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奉獻排灣族文化!潘孟安頒褒揚狀表彰查馬克
「查馬克老師的人生,是對生命和文化豐厚的禮讚,再怎麼不捨,也必須祝福」,泰武國小主任查馬克.法拉屋樂24日舉行告別彌撒,查馬克驟然離世,潘孟安縣長感性哽咽地說,查馬克老師用最大心力來傳承排灣族文化及奉獻教育,他的一生雖短暫,卻如星星般永恆璀璨,他的愛、精神將永遠活在大家心中。
查馬克.法拉屋樂飾演公視史詩戲劇「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戲劇剛上映大受好評,他卻不敵病魔安詳辭世,留下惋惜與哀思。
查馬克的告別彌撒24日上午在來義鄉丹林聖保祿天主堂舉行,在他一手帶起的泰武古謠團員頌悼吟唱聲中,文化部長李永得、教育部長潘文忠、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屏東大學主任秘書陳永森、公共電視總經理及「斯卡羅」導演曹瑞原都到場,與部落族人一起送他最後一程,並代表頒發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及原民會專業獎章,感謝查馬克將生命奉獻給部落文化,為台灣傳承美好的排灣族古謠傳唱,讓世界聽見台灣最美的聲音,備極哀榮。
查馬克的長子樂可艾剛獲得今年總統教育獎,在告別彌撒獻詩「有人在為你禱告」給最敬愛的爸爸,還感性地說:「爸爸別擔心,我會照顧好兩個妹妹及媽媽的」,讓許多人忍不住紅了眼眶。
縣長潘孟安也頒發褒揚狀表彰查馬克,他表示,查馬克老師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什麼,而是創造了價值,查馬克致力推廣民族教育,在課程編排及音樂有很大的貢獻,親自編撰國小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課程及文字,將素材譜成曲及文字,讓古謠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潘縣長更說,這是屏東所擁有的獨立素材,並說查馬克是一位心思細膩的藝術家,在傳統歌謠裡,唱出自己的生命,永遠以查馬克老師為榮!
查馬克因肩負屏東「斜坡上的藝術節」品牌總監,而和潘縣長擁有好交情,每年斜坡上的藝術節,查馬克從音樂到工藝,一年一年逐漸累積口碑,成功打造屬於屏東原住民族的代表品牌kacalisiyan,潘縣長感佩與感念在查馬克老師的帶領排灣古謠傳唱,扮演文化傳承推動的重要角色,也說未來對於原民文化及教育的傳承也將延續下去。
導演曹瑞原表示,覺得自己太幸運,能遇到查馬克老師,能深深感受到老師對自己文化的熱愛及尊重,把原住民的精神與身影,表現得淋漓盡致,並不捨表示老師的一生真的短暫且絢爛,很幸運也很感激能有機會紀錄老師的身影。
來自屏東縣來義鄉丹林部落的查馬克,是屏東縣泰武國小主任,也是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幕後推手,曾獲金曲獎、師鐸獎,致力推動排灣族文化,除了老師和演員的職業外,查馬克還是個雕刻藝術家,將雕刻和生活結合,他認為雕刻就是一種減法,體現在生活上,認為活著就是要把不好的東西去掉,才能過得更快樂,藉此來自我療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林榆芩牙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牙醫師好賺嗎?醫師收入受健保壓縮,自費植牙、假牙、牙套、牙齒矯正等市場競爭激烈飽和,年輕牙醫面臨巨大挑戰,沒有工作熱誠難做到頂尖。 根據官方統計資料,臺灣牙醫師平均收入月薪15萬。但在健保越來越窮的窘境下,除非發展高端自費療程,譬如植牙dental implant、全瓷冠Full ceramic ...
馬克爸爸職業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平復了一下心情,想起之前承諾大家的4000字全文書評,趁這幾天書店有活動,買起來看!
