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前側很緊嗎?
帶你認識髖屈肌👀
_
髖屈肌是由腰大肌、腰小肌、髂肌所組成
接下來要介紹腰大肌👇🏻
腰大肌有分成淺層、深層,淺層會從胸椎12節到腰椎第四節,附著點除了脊椎體以外椎間盤也包含在內,深層會從腰椎第一節到第五節,
最後一起經過腹壁後側,跟髂肌匯合
一起連接到股骨小轉子🦴
_
從肌肉的連結點就能了解腰大肌是連接軀幹、
下肢的重要橋樑,它同時穩定脊椎,
維持身體的姿勢的好幫手,來幫助
你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種動作🧍🚶
骨盆在活動的時候,腰椎會連帶著一起動,
骨盆往前傾的時候,會把腰大肌往下拉,
骨盆往後傾斜的時候會把腰大肌往上拉,
同時也代表著不管骨盆、腰椎在哪個
動作下腰大肌都能協助軀幹穩定⛰
除此之外,因為腰大肌貫穿橫膈膜、骨盆底肌,當腰大肌出問題時,可能會影響橫隔膜收縮,讓你在呼吸時過度使用頸部肌肉,這些情況除了難以建立深層核心肌群的穩定,也會過度活化淺層的腹直肌,讓你的腹部看起來很突出🫁
_
當你的腰大肌出問題時,可能會
1️⃣感覺身體歪向一側
2️⃣有一側肋骨特別突出
3️⃣很難收小腹,肚子容易往外突出
4️⃣呼吸短淺,過度使用頸部肌群
你有符合哪一個呢?
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
我會分享給你改善方法💡
_
#肌肉 #肌肉訓練 #肌肉酸痛 #訓練 #訓練日常 #重量訓練 #徒手訓練 #核心訓練 #籃球訓練 #肌肉訓練 #腹肌訓練 #健身 #健身教學 #健身教練 #運動 #運動女孩 #傷害 #呼吸 #肋骨 #小腹 #身體健康 #身體 #動作 #動作分析 #橫膈膜 #腰痛 #腰痛改善 #姿勢改善 #姿勢 #姿勢矯正 #姿勢分析
髂骨酸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腰酸背痛一定只是腰有問題⁉️
腰椎、薦椎與髂骨的位置及活動度息息相關!
一位青年男性只要站15分鐘後就會開始覺得腰痛,嚴重的時候上背也會覺得酸痛,甚至往左側躺時會感覺到左側臀部酸痛,平躺時左腰無法平貼床。
⭕️評估後發現
• 薦椎與骨盆(髂骨)歪斜
• 站姿下身体往後仰會覺得腰椎緊繃
• 站姿下做腰旋轉和側彎的動作右腰會感到緊繃,而且兩側旋轉的角度較小
• 兩側髖關節測試皆正常,可排除髖的問題
• 腳無麻及無力的現象,反射正常,肌力兩側對稱,無明顯腰椎神經的問題
綜合以上評估加上曾跌坐的病史,我們了解到這位男士腰痛主要來自薦椎及骨盆歪斜的問題。
腰椎、薦椎與骨盆由多個韌帶和肌肉相連(如圖),因此只要任何一個構造受傷或歪斜都會造成這些相連的位置上出現疼痛。例如這位男士腰椎因長期遷就「骨盆歪斜」而緊繃,所以平時症狀都出現在下腰椎,動作測試時也會覺得緊或卡,在側躺移動骨盆或腳的時候酸痛的症狀更明顯,因為這不單純只是「肌肉緊繃」而已!
⭕️治療包含把薦椎和骨盆矯正回來,再伸展開腰椎。個案覺得輕鬆很多,完全沒有疼痛和酸痛了,上背的緊繃感也消失了。
上面提有許多肌肉相連在腰椎、薦椎與骨盆,因此可藉由矯正運動及伸展活動維持脊椎與骨盆的排列。後續訓練核心肌群,形成天然的護腰,穩定這些結構的位置,減少腰椎的壓力,讓他長時間久站和坐都不會有問題!
