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南丁格爾陳姿妃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陳姿妃,一個看似浪漫與唯美的名字,卻是幾乎與志願服務劃上等號的年輕女子,已經在世界各地,經常自費參與台灣路竹會執行的國際醫療援助計畫,在貧困、戰亂、災後復建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醫療救援工作。
陳姿妃獲選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三月八日在台北市劍潭受獎,陳姿妃表示,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所有的服務只是盡本分而已,也感恩許多人一起為社會大眾種下心靈福田淨土。
接受副總統呂秀蓮道賀頒獎的十大女青年當選人分別為方翠筠、余麗娟、林依依、林聖芬、柯佩鳳、陳姿妃、陳詩欣、張鑾英、楊淑怡和蔡銀娟,她們在不同工作領域中服務人群,不但有具體成就,而且表現傑出。
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當選人由副總統呂秀蓮親自頒獎;呂秀蓮表示,當選的十大傑出女青年來自各行各業,她以女性為榮,不過,女性成功的背後也要感謝男性的支援。
陳姿妃在台北榮總、振興醫院共服務六年多,後赴澳進修心臟護理,在當地做社區志工。
陳姿妃畢業於澳洲阿得雷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是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慈濟醫院兼任督導,慈濟護理雜誌執行編輯。
她在澳洲攻讀碩士時,參與澳洲當地的志工團隊,在假日時經常前往老人院關懷需要關愛及醫療的老人。
剛從東非索馬利蘭完成護理指導與訓練的陳姿妃,回想起結業典禮當天,索國學生所說的話「因為Cristina(陳的英文名字)的努力與教導,我們覺得『台灣』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一樣溫暖」。
她說,「當我聽到時,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感動,真的很感動。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存在與努力,原來已經深植人心。」
她說,做國際救援常苦於被誤為來自大陸,在非洲五個月一大收穫是「現在他們會說,嘿,這女生是台灣來的!」
這是讓她記憶最深刻的場景,陳姿妃表示,「我只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從沒想過有任何報。」當天,眼淚數度在陳姿妃的眼眶中打轉。「我想,當我離開索馬利蘭,即便我已經白髮蒼蒼,這裡的一景一物一人,仍是我最美麗的回憶。」
真心奉獻非洲的陳姿妃,長期致力於國際醫療服務,獲得十大傑出女青年,可謂實至名歸。
碩士畢業時,陳姿妃曾陪同學前往泰北地區,深刻感受到當地對醫療資源的殷切需求,當時她下定決心,若今生行有餘力,將會投入這些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義診。
自此,台灣的原住民部落、外勞收容所、育幼院有她的足跡;非洲甘比亞、馬拉威、南亞斯里蘭卡、中南美洲多明尼加與海地、亞洲柬埔寨、泰北或澳洲、東非索馬利蘭,將服務過的國家串起來,幾乎橫跨大半個地球。
活潑開朗的她,雖然在護理和國際賑災中,面臨到各種悲歡離合,在國外即使內心淌血,仍堅守崗位發揮專業救助災民,但是這些經驗,卻更堅定她繼續參與跨國界醫療服務的心。
每年的春節、新年、耶誕節,她多是在這些國家度過。慈悲、喜捨與奉獻,讓她歡喜走上服務人群的不歸路。
忙碌的情況就像是一顆陀螺,不停的在打轉。
陳姿妃說,「在海地服務時,當時正處於內戰,醫療團身旁還有荷槍實彈的軍人保護。」在南亞海嘯期間,陳姿妃與路竹會以及慈濟醫療團隊,兩度前往斯里蘭卡參與救災行動。
陳姿妃投入服務領域達廿年,從台北榮總到南亞、非洲、中南美、泰北,救助足跡遍及半個地球。看盡災難悲苦,最令她震撼的是南亞海嘯。
