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的派系常成興風作浪的勢力,從張彭春日記一窺1920年代的學界風波】#精選書摘
1923年,張彭春到北京清華園的目的,是想在清華產出新大學、新精神,以推動「新君子教育」,好好培育年輕一代新中國領袖人才。理想可謂遠大,但無風不起浪,風從那裡來?
張彭春致力清華改制過程,第一陣「風」,來自無不涉及複雜的經費分配和盤根錯結人事問題,而第二陣風,則是「權」,這緣於清華隸屬外交部管轄…….
---
►有話想說,新功能「網路沙龍」讓你在文章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張彭春清華日記 #清華大學 #張彭春 #教育界 #派系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對外華語教學產業,值得大力推廣。目前看來成效是有限。是否有什麼機制,除在現有各大學裡設置華語中心外,可以讓民間多發揮創意及各式各樣的跨域結合?透過民間設置此一新興產業可以吸引更多外國人來台做長、短期的學習,結合深度旅遊、文化體驗及偏鄉的教育志工,甚至是打工度假,來強化國際青年交流。目前...
「高等教育經費分配」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 【深耕計畫依然將經費集中 ... 的評價
- 關於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高教資源分配不均教改團體盼教育部正視2019-09-06 IPCF ... 的評價
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首次上稿 05/29 11:31
更新時間 08/04 17: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勞動部6月29日宣布,由於本土疫情警戒第3級影響,衝擊各行各業勞工生計,規劃就業保險投保薪資2.4萬元以上在職勞工紓困措施,預計將發放生活補貼1萬元。
而政院於6月24日宣布紓困4.0精進方案,其中每人最高可貸10萬元的勞工紓困貸款確定加碼,原訂50萬個名額,修正為6月19日以前申請的117萬件,未來經銀行審核通過者均可獲貸,不過,原則上將不再開放新申請案。此外,放寬自營作業者與無一定雇主勞工的紓困資格,分別可領1萬元或3萬元的補助。
另外,對投保級距在2萬3100元以下的部分工時受僱勞工發給新台幣1萬元生活補貼,6月28日起開放上網申請,預計3個作業天可入帳,預計有41萬名打工民眾將可受惠,使用經費42億元;針對染疫確診死亡也增列發放給家屬喪葬慰問金10萬元。
同時政院也拍板電費紓困減免方案,住宅用戶6月不實施夏月電價,改採平常計費標準,服務業、農業用戶最高可減免30%電費。台電表示,將有逾1000萬用戶受惠,考量用電規模與特性,各有不同優惠方式,合計減收電費約61億元。
紓困4.0精進方案
紓困4.0精進方案
行政院6月24日公布紓困4.0精進方案,包括暫緩實施6月夏季電價,針對住宅用戶敲定6月不實施夏季電價,約有1000萬戶受惠;而服務業與農業用電戶,自今年5月起至7月為止,視情形減免電費,營業額減少50%以上者最多可減收30%的電費。
另外每人最高可貸10萬元的勞工紓困貸款確定加碼,原訂50萬個名額,修正為6月19日以前申請的117萬件,未來經銀行審核通過者均可獲貸,不過,原則上將不再開放新申請案,此外,放寬自營作業者與無一定雇主勞工的紓困資格,分別可領1萬元或3萬元的補助。
行政院也敲定打工族可獲紓困補助,新增投保級距在2萬3100元以下的部分工時受僱勞工,發放1萬元生活補貼,預計紓困人數達41萬人,經費42億元,並新增短期代課老師、鐘點人員受到這段期間停課影響者,由政府補助鐘點費,對中止建教合作的高中建教生,也補助學校發給紓困補貼。此外,勞動部29日表示,目前正在規劃就業保險投保薪資2.4萬元以上在職勞工紓困措施,預計將發放生活補貼1萬元
其他還有國有租金減收延長1年,對於立院朝野黨團日前共同提案,要求對染疫死亡者發放10萬元喪葬費補貼,政院已同意將發放,以示對死者家屬的慰問之意。
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在臉書貼文,用5張圖說明「紓困4.0精進方案」。
擴大急難紓困審完 162億餘元紓困金最快8/3入帳
