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MAN(超人力霸王)50周年 官方紀念影片(SINCE 1966)
《超人力霸王系列》(ウルトラシリーズ,ULTRAMAN Series)是日本「特攝之神」圓谷英二一手創辦的「圓谷製作」(円谷プロダクション)所攝製的特攝科幻劇集,以1966年的《超異象之謎》(ULTRA Q)為首,自同年的《超人力霸王》(ULTRAMAN)開始,建立了「巨大英雄與怪獸對戰」的模式。
昭和時代的超人力霸王作品,從1966年的初代《超人力霸王》到1980年的《超人力霸王80》(ULTRAMAN 80),均將超人力霸王設定為來自「M78星雲」的宇宙人(超人力霸王雷歐及其弟弟來自「L77星雲」則為例外),但自1996年的《超人力霸王迪卡》(ULTRAMAN TIGA)開始,便打破了這個傳統,並將超人力霸王加入了不同的型態轉換能力。
超人力霸王原是近似人類的種族,由於受到人造太陽電漿光線的影響,進化成最早出現的數代超人力霸王樣貌,然而電漿光線仍未停止照射,所以超人力霸王仍在不斷進化中,正因為如此,愈早期的超人力霸王之力量可能遠勝後期的超人力霸王,最明顯的就是超人力霸王尊王和超人力霸王之父,然而年長的超人力霸王會因為能源耗損較大而不善久戰,超人力霸王之父就是很好的例子。
除了廣為人知的「超人力霸王」,台灣在70年代亦曾出現《飛天超空人》、《大超人》、《銀河飛超人》、《超人戰士》、《怪獸超人》與《宇宙超人》等多種譯名,後來受到周星馳主演的香港電影《破壞之王》之影響,也流行了《鹹蛋超人》的稱呼。2016年12月,官方宣布其全球統一中文譯名為《奧特曼英雄》,不過我還是習慣稱之「超人力霸王」,因為這是我的童年回憶,就像「小叮噹」與「神奇寶貝」一樣。
※※※昭和時代作品
第一期系列
《超異象之謎》(ULTRA Q)
1966年(昭和41年)1月2日-7月3日(第1~27集)、1967年12月14日(第28集),全28集。本片為黑白作品。
《超人力霸王》(ULTRAMAN)
1966年(昭和41年)7月17日-1967年(昭和42年)4月9日,全39集。
《超人七號》(ULTRASEVEN)
1967年(昭和42年)10月1日-1968年(昭和43年)9月8日,全49集。
第二期系列
《超人力霸王歸來》(Return of ULTRAMAN)
1971年(昭和46年)4月2日-1972年(昭和47年)3月31日,全51集。
《超人力霸王ACE》(ULTRAMAN A)
1972年(昭和47年)4月7日-1973年(昭和48年)3月30日,全52集。
《超人力霸王太郎》(ULTRAMAN TARO)
1973年(昭和48年)4月6日-1974年(昭和49年)4月5日,全53集。
《超人力霸王雷歐》(ULTRAMAN LEO)
1974年(昭和49年)4月12日-1975年(昭和50年)3月28日,全51集。
第三期系列
《THE 超人力霸王》(THE☆ULTRAMAN)
1979年(昭和54年)10月1日-1980年(昭和55年)3月26日,全50集。本片為動畫作品。
《超人力霸王80》(ULTRAMAN 80)
1980年(昭和55年)4月2日-1981年(昭和56年)3月25日,全50集。
※※※平成時代第一期作品(20世紀)
《超人力霸王迪卡》(ULTRAMAN TIGA)
1996年(平成8年)9月7日-1997年(平成9年)8月30日,全52集。本片為超人力霸王誕生30週年紀念作。
《超人力霸王帝納》(ULTRAMAN DYNA)
1997年(平成9年)9月6日-1998年(平成10年)8月29日,全51集。
《超人力霸王蓋亞》(ULTRAMAN GAIA)
1998年(平成10年)9月5日-1999年(平成11年)8月28日,全51集。
平成時代第二期作品(21世紀)
《超人力霸王高斯》(ULTRAMAN COSMOS)