她說,第一次隨路竹會赴斯里蘭卡叛軍區,「沿路都是白幡布、收容所睡滿人」,景像嚇人,當地拒絕外援,「孩子拿槍對著我」。她回台灣每天惡夢,但隔不到十天,又隨慈濟赴災區蓋大愛屋。
去年八月,陳姿妃隻身前往非洲索馬利蘭協助建立當地護理體系以及訓練國家醫院的護理訓練。
抱病參與服務的陳姿妃,忘記身體的病痛,在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協助建立制度化、標準化的護理體系,讓病患能獲得最妥善的照料。
「朋友都擔心問我有錢嗎?我說精神糧食很夠!」
她感嘆說,中國組織在衣索比亞服務,吃好住好,到索馬利蘭有出差費,還有「艱苦津貼」,「但他們不想待,很難理解我為什麼自願過去。」
當地的醫療資源缺乏,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也都處於學習階段,雖國家醫院對外援物資不珍惜與缺乏管理制度,陳姿妃並不灰心,她從零開始,以醫院管理改革為起點,成立示範病房、設計了索國國家醫院病例管理系統、帶領護理人員自己動手釘製病歷櫃、工作分配板、衛教看板、建立財產清冊,列管醫療護理器材、制定消毒物品運送流程、設立垃圾分類制度、為病床編號、探病時間管理。
結業典禮合影時,陳姿妃被邀請坐在主位,兩旁為索馬利蘭官員,感謝她半年來不放棄、無私的付出。今年一月陳姿妃回台,她說,「我擔心七個示範病房會不會在我不在時,全部鬆散退步;也擔心行政主管沒有全力督促。」
「另一方面,我又期盼他們能夠在我不在的一個月內,將醫院剩下的六個病房做改革整頓作。」
令人欣慰的是,二月重返非洲時,見到七個示範病房不但保持很好的制度與環境,甚至還帶領其他的病房一起改善。她說「這真的是令人高興的結果,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
很多訪客到醫院病房,都很驚訝與讚賞病房新的改革面貌,且拚命詢問:「是誰改變了這一切?」學生都很驕傲地回答:「我的老師,Cristina。她一個人在這裡教導我們,她來自台灣」。
訪客稱讚說:「她一定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可否請她永遠留在索馬利蘭?」陳姿妃聽完後,除了感動外,還是感動。
陳姿妃說,能夠順利的完成護理訓練的任務,背後付出許多的艱辛,除了組織以外,隻身在異鄉也要克服水土不服、文化差異。
台灣的伙伴也不斷鼓勵,希望埋在非洲的種子,在注入活水後,總有一天可以發芽茁壯。
有了改變,就會有希望。有了精神支柱,讓陳姿妃心情低潮時,可以平常心面對,讓自己心境歸零。大家相信,這一條改變非洲醫療之路相當漫長。不能因此灰心喪志,澆熄熱忱。
秉持著護理專業,在醫療的義診服務、護理教育及抗煞防疫,陳姿妃實踐「醫療無國界」的真理,並且用她柔軟的手,撫慰災難人民的創傷,也燃起貧窮心靈的溫暖希望。
這就是陳姿妃,台灣的南丁格爾。她說,未來她還是會不斷參加國際醫療行動,為整個地球盡心,為接受她醫療協助的人點燃一把愛的火。
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的女性,分別在食品科學及生物化學、婦幼維安、科技成就、捍衛弱勢、消防、醫療賑災、運動競技、抗疫保健、和繪畫藝術等領域貢獻卓著獲獎,獎勵雖輕卻意義重大。
這次的十大傑出女青年選拔,由
中華民國歷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協會、財團法人真善美基金會、中國青年救國團主辦。(2007-03-09 夸父老鷹🦅,Cidal Palang 吉達兒 巴狼、Wagi Qwali 瓦紀瓜歷)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Aiky一點GO瘋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馬崗 #三貂角燈塔 #最東漁港 這次邀請到Jordan到處走跟我一起到台灣最東邊小漁村馬崗。馬崗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很少有大眾運輸經過,以前可以在台北車站搭乘1811、1812或者雙溪車站1740公車抵達馬崗,缺點就是班次非常少。 在卯澳居民的爭取下,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856延駛至馬崗,但業者表...
