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應邀到台北市政府「大陸事務暨兩岸交流實務研習會」,演講「美中對抗與兩岸關係」。我把去年九月在海基會針對同一議題所作的演講內容,根據半年多以來的新情勢發展,作了一番補充與修正。以下是今天演講稿的全文:
美中對抗與兩岸關係
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正當中國的春秋時代,古希臘城邦世界爆發了以斯巴達為首和以雅典為首的兩大集團的爭奪霸權之戰。三十年戰爭的結果,雖然斯巴達獲勝,其實兩敗俱傷。曾經輝煌燦爛的,民主繁榮的古希臘城邦世界從此沒落,不到百年,便臣服於來自北方的比較野蠻的馬其頓王國。
曾經親自參與這場戰爭的傑出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真研究這場影響世界歷史走向的大戰,得出這樣的結論:
使得這場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美國當代傑出的戰略學家、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創辦人艾里森教授,把修昔底德的結論稱作「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說,新興霸權大國的崛起,以及這種崛起在既有霸權大國引起的恐懼,必定引發戰爭。
艾里森教授於前年5月出版「註定一戰」,"DESTINED FOR WAR",認為當今的美中關係正走向「修昔底德陷阱」。
艾里森教授的警告,完全被川普政府所接受。前年底發表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報告」以及去年初發表的美國國防部「國防與安全報告」都把中國大陸稱為「戰略對手」,而不再是以前的「戰略夥伴」,或「建設性的夥伴關係」。川普總統在去年的一次演講更明確指出:美中貿易戰的目標,就是不讓中國大陸繼續崛起。
所以,問題不在龐大的貿易赤字,而在潛在的霸權之爭。
當然,美國也不可能忽視嚴重的貿易赤字。2017年,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貨品貿易赤字是3752億美元,佔美國對外貨品貿易總逆差的46%。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貨品1304億美元,對中國大陸進口貨品5056億美元。
在美國川普政府的高壓之下,美中貿易戰極可能以中國的讓步妥協暫時休兵。但是,這只是美中世紀大對抗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在美中大對抗的新戰略形勢之下,美中台三邊關係也勢必隨著改變。
中國大陸從來都把台灣問題視為「核心利益」。自1970年代開始主導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季辛吉主義」,其基本精神就是不挑戰這項主張。上海公報開宗明義的陳述:"美國認知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主張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對此不予挑戰。"這就是季辛吉主義的精隨。
現在,美國重新評估台美關係,不再堅守這個立場。美國國會去年通過了「台灣旅行法」,以及更重要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台灣旅行法」要求美國政府派遣高級官員訪問台灣,並邀請台灣高級官員訪問美國;不再把台美官方關係視為禁忌。「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更把台灣當作是美國「印太戰略」的夥伴,要求美國政府堅守「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並定期檢討和強化台灣的防衛能力。
這些規範台美關係的法案,現在都成為對美國政府有約束力的美國法律。「六項保證」本來只是1982年美國雷根總統對台灣的一項政策承諾,現在也因為列入「亞洲再保證倡議法」而成為美國法律。這「六項保證」的最後一項,明白宣示「美國不會正式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而在四十年前中美建交當時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關係法」,本來就給予美國政府一切必要的法律依據可以維護台灣的安全。除了明白宣示「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杯葛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全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這個法案也明白規定「美國總統和美國國會將依據他們對台灣防衛需要的判斷,遵照法定程序,來決定提供上述防衛物資及服務的種類及數量。對台灣防衛需要的判斷,應包括美國軍事當局向總統及國會提供建議時的檢討報告。」
根據美國政府的解密文件,在50年前發生金門八二三炮戰當時,美國軍方曾經建議提供核子武器給台灣,但為艾森豪總統所否決。
這幾年,中國大陸對台武統的聲音,甚囂塵上。中國大陸政府想必有所準備。
如果台海今天發生戰爭,情勢應當比50年前更為嚴峻。
50年前的美國軍方,面對台海戰爭危機,認為有提供台灣核子武器的必要。今天的美國軍方,面對同樣的危機,沒有理由不對台灣的防衛需要做同樣的判斷。從沖繩美軍基地把核武送到台灣,只需幾小時。所以,如果大陸以為可以依靠絕對優勢的武力在台海開啟戰端,在美中對抗的時代,那絕對是輕率的估算。
那麼,台灣是不是可以因此無所顧忌,肆意挑釁,像有些人主張那樣「推動獨立公投」?
