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古開新.共書輝煌」
第一屆臨書徵件活動開跑!🏃
獲選者有機會到碑林受獎
一睹西安古都風貌
西安是我一直都很想去的地方呢!
我也挑了兩件字帖臨摹
「張旭-肚痛帖」「廣武將軍碑」
截然不同的風格 大家喜歡哪一種呢~
張旭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一人
在拉肚子時候還有心情寫字的人…
原帖越寫越狂放
最後一個字…應該是憋不住了🤣
廣武將軍碑是我很喜愛的一本字帖
他保留了隸書早期的風味
介於楷書與隸書之間
富有許多原創性的元素
樸質的線條非常迷人
因為作品指定對開,所以都要重新調整佈局
大家可以多練習看看對佈局的改造
可以參考王鐸的眾多臨帖作品~
*一人只能送件一件作品
主辦單位 : 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翰雅文化顧問有限公司
活動資訊:
🔸活動分組:
高中職組:一至三年級
大學組:大專院校、碩博生(不含在職專班生)
社會組:年齡不限
🔸初選收件:即日至2021年8月28日(郵戳為憑)
🔸決選日期:2021年9月12日(決選訊息於初選結果公告時一併宣布)
🔸參與步驟:
① 書寫指定碑帖(紙幅限四尺直式對開宣紙,約135x35公分),無須裱褙,落款並用印,落款內容須註明臨書篇名
② 於8月28日前,將相關證件影本、作品以迴紋針夾於報名表後寄至:
10658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200號7樓之1 (TEL: 02-27060869)
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 臨書組收
③ 晉級決選者,於9月12日在臺北指定場地進行決選
※詳情可上官網活動辦法查詢
https://beilinshu.hanwei-hanya.com/article_news/1/
#書法比賽
#臨書 #徵件
#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
#西安碑林博物館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奇幻線性彩墨展、陸真儀專訪 自小擁有豐富的想像力 推動前往藝術的大門 「我一直都對美麗又神秘的事物很有興趣。」藝術家陸真儀從小就喜歡手作,對於富有奇幻色彩的事物特別嚮往;彷彿掉入了想像的世界,讓她浸淫在一股喜悅當中,陸真儀對於這些夢幻事物的熱愛,也讓我們看見了藝術家鮮明的...
高中書法比賽作品 在 侯信永-寫字的力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國硬筆書法賽事公告☝
這是今年度首場比賽,這回我也邀集了學員培訓參賽。
參與比賽,除了能夠培養通篇作品的表現,更是在方寸之間體現筆畫勾勒的力度和美感,此乃提升硬筆書寫能力最棒的方式之一!
-
【110年第12屆政大盃全國硬筆書法比賽辦法】
|目的|弘揚漢字美學國粹,藉以提升硬筆書寫能力,修養性,促進祥和社會。
|辦理單位|1.指導單位:教育部、雲林縣政府、斗六市公所。 2.主辦單位:雲林縣政大藝文學會。
|辦理方式|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配合防疫,以郵寄徵件方式辦理。
|寄件地址|敬請郵寄至本會專用信箱:雲林縣斗六市郵政167號
(請註明政大盃硬筆書法比賽組別)。
|送件時間|自公告日起至4月30日止(以郵戳為憑)。聯絡人:常務理事陳泳全<0905-690-967>。
|比賽組別|國小低年級組、國小中年級組、國小高年級組、國高中組、社會組、長青組合計六組。
|比賽用紙|共分三類(國小組、國高中組、長青社會組),請自行下載列印(未依本會規定用紙不列入評比)。
