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學問
這一陣子,學生們請我加入了數個微信群,一些老朋友也拉我進了幾個不同學術主題的Line群。剛加入新社群,許多人對我跨幾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背景很好奇,不少人問過我該如何做學問?
新的讀者不一定了解我的背景,我得先解釋一下。我大學唸物理,是台灣教育部特別徵選出來的基礎科學培訓學生,不需要考聯考,直接保送台大物理系就讀,並領有國家級獎學金。大學時期已研讀過許多博士等級的物理書籍,大三暑假被送到哈佛大學學習一個暑假。大學畢業前,為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全額獎學金(Fellowship)邀請入學就讀。不過,我決定碩博士改唸電機工程,世界排名第一的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也以優渥的全額獎學金邀請入學。那時我從積體電路元件、製程、硬件、軟件、系統設計、研究到無線通訊,四年多內拿到碩士及博士,其中一年多還同時在科技公司擔任全職工程師。史丹佛大學幫我申請了一項重要的專利,我後來以該項專利創辦了我第一家高科技公司。為了加強我在金融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開創公司之餘,同時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唸MBA。那是世界頂尖的商學院,而所有核心課程中,教授們大概都知道有我這號人物。在高科技管理及投資中奔走多年後,遇到了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厦老師,再度延伸我的知識領域,進入中醫的殿堂,而倪老師傳承的託付及我個人大量急重症的病例,代表我在中醫上有一定的實力。有這樣跨領域的背景,做學問這件事,我應該算是挺厲害的,而熟識我的人幾乎也都一致認同這點。
回到主題,如何做學問,或者應該說如何做好學問,這裡是基本的五項大綱:
(1)態度:既然是學習新的知識,自然得先把自己原本的知識及成見放在旁邊,如果不把心中的杯子清空,又如何能裝入新的水呢?這並不是說你原本的觀點不正確或沒有用,而是不要在學習新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以舊的知識去判斷新的知識,不然你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新的知識?存疑和否定是不一樣的,當新舊知識有衝突時,不要急著做判斷,把那些疑點擺在腦海中某個位置,以後需要解決真實的問題時,會有許多機會來嘗試及比較不同的觀點。放空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態度是高高掛上自己原有的觀念,那你注定很難深入了解新的知識。
(2)格局:一門學問之所以為學問,是因為有其整體的系統,而不是這裡一個小伎倆、那裡一個小伎倆。學習一門學問,必須把格局放大,著眼整個系統思維及架構。舉個例來說,學習中醫的微信群裡,很多人偏重在這個藥方解哪個症狀、那個穴位止哪個疼痛,遇到一個病症就急忙想知道有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聽到別人問個什麼病症,也急忙告訴人家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也有許多人花很多時間閱讀及轉發網路上那些吃什麼東西、做什麼小動作就能長命百歲的極簡文,其實,那都只是在消磨時間,看再多也沒有什麼意義。「奴、徒、工、匠、師、家、聖」,如果你學習的格局擺在「奴、徒、工」,你一輩子也不會成為「師、家、聖」。
(3)專注:我記得多年前學習量子物理時,物理系許多的同學們都希望能學好這門深奧的學問,他們買了很多本量子物理的書籍,認為交叉學習更能學好。而我還是堅持一直以來的學習方法,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從封面到封底,一字不漏地慢慢看完,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絕對不翻頁,連作者在序文中感謝誰、印書是第幾版第幾刷,我都知道。不用說也猜得到,當年我量子物理學習地非常好,而這麼多年來,我量子物理的功力依然存在,上次在一個微信群內講解中醫時,同時也在另一個Line群裡和好幾位物理學教授討論時間在量子物理及廣義相對論中的差異、時間可逆性與否的不同觀點等等。學習一門學問,就好像學習空手道,入門的黑帶都還沒拿到,擂台賽也還沒打過幾次,就不要急著加上跆拳道的腳、合氣道的手腕等。專注是深入一門學問必要的途徑。
