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骨髓移植先驅 歷史小說家 陳耀昌 (1949~)
文/陳永興
#陳耀昌,1949年生於台灣台南,台南一中畢業後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在台大醫院擔任血液及腫瘤科醫師30年期間,他成為台灣骨髓移植的先驅,1983年他成功完成台灣第一例自體骨髓移植,1984年完成第一例異體骨髓移植,1986年完成首例冰凍骨髓移植,1992年完成首例周邊造血幹細胞移植,2001年完成首例CD34造血幹細胞純化移植,他在台灣推動骨隨庫的成立,不僅造福無數血液疾病患者,他也是國內幹細胞醫學的領航者。他曾擔任中華民國血液疾病學會理事長、亞太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幹細胞中心的創所主任,他還是台大法醫學研究所創所所長,任內推動國內的「法醫師」立法不遺餘力,在專業領域的成就使他獲頒不少獎項,如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生策會國家創新獎、衛福部「衛生福利專業獎章」…等,可謂實至名歸,他也因此獲邀擔任行政院顧問及總統府人權委員及科技委員,並經常在國際上被邀請四處演講或擔任訪問學者及顧問醫師,為台灣做了不少醫療外交的貢獻!
#骨髓移植先驅 #歷史小說家 #島嶼DNA #島之曦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好發率比胃癌、胰臟癌高?! 台灣首本專論全方位預防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罕見疾病,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更高! 全身的內分泌和神經系...
骨髓移植學會 在 有個禮物叫血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異體移植第十七話
#闖關再闖關!
骨髓移植完後100天是急性排斥期
不曉得是不是上帝,刻意要讓我這100天幾乎都在醫院中比較安全
我的血尿時好時壞
有時候大號稍微一用力,就又爆血
晚上睡覺覺得痛痛的
早上一看,哇~~尿袋顏色又變深了!
每次尿尿顏色到了黃色,快要可以停止膀胱灌洗的時候
它又爆紅了...
整個六月就是闖關再闖關,反覆渡過🔂
灌洗到沒血尿了,黏膜好像又破裂
再重新來過...期待後又失望,然後好轉再開始期待
搭配有快一半的日子,不知道原因就吐得很慘🤮
整個六月就這樣輪迴
除了住院悶之外
無力感很重,到底要什麼時候它才會像我以前尿尿一樣
都是漂亮的金黃色
住的一久也開始又亂想,為什麼我要承受這種苦?
當初怎麼會罹癌....為什麼是我...我怎麼那麼可憐
又陷入一連串的強烈負面情緒中....⛈⛈⛈
尤其下面隨時有一根東西
在提醒著自己插著導尿管,有時候快要遺忘這件事了
身體一動又被拉回來現實📌📌
住了2個月的院都插著這一支,如坐針氈...
520小英總統宣誓就職完
緊接著高雄轟轟烈烈罷免了韓國瑜,眼看著再來就過端午節
我又無法出院過節,有些難過...
不會振興券都開始發了,我還沒出院吧?
這次到目前,住了比之前多一倍超過的時間
小孩也開始覺得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怎麼都在醫院不回來了
情緒也已不太穩定...
更糟的是
端午完一周馬上就是7/2
又是一個月一次必須換導尿管的日子....
=
好像病毒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就是灌洗到好沒什麼招
我的主治醫師
外出開會時也會幫忙問其他醫院的醫生
例如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姚明醫師
就是他請益的對象之一
請益回來後,我的主治在6/22探房的時候問我
要不要自費做【高壓氧治療】一次2400元一次90分鐘
如果可以,一天就做1次
吸純氧氣,運用100%純氧,增加身體修復能力
或許對膀胱黏膜癒合有正面幫助(如圖示亞東醫院高壓氧示意圖)
雖然高壓氧部門醫生來評估時
也不是那麼肯定病毒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有沒有用,然而照邏輯推論是可以的
我沒有考慮太久,一口答應
請醫院盡快幫我安排
於是隔天就又進入一個新的療程~➡️
下一話:鍛鍊耐心
骨髓移植學會 在 林嘉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愛,髓時都在》9/18上架囉!