馬 崗 財團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 — 獻身志業,擁抱人生的不完美】
「醫師,這個病有藥可醫嗎 ? 如果沒有,怎麼辦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就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沒有治癒的方法。
■生命的缺口,成就一生的志業
「我國三的時候,發現自己跑步越來越慢,覺得奇怪,在高一時確診,才知道我罹患了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得知之後傷痛萬分,但怕家人與朋友擔心,仍然強裝鎮定,陳醫師回想,「我高中畢業時還向同學誇下海口,說我有三大目標:第一,當醫生,希望治癒我的病;第二是唸博士班,深入了解這個疾病的機制;第三,是開漫畫店。」他笑著說。但隨著唸書過程,發現該疾病沒有治癒的方法,便萌生退意,總覺得無須多花心力在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上。
因為內心的抗拒,陳醫師後來選擇的研究方向也都與該病無關,直到三年前就讀博士班的某一天,指導教授對他說:「你兼具『醫師、病友及家屬』的三重角色,不研究這個太可惜了 !」後來,陳醫師換個角度想,疾病能治癒當然最好,但若沒有辦法,只要有任何方式可以減緩其發展,還是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帶著師長的支持與鼓勵,陳醫師毅然決然踏上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之路,也在今年和日本相關單位聯繫,打算赴日進修肌肉病理學。
不過,他也感慨地說道:「前幾天我到台中參加一個神經肌肉病理的研討會,遇到當初診斷我的楊智超醫師,至今已過了十八年,從最初的排斥、懷疑到欣然接受,當我繞了一圈終於又回到這條路上時,楊醫師也要退休了。」在台灣,研究該領域的學者相當少,這類病例也因為不多,所以醫院並沒有資源額外培養一位該科的醫師。
因此,陳醫師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或許有機會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而他也和我們分享,近年來在研究上愈做愈能發掘出有意義的成果,即使無法投稿論文,卻能滿足他探索問題的好奇心,甚至發現以前看似無關的所學,都能相互融通,能運用的資源也相對較一開始就投入肌肉研究來得多。言談中,陳醫師道盡一路走來的波折,但從他略帶喜悅的表情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他「重回崗位」的堅毅決心[1]。
■不讓疾病留給下一代,「基因檢測公益計畫」誕生
陳燕麟是新店耕莘醫院病理科醫師,也是「肢帶型肌肉萎縮症」患者。高一時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四肢也隨年紀逐漸萎縮失能,面對自己的疾病,陳燕麟有著超凡理性,「目前還站得住,我能走就盡量走,多感受走路的感覺。」
陳燕麟回憶,在國二、國三的時候,自己跑步愈來愈慢,甚至腳踮不起來,心裡覺得奇怪,就去看了醫生,住院期間,做了一堆檢查。
「出院前,主治醫師對我說,要做肌肉切片檢查,因為是一個小手術,躺在病床上就可以了。這個手術在左大腿打了麻藥,再拿刀把皮割開,把肉挑出來,雖然有打麻藥,但是在取出肌肉組織,剪斷的那一瞬間,還是有痛覺。」陳燕麟對這段過程,留下深刻印象。
「你罹患的是肌肉萎縮症,這個病是沒有藥醫的。」醫師告訴燕麟檢查結果。「那一瞬間我懵了,在醫學發達的年代,怎還會有這樣情況?那時,我是怎麼回到家的,都想不太起來。」
醫師的珍斷對陳燕麟影響很大,這也是他現在致力研究肌肉萎縮症,希望以基因檢測做為第一步的原因,當基因檢測愈來愈成熟,可以讓某些病友,不用體驗可怕的肌肉切片手術。
「有次閃過一個念頭,其實,我不一定要治癒這個病,如果有機會可以減緩它惡化,例如,本來 30 歲要坐輪椅,延緩到 40 歲,這 10 年的時間就有很大意義。」[2]
■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
陳醫師接著說明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通常造成肌肉萎縮、無力的症狀有兩大因素,一是肌肉細胞本身無法正常運作,二是神經傳導出問題。醫師會透過臨床症狀和神經學方面的檢查來區分這兩類。分析過後,若判斷屬於肌肉類問題,牽涉到的基因大約有 150-200 個。
