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傷-第二篇】
上次聊到「為何有些疼痛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發生?」
這與結構穩定度、肌肉量與強度、氣血(能量)的量與流暢度有關。今天來和大家說說我的看法,將延伸上篇文章中提到的A-舊傷、B-代償的範例。
關於,氣血(能量)的量與流暢度
是故,若B很快就被操壞,要懷疑的反而是B早就有問題(亦即早就受傷),或是「整體體制(質)」有問題。比如「薪資(氣血)」的供給早就捉襟見肘,大夥兒早就縮緊褲腰帶過活,能量不足,所以很不耐操。
以上這情況雖是疼痛,但要治療的範疇就不會只在強調組織排列的「傷科」,而是用中藥治療的「內科」為主。
關於,結構穩定度與肌肉量和強度
經驗上來看,結構穩定程度,也可能因為「整體分數」不同,而療效有所差異。
比如小明跟同學一起騎車兜風,都不幸一起摔斷肱骨,即使骨折性質與開刀醫師都一樣,
但預後*可能大不同。
*預後:指根據病人當前狀況來推估未來經過治療後可能的結果。
如果小明的同學是足球隊,肌肉量與心肺功能都比較強,那預後與併發症可能就有限;但小明是肌肉極少的書生,上兩層樓梯就氣喘吁吁,傷勢可能就拖很久,甚至牽連到其他部位。
這跟舊傷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有可能受傷時的年齡較輕,肌肉量與強度較能cover結構穩定度的不足,所以疼痛還不明顯,但老了以後肌肉流失,撐不住歪掉多年的結構,舊傷就開始討債。
又或者學生時受傷但氣血還足,但出了社會後當了社畜🤔,許多人在這階段(廿五歲到卅歲左右)氣血大量消耗,就開始引發疼痛。
-
以上這些概念如何幫助我們處理舊傷呢?
我在門診與內科醫師蕭御醫蕭御醫講透中醫aka白袍男高音一起分析出該名患者的症狀,在結構穩定度、肌肉強度、氣血三個面向的比重,去建議患者治療方針。
比如一位下背痛的患者,我們評估後判斷可能做 #鍼還治療 只能改善六至七成,剩餘部分要改善 #肌少症,需要營養調整與運動治療;但患者腸胃不好,所以要用藥補氣排毒,增加營養吸收的效率與 #補氣增肌。 所以一個中醫的內、外科處置分工就出來了。
也有我評估結構歪斜其實並不嚴重的慢性疼痛患者,蕭醫師診脈發現是寒氣太重,用水藥散寒補氣後,多年疼痛竟然不施一針而癒的案例。
或是「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國人最直觀的想法是「此病需要手術」;但復健科早有許多臨床研究,透過重訓、甚至認知治療等,效果是優於手術的;肌肉強度的上升,可以改變或彌補結構上的缺陷。
疼痛的原因絕對不只是只有「歪掉」要「喬」一下,環環相扣,這也是 鍼還中醫診所 Zhenhuan Chinese Medicine Clinic,我與蕭御醫的「中醫內外科會診」的意義所在。
--------
●YouTube快速訂閱:
https://reurl.cc/r8g9Nb
●IG快速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min_shih
●生氣茶看這裡:
https://www.champbio-tw.com/
#中醫 #外科 #養身 #養生活
#結構治療 #臉鍼醫美 #美顏針
#中西醫師黃獻銘
#黃獻銘 #阿銘師鍼還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無論是穿高跟鞋還是運動打球,很常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腳踝扭傷!不分性別與年齡,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而像是知名的NBA球員-Stephen Curry就是「翻腳刀」的常客。究竟腳踝扭傷的高危險群是哪些人?受傷後的正確處置又是什麼呢?學善治療體系顧問蔡永裕主任治療師一次解答! 腳踝扭傷如何發生...