誰的焦慮?當代國家與父母的育兒經濟學
在閱讀這本《育兒經濟學》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之時,陪伴著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快樂頌>便是出自此曲。在我打字書寫這篇書評時,陪伴我的是輕快的,由Piazzolla 探戈輕歌劇《Maria de Buenos Aires》。
我1988年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市(現在已經是新莊區)的一處住商混合區,我是家中的長女,弟弟妹妹陸續在2年、5年以及6年後出生。我的爸爸是做土水的泥水匠,媽媽曾經做過短暫的美髮工作,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靠手工、爸爸給錢以及借貸過生活,日子非常辛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一直對我的教育非常在意,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忙著做美髮,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嬸婆照顧,我則從幼幼班開始上,每週媽媽會帶我坐著客運回北港,去看我很陌生的妹妹。直到二、三歲媽媽覺得妹妹的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跟著語言機能障礙者(也就是當時俗稱的啞巴)嬸婆是學不會講話的。剛好媽媽的親妹妹搬到我們家隔壁巷子,媽媽也就把妹妹一起接上來了。一開始,媽媽讓妹妹跟阿姨的女兒一起去上高級幼稚園,有接送車的那種。我則跟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一起讀離家裡走路10分鐘的幼稚園,媽媽說訓練我獨立。後來妹妹再大一點,媽媽沒錢可以讓妹妹繼續讀高級幼稚園,便讓妹妹跟著我一起上學,只是她都是媽媽接送,而我乖乖地走路上學。
幼稚園快畢業時,媽媽生了弟弟,一時之間成了家中的寵兒,地位隨之抬高。媽媽也為了我們的教育,找尋學區房。爸爸做泥水匠在1988年是相當賺的,只是我後來從書中才知道這件事情,在家中爸爸是幾乎不拿錢回家的。套一句爸爸那邊親戚常講的話,「給媳婦太多錢會拿回娘家,不行。」
在我國小一年級讀一半時,媽媽終於找到學區房了。挺著「生男的下一胎一定是男的」所以懷著的六個月妹妹的肚子,我們全家搬到了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做手工,對我的功課也是非常的看重,對妹妹倒是輕輕放下。媽媽常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我去借錢也要讓妳們讀到不想讀。妳是姊姊,是大家的榜樣,妳讀不好,其他妹妹們就不能讀書了,知道嗎?」秉持著這句話,我以前幾乎是少一分打一下,開口要買玩具沒有,但要買書一定成功。
媽媽偷偷買了一套百科全書在她的衣櫃,長大後聽媽媽說,這是她分期付款買的,為了不要被爸爸撕掉,我們只能偷偷看。國小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鋪著報紙在陽台,邊跟我媽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邊寫作業。雙語頻道永遠我們是開英語,這樣才能讓英文變好,以後才能坐辦公室吹冷氣。
「坐辦公室吹冷氣」成了我的人生最大的目標,好吧,其實是媽媽的人生。
我人生小小的三次挫折都在國小。
第一次遭遇挫折是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80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最後沒錢了就中止。
第二次挫折是國小三年級,那時候要寫書法,我不會寫,因為我雙子座缺乏耐心,而且弟弟妹妹很吵,我很想去樓下跟鄰居朋友玩。被媽媽痛打一頓後,拿著一疊宣紙,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書法。去學校交作業,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當然我沒有得名。
第三次遇到挫折,是國小五年級。我們導師是一個22歲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媽媽某一天告訴我,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六年級時老師結婚了,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我剛來的時候,妳媽媽曾經中午午休來跟我問:『老師,妳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在家哭。』妳要好好珍惜妳媽媽,妳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回北港過年時,親戚常常在我們面前跟爸爸說:「你真的是歹竹出好筍」,但媽媽都在廚房獨自忙碌時跟幫忙準備的女兒們說:「我以前有考上嘉義女中,是外公外婆沒錢讓我讀。」言下之意,我們不是歹竹出好筍,只是正常發揮。
後來弟弟生病、最小的妹妹出生後,一夕之間我們變成全家族的罪人,媽媽也因此開始在夜班的工廠工作,我也撐起整個家庭的家務事。媽媽帶我跟妹妹去補習班,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妹妹則去比較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
唯一不變的,是對我的課業的要求,以及撥空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邊拿藤條問我哪裡做錯了,邊跟我講道理,然後在我睡覺時拿藥偷偷幫我擦傷口,邊擦邊哭邊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做壞事,長大後才能不要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但我家族只認識台大、師大跟因為地緣關係才知道的輔大。秉持著讀私立就沒書讀,我所有的學校只填公立。在媽媽的勸說下,把台北的學校填了一輪才填成大,清大是我偷偷填的。
當時我爸並不打算讓我升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遠房叔公打來跟我爸說清大很好,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再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去讀書。
