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照顧好自己的能力,勝過留遺產給他
兩個兒子第一次沒跟家人過夜,都是在幼兒園大班時。那一天,要夜宿學校。放學回家後,讓孩子洗好澡,帶一樣菜,再送孩子去學校,晚餐及過夜。
長子的適應能力挺強,並不讓人擔心。但是陪幼子睡著後,確實讓人輾轉反側,無法成眠。我會想著孩子們現在在做什麼?睡了嗎?有沒有人哭鬧呢?
其實,隔天長子跟我分享的細節,已被歲月稀釋,而顯得模糊。但是卻忘不了,他說得眉飛色舞的神彩。那夜裡的校園探險,早晨的飄渺雨露,讓他的眼中,不停的閃爍著發亮的光芒。那一閃一閃的光芒,讓他不在媽媽身邊時,也有能力與勇氣,去照亮他,探索新的世界的路。
孩子,一直都比大人勇敢的。他們好奇又著急的想向世界到處探索,常常是大人捨不得放手,或是大人還沒把孩子教好,卻又焦急的把孩子推出門去。
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放開孩子的手,父母才可以比較放心呢,有一些指標,可以做些參考。
一、孩子可以離開主要照顧者半日以上,就可以入學
現代人生養少,孩子在兩三歲就送去幼兒園的比率很高。讓孩子跟年齡相近的人相處,是很好的學習,只是比較容易感冒,父母要更注重孩子的衛生習慣,特別是現在防疫時期,把自己的健康照顧好,保持社交距離,是全民的共識與責任。
二、孩子會基本的加減,就可以教他自己去買東西
買東西,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最遲,也應該在孩子念小學中高年級時,就要訓練。我的兩個兒子從小二小四結伴開始,就可以幫忙去買指定的東西。
當孩子學會自己去買東西,就像是擁有了跟陌生外界產生連結的基本功。
三、孩子會自己收拾行李,就可以參加過夜的營隊
現在寒暑假,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營隊都有,有的要過夜,有的不用。孩子可以自己收拾行李,有能力照顧自己,就可以參加口碑良好的過夜營隊。
親子分離過夜不單是父母會擔心,孩子也難免焦慮。但孩子遲早要獨立生活,從團體過夜慢慢訓練,孩子就比較知道要如何打理生活。
四、孩子在高年級就可以學煮飯炒菜料理食物
現在在高年級,有些學校會出作業,要學生跟家人學作一道料理。這樣的訓練,既生活化也實用。我有一個朋友,在孩子中高年級時,就教他們料理食物,現在下班回家,分別在高中、國中就讀的孩子們,會輪流煮好晚餐,跟家人一起享用幸福。
有能力餵飽自己,不管是要自己去買還是自己煮來吃,這都是要活下去的基本能力。
五、孩子明白尊重身體界線的重要性,可以陪他探討愛情的奧祕
愛情,是宇宙最變幻莫測的情愫,似懂非懂的孩子,自然也好奇又嚮往。特別是現在戲劇節目的推波助瀾下,很多孩子在童年就情竇初開,父母要及早給孩子正確的情感教育。
在青春期初期,荷爾蒙還不受控制時,一對一的談戀愛行為,顯得太過狹隘與冒險。
孩子應該多交些朋友,不要太早把自己送入,超過兩人就顯得擁擠的愛情世界。
孩子必需知道,十六歲以下的孩子,身體受法律保護,不能逾越身體的界線。二十歲以下的孩子,父母還可以行使親權要求賠償。總之,在二十歲以前,不要超過身體的界線,是保護孩子身心安全,比較穩當的作法,這些議題要跟孩子認真的談談。
六、孩子有基本的外語能力和法律常識,就可以單飛去國外
國中小學的孩子,如果要出國念書,不是有家人隨行,就是在外國有親人照顧。但是,如果是高中年紀要出國念書或旅行,請先教會孩子的溝通和自保能力,並且,讓孩子擁有法律常識。
現在的孩子發展,其實也呈現M型化,父母放手的快,孩子在高中,就有人在海外當國際志工,服務窮困的國家,增加自己的視野和人生閱歷。父母不願放手,或是孩子不願離開,即便念到碩士、博士,也沒投人就業市場,在家啃老。
曾經有個社會新聞,一個女生大學畢業後,從來沒有工作過,她的網友藉著要幫她介紹工作的名義,騙取了她已逝的父母留下的大批土地,直到她姐姐在辦理土地過戶時才發現。父母留給孩子萬貫的家財,不但沒能保證孩子的幸福,甚至會淪為歹徒的覬覦對象。
與其留給孩子錢財,不如讓孩子擁有養活自己,照顧好自己身心靈與回饋社會的實力與能力。現在網路資訊流通快速也易於取得,孩子透過自學,很多能力甚至都超越父母,父母要用更開放與包容的胸襟,多讓孩子進行探索與嘗試。
社會充滿了誘惑,對單純的孩子來說,既像糖果也像毒藥,孩子可以怎麼保護自己呢﹖這需要父母常常分享與分析各方面的資訊,讓孩子多知道一些,當遇上狀況時,可以多一分冷靜來思考與應變。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創造的奇蹟。每個孩子,也一定會有自己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父母要引導孩子,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與亮點,讓他可以獨立生活,回饋社會。不要只想把孩子綁在身邊。我們可以照顧孩子長大,卻無法確保孩子一生的幸福,唯有放開孩子,讓他自己去碰撞與開創,他辛苦與認真開墾出的天地,他才可以體會與珍惜,自己生命的獨一無二與難能可貴。
延伸閱讀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志工服務與三昧堂」介紹 訪問:李建興(操偶師) 在三昧堂擔任操偶師,本業為食品業 從事肉品加工,在高中時就參加布袋戲社團,退伍後曾經進霹靂工作,也曾經開過布袋戲精品店。在三昧堂重拾對布袋戲的熱情,2011年就看過三昧堂嘉義的首展,因為地緣關係,現在成為三昧堂...
