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陽光>
他是一位平凡的父親,也是一位不平凡的倡議者,他將苦難轉化為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死蔭的山谷。他用一生所學,致力於捍衛罕見疾病患者的權益,讓那些諸根不具的,無醫無藥的,皆得以無諸疾苦。他就是罕見疾病的守護者──曾敏傑教授。
【罕見疾病的守護者─曾敏傑教授】(上篇)
受訪者:曾敏傑/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共同創辦人、執行長、董事長/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他的誕生,是全世界的禮物
曾敏傑教授有著人人稱羨的高學歷,從經濟學、中山學術到社會學,跨足多種研究領域。擁有雙碩士、雙博士的他,本來可以過上一個平平穩穩的學者生涯,然而,上天卻給了他與眾不同的使命。
兒子的出生,是生命中一個獨特的禮物。那時曾敏傑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博士,孩子出生,夫妻倆正籠罩在初獲麟兒的喜悅裡,卻在孩子滿三個月回臺灣時,被馬偕醫院林炫沛醫師檢查出罹患了「罕見疾病」。當時全世界罹患此病的,只有26件個案,其中,一半的病童已經離世,而尚存活於世的,也都受到了嚴重的腦損傷。「還好我們發現得早!」為了治療與照顧兒子,曾敏傑開啟了認識罕見疾病之路。
罕見疾病之路
罕見疾病因為個案稀少,所以學術上、臨床上都很少有相關的研究。沒有市場,就意味著沒有人願意投入資金,去開發這些藥物,當然也就沒有藥商製藥。這使得病友們一直以來面臨「孤兒藥」的困境──醫療費用高昂,又難以取得適用的藥品。
曾敏傑曾為此親赴健保局,希望政府能為罕見疾病提撥經費,但無奈沒有一個申請經費的名目,只得無功而返。「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力太薄弱,必須要用組織的方式,才有辦法提出倡議!」於是,他與病友家長陳莉茵共同創立了「罕見疾病基金會」,將多年來從學術研究上所受到的專業訓練,運用在推動倡議與醫療制度改革上,使罕見疾病能夠被大眾所認識與重視,也讓病童們能夠獲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基金會集全民之力,成功推動了「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募資為高危險族群進行免費篩檢,避免偏鄉醫療資源的匱乏,再度複製罕見疾病的遺憾。
曾敏傑是個細膩的人,很多人問他,為什麼不再生一個健康的孩子呢?但顧慮罕病患者家庭中,父母忙於照顧病童,常常忽略了健康孩子的陪伴需求。所以,為了專心愛孩子,他決定只生一胎,即使這是一場賭注,有著極大的風險,但他願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去護衛孩子的健康。他常跟兒子說「你要好好地活著,因為你是別人的燈塔,只要你還健康,後面患上同樣疾病的孩子,就會感到有希望!」
為了確保兒子的飲食安全,他找遍國內外醫療資訊,翻譯外語期刊,內容的專業度,連林炫沛醫師都讚賞!也促使與臺北榮總營養室章樂綺主任的合作,編製了六本飲食手冊,提供病友家庭使用。曾敏傑說「上天給你挑戰一定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其中,有你的使命!」每當兒子發病時,他看到的不只是病痛所帶來的苦難,而是自己還能為罕見疾病的患者做些什麼?對曾敏傑而言,身體的疾病是罕見的,但心裡的愛,是普世的。
(未完待續)
#生命中的陽光
#曾敏傑教授
詳全文:
https://new.lilac.org.tw/2021/09/22/罕見疾病的守護者-曾敏傑教授/
更多生命中陽光的故事:
https://new.lilac.org.tw/category/生命中的陽光/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Yu Yo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力挺醫護 #雨揚老師捐贈上萬件防疫物資 疫情嚴峻,多處醫療物資呈現緊繃,雨揚慈善基金會創辦人-雨揚老師心繫第一線人員的辛勞,偕同基金會同仁,準備了總數上萬餘件的醫療級口罩、醫用PVC手套及拋棄式面罩,分贈至新光醫院、台北淡水馬偕醫院、台北內湖三軍總醫院,希望盡微薄之力,讓醫務人員能安心地救治患者,...