|題目|國小組(千字文),國、高中組(蘭亭序),社會、長青組(聖教序),自行節錄書寫(比賽用紙格子需寫滿)。
|工具及書體|以鋼筆、原子筆、中性筆等(不可用鉛筆或自來水軟性墨筆)、A4 格式,一律以楷書體書寫(要落款,可用印也可不用印)。(未依書體格式及用具規定書寫不列入評比)。
|評審成績公布|由本會聘請硬筆書法老師評審之,於5月15日前將得獎人員名單公告於本會FB網頁及雲林縣政府教育處官網。
|獎勵|各組取前三名頒發獎牌、獎狀及獎品,優選及佳作(若干名,頒發獎狀),以茲鼓勵。
|頒獎時間|因受疫情影響,前三名得獎人員另訂時間由本會館通知頒獎,優選及佳作由本會統一寄發至得獎者通訊處。
📩下載報名表和表格👉 http://mysql.ylc.edu.tw/ann/show.php?mytid=94529
高中書法比賽作品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上)〉
#鳥、番薯和豬腰#
老師一句話沒說完突然停下,我們在等。
他悠悠地:「你們聽,外面有小鳥在叫。」說完就開始模擬它們之間的對話,滿頭白髮瞬間不見。
「今天有比較熱喔?唧唧唧。」
「對啊,這個天氣是這樣啦,齁。唧唧喳。」
「在樹枝上站站我也要去接我家小鬼啦。」
「嘰喳喳。起風了。」
繼續上課。
老師講啊講到一半,想起什麼便停住了,忽然,像是對我們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孔子有個弟子通鳥語呢。真妙。」
中文系的老師詞彙量都很驚艷,經常迸出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典故或比喻,每每這時,頓感渾身清爽。
因為我從廣東來,老師很愛逗我說粵語。有一次發言,我說:「當時世界的目光並未曾注視過台灣,這一滴眼淚。」
聽到後半句,老師的眼睛瞬間眯彎了,瞧瞧這小妹妹,好大的能耐!他在嘴裡重復默念「一滴眼淚」,好多次。
繼而打斷我說:
「台灣是一顆蕃薯。」
好吧,一顆眼淚確實矯情,
改為「一彎月亮」好了。
他不,堅持道:「一顆蕃薯。」
番薯可以,但老師怎麼也接受不了課本里有關芒果的注釋是「豬腰狀」,他一邊給我們講解一邊碎碎念,豬腰,嗯?豬腰!豬腰...唔,好吧豬腰。
#傲氣與孤獨#
悄悄觀察我發現,老師會忍不住把眼睛飄向窗外,我知道了,大約是惦記著鳥。
入夏的午後困意襲來,認真聽課的人並不總是那麼多,但老師絲毫不在意,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文字為鄰的人總有些不可言說的傲氣與孤獨。
普遍散漫的學風下,遇到不遷就、不討好學生的老師,我都打心底里佩服,這位老師便是,一敲鐘就上課,講課有自己的節奏和水平,學生聽不懂就多做功課去!
這樣的課堂混是混不下去的,但認真的學生就自然收穫滿滿。可謂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呀。我超喜歡。嗯,喜歡得不得了。
第二次上課的時候,我就和老師熟起來了,下課後被叫去吃飯喝東西,同行的還有助教學長和幫忙照顧老師日常生活的看護姐姐。
老師突然問我:你覺得台灣有什麼不好?嚯,果然没跟我客套的!
我也就老實交代了,我說我是覺得台灣的課堂腦電波共振不是很夠,大家會神遊太虛。
對了老師你上課到一半冒出一句「孔子的弟子通鳥語」更像是自言自語,他聽了大喜,說:「對啊我上課其實都是在自言自語欸!」
接下來的聊天過程中,老師一不小心以「爺爺」自稱,我反應迅速,把對他的稱呼順勢從老師改為爺爺,立刻親切多了!
但說來也奇怪,從那天起,
我們的師生緣分,
確實也越來越深了。
#隨時考試#
我們幾個在世新的食堂吃飯,
另外一位老師跟爺爺打招呼,
坐下來一起聊天。
爺爺斜傾身子,眼珠子咕嚕轉:「考考你,你和這位老師身上共有的非漢族血統是什麼?」非漢族?什麼是漢族血統我其實都搞不太清楚,瞎蒙很久才答出來是鼻子。
接著,爺爺又出了好多題,「那存在主義在這裡的表現是?」「你猜他的姓氏是什麼?線索就在剛才的談話里哦。」結果我都答錯!
