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昨日施打數:256,777
台灣疫苗總施打:8,875,048
台灣疫苗覆蓋率:35.84%
台灣疫苗庫存貨:624,952
⚠️ 疫苗拉緊報 ⚠️
不過,我想要說的是,印尼、泰國、韓國、越南、菲律賓、南非、古巴、馬來西亞、伊朗,一堆國家都比台灣更缺疫苗,因為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能像台灣一樣靠自律就能守住疫情,事實上現在還有許多國家每日確診數都破上萬人,死亡上百人。
鄰近台灣的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尼缺疫苗的急迫性更是嚴重,因為亞洲疫情最慘烈的區域就在東南亞(新加坡因為疫苗接種率高,每日確診人數約上百人上下),而東南亞的其它國家疫苗接種率卻依然的低迷,國家人口跟接種數還是不成比例。
其實這次疫情也看出來各國的國際地位,疫苗取得的先後順序,就是一個明顯的國際地位,歐美國家幾乎是全球最先施打的地區,亞洲最先施打的是中國、日本、新加坡,就連韓流一哥的韓國取得疫苗也沒有像日本那麼的容易,更別說是東協國家了。
嚴格來說,東協國家還不是最缺疫苗的區域,非洲才是。非洲國家施打疫苗的比例超低,而本身人均GDP就落後全球許多的非洲更沒有落實到篩檢,因為要檢驗病毒也是要錢的,目前真正有落實篩檢及隔離的非洲國家只有經濟比較發達的南非才有做到(確診數近250萬人),其它非洲國家人民很多都吃不飽了,更別說要花費篩檢根本是天方夜譚。
所以非洲黑數一定很多,沒有落實篩檢跟隔離,就會有黑數的存在,連篩檢都很難達到了,更別說是施打疫苗。這次的病毒是透過人傳人的,只要地球上還有人確診,那全球就一樣的危險,現在台灣能施打的劑數是 950 萬劑,但非洲一堆國家施打數只有幾萬劑跟幾十萬劑,還是靠歐美國家贈送的,這就是疫情下我們所看見的「人類差別」以及「殘酷現實」。
這場疫情為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目前全球已死亡 420 萬人,經濟損失難以估計,這波疫情目前依然還在全球持續著。這次奧運各國選手摘牌,各國都在慶祝歡呼。如果有一天武漢肺炎從地球上消失了,那麼我想全球人類應該不分彼此、不分國家、不分人種及階級,都會一起歡呼。武漢肺炎能從世界上消失,這應該是地球上的全人類最祈求的事了。
#分享版主兩年前去辛度的家鄉旅遊時的照片
#印度是個很特別又大開眼界的國家
馬來西亞人種比例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印度為啥錯失工業化機遇?】
印度,這個有著4500年文明史,大英帝國南亞繼承人的國家。
在二戰後,有著第三世界最發達的工業體系:鐵路里程、鋼鐵產量、發電量、產業工人遠超中國,冠絕亞非拉。
1949年,印度鋼鐵產量是中國的近10倍。
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尼赫魯左手拉著中國,右邊跟著馬來西亞,顧盼生輝,儼然第三世界領袖,亞洲追求工業化國家的領導者。
1950年代末期,印度工業化初見成效,百萬噸級的魯爾克拉、比萊鋼鐵廠先後建成,自主制造汽車下線,進入全球十大工業國行列。
印度人堅信:隨著工業化的推進,走上亞洲之巔,與美蘇三國鼎力,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印度先是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被解放軍的炮火摧毀了全球政治影響力,經濟競爭力也被日本、韓國甚至中國臺灣超越,更被完成工業化的中國甩出雲霄。
那麽,占據先發優勢的印度為何錯失了工業化?在中美歐日即將開啟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時候,印度還在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而苦苦追尋,是什麽導致了印度20世紀印度工業化的功敗垂成,印度山川稟賦和工業化歷史細節,為諸君解惑。
【先天不足的山川稟賦】
先天條件決定人成功的一半,國家也是如此。
我們印象中的印度,和中國一樣:物產豐富、礦藏繁多;但事實上,印度的農業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而印度的礦藏資源相比同體量國家,可說是貧乏。
