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人這種當初分辨本、外省的說法我們都檢討、改說法了(例如1949後難民、移民)
結果你們自己一直在自稱外省人是怎樣?
是真的感到有優越感了還是要讓我們產生愧疚感?
#潛言就是把台灣視為伎那的一省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822451562/posts/2831788510391870/
“高級外省人” 其實就是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沒有也無須任何的根據。
屏東市有條 “青島街”,這一頭是軍方的宿舍,那一頭是“本省人”住的地段,中間是個常公演野台布袋戲的廟。我小時候,這一頭的都叫廟那頭 “未開化地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865406669/posts/1705964092775754/
李宇辰:大小S的外省人優越感,讓我想起真正的外省二代張菲跟費玉清,他們在1990年代主持節目時,會配合來賓切換不同語言,張菲連客語都會講幾句
小S在節目中慣性嘲笑來賓的台灣國語,殷琦幾乎每次上節目都被笑。不斷輸出講台語很俗的價值觀,更把「很台、台客、台妹」當作貶義詞,取笑上節目的來賓
張菲跟費玉清會配合來賓的母語,即使聽得出不甚流利,偶爾卡詞切回國語,還是先講來賓的母語。來賓接國語,才會順著切換,有些來賓甚至很貼心在主持人卡殼時幫忙接話
陳盈潔上張菲節目演了客語短劇,看張菲客語說得很辛苦,還嘲笑他一下,隨後兩人切換成台語;陳小雲上費玉清節目,費玉清即使不甚流利,也是切換成台語聊天
#反而新生代的小S這種閩南外省後代
#不會說台語也聽不懂客語還極盡貶低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0709430054/posts/522695572430753/
多年前,為了開車提神,曾買過相聲瓦舍的錄音帶;那時只覺得好笑,後來才發現「滿是對受苦人們的殘忍嘲笑」。這幾年,看到更多:他們滿滿的四九移民(所謂外省人)優越感,他們歧視台灣這塊土地、歧視所有非四九移民的台灣人民(包括原住民和新移民);甚至裡面有阿美血統的宋少卿,也歧視自己的出身。
一
【加碼幹譙】
聽說網路上很少有對相聲瓦舍的負面評論,其中有一個「不好出口」的理由是宋少卿的原住民身份,怕批評了會被說歧視原住民。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我譴責相聲瓦舍正好。
我這生蕃就譴責相聲瓦舍!
宋少卿你這個阿美族的叛徒!
你懂什麼阿美族傳統文化?!
族服是給你穿上舞台去讓人笑的?!
你可恥不可恥?!
你眼裡有老人有祖先嗎?!
你在電視上講一堆原住民笑話製造外界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你要不要照我族傳統爬進年齡階層裡向kaka謝罪?
要不要找個kalas來下令叫你切腹?
我這太巴塱生蕃就是幹譙宋少卿啦!
原住民不過是個身份,高金也有那個身份
有那個身份.... 屁的意義!
非原住民不用顧忌,能罵高金,就能罵宋少卿!
馮翊綱要心向中國,好歹他還有點藉口
宋少卿說自己是原住民,又心向中國
他比馮翊綱更該罵!
網友提供的相關新聞:
http://udn.com/news/story/1/2123055
(下圖就是新聞網頁截圖)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71687612/posts/1714642698561436/
???
莫非有外省國嗎?
1949中國內戰,有一群中國人打輸跑來台灣,自稱外省人。
所以正確比喻不就是CHINA嗎?
那就是吳崢文章自己說的第二社會不是嗎?啊還是你們要當不是中國人的華裔台灣人?不是中國國民黨的台灣國民黨就可以了。
說到底還是虛構的優越感作祟,那麼多論述就是不敢明講無法支持,台灣本土的民進黨。
唉,最後第三社會和第三勢力,會變成身份認同錯亂加上覺青小雞的集合體啦。
台灣人就台灣人。到底是有多難?