爺爺搖搖頭,
說你都沒看書,
你要多看書。
是啊!嗚嗚嗚,我都沒看書!
啊啊啊啊啊!
爺爺說他喜歡隨時考試。
我說那我喜歡隨時考零分。
爺爺哈哈哈哈哈哈。
爺爺說你這樣沒有資格做我孫女啦!
我說所以我才要當你孫女啊!
爺爺哈哈哈笑說這鬼丫頭嘴巴很甜。
話說回來,
被長輩叮該多看點書的感覺居然是
很!幸!福!
#彌勒佛和算命道長#
我說爺爺你笑起來好像彌勒佛哦!他哈哈哈哈哈哈,跟旁邊的老師說:「我一個基督徒,她卻說我像彌勒佛。哈哈哈哈哈哈。」
那位老師卻沒能領會這份幽默,一本正經地說:「所以說她缺乏社會經驗嘛。」哼。所以同為老師,我喜歡爺爺多過喜歡你嘛。爺爺看向我,我倆默契地眨了眨眼。
爺爺是耶穌的信徒,卻喜歡解說手相,有模有樣的,又像個算命道長。
只見他看了看我的掌紋,便說道:「這世界上有一部分人的成功是因為天份,但你今天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努力的成果。」
我不服,反問道:「所以我是個沒有天份的人嗎?」他說不是,天份對你來說只是起點。我哈哈哈笑說爺爺講話也很甜。
爺爺噘起嘴巴,像在思考,他問我在家裡說話有人聽嗎。我說我以前是個在家裡不怎麼說話的人。
他說他看出來了。「但我已經意識到了,所以決定要多開口說話了。」爺爺說:「嗯,這很好。」
那一整個學期,我每天都特別期待禮拜四,因為聽完爺爺的課以後,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吃晚餐。
有時候學生多,坐滿一圈,我們從西式吃到中式吃到日式,話題從天南到地北,邊吃邊聊,我看啊,爺爺那一節課的工資大概全用來付餐費了!
爺爺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總是非常溫馨,平日還會給我傳來徵稿信息,鼓勵我多參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聯合報的瓊瑤讀者心得徵文,我還因此回顧了一下從前在大陸看過的瓊瑤劇。
爺爺對校園裡的課外活動很感興趣,我曾在校運會啦啦隊比賽上偶遇爺爺,那天是週末,他卻特別趕回學校看學生表演,真有活力呀!
因為跟著爺爺的緣故,我還混了一個觀影體驗不錯的前排位置!學期末段的時候,我跟爺爺一起去學校附近的文藝空間看傳播學院學生辦的攝影展,他說有從前的學生邀請他,我倆便利用中午時間去捧捧場!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老師(下)
#爺爺的研究室#
看完啦啦隊表演,爺爺問我要不要一起吃飯,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便打電話邀請助教學長買便當到研究室來,我們幾個一起吃。
爺爺的研究室在世新大學舍我樓的十一樓,所謂高處不勝寒,來往的人不多,很安靜,適合沈下心來看書或小憩。
我對爺爺研究室的第一感受是:哇,好多書。除了書架上黑洞般裡裡外外好多層,還有的書都堆到地上去了,一摞一摞的。
除了現代文本,爺爺這裡更多的是文言文和古書。隨手抓起一本,都有一堆有趣的事可以講。
例如這本《說文解字》,爺爺告訴我裡頭注釋中的「切」是什麼,一般來說是指用幾個字共同輔助表某個單字發音的音標規則,類似我們今天使用的注音或拼音波潑墨佛。
有趣的是,古代人們常將「切」應用於黑話接頭,例如兩個匪徒到了一座茶館裡,佯裝用餐,實則觀察適合打劫的對象,找到目標後,兩人當然不可明目張膽地說「打劫他咋樣?」,這時候,他們就會利用切來給彼此傳遞信號。
研究室一進去便有一扇屏風,上頭貼滿了學生親筆的賀卡和信件,有祝福,有思念,有感謝,爺爺十分珍惜。
牆壁上的筆墨作品掛得滿滿當當,有各種各樣的漢字字形,我只知道上面有很多我看都看不懂的書法作品,其中一幅的字特別像一隻頭上有三道痕的老虎!