不久前,前美國駐台代表卜睿哲先生公開致函給「喜樂島聯盟」主席郭倍宏,明確反對獨立公投的提案。他說,「如果台灣的行動造成戰爭風險並可能引發美國干預,那麼這些行動的台灣運動者應該事先徵求美方的意見。」
卜睿哲甚至也不贊成美國國會邀請蔡英文總統赴美演講。他指出,美國國會議員邀請蔡英文總統到美國國會演講的提議有三大缺失:「一是違反中美關係核心價值,在陸美商恐被報復,中美貿易談判也受影響;二是大陸必以更激烈的外交與軍事演習報復台灣,台灣付出的代價會比蔡英文至美演講的獲益要大;三是不尊重台灣的立場,蔡英文必須在對美關係與對陸關係之間保持某種程度的平衡。」
卜睿哲的意見,應該能夠反映現在美國國務院官員的主流想法。這就是說,在美中對抗的新形勢之下,美國雖然會更堅定支持台灣對抗中國大陸的壓力,但也不會鼓勵和支持台灣主動挑釁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立場底線。
蔡英文總統的兩岸政策,正是美國政府現在所支持的兩岸政策。卜睿哲也不諱言,「美國支持蔡英文及其政府的原因是她謹慎再謹慎,她並不認為美國的承諾是理所當然的,並且理解密切溝通的價值。」
蔡英文總統主張以「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要求中國大陸尊重中華民國在台灣繼續存在的歷史事實和在台灣實施的自由民主政治體制:這是非常理性的立場;也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支持的立場。這其實也是美國政府一再宣示不容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的台灣現狀。
「獨立公投」或「正名制憲」,是台灣片面改變台灣現狀。「九二共識」或「一國兩制」,是大陸強迫改變台灣現狀。這都是美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中華民國是兩岸歷史連結和法理連結的關鍵。由於中國大陸否定中華民國,否定中華民國憲法,遂使「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在台灣沒有被接受的空間。
這正是國民黨現在的兩岸論述的困境!
年初以來,中國大陸官方對「九二共識」的詮釋越來越不含糊。根據香港中評社的報導,軍方出身的前中共中央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在今年二月二十四日的一個座談會上講話,非常不客氣地指出,「多年來國民黨把『九二共識』解釋為『一中各表』,扭曲了九二共識的本來意義;如果只認同一中,不謀求統一,就不是真正的九二共識。所謂的『一中各表』嚴格意義上偏離了一個中國原則。」
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國民黨還繼續高談九二共識,明顯自欺欺人。
的確,兩岸關係需要善意,不只是理性。但是,就台灣的立場而言,接受否定中華民國的九二共識,是屈從,不是善意。
典型的兩岸關係的善意表述,是「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親純粹是一種親善態度的表達,不具法理意涵,不像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則有特定的法理意涵。接受否定中華民國的九二共識,在法理上,就是默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要求。當美國國會剛通過法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要求之時,如果台灣的主要政黨居然可以默認這項要求,美國將情何以堪?!台灣人民又將情何以堪?!