(4)嚴謹:學問,不同於一般生活上的小知識,必須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如果做學問不能嚴謹,就只是零零散散的點,連結不成一條線、一個面。拿中醫做例子,中醫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嚴謹,絕大多數網路上流傳的中醫文章,最多只能和「一天喝幾杯咖啡比較好」的文章相比,非常的不嚴謹。我參加過很多大型中醫研討會,也和很多所謂的中醫名家交流過,很可惜,無論是教學內容、研究細節、臨床病例,都很少能達到主流科學嚴謹的標準,這也導致目前整個中醫界嚴重缺乏嚴謹的態度,大多流為「告訴你這樣就這樣」,以及非常多的誇大宣傳,病人和中醫學生也習慣這樣的風氣。學習一門學問時,嚴謹的思維可能會讓你覺得怎麼比別人學習得慢許多,人家都已經引經據典地說這說那,你還在探討很基本的東西。然而,沒有了嚴謹的思維,整個學習搭建在一盤散沙上,一切遲早會流為幻影。
(5)實踐:任何一門學問,少了大量的實踐及真實的反饋,那就只是哲學性質的討論,甚至是清談。再拿中醫做例子,許多人沒治癒過多少病人,從古書中看到了某個方劑及病例,或者用了個簡單的方法幫助過一兩位家人,就以為那就是答案了。如果一門學問就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上網搜尋一下不就得了?而實踐也不是死板地重複同樣的方法,如果你以前的做法到了某個程度就卡住了,那你用同樣的方法再做多少次,也不會突破原本的困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思」不僅僅是頭腦裡的思考,更是從大量實踐得到反饋的深入檢討。
態度、格局、專注、嚴謹、實踐,這五項做好了,無論在哪門學問上,你都可能成為「師、家、聖」,少了任何一項,你注定停留在「奴、徒、工」。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629)
高科獎學金申請 在 Different life different ga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度臺灣歐洲教育推廣協會☆
✅獎助2名前往歐洲攻讀碩士同等學歷,申請經甄選核准後,獲獎生每名獎助新臺幣十萬元。
●申請資格:
(一)具中華民國國籍。
(二)在台灣取得學士學位,畢業成績平均85分以上者。
(三)年齡35歲以下,已取得國外學校入學許可者。
🔸2020年度因疫情影響,得開放獲獎生於本獎學金公告錄取後補交國外學校入學許可。
(四)未獲得本國政府或其它任何單位提供之出國獎學金者。
(五)已經具有碩士學位,計畫到歐洲地區就讀第二個碩士者;或已經在歐洲地區大學註冊,開始碩士學業者,不符合本獎學金申請條件。
(六)申請人所攻讀之課程不得為遠距教學課程、函授課程或通信教育。
詳情⬇
https://eef-taiwan.org.tw/study_in_europe/scholarship/european_scholarship
#碩士獎學金
#歐洲留學
#scholarship
#studyineurope
高科獎學金申請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謊痣嫌最愛的世界
_____這我一個關係不錯的學妹去北京交換後寫下的心得,托我發出來,因為回牆內她所有社群軟體一向是全數關閉的。
.
怕身份洩漏被舉報什麼的,能認明身份的資訊都模糊過了,也不署名,她說想轉盡量轉。
.***
.
[不是去念書,是去體驗極權社會!向老大哥舉報身邊的人是 #能賺零用錢的喔!]
.
暫時離開牆內一週,剛好在最焦慮渴望知道外面到底發生什麼事的時候。
.
「牆」,在臺灣的時候都說得很嘲諷,覺得它讓中國人在與世界溝通的時候表現得荒謬,但同時又把他們的蝗蟲行為給攔下。「牆」成為一個可笑又娛樂、某種程度上對中國社會冷嘲熱諷的借代。
.
