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70的網紅誠實大叔張誠博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位平鎮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張誠,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我這次參選市議員的政見,我的政見最重要的一個點,是讓平鎮不再隱形,為什麼要這樣講呢? 其實我們有件事情對平鎮來講是蠻沮喪或者悲哀的一件事情,我們很多平鎮人到了外地,很少告訴大家,告訴外地的朋友我們是平鎮人,會說我們是中壢人或我們是桃園人,看到中...
高科技產業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半導體產業在 9 月即將迎來兩場精彩的技術講座,由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所舉辦,想掌握台灣半導體產業第一手動態的讀者快來看看!以下兩場論壇由於是面對全球半導體業界受眾,因此都會以全英文進行:
【9/7-9/9 功率暨光電半導體週】
最近你一定在股票新聞中聽過所謂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GaN(氮化鎵)、SiC(碳化矽) 等等的專有名詞,這些新世代的化合物半導體的應用潛力龐大,其耐高溫、耐壓以及抗阻低的特性,預期將使電動車的高功率充電、5G 通訊射頻(RF)功率元件獲得跳躍式的改進,舉個更生活化的例子,手機 GaN 快充器已經相當普遍,這種快充設備相較傳統充電頭能大幅縮短充電時間並改善熱能表現。
現在你不只是可以從新聞獲取資訊,這邊更給你第一手接觸業界資訊的管道:這次由 SEMI 主辦的「功率暨光電半導體」論壇將於 9 月 7 日至 9 月 8 日舉行,將邀請台積電、穩懋半導體、聯電、意法半導體、imec等知名公司,共同探討化合物半導體與光電元件在電動車與 5G 通訊領域的產業應用,讓你以從業人員的角度一窺最新的化合物半導體發展趨勢。
除了兩天的精彩論壇內容,在 9 月 9 日還有一場由鴻海研究院與 SEMI 合辦的「NExT Forum」線上,將對寬能隙半導體進行趨勢剖析,主辦方邀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分享研究經驗及成果,還有來自工研院、陽明交通大學、穩懋半導體、英國 IQE、GaN Systems、鴻海的致詞及演講嘉賓,絕對是一場不可錯過的高含金量論壇。
立刻報名:https://semiexpo.expotec.tech/Visitor/AddConference?lang=zh-TW&sid=kopuchat-EB&cons=
這場線上論壇結束後,9 月底緊接著又會有下一場精彩論壇:
【9/23-9/24 高科技智慧製造論壇】
今年晶片或是原物料缺貨都是眾多品牌廠苦惱的問題,當客戶需求變化得越來越快速,加上供應鏈原料供給與訂單變化難以捉摸,供應鏈也必須克服更複雜的要求與產品組合,如何迅速回應市場趨勢與更改生產設計更成為一大挑戰,打造「韌性供應鏈(Resilient Supply Chain」躍身為近期全球供應鏈吃緊下的熱門關鍵詞。
「智慧製造」透過數位科技,結合 AI、5G、邊緣與混合雲建構高度自動化工廠,更利用數位分身 (Digital Twin) 模擬與監測生產數據,進而實現跨區、跨廠區的即時管理系統。SEMI 將於 9 月 23 日與 24 日邀請台積電、鴻海與眾多演講嘉賓分享應用智慧製造技術來提升生產效率與彈性、最新的高科技智慧工廠範例,以及企業如何適應供應鏈新常態的洞見。
----------------------------------------------------
上述這兩場論壇分別對應最具潛力的化合物半導體應用,以及科技業供應鏈管理的核心趨勢,這都是最新的第一手資訊,早鳥優惠即將於8/31截止,有興趣的讀者非常推薦選擇有興趣的線上論壇參與。
*更值得推薦的是線上論壇將可讓您盡情回放至11月30日
高科技產業例子 在 黃紹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其邁「暖男」編織亞灣區虛幻不實的1200億大夢❓❓
🙏高雄需要真的產業轉型,不是ㄧ再畫大餅
👉🏼過去這2、30年來,高雄市從台灣的「經濟頭」慘變「經濟尾」!記得80年代時,大家盛傳「高雄錢淹腳目💰」,老高雄人也都很自豪地說,我們有85大樓的時候,台北101還沒有影子呢,對照如今高雄的景氣蕭條、人口外移,著實令人不勝唏噓‼️
誓言要兩年拚四年、光榮高雄的陳其邁市長,上任以來喊的最響徹雲霄的政策就是亞灣的「5G AIoT園區」。🤷🏻♂️傻眼的是,今天紹庭在議會詢問市府預計要引進何種「產業別」及那些企業進駐時,陳其邁市長居然語焉不詳,回答不出具體的做法及規劃。更扯的是,當問到預估能「創造多少產值」時?😳羅副市長還能大言不慚,不假思索地喊出可創造出1200億產值的大餅,真是令人見識到何謂說謊不打草稿的功力。
15年前,紹庭剛從美國矽谷返鄉擔任市議員的時候,正值「高軟」在招商引資,🙋🏻♂️紹庭以一個科技人大聲疾呼,必須要把園區招商的「產業方向」定義清楚,才能成功。遺憾的是,目前高軟年產值才僅區區40億元,相較台北市南軟園區一年將近8000億的產值,北高竟有200倍的天壤之別。深究原因無他,主要還是進駐高軟的廠商產業別中,高達近8到9成都非高科技產業,又那來的高產值?