惠台三十項措施,本來也是大陸對台灣人民表示善意的政策,卻因為否定中華民國,而讓善意成為懸疑。
台灣理想的兩岸政策,應該兼具蔡總統的理性和柯市長的善意。
柯市長的善意,讓台北和上海的城市論壇可以繼續舉辦。柯市長從來不談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
蔡總統的理性確保了寸步不讓的主權立場,卻並不傷害台灣的經濟。事實上,蔡總統上任快三年,兩岸貿易不減反增。在2017年,依據中國大陸的統計,大陸對台灣出口444億美元,從台灣進口1550億美元。台灣的順差約1100億美元。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居然高過美國對大陸的出口。在2017年,美國對大陸的貨品出口只有1304億美元。
蔡總統深刻瞭解兩岸經濟已經形成牢固的結構關係,大陸對台灣的依賴並不比台灣對大陸的依賴更少。
只有當中國大陸也能像對待兩岸經濟一樣理性地對待兩岸政治,兩岸的政治談判才有可能對兩岸有利無害!
蔡總統和柯市長都是具有高度智慧的領導人。「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就兩岸關係而言,兩位都是卓越的領導人。可惜她和他的卓越卻往往淹沒在喧囂的議論之中!
馬其頓王國 英文 在 許信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中對抗與兩岸關係--
在海基會董監事會議所作專題演講講稿
張董事長、姚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許副董事長、各位董監事女士和先生:
今天,有機會應邀來到曾經對兩岸關係突破和發展立下彪炳戰功的海基會做專題演講,深覺榮幸,也深感壓力重大。
我的題目是:美中對抗與兩岸關係
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正當中國的春秋時代,古希臘城邦世界爆發了以斯巴達為首和以雅典為首的兩大集團的爭奪霸權之戰。三十年戰爭的結果,雖然斯巴達獲勝,其實兩敗俱傷。曾經輝煌燦爛的古希臘世界從此沒落,不到百年,便臣服於亞歷山大領導的野蠻的馬其頓王國。
曾經親自參與這場戰爭的傑出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真研究這場影響世界歷史走向的大戰,得出這樣的結論:
使得這場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美國當代傑出的戰略學家、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創辦人艾里森教授,把修昔底德的結論稱作「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說,新興霸權大國的崛起,以及這種崛起在既有霸權大國引起的恐懼,必定引發戰爭。
艾里森教授於去年5月出版「註定一戰」,"DESTINED FOR WAR",認為當今的美中關係正走向「修昔底德陷阱」。
艾里森教授的警告,完全被川普政府所接受。去年底發表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報告」以及今年初發表的美國國防部「國防與安全報告」都把中國大陸稱為「戰略對手」,而不再是以前的「戰略夥伴」,或「建設性的夥伴關係」。川普總統在最近的演講,更明確指出:美中貿易戰的目標,就是不讓中國大陸繼續崛起。
所以,問題不在龐大的貿易赤字,而在潛在的霸權之爭。
當然,美國也不可能忽視嚴重的貿易赤字。2017年,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貨品貿易赤字是3752億美元,佔美國對外貨品貿易總逆差的46%。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貨品1304億美元。對中國大陸進口貨品5056億美元。
從二戰結束到二十世紀結束的五十多年,可以說是國際政治的理性主義時代。
美國以理性主義對待戰敗國,不但不要求戰敗國賠款,還以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幫助包括德國與義大利兩個戰敗國在內的歐洲復興。
對日本也一樣:不但不廢除天皇,還給予日本一部民主憲法。
在整個東西冷戰時期,未爆發核子戰爭,不完全由於核戰恐怖的嚇阻,也由於理性主義的克制。在韓戰期間,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動用核武,但為杜魯門總統所否決。這就是理性主義。
在經濟問題上,從「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到「世界貿易組織」(WTO),都是理性主義的產物。
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非理性主義開始抬頭,小布希總統的單邊主義和川普總統的美國優先,都不再是理性主義。長期主導世界秩序的美國,不再以理性主義主導世界的政治和經濟,對未來世界的衝擊,會遠遠超出我們今天所能有的想像。
網路時代的到來,更助長了全球非理性主義的擴散和蔓延。
如果理性主義不再擁有過去的主導力量,核戰的恐怖未必就能阻止核戰。而最可能發生核戰的地方,就是台灣海峽。
中國大陸把台灣問題視為「核心利益」。自1970年代開始主導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季辛吉主義」,其基本精神就是不挑戰這項主張。上海公報開宗明義的陳述:"美國認知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主張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對此不予挑戰。"這就是季辛吉主義的精隨。
現在,美國開始打台灣牌,不再堅守這個立場。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旅行法」,「台灣國際參與法」,尤其是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具體要求國防部推動與台灣進行實戰訓練和軍事演習並考慮派美國醫療船訪問台灣:所有這些,都勢必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加重對台灣的單邊壓力。
這幾年,中國大陸對台武統的聲音,甚囂塵上。中國大陸政府想必有所準備。
如果台灣爆發戰爭,核戰非不可能!