#外省萬萬年
#2020年了還在外省
https://www.facebook.com/830092231/posts/10158618900497232/
現在罵外省人,還是會有外省人氣噗噗的跳出來,然後說,你們台灣人還不是有一堆心向C國賣台的。
你們這樣講話是在分裂族群。
我是覺得真的有族群融合成功就不會氣到對號入座了啦,你們什麼時候要變成我們台灣人呢?
至今還要為虛幻的身份生氣,但是台灣人已經不會再閉嘴了。
如果外省人覺得被冒犯,我沒有想要表達歉意,事實上我對於外省族群理直氣壯的指教台灣人該怎麼講話非常不爽,已經70幾年了,該收起那種莫名的傲慢和優越感了。
你們愛台灣叫做天經地義知恩圖報,我們沒有必要感恩戴德好嗎?
台灣人沒有一絲一毫對不起外省人,外來族群,你們現在的不快只是台灣人三代感受的千百分之一。
把外省人三個字背著,就莫怪台灣人視你們為在台C國人。這三個字是中華民國為了執政貼的,你們要自己撕下來!
我沒有講錯,外省人應該世世代代感謝台灣,給你們一個落地生根的家,感謝台灣人的包容,對於外省人三個字,就該好好閉嘴,世代都不該提起。
#被分化的前提是外省人沒當台灣人是自己人
https://www.facebook.com/830092231/posts/10159424338232232/
對於藍丁,我只對「外省人」或軍公教的能理解。
(理解不代表認同,我同樣會罵人。)
所以我真的想不透我家族既不是「外省人」也沒有軍公教的是在藍個屁?
若是生活過的爽的既得利益者或社會高階層人士還能接受,反正你爽不想改變。但問題是一個都沒有,最多的還是被欺負最慘的底層藍領。
我真心不知道他們支持國民黨有什麼好處?
我被委託畫圖時還會有人付我錢,他們什麼屁都沒有。
我和我大妹綠到出汁,我是還好,但我大妹學經歷工作都爽到不行,我們才是比較接近成功和發大財的人,退一萬步他們若真的只看錢不看其他,為何都不會想想我們的差距在哪呢?或者相信我們倆說的話呢?覺得自己失敗為何不向成功人士學習?不相信愛你的成功家人卻相信外面直銷?
好像也只能套句我家族常講的:
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只能說自找的。
(溝通若有用我也不想這樣嗆聲。)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3814830551/posts/1665524170251395/
王偉忠身為殖民者,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不夠理解殖民地的風土,以至於錯估情勢。
台灣在國民黨70幾年的殖民之下,原本民智未開、遍地瘴癘,有幸在2016政黨輪替後成功蛻變,躍升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國家,人權表現也相當出色,但實際上就是不夠進步,不夠膠。
由於中華民國的殖民階級多數美國籍、家人不住台灣,就算住台灣,也過著與台灣人種族隔離的生活,當然是不了解台灣社會進步開放的局限性。
在此無意批評台灣社會,所謂的進步、膠是相對的概念,亞洲第一還不夠進步嗎?時力台民造謠不用罰錢、藻礁惡徒可以推公投滅台,這樣台灣還不夠膠嗎?
話是這麼說沒錯,台灣遠比中華民國殖民者的delta家鄉進步數倍,但比不上中華殖民者家人住的西方列強國家。
在台灣,種族跟性別都不是免死金牌,金曲獎演說可以公然嘲諷原住民、仇女跟恐同文化更是青年網路文化的主流,這是中華殖民的遺毒,但在娘娘之亂中,卻成為台灣人不幸中的大幸。
跟歐美不同,具有「外籍」跟「性少數」雙重免死金牌的Alizabeth,她的免死金牌恐怕只在左統49藍甲(偉忠幫唯一認識的進步年輕人)的圈子裡有用而已,出了圈子,這個免死金牌只有扣分,更何況要當黨國仇恨言論的傳聲筒?