💡「產值」絕對不是用嘴巴喊喊就有的,而是要有一套仔細縝密、具體可行的規劃及配套,但往往執政者卻只偏重「大內宣」,卻提不出相關計畫、反覆驗證、預估產值等,經濟自然不可能好轉,陳其邁市府跟市民畫了一個大餅,等到時間到了、任期也屆滿了,人走茶涼,景氣一樣沒有好轉。
要解決經濟問題,主要還是取決於產業發展。近年來,台灣早就轉型為以高科技為主,包括台中、台南都是靠產業轉型帶動城市發展的成功例子。反觀高雄市,就像是個被遺忘的城市,至今仍然停留在當年人口密集的傳統製造業及重工業,難怪高雄人口紛紛外移,年輕人繼續悲唱北漂哀歌。
🧐陳其邁市長號稱要「兩年拼四年」,他的副市長說要創造高雄亞灣1200億的產值,這對綠營執政2、30年下的高雄人而言,恐怕只是另一個「城市翻轉」的口號及童話故事,茶餘飯後聽一聽也就算了!
#邁師公、羅桌頭
#產值預估不是菜市場喊價
#沒有產業發展方向,只會畫大餅
#兩年拚四年,原來是拚命鬼扯唬爛
#工業4.0到5G Alot千萬不要再淪為口號
高科技產業例子 在 誠實大叔張誠博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各位平鎮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張誠,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我這次參選市議員的政見,我的政見最重要的一個點,是讓平鎮不再隱形,為什麼要這樣講呢?
其實我們有件事情對平鎮來講是蠻沮喪或者悲哀的一件事情,我們很多平鎮人到了外地,很少告訴大家,告訴外地的朋友我們是平鎮人,會說我們是中壢人或我們是桃園人,看到中山高速公路在中壢有兩個交流道,北邊的是中壢工業區交流道,南邊的那個交流道,大家都知道叫做新屋交流道。
為什麼叫新屋?
而不叫做平鎮?
其實我們真的把地圖攤開來看,平鎮的地圖攤開來看,那個交流道在平鎮跟中壢交界的地方,而且事實上,平鎮的面積還稍微大了一點點,那為什麼叫新屋交流道?是因為新屋有永安漁港,有范姜古厝,那我們看看平鎮的周圍好了,看看大溪,它有老街,有豆干,看看龍潭,有大池,有花生糖,看看楊梅,有埔心農場,
有鵝肉,那平鎮有什麼呢?
講到這裡,我們平鎮人通常都會稍微猶豫一下想一想,這件事情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在我的文宣上面講說, 20年過去了,平鎮改變了嗎?
平鎮是仍然一個沒有文化的故鄉,是不是每天塞車,孩子的薪水,年輕人的薪水是不是低薪,最後也跟大家談談孩子的教育問題,20年過去了,平鎮沒有亮點,
所以張誠希望把平鎮打造出亮點!
讓我們到外地的時候可以驕傲的跟人家講說,我是平鎮人,我們先從低薪講起好了,我們都希望賺外地的錢,怎麼樣賺外地的錢最快最有效,就是發展觀光事業,
再從觀光事業產生很多的產業來賺外地人的錢,那平鎮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觀光景點呢?
有人說義民廟,但是平常去那邊的人有多少,大家也心裡有數,現在桃園市政府打造一個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在義民廟的旁邊,這很好,張誠很關注這個問題,
因為市政府要準備投資4到5億的資金在這個乙未戰爭紀念公園上面,那張誠就想能不能在這個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內?
把客家文化做在裡面,我舉個例子來講,譬如客家人的廟,不管是三崇宮,或者鎮安宮,都是拜什麼呢?