2001年(平成14年)7月7日-2002年(平成14年)9月28日,全65集。為歷代系列中播映集數最長的作品。
《超人力霸王納克斯》(ULTRAMAN NEXUS)
2004年(平成16年)10月2日-2005年(平成17年)6月25日,全37集。為歷代系列中播映集數最短的作品。
《超人力霸王馬克斯》(ULTRAMAN MAX)
2005年(平成17年)7月2日-2006年(平成18年)4月1日,全40集。
《超人力霸王梅比斯》(ULTRAMAN MEBIUS)
2006年(平成18年)4月8日-2007年(平成19年)3月31日,全50集。本片為超人力霸王誕生40週年紀念作。
※※※超人力霸王列傳及之後的作品
《超人力霸王列傳》
2011年(平成23年)7月6日-2013年(平成25年)6月26日,全104話
《新超人力霸王列傳》
2013年(平成25年)7月10日- 2016年(平成28年)6月25日
《超人力霸王銀河》(ULTRAMAN GINGA)
2013年(平成25年)7月10日-2013年(平成25年)12月18日,全14集。
《超人力霸王銀河S》(ULTRAMAN GINGA S)
2014年(平成26年)7月15日-2014年(平成26年)12月23日,全16集。
《超人力霸王X》(ULTRAMAN X)
2015年(平成27年)7月14日 - 2015年(平成27年)12月22日,全22集。
《超人力霸王Orb》(ULTRAMAN Orb)
2016年(平成28年)7月9日 - 。本片為超人力霸王誕生50週年紀念作。
※※※海外作品
以下是圓谷製作公司為了將超人力霸王推廣至全世界,而與海外公司共同合作的作品。
【泰國版】
《猴王大戰七超人》(หนุมาน พบ 7 ยอดมนุษย์)
1974年圓谷與泰國CHAIYO公司合作拍攝的電影作品,台灣與香港亦曾上映。但後來因近年日泰雙方間的版權官司,目前無法於日本發片。2001年於泰國重新配音與修改配樂後再度重映。
《猴王大戰11超人》(หนุมาน พบ 11 ยอดมนุษย์ )
同樣為泰國CHAIYO公司於1984年推出的超人力霸王電影,是結合前作《猴王大戰七超人》以及日本在同年稍早所上映的電影《ウルトラマンZOFFY ウルトラの戦士VS大怪獣軍団》兩部片子的剪輯內容。
【美國版】
1989《超人力霸王USA》(ULTRAMAN THE ADVENTURE BEGINS),為動畫電影作品。
1993《超人力霸王力王》(ULTRAMAN POWERED),全13集。
【澳洲版】
1990《超人力霸王G》(原題:ULTRAMAN TOWARDS THE FUTURE),全13集。
※※※相關系列
《超異象之謎 Dark Fantasy》2004年4月6日-9月28日,全26集。
《超人七號X》2007年10月5日-2007年12月21日,全12集。本片是設定成《超人七號》的平行空間作品。
《超級銀河大怪獸格鬥》2007年12月1日-2008年2月23日,全13集。
《超級銀河大怪獸格鬥 NEVER ENDING ODYSSEY》2008年12月20日-2009年3月14日,全13集。
※※※電影版
《大怪獸格鬥 超銀河傳說 THE MOVIE》2009年12月12日公映的特攝電影作品。
《超銀河傳說外傳 傑洛超人力霸王 VS 黑暗獨眼巨人傑洛》2010年的OV。
《超人力霸王傑洛 THE MOVIE 超決戰!貝利爾銀河帝國》2010年12月23日公映的電影。
《超人力霸王傑洛外傳 殺手 THE 衝擊之星》2011年的OV。
《超人力霸王傳奇》2012年公映的電影。
《決戰!超人力霸王10勇士》2015年3月14日公映的電影。
高斯 奧 特 曼 型 態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政治運動場]
曼聯的品牌:雲高爾揮霍的苦衷與影響