我不會說是黨國遺毒在這次事件救了台灣人,如同文章開頭,我認為是殖民者對台灣的無知,讓台灣人僥倖逃過一劫。跟趙少康的「戰鬥藍」是一體的兩面,後者反而是因為殖民者高估台灣社會落後的程度造成的misfire。
台派某方面,當然比殖民者有優勢,但在上述兩個例子裡,都只是僥倖而已,更甚者,在時力台民等在地化的新買辦崛起之下,台灣人更沒有防禦力,手上只有范剛皓跟林飛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340933367/posts/4269502966471026/
父親是外省第二代,高中時期很愛打架,不愛上課,但是外省身分讓他考試加分,所以考上了師大,一開始他的程度跟不上,因為上課常常遲到早退,動不動就翹課去撞球、晚上去溜冰、跳舞,老師和同學都很瞧不起他,自從他遇到一位音樂系的學姐之後,他開始熱烈追求,但是學姐要求父親的成績一定要甲等以上,才願意交往,因此父親開始努力讀書,一學年的成績,在大三時期就名列前矛,所以學姐就答應與父親約會,學姐就是我母親,兩人順利畢業,取得教師證書,在民國70年任教到民國95年退休,父母兩人都領18%優惠定存。
家裡生活一直都很好,因為父親還繼承爺爺名下兩筆房產,我也衣食無缺,有一次一位50歲左右的水電師傅來我家修理水塔,因為技術不錯,父親又請他順便整理電線管道,這位水電師傅話不多,總是愁容滿面,父親就無心說出一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水電工當下沒說話,完工後,父親還沒交款給他,水電師傅沉著臉說:「端木先生,你是老師,有18%可以領,存200萬一年領36萬,加上夫人的,就72萬了,退休金一個月也有7萬吧?加夫人的也有14萬了,你的生活這麼優渥,怎麼能瞭解我們做工仔人的艱苦呢?我很鬱卒,是因為我原本要幫客人裝的太陽能板被偷了,成本就10萬元了,這對你也許是小數目,但是對我而言,我要賺兩三個月才補得回來,所以這叫我怎麼高興的起來呢?歹勢啦,跟你說這些,說了心裡爽快多了。」
父親聽了滿臉慚愧:「是我卡歹勢啦…沒有將心比心,聽你這麼說我很難過,不然我幫你出6萬…」
水電師傅趕緊推辭,堅決婉拒了父親的好意,只拿他應該拿的工錢和材料費,然後說聲「勞力啦」(謝謝的意思)就開著破舊的發財車離開了。
父親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滿是不捨,說:「我們外省人虧欠台灣人很多很多,永遠還不完的。」
可能是爺爺那一代生於亂世,殺了不少人,伯伯叔叔都很不好,伯伯後來流浪在街頭,不敢找我們,叔叔在大陸生意賠錢之後,就到一棟老舊社區大樓當警衛了,常常被主委凹,而父親算是運氣最好的,但是退休後第六年就忽然離開了。
我覺得我們外省人對本省人有許多虧欠,然而我從來沒有因為外省身分被本省人歧視過,所以我熱愛這片土地,也願意為台灣主權犧牲奉獻生命,這幾天看到網紅娘娘意圖幫我們外省人之恥洗白,這個人滿身權貴傲慢,其實就是一個幹鞋哥,一個小偷而已,想想看,他有什麼才華可以在演藝圈混那麼久?台灣演藝圈素質低劣,跟這個幹鞋哥沒有相干嗎?而如今他又挑起本省外省議題挑撥分化台灣人,說台灣人有多虧欠他、誤解他、對不起他…其實最對不起台灣人的是我們外省人,只有厚臉皮的人才會這樣繼續硬拗,吃台灣人夠夠,說真的,對不起,我們族群中還有一些這種自認為是中國人的高級外省人,我們引以為恥,深感不屑。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5063571451/posts/211163287729122/
【回顧】
➡「二二八事件裡的外省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91226247684118&id=584986081641475
#說好的國際觀呢?