然而,早期的基因檢測並不發達,頂多鎖定特定一、兩個基因,採用桑格定序 (Sanger sequencing) 檢驗,效果不彰,所以即使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疾病類型,仍不曉得是哪個基因出問題,加上當時也沒有資料庫的概念,所以分析結果也就束之高閣,無法多加利用。
隨著次世代定序技術 (NGS) 問世,檢測以組合基因 (panel) 的方式,一次可偵測多個基因位點,較過去更有效率。但是,陳醫師也點出其中的挑戰:「萬一測完結果是陰性,變成還要再找其他的組合 (panel) 來做,而一次檢測的費用大約四萬,多次檢測的醫療花費相當可觀,也會造成病患很大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即便病人願意自費,醫師也無法保證一次的檢測結果就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和治療方式。」
即使如此,基因檢測依然有其重要性。在看診過程中,陳醫師發現許多患者仍渴望孕育生命,也有家屬擔心自己帶有隱性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而最佳的防範策略就是基因檢測,因此他決定自掏腰包,默默協助病友。
後來,病理科主任在跟陳醫師聊天的過程中得知此事,鼓勵陳醫師以募款方式執行,「基因檢測公益計畫」也就應運而生。起初,僅得到醫院同仁的支持與贊助,資源並不多。直到某一天,陳醫師接到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的電話,表示希望一起響應,並協助募款,後來透過新北市醫師公會籌辦的攝影比賽,以及攝影作品的義賣,終於募得了兩百七十萬左右的資金,讓計畫得以順利進行[3]。
■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
肌肉失養症(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群和基因遺傳相關,臨床上緩慢進展、逐漸惡化的肌肉疾病,可影響四肢、軀幹、顱面肌肉,並且在顯微鏡下,顯示有肌肉組織的不正常退化及再生。
而所謂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LGMD),指的是一群異質性的進行性肌肉失養症,主要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近端肌肉,以體顯性/隱性遺傳為主,與常見的性聯遺傳肌肉萎縮症(Duchenne裘馨氏/Becker貝克氏肌肉萎縮症)有所不同。LGMD最早是由兩位英國籍的醫師,John N. Walton以及 F. J. Nattrass,於1954年提出。據統計LGMD是第四常見的肌肉失養症,保守估計其盛行率約為20,000分之1。
罹患此病的患者,其共通點為近端肢體無力、萎縮,早期會發現患者爬樓梯有困難,或是蹲下後再站起來,需要以手撐地、撐膝蓋(高爾現象, Gowers Sign)。患者走路時會左右搖擺,呈現蹣跚步態(waddling gait),要把手舉高也可能會出現問題,並且觀察其肩胛骨會有左右不平均的現象(翼狀肩胛,scapula winging),小腿肌肉可能會假性變大(pseudohypertrophy)。
一般而言,兒童期發作的患者以骨盆帶的近端肌肉為主,而成人發作的患者會同時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肌肉,容易造成肢體活動度的限制,甚至須坐輪椅。大多數LGMD的患者並不會影響智力發展,並且臉部的肌肉、遠端四肢的肌肉在疾病早期不受影響。抽血檢驗可以發現患者血液中的肌肉酵素(Creatine Kinase, CK)顯著上升。
依據患者的不同基因病變,其發病時間、疾病進程、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以及預後各有不同。依照基因遺傳方式的不同,可概分為體顯性遺傳(LGMD1),以及體隱性遺傳(LGMD2)兩大類,其中以LGMD2為大宗,病患數量相對較多。
LGMD有各種不同的亞型(subtype),是由於不同的基因突變影響不同的肌肉蛋白所造成。依據影響的肌肉蛋白不同,可概略分成Dystrophin–glycoprotein complex 的 病 變 (LGMD2C-F,P) 、 肌 小 節 (sarcomere) 相 關 蛋 白 的 病 變 (LGMD1A; LGMD2A,G,J)、肌纖維膜上(sarcolemma)運輸蛋白(Trafficking)相關突變(LGMD1C,2B)、核蛋白病變(LGMD1B)、醣基化(Glycosylation)相關蛋白的病變(LGMD2I)、泛素-蛋白酶體路徑(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病變(LGMD2H)等,目前已發現有超過25種亞型。
■為肌萎症研究鋪路,做到不能動為止