由於印度大陸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降雨極端的不均衡,在7-9月,幾乎集中了全年降雨量的90%,且水量極大,超過農作物的正常需求;其他時間則滴雨難求。
這導致印度主要產糧區-恒河大平原雨季時澇死,非雨季時旱死;更可怕的是,恒河大平原地處高溫熱帶,土壤有機物分解極快(需要更多肥料施加)。
相對於中國降雨均衡、氣溫合適的華北、長江中下遊平原;印度平原先天不足,一年只能一熟,畝單產糧只有中國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所以盡管印度平原總面積比中國多,但糧食總產量卻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
印度農業的先天不足,也是導致古代印度:分裂時間大於統一時間的最重要因素,占據平原的印度主體王朝,農耕能力低下(相比中國),實力不足以抵達印度南部,即使抵達了,統治不能穩定,亦不能持久。
所以南亞歷史上的統一大王朝:孔雀、貴霜、笈多、莫臥兒等,基本都曇花一現,而所謂的統一,其外圍領土大多是類似附屬國的土邦,
中央集權統治從未貫徹過。這導致印度邦國林立,小文化圈、小民族圈橫行,小圈的爭鬥,給印度獨立後的工業化目標,帶來了無盡傷痕(本文最後會詳述)。
印度的礦藏呢,不能說少,但作為一個10億人口,就顯得貧乏了。
印度石油儲量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煤炭儲量是中國的二分之一,鐵礦是中國的60%,銅礦是中國的七分之一,印度幾乎沒有鉀鹽(制造鉀肥的重要原料),中國是3.6億噸。
礦藏的貧乏,對印度工業化無疑是重大打擊,當中國1990年之前,還可以出口石油、煤炭、鐵礦等能源礦藏,換取工業化資金和先進設備時,印度從一開始,還要進口石油和煤炭,一進一出之間,加重了印度工業化的負擔,特別是重化工業。
美國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曾有一句名言:
“每逢妳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妳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妳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當我們面對印度糧食產量低,工業化速度慢時,總是歸結為人種懶、文化頹廢,但是否考慮過印度先天條件不足造成的巨大不利條件呢?
當然,有人會說,日本、韓國先天條件也不足,他們後天努力了,所以工業化成功了。
下邊我們就看一看印度工業化的後天努力。
【印度國民黨的‘紳士’革命】
欲實現工業化,首先要實現民族、國家獨立。
20世紀上半夜,反殖民、反帝國的革命洪流席卷全球,蘇聯、中國都通過暴力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印度另辟蹊徑,走的是‘非暴力、小清新、不流血’革命。
領導印度獨立的國大黨,類似四一二前的中國國民黨,代表了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所謂開明地主的利益,但團結了印度共產黨、農工等左翼力量,政策中亦有社會主義的因子。
憲法規定:印度是一個主權的、世俗的、社會主義的、民主的共和國。
由於二戰德意誌打殘了英國,日不落帝國全球統治力下降,印度得以不經過暴力革命,就獲得了獨立,並繼承了大英帝國在南亞的政治遺產和工業建設。
這種從容不迫、文質彬彬的革命,被世人稱為‘紳士’革命,亦可以稱為‘小清新’革命。優點是避免了流血,國家政權平穩過渡;缺點是沒有滌除印度社會中的封建生產關系和落後階層,反而讓他們大量進入執政階級,成為此後印度社會改革和工業化的最大阻力和隱患。
【蝸牛工業化】
印度獨立後,在尼赫魯的領導下,也效法蘇聯,開啟‘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了第一、二、三....個五年計劃。
1956年印度工業政策決議:基礎工業、戰略性工業、公益工業掌握在政府手中,私人企業在國家指導下發展。這和中國、日本、蘇聯的國家(計劃)資本主義如出一轍。
於是,印度政府開支了龐大資金發展工業,由於優秀的國際環境,外國援建也絡繹不絕,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都來幫忙。