大學當然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也是我後來捍衛高等教育的主因。
跟同學比較熟以後,大家聊到家中的教育方式,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教養」這個詞。家裡開工廠的有錢同學說,她父母不涉入她的選課以及選校,就連她只是因為想聽故事才去補歷史,父母也同意,有很多同學是這樣的家庭。也有父母其中一方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都會檢查功課,安排他們每天要做什麼,還會一週有固定的一天家庭日。總之,感覺感情很好,而且爸媽都是大學畢業,最差也有高中。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爸媽只有國中小畢業,媽媽很重視功課,還買了書在家裡。
後來上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時,才知道工人階級的流動中,「媽媽」注重教育的角色至關重要。
媽媽從小都跟別人說她很忙沒在管我們功課,但對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沒有前三名就問我原因,粗心大意就打,沒好好複習也打,打完後是一個小時以上的「講道理」時間,在這個部分會把弟弟妹妹叫來一起聽,媽媽總是聲淚俱下的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到長大後因為沒讀書何其不幸,最後一定會問:「要不要好好讀書?」
我們唯一的回答是:「要」。但這些苛求其實沒有放到弟妹身上,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怎麼教我數學、買一堆關於作文、未來科技等書在家裡,這些其實媽媽只在意我跟大妹有沒有做,認真來說,是我,媽媽把自己投射在我身上。
她很焦慮,我能感受到。之所以要跟別人說她很忙,是因為她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把我們教壞變得跟她一樣,也因此,我在幼稚園就學了性教育,因為媽媽說未婚懷孕就「烏有去了」。媽媽在弟弟身體上操碎了心,在我課業上用盡了心。現在,她總是開心的跟大家說,她把兒子醫好了,把女兒教好了,我們成了她最驕傲的亮點。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有讀者舉手問我說:「我該如何教小孩?」,旁邊有很多人也接著問差不多的問題,我打斷他們說:「我分享的是我的經驗,怎麼會問我呢?」一對皺著眉頭的年輕夫妻大聲的說:「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很怕教養方式不好,把小孩教壞,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
後來幾場簽書會、分享會中,陸陸續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真的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我曾經問我幾個夫妻月收入超過10~15萬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還沒準備好」。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的低,政府用盡了很多補助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增產報國的行列。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未婚人士。國家重視的是生育率,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未來品質,重質與重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關鍵。有些朋友生也只生一個,我說只有一個很寂寞長大沒人可以互相扶持,要不要多生一個?朋友總是回我:「一個我都養不起,兩個會恨我們的」。
養不起,不是吃不飽,是無法提供他未來足夠的選擇以及品質。我曾經跟一個年收入200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教養,不敢生怕以後小孩要出國我不夠錢,她冷冷地回我:「如果他以後結婚,你能幫他付多少首付?這比出國多太多了。」
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當代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貧富不均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越來越大,教養落差以及所能投入的資本就會越差越多,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的惡性循環。本書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就是「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的最重要因素,在當代台灣、美國、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排除掉極端父母,普遍來說全世界各地的父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有用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也因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並告訴我們,父母將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也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面各種老師的Line,還要怕被說情緒勒索。為了提高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是在所難免的趨勢。