肌萎症基因檢測的費用每例3萬元,一開始陳燕麟醫師打算自掏腰包、每月挪用一部分薪資去做這件事。「3萬元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算太貴,但對許多病友來說,因病沒了工作、生活都成問題,更別提拿錢做基因檢測,想減輕病友的負擔。」陳燕麟說,自己經濟狀況算好的,還有工作,只要能溫飽,其它的錢想拿來做有意義的事。
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任馬鴻均獲悉後深受感動,「陳燕麟醫師這股傻勁讓我和醫院同事們非常敬佩,但這公益之事,應集合社會之力,一起推動。」馬鴻均向院方呈報此事,耕莘醫院大力支持這項計畫,並成立專門的肌肉罕見疾病核心實驗室,也期待善心人士共同響應這個公益檢測計畫。
陳燕麟感謝醫院支持,他希望趁著自己還能動,「做多少算多少」。下位研究者可以站在他肩膀上往前走,如同鋪路一樣,前面鋪好了,後面的人只要接力進行就好。
因為疾病曾經畏懼死亡,陳燕麟體悟生命脆弱,「如果有什麼想做的事,遲做總比沒做好,即早找到方向,或許這輩子不見得達到終點,但至少可以離終點近一點。靠近一點,看到的東西一定不同。」
關於肌萎症這個疾病,陳燕麟說,研究的前輩很多,很棒的研究者也很多。但他自信對於這件事的堅持無人能比,希望盡己所能,貼近這個疾病、找出更多可能解決這個疾病的方法,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不過他相信,只要開始走,終點線就不遠[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2]
(大愛電視 DaAi TV)「是醫師也是病人 - 陳燕麟」:https://daaimobile.com/project/5f3f80d0bdde990006f93df9
[3]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4]
(罕見疾病基金會)「把疾病留在這一代!肌萎症醫師陳燕麟發起基因檢測公益計畫」:http://www.tfrd.org.tw/tfrd/library_d/content/id/2541
➤➤照片
∎(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罕病電子報 第35期」:https://dpt.cch.org.tw/upload/site_news/4614/1098/35_%E5%BD%B0%E5%9F%BA%E7%BD%95%E7%97%85%E9%9B%BB%E5%AD%90%E5%A0%B1%20%E7%AC%AC35%E6%9C%9F-Muscular%20dystrophy-dystroglycanopathy%20(limb-girdle)-20200108.pdf
圖說:骨骼肌蛋白相關的肌肉失養症病變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肌萎症 #肌肉萎縮症 #陳燕麟 #罕見疾病 #LGMD
罕見疾病基金會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GeneOnline 基因線上 / 大愛電視 DaAi TV
罕見疾病基金會 / 彰化基督教醫院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擁抱生命的不完美!全台罕見疾病發聲出版計畫:https://bit.ly/3sLwktw
馬 崗 財團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先人智慧都藏在這!村民捍衛百年石頭屋,用古法與海共生】
住了一輩子的房子,突如其來被要求撤離,甚至被告上法院,才發現腳下的土地早已被財團買走,這是很多馬崗、卯澳人近兩、三年的共同經歷…
村民們想保住的不只是自己的家園,更是傳承百年的海洋文化「石頭屋」,這種東北角特色建築,用石頭就能抵禦風浪,卻因為土地糾紛,可能隨時消失⬇⬇⬇
-------------------------------------------
🌿化疫情危機為轉機,啟動身體的自癒力>>https://bit.ly/3iaAXK8
馬 崗 財團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馬崗 #三貂角燈塔 #最東漁港
這次邀請到Jordan到處走跟我一起到台灣最東邊小漁村馬崗。馬崗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很少有大眾運輸經過,以前可以在台北車站搭乘1811、1812或者雙溪車站1740公車抵達馬崗,缺點就是班次非常少。