根據最近美國政府的解密文件,在50年前發生金門八二三炮戰當時,美國軍方曾經建議提供核子武器給台灣,但為艾森豪總統所否決。
如果台海今天發生戰爭,情勢應當比50年前更為嚴峻。
美國從沖繩基地把核武送到台灣,只需幾小時。所以,如果大陸以為可以依靠絕對優勢的武力在台海開啟戰端,在美中對抗的時代,那絕對是輕率的估算。
而美中貿易戰,台灣也一樣不能免於受害。
美國提高鋼鋁關稅,台灣並未豁免。美國對中國大陸銷美高科技產品徵高額關稅,台灣不可能不受損。
依據中國大陸的統計,在2017年,兩岸貿易總額為1994億美元,大陸對台出口444億美元,大陸對台進口1550億美元。台灣順差約1100億美元。依據我們的國貿局統計,在2017年,台灣對大陸出口1301億美元,台灣從大陸進口516億美元,台灣順差約800億美元。貨品出口大陸佔台灣總出口的41%。
現在,非常清楚,只有回到理性主義才能最終解決美中對抗與兩岸僵局。
回到理性主義,首先,就是以理性主義處理國內問題。
全球非理性主義,其實根源於各國國內問題。川普主義最初是對失業問題嚴重的工業州選民的承諾。歐洲的右派極端民族主義是對外來移民將惡化本已嚴重的失業問題以及將惡化本來很好的社會福利品質的極端反應。
只有積極面對和解決國內的失業問題和貧富不均問題,才能從根本消弭非理性的國際對抗。
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大量用於產業的未來,失業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不但不能解決問題,甚至不能減輕問題。
歐洲現行完善的社會福利體制,就是以理性主義解決國內問題的具體表現。
依據2017年的統計,美國人均產值59501美元,德國44550美元,法國39869美元,英國39735美元。美國的人均產值遠高於德法英等歐洲大國。沒有理由歐洲能,而美國不能。
實施歐式社會福利制度,遠比川普現在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更能有效幫助美國的失業人民。
回到理性主義,必須超越民族主義。
人類歷史走到全球化時代,就明確顯示民族主義已經過時,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不僅不再成為民族發展的助力,反而會成為民族發展的阻力。
民族主義不會是兩岸問題的答案,民族主義也不會是美中問題的答案。
中國大陸崛起會成為美國的恐懼,會成為全球的疑慮,問題不在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規模,而在中國民族主義。
儘管中國大陸一再對外宣稱不會追求霸權,但是很難取信於世界。既然不追求霸權,為何需要建設強大的遠洋海軍?為何需要一艘又一艘航空母艦?所以,美中貿易戰極可能最終不是透過貿易談判解決,而是透過軍事談判解決。
除非中國大陸超越民族主義,真心誠意全心全力支持全球化秩序的發展,修昔底德陷阱恐怕終難避開。
回到理性主義,也必須以理性主義處理涉外問題。首先,就是支持現有全球化體制。
這幾年,習近平主席一再公開宣稱支持現有全球化體制的發展,這不僅是中國大陸現在對抗美國保護主義的最好戰略,同時也是中國大陸經濟長期發展的最好戰略。
中國大陸是全球化體制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全球化體制的重要貢獻者。根據統計,中國大陸在2017年出口貨品22630億美元,進口18420億美元。中國大陸是全世界第一大貨品出口國,也是全世界第二大貨品進口國。換句話說,中國大陸不僅是全世界第一大生產工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
從二戰後的布列敦森林體制一直發展到現在的全球化體制,就是理性主義的產物。全球化體制一直運作得好好的,對全球經濟發展和現在的繁榮,有著關鍵性的貢獻。