骨折開刀手術時間 在 吳迪家的13號廚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是癌中之王沉默的殺手-胰臟癌,帶走了阿嬤
從今年農曆過年後,
阿嬤因為食慾不振,到醫院看診檢查。
抽血報告除了腎功能較差外,其他都正常。
腎臟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大腸鏡、胃鏡都檢查了,都說正常。
後來,卻因為阿嬤跌坐在地,大腿骨骨折。在醫院術前準備的肺部x光中,發現肺部都是癌細胞,而這非原位,是某個器官擴散出來的,進而去查確診是胰臟癌末期擴散整個肺。 #但阿嬤不喘也不咳 #醫師都驚呼好神奇
大腿骨折,開刀風險大,醫師不建議開刀了。
胰臟癌已擴散,無法手術,也無法化療了。
醫師宣告,阿嬤只剩下2~3個月的生命期。
醫院端不做任何治療了。
阿嬤也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
最後我們選擇居家安寧照護。這段期間,我們就盡心盡力的陪伴。除了食慾不振、骨折疼痛外,阿嬤其實沒有什麼不適與疼痛。
最後因為黃膽指數極高,嗜睡了。最後在安寧病房昏睡了1.5天,阿嬤就跟隨菩薩的腳步去了。
遺憾的是,我沒見到阿嬤最後一面。我正在開車前往醫院的途中,接到阿嬤離開的電話。我無法繼續往前,找一個最近的交流道下,停在路邊嚎啕痛哭。
短短不到2個月的時間,看著阿嬤狀況一天比一天差。但還是得故作堅強,陪著阿嬤聊天說笑。
不捨阿嬤離去,但也不捨祂有病痛,更捨不得祂沒食慾。
現在阿嬤已經沒有病痛,正在天堂大口享用美食了。
骨折開刀手術時間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華隊、選手背後的人:醫療團隊】
.
「除了給予選手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因為團隊跟跨專業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成果」
.
很開心因為奧運新聞、轉播,能讓大家從疫情中轉換心情,也注意到在不同領域下努力的人。除了奪牌、為國爭光的喜悅,也想分享一些較不容易被注意到的人,包括醫療團隊、負責協助行政事宜的團本部、讓大家都收到最新消息、喜訊的體育媒體。
.
因為自己對醫療團隊比較熟悉,就自己在世大運時的經驗(擔任中華代表隊的物理治療師)做些分享,文章最後附上此次奧運中華代表隊醫療團的名單。
.
醫療團隊的功能,包括:提升運動表現(Performance)、促進運動/訓練後的恢復(Recovery)、受傷的處理及復健(Rehabilitation)、預防再受傷(Prevention)。
.
醫療成員中,因為不同的養成背景,會讓我們在處理受傷跟疾病,有不同的擅長的地方。例如醫師擅長處理「疾病」、「嚴重的損傷」,包括急救、中暑、脫水、肌肉斷裂、骨折等狀況,而治療師/防護師擅長「肌肉骨骼疾病的處理/復健」,例如手術後的復健訓練、常見的扭傷、拉傷的處理,也可以在賽前透過一些訓練或手法「提升運動表現」、賽後透過按摩、伸展、儀器等輔助下協助恢復。
.
🔸醫師(Medical doctor, MD)
醫師常見的科別包括:家醫科、骨科、復健科等,近期還有中醫師的加入。家醫科處理常見的問題如感冒、拉肚子等,骨科醫師擅長處理手術(骨折、軟組織斷裂等),復健科醫師則較常以打針的方式治療。醫師負責的多跟「危及生命、較嚴重的損傷」有關,或是當選手有骨折、軟組織斷裂的疑慮,可以透過超音波影像等檢查,來確定受傷的嚴重程度、是否需要開刀等。
.
可能因為是醫師成本較高,或是,大多數的肌肉骨骼受傷,治療師跟防護師即能處理,因此在大型綜合型賽會(世大運、亞運、奧運等),才比較會有醫師隨行,其他賽事則以一位治療師或防護師隨行為主。
.