但當真的生活在「牆」裡面,才發現「牆」不只是對世界的無知而鬧笑話、或脖子以下的18禁不可描述——這種日常中怡情娛樂的影響性而已。
.
在「牆」裡面,是全方面生活在極權國家的恐懼感。
.
因為一但在「牆」內,你所做的一切都被注視著。不只是在學校便利超商買關東煮,都可以人臉辨識直接從校園卡扣款——這種中國同學覺得「牛逼」,但我只覺得驚悚的高科技監控系統。
.
更多的,讓人更恐懼的,是其實每個人都豎起耳朵聽。
.
因為在「牆」裡,有所謂絕對的「正確的話」,而且所有人都知道標準在哪裡。統治者希望掌握所有對「牆」有威脅的人,這個標準誰都知道,所有人都能幫他找出來,而這些幫助「牆」更加牢固的人,會獲得豐厚的報酬。
.
會知道你哪些行為踩了「牆」的紅線,自然也會是和你更常聊天、較親近相處的人。
.
幾年前,他們還習慣說這是告密,這是背叛。
現在,用詞變只剩下官方的「舉報」,而私下大家漸漸已經認知到,這是無疑是批鬥。
.
「歷史重演啊」,這半年來微博上都在耳語著。
.
[校園]
.
上學期的課,在文化研究領域非常著名的老師,講述著由第三世界國家革命所影響的巴黎68學運。
.
雖然主要是談左翼思潮,但能夠在中國談到學運,還是讓人感到驚訝的。�(不過同學私下說是因為老師是高官子女,有人保的)。
.
依循脈絡談到了武裝革命的切格瓦拉,老師說道:「格瓦拉其實曾經說過,世界上很少有真正的共產主義者。」
.
「只是有很多的共產黨。」
.
突然地停頓,遠離了麥克風。
台下響起了一種似乎默契般的輕笑,你知我知。然後就像那段話不存在一樣,課程進入下一個部分。
.
我當下只覺得有趣,那種所有人似乎都懂的默契。
然而,兩個月前,已經有兩位北大和清華的老師分別以「背離馬列主義,反黨違憲」和「嘲笑威脅中國夢」的名義被舉發,遭到整肅處理。
.
其中一個老師,只是因為講了霧霾。
而舉報者是課堂上的學生。
.
在這之前,廈門大學、北京建築大學、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也都出現學生舉報造成老師被整肅的狀況。
.
告密風氣這一年來漸漸漲起,老師們也都人心惶惶,越來越無法相信學生。而且一但舉發成功,其實所有課堂真的人也脫不了關聯。
.
所以我下學期,還要去上我鍾愛的老師的文化研究嗎?會不會下次修課,隔壁的同學,就是那個錄音的告密者?
.
[休閒看小說或寫寫字]
.
那天是知名作家天一被判刑十年的新聞發出來,轟動了各地創作圈子。一整個白天,看到的都是所有人都憤憤不平的譴責司法不公,討論上訴的可能以及辯護律師之類的問題,讓我甚至覺得中國是不是對權益的認知清醒了點。
.
但進入夜晚,習慣性的刷著匿名論壇,我看到了另外一面的中國。
一個小朋友,年齡猜測國中生,或高一左右,還沒到只剩考試的年紀。深夜2點在中國最大的匿名論壇發帖提問:
「既然創作可以判刑,那我是不是可以去舉發現在和我一起競爭申請考察獎學金的女同學?我知道他有在寫文章。」
「不管能不能讓她進局子,但都夠讓她有紀錄,學校當然不可能把獎學金給她。」
.
留言挺熱烈,我即時追著,想知道大家會怎麼回覆。
而果然是號稱最誠實的匿名論壇,沒有正義凜然的阻止,而是集思廣益的想這件事的可行程度,包含會不會被發現舉報人的身份,和對方是不是其實更大咖,有背景來尋仇。
.
原來所謂的狼性,那種非贏不可的狠勁,就是就是把擋在自己前面的事物,用任何手段清除掉嗎?
