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2 古巴,之所以成為古巴 ft. 語言收藏家、共產國家旅行達人 蔡秉諭】 #超強來賓帶你從歷史認識古巴
大家都知道古巴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國家,街景讓人一秒回到60年代,還有著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但是,你有想過古巴究竟是如何成為今天的古巴嗎?
本集的來賓秉諭,拜訪過全世界現存的所有共產國家,對於冷戰歷史及共產制度非常感興趣,同時也是個語言收藏家,喜歡用各地語言和當地人溝通。他所看到的古巴,不只是個懷舊景點或奇葩國家,更像是一扇通往冷戰歷史的門,引領我們深入鐵幕另一側的世界。這集我們會聊到——
➤ 大家都聽過古巴非常特別的雙貨幣制度(CUC與CUP兩種貨幣並行),但這制度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 古巴與美國看似是世仇,其實曾經有著肝膽相照的過去。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導致他們一夕之間翻臉、甚至後來差點造成核武大戰開打?
➤ 半個世紀之前的古巴人,竟然能穿越到我們EP9介紹的剛果民主共和國?這是怎麼回事?
➤ 據說古巴人排隊不是排成一直線,而是透過某種特殊默契確認自己的先後順序,外地人該如何融入其中?
就讓我們一起透過秉諭的達人視角,來深入解析這個特異獨行的國家吧!
🎙️ 來賓簡介:
蔡秉諭,第二外語是俄語,自此之後就踏上收集語言的不歸路,成為熱愛多國語言的語言收藏家。曾與其他同好一起創立台大多國語言研究社,以及知名的台灣多語咖啡( polyglot.tw ),最近迷上蒙古語。同時他也是一位旅行愛好者,特別著迷在歷史上與蘇聯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拜訪過全世界現存的所有共產國家,且對於冷戰歷史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語言和旅行對他來說密不可分,也讓他的旅途中充滿一般人沒有的經歷。
🔊 以下各大平台皆可收聽:
Spotify open.spotify.com/episode/4Afd3N5HV5DUxo7cAKK6K5
Apple Podcasts 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id1518914711?i=1000498522064
Google Podcasts,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所有平台收聽連結請點此 ltsoj.com 或者直接搜尋「旅行熱炒店」
喜歡旅行、熱愛分享的你歡迎與我們合作!!
IG: instagram.com/travel.wok
✅ 本集重點:
1:25 歡迎來賓,為什麼會對共產國家如此感興趣?
3:42 古巴,究竟是如何成為今天的樣貌?
6:12 從西班牙到美國,再成為獨立的獨裁政權
8:53 古巴革命中的三個重要角色
12:12 20世紀全世界最接近核武戰爭的時刻:古巴飛彈危機
15:37 成功拆除引信之後,三位角色後來的下場
18:44 如何去古巴——交通與簽證
22:04 舉世罕見的雙貨幣制:CUC與CUP
25:17 古巴第一印象,從機場到市區的搭車經驗
28:44 走進哈瓦那市區,理解這個國家的現狀
33:57 給打算前往古巴自助旅行者的建議
show note: ltsoj.com/podcast-ep022
🍿 相關電影推薦:
➤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或譯《摩托日記》,2004)
改編自切.格瓦拉本人同名著作(1995出版)的公路電影,描述1952年、還是個23歲阿根廷醫學生的他,騎摩托車穿越南美洲的經歷。切.格瓦拉的角色由墨西哥籍演員蓋爾·賈西亞·貝納擔任,據說他為了演出此角色還特地練習阿根廷腔調的西班牙文。
➤ 《驚爆13天》(Thirteen Days,2000)
以美國視角出發、描述古巴飛彈危機的歷史政治懸疑電影,由凱文·科斯納、布魯斯·格林伍德等人主演。本片改編自1997年出版的《The Kennedy Tapes: Inside the White House Dur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一書,書中記載了飛彈危機時期甘迺迪總統與身邊親信的實際對話。
📚 重要關鍵字整理:
- 何塞·馬蒂 José Martí
- 巴蒂斯塔 Fulgencio Batista
- 切.格瓦拉 Che Guevara
- 卡斯楚 Fidel Castro (古巴初代領導人,現任領導人為其胞弟)
- 西恩富哥斯 Camilo Cienfuegos
- 政治委員 Political Commissar (簡稱政委,共產體制裡共產黨派出的監軍職位)
- 豬玀灣事件 Bay of Pigs Invasion
- 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 Guantanamo Bay Naval Base
- 古巴飛彈危機 Cuban Missile Crisis
- Ultimo (排隊時常用的西班牙文單字)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海外旅行 #加勒比海 #拉丁美洲 #中南美洲 #美洲旅遊 #古巴 #共產主義 #共產國家 #飛彈危機 #冷戰 #蘇聯 #社會主義國家 #準爆紅podcaster
驚爆危機順序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評《瞞天機密》Official Secret | ★★★☆
吹哨之後的餘波
.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最害怕的就是把電影拍成維基百科:條列式地將每個事件依照時間順序全部講完,絕對是非常致命且讓人提不起勁的做法。提出觀點、聚焦主題,絕對是傳記電影的吸睛的基礎,也是我認為紀實電影帶給觀眾們啟發的核心價值所在。
.