🔸 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Physiotherapist, PT/Athletic trainer, AT)
治療師跟防護師,可能是除了教練以外,跟選手相處時間最長的角色,包括:賽前的貼紮及身體的調整、比賽或訓練中的待命,以及賽後的放鬆、治療等,大概都是由我們所包辦。或者當選手因為受傷而無法練習,復健跟治療會取代大部分的訓練時間,有時候受傷本身不難處理,但需要很長的恢復,往往最難的反而是怎麼陪伴選手度過這心理的壓力、不能訓練的焦慮感。
.
自己隨隊的經驗,可能從早上六、七點起床,到晚上十二點回到休息的地方,中間包括協助選手的伸展、貼紮、按摩、訓練等,如果每個選手都花30分鐘,15人的代表隊,花費的時間就可以多達8小時,而且這是每個選手只花半小時的情況。在一些小賽事,如果沒有行政或管理隨隊,可能要同時扮演翻譯、協調行政事務的角色等。
.
🔸 營養師(Dietician)/心理師(Psychologist)
我不確定國外的情況,但以台灣來說,目前隨選手出去的「營養師、心理師」應該較少,也沒有包含在這次的代表團裡。我覺得一部分是目前對這塊領域較比較陌生,選手也不確定這些專業能幫到自己什麼,也可能覺得說「吃」、「心情不好」這些自己就可以處理了。
.
儘管沒有在代表團的名單裡,但我認為這些角色至關重要。以營養師來說,不管是到國外不熟悉飲食、賽前要迅速增重或減重、密集的賽事間如何補充跟恢復;以心理師來說,往往頂尖選手的實力水平可能相近,但最後能突破重圍的可能是心理素質較好,擅長抵抗壓力、減少緊張的人。
.
這邊提供一個例子,我們稱為Female triade(女性運動員的危險三角),意思是女性運動員同時有骨質疏鬆、月經異常、食物攝取不足等問題。這樣的狀況如果只看婦產科醫師,透過藥物或許能改善停經,但問題往往是一個複雜系統或多重因素交織而成,骨質疏鬆可能來自飲食跟訓練量的問題;賀爾蒙失調可能來自壓力跟訓練量;吃的不夠可能是怕自己變胖等,所以需要團隊或專業間的合作,才能看到問題的全貌。
.
🔸 結語
其實運動員的成功,除了選手的努力,背後有一整個團隊在支持。獎牌背後,也有同樣在努力,但沒有奪牌的選手,他們也值得同樣的鼓勵。不管比賽結果如何,很開心因為奧運的轉播,重新燃起運動場上的那股熱血,幫選手加油、打氣的凝聚力,除了給予選手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因為團隊跟跨專業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成果。
.
.
.
.
【東京奧運中華隊醫療團】
.
🔸醫師
林瀛洲、周文毅、郭純恩、林聖章
.
🔸運動防護師/員
王瑞翔、詹華蓁、冷侑蓉、凃思危、王詩婷、林儀昀、程心儀、陳愷謙、曾琮仁、辜羿璇、廖麗惠
.
🔸物理治療師
李瑋君、吳建良、周詣倫、高敏珊、陳妍伶、趙遠宏、蕭凱倫
.
.
.
(封面圖片源自: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非此次東京奧運)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東京奧運 #奧運 #中華隊 #台灣 #團隊 #醫療團隊 #物理治療師 #運動防護員 #運動防護師 #醫師 #tokyo #olympics #chinesetaipei #taiwan #medicine #medical #team #physiotherapist #athletictrainer #doctor
骨折開刀手術時間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無論是穿高跟鞋還是運動打球,很常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腳踝扭傷!不分性別與年齡,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而像是知名的NBA球員-Stephen Curry就是「翻腳刀」的常客。究竟腳踝扭傷的高危險群是哪些人?受傷後的正確處置又是什麼呢?學善治療體系顧問蔡永裕主任治療師一次解答!
腳踝扭傷如何發生?高危險群是哪些人?
