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費訓練-
很久之前就寫下一篇,每當心中有感而發時,又想著我有發言權嗎?說了有用嗎?
2013年我有了第一次去中國移地訓練的機會,假日回家後我興沖沖的跟父親說:「爸!我可以去中國訓練欸!但是要五萬」
我永遠還記得那時我正坐在父親的摩托車上,停在剛出家門口的第一個紅綠燈,父親回應我:「麥去啦」
我不發一語,當時恨不得立刻回家提著背包北上回學校!
我很生氣,當下我根本無法思考家裡經濟狀況、父親的為難,我只知道我高中在外已經沒有家裡索取費用了,現在需要移地訓練為什麼不行?我自己想辦法!
正好當時路跑正開始盛行,幾乎每週都有路跑賽可以賺獎金,我早已報名了幾場「菜市場盃」經過了幾週下來,我訓練時都跟教練說腳痛,但假日偷偷去比路跑賺獎金,幾週下來已經累積一部分的訓練經費加上我有電腦、手機維修的第二專長賺了一點外快,但還是湊不夠每次收錢只能說:下禮拜繳!
後來助教問:「秉豐!阿你到差多少?這邊幫你弄了一萬五不要跟別人說」
因為假日都去參加路跑賺獎金,我久久沒回家,父親突然打電話給我:「阿弟阿!你說去訓練要多少錢?我去跟阿伯借」
當時還鬧脾氣的我:「不用阿!反正我靠自己,我們家就注定窮」
現在想起還是很後悔,因為這件事情才過了四個月祂就食道癌末期,我也沒機會向祂道歉。
那時,我抱怨著為什麼我的父親不是王永慶、郭台銘?這樣我要去世界各地訓練都可以,何況去中國僅需要五萬!他兒子要五百萬都不是問題
終於去到中國訓練基地,感受到原來訓練還有更好的環境,擁有更好的食宿與場地,提升海拔、降低溫濕度對於耐力運動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於是,我決定每年都要出去訓練,甚至長期在外訓練,所以每年的大運會後,我就會拼命的參加路跑賽,平均每場有5到7千的淨收入,但也換來長期足底筋膜炎跟ITBS的慘痛代價,回學校被教練罵,網路上也被酸民罵,這些「獎金獵人」不好好練習,要跑出好成績是沒希望了,也難怪許績勝老師的紀錄破不了。
其實,我們也很想擁有「制度化」的訓練環境可以選擇,可以不用擔心訓練資源與生活費的好好訓練,調整好最佳狀態跑一個好成績,讓國人為我驕傲,當個「台灣之光」擁有許多企業爭相贊助。但事實上多數的選手,處於某些成績階段、年齡與環境,不單只是大家想像的三餐能花多少錢?反正在學校訓練場地、教練又不用付錢!
甚至常聽到「歐美也不是靠政府,都是靠自己拚」來相並論,這比較的前提就處在一個不對等的運動文化與發展架構。
也許大家認為只要沒補助、沒有安排好運動員的一切就是萬惡協會與體育署的錯,也有人認為很多國家運動員不用靠公部門也可以發展很好,為什麼一定要靠協會?
首先,我個人認為運動員是否有足夠的經費,不應該每一次都把矛頭指向協會、體育署A錢或是不照顧選手,至少以田徑項目來看,近幾年青年潛優計畫,每年公費帶到中國培訓,精英運動員在備戰階段也擁有更好的訓練條件,比如醫療、聘雇外籍教練。
那這樣怎麼還有人抱怨?還是有人覺得台灣體制不完整呢?
因為協會只能照顧那百分之一,甚至連百分之一都不到的運動員。要瞭解單項協會並不是公益單位缺錢就來申請,就算要給也要有豐厚的預算才有辦法滿足所有運動員。而這個問題應該是由中央來解決,地方配合(沒錯!不要一直罵協會,幫我Tag熱愛運動的立法委員們)
補充:台灣運動員如果不在達標培訓階段,基本上只有兩個身分
一、學生 ,而且大家會發現為什麼很多國手多數都處於研究生狀態,他們長年征戰還有時間讀研究所?