ㄧ「中共意識形態遭全世界圍堵 好萊塢掀起反共熱潮(圖) - 時事評析」
先說個笑話:「[新聞] 馬曉光:金馬獎不搞台獨可合作」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71568832983191&id=58498608164147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觸動-NIN水彩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NIN "NIN"來自名字中的凝,原本沒有特殊涵義,而她想為自己賦予意義,不僅感謝父母為她取了這個特別的名字;也希望在創作和生活裡如同此字——「凝」,能凝聚、凝視對她來說,重要的事物。 水彩渲染生命旅程中每一刻的感動 NIN自幼稚園...
高中形音義整理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線上夏令營 #人類文明進步營 #Day1 . .
15~18世紀是文明進步史上很重要的一段 『文藝復興時期』。在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中, 好像是一個章節的描述, 大概也就有個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這樣的印象....
.
面對7~10歲的孩子, 我要教什麼?
.
越是認識歷史, 越是深刻的理解到, 每一件事情都是環環相扣, 不是一句課本上的話就能用句點來做結尾。因此在備課時, Lara總是會很貪心的想要講更多、牽扯更廣~ 最困難的不是在於找資料, 而是在於怎麼在眾多資料中, 除了去蕪存菁外、還要選對角度切入。
.
這次的營隊我選擇了延續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重點介紹伊莉莎白一世與他的父親 - 亨利八世 [這個部分我要在重點謝謝一個很棒的歷史podcast頻道 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頻道 , 好在我一直都有認真聽, 在教學的時候也用上了😁 之前Lara有專訪過這個頻道的主持人, 有興趣的人可以在這裡聽:https://www.facebook.com/LaraGlobalpedia/posts/2510872162553706
.
事實證明了, 不只是大人愛聽八卦, 連小孩也很愛😂 於是高中歷史課本裡的一位 #為了離婚創立新教教派的國王 , 搖身一變, 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史上大渣男, 這樣的故事加上我做的虛擬美術館, 用畫來講故事, 真的很有畫面感...https://www.classtools.net/3D/202107_3hvyBR
.
Day 1 下午更是由義大利導遊現場連線, 直擊文藝復興起源地Florence的共和廣場, 一探梅帝奇家族的結晶~很幸運的我們有一位極富熱情的導遊帶著, 看到了在市場口的 『金豬噴泉』(看過無數個噴泉...第一次看到🐷🐷噴泉, 實在是太有趣了)以及大衛雕像的替身🕵️♂️ 但是, 最吸引孩子的, 當然就是那如流水般的巧克力瀑布了~希望很快有一天能飛去🇮🇹🇮🇹🇮🇹 親身感受~
.
既然這次的營隊是線上, 孩子們也大多在2~6年級之間, 於是這一梯次Lara跟團隊決定要加入 #線上工具 的操作教學。第一天甚至從帶著孩子一步一步設定email 開始, 到當天下課前, 已經每個人都會上雲端共同協作簡報, 打字、搜尋、上傳圖片😎👍。Lara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技能, 且不說學校接下來是否還有線上教學, 這陣子讓許多父母叫苦連天網課, 就是因為孩子們不能獨立操作課程, 家長必須替孩子們完全作業等等的操作, 但是其實如果一開始花一些時間把他們教會, 真的後面會輕鬆很多啊~ (這就是為什麼Lara有時間再線上講故事給人家的孩子聽, 不用顧自己家的孩子上線上課的秘訣....🤪🤫🤐)
.
協作簡報的過程中, 孩子不但可以學到3C工具操作的技巧, 因為要協作簡報, 需要自己找資料放上去, 在找資料的同時, 就更強化他們對 #文藝復興時期 的印象。之後再發揮創意的DIY手作時, 完全派上用場!
.
當我們把文藝復興的推手-梅蒂奇家族做一個整理時, 其實對Lara而言, 最重要的不是要講多少人名:有幾個卡西摩、幾個羅倫佐、幾世代的家族贊助...而是在於『你有錢的時候, 你會怎麼用?』我把這個問題丟給孩子們,
#如果你跟BillGates一樣有錢的時候你想做什麼?
#如果你跟ElonMusk一樣有錢的時候你想做什麼?
.
大家都說, 梅蒂奇家族是銀行家, 很有錢, 所以他們才能那麼做啊....
