自身去掌控別人的妄念;而課題誰屬的區分,主要則是按照誰必須承擔每一個決定的主要後果。
是故,《被討厭的勇氣》中的香里奈警官秉持的「課題分離」處事方式,恰好可給不斷將旁人捲惹進「英德混戰」泥沼風暴的事態,一種新的啟發跟可能。畢竟,主動介入別人的課題,本就是「自以為是」的心態,此舉帶有逼迫性,並認為他人都應照自己的判斷與喜好來行為與論事。如果不照此種判斷與喜好做事,關係即會變得緊張。於是,中國便得以利用此種情緒與心理,從中讓「英德初選」演變成「英德大混戰」的對立僵局,讓中國對台「資訊戰」的干擾與分化,成為一種「CP值」很高的手段。
其實,政治就像人生,每人皆有自身課題,民進黨有其課題,大多數關心台灣前途的人,本非民進黨人而是民進黨之外的「黨外」深綠,實不該把民進黨的課題,強加給黨外者去承擔;反倒同為深陷「亡國感」焦慮的黨外台派,理當清楚自身焦慮的根源並勇於面對自身課題—中國島內滲透若不清除,島內選舉都將陷本土台派於不利的處境中。那麼,我們的課題,難道不是強烈籲求台灣政府,必須拿出排除中國滲透與干擾台灣選舉的新法律工具嗎?
那天,英德初選演變成英德支持者大混戰之時,意外地讓人想起現實上被日本嚴格社會規範給討厭的香里奈,與《被討厭的勇氣》一劇中的香里奈。果若,台灣的政治人物或選民,能多看有營養的「日劇」,我想面對許多政治上的焦慮跟困境,或許,就會有不同的思考跟應對模式了吧?!
《#薰風 vol.12 2019.10 出刊》
-----
感謝戰友─謝忠霖設計師提供圖片設計
設計師IG: l2376353
香里奈 台灣富少 在 中天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當紅女星香里奈夏威夷遊學戀上台灣富少
想當台灣媳婦 而聽說男方長相則酷似"嵐"的成員"二宮和也"
族長:又一對人生勝利組.....讓我羨慕 嫉妒 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