高中 志工服務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公共服務時數究竟服務了誰》#深夜抱怨文 #文長慎入
既然是深夜,一定是抱怨文。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原本讓孩子增進對自我了解、增加生活經驗的美意,套上每學期做滿六小時轉換免試入學積分的機制,現在成為一項「協助孩子比序」的基本動作。注重升學成績的部分學校甚至明白跟家長表示,一定想辦法安排校內服務把時數「衝滿」,大家不必操心擔心,聽學校指示就對了。
那麼其他學校家長怎麼辦呢?請孩子問學長姐、line一下家有國中生的左鄰右舍、上網搜尋有提供公共服務時數的單位,這才驚覺自己晚了好幾步,「老鳥」早就搶光名額,不知道排到何年何月或只剩下路途遙遠的幾個單位了。
搶到名額也別太開心,還有孩子那一關要過!特別是不一定能獨立前往的國中生,才剛脫離國小沒多久,還是得依賴家長評估內容和交通接駁,預約前家長們考量各自的喜好、有空能帶孩子去的日期、尚有名額的服務內容…。說實話,早就把孩子的意願踢到邊邊,拜託幫忙配合一下,不然六小時從何而來啊?
還有還有,國中生們又比高中生們再「困難」一些!
根據公共服務的實施辦法,並非每個單位都能獲得學校認證,因此各大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家單位成為最「安全」的選擇,部分基金會也可以(但注意還是需要先向學校確認是否認證)。然而多數只針對高中職以上開放,開放給國中生的寥寥可數,我猜想或許是國中生能承擔的任務和能力還有限,硬要開放也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的確很為難!
或許是聽到家長們大吐苦水,很多學校會利用大型活動徵求志工,沒有活動就安排清潔服務工作,畢竟公共環境總要維護、地上落葉永遠掃不完,幫老師跑跑腿也很需要,總之不必舟車勞頓也真有付出,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再怎麼「開職缺」就是這幾種,全校人數加總還是僧多粥少,還得時時刻刻注意學校在哪公布開缺,實際情況運作起來,仍然很難滿足時數需求。
看到這裡,是否已經倒抽一口氣?原來人生這麼難!
這是家長和學生的角度,那麼「被服務」的單位怎麼想呢?
還記得我是國七菜鳥家長的那一年,怯生生地跟孩子到了某圖書館分館櫃台報到,櫃台人員一臉冷漠:「是某某國中的某某某嗎?你今天負責整理書跟上架,等下我帶你去負責區域。媽媽,你等時間到再來接她就好囉!不用陪在她旁邊喔!」看來已經應付過無數家長的他們,有種看盡千帆皆不是的無力感。
這樣的感受與事實相距不遠。除了女兒之外,蒐集其他人的經驗,大多接觸的對口相對冷漠,公事公辦懶得多說什麼,被分配的任務都是簡單重複、單調封閉的工作,「服務前訓練」越少越好執行,反正來的學生們大多是「過客心態」,既非自願也沒興趣,要求太多被抱怨刁難、不要求又得自己收拾「後果」,只好派些不用頭腦、做壞了也無傷大雅的例行性事情,平安順利就好,別找麻煩就好!
當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志工服務是這樣的經驗,可能會產生哪些感受和想法?又學到了什麼「壞習慣」呢?