馬偕醫院 創辦 人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9/20(一)交大台北校友會Salesclub 線上活動邀請到Black7-喰肉創辦人--陳禹同學長(機械98/機械碩100)跟各位校友學長姐們分享便當捐贈公益計畫。
緣起:
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非常忙碌,有時候即便吃個飯忽然有病患進來,不得不放下手邊的便當,立刻去支援前線,所以跟朋友一起設計了冷菜便當不會因為久放而失去其口感,另外在營養攝取上可以均衡些,總共兩款便當並著手聯絡新竹區的專責醫院每周四捐贈150-200個便當至醫院。
從6/10~8/26共捐贈出1630個便當配送至林口長庚醫院、東元醫院、新竹馬偕醫院、新竹臺大醫院、新竹中國醫院、竹仁婦幼診所、苗栗衛生所等一線醫護人員、疫苗施打志工等,為第一線的防疫英雄們打氣。
歡迎陽明、交大校友學長姐們一起來參加活動!(北中南校友都歡迎線上同聚)
👍活動主題:便當捐贈公益計畫
日期:9/20(一)
時間:晚上19:30-21:30
活動議程:
19:30~20:00 參與者彼此交流互動
20:00~21:00 便當認購計畫分享
21:00~21:30 Q&A
👇報名連結請參考本文下方留言處👇
馬偕醫院 創辦 人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挪威爺爺放棄歐洲生活,為了台灣,在護照上堅持保留福爾摩沙】
#屏東基督教醫院 創辦人挪威醫生傅德蘭,次子 #傅吉安 是第一位Made in Taiwan的挪威人🇹🇼🇳🇴
他放棄歐洲的舒適生活,只為「#想念台灣」而跟著父親在屏東行醫,護照上堅持保留「#福爾摩沙」。
這個挪威家庭,在台灣留下了什麼故事?
#CSR天下 #CSR #企業社會責任
#挪威 #傅吉安 #屏東基督教醫院 #WHO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台灣正名運動 #小兒麻痹 #馬偕醫院 #三鐵 #順澤宮
馬偕醫院 創辦 人 在 Yu Yo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力挺醫護 #雨揚老師捐贈上萬件防疫物資
疫情嚴峻,多處醫療物資呈現緊繃,雨揚慈善基金會創辦人-雨揚老師心繫第一線人員的辛勞,偕同基金會同仁,準備了總數上萬餘件的醫療級口罩、醫用PVC手套及拋棄式面罩,分贈至新光醫院、台北淡水馬偕醫院、台北內湖三軍總醫院,希望盡微薄之力,讓醫務人員能安心地救治患者,並保護自身安全。
基金會董事長逐一將醫療物資送至前線單位,眼見醫務人員在疫情龐大的壓力下,依舊保持專業精神且以全民健康為首要任務,防護衣下汗水涔涔,這份犧牲奉獻格外令人感恩。
你我都知道,這一段「抗疫」的路的確不好走,做好自身保護、不群聚、不共餐、非必要別外出、依照分層進行疫苗施打…這些都是為了守住我們的家園,『全島一命』不是口號,是真切的現實,而我們的每個動作都可能產生蝴蝶效應般的影響,務必謹慎。真心期待我們再次見面的那一天,請好好照顧自己。
【雨揚慈善基金會】:
官網 → https://www.rswf.org/
FB → https://pse.is/3hqp8m
-----------------------------------------------------------------------------------------------------------
▷ 訂閱 Youtube 頻道得好運 ➤ https://pse.is/KJKE8
+ LINE 好友: https://goo.gl/MQTRvh(官方帳號 ID:@yohofans )
+ FB粉絲團:https://pse.is/yohofate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pse.is/KJKE8
馬偕醫院 創辦 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介紹
#羅慧夫長假雙紀錄片介紹
這集邀請到基金會 #王金英執行長 專訪,談長假雙紀錄片的製作源起,還有羅醫師26年前為何會成立顱顏基金會?目前基金會的運作狀況和服務項目,他們目前正在推廣的「助300位貧困顱顏患者安心上學」公益活動也請大家一起支持。
(以下為08/23新聞稿)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8月23日(日)下午兩點假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羅慧夫醫師雙紀錄片放映會,會中放映記錄羅慧夫醫師1959~1999在台行醫四十年的《長假》紀錄片,及2013年羅慧夫醫師最後一次回台拍攝的《長假過後》紀錄片。羅醫師的學生、部屬、患者暨家屬、朋友,醫療、社會福利及教育等各行業共計200多人齊聚觀賞,大家一起感動回顧曾經與羅醫師共事相處的時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院長、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等人也親臨現場觀片並上台致詞。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黃烱興表示:在資訊爆炸,價值觀混亂的現代社會,羅慧夫醫師一生秉持「榮神益人」的使命,奉行「視病如親」,盡自己所能的幫助他人,對台灣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這樣的典範更難能可貴,值得推崇!