衛福部表示,今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已於30日審核完竣並撥款,計核定通過86萬7704件,發出162億9855萬元紓困金,申請紓困金的民眾最快8/3就可領到。
2.4萬以上、3.48萬以下全職勞工看過來!月薪少2成可領1萬補貼
勞動部7月8日宣布,推出「受僱勞工生活補貼計畫」,就業保險投保薪資在2.4萬元到3.48萬元間在職勞工,其薪資減少達2成者,將發放生活補貼1萬元。
打工族萬元紓困
因應紓困4.0精進版方案,部分工時受僱勞工生活補貼領取條件放寬修正後為:4月「任1天」有參加就保且月投保薪資在2.31萬元以下、不能重複領取政府機關相同性質的補助、補貼或津貼;請領截止時間為8月31日。
自營作業者
紓困4.0精進版措施擴大認列追加發放自營作業者和無一定雇主勞工生活補貼,預計追發6.3萬人,其中包括持有我國永久居留證者622人。7月9日起開放勞保局系統線上登錄,其中有1.2萬人將直接撥款入帳,此外,生活補貼部分,勞動部宣布登錄時間也延長到8月9日。
高中建教生
因應紓困4.0精進版方案,教育部將建教生納入紓困對象,建教生按中止訓練停領生活津貼月數,每月補助1萬元,初估受惠建教生約7800人,所需經費約1億元。
大專兼任教師與助理 可請領勞動部1萬元生活補貼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6月29日表示,勞動部宣布發放部分工時受僱勞工生活補貼,各大專的兼任教師、兼任助理或校內工讀生只要符合條件,就可向勞動部請領1萬元補貼。
代理、代課教師等高中以下鐘點人員
因應紓困4.0精進版方案,教育部宣布加碼措施,學校課程內鐘點人員,如短期代理代課教師、特教助理員、社團教師、教學支援人員、公立學校(幼兒園)司機與隨車人員等,將由各校及地方政府按原編列相關預算給薪,預估所需經費約共4.8億元,有近3.5萬人受惠。
新北市夾娃娃機等6大停業場所
新北市長侯友宜6月28日宣布,新北另公告的6種停業場所(中央沒有公告者),包括夾娃娃機店、釣魚釣蝦場、小說漫畫出租店、互動式情境體驗服務業(密室逃脫)、VR虛擬實境體驗館、桌遊店,皆納入補助對象。
「保單借款紓困」來了 首日僅3小時申貸逾千人 金額1.33億元
由金管會及壽險公會推動、22家壽險公司承辦的「保單借款紓困方案」於1日上路。根據金管會統計,光是7月1日上午短短3小時,申請人數已經達1453人、申貸金額也達到1億3283萬元,有的保險公司像是國泰人壽,當天就直接撥款給保戶。
薪資減損勞工可領萬元紓困金 第2輪23日起申請
勞動部「全時受僱勞工生活補貼計畫」提供因為疫情衝擊而薪資減損者紓困金1萬元。第2輪、6月份薪資較4月份減少達2成以上者可於明(23)日上午10點起上網申請。
紓困4.0方案
●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行政院日前宣布要發放「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國小、幼兒園學童及國中、高中、五專前3年身心障礙學生共250萬人受惠,若家中有2名學童,則可領2份補貼,三級疫情管制期結束前出生的新生兒,也都可領取這筆補貼,每人1萬元,可「線上請領」或透過「實體ATM」領取,其中線上請領自6月15日上午10時起開放登記,6月18日撥款入帳,紓困特別預算編列220.74億元。
教育部長潘文忠特別分享家庭防疫補貼快速領取「4步驟」,南投縣政府也製作「請領步驟圖表」供民眾參考。
教育部宣布7/15起新增郵局臨櫃、身分證申請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教育部6月30日宣布,7月15日起新增郵局臨櫃管道,也加入孩童身分證為第2資料庫,涵蓋更多可能沒有健保卡的家庭申請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15日起可到郵局臨櫃領取
為協助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之家長,行政院推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發放滿月之申請率逾94%,領到1萬元補貼的人數已達215萬9651人,明天開始還可到全國1萬2千多間郵局臨櫃領取。
●運動事業從業人員
運動教練、裁判等人員紓困金