事實上,這會持續使得國家的生育率惡化,導致教養落差,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祭出高額生育獎金、多種生育津貼,而是應該要在財政跟社會政策上,設立更多的公立托兒所、提供托育補助,減低女性因生育壓力影響職涯的風險。同時,對於弱勢族群的教育,必須要更早介入,提供足夠的資訊與資源給弱勢家庭,讓弱勢家庭子女可以獲得必要的支援,減少因為貧富差距產生的教養落差。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政府一年如果提供弱勢家庭50萬的補助,可能花個幾億,就能夠少買好幾支監視器,少蓋一些監獄,少聘一些警察。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要消除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能夠自由運用這些補助,想買iPhone、想出國,都是一種經費的運用。只有當人不只為了生存而努力時,才有創造跟想像可以實踐的能力。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當代認為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性的教育,這反映了有錢有閒階級可以更加鞏固自身的階級地位,而沒錢沒閒者注定停滯。但國家政策的介入,可以有效弭平經濟落差。只要選民選出適當的政策訂定者,拚經濟跟拚教養,可能不一定會畫上等號。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出頭天。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我在《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中閱讀,在Piazzolla的《Maria de Buenos Aires》的輕歌劇中書寫。貝多芬是學校教育會帶到,但Piazzolla 卻是一種品味的鑑賞。《育兒經濟學》一書告訴我們,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或許會影響愛與教養方式,但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時,做父母可以稍稍放過自己,你們對教養的重視,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助力。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購書連結:https://cplink.co/DBzxU0Tr
大家不要害怕養育孩子,也可以療癒自己。至少沒有孩子的我,看這本書也在告訴自己這樣的想法。
馬克爸爸職業 在 ⋈馬克太太住英國亂亂說Mrs.Mark Share with 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代下悲哀的女人
#再度挑戰閱讀能力
上次太太分享了與馬克先生第一次婚姻危機文章後,網友的回覆讓我有很大的感觸,要公開這文章確實是鼓起很大的勇氣,畢竟大部分我們是如此幸福恩愛,突然告訴大家,我們也有這樣的問題,肯定會有人說嘴,也肯定會有人覺得之前寫的兩性文章不都是屁,如果這麼會寫,怎麼還會有這樣的爭執,但我不想營造完美夫妻,總覺得那些能攜手走到白髮蒼蒼,互相推輪椅或是駝著背拿拐杖繼續牽手的老夫妻,婚姻裡肯定有過危機,沒有經歷過波折怎麼能讓感情更強壯。
意外的,發文後得到很多正面迴響,甚至有一大部分的人是跟太太一樣遠在異地,每每看到他們說,原來有人跟我ㄧ樣,原來這樣的感覺是正常的,心裏實在欣慰,雖然粉專會繼續營運,有一部分因素是這是我的工作,但看到有正向影響到其他人,心靈上的滿足是任何膚淺物質無法取代的。
-
當然有正面就會有負面,有些人覺得我這種因自己無法跨越在異地生活挫折,而產生的情緒實在不懂知足,那些人說老公在外辛苦工作,當妻子的要多包容,要滿足,因為比起傳統亞洲男人,馬克先生已經很尊重女人,有個健康的小孩更是要珍惜自己當下的生活,自己要學會抒發,只要生活過得去,老公不打不摔東西不偷腥,其實包容一下,日子也就過了,平凡的幸福也就是這樣來的,要是老公很願意,好好待在家當公主也很好,回歸家庭才對夫妻是最好的狀態。
為此,我很不服氣,就是因為感恩珍惜,才會把自己的的思鄉視為小情小愛,才會讓老公誤以為我早早已融入這國家,他覺得我是這麼的快樂,不否認,大部分時間我是快樂的,但長時間的思鄉總不小心讓心頭襲上了孤獨,而這份孤獨絕大部分我是享受著,因為清楚明白,這份孤獨換取的是我自己奮不顧身選擇的幸福,只是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忘記孤獨除了讓人可以獨自思考,成長,但過多會反噬,沒拿捏好適時的向你愛的人討拍,就會瓦解一個人當初為愛的堅持。
-
其實與其說我不服氣,不如說我很難過現在的社會還有人的思維是停留在我父母年代,甚至是我爺爺奶奶那時男尊女卑的風氣,不過靜下心思考,也明白了,一個人的人格特質養成與個性,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聯,我自己就是個例子,我媽阿玉是職業婦女,也是家庭主婦,還是爺爺奶奶的免費看護,但我爸脾氣大,自大又自卑,偏偏也沒啥屁成就,自己不開心不如意就大吼大叫,阿玉當他的出氣包還不夠,小孩個個也是,皇帝阿昌若不開心,我們連坐在椅子上都有罪,阿玉耳提面命,要我們別重道覆轍,這樣生活太甘苦,可怕的是,他們相處的一切,深深落在我心底深層,我是討厭的,但20幾歲面對感情時,我不自覺得忍耐所有事,也不自覺得選對象都選跟我爸爸很相似個性的人,後來才發現,自己是被潛移默化了,費了很大力氣,才跳脫傳統教育給的束縛,至於我怎麼發現了又是另個故事了,現在不扯那麼遠。
-
而說這些的女人們,我不太知道他們的年紀是否真的與我相差甚遠,但猜想,她們會這樣告訴我,並不是眼紅我的一切,也不是酸民,她們都是被傳統男尊女卑思想緊緊捆綁著的人們,即便有些人不僅是家庭主婦,也是職業婦女,但從小看到的一切,又或者父權社會所散播出來的風氣,都是深深地影響著她們,有時已經不是她們身上有沒有自信跟男人平起平做,而是她們心底最深處,是相信著女人本該要這樣,這大概也是為何她們會這樣告訴我,她們從來沒有心靈自由過,即使遇到一個尊重他的異性,她們不會認為這是應該的基本尊重,而是視為自己如此的幸運,就像現在她們覺得我如此的幸運,嫁給了尊重女性的歐洲人,而尊重女性的歐洲人,不過是她們用從前遇到的男人所比較出來的結論而已。
✂️……………………………………………………………
想通這道理後,我不再生氣與難過,也不會再多做解釋,如果我能成功地讓我的觀點在她們心裡成立,那也代表著她們得要承認這些年來秉持的信念是錯誤的,這種衝擊我不能想像會有多大與挫折。
要是你問我,那他們的建議,我看了真的不會再有感覺嗎?