漢字是通行至今的世上最古老的文字,從先秦、秦、漢、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到現代,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我看啊,在爺爺這裡也有一部中國文字發展史!
爺爺指指一幅對聯墨寶,說是學生送的,讓我猜猜這是什麼意思,我一看,「屈子當年投水去,徐師今日駕雲來。」
爺爺見我文學素養捉襟見肘,
只好自己破梗:
「我的生日是端午節!」
我恍然大悟,噢!端午是屈原投江的日子,而爺爺正好在那天呱呱墜地。
「白底黑字,我當時還以為自己收的是輓聯呢,他好像在咒我仙逝歸西!哈哈哈哈!」雖然爺爺這麼說,但顯然他很滿意學生這份別出心裁的生日禮物啊!
那天,爺爺準備寫一首詩悼念往生的友人,我看了,說其中「乘鯤」二字用得好,爺爺說這是有來由的,這位友人生前研究《莊子》,所以用乘鯤向他致敬。
鯤在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
鯤,傳說中的大魚,生活在北邊幽深的大海,而台灣本身就是一座海島,大魚海棠,蓬萊仙境,鯤生於斯,長於斯,最後沈寂於斯,飛升於斯,如此說來,這「鯤」字便實在是匠心獨運,好玩好玩!
高中語文老師曾在課堂上告訴我們,有機會的話,讀中文要去找台灣人取取經,學繁體中文,學傳統文化,趣味無窮,可不嘛!
訓詁學多有趣啊,說文解字多好玩啊,以前真不曉得中文這麼過癮,嘗到甜頭以後,我有事沒事就往舍我樓十一樓跑。
#文學華山論劍#
當有人問到董卿為什麼要開創一檔古今中外經典文學的大型朗讀節目《朗讀者》的時候,她說:「因為文章在那裡。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字被忽略了,被遺忘了,被淡漠了,甚至被丟棄了,是很可惜的事。」
爺爺專門開了一門課,帶學生研讀《史記》,他曾在課堂上跟我們開玩笑說:「讀書當然要讀經典啊!人生這麼短,哪有時間讀有的沒有的。」
爺爺的聲音和語氣像古時候的說書人,聽他念文言文特別過癮。曹丕有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經典的文章,更是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養分。
但爺爺也無奈地說,我們沒有可能讓其他系來承擔傳揚傳統文化的責任,因為現在的國語教育,讓年輕一代看不懂古文。
在我的印象中,常有一個男同學來找爺爺討論自己作的詩,每當這時,他們二人會自成結界,以譬喻為弓弩,以聲韻為矛盾,以意象為劍戟,小試牛刀,平平仄仄一來二去,好似華山煮酒論英雄,不亦樂乎!
只是爺爺這裡沒有酒,只有我自己帶的珍珠奶茶。當他們有不同意見時,爺爺還會時不時對我說,來!你來評評理。我會說我喜歡這聯,丹、血、桂集中出現,場面飛花般目不暇接、凜冽銳利又氣勢磅礡,贊!我喜歡!
又過了一會兒,爺爺嘖嘖稱奇,說這聯中「下天狼」的「下」字用得極妙,我一看,認同!班門弄斧分析道,下字可謂一箭雙雕!