⛔️腰痛不一定=骨盆有問題
⛔️但腰痛不一定=只有腰有問題
全面性的評估和治療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喔!✅✅✅
奇癒物理治療所
02-25824663
Line諮詢帳號:@lnx9039r
#徒手治療
#理學檢查
#脊椎矯正
#骨盆矯正
#坐骨神經痛
髂骨酸痛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如何鍛鍊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得
豆花最近一直有種感覺:對於自身結構張力的感知的靈敏度以及控制的精細度越高那能夠處理結構治療的難度就越高,某種程度上意想是豆花能夠把對方的身體結構調整到豆花自己身體最順暢的狀態,但是這樣的連貫度對於某些疑難雜症來說是不夠的。但無奈於自己對於張力掌握還不夠清楚,只能用盡一切辦法反覆不斷地去嘗試、去探索結構張力的連貫方式,最近開始回頭往自己身上找問題的癥結點,畢竟豆花不是天生神力的那種,對於自身結構張力是透過後天訓練來的,是透過武術鍛鍊探索自身結構狀態,尋找連貫同時也會發現自身的節點,遇到結構問題也還是需要外力輔助,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
最近幾個月發現下班後常常會覺得自己兩個地方會很緊,但是之前一直沒有辦法明確的察覺到緊的位置與原因,也不單單是因為用力導致的肌肉酸痛,而是結構卡住的那種。
第一個是胸大肌很緊繃,精準的位置是上胸大肌連結鎖骨到肱骨近肱骨端以及腋下把手臂往內夾的肌群會很緊。會緊繃的原因應該是很多抬對方的動作沒有讓身體連貫,力量並不是真的透過"勁"的邏輯"陽出陰回"的模式去抬,而是單純靠手部的肌群去抬,所以胸大肌要用力上提、腋下要夾緊固定支撐,也因此下臂屈肌和手指常常會覺得很緊卡住,但不連貫的原因其實是出在腰腳,部分問題是腰腳結構問題,但主要是因為沒有完全站對就急著做手的動作,所以才會卡在手上。
第二個是右邊腸薦關節處的肌肉很緊繃。這個地方緊繃主要是結構卡住造成無法精細控制。回想起來是很多問題交錯的結果,之前左腳車禍的舊傷沒有完全好、兩腳都有過嚴重扭傷右腳比較嚴重、大學硬拉筋時股骨頭有脫位過、大學時期一些跳換伏虎勢的拉傷、以前有騎機車摔車摔右邊...等,所以右腳一直有一些問題,當砲兵有挖洞訓練,那段時間曾經整個右腳從腸薦麻到大腿後側,後來右腳小拇指就一直會麻木,摸起來觸感很像別人的。靠著之前練拳對身體的控制勉強能夠用,但最近有種油盡燈枯的感覺,必須處理。
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能夠明確找到張力源頭的原因有幾個,首先是農曆年前去看板橋漢昇中醫彭文光中醫師調理內科一段時間,彭氏脈學是從「捨症從脈」出發,延伸出「一脈一方、一方一脈」的醫理,配合上按之至骨的取脈手法後,就會進入到尋找病患真正病因的診脈系統。彭醫生光靠把脈就知道豆花的腰椎卡住不太能動,而當下豆花是沒有察覺的。按照彭醫生的說法是腸道系統比較差,有很多宿便,前後靠潤腸湯、木香檳榔丸等藥清宿便,一天拉個四五次,也確實有看到一片一片的宿便排出,說也神奇拉這麼多次人不但不會虛,身體反而輕鬆了不少,清完腸道後發現原來腰椎是卡住,應該是腹部深層筋膜開始活動就明顯察覺腰椎不能動這件事。骨盆這段結構壞久了影響內科,也可能是內科壞久了影響結構,從哪邊開始理論上都可行,而豆花是從內科開始。
感受到自己腰椎不能動就設法去找張力的源頭,透過練拳發現是兩足弓塌了的關係,目前最明顯的是左腳車禍以及右腳武術的陳年舊疾再加上雙手擒拿鎖住手腕跟肋骨,縱軸橫軸的扯住導致的,知道問題根源就能找到處置方法,找道館師兄弟幫忙處理,豆花提供結構治療的邏輯知識,師兄弟一人轉大腿,一人轉小腿,一人搬腳踝,想辦法慢慢一點一點把筋膜對上,真的不行就再多一個人,擒拿同理,想辦法讓結構比較能夠鬆解對上。最主要的偵結點在一個類似跳換伏虎勢的動作讓跟骨到大轉子一路都對上,右腳小拇指麻木感已經好很多了,在慢慢把兩腳足弓拱型調出來。
足弓拱型回來之後比較有支撐力,練拳感覺更上一層樓,更能夠精確的操控微細的變化,也能夠感受到更多張力與力量流動方向,前陣子才能提出"陽出陰回"的看法,只是還沒能夠確實地掌握,這幾天練拳的時候特別針對前面說的兩個緊繃的地方下去練習去感覺,才發現緊繃另一個主因,之前因為結構問題所以會無意識地用力維持平衡,骨盆歪所以屁股要夾緊不然無法穩固,但是屁股一夾髂腰肌就鎖死肚子就往前凸,胸椎軀幹的部分也就鎖住,所以手部動作必須要靠腋下固定支撐才有辦法抬手。
改善方式是每個動作都要慢下來,確實的按照都"勁"的用力模式出例,路徑遵循"陽出陰回",先找到自身的"重心",讓身體連貫了之後再開始做動作。嘗試了幾天發現有了顯著且實質上的差異,感覺有提升一個層次的感覺,能夠更精準的判斷卡住的點,也因為知道怎麼卡的能夠更輕鬆省力去調整,能夠把塌掉的足弓重新對回來,覺得很有成就感,之後把最近對於足弓的心得會再另外整理一篇。而且有人說:「這次你看起來輕鬆很多,之前你感覺都是用盡全力去把我的身體卡回去,像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一樣整個人很累,但這次不但沒甚麼在出力效果還比較好。」
之前雖然因為車禍讓身體有了進一步的掌握,在疼痛、某些地方完全無法使用的情況下還要能夠調理,而且效果還比之前好,是藉由限制學會了局部的精細控制。而現在這樣的限制已經沒有必要了,反而是一種阻礙,解開這層枷鎖才能探索更高的境界。
#感覺到緊繃才有放鬆的可能
#知道方法要精準的執行才有意義
2021.3.27豆花藥傷科
髂骨酸痛 在 該邊痛--談「髂腰肌症候群」Iliopsoas Syndr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psoas major m.)及髂肌(iliacus m.)兩條肌肉所組成(少部分人有腰小肌,所以有些人是三條),腰大肌是一條起源與胸椎第十二節橫突到腰椎第五橫突和腸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