自古至今, 有多少的家族富可敵國、卻只拿來讓自己家族更富有而已, 即使他們是為了“洗白”自己好了, 但是對世界藝術財富的保存、文明的推進, 功不可沒....
Lara不是藝術家, 審美觀也不見得很好...但就在一次又一次去參觀博物館、數百年的教堂的時候, 逐漸累積下來對於這些古人用生命刻劃出的結晶, 真的只有讚嘆.....在備課的過程, 在網路上看到這一幅又一幅畫, 往往難以自已...直到忘記時間已經半夜了.... 今天在課堂上, 即使我們不是藝術鑑賞課, 但是孩子們對於這些經典名畫的專注與好奇, 那些渴望知道細節的熱情...讓Lara在一次的感受到, 經典的永恆...
.
在我們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這一部分, 本來Lara跟團隊有點擔心, 怕作畫會太難... 還準備了範本, 結果在一次證明, 我們這些大人真的是不該總用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兩個條件開出去:
#15到18世紀之間的作品
#這個時期的人事物元素皆可
.
沒有多久的時間...陸續開始有孩子完成作品, 有人找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形象來創作 (這個時期都是宗教目的作品)、有『創世紀-亞當的誕生』、也有兩個小天使、最後的晚餐之不速之客, 有人照著原作臨摹、有人加上了自己的巧思... 每一幅都是那麼的有創意、那麼的令人目不轉睛....
.
今天的最後則是由 小大人表達學院 的依柔老師帶著大家認識這500年來音樂的演變以及個別的特性風格。音樂, 不只是隨性所致, 更是帶有目標的安排, 跟我們說話的聲音一樣, 不同的語氣都能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藉著這個機會, 也讓孩子們理解到說話表達時的重要性。
.
#貫徹文藝復興全人多方位概念
既然介紹了 Leonardo Da Vinci 這位史上超級無敵大斜槓, 那麼我們也要貫徹一下『全人』- 不分科目、不分類別、什麼都學的概念。所以學了知識、手做了黏土、發揮了創意作畫、那麼也要有科學的精神!也是 阿駿日常 粉絲的我們, 從上百個影片中選出了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感受到的 #慣性原理, 跟孩子們一起玩玩科學實驗~
.
兩天滿滿的內容、卻是光速般的過去...明天, 我們將場景移到法國, 認識法國大革命前的啟蒙精神以及巴洛克風格~
#夏令營
#主題式教學
#歷史地理藝術音樂
#現代3C工具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高中形音義整理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然沒有發現任何寶藏,但能夠一起冒險、真是太好了。」
⠀
⠀
一開場,搞笑藝人團體 makubes 面臨解散。曾是高中同學的春斗、潤平、瞬太,畢業後沒有繼續考大學,春斗和潤平組成 makubes,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瞬太,則在五年後加入他們。18 歲到 28 歲,與家人約定的十年之期將屆,他們決定舉辦最後一場專場表演。此時,遇見了一個超級粉絲中濱小姐 —— 她說,在人生谷底,makubes 的短劇拯救了她。
⠀
⠀
《喜劇開場》以三個「失敗者」為中心,安放了三人眼中其他的「成功者」作為對比。春斗的哥哥是資優生、潤平高中時的情敵小林是籃球校隊隊長,而一路功課好、畢業後就到大公司上班的中濱,過往也曾以「努力的受益者」姿態行走。但無論過去如何,如今他們的交會點,卻是「努力的無用」。
⠀
⠀
