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供讀】游清源now新聞台《以讀供讀》新一集:《數風流人物——香港報人口述歷史》
全文:http://www.post852.com/?p=243270
游清源在now新聞台新一集《以讀供讀》介紹的《數風流人物——香港報人口述歷史》,是資深傳媒人、現任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梁天偉,與28位左中右資深報人的訪談紀錄,橫跨2011至2016年。《華僑日報》岑才生、《星島日報》胡仙與《信報》駱友梅等人口述歷史形式道出辦報的故事,從書中亦可見梁天偉的苦心和孤詣。
#852郵報 #以讀供讀 #數風流人物香港報人口述歷史 #口述歷史 #傳媒 #梁天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駱應鈞 做完這個訪問,兩日後就到國內拍劇,因為疫情,開工時間由年頭延期到年中,這次復工,仍要先接受隔離,才可以到拍攝場地,萬事小心,再加上駱應鈞本身亦是一個言行謹慎的人,他會乖乖跟足所有防疫措施。 駱應鈞早年常演奸詐小人物,後來演狂放的角色得到讚賞,現實中的他非常斯文和小心,他說:「我已戒酒很多...
駱友梅 在 小子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曹仁超好文一篇分享, 幫手Share! 而家香港人只係為買樓 做樓奴 或者只係識做收租佬, 無晒創業心, 香港有多年免費教育卻教不出年青人創新, 零創造力! 香港經濟只靠賣保險, 炒炒賣賣, 自由行...太單一了..咁既經濟結構好唔健康! 對社會既貢獻亦有限!
靠收租的社會難有前途
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是每個小孩都知道的事實,但這是否正常?曹仁超提出疑問:「中國人的經濟,到了某個階段,往往人人尋租,統統做收租佬。從經濟學來說,收租是對整個經濟最沒有幫助的行業。今時今日我們以香港有李嘉誠、李兆基為榮,真是貽笑大方,笑死鬼佬!我真要批評一下,這三十多年來他們的建樓技術有進步過嗎?外國的預製房屋、倒模式技術,香港都沒有。房地產商這些年來毫無技術創新,最擅長就是賺地價(asset inflation) 。」
以曹仁超的專業來看,整個 asset inflation 始於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鈎,至2014年10月隨QE3完結。「因此將來若還想賺地價,這個方向我是會擔心的。可以見到現在上市地產股的市值是低過 NAV(net asset value)30%或以上,亦即股票市場告訴你,他已不是成長的行業,而是衰老中的,只是還未浮面。」
本港經濟轉型一事無成
與此同時,80年代美國的科技創新潮,目前仍未見於香港,香港的經濟轉型步伐相當緩慢。「那時我批評過董建華搞出來的科技園,由2001年至今,毫無科技可言。那時候有一間公司來香港想要土地發展晶片,但晶片技術是台灣的,機器是 Intel 不要的,來香港幹甚麼?最後他們去了上海,搞得損失慘重。所以說,你不要找二流人才、三流技術去發展高科技。」踏入二十一世紀,一流人才的要求不只是豐富的知識及經驗,而且更要懂得與時並進,在這一方面,年輕一代強大的適應能力和對科技的熟練令他們佔了很大優勢。
事實上,現今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網絡巨頭 Facebook 的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只是剛剛30歲,可見這是年輕人的時代。但曹仁超一想到香港的新一代就不禁問一句:「Where is the angel?外國有所謂 angel funds(天使基金),你有主意,去申請,大部分都願意給你一、二百萬美元去嘗試,成功的話再注資,協助管理,加快成長。因此這些新公司可以10年、15年後才賺錢,Facebook、Twitter 等很多都是靠他們創立的。但香港沒有天使的,只有魔鬼,大地產商即使賺千多二千億,都不願意撥一點錢幫助年輕人創業。可以說,直到現在香港的理念仍是賺到盡。叫年輕人搞高科技,我只會問:錢從何來?」
1976年,蘋果公司創辦人之一喬布斯在自己家中的車房,製造出世界最早的商業化個人電腦Apple I。曹仁超指出香港連這樣的機會也沒有:「莫說車房,只是一個車位,都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讓年輕人創業的。」他認為年輕人應該得到更多鼓勵,而且100間創業的公司中,只要當中5%成功,已經足以改變世界。
今日局面政府難辭其咎