天狼星在空中,若原來的射天狼只是張弓,而下天狼則直接包含中射之結果,不言而喻,「下」字重讀,元音發音更是讓人痛快。
爺爺說正是此意!師生多人擠在這小小的空間里,以文會友,比劃推敲,動情處還會大力地拍大腿,高聲感嘆一句:「水啊!」
可能是珍珠奶茶糖分過高,
外加便當的澱粉衝擊,
很快我就困了。
爺爺的研究室雖小,卻藏了好多神奇寶貝!我最愛的就是那張可以支開的折疊躺椅,帶一小枕頭,睡起來還不會硬邦邦的。
大家幫我支開躺椅,用小毛毯子把我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就這樣伴著四溢書香,在他們思想碰撞的電光火石中甜滋滋睡去。
朦朦朧朧,隱約感覺有人把燈關了,讓我好睡。耳畔還是那鏗鏘又唯美的中文辭藻,疏繁、風晚清、定無雙...不久,沒聲了,不知道是我睡熟了,還是大家也被困意傳染了...
#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
我有好長一段時間跟著爺爺、助教學長、看護姐姐還有其他學生一起去參加爺爺所在教會小分隊的「小排愛宴」,每次我們乘坐交通工具前往的時候,隊伍總是那麼浩浩蕩蕩。
舉辦愛宴的兄弟姊妹是從香港來台定居多年的一對夫妻,手藝一絕!我在他們家又認識了好多可愛的朋友,但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期末考試的時候,我還低著頭奮筆疾書,忽然助教在我桌子上放了一顆糖,我抬起頭看向爺爺,他對我笑笑。
到了第二學期,因課程和時間的緣故,我沒能再和爺爺他們一同聚餐,但每每想起那段日子,總覺得十分快樂難忘,讓人捧腹和拍案叫絕的小片段在眼前不斷湧現。
說起爺爺,其實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我也是很久很久之後才聽別人說起他的往事,因為一些變故,爺爺讀高中時就需借助輪椅生活,一直到現在。
即使手腳行動不便,
書寫有困難,
他依然立志報考台大,
並不負眾望實現了這個目標。
也許是因為這些生命經歷,當爺爺成為一名教師時,他堅持自己的學者風範和教學要求,對學生學業嚴苛、課堂規則多、考試門檻高等等,這些便是他對於畢生所追求和熱愛的中文傳承事業的責任與擔當吧。
爺爺成長過程中充滿挫折,但他從來不提這些過往,更不以悲傷的口吻詮釋人生和未來,他只跟我們分享在中文文學領域探索時挖掘深海遺珠的喜悅以及許多年以後遇到主耶穌時重生的美好。
爺爺總是跟我說:「海珊啊,你相信嗎,主耶穌真的存在!」我會對他用力點頭,回以鄭重的肯定,笑著說嗯!我信!爺爺我信!
經典上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這大概,就是我這位爺爺的人生寫照和啓示吧。
2020.03.10
高中書法比賽作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奇幻線性彩墨展、陸真儀專訪
自小擁有豐富的想像力 推動前往藝術的大門
「我一直都對美麗又神秘的事物很有興趣。」藝術家陸真儀從小就喜歡手作,對於富有奇幻色彩的事物特別嚮往;彷彿掉入了想像的世界,讓她浸淫在一股喜悅當中,陸真儀對於這些夢幻事物的熱愛,也讓我們看見了藝術家鮮明的獨特個性,「第一次看到,我就知道自己喜歡甚麼了!」小學時,陸真儀美勞在班上就非常出色,老師也讓她參加受訓、推舉她代表班級參加比賽,「那時候起,建立起我對於創作的信心!」
升上國中後,當時的美術課程也是她最喜愛的,本來打算高中想考美術班,但是當時畫室老師因故過世,陸真儀短暫的術科學習也只好停止,考取上一般的高中,「我一直都想走這條路。」高中之後,陸媽媽也同意讓她去追求理想的目標,於是高中生活便利用週末的時間來學習繪畫,正式從基礎的素描、水彩、國畫、書法等等學起,經歷過了一個暑假,才高中一年級的陸真儀發覺自己學科成績不太理想,另一邊又接續著術科課程,一時之間調適不過來,這時陸媽媽也勉勵真儀:「妳真想學美術,就一定要把她融入在生活之中。」,果真在真儀的堅持之下;升上高中二年級時,學術科成績逐漸好轉、漸漸平衡起來,高中三年級準備考大學的考試,也順利的考上師範大學美術系。
走入水墨創作的開端 從百無聊賴中悟出生命所愛