教育部編列紓困4.0特別預算12.01億元,協助受衝擊的運動教練、裁判、球評等每人最高4萬元補貼。
●教育業
5月至7月期間,本人或家庭成員經濟確實受疫情影響的高中建教生、大專校院學生,可請領緊急紓困助學金、校外住宿租金紓困補貼(1200至1800元)。
5月至7月期間,任一月酬勞因疫情影響較原定課程計畫損失達50%社大講師,最高可補助4萬元。
大學生
教育部長潘文忠6月3日表示,教育部編列2400萬元紓困大專校院受影響學生,包括提供緊急助學金及校外租金補貼,估有7千人受惠。
校外租金補貼由1200元到1800元,梁學政表示,校外租金補貼是依各縣市租金水準不同而有區別,台北市可補貼1800元,新北市和桃園市1600元,台中市1500元,金門和馬祖則是1200元,學生本人或家庭主要照顧者受疫情影響均可受補貼。
補習班及課照中心員工
教育部長潘文忠6月3日表示,教育部編列8億元紓困預算協助補習班及課照中心,共約2萬名員工、每人4萬元紓困金。
紓困分為2種對象:
第1種:今年5月到7月,補習班或課照中心任1個月營業額減少達50%,依本國全職員工人數乘以4萬元,補貼其員工薪資及營運成本。
第2種:受中央政府命令停業,且給付全職員工未達基本工資的補習班和課照中心,以其雇用員工數每人1萬元計算,給予一次性停業補貼。
私幼、準公幼員工
教育部長潘文忠6月3日宣布,教育部共編列22.36億元紓困預算,私立幼兒園共2864園,準公共幼兒園共1262園,兩者合計4126園,以5萬5千名員工,每人4萬元上限,申請條件之一是要「正常支付教職員工全額薪水」,放無薪假就不符申請資格。
托育補助6千元
社家署宣布6月份托育補助撥付方式,家長如於6月15日至6月30日期間持續送托,可領取全月6千元的托育補助。
6月私幼不收月費
教育部5月28日表示,6月私幼將先不向家長收取月費,等復課以後,再依實際上課日數,按比例收費。
●運動事業、觀光業等八大娛樂休閒業者
停業及薪資補助
升3級防疫遭停業的八大娛樂休閒業、健身房等,提供停業及薪資補助,每企業獲1萬、員工4萬元,但前提是遭中央命令停業、給付員工薪水未達基本工資者,包括補貼企業停業「每全職員工」1萬元,另有給付員工1次性的薪資補貼3萬元,及就安基金加發1萬元生活補貼;但企業不能自行解散或歇業。
導遊領隊補貼
交通部6月3日公布交通紓困方案,其中觀光產業方面補助100.46億元,針對旅行業、旅宿業及觀光遊樂業5到7月損失,提供員工每人4萬元補貼及營運補貼,總計8000家民宿受惠,旅行業、旅館及導遊領隊共12.6萬人受惠,業者最快6月4日就可提出申請。觀光局表示,去年申請過補助的3128位導遊、領隊,因為有帳戶紀錄,最快6月4日入帳。
●藝文工作者
全國藝文紓困管道
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5月26日特別整理全台目前各地方政府文化局處,因應疫情公告的紓困方案與協助措施,並在臉書粉專隨時更新政府各部會紓困資訊給有需要的藝文工作者參考。
藝文紓困4.0
「藝文紓困4.0」自然人申請截止日延後至7月26日。
國表藝特別方案
繼文化部公告「藝文紓困4.0」正式開放受理申請,國表藝董事長朱宗慶也於6月7日偕同3館1團藝術總監與執行長召開線上記者會,說明此次藝文表演因應防疫三級警戒二度停擺,國表藝提出全新「特別方案--同心同在」,全力陪伴藝文界度過難關。
曾獲藝文紓困自然人補助3萬元於6月4日直接入帳
曾獲藝文紓困1.0及2.0補助的自然人,文化部採取主動審查合於規定者,3萬元將於6月4日直接入帳;至於藝文事業及未曾獲藝文紓困補助的自然人,也將採「線上申請、簡化程序、先到先審」方式。
文化部表示,將同步以簡訊通知獲補助並已入帳者,若去年曾獲補助的自然人在一週內未獲通知,則可再提出申請。
文化部推出藝文團體紓困貸款專案 政府提供10成信用保證
文化部與文策院、信保基金、台灣銀行、合作金庫等合作,推出為藝文團隊量身打造的「演藝團體紓困貸款專案」,貸款額度最高600萬元,並由文化部提供10成信用保證及1年全額利息補貼。
●農漁民
促紓困貸款盡速發放 農委會補助農漁會辦理紓困貸款行政費
農委會啟動新一波農業紓困貸款措施,額外增加228億元的新貸額度,且到明年6月底前都免除利息外,農委會也補助申請紓困新貸的行政費用,希望可用最快速度完成貸款審核,盡速撥付資金給農漁民,讓農民度過這波疫情的衝擊。
農委會5大措施
政院6月3日提出的2600億元「紓困4.0」方案,農委會分配到的預算額度為196.6億元,除已於6月4日發放給一般農漁民1萬元的生活現金補貼,農委會也加碼農業紓困貸款,祭出5大措施,其中包含既有專案農貸申請自動免息,農金局表示,已在6月4日完成18萬戶、千億元舊貸免申請就免息措施。