當然會的,光看到多包容這字我就想翻白眼,講得好像我是小公主ㄧ樣任性,但換個角度來看她們
#她們只是一群被父權思想緊緊束縛著無法跳脫出來的可憐女人們罷了
IG2.0全新,因為舊IG跟粉專一樣,不知道何時會不見
https://instagram.com/mrs.mark2.0?igshid=rbt370ep090r
⭐️IG太太的真實日常:https://instagram.com/black54399?igshid=1ixwh4bg37yht
🎁IG的新代購,這邊賣得會跟社團有些許不一樣唷
https://instagram.com/mrs_mark18?igshid=69ex8a0gjdkq
⭐️很掉漆的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6OQsDMgXx95gmZMK03h4Q
⭐️買到剁手團👇
馬克太太住英國
馬克爸爸職業 在 林榆芩牙醫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牙醫師好賺嗎?醫師收入受健保壓縮,自費植牙、假牙、牙套、牙齒矯正等市場競爭激烈飽和,年輕牙醫面臨巨大挑戰,沒有工作熱誠難做到頂尖。
根據官方統計資料,臺灣牙醫師平均收入月薪15萬。但在健保越來越窮的窘境下,除非發展高端自費療程,譬如植牙dental implant、全瓷冠Full ceramic crown、瓷貼片porcelain Veneer、3D齒雕、假牙牙套(crown and bridge)、矯正牙套(braces)、隱形矯正如Invisalign、高階牙周手術periodontal surgery、困難根管治療endodontic treatment等等,否則牙醫的收入會越來越低。即使想要發展自費市場,難度也在提高。因現在牙醫診所滿街開,牙醫師越來越夯,越來越難考進牙醫系窄門,出來的新醫師都是智商高超的學霸,所以面臨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強,已經從以前的藍海,慢慢變成紅海市場,絕對要多學習、精進自己的技術,才不會落後別人。另外新進醫師也不要氣餒,覺得比自己還不聰明的老牙醫佔了很多資源,而是要利用自己的強項,包括資料搜尋、自我學習的能力、對網路的熟悉度、利用社群媒體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還是非常有機會發展出自己的利基市場,超越以前的牙醫師!
臉書執行長馬克佐克伯有一個牙醫爸爸,小兒科醫師媽媽,但他父母從沒有push自己的小孩一定要從醫,而是讓佐克伯作自己擅長與喜歡的事:寫電腦程式。所以要作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追逐時下熱門的工作,才真得能做到頂尖,且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自我實現
影片Source來源
Mark Zuckerberg created a 'social network' in his dad's dental office as a chil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4MLcx_gqw
洗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dEE8Br7Zk
牙齦下刮除術(一種健保給付牙周手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mvZcVi_cg
音樂: Funny day
音樂家: Ilya Truhanov
網址: https://icons8.com/music/
牙醫收入統計資料來源
臺灣官方統計,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https://www.mol.gov.tw/media/1380923/bb24.pdf
外媒salaryexplorer.com統計:http://www.salaryexplorer.com/salary-survey.php?loc=212&loctype=1&job=924&jobtype=3
✏️相關文章
暴牙矯正讓您有好看下巴輪廓
https://follow-heart.com/den_chi
二次矯正費用和效果值不值得
https://follow-heart.com/den_pri
我需矯正牙齒?牙套美女怎來的
https://follow-heart.com/den_beu
✉️歡迎追蹤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den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den_ig
#醫師薪水 #牙醫 #牙套 # 牙齒矯正 #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