這本書太適合人手一書❤️
媽媽與孩子分享
子女與父母分享
老師與學生分享
醫護與病人分享
志工與志工分享
好友與好友分享
25年來
一則又一則的故事
是最真實的生死一線
也是最真情摯愛的感動
特別感恩❤️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醫師
與受贈者古小妮小姐
特地從花蓮與中壢來到 #用心深呼吸
分享他們醫病之間的愛與感動
感恩李醫師還bonus 「加贈」兩個秘密😁🙏🏻
《愛,髓時都在》
「博客來」79折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070
#用心深呼吸專訪
#敬請期待💓
骨髓移植學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好發率比胃癌、胰臟癌高?!
台灣首本專論全方位預防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罕見疾病,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更高!
全身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作用的地方,都有可能引爆地雷,
咳嗽、氣喘、腹瀉、心悸、熱潮紅、皮膚炎……,
你以為的小問題,卻是大症狀,早期診斷與治療,遠避腫瘤誤區!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罕見疾病?──錯!它的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都要高!
☆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直腸、肺部、胰臟、胃部、大腸
★聚焦多面向照護──兼顧情緒與疾病,身、心、社、靈的照顧
☆晚期癌症適應──社區醫療,導入早期緩和治療
身體警訊篇
˙低血糖
˙熱潮紅
˙反覆腹痛、胃潰瘍
˙咳嗽
˙心悸、氣喘
˙發熱、盜汗
˙皮膚炎
NET醫療篇
˙與腫瘤捉迷藏:尿液檢測、CgA檢測、影像學檢測
˙手術最優先: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注射酒精,讓腫瘤壞死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救命稻草──PRRT療法是什麼?
˙抗癌好累又好痛,該怎麼解決?
緩和醫療篇
˙緩和醫療VS.安寧照護,哪裡不一樣?
˙長照2.0,從住院銜接整個社區
˙社區居家照顧,吃喝拉撒睡全包攬
˙安寧緩和居家照護
心理適應篇
˙為什麼會是我?疾病認知的重要性
˙接受或者抗拒?癌症晚期情緒適應
˙CALM心理支持模式
作者簡介:陳佳宏 醫師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內科專科醫師
血液病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血液及骨髓移植專科醫師
航空醫學專科醫師
◎現職
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主任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作者簡介:呂敏吉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雙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
內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現職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安寧療護科主任
臺北市政府醫務室門診院聘主任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
作者簡介:蔡惠芳 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經歷
社會工作師
醫務專科社會工作師
諮商心理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社會服務室 社工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骨髓移植學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戰勝頭頸癌:專業醫師的全方位預防、治療與養護解方」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當頭頸癌找上門,就算有口也難言!
仁心良醫守護在側,預防頭頸癌從日常做起
嘴破、耳鳴、鼻塞、喉嚨痛、流鼻血……
你以為的小感冒症狀,其實是身體發出的大警訊!
*早上起床第一口痰,竟然出現血絲?
*菸酒檳榔都不沾,為什麼還是得到鼻咽癌?
*只是聲音沙啞,卻已經口咽癌末期?
台灣第一本全方位預防頭頸癌,健康首選專論
在汙染日增、疾病近逼的時局下,癌症時鐘再次快轉,每個人都害怕成為下一個患者,到底要怎麼預防、提高警覺,才能搶佔先機,與癌症和平共處?
頭頸癌完整預防、照護守則──
警訊篇
◆口腔白斑、潰爛 ◆耳朵悶、脹、痛
◆不明腫塊 ◆喉嚨卡卡
◆聲音沙啞
醫療篇
◆早期一定要開刀嗎? ◆治療期間營養補充
◆化療必備條件 ◆大突破:免疫治療
◆化療的副作用
安寧篇
◆終止積極性治療 ◆正確安寧療癒護理
◆預立醫療決定 ◆醫病之間的安寧守護
作者簡介:陳佳宏 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現職:
國防醫學院 助理教授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 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 病房主任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 副秘書長
台灣心理腫瘤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醫療專長:
頭頸癌症的化學、標靶及免疫治療
各式癌症治療與預防
血液疾病分子診斷
安寧緩和醫療
血液及骨髓移植
◎理念:傳遞預防、面對頭頸癌的正確觀念
◎榮耀:
2012年於三總澎湖分院期間深入社區,
同時規劃完善的安寧治療,獲頒澎湖榮譽縣民;
陸續受邀東森新聞台、健康醫療網、奇摩新聞、蘋果、自由、中時、中華日報等平面網路媒體等採訪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