本港由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逐步實施免費教育,發展至今,教育已普及年輕一輩,當中不乏人才,為甚麼香港不會出現一個 Google 或 Facebook?「在美國,人人都會說 I have a dream,他們的 dream 是 innovation,是創造蘋果電腦、Google;而香港人的 dream 就是買樓。整個社會都只想買樓,不鼓勵 innovation,包括《信報》。那時我跟林生說創新,他說現在已經很好,不用搞。因為《信報》成功了,所以不用搞。因為香港地產商成功了,所以也不用搞。結果是成功帶來失敗,因為地產商太成功、太能賺錢,致令很多企業都失敗了。而他們佔據著大部分資源,他們不搞,香港沒有剩餘的資源可以搞創新。當整個社會都向房地產看時,如何會有創新?而造成這個現象,香港政府難辭其咎。」
在如此社會氛圍下,人人慨嘆蝸居難求,曹仁超覺得最可悲的是,香港人最大的願望竟然是買樓收租,包括大學生。「即使好運或者憑父蔭,25歲前儲到首期,開始供款,供到45歲為止,到時都不用想創業了。所以我經常寄語年輕人,不要讓500呎綁住你的青春。」
年輕人,不要讓500呎綁住你的青春
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由1984至1997年間,樓價升近20倍;但由香港回歸中國開始,在「八萬五」和SARS的影響下,樓價從1998年一直跌到2003年,跌幅超過五成。那可能是僅餘的買樓時機,因為在2002年尾,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推出俗稱「孫九招」的穩定樓市措施,曹仁超對此並不看好:「我早就跟孫明揚說,你一出這招就會累垮香港,現在證明我當時是對的。由2003年至今,無論甚麼投資都跑不贏樓價。就好像回到1985年的時候,我在《信報》寫專欄的時候,那時我說飯可以不食,樓不可以不供。原因是《中英聯合聲明》裏的一句——每年賣地50公頃。當時用如此擠牙膏的方式賣地,全港一同排隊刷牙,樓價怎會不升?結果由1985年到1997年,香港樓價由650元一呎升到12,000元一呎,這就是偉大祖國對香港的貢獻。」
樓價暴漲,除了是由於經濟起飛,帶動需求上升,更是因為供應被牢牢限制著。「多虧董生的『八萬五』,樓價才回落,原本大家辛苦一點就沒事,無故來個『孫九招』,就是擠第二次牙膏。所以現在社會責怪梁振英,我說,問題根本是董建華留下來的,而得益的只有小部分既得利益階層。」
制度鼓勵不勞而獲
2006年8月,《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及其夫人駱友梅與商人李澤楷達成協議,由李澤楷控制的離岸公司 Clermont Media Ltd. 以3,500萬美元購入《信報》大部分股份。2014年9月,《信報》網站證實,林氏夫婦將持有的《信報》剩餘股權全數售予 Clermont Media Ltd.,同為創辦人之一的曹仁超笑言:「我大輩子心機投放在《信報》,(這些剩餘股權)才值千多萬,但我住的房子都已升至3,000多萬。早知就不做《信報》,將錢用來買樓就行,不用捱!」他形容社會制度不合理:「現在香港的制度是在鼓勵不勞而獲,同時懲罰那些很努力去創業、創新的人,然後我們反而指責年輕人沒有創新精神,只顧買樓。根本是環境促成,大人教壞細路!」
對於去年發生的佔中,曹仁超又如何看?「佔中除了影響部分零售業、飲食業及酒店業外,接近無影響,不要將責任推卸給年輕人。大家之前預期樓價會因而大跌,這些都沒有發生,佔中之後樓價反而上升了。」他同情學生,但認為運動的效益有限:「改變不到大趨勢。」
駱友梅 在 蔡東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錢志健:”坦白說,做什麼死士絕對不「過癮」,生意上也受到某程度上的影響。我參與「佔中」,是希望香港有公平競爭。”
金融圈內:香港未來33年「極速變」
政經話題從來不可分割,操盤技巧在整個人生中的「重要性」是微不足道。剛收到通知,說《信報》B版要傾向「談投資」,「其他評論」內容可放在評論版。讓我在此談金融圈內這專欄是如何誕生。
經《信報》郭先生的介紹,2006年初和《信報》創辦人之一林行止太太駱友梅談到金融圈內一欄的定位:「除金融操作話題外,可隨心而發」。這樣的合作關係,自2006年7月開始,數月後也快進入第8年,不是一段短的時間。
操作技巧十六字真言
我始終是一個操盤生意人,相信讀者想看到的內容是market driven,隨着市場需要。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內容以操作技巧為主打,因為人人也想「發大財」,我則講求十六字真言:「順勢而行、長短均可、風險控制、量力而為。」我也自2006年中,創造了一個《信報》模擬組合一及約兩年前一個模擬組合二,以強力龍頭主力股為主打;操作以外的話題可以更廣更闊,如另類投資、創效投資、心靈話語、言論自由和公義民主,話題是一環扣一環。
再談金融圈內一欄,我較容易下筆的永遠是操作技巧。與不少中環金融和操盤人一樣,也感到現在香港的政治「低氣壓」,令人感到無力及窒息。坦白說,在這「低氣壓」下,我也不相信讀者有極大興趣,了解芝加哥波幅期指(VIX Futures)的操作技巧或call put spread技巧;多少中環人的話題是中環「新勢力」、中共是否已提早「佔中」及海外中文傳媒為何已「被和諧」,再講白一些,未來香港33年已極速變了近乎「一國無兩制」下,香港人是否更要向中央表達香港人可當家作主的決心?