亞洲一流,百萬噸級的魯爾克拉鋼廠,由德國克虜伯財團援建,杜加普爾鋼鐵廠,是英國鋼鐵制造財團貸款,比萊鋼鐵廠,是蘇聯援建。
印度摩拳擦掌,一頓操作猛如虎,但當人們看到結果時,大吃一驚。
直到1984-1985年,印度國有企業產值占GDP 比例才24.5%,尼赫魯時期,這個數值不超過15%。
印度工業產值占GDP的比例,1980年之前,長期維持在25%以下,而中國1980年工業產值占GDP比例已經高達48%。而直到2018年,印度工業產值占GDP比例依然不超過30%。
一個農業國的經濟發展里程:必然是工業產值大幅度提升,占據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實現工業化,然後再商業化,出現繁榮的第三產業,工業產值比例出現下降。
從工業產值占GDP比例來看,在尼赫魯以及女兒英.甘地執政(19470-1984),實施國家(計劃)資本主義時期,印度的工業化成就相當潦倒。
更騷的是:1969之前,印度還未施行大銀行國有化,14家最大的私有銀行,占據了全國存款的85%,貸款的84%。
也就是說,印度政府雄心勃勃,制定了工業化的宏偉藍圖,結果手中的執行工具--國有企業,不在國民中占據主導地位;私有銀行的存在,讓印度政府也無法靠控制資金流向自己計劃的產業。
那麽為什麽印度的工業化,速度是如此的蝸牛呢?主要有兩大原因導致:
1. 印度在尼赫魯和英.甘地時期,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並行,但由於市場經濟過於強大(特別是塔塔集團這樣的財閥存在),大量私人資本、民營企業並不願意投資重化工業,而更喜歡回報快的消費工業(微輕工業),這導致稀缺的資本不能有效的投入重化工業;而對糧、糖、棉、布等消費品價格的不予管制,放任自由化,導致大量資本流入了商人和上層精英的腰包,這些階層為了享樂,大量進口高檔品,不僅浪費了大量外匯,也浪費了寶貴的再投入資本。
2. 印度農地改革(土地革命)的半途而廢,功敗垂成。
【半吊子的土地革命】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大國想要實現全面工業化,必然先實現農地改革(土地革命)。
大規模投資基礎工業和重化工業,需要巨額資本、脫產的產業工人以及海量的糧食、原料,這些在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都需要建立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基礎上:用更少的人,更短的時間,生產更多的糧食。
而在重化工業反哺農業,提供廉價的機械、化肥、先進種子之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更多的依靠以下策略實現:
A、均分土地,讓每個農民都有自己的土地,讓土地和勞力得到更合理的資源配置。
B、集約化生產:利用合作社的方式,動員集體力量,建設水庫、灌溉渠等農業基礎設施;集中農民的零散資本,進行機械購買、肥料種子研發、資本借貸等規模性投資,自我累積農業資本。
C、減少地主、高利貸者等農業食利階層,讓更多剩余資本,投入工業和農業再生產。
在印度獨立後,也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農地改革,但由於執政黨-國大黨是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地主的代表,官僚成員也絕大多數來自高種姓地主集團、企業家和商人,來自農民的幾乎沒有。
所以,盡管國大黨在印度獨立過程中,為了聯合工農,宣稱要搞土地革命,但在真正執政後,政策起了變化。
印度的土地制度被稱為柴明達爾制,柴明達爾(地主)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國家代管,是收稅中間人,對土地沒有所有權;另一部分是自營土地,擁有世襲所有權。
印度農地改革的策略是:政府贖回柴明達爾們代管的土地,允許保留自營地。
但由於政策執行人本身就是柴明達爾階層,又遭遇印度右翼政黨強烈反對,用法院體系對抗(妄稱政府侵犯個人財產所有權,過低價格贖買等等),導致農地改革推行了10多年之久,給柴明達爾們留下了充分的時間:擴大自營地,把本屬於國家的土地大量侵吞。
結果是,政府只收回了1.7億英畝土地,約占總耕地的48%。改革完,25%農戶依然沒有一分土地,25%的農戶只有土地的1%。而擁有1000英畝以上的地主仍不少見。
尼赫魯的所謂合作社:也因為富農和大地主的反對,不能夠執行。