三官大帝,為什麼拜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是因為當初到這塊土地的客家人,到桃園這塊土地的客家人,知道說如果我們還是拜所謂王爺,就是第一個到這塊土地的先人的話,將來我們會分裂,你是廣東來的客家人,你是福建來的客家人,你是江西來的客家人,但是大家都拜王爺的話紛爭就吵不完了,那如果大家都拜天地水,拜三官大帝,是滋養我們生命的來源,大家就和諧,所以現在的客家人沒什麼分裂的原因這是之一,我們中國人講說五恩,報五恩,天地君親師,沒有水阿?!這水從那裡跑出來的呢?是因為當初客家人到這塊土地的時候,這塊桃園臺地,發覺這是好地方,但是這邊沒有灌溉用水,因為水從雪山山脈流下來,馬上就流到臺灣海峽去,所以客家人在這塊土地上蓋了很多埤塘,建了很好的水利系統灌溉系統,譬如說平鎮有八字圳,這些灌溉系統水利系統,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還是非常高科技高品質的一個灌溉系統!
這也是客家人的智慧,像我講到的這些客家文化客家故事,其實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了…,我們怎麼樣把這些客家文化客家故事,在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建類似一個環球影城那種科技化的呈現,讓這個乙未戰爭紀念公園是想到客家文化就會想來平鎮觀光的一個點,這不是很好嗎?
我們甚至可以把周圍,包括義民廟,做一個客家美食區或者客家商品區,讓更多的人願意來平鎮消費,讓平鎮人可以賺外地人的錢,平鎮的年輕人不用到外地工作,這不是很好的事嗎?
除了客家文化之外,其實平鎮還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叫做龍岡。
那邊有雲南文化,也有雲南美食,除此之外,龍岡還可以打造成一個軍事體驗營區!因為六軍團在那個地方,但是很多營區慢慢地廢置,因為國軍的縮編,但是廢棄營區如果可以做一個軍事體驗營區,把中科院研發的成果,在不洩密的狀況下在那邊展示,然後做一個類似打漆彈運動的地方,那不是也很好嗎?
所以平鎮絕對可以發展觀光產業,但發展觀光產業有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要把交通做好!
張誠民國67年到桃園讀軍校,那時候桃園人口接近百萬,現在107年桃園人口有兩百二十萬,增加了一百二十萬人,跟我一樣在桃園待了這麼久的人,一定有個感覺,桃園人口增加了,但桃園的公車路線沒有什麼增加,沒有怎麼增加公車路線,那我們這些人如何去通勤?
如何上下班上下學呢?
很簡單嘛,就是自己開車,自己騎摩托車,所以桃園現在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就是道路的交通負荷量非常重!所以造成每天交通壅塞!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張誠想出了一個概念,就是重新規劃現在桃園的公車系統,怎麼規劃呢?
我們在人口的生活區設幾個轉運站,轉運站跟轉運站之間的距離低於4~5公里,轉運站跟轉運站之間開直達車,這樣轉運站到轉運站之間10分鐘可以達到,我們一個人要從家裡出門的時候,從轉運站坐什麼呢?
坐區間公車,從轉運站出發在這個區域裡面環繞,讓每一個人出門最多走5分鐘,一定有一個區間公車可以坐,而且有足夠的班次,讓我們可以到轉運站轉車到桃園任何一個地方,我們希望這套公車系統重新設計之後,我們到桃園大部分的地方都在45分鐘之內可以到達!
張誠仔細的算過,不需要增加一輛新的公車,包括現在新竹客運、桃園客運、
中壢客運,甚至統聯客運,重新規劃過交通系統之後,大家就有一個便利的交通!剛剛講到觀光,我們要設法讓北北,台北新北的人民願意到桃園平鎮來消費,
所以配合剛剛轉運站的概念,我們可以打造一個北北桃一日生活圈,怎麼樣呢?
我們在交流道也設轉運站,譬如說從中壢交流道可以直接到內湖,可以直接到劍潭,台北的圓山劍潭,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在高速公路交流道邊,類似是我們從桃園到台北的一個轉運站,他到台北之後就可以坐捷運到台北的任何地方,這樣子我們打造一個北北桃一日生活圈!
就會在假日的時候,方便很多新北台北的人到桃園來觀光,特別到我們義民文化公園或雲南文化公園,或者我們有事情要去台北洽公的時候,也有很方便的交通
桃園的交通解決了!
解決了交通,我們才可以談觀光,談其他的產業發展,除了交通我們來談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結構,我們都有一個經驗,就是在幹線上堵車,可是在支線上一輛車都沒有!那是因為交通號誌的秒數不夠聰明,它沒有辦法去偵測交通的流量,如果以新的科技來做一個智慧交通系統不是很好嗎?
我們把這些做智慧交通系統的這些產業,來替代原先在平鎮的一些高污染產業,
我想大家都記憶猶新,4/28敬鵬發生火災對平鎮地區所造成的污染,包括撈起15噸的死魚跟空氣污染,大家應該記憶猶新,我們還是要謝謝這些高污染產業對臺灣經濟所提供的貢獻,但是這些高污染產業事實上產值也很低,如果我們可以用改造一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產業,來代替原來的高污染產業!