蔡永裕主任指出,腳踝扭傷是發生在腳落地的瞬間,差不多0.3∼0.4秒之間。「因為落地時不穩,導致腳掌外側著地,而產生所謂翻腳刀的現象。」他說明,通常好發的高危險群多以「扁平足」為主。
腳踝扭傷正確的處置方式
1、冰敷
腳踝扭到時,我們常常會拿冰袋冰敷患部,蔡永裕主任指出,冰敷能讓腫脹得到適度的控制,同時可以降低疼痛的感覺,所以若有上述症狀,都會建議先冰敷。建議以冰:水=1:1(包)的方式使用。
2、觀察患部是否持續腫脹
3、注意能否踏地:無法踏地則可能是骨折。
錯誤的處置方式:放血
放血的同時會傷害到其他軟組織,反而無法達到消腫的目的。
腳踝扭傷能根治嗎?
蔡永裕主任提及,腳踝扭傷是發生在瞬間的意外。一般約7∼10天就可痊癒。若超過這個時間還沒有好,就建議就醫治療。若腳踝有腫脹症狀,復原時間則會拉長,大概需要4∼6周。
若超過4∼6周都還沒痊癒,腳踝仍持續腫脹,可能就需要就醫進行手術。?腫脹會讓腳踝不穩定,因此需要外科開刀處理。」
腳踝扭傷能使用護具嗎?
蔡永裕主任表示,腳踝腫脹的時期會建議使用「加壓式護具」,減輕腫脹現象,同時配合適度運動,通常復原情形都十分良好。
腳踝扭傷緩解運動
短足運動
1、將腳掌置於平面。
2、腳踝置於膝蓋正下方,患者站坐皆可。
3、將大腳趾朝跟骨方向移動,此時可看到足弓增高。
4、放開回復原狀,來回重複10次即可。
腓腸肌運動
1、身體向右旋轉90度,此時右腳大腳趾會微微抬高。
2、將右腳大腳趾往下壓,訓練右側的腓骨腸肌。
3、身體向左旋轉90度,此時換左腳大腳趾微微抬高。
4、再將左腳大腳趾往下壓,訓練左側的腓骨腸肌。
5、恢復原本姿勢,每天、每小時做10次即可。
踮腳尖運動
1、站姿,雙腳及膝蓋朝前方。
2、雙腳與肩同寬
3、雙手肘成90度置於牆面。
4、開始踮腳尖,來回10次即可。
【相關影音】
足底筋膜炎 要如何正確舒緩? 【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BWxN5DwR57g
選鞋6原則+2招腳部按摩【廖昀君物理治療師/ 健康連線】
https://youtu.be/RE31NucPcsk
按摩膝蓋疏散累積毒素,暢通關節經絡一身輕【早安健康】
https://youtu.be/9CjcYu5yMQk
【相關文章】
足底筋膜炎踩地、走久就會痛!醫師:一招踩樓梯可舒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693
腳踝扭傷不落病根!6伸展動作復健踝關節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012
踮腳、單腳站立練腳力!預防足底筋膜炎、翻腳刀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445
#蔡永裕 #扭傷 #腳踝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骨折開刀手術時間 在 POPOLA X 邵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開刀完後的第三次回診
源起:
邵庭預約了好多年的拇指外翻開刀,因之前演藝事業起飛,撐著痛著就這樣過了三年又再三年。
就在七年後,終於依約來到了林口長庚醫院找骨科陳永仁醫師進行當初的預約開刀。
才知道,原來拇趾外翻手術的住院開刀,是這麼一回事!
=================================
🔔 訂閱全台手播Youtube頻道:https://goo.gl/UozzzT
👍追蹤全台手播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4POla/
=================================
#全台手播#邵庭vlog#拇指外翻

骨折開刀手術時間 在 腳骨折開刀後能正常走路復原的時間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請教有開刀手術嘛? 二個月可以騎單車~^^ 太好了~ 像這樣一跛一跛走大概要多久呀 ... ... <看更多>
骨折開刀手術時間 在 骨折手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骨折手術.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your devic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