印度農村仍然是落後的生產方式,一盤散沙,大規模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無法施行。
【工農業惡性死循環】
農地改革半途而廢,導致印度農業效率一直不能夠快速提升,更不能夠提高有效的資源(資金、脫產工人、剩余糧食)給工業;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不能夠快速發展,就不能反哺提升農業效率,印度的工農業陷入了惡性循環。
更奇葩的是,印度農業在一些年頭,連自給都不行,要靠進口大量糧食滿足需要,1961-1966年,印度進口糧食2500萬噸,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外匯,更造成印度外債高築(工業資金不足,也要向外國借款)。
1966年,印度外債已達350億盧比,財政收入的約20%用來還債,印度內循環惡化,走上了依賴歐美和蘇聯的道路。
【棄難求易的綠色革命】
為了達到糧食自給,1965年之後,印度開始推行綠色革命。
綠色革命的策略是基本放棄進一步改革土地制度,利用機械、良種和肥料增產。
但機械、良種和肥料需要大量金錢,於是印度只得一方面從歐美獲得農業貸款,另一方面只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土地肥沃,見效快的地區。
中央政府提供的農業資金,僅能夠讓300萬地主受到普惠;但擁有小額田畝的農戶超過四千九百萬。
印度綠色革命導致的好處是,糧食產量有所提高,並出現了小片工農業發達的飛地,但廣大腹地依然不能解決農業效率低下的問題,印度的人口和消費需求都得不到解放,工業始終不能形成強大規模。
【劍走偏鋒的互聯網革命】
等到尼赫魯(1947-1964執政)的外孫,英.甘地(1966-1984執政)的兒子拉吉夫·甘地(1984-1989)當選印度總理時,他深感印度工農業落後歐美太多,而當時全球互聯網革命風起雲湧,拉吉夫·甘地高喊:用計算機把印度代入21世紀。
拉吉夫·甘地認為印度有世界第三的高等教育人才數量,要趕上世界潮流,當然拉吉夫拉的互聯網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印度已成為僅次於中美歐日的第五大軟件國,拉吉夫·甘地打下基礎的雄厚基礎功不可沒。
不過,在25歲以上人口,73%文盲的當時印度,發展這種高端科技服務業對印度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影響有限,反而更加重了印度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如果說尼赫魯(1947-1964執政)沒有徹底完成農業崛起,那麽英.甘地(1966-1984執政)用綠色革命劍走偏鋒,放棄了全面提升印度農業的戰略,而拉吉夫·甘地(1984-1989)再一次劍走偏鋒,把工農業都交給自由化市場,押註互聯網實現彎道超車,結果是舍本求末。
這即是印度沒有徹底滌除封建生產關系,完成土地革命,執政層擁有強大保守勢力大背景下的無奈選擇,也是印度歷史上一直不能夠完成大一統,國內利益集團相互內卷的結果。
在印度國內,有十四個語言集團(都宣稱有獨特的文化遺產),有占人口六分之一的穆斯林教派,有三千個婚內聯姻的種姓集團,他們都狹隘的效忠小集團。
階級矛盾、種族矛盾、宗教矛盾橫雜交錯,非但無法對國家整體的目標形成合力,反而導致國家的目標一再變化和妥協,在無盡的內耗和謊言中,冷了英雄的血,麻了百姓的心。
而在印度為清除封建生產關系和團結障礙,追求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漫長過程中,他錯過了20世紀後半葉第二次工業化浪潮,錯過了20世紀70-80年代歐美的產業轉移,錯過了21世初的全球化,錯過了移動互聯網革命,也即將錯過第四次科技革命。
基礎不牢,所有的機遇對印度來說,都地動山搖,把握不住。這就是現代印度面臨的最大難題,但一面補齊基礎,一面追趕,對印度來說,又好不辛苦。
馬來西亞人種比例 在 周馬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11跟黃明志拍的MV事件一發生,
一堆人突然化身宗教學家或穆斯林專家!
美國拍很多宗教惡搞甚至中東地區人種玩笑的電影,
幹我看的很爽覺得很有趣啊。
大獨裁者落難記多好笑,
你們怎麼沒說美國歧視宗教?
事情發生了跳出來說:
他們憑什麼代表台灣?ISIS要來了😫之類的。
你們檯面上罵911私底下去唱歌卻狂點他們的歌!