說起失敗,菅田將暉、仲野太賀、神木隆之介的組合 —— 說起來不知是褒是貶 —— 擁有絕妙的失敗感,眼神裡帶著被命運壓著打久了的投降姿態,偶爾帶一點稀微的反抗念想,是《喜劇開場》得以動人的功臣。三人衣著都看似隨便,身形最高的春斗時常有點駝,髮型鬆厚疏於整理,個性卻又特別容易帶刺,遇到從前同學意氣風發、夥伴一言不合就要出口嗆人。輸家典型的倔強,明明希望自己很強,卻又被命運打巴掌輸到玻璃碎裂滿地。
⠀
⠀
三人中,瞬太看似最隨和,很少因解散而激動。但他也是最能理解夥伴及這十年意義的人,第九集時他重新定義 makubes,這樣對春斗說:「輸掉比賽,並不代表是失敗喔。如果要這麼說,那無論什麼藝術或運動,除了一流的人以外,其他就全都是失敗者了。」聽完,腦中出現第二、第三、第四⋯⋯甚至只入初選的那些選手們,與他們站上賽道時,美麗的樣子。
⠀
⠀
❝ 「能夠冒險真是太好了,雖然 makubes 號沒有發現任何寶藏,壯志未酬,就要準備沉船了。但我很高興能和你們一起冒險。」
⠀
⠀
春斗回覆的那一瞬間,他們看起來就像鐵達尼號沉沒時,也不忘演奏音樂的音樂家。
⠀
⠀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3w1g1c0
⠀
⠀
三人之間的情誼,造就《喜劇開場》許多讓人落淚的場景。要賣掉一起巡演,為了省住宿費而在上面過夜的愛車、最後一次猜拳來決定誰要冰箱⋯⋯親密的故事太多,告別伴侶太過困難。
⠀
⠀
潤平過去的情敵小林,是其中一個有趣的配角。現在已經是公司社長的他,曾想找 makubes 來表演,卻被春斗說是在施捨而狠狠拒絕。見面時小林坦白,畢業前後很羨慕他們 —— 畢竟在高中時,不去上大學而說自己要專心成為喜劇演員,多帥啊。
⠀
⠀
面對春斗的敵意,小林解釋,都過了這麼久了,怎麼可能還像潤平一樣在意過去情事?他一說我們才理解他們的差別:當其他人已經 move on,原來 makubes 一直過的是高中生活的延續,在他們的生命裡,青春不是被「出社會」截斷,而是慢性死亡。比起其他人猛然接受社會的現實,makubes 搭建出來的緊密磁場成為緩衝網,然而,現實不會不到,只是晚到。
⠀
⠀
如此說來,makubes 也像是三人在成為大人的時間差中,保留下來的寶藏。這十年來,他們身上確實保留了比其他人更多的青春,那種耀眼,在中濱、小林這種按照社會安排來行動的人眼裡,無可抹滅。
⠀
⠀
⠀
▍活在現實襲來的時間差裡:《喜劇開場》,當青春慢性死亡 ➤➤ https://bit.ly/3w1g1c0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xZUbXQ
⠀
#喜劇開場|#菅田將暉|#仲野太賀|#神木隆之介|#有村架純|#BIOS影劇
高中形音義整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觸動-NIN水彩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NIN
"NIN"來自名字中的凝,原本沒有特殊涵義,而她想為自己賦予意義,不僅感謝父母為她取了這個特別的名字;也希望在創作和生活裡如同此字——「凝」,能凝聚、凝視對她來說,重要的事物。
水彩渲染生命旅程中每一刻的感動
NIN自幼稚園起便愛上畫畫,在她的記憶中最一開始接觸的媒材,有鉛筆、色鉛筆、蠟筆等等,而後她努力考取上高中美術班,正式接受素描、水彩、創意表現、水墨等媒材的訓練,其中NIN特別喜愛水彩,深受色彩渲染的變化所吸引。那時NIN雖自認在技巧上並不突出,但畫室老師誇她不僅有天份更具有自己的風格,因而帶給NIN很大的鼓勵,也開始去思考所謂的個人風格是什麼。
同時NIN深受日本動漫文化影響,在求學時期閱讀大量的動漫畫作品,始終對畫漫畫抱持著憧憬,也將少女漫畫的風格融入自己的創作,尤其鍾情於手繪,當鉛筆在紙張上「刷刷」的手感,總能帶給她沉靜的感受。而平常喜歡聽音樂的NIN,她認為有時「安靜」且專注的作畫也不無聊,畢竟心若能靜,是比較重要的。