在卯澳居民的爭取下,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856延駛至馬崗,但業者表示這條路線是虧錢營運,所以給三個月的觀察期,從8月1日起大家可以透過856到達馬崗以及三貂角燈塔,所以這期間請大家踴躍搭乘。
感謝Jordan大熱天陪我走一趟馬崗小漁村
頻道訂閱起來「Jordan到處走」
https://bit.ly/3jRZulU
856公車路線時刻表:https://bit.ly/2Eb4AtD
新北市貢寮未來30天潮汐預報https://bit.ly/2Qgz6nY
[福隆單車一日遊攻略] 帶你騎單車走舊草嶺環狀自行車道,一路騎到三貂角燈塔台灣極東點
https://youtu.be/gT_2StcnCxE
馬崗為台灣最東邊的位置,由於地理特殊,去宜蘭有國道五號以及北宜公路,很少會經過這條路,漸漸大家就忽略這個地方。馬崗有許多文化遺產,包括石頭屋、海女等,這些獨一無二的文化再傳承遇到了考驗。
財團擁有在馬崗的土地,為了開發面臨到石頭屋的拆遷,當地居民以及文化背景的人士請願下,希望市政府可以有辦法保留這些文化遺產。
馬崗地處偏避謀生不易,早期居民為了貼補家計,女生都會在下海捕撈海草、海膽、貝類等沿岸海鮮,形成了海女文化。現在僅存的海女也都是阿嬤了,希望這個文化可以透過觀光的方式,教導遊客如何潛水捕撈海鮮,保留海女文化也是一種方法。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馬 崗 財團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市區旺位最細碼: 第1841成交 (堅 - 賣公司),感覺x分 - 原叫價780萬,成交523萬。 公司股份轉讓成交,買家省印花稅5.8%。
新蒲崗錦榮街26號萬義大廈地下1(A)號舖,建築面積180呎,租客泰串。
啟德千億發展無舖賣。最近新蒲崗消費段,面向新蒲崗廣場。此舖樓齡超過50年,現只6層高舊樓,地盤面積6000呎,極具收購重建潛力。
新蒲崗錦榮街26號萬義大廈地下1(A)號舖,建築面積180呎,租客泰串 ,租金 12,500 (全包) 至2020/09/09。回報近三厘。 租客(泰串)已經營多年,非常穩定。
1) 大廈洗手間及來去水
2) 門面闊度約8呎,深約廿呎
3) 三相電 60A
4) 可公司股份轉讓
原業主(盛滙)於2019年4月以438萬買入。
圖則及詳細資料:
http://www.bwfund.com/bridgewayshop/detail?id=158
。。。。。。。。。
【大角咀一線旺舖放售】原叫1800萬,現減250萬至1550萬,基金決心走貨! 肺炎最高峰時簽這份租約,新租一定高好多。
物業資料
地址: 大角咀道55至65A號牡丹大廈地下2號舖
建築面積: 約350平方呎
門闊: 約12呎
差餉及地租: $1,620 /每季
管理費: $500/ 每月
備註: 三相電 100A,設有來去水及可使用大廈洗手間
租客資料: 咯咯雞(韓式炸雞店)
平均租金: 約$30,666,全包,由2020年3月16日 至 2023年5月15日
買賣模式: 物業或股份買賣形式
詳細資料:
https://www.bwfund.com/zh-HK/bridgewayshop/detail?id=160
大角咀區多舊樓陸續重建,將會逐步洗走過去舊區形象,大角咀鄰近奧運站、西九龍等新興的住宅及商業區,亦有助加快轉型。
利奧坊項目1-7期
• 第一期利奧坊·曉岸,物業合共提供448伙。
• 第二期利奧坊·凱岸,提供514個單位。
• 第三期利奧坊·曦岸,提供488個單位。
• 第四期恒地2019年底,再向城規會提出優化方案,將提供636伙。
• 第五期恒地表示項目重建後料將提供約210伙,以小型單位為主,平均建築面積約340平方呎,料2020年底開始動工,約2024年入伙。
• 第六期恒地為大角咀萬安街16至18號及24至30號兩個舊樓地盤申請強制拍賣。總地盤面積約6,418方呎,以9倍地積比率計算,可建樓面約57,762方呎。
• 第七期大角咀道177至191號正申請進行強拍,該批舊樓鄰近港灣豪庭,佔地近9,000呎,可建樓面約8.1萬呎,若果以平均每個單位300呎計算,大約可200多個單位。
其他重建項目
• 中信泰富持有的舊式商廈深旺道3號嘉運大廈,亦申請重建成1幢27層高商廈,總樓面34.5萬平方呎。
• 其士福澤街8號項目,提供144伙。
收購中的項目
• 九龍建業近年亦積極收購大角咀區內舊樓,尋找重建機會,嘉善街3號至25號,柯沛鈞亦購入同地段兩伙舊樓。
• 利得街44至54號的海角樓1樓單位,面積465平方呎,以749萬元沽出,呎價16,108元。新買家為彩通有限公司,屬於收購該廈財團。據悉,背 後收購財團為恒地有關人士,早於2010年開始收購海角樓,當時收購價平均每伙120萬元。
2016年起基金成立以來,我們已經成功沽出30間街舖,單單 complete,算是同期全港最多。
【三大保證買舖計劃 - 保租值、保租金、保租客】盛滙售後服務跟足。
歡迎查詢:
李小姐 (Vivian Lee) 9311 9274 / 2830 1188
郭先生 (Marc Kwok) 6092 6444 / 2830 1130
馬先生 (Mani Ma) 9669 1789 / 2830 1190
潘先生 (Joe Poon) 9250 6708 / 2830 1138
李根興 Edwin (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
馬 崗 財團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走過二十年,十二個九二一災後堅持至今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謝志誠
內容簡介:
堅持不懈的韌性,跨過國界的圍籬、縣市的疆界,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本心」。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帶給人們難以抹滅的傷痛記憶,但臺灣社會將這份傷痛轉換為社會支持的力量,無論是農村振興,人際關係與資源的流動,都帶來了不同的啟發並促成政策的制定。
隨著世界的流變,我們也要往前邁進,用遼闊的視野,
流轉在人與人間的正面力量,在尋求安身立命的同時,進一步凝聚共好的社會。
記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後的重建與新生故事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蔚藍文化 合作出版
․他們在Gaga指引下協力前進——林建治與黃盈豪
․只想讓學生們多幾箱共讀的好書,一封email產生閱讀的蝴蝶效應——陳一誠
․用空手道讓震災區孩子走出傷痛,更在世界發光發熱——黃泰吉與廖德蘭
․埔里鎮唯一的村長——陳芳姿
․從鏟子到鍋子,長照二十年——廖振益
․走在長照二.〇前面的機車行黑手——邱慶禧
․清圳引水水長流——廖學堂
․為愛多走一哩路——馬麗芬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的行動者——馮小非
․從青蛙的社區經驗到蝴蝶的社群營造——廖嘉展與顏新珠
․讓太平藍登上世界舞臺——葉晉玉
․地方創生先驅者,博士回鄉推生物科技——賴敏男
這十二個故事所累積的經驗,不僅是臺灣的資產,過程中,他們面對災難與困境所展現的「信心」,立基於「社會信任」的互助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則正是當前臺灣社會最需要的三要素:信心、信任與堅持。
作者介紹:謝志誠
財團法人豐年社董事長
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
前台南縣學甲人,1957出生。2013年從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退休。長期投入與關心台灣環境保護議題,2006年6月和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合著「黑面琵鷺的鄉愁(續篇)」,紀錄投入長達十餘年「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運動;2011年和台灣大學何明修教授合著「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紀實報導糾纏臺灣二十幾年的八輕(國光石化)周遊臺灣的始末,以及臺灣近二十餘年來的石化工業發展來龍去脈,臺灣社會、地方發展與環保意識的轉變;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於1999至2000年間,擔任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副執行長,2000年6月起擔任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至2008年7月基金會解散,仍固守崗位至2009年11月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告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清算終結登記止。
作者介紹:陳鳳麗
自由時報記者
出生地是台北市,在新北市板橋區成長。世新廣電科畢業,一直以為會靠聲音討生活,沒想到後來成了文字工作者。在南投縣採訪二十多年,習慣在人群中當觀察者,工作需要理性、客觀,卻又常忍不住跟著採訪對象哭與笑。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