**Oh My God MV事件,目前狀況說明**
以下說明是針對台灣區的朋友,粉絲及合作夥伴,希望可以降低大家對此事件的恐慌和誤解。
第一。我被警方拘留了五天,今天終於出來了,原因是因為檢控官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控告我,所以只好放人。
第二。Oh my god是我為電影“大顯神威”創作的片尾曲,整首歌是我一個人製作,寫詞,寫曲,策劃MV所有內容的。玖壹壹在整首歌裡面只負責唱和MV演出而已。如果要追究責任,請針對我一個人就可以了,謝謝。
第三。MV的內容是在提倡宗教和諧,世界和平。畫面裡面出現的人物角色並非“宗教領袖”,頂多只是代表角色而已。裡面所使用的所有道具都只是娛樂效果,西方世界大都能接納這些玩笑,請有心人士不要再自以為是在那邊長篇大論。恐怖分子沒你想的那麼有空。尤其那兩個老外拍的視頻更不用理會,那都只是他們兩個人的看法而已,不能代表他國家。想紅的人我見多了,不要忘了YOUTUBE剛發明林北就開始玩了,不要在那邊跟我裝傻。
第四。在台灣看到的許多關於“Oh my god”的新聞和消息都是從馬來西亞得到的。因為語言和國情的關係,讓許多人都覺得事情非常嚴重,但事實並非如此。此事件最嚴重的元素在於“輿論”與“誤解”而並非事件本身。
第五。在馬來西亞,華人,香蕉人,錫克人,印度人(佛教/道教/興都教/錫克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大多都覺得這首歌/MV沒啥大問題,甚至有蠻多網友大力支持歌曲的內容和精神。然而佔大馬人口最大多數的回教徒(馬來人)其實也是褒貶參半而已,而大部分罵的馬來人都是被較極端的馬來語媒體影響的(大馬就是有這種媒體),其餘的極端宗教主義分子只是極小部分的人。並非大家以為的“大部分”在反彈。其實支持與反對的比例大家可以在留言欄和讚數比例上取得數據,勿需猜疑。
第六。這次為何我會被逮捕?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極小數的極端宗教分子一起去報案還燒照片,加上極端主義媒體配合炒作才會引起那麼大的迴響,警方才不得不采取行動。所以新聞上你才會看到我被上手銬,被拘留,被搞大。事實上如果以法律的角度和案例來看,它頂多只是一個罰款幾千塊的小案件而已。而且重點是,我根本沒有被提控,只是扣押調查而已。
第七。這起事件爭議點有好幾個,但其實在警方那裡主要只針對一點,也就是“褻瀆宗教膜拜地點”。也就是MV裡面在回教堂裡面唱歌那一幕。但我告訴警方,每個拍攝場地都有人看管的,我們不可能輕易進去還帶了那麼多人/拍攝器材。所以每個廟宇和教堂都是必須申請了才能進入的。我想請當天那位讓我們進去拍攝的回教堂管理員出來說明一下。當天他一直都在,拍攝的內容有沒有問題他應該指出或者阻止。不要拍的時候你情我願,出事了就把問題丟給我一個人。李良的。
第八。這一起事件已經在國際媒體上報導,包括英媒BBC, 美國CNN, 路透社等等。國外大多數的民眾都是支持力挺創作自由也不覺得歌曲有什麼大問題。這些都是有得考證的,事實勝於雄辯。請大家勿信謠言。
第九。玖壹壹是台灣的網路奇跡,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他們。不要被那幾個無知老外說幾句話就恐慌,被我的新聞事件弄一弄就害怕,我們的合作過程是很愉快的!玩音樂就是如此,傳遞好訊息,散發正能量,但聽起來不無聊不嚴肅,開心最重要!One world, One love. Peace yo.
第十。我目前沒事,很平安,在吃泰國餐。馬來西亞是這樣的,吵一吵就過去了。那些極端分子在我們這裡都當笑話來看而已,平時有空就看一看他們的言論/視頻罵一罵,好笑的就笑一笑就過去了。重點是,極大多數的大馬回教徒一直以來都不贊同他們的作風,甚至公開來討伐他們的所作所為。在這一起事件中已經有好幾位回教徒(馬來人)名人出來說話並力挺我們了,其中最具分量的包括回教誦經歌手Yasin Sulaiman和大馬前首相之女“Marina Mahathir”。
最後,感謝各位關心,但切記勿信網路謠言,支持創作自由,支持 玖壹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