有人問過孩子的專長嗎?
有人引導孩子觀察社區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嗎?
有人真的花時間整理需要志工服務的地方嗎?
有人為國中生、高中生進行工作流程設計,讓他們更融入當下的工作環境嗎?
如果都沒有,只是要他們做那些「我們不想做的事」,誰會高興接受呢?
我們的孩子從這些服務時數學到的是「敷衍了事」、「形式重於內容」,既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更別提什麼探索興趣、社區互動了!
有些學校已經漸漸進行改革,包括與社區的非營利組織長期合作,或者與真有需要的單位討論工作內容,讓學區孩子們可以跨出校園就近服務,也和社區共存共榮,嘗試體會社會課本中所說的這些名詞;然而絕大多數的孩子們仍必須自力更生,寄望爸媽們能找到什麼有趣點的資訊,祈禱緣分一線牽了!
我協助成立的國中生社團 What if lab 假設實驗室在討論疫情影響的課程中也提到公共服務時數,疫情期間幾乎全數取消,脫離這些場館後竟然找不到其他選項,然而這個社會顯而易見需要關心的人事物卻這麼多!
「難道我們看到的都是假的嗎?」
「難道我們能力真的只能做這些事嗎?」
「如果服務不是志願,還叫志工嗎?」
這堂討論課還沒結束,接下來的他們似乎想為這個現象「自願」做些什麼,發現了這個政策誤差、大家的痛點需求,實在超期待這群國中生的下一步!
而我們大人是否也該反省一下,為何選擇忍受這樣虛有其表的教育政策?這是我們要的嗎?公共服務時數最後「服務」到的,難道是大人的自以為是、一廂情願,還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樣板?
#做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高中 志工服務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各位敬愛的校友、師長 您們好,
為使學生安心學習,教育部鼓勵獲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學校建立校內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就學協助機制,自107年起執行迄今3年多,除政府挹注經費,亦結合民間企業及社會大眾捐資,由大專校院規劃以「學習取代工讀」各項機制。
本校為實踐社會正義,發揮教育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之正向功能,落實教育機會均等之理念,經濟不利學生(含隱性)在學期間,編列專款並建立募款基金,透過課業輔導、課程學習、跨域學程、職涯探索、職涯競賽活動、校外實習、生活服務學習、健康照護及國際交流等輔導機制獎(補) 助是類學生,藉由經濟扶助、生活適應、學習輔導及就業準備等面向全方位協助經濟不利學生安心就學,透過實踐自我之教育,獲得掌握人生的機會。
本校透過補助小班制課輔資源、語言學習方案、跨域課程學習等輔導機制,建立完善學習機制,另也藉由職涯探索、職涯競賽活動及校外實習等相關活動,增進經濟不利學生工作職能,此外也透過實際力量參與學校志工、服務性社團活動、透過「智慧物聯增能社會責任分享計畫」,結合課程之訓練培養出AIOT程式國高中輔導課程「種子助教」並實際參與服務,落實回饋機制,貢獻一己之力。另為增進經濟不利學生國際視野,提供短期出國獎助學金。
教育部為鼓勵國立大學擴大招收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人數,為強化學校輔導獎助機制,引導並鼓勵學校建立外部募款基金。針對學校建立輔導募款基金(matching fund)的成效,依學校向外界募款的金額給予1:1等比例之獎助補助。111學年度本現有經濟不利學生近600位,為能更全面照顧是類學生,111年募款需求目標300萬元,為配合教育部申請程序,目前即將啟動111年募款作業,期望於111年12月中募足明年所需的目標經費。
捐款連結:https://my.nctu.edu.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12
聯絡人:社會責任推展辦公室(03-5131403、03-5131429)
高中 志工服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志工服務與三昧堂」介紹
訪問:李建興(操偶師)
在三昧堂擔任操偶師,本業為食品業 從事肉品加工,在高中時就參加布袋戲社團,退伍後曾經進霹靂工作,也曾經開過布袋戲精品店。在三昧堂重拾對布袋戲的熱情,2011年就看過三昧堂嘉義的首展,因為地緣關係,現在成為三昧堂演出的主力操偶師,連兒子也會來幫忙演出。