而且那不過是個國高中生而已。
.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例子,都是我在中國這段時間看到的。
有去年氣急敗壞的朋友和我們抱怨,根本不看小說的哥哥裝沒事問自己平常在看的創作平台是什麼。警覺起來問他,結果說政府現在鼓勵舉報,獎金好幾千。最近爸媽錢給得不夠,想隨便找幾個人氣高的舉報賺點錢補貼。
.
再不然,在二次元內,甚至會去舉報同擔對於角色(他認為)不尊重的發言,例如「OOO我老婆」或者等身抱枕都能成為舉報理由。簡單來說,凡是對二次元角色的意淫、(性)幻想,可能是文字、圖像或者製成週邊,只要能與「涉及污穢色情」擦到邊的,都能被舉報。甚至,只要是任何「廚發言」,都在舉報的範圍之內。因為他們認為網路是公開平台,誰都可能看得到,因此都可能「有害二次元人物名譽」。
.
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進擊的巨人》的兵長。因為這角色調性嚴肅,性幻想也多。因此同擔就拿這事吵起來然後去舉報。
.
「以維護虛擬人物的人權,去侵害現實人的人權」——而這舉報不限於女性向,是連男性向也適用的。
.
兩個禮拜前,選秀節目的年輕人被舉報14歲時「對國旗不敬」。大量的舉報開始發生,內容來自這年輕人6年來的3000則動態。為何針對他?因為舉報的人支持的選手,贏不了這個年輕人。認為他長得醜,選秀排名高——我選的人贏不了你,那就做掉你。
.
「我看到你的臉就噁心,為什麼要出來當偶像污染大家的眼睛,所以我舉報你,不要你出現在螢幕上。」
.
告密,舉報,批鬥,從來都不是「你真的做了什麼錯事」。
是要你恐懼,要你害怕,要你知道你誰也不是。只要想要搞你,你隨時可以被搞掉。
.
可能是因為你老闆一直誇你的提案有人眼紅,也可能因為你每天的香水太濃讓隔壁桌不爽,都有可能是你消失的原因。
.
這就是極權,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每日生活。
這不是1984,這是現在的中國,這是我現在在體驗、當然也是非常「難得」的日子。
.
***
.
[後記]
.
香港這次反送中,好像突然讓很多人發現,極權可以多麽暴力乾脆的清理人民。
極權和民主,好像差的真的有點多。
.
但其實生在解嚴後的台灣年輕人,對於極權是很陌生的。
所以才會有「民主和極權,也沒那麼重要啦」、「不要出頭就好啦」,這種不想那麼多、只是想安安份份過我的日子,其實也不是很意外的想法。
.
連我其實也是真的人在中國了,才發現極權是多麽的讓人恐懼,那力量是多麽的強大無處可逃。
.
真正的極權社會,從來就不只是你出頭才會清理你。
而是你每天祈禱,今天是個平安的一天,沒有人欺負我(而我也不能還手)、沒有人純粹看我不順眼、我沒有競爭力好到讓人想把我做掉、沒有人覺得我可能戳破了這個美麗、強大、沒有病痛的國家,盛世完美無瑕的表面。
.
***
.
[個人補充]
.
關於舉報,我沒去過中國,我不清楚。
但以二戰的德國納粹的蓋世太保來說,他們一樣負責逮補反德國、反納粹、共產黨人等。大多都不是靠蓋世太保自行去查找犯人,而是透過民眾之間的互相舉報,蓋世太保才去抓人然後送進人民法庭。
.
或者白色恐怖時期的臺灣也相似。
.
那我想中國現在的情況可能是一樣的。
關於二次元舉報的部分,我聽學妹講起先覺得太誇張,明明網路上還是一堆這種言論。但仔細想了想,只不過是沒被舉報而已,不代表那些言論能安然無事自由存在。沒人舉報無事,但若被舉報,這些都將成為政權弄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