二、無業狀態,在台灣只有棒球是職業運動,其它企業聯賽都屬於半職業,剩下都是無業運動員,不是職業運動員。
所以只有少數精英才能分配到資源,似乎沒有照顧到其他也正在努力的運動員,如果預算固定,體育署、奧會、協會把資源均分掉,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火力也無法集中。
想像有一天台灣競技運動發展多一個「註冊制度」的選項,最基層從地方政府的「體育局或體育處」最高層級由中央成立的「體育部」,並且明訂級別制度與獎懲,訂定基本保障、遵守規範、遵守義務,中央委員、地方議員負責監督。運動員在明訂規範與條件下享有不同級別的資源、訓練環境與管轄單位,讓基層運動員或受傷後、低潮的菁英運動員還是可以享有基本保障,而不會因環境與現實生活壓力提前放棄,隨著實力提升自然而然享有更高級別的資源與保障。而且有「註冊制度」的存在,可以解決找無溝通窗口這個長年存在的問題,也避免資源不公、不透明的問題,當沒有註冊制度,選手成績好就沾光,選手有狀況就踢球。(最近大家沾好沾滿)
也就是說註冊制度可以提供想要心無旁騖的追夢、訓練的運動員多了一個「有保障」的選擇,而不想成為體制內的職業運動員依然可以自行規劃。
那體育署、奧會、協會要幹嘛?給中央跟地方管就好了,他們就不用做事了阿!
其實協會真的很辛苦,要承攬大大小小的事務,我認為他們應該負責的是最高級別的訓練規劃、國內賽事舉辦與監察、國際交流、國際賽務溝通與報名。
運動員經費編列與獎勵依然要由地方政府的註冊單位與體育部訂定的規定來配發。保衛國民安全的是軍人,管理軍人、軍事最高層級部門是國防部,但為國家爭取榮譽、國民重視的運動員,最高部門卻是教育部,而不是體育部?(大家去翻大型賽會獎狀都會看到教育部長的名字)如果「自願役」是一個可以保障軍人的選項,那麼運動員註冊制度,也是保障運動員其中一個選項。
每個人所看見的、聽見的還有出發點都不同,希望大家理性留言討論一定有很好的方向,也因為大家的聲音,中央與地方會越來越重視體育,體育署、協會也會越來越好。
想說的太多,文筆又差篇幅無法簡短,寫太長很怕大家看不下去,有機會再繼續分享台灣長跑的訓練環境,為什麼台灣運動員需要到中國與其它國家訓練。
#奧運熱潮 #自費訓練 #中國訓練 #出國訓練
#運動員辛酸 #頂尖運動員 #精英運動員
#基層運動員 #競技體育制度化 #註冊制度
#基本保障 #訓練環境 #飲食條件 #運動醫療
#註冊制度會失去一點自由 #但不會讓運動員孤單
#莊智淵一個人的武林要靠莊媽媽
#但有許多家庭可能是秉豐的陳爸爸
#協會有協會需要做的事情
#制度化保障各級別運動員需要靠中央與地方
#各縣市的全運會代表隊登記那不是註冊
體育研究所 在 幹 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21怪獸訓練抗老化肌力及體能教練授證課程(5月)
研習時間:民國110年5月8,9,22,23日(星期六、日)9:00-12:00,13:00-17:00合計四天。
上課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公館基地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60巷底 洛德城堡B1 (http://www.roadcastle.com.tw/20132368903603935338.html)
參加對象:
一. 年滿20歲,從事肌力訓練相關工作或對主題有興趣者皆可參加
二. 名額以40人為限,名額有限,以完成報名手續(填寫報名表並匯款)之先後順序為依據。
請注意:如未達開課人數將不開放此課程,並將全額退費,不扣手續費。
報名程序:
進入報名系統: https://reurl.cc/nnXexn (4/7零時開放)填寫資料
4/7零時起開放網路填寫報名表。提交表單後,請等候E-mail錄取通知,請錄取者於72小時內完成匯款手續,逾期視同放棄該名額,將不再另行通知。
報名費: 費用含研習會(會議資料及考證一次,參考書籍【抗老化 你需要大重量訓練】請自行購買 )新台幣29,400元整。
評 核:
全程參與且須參加學、術科考試,考試通過者,將授予【怪獸訓練抗老化肌力及體能教練】證書,效期五年。
退費事宜:
因事不克參加申請退費,於研習會前15天申請者全額退費,於研習會前10天申請者退費80%,於研習會前5天申請者退費50%,逾期者不退費。申請退費者請提供銀行帳戶,匯款手續費由退費金額中支付。因個人因素無法參加而申請退費者,將於退款額另扣除轉帳手續費30元整。
抗老化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課程問與答:
問:請問上這堂課需要基礎嗎?
答:雖然並未設定力量門檻,但是若是以考取證照為目的,本課程並不適合完全沒有經驗的初學者。建議至少學習過深蹲、硬舉、臥推、肩推等常見基礎肌力訓練動作,接觸過特殊槓訓練者尤佳,學科方面,讀過「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會很有幫助。
問:請問這堂課內容會上什麼?
答:本課程將以「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為藍本,教授書中的訓練系統,其中包括訓練原理和技術,最後一天實施學科與術科測驗,通過者會核發證書。
問:請問如果不是教練,也不需要證書,仍然適合參加這個課程嗎?