看了林行止日前的專欄文章,感受到辦報「講真話」愈來愈難,新聞自由前景愈來愈悲觀。在這政經「低氣壓」大環境下,一些專欄作家感到被無形壓力「整頓」,這除了是香港新聞自由的悲哀和財經讀者的損失,也代表香港言論自由的倒退。
在此一提,我是2013年認識《信報》A版作者戴耀廷教援,他是我中學高班的同學及「和平佔中」發起人。坦白說,做什麼死士絕對不「過癮」,生意上也受到某程度上的影響。我參與「佔中」,是希望香港有公平競爭。香港金融圈內,已充斥不少特權人士及資產「佔中」及「佔海外」,兩周前的「特權者資產曝光、金融人要公平競爭」文章,也是有感而發。
約兩年半前我在香港領養了小兒(「小錢」);太太要好朋友之一是已有「三粒星」香港身份證的共產黨員;「小錢」的「BB女朋友」和他年紀相若,我希望「小錢」可在相對安全及自由的環境下長大,不要「再移民」,但恐怕這理想要幻滅。對黨員愈了解,愈是心感不安,何解?有更多的黨員對「延伸」他們的特權身份心感脆弱;早前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的中共特權人士走資4萬億美元是冰山一角;中國權貴為自己「留後路」,梁振英是不敢恭維的黨員,香港如何會好?香港人要「自救」,不是要更多的股票「冧巴」貼士,而是更要了解香港的現況!
冀兒子毋須移民
中環人也很現實,在自由市場的大環境下,《信報》管理層請給專欄作者「定心丸」,延續「獨立」內容表達,以及繼續捍衞不同領域的真相!今天我也無力寫二千多字的金融操作話題,今天或要和B版說再見,在此擱筆。
祝大家平安,下周一見!
駱友梅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駱應鈞 做完這個訪問,兩日後就到國內拍劇,因為疫情,開工時間由年頭延期到年中,這次復工,仍要先接受隔離,才可以到拍攝場地,萬事小心,再加上駱應鈞本身亦是一個言行謹慎的人,他會乖乖跟足所有防疫措施。
駱應鈞早年常演奸詐小人物,後來演狂放的角色得到讚賞,現實中的他非常斯文和小心,他說:「我已戒酒很多年,萬一醉駕上新聞,影響家人就不好了。」他的父親是小學校長,弟弟是資深大律師 #駱應淦,姊姊是《信報》創辦人 #林行止太太 #駱友梅,家庭背景使然,令駱應鈞謹言慎行,和戲中的他分別頗大。全文:https://bit.ly/3fzhlv3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駱友梅 在 【報人口述歷史】駱友梅-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瀏覽香港報人口述歷史影像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LTytgsPdLXNkxmx7Ug951v-taMv_VZp新傳網版權 ... ... <看更多>
駱友梅 在 【數風流人物精華版】駱友梅. 如何創辦《信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更多香港報人口述歷史: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LTytgsPdLXNkxmx7Ug951v-taMv_VZp新傳網版權所有https://www.symedialab.com新傳 ... ... <看更多>
駱友梅 在 駱友梅- 探索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駱友梅at Facebook. ... 【信報福利】俾屋員工住/幫手儲首期#駱友梅. 精華版《報人口述歷史:動盪時代的記者生涯》. 主持:梁天偉教授Tin Wai Leun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