粉絲頁: 三昧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高中 志工服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志工服務與三昧堂」介紹
訪問:陳有豊(偶衣師)
阿維(陳有豐):
阿維大師自詡出道極早,國小六年級開始就在母親和奶奶指導下,學會怎麼使用裁縫車做出自己想要的戲偶衣服。高中時期,他將自己創作的「三國無雙」偶衣交給精品店販售,自此開啟了阿維師的自創偶衣市場。
說起他的聲名大噪,不能不提及三昧堂。2010年三昧堂認識了阿維,其自創偶逐漸由阿維開始負責創作偶衣,2011年三昧堂自創偶首展吸引大量媒體關注,之後開始受邀到中國和日本參展、2016年代表台灣到德國、英國、法國、荷蘭、馬來西亞、印尼與越南等國展覽與表演…一次又一次印證了他的偶衣創作天份,也為他奠下了極高的知名度。他的偶衣以精緻著稱,不僅衣料稀有高級,做工、技藝也展現繁複精巧之能事,帶領著偶衣進入了藝術的大雅之堂。
成為知名偶衣師後,阿維偶衣的精細做工受到霹靂布袋戲的注意,他開始為霹靂布袋戲的主角們製作偶衣,代表作品為布袋戲電影「奇人密碼」、「東籬劍遊記」與「刀說異數」等主角製作偶衣。目前他曾持續創作中,戲迷們可以在電視布袋戲劇集上定期看到他的優秀作品。 第一件三昧堂偶衣:白飛羽 第一件電視偶衣作品:解語(刀龍傳說) 霹靂代表作:解鋒謫、亂世狂刀、蝴蝶君、素還真、八歧邪神、閻王 三昧堂代表作:孔雀明王、天照大神、北京太平宮主、終天之恨、白鹿王
粉絲頁: 三昧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高中 志工服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2017緬麗伊甸園國際志工服務隊介紹
專訪: 顏妙桂教授(活動發起人)
瞿德淵校長(校務領導)
陳光耀同學(總籌)
服務緣起:
吾人遠離故土,身為異客,曾不以流落為苦,富貴為安,唯恐後嗣異化,薪火失傳,故矢志興辦教學,旨在傳承中華文化,延長漢家故事。(眉苗佛經學校校誌)
我們是華人,雖然在緬甸生長,畢竟還是華人,不管在任何艱難困苦情況下,只要有十戶人家的漢人,他們就必須把這學校辦下去。(臘戌明德總校校長 姜鴻明)
在緬甸地區的華人,深知在異地傳承自身文化的重要,不畏艱難,努力地將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然而,緬甸時局的動盪與制度上的壓制,長久以來,華語文教育只能隱藏在宗教活動名義下,由僑胞們自力興辦學校來教育、培養下一代。
緬甸僑校的歷史可追溯至過去五十多年,受緬甸國內政治和緬、中關係的影響,華人在緬甸備受打壓,歷經數次排華事件,緬甸軍政府尤其禁止華人上中文學校,華人只好表面上以興辦佛經學校名義,教授華文課程,在夾縫中求生存。因此,緬甸華文教育可謂曾經歷一段極其幽暗的時光。
欠缺專業師資的他們,只能採取互助合作的方式,讓國高中畢業的學生,帶著幼稚園與小學生學習。在簡陋的校舍、壓縮的時間、有限的經費以及資源不足的空間裡,他們仍努力地學習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然而因為少了師資培育專業養成過程,加上工作報酬十分微薄,許多從事教職的老師,面對教育現場的問題時常感受到無助與無力,不僅缺少了在教育上的成就感,他們更必須利用課餘時間在外打工兼職,以維繫基本生活所需,種種因素導致教師一職的高流動率,華文教育的傳承至今仍走在一條艱困的道路上。
2008年,臺師大一位緬甸僑生趙德帆,在結束學業返回緬甸僑校擔任副校長後,立願要改善如此窘境,在與臺師大公領系顏妙桂教授連繫後,由妙桂老師籌組的「緬麗伊甸園國際志工服務隊」隨之誕生。
最初,妙桂老師帶領六位研究生與一位老師,首度開啟了「緬麗伊甸園」之大門,以提升緬甸僑校教學品質為目標,期待在質樸與美麗的緬甸僑校當中,開墾出一畦孕育下一代華人的伊甸園,短暫二十天的駐足,種下了「緬麗伊甸園」第一株愛的種苗。
返臺前,緬甸僑校教師們的一句「你們明年會再來嗎?」,不斷縈繞於妙桂老師耳邊,於2009年,決定擴增團隊成員,再度重回緬甸眉苗地區,進一步針對當地僑校教師需求,辦理進階教育研習活動。
今年2017年,緬麗團隊迄已邁入第十年,持續定點服務能到第十年相當不易。正如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期許緬麗堅守初衷、勇於突破,繼續長期深耕,讓當地僑校得以永續經營、綿延教育精神,遂以「寰宇遍傳緬麗情」為主軸,作為自許及目標!
今年活動時間為2017/7/20-08/13共25天,目前正在進行熱烈的募書活動,歡迎大家一起參與送愛到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