答:可以的,只要是對本課程有興趣,就可以來報名上課,最後的考試可以不參加。
問:請問如果考試未通過,接下來怎麼辦?
答:如果這次考試未通過,可以在未來開班的時候直接報名參加該期的考試,補考費用3000元整。
問:請問如果這次上完課,想參加考試,但是沒把握,可否延後考試?
答:可以的,不參加考試者可以保留考試資格,待下次開班的時候報名參加該期的考試,無需另收費用。
問:請問考取證照可以幹嘛?
答:證照不保障就業,不過本課程可以提供自我訓練和訓練長輩的基本技術,也可以讓尋找師資的一般民眾找到你。
問:請問課程期間可以請假嗎?
答:請假不影響考試資格,但是請假恕無法補課,期間的課程內容須自行負責。
問:身體不適、有舊傷、痼疾的人適合參加此課程嗎?
答:上課過程當中會有大量實際的訓練,若身體目前不適合進行訓練,建議待身體狀況許可後再考慮報名上課。
問:上課過程中如果臨時發生身體不適,可否不參與術科訓練?
答:臨時性的身體不適,可以且必須改為見習,所有術科操作需暫停。見習過程恕無法補課,上課內容須自行負責學習,術科考試標準不會因此調整。
問:學科考試怎麼考?
答:通常會以選擇、簡答和申論等方式進行,目的是為了測驗觀念是否清楚,且表達能力是否清晰。
問:證照有效期限多久?
答:五年。
講師介紹
何立安博士
學經歷
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美國春田學院肌力與體能訓練碩士
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體育學系助理教授
曾任中國文化大學肌力與體能教練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與體能訓練授證教官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與體能訓練授證教官
曾任臺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授證教官
體育研究所 在 幹 嘛 在 柳怡卉 Liu Yi Hu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市大青年城市論壇
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生出來的論壇,沒想過有一天可以在北市大辦這樣的論壇,謝謝主任相信我們,雖然他說一開始聽到覺得很像詐騙集團,哪有人不用收報名費,又要為學生做這麼多事辦一個這樣的論壇。也就是因為自己是一路從國小開始就讀體育班到研究所都還是體育系,算是標準的體育人?看見在這樣的體制下,體育系有很多人才可是卻沒有地方可以發揮,未來的出路也很受限,所以想要做點什麼希望可以帶來一些改變,最直接的就是從自己的學弟妹開始下手🤣真的很希望透過這次的論壇能夠幫助他們開始思想未來出路有無限可能,不只是侷限於教練或老師,就像我這次在論壇裡擔任攝影師跟主持人(身兼多職的概念),都跟平常大家所認識的我不太一樣。
謝謝團隊的大家從9月就開始預備論壇,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碌,而且除了我跟羿君是體育人之外,大部分的人都不是,而且也不懂體育人到底在幹嘛或是想什麼,但卻願意為了學生,開始認識運動了解體育人,一起經營完成論壇,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容易的,過程中少不了的就是無限的開會跟調整,我們很怕體育系學生來參加論壇就只是很無聊的坐在那邊聽而已,聽完覺得這論壇很浪費時間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內容從這太難了、太久了、可以多一點互動...等等,到這樣體育系學生應該會喜歡,真的是修了N次,然後我爸媽每天都會說:每天都早出晚歸的到底在做什麼大事業,嗯...是在做影響人生命改變的大事沒錯🙈總之很謝謝大家,辛苦了☺️
也要謝謝可愛的學弟學妹們喜歡這次的論壇,問過他們看到海報的第一直覺:又是一個要聽講座的東西,如果不是系主任要大家報名應該就不會有人報名。畢竟學校從沒辦過像這樣的論壇,但有外系的學生因著我們的宣傳主動報名,社群經營團隊都要感動落淚了。看見大家這兩天下來玩的很開心,也學到不少東西,還有人突破很多,做了平常沒做過的事,最後一天的影片也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體育人,發現每個人都很有潛力,這兩天都有認真在聽嘛😏 體育人真的是很可愛❤️
辦論壇很累,但看到學弟妹們有收穫又開心,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最後想看更多關於論壇的活動花絮可以到我們的粉絲專頁
IG➡️ @ut_onemic
FB➡️ @北市大一支麥克風
如果這次錯過北市大場的城市論壇,可是你對於論壇還是很有興趣的話,可以參加2021/01/16-17,師大場的城市論壇喔!想知道師大場詳細資訊可以小盒子私訊我☺️
#北市大 #體育系 #青年城市論壇 #五新趨勢 #我在北市大青年城市論壇 #未來你我的主場 #我是z世代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