進入師範大學以後,藝術家陸真儀也坦言:一開始甚麼都要學,無論是油畫、版畫等複合媒材,興趣廣泛的她甚麼都想嘗試,直到大學三年級分系的時刻來臨,真儀反覆的想自己未來的方向,雖然喜愛設計、但是設計常需要有客觀條件加入的元素,創作的「主動性」減少了,而油畫的味道是讓她抗拒的原因;最後決定走到水墨組時,陸真儀也表示:她特別喜愛水墨畫的透明感;水墨是最符合她創作方式的媒材,此時也開啟了她往水墨發展的歷程。考取上老師的資格證明後,陸真儀也從研究所畢業了,當時的她每天都過著相當優閒的日子,她也覺得這樣的生活很輕鬆,但是總會感到缺少了甚麼、一種莫名的空虛感。
「到頭來,還是畫畫最有趣啊。」此時的陸真儀也轉變了方式,她就開始準備攻讀博士班,重新用新的眼光去學習新東西,這時真儀遇到了膠彩,她試著將膠彩和水墨的結合在一起;雖然初階段時的成果不如她所預料,也歷經了相當多的挫折後,終於慢慢發展出如今的創作風格。說到創作使用的媒材,真儀也和我們分享「我是用水墨的方式來畫膠彩!」,因為一般的膠彩比較厚塗,她試圖在畫中保留水墨的水份感,「而且我很重視作品的透明感。」,所以即使是使用膠彩的顏料,作品呈現出來的氣質還是很乾淨、具有水份的感覺。底材的部分幾乎都是使用布類,陸真儀也說她實驗過非常多的材料,還是自然的材質較好,「因為我上色時是一種滲透的方式,滲到紙張或基底材的纖維裡。」
富有獨一無二當代風格 自創線條充滿生命的延伸性
提到創作中的符號,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陸真儀的畫面中具有大量的線條,但是傳統的水墨很強調線條的表現,「我的線條跟傳統水墨有很明顯的不同!」,以往的水墨較在乎行雲流水的韻采,而陸真儀的彩墨,則是相當富有個人特色的當代水墨,「一種人與科技的概念,我稱呼我的線條為真菌孢子!」如果細看每幅畫作裡的線條,還能看出它的韻律感,像是充滿生命力的佈滿畫面、不斷延地伸,我們也可以把這種線條比擬為電子網路、或是人類腦部的皺摺、身體的筋絡等等,「我都是直覺式的畫下這些獨一無二的線條!」依照每次心情的不同,線條都擁有情緒性,與傳統的文人畫線條有所區隔,卻更能將陸真儀獨有的統一、控制性的風格,表露無遺。
感觸於科技的進步飛速 人們的感知卻也日漸消散
談到本次展覽理念時,藝術家陸真儀認為:如今的物質文明與網路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影響的不僅僅是食衣住行育樂的習慣,也改變了我們觀看與感知事物的方式。而人們時常探討科技與物質發展的好壞,因為它確確實實改變我們的想像與體驗方式。在這變化萬千的花花世界,真儀感觸的說「人反而容易感到自身的孤獨」,因此疏離、迷惑亦是她創作中的表現重心。她企圖表現一種不斷解構、卻又不斷重組的時空,在如此模糊的疆界之下,來思考主體性的關係,省思人們所遭遇的問題,以及如何定位自身。(文:金車文藝中心)
陸真儀簡歷:
2011- 現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理論組 博士班
200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碩士
200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學士
高中書法比賽作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彩墨展 #吳孟珊專訪
▲探討存在與轉化 - 吳孟珊筆下的變奏山水
▲從小與山為伍的吳孟珊,意識到近年來環境變遷對生態造成的迫害,大自然已非往昔美好,她企圖以創作者的角度呈現作品,呼籲大眾重新省視環境議題。
吳孟珊從小受熱愛藝術的母親影響,記憶中,母親總是會帶著她恣情地在牆壁上塗鴉,小學時,孟珊與母親靠著繪畫入門的書籍自學繪畫,而到孟珊國中後,開始上畫室學習鉛筆素描的基礎課程,因此升學時,也如她所願地進入復興商工繪畫組。這段期間,一直都是學習油畫與版畫的西方媒材為主,直到進入華梵大學後,孟珊進而接觸了水墨書法課程,從大學一路持續臨帖練字的習慣,至今未變。