如果足球版圖上也有國際關係的邏輯,曼聯無疑近二十年的一個「大國」。只是自前朝費格遜爵士退位後,近兩年的曼聯,彷彿也陷入二戰後大不列顛帝國的困窘,全球霸主地位遭取代之餘,「國內」也面對全球化衝擊下,本土與國際力量矛盾的抉擇,苦惱着如何重新建立自己的「大國」品牌。結果,它不得不做好些非理性行為,去維繫自身地位和安全──某程度上,天價買球員,和北韓天價做核武一樣,不一定是為了使用,只是為了一種求存的震懾作用。
但曼聯的後遺症,可能比北韓更嚴重。
其實曼聯的重金收購例子,無論合用與否,早在費格遜末年買入雲佩斯、去季莫耶斯在季中買入馬達等,已可見一斑。只是今季雲高爾上任,「大手筆」收購更多,以破英超記錄5970萬鎊買入迪馬利亞,又以一年租金600萬鎊借入法卡奧,連同其他收購,一口氣買入6、7名新球員,還不時故意放風以破紀錄價錢引入某某云云。此舉不禁讓人懷疑,曼聯將放棄近二十年相當成功的青訓系統,倒向一種全球資本主義模式的轉會策略,或即不少球迷俗稱的「金元足球」。
近季「金元足球」的代表,無疑是車路士和曼城,分別在俄羅斯、阿聯酋油王入主後變成暴發戶。排除眾多失敗收購之後,他們要篩選出一隊能足問鼎英超冠軍的教練、球員,似乎依然是捷徑。幸好他們近季已進入收成期,而且礙於歐洲足協的公平財技政策,交易策略亦開始回歸務實,雖然有一、兩宗大手筆收購,但主要是目標為本的針對性行為。預期未來數年的曼聯,也只能效法車路士、曼城這種收購模式,跌跌撞撞才能重返「大國」行列。
但此舉的影響,卻可大可小,特別是在球場外。「以波論波」,雲高爾當年與荷蘭「全能足球之父」米高斯亦師亦友,崇尚的風格,與曼聯近二十年的風格、甚至英國足球本身的傳統有極大差異。結果,「新曼聯」就折射出英國足球的身份認同問題。英國雖然是現代足球發源地,但傳統長傳急攻、體力化的足球哲學,經南美、歐陸的傳控組織衝擊,大有淪落二線的困境。利物浦在80、90年代末落,象徵着舊英式踢法被淘汰;曼聯在費格遜帶領下,著重兩翼側擊,其實英味甚濃,但相對近年列強的防守型踢法,似乎又開始見落後。
足球戰術自有各方專業分析,這裡想說的還是「大國」末落之下的身份認同問題。全球化年代,大國的傳統價值、本土意識和身份認同都要面對現代化、外來移民的衝擊;曼聯近廿年的關鍵詞,大概走不出費格遜、青訓、兩翼側擊、英格蘭國家隊的主要「供應商」。這些曼聯價值相繼遭淘汰褪色之下,「金元足球」或者是最快重返正軌的捷徑;放眼國際,在全球化年代,不少大國要加速崛起,爭取全球霸主地位,何嘗不以「紅利外交」、「經濟殖民」等策略為之?
只是這種順應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模式,能有效建立「大國」品牌之餘,無疑也要在本土意識之間作出取捨。例如曼聯今季先後將自家青訓產品韋碧克和費查賣走,尤其前者土生土長於曼徹斯特市,代表着曼聯的一種本土力量,名宿如碧咸等,都先後公開表示可惜。加上歐洲球會,傳統上跟歷史、地理的淵源極深,通常是地區社區的文化代表,曼聯在收購政策上完全傾向國際,在英國人眼中也是一件大事。
放眼整個英超,其近年制度上的改動,其實也離不開本土、海外球員競爭的爭議。相對歐陸其他聯賽,英超的球員登記國際限制較寬鬆,出現數年前阿仙奴在一場聯賽正選名單上竟無一英國人的例子。如果說英超是英國足球的代表,多年來在全球資本市場、輸入「外勞」的開放態度,不得不說是一項成就,犧牲的卻是英格蘭國家隊一類「本土問題」。不過近年英超亦引入一些本土限制,除了球會球員名單、出場名單等,還有年前推動的青年球員發展限制修訂,球會青訓學校只能招募所在地方圓1.5小時內可到達範圍內的青少年球員。雲高爾無意間捲入這大題目,又不得不揮霍來治標,恐怕他的任期,將成為英國足球「去本土化」的里程碑,甚或會成為日後英國整體本土論爭的關鍵。
(圖: I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