這不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嗎?
張誠當初在中科院是雄三飛彈總工程師,我知道中科院那些技術可以轉移到民間!來做所謂的智慧城市,張誠本身也是資訊科學電腦科學的博士,也知道如何發展所謂的智慧城市的一些工程,讓張誠進議會,把這些概念帶進到市議會,讓市政府知道如何做整個產業轉型,如何知道怎麼樣改善桃園的交通!這是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最後我們來談談教育,張誠推廣好書交換三年的時間,不是因為選舉才推廣的
還有推廣運算思維,希望幫助小朋友不要害怕寫程式,而且具有一種思維能去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張誠想利用這段時間來談談反毒,反毒教育,張誠還沒退伍之前就開始接觸反毒的工作,後來發覺毒品氾濫的問題在臺灣是非常非常的嚴重,
所以張誠才發現到說,如果把反毒教育做好?就可以逐漸減低染毒的人口,當染毒的人口慢慢減低之後,市場上沒有需求,就不需要緝毒!這工作就會慢慢減化,所以反毒教育是整個反毒工作的根本,那政府從事反毒教育非常重視,也做了非常多的時間,但大部分的反毒教育都集中在所謂的毒品認識跟毒品辨識上面,
知道毒品對我們什麼樣的傷害,毒品可能長得什麼樣子,就是咖啡包等等等的;但是對於在哪一種情境之下,會讓一個年輕人被吸引而使用毒品的情境體驗教育卻完全沒有,沒有做的原因是因為這個不能體驗,因為體驗就染毒了!張誠就思考這個問題,怎麼樣做好一個情境體驗的方式呢?
用遊戲來做情境體驗,張誠研發了一套反毒桌遊,叫做反毒情境桌遊!
它的正式名稱叫遠離毒品陷阱,讓年輕人或者學生在玩這套桌遊的過程中,去檢查自己的思考模式,為什麼會把自己帶到一個會染毒的情境?
如果經過遊戲可以去檢查自己的思考模式,原來這樣的思考模式會把我帶到一個染毒的情境,我就有機會重新做好我的人生管理!
這套反毒桌遊推出之後,深受所有反毒工作者,從業人員甚至志工的喜愛,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才是現在反毒教育最缺的那一塊!
所以在現在這個學期,107學年度第一學期,桃園市所有的高中職,在軍訓課裡面,會用這套反毒桌遊來做為反毒教育,有兩萬四千位學生會受惠,但是我們來想想看,這樣好的一個反毒情境桌遊,國中需不需要?小學需不需要?
所以需要大家把張誠送進議會,張誠可以跟教育局談,我們怎麼樣把這套反毒桌遊推廣到國中,推廣到小學,讓我們的反毒教育年齡向下延伸,讓每一個人染毒機率逐步減少到臺灣無毒品,這是張誠想做的事,張誠做了這麼多事情,只有一個目的,希望臺灣無毒,臺灣不但要社會無毒品,我們食品也安全,我們還要政治無毒,一個無毒的臺灣,是我們想追求的夢想!
桃園需要一位反毒議員!
桃園需要一位科技教育議員!
張誠就是這位反毒議員!也是科技教育議員!
請大家送張誠進議會!謝謝大家!
1號張誠
要讓平鎮不再隱形 – 政見圖文版
http://bit.ly/2OLRKRC
馬上訂閱張誠! ▶https://goo.gl/G1gr8Q
《張誠博士的故事》▶https://goo.gl/1dArDD
----------------------------------------------------------------------------------------------------------
更多1號張誠:
https://www.facebook.com/PhDChang/
http://www.phdchang.tw
高科技產業例子 在 國際經濟情勢對我國高科技產業之機會與挑戰 - 國家發展委員會 的相關結果
1. Sherman(1982)定義高科技產業應符合三項條件:(1)投注. 相當比例資金於新技術之研究發展;(2)擁有較高比例的技術. 人力;(3)以產品產銷創新或發明新產品為主。 ... <看更多>
高科技產業例子 在 高科技產業與人才創新<br>--台灣模式與經驗 的相關結果
以「列舉方式」定義高科技產業者亦不少見,如OECD國際標準工業產品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ISIC)高科技產業包含醫藥產品、辦公儀器與電腦 ... ... <看更多>
高科技產業例子 在 高科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高科技產業 編輯 · 航空航天技術( 噴射機、航天發動機、直升機、載人太空飛行器 ) · 生物技術 ( 基因工程、DNA陣列 ) · 信息技術 ( 資訊系統、通訊技術、大數據、雲端運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