大學畢業後的孟珊,轉而從事全然不同於水墨的設計工作–布料開發,她經常忙碌地出差和參展。2014年時,吳孟珊於某次因緣巧合下,突然有種想繼續念書的想法,因為對她來說,“設計”就是一種畫畫,從珠寶設計到包款設計、以及布料開發設計,都是為不同屬性的產品,進行一場美的視覺改造,她一直認為:設計,其實就是用電腦繪出自己想像中的草圖,在繪出前的過程需要資料收集:包含流行趨勢、色彩計畫、線條筆觸、材質搭配、價格考量、地區文化的接受度,這些就像是她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本質,所富含的一切。於是,吳孟珊在忙碌工作的同時,也於台師大碩士水墨創作組開始進修,在重返校園的生活中,她在學習過程裡受到很大的影響、漸而建構起自我的反思,也由此衍生出山水系列創作的脈絡。
▲山的記憶
山為這次的主軸創作,吳孟珊幼時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與家人出遊時的景像,她最喜歡坐著車裡,享受著從窗內看著近景、望著遠方綿延不絕的山峰,當時假日遊玩最常經過的地方也都是山區,甚至後來考取上的華梵大學,也位於石碇區的大崙山上,幾乎都是以山為主的視覺記憶,對孟珊來說,也是一種安定以及沉穩的符號,反觀這幾年的氣候變遷,大環境的改變,讓她對於山這樣安定、沉穩的符號,有了一種不確定性的反詰。
▲生態轉變引起創作動機
面對近年來自然生態系統的變化,對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這是從工業革命後所帶來的諸多後遺症,如環境污染,冰山融化,熱帶雨林的減少,火山爆發..等等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吳孟珊深受環境變遷的影響,也對這樣現況有著許多感觸,她嘗試著以山的不同面貌,建構個人對於山的圖像語彙,表達對生態環境的反思,試著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的生態審美關係中,取得其中的平衡點。
▲大自然的循環為創作脈絡
此次展出的冷調冰山水系列,探討的是冰山與冰河的狀態演變,這是了解長期氣候變遷的重要指標,孟珊試著呈現人與自然共存的價值。她透過作品,希望喚起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物種的體認,與自然共生的價值、以線條筆畫方式進行創作,冰山與水的色彩意象,帶入北極熊物種與環境的關聯,企圖營造出不同的視覺觀感,並且表達自然生態的循環是相依的。
而較濃重感的火山水系列,也是此次展出中吳孟珊最滿意的創作。由於火山噴發和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火山作用具有毀滅性的破壞力,不僅造成人類與財產的損失,更會危及人類與大自然動植物的生命,反觀火山的益處從火山地質,火山地形以及後火山作用的地熱和溫泉,以及肥沃火山土壤都讓地表從新賦予新的開始,從反方向來表現,火山爆發下所展現的力量與生命契機。以重彩方式呈現火山爆發所帶來新造陸地的多彩多姿,並藉由繽紛多色的煙霧,而期待著未來的迷幻和生命力的不可限量。
長期從事設計產品流行趨勢工作的吳孟珊表示:其實在這個產業中,不難發現很多來自於不同國家文化的風俗,紡織貿易產業的趨勢、以及每一年的顏色、材質、新技術,對她來說,都是一種靈感的發想和來源,從紡織段來說,布料由經緯交織而成,產品根據顏色、季節、功能,不同種材質的搭配,就像藝術創作那樣的不可預期,是一種偶發性,但也可以是一種可預測性的結果。
▲環境變遷的反思
吳孟珊認為:創作代表一種精神上的生產活動,藉由藝術創作本質深入理解並且認識自我與人,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實踐的活動表現。從自然界中獲取的靈感–山,在個人水墨書寫性上,她試著譜出屬於自我調性的創作,也是一種對環境變遷的反思,期許大家在面對現代工業社會在人與生態環境上出現倫理的失衡,進而影響觀者,一同以行動來保護以及重視這個地球的生態。
▲吳孟珊–呈現變了奏的山水全貌,試著喚醒大眾的生態反思。
吳孟珊(MOSEN WU)簡歷: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水墨創作組 在職碩士班 ( 2014/9~在學中)
華梵大學 美術系 水墨組 學士畢業 (2004/9 – 2008/6)
復興商工 美工科 繪畫組 畢業 (2000/9- 2003/6)
經歷:
協虹實業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09/8-2010/8)
瑞遠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10/8-2013/4)
潤泰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印花開發設計師 (2013/6-2014/9)
IROO 依洛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印花開發設計師 (2015/6-2016/7)
汎果創作國際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16/10~
經歷:
中華民國(第30屆)全國青年盃水彩寫生高中組比賽第2名
台北市光華獅子會(2002)水彩寫生優選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高中書法比賽作品 在 Kevin Wang王宏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04泰北高中 設計群科畢業展
美工科 第 35 屆 廣告設計科 第 14 屆 多媒體設計科 第 02 屆
製作人│王宏榮
攝影團隊│Dream Team
指導老師│徐培述 羅美珠
展出者│張水明 校長
展出執行│設計群科主任/吳漢宗、廣告設計科主任/顏孝竹
BGM:
Song: “All the Way” by Timeflies
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
http://www.tpsh.tp.edu.tw/
聯絡電話 (02)2882-5560轉231-6
・12/23(三)-1/3(日) 9:00-20:00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5樓青少年藝文沙龍
(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7號)
・12/23(三)-1/6(三) 9:00-16:00
・泰北高中重光樓2樓善會圖書館
(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240號) 假日不開放
・12/23 14:30「開幕茶會」於青少年藝文沙龍
展出項目:繪畫類、平面設計、設計繪畫(插畫 漫畫)、多媒體(微電影 網頁)、陶藝、金工、室內設計、攝影、版畫、書法
明年即將邁入創校一世紀的臺北市私立泰北高中,即日起假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及泰北高中「善慧圖書館」盛大舉行設計群科畢業美展。「青少年發展處」藝文沙龍特別展出榮獲全國、臺北市各項美術比賽前三名、全國技藝競賽商業廣告類金手獎選手等作品。 校內「善慧圖書館」 展出共分成三部分:繪畫類有西畫、版畫、水墨;設計類有商業媒體設計、室內設計、設計繪畫、攝影等;立體類有金工、陶藝等數百件佳作,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都是同學們學習的成果,值得大家前往欣賞。
泰北高中校長張水明表示:今年畢業展主題「 My way 」印證了泰北高中美工、廣設科、多媒體、室內設計科,運用學校優質的電腦設備、教學多元化、一流的師資,成功展現出年輕、活力的創意表現與教學成果。
學生的藝術作品享譽國際,泰北高中設計群實力不容小覷, 104年【臺北市學生美術比賽】囊括平面設計、水墨、漫畫、版畫、書法、西畫等類第一、二、三名,全國商業類科技藝競賽榮獲全國第二名,傲人的成績,使人印象深刻!
「My way」 畢業展將從「104年12月23日起至105年1月3日止」,假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和泰北高中「善慧圖書館」展出,歡迎各界貴賓前往領受驚奇的感覺,也竭誠盼望藝術及設計前輩們不吝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