《瞞天機密》描述一位在英國情報總部內工作的分析員/翻譯員,在收到美英兩國聯手拉攏世界各國對入侵伊拉克投下贊成票,而捏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事實,開始察覺詭異的國際局勢正醞釀著一場不義的戰爭。歷經「道德良心」和「職業規範」兩者天人交戰,她決定向媒體洩密以阻止這場戰爭的發生。
.
在現實生活中,911後的伊拉克戰爭是已成定居的事實;換句話說,我們就算沒看電影也都知道伊拉克戰爭確實發生了。電影不將焦點聚焦在女主角如何阻止戰爭發生,而是將相當大的比重放在「吹哨者」吹哨後的餘波,洩密後面臨的司法審判,並從法律的角度切入洩密事件,深刻描寫了這個國家機器到底動得有多厲害。
.
我喜歡綺拉奈特莉對這位女主角的詮釋:出身台灣,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與中東移民結婚,關心政治、富有正義感的個性,堅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違反不合理的法律,但不違背自己的良心。「是非判斷」和「道德」的討論,則是這部紀實電影所聚焦的重點,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不斷地反思: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
.
我也喜歡雷夫范恩斯在片中飾演的律師,在討論《國家機密法》時,順勢帶出了在情報單位工作的情報員,可能陷入的矛盾。劇本巧妙地避開了解釋性對白,或是探討政治議題時的枯燥感,並利用許多幽默的設計和快節奏的剪輯,讓整部電影在討論法條或司法體制時,不致枯燥無味。
.
在情報單位工作的分析員,應該要被稱作「間諜」嗎?洩露關係到千萬條生命的機密資訊,應該要被稱作「叛徒」嗎?換個角度思考,也許站在不同立場來觀察「叛徒」,可能成為拯救他人、冒著生命危險、不顧一切、追求正義的「英雄」呢?。如此說來,「叛徒」和「英雄」並非絕對,而只是觀點和立場不同而已。
.
也正因為重點不在如何洩密,而是講將故事的格局鎖定在這起洩密案的發生經過,女主角在洩密後面臨的總總危機;所以它並沒有慷慨激昂的史詩壯闊,也沒有多餘的矯情橋段,就連真相揭發的片段也是輕輕淡淡地發生。真正讓人感到恐懼的,其實是吹哨後,生活中充斥著無孔不入的未知威脅,還有體制內的白色恐怖。
.
整體而言,《瞞天機密》以政治驚悚作為故事包裝,人物紀實和觀點立場的思辨,作為觀點討論議題的主軸,進而檢視國家利益與正義道德兩者間的價值觀判斷。它確實是一部表現不錯的小品故事,但令我驚訝地是在IMDb上,554人的平均分數僅有6.9分。
.
有人讚嘆綺拉奈特莉與雷夫范恩斯的演技表現,也有人讚賞片中描述兩難抉擇的呈現方式,也更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相當有趣而且實在的政治驚悚片。但如此爭議性話題的電影時常被部分輿論操縱,讓部分人士認為試圖洗白洩密者違法的事實。
.
但回頭看看《驚爆焦點》、《史諾登》或是《郵報:密戰》等作品,這個世界仍然不乏吹哨者,他們就算理解行為違法,卻還是要揭發不堪內幕。先不論背後的目的是什麼,我們至少已經從不同觀點去思考、認識了這個世界,不是嗎?
.
台灣上映日期:2019-09-27
.
.
.
#瞞天機密
#officialsecrets
采昌國際多媒體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驚爆危機順序 在 孫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京都動畫-淺談
這次節目的主題跟以往有些不同 算是我最滿意的一次製作 希望你也喜歡
介紹順序:驚爆危機校園篇,key社3部作品,涼宮春日的憂鬱,k on,冰菓,Free,上低音號,無彩限的幻影世界,玉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