《長假》記錄羅慧夫醫師在台行醫四十年貢獻:
羅慧夫醫師的兒子引述馬克吐溫:「你的職業應該成為你的假期」,來形容爸媽40年在台灣的服務就如同是他們人生中的長假,基金會為其拍攝的紀錄片也以此命名。本紀錄片藉由大量的舊照片、現場記錄、人物訪談等完整呈現一個外國醫師如何如克服困難,融入台灣社會,進而成功的改革醫療體制,例如杜絕紅包文化,建立專科醫師制度……等,同時也見證台灣醫療的發展軌跡。
1959年羅慧夫(M. Samuel Noordhoff, M.D.)以醫療宣教士身分從美國舉家來到台灣,於馬偕醫院擔任院長,他以患者需求為出發點的理念催生出燙傷中心、加護病房、自殺防治中心等一時創舉,他為患者的付出連帶也促進台灣醫療發展。
1976年羅慧夫醫師轉任長庚醫院,擔任兩年創院院長,卸下院長職務後於整形外科專心醫治患者、培訓年輕醫生,他在整形外科主任任內,創設台灣第一個整合顱顏外科、顱顏牙科、語言治療、心理輔導及社工的「唇顎裂暨顱顏醫療中心」,關懷患者的生理與心理,落實全人醫療。長庚醫院顱顏齒顎矯正科醫師,同時也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黃烱興表示:「長庚醫院顱顏中心的成立,是因為有羅慧夫醫師擔任領導人,沒有自己的本位主義,處處為病人的利益著想,才有辦法整合」。而現今台灣顱顏醫療水準深獲國際肯定,羅慧夫醫師功不可沒!
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說:「台灣有整型外科的訓練制度,雖然非羅慧夫醫師一人造就,但他的貢獻最大。」羅慧夫醫師除了致力推動顱顏醫療發展,更選派學生出國學習顯微重建、泌尿生殖重建、乳房重建等當時台灣缺乏的整形外科專業,並陸續成立顯微中心及美容中心,使台灣的整形外科更加完備。
1989年羅慧夫用他的積蓄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醫療團隊負責治癒患者生理的裂痕,基金會負責治癒患者心理的傷痕。另外,在羅慧夫醫師「培訓海外醫療人才,給他魚吃,也教他釣魚」的理念下,1998年醫療團隊及基金會合作開展海外醫療合作計畫,透過義診、技術傳承及輔導成立顱顏中心等方式,幫助東南亞等醫療相對落後國家也能治療自己國家的顱顏患者,這項送愛到海外的工作仍持續到今天。
《長假過後》傳承羅慧夫醫師的精神:
羅慧夫醫師1999年返回美國,即使退休他仍心繫台灣的醫療團隊及基金會,每年堅持飛回台灣探視學生和過往的工作夥伴。2013年的訪台行程,羅慧夫醫師發表演說、與老朋友相見,是他最後一次回台。
羅慧夫醫師因健康因素不便再搭長途飛機來台,但他一手創辦的顱顏中心及基金會仍延續羅慧夫醫師對患者的關懷,在台灣及醫療相對落後國家繼續照顧先天顱顏缺陷患者。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陳國鼎主任也是羅慧夫醫師的學生,他在紀錄片中受訪時說:「老師(羅慧夫)當初帶給我們這麼多,如今長庚有現在的成就,我們要把握時間繼續再推上層樓,不但是造福台灣的患者,更要為我們下一輩的年輕醫生鋪路。」
影像傳遞正面能量 樹立有意義人生價值觀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辦理羅慧夫醫師紀錄片放映會是希望藉由影像的感染力,傳達羅慧夫醫師的精神,尤其現今台灣醫療亂象:例如醫院面臨「五大皆空」、醫師追逐高利潤的醫美行業、人力失衡、醫病糾紛頻傳等….問題,基金會希望透過羅慧夫醫師紀錄片喚起醫護人員從醫的初衷,同時也希望引導年輕學子樹立有意義的人生價值觀。
馬偕醫院 創辦 人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不同體質對於植物各部位,根、莖、葉、種子的需求量各不相同。
針對11種體質提出不同的飲食比例,虛弱的重症患者可多吃高能量的種子,手腳冰冷的人建議多吃根類食物,常有小病小痛、上火的人應多吃莖與葉。
找出體質,吃對健康好食材,身體自然會健康!
作者簡介
黃鼎殷醫師
.台大醫學系畢業
.恩德心自然養生體系創辦人
.曾具家庭醫學專科及安寧緩和醫學雙專科資格。
.曾任樂禧生活診所院長 九觀診所院長 921埔里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 馬偕醫院家醫科總醫師
.現任恩德心諮詢顧問醫師並於國際間教授自然醫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