創作媒材能呈現一個人的個性
以鉛筆構圖,用水彩上色,NIN從高中開始就以此模式來創作,在校期間大多是描繪靜物、景物為主,她個人的創作則是透過人物來表達居多,彼時的NIN也還沒有具體想要畫的主題,倒像是她直覺式的抒發她內在情感,當水份與顏料撞擊,在畫面上渲染開的效果,似乎很能反映她內心的波動及流動。尤其水彩是一種充滿變化、不可控制的媒材,或許她越來越熟悉工具的操作,但顏料水份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更別說如此表現方式很瀟灑、自在。大片面積的揮灑雖然豪爽,細緻度也需堆疊多層,若適度掌握,水彩其實是充滿彈性的創作媒材。
升上大學之後,當時台灣正掀起一股手寫鋼筆的潮流,NIN因此接觸到鋼筆和墨水,她發現墨水的色彩比水彩顏料更加鮮豔飽和,同是水性的媒材,便嘗試把墨水當水彩來玩;隨著創作累積與成長,透過墨水NIN漸漸發現自己有更從容、奔放的表現,她開始放掉一些多餘的筆觸、下筆更果斷、並開始嘗試留白,在畫面當中由繁入簡,留下越來越乾淨、明確的軌跡。
NIN雖熱愛漫畫卻鮮有其作,而以插畫為主要創作形式,她表示較難習慣透過漫畫故事的構成來傳達自己的思想,但NIN也漸漸摸索出自己較擅長的感性、抽象等的手法,把焦點先放在用插畫的單一情景,引發觀者的想像空間。接著,為了將插畫與漫畫兩者融合,她開始構思主題、整理想法,用畫面來說故事,NIN了解到這是一條值得一輩子琢磨下去的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後,如果持續畫著,不曉得能去除掉多少瑣碎,留下多少獨特的、屬於她的詮釋。我們也不由得期待著,有一天NIN能以創作——好好訴說一個屬於自己的完整故事。
藝術需落實在生活當中
「真誠的心會透過作品傳遞出來,影響他人。」創作之於NIN,可能是情緒,抑或是溝通的橋樑。當看到美好的事物、殘破的事物她會想記錄下來,所謂的殘破有時候是悲哀的,也有悲傷中帶著美感的。她認為創作與作者本身是連貫的、有所一致,跟隨心情、成長、各種經歷而有流動與變化,以及真誠地表達自己在這過程當中的體會。如果流於技法,那會讓NIN有所警惕,提醒自己的作品不能只是漂亮而已。
臨摹照片、經由電視網路的圖像來描繪,這都比較像是紀錄並無自己的想法,然而當NIN漸漸的在生活中有所領略之後,堆疊成靈感的來源,不停地轉化、發揮、用她的方式演繹。這個狀態常常是整理回顧生活之外,也能分享給有共同心情、類似經歷的人,相互勉勵。創作者透過創作在表達自我、跟自我的奮鬥時,是能激勵人的,NIN認為這也是一個與他人產生連繫的媒介,當我們對自己誠懇,作品就會把這份心情傳遞出去,感動別人。
關於展覽主題「觸動」,NIN展示2016年inktober系列與近年各種用水彩、鋼筆墨水所畫的作品,都是特別能觸擊她內心的創作。希望透過現場展示的手稿呈現出生活的痕跡,也是她一直以來想嘗試的;作品能與人之間更直接地接觸。過去展出曾試過垂吊原稿的展出形式,此番特別參考日本插畫家中西直子2017年在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記憶のMon Petit」的原畫展,而現場分享的創作也是十分生活化的,「因為近距離,所以更有機會觸動人心!」NIN笑著說,藝術來自於我們的生活,那創作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展現呢?
藝術家簡介:NIN
2005年開始於同人誌販售會販售刊物與周邊。
2011年考取視覺類街頭藝人執照。
2014年開始嘗試繪畫教學,與複合式藝文空間、插畫基地合作開班授課。
目前以發表插畫、漫畫作品為主,以網路、展覽、印刷週邊等形式分享。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