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餐廳用餐不只為了食物,也裝載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分享,這段日子你是否懷念起在餐廳裡的各種滋味?
要談食物跟生活、文化、記憶與歷史的關連,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的《追憶似水年華》絕對不能缺席。普魯斯特從一杯茶和一塊瑪德蓮蛋糕的滋味,勾起他一連串狂熱的追憶,也開啟了文學探索飲食文化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從此明白味道是通往記憶最短的途徑......
防疫警戒降二級,各行業陸續恢復營業,餐廳也開放了有條件內用,不過大家還是別急於一時,利用此刻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除了飽足口慾之外,選擇餐廳的另一種思維。
這星期邀請了投入餐飲經營近25年的好朋友「 TU PANG TSIU 地坊餐.酒」主理人-張皓福,分享他透過手的舞蹈、食材的節奏、與土地深情交流,還有關於食物他想說的故事。
========================
關於綠色餐飲的趨勢、前景與未來,都在美學風格相對論第61集。
首播 07/28(三)20:00-21:00
重播 08/01(日)15:00-16:00
在 #IC之音FM97.5,
無論何時何地,都期待與你相遇
**打里摺建築·贊助播出**
#IC之音FM97.5
#即時線上收聽,不受地區限制
https://www.ic975.com/
#首播之後便可隨選即聽
https://pse.is/3k6mdg
#美學風格相對論
#打里摺建築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https://www.facebook.com/AestheticStyleReality/posts/35009675004564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弄泡泡的人」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柏煜 內容簡介: 煉字成金,召喚愛戀與愛戀過後的那些魔幻時刻, 以及,生命中不可承受的,愛之虛華。 寫得一手好詩的陳柏煜,並不喜歡其作品被形容為「詩化的散文」,他認為毋寧更為接近是「用詩的頭腦來寫的散文」。於是文中...
馬塞爾普魯斯特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普魯斯特事實上書寫了一本思考書寫的小說,#以創作行動建構創作的觀念,#既是書寫的觀念亦是其基進的共時實踐。書寫於是誕生在一種稀罕的條件之中:沒有觀念便不成書寫,不書寫卻也不可能舖展觀念。」
馬塞爾・普魯斯特的經典著作《#追憶似水年華》以詩意的巨量文字敘說一個遲遲無法寫作的故事。書中主角繾綣於社交與愛情的糾葛,優柔於自己的寫作志業,唯,直至書末,貫穿全書、懸命以待的作品仍未現身。
「如果沒寫出小說,怎能證明自己是否是小說家?反過來說,不是個小說家,又怎麼寫得出小說呢?」普魯斯特與書中主角帶著這個悖論寫起了這本無法完成之書。
#楊凱麟《成為書寫的人:普魯斯特與文學時間》(時報人文科學線)從這個悖論展開,縝密地探索普魯斯特對於愛情、繪畫、音樂、戲劇的深刻思考與想像,將普魯斯特的悖論悖論化,試圖回應《追憶似水年華》所留下的一個嚴苛又燒腦的問題:何謂當代文學?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馬塞爾普魯斯特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風生活】
一般我們會認為只有大腦擁有記憶,但其實身體也有!
---------------------------------
㊙開啟LINE推播通知!每日熱門話題精選
http://bit.ly/3bTyVIZ
◎329檔期全解析,《風傳媒》帶你看懂2021房市第一局!
https://reurl.cc/V37E6N
#科學 #記憶 #心理 #書摘 #心理學家 #肌肉記憶 #程序記憶 #非自主記憶 #身體記憶 #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Proustianmoment #羅伯特愛潑斯坦 #RobertEpstein #沉積習慣 #sedimented #habit #既視感
馬塞爾普魯斯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弄泡泡的人」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柏煜
內容簡介:
煉字成金,召喚愛戀與愛戀過後的那些魔幻時刻,
以及,生命中不可承受的,愛之虛華。
寫得一手好詩的陳柏煜,並不喜歡其作品被形容為「詩化的散文」,他認為毋寧更為接近是「用詩的頭腦來寫的散文」。於是文中敘事的非線性發展,或者有意無意的主旨曖昧,都在優美精準的語言進行下呈現詩般的質地和意象。整本書被關於布朗的回憶所貫穿,常以第一人稱出現的尼克╱「我」,充滿愛戀地凝視著回憶中的布朗,那回望中卻穿插著其他的三角或多角關係,然而作者也不認為這是可能會常被辨識為「confessional writing」的懺情式書寫,而比較接近是一場「還原凝視」的寫作。
當戀人中的一方是寫作者,寫作成了凝視,不但另一方成了被凝視的對象,寫作者卻也同時看見了自己的凝視。被凝視的戀人有時幻化成了物件,記憶也充滿了物件的地雷,被「物化」的戀人和凝視者拉開了距離,奇妙的是,愛戀卻因此更為強大。而另一方面,寫字也成了救贖:「我的信與字在那時已經達到它們價值的高點。寫甚麼都是黃金,寫甚麼都奇蹟,都是使盲人復明的手。」
為此書作序的張亦絢敏銳地看穿了《弄泡泡的人》和陳柏煜書寫的本質,形容為「如我們初遇普魯斯特與卡夫卡」。有些篇幅的確閃現著卡夫卡小說般的魔幻氛圍,人被物件化或動物化都毫不突兀,而形象較為模糊的周邊人物,如霧般繚繞;有些則以詩般的意識流語言織錦成篇,偏偏和普魯斯特自述的創作觀不謀而合:「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時刻一經過去,立即寄寓並隱匿在某件物質對象之中,就像民間傳說中的靈魂托生那樣。生命的哪一刻都囿於某一物質對象,只要這一對象沒被我們發現,它就會永遠寄寓其中。我們是透過這個對象來認識生命的那一時刻的。它也只有等到我們把它從中召喚出來之時,方能從這個物質對象中脫穎而出。」(《駁聖伯夫》,馬塞爾‧普魯斯特)
最後一輯以強烈的鏡頭感收束,「我」寫信給布朗卻不對布朗說話,彷彿錄像機播放著不知何時如實記錄攝下的戀人種種,直到最後突然視角逆轉回望,探問:「布朗,你現在也正在看著我寫的這些嗎?」讀者不禁悚然一驚,並不可思議地同時感到巨大的虛無,以及華麗的完成。如同陳柏煜在後記中寫道:「如同我一再強調的,那不是記憶,而是某種情感自時間截斷了之後仍繼續生長的東西。當我站上了機車的舞台,向前伸出雙手,像一名耳聾的指揮家,布朗的背面就變成了音樂。時間裡不存在的音樂。我和布朗緊密地貼在一起。」
作者簡介:陳柏煜
一九九三年生,台北人,政大英文系畢業。受木樓合唱團委託為〈吹動島嶼的風〉計畫作詞,二○一七年發行同名專輯。曾獲林榮三新詩獎,以及道南文學獎現代散文、現代詩、短篇小說三類首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w0Y3gfHtdk/hqdefault.jpg)
馬塞爾普魯斯特 在 169【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A LA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品味世间百态,感悟智慧人生。 欢迎订阅我的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readingfuns?sub_confirmation=1 169【法】 马塞尔 ·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 ... ... <看更多>
馬塞爾普魯斯特 在 追憶似水年華6 - Marcel Proust 譯者 的推薦與評價
追憶似水年華6:女逃亡者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原文作者:Marcel Proust 譯者: 劉方,陸秉慧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