現在,全球人口76億,全球總產值80兆美元。全球人均產值1.05萬美元,高過中國大陸的人均產值。
全球化體制當然必須因應新情勢做必要的改革,例如,對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就已經提上日程。支持改革是理性的行為,但是,杯葛或癱瘓體制的運作就是非理性行為。
以理性主義處理涉外問題,對美中對抗,就不能選邊站,就必須積極主動兩邊交往。
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但是,安倍首相將在下月23日中日建交40周年訪問大陸。日本也已公開表明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意願。對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日本的態度也從消極轉為積極。
美中對抗,是對現有全球化體制的最大破壞。不選邊站,就是不支持美中對抗,就是不希望美中對抗。這就是對美中對抗採取的理性主義立場。
何況,美國和中國大陸是全球兩大市場。任何國家都不願也不能失去其中一個市場。
當然,台灣更不能選邊站。因為這不僅關係經濟利害,更關係國家安全。
以理性主義處理涉外問題,就不應採單邊主義,就應該積極主動,以交往代替壓制,以對話代替對抗。
選邊站,不是民進黨政府的政策。但是,中國大陸對民進黨政府採取的不理性的單邊主義打壓,會讓台灣沒有選擇。
大陸因為民進黨政府不接受所謂「九二共識」,拒絕和民進黨政府進行一切政府對政府的交往,並打壓台灣任何可能的國際參與空間。在美中對抗,美國打台灣牌的情勢之下,這種做法無異逼使台灣選邊站。
民進黨政府以「中華民國憲法和兩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問題的立場,是台灣社會對處理兩岸問題所能獲得的最大共識。
強迫台灣接受超出這個共識的要求,就是強人所難,就是單邊主義的非理性主義行為。存在歧見更應該成為雙方對話的理由,而不是成為拒絕對話的藉口。
兩岸關係畢竟關係台灣的根本利益!
台灣不應該以非理性主義回應非理性主義。台灣還是應該積極主動尋求以對話和交往打開兩岸僵局的任何可能。
由於中國大陸的對台工作系統和民間一般輿論對民進黨政府懷有根深柢固的成見,這種成見很難自然改變,因此,要打開兩岸僵局,只能寄希望於兩岸領導人直接會談。
習近平主席在接任大陸領導人之前,有長期的直接的對台工作經驗,是中國大陸歷任領導人之中最了解台灣人民、台灣社會,和台灣歷史的領導人。在接任領導人之後,習近平主席更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勇於開創、勇於改革的雄才大略,可以期待他對兩岸新局必有突破傳統的理解和抱負。
蔡英文總統擔任台灣領導人以來,也充分展現了她獨特的理性和堅定改革者的領導特質。
可以期待,由兩岸兩位領導人直接處理兩岸關係,兩岸關係一定可以出現全新氣象和全新格局。
領導人直接會談,正是當前世界各國領袖處理雙方重大問題的主要方式。領袖畢竟擁有不同於官僚的權力、視野、和意志!
馬其頓王國 英文 在 馬其頓王國|希臘歷史|亞歷山大大帝|亞里士多德|雅典斯巴達戰爭 的推薦與評價
馬其頓如何戰勝希臘各邦|希臘馬其頓| 馬其頓王國 |希臘歷史|亞歷山大大帝|亞里士多德|雅典斯巴達戰爭|古希臘|雅典|斯巴達|雅典衛城|世界歷史|世界史| ... ... <看更多>
馬其頓王國 英文 在 易經生活InLife - 【主宰整個地中海東部沿岸的文明】 公元前4世紀 的推薦與評價
希臘化世界被三個君主制政權所支配著,他們都屬於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承者:一是托勒密治下的埃及王國,二是塞琉古斯支配的敘利亞、小亞細亞,及馬其頓的安提哥那王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