●服務業
商業服務業
針對商業服務業提出新補貼方案,商業服務業若在2021年5月至7月任1月營收減少5成以上,將提供1次性營運補貼,以本國全職員工數計算,每人補助4萬元。
百萬人商業服務業紓困今申請 110種行業每人補4萬
經濟部釋出可申請行業詳細業別,共包含高達110種行業,除了餐飲、娛樂、批發、零售等,包含租賃、設計、倉儲、廣告、汽修、洗衣、洗髮及美容等都列入,只要有公司登記或稅籍,營業額衰退達5成者,即依正職員工數發放4萬元補助,受理時間自6月7日起到8月31日或經費用罄為止。
●餐飲業
紓困起算點再往前! 蔡英文:商家5月起營業額少50%就可申請
總統蔡英文16日宣布不論起算點為5月初還月中,只要「營業額下降達50%」的商家都能申請紓困。
餐飲紓困:383億起跳
經濟部新版紓困方案5月24日初步出爐,本次不納入工業,整體商業服務業紓困預計不會低於383億元,將更簡化行政程序與計算方式,讓受影響企業能更快拿到補助,避免過度影響營運與就業。
●運輸航空業
運輸薪資補貼
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表示,特別預算計程車、租賃車、遊覽車駕駛每人可補貼3萬;遊覽車客運業者每車最高補助1萬元;汽車駕駛人訓練班以雇用員工數每位給予4萬營運補貼;公路與國道客運方面,也規劃用公運計畫進行補助。
國光客運:發津貼鼓勵員工休假或留停
國光客運日前已對內發出公告,將於6月1日起,除鼓勵駕駛同仁多休特別休假外,還鼓勵留職停薪,請特休可獲每日2百元津貼、留停可獲每月5千元津貼。
空廚、地勤薪資補助
交通部持續針對航空及航運業者提出紓困措施,此次更新增空廚及地勤業者約7700人,航空產業總計補助80.74億元、共1.4萬人受惠,項目包含業者機場相關使用費及信用擔保貸款利息等費用,相關申請公告6月4日公布,業者可採線上申請。
●原住民
原民會:再推金融紓困4.0 全面免息且本金寬緩至明年
原民會表示,針對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貸款戶、原住民族企業貸款信用保證之核保戶、申貸儲蓄互助社專案貸款之原住民社員,再推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4.0方案」,以減輕族人負擔,協助族人度過難關。
●新住民
移民署:疫情新住民扶助計劃 每人每次最高核發最低生活費3個月
「新住民發展基金」原即訂有「設籍前新住民遭逢特殊境遇相關福利及扶助計畫」,移民署籲請各地方政府積極協助申辦,幫助新住民家庭渡過困境,每人每次最高核發當年度最低生活費3個月。
●馨生人、更生人
司法紓困方案!馨生人月領1.2萬 更生人做外送補助1萬
法務部公布紓困新方案,馨生人(重大犯罪被害人或家屬)資助金額從每月6000元提高到1萬2000元;更生人加入外送平台,則可獲得每月最高1萬元補助。
更生人淪「紓困孤兒」台灣更生保護會給予慰問金
財團法人台灣更生保護會指出,將結合新北市榮譽觀護志工協進會,給予因不符勞動部推出的紓困方案所設條件之更生人個案慰問金及紓困物資袋濟急。
●其他紓困措施
勞動部:3大計畫
疫情衝擊就業市場,初踏出校門職場新鮮人面臨就業考驗,勞動部拋出「產業新尖兵計畫」、「青年就業旗艦計畫」、「110年青年就業獎勵計畫」等3大計畫協助青年接軌職場。
財政部:因應疫情減收營業稅
財政部5月27日宣布,各區國稅局將主動調減小規模營業人今年第2季(4月至6月)的查定銷售稅,針對遭停業或與人近距離接觸行業,5月減收50%,6月更減收100%,預估將有49萬餘家營業人受惠,預估減收稅額2.3億餘元,第2季營業稅將於8月1日至10日開徵。
國產署:3大紓困措施
財政部國產署5月26日宣布,提供3大紓困或辦理應變措施,第1是上半年租金減收2成、第2是案件原通知補正及繳款(價)期限,不計入三級警戒期間、第3是提供5、6月份租金緩繳。官員表示,6月到期租金共有8.7萬戶,加上其他月份,至少會有10萬戶以上可受惠。
出租及設定地上權案租金可緩繳 國產署:再延長期限至9月底止
國產署6月25日表示,對於出租及設定地上權案件,國產署再延長租金緩繳措施,繳款期限為今年5月至8月者,繳款期限一律延長至今年9月底,延長期間免計收違約金及遲延利息,估有近9萬人受惠。
內政部:中央社宅店舖減租3個月
內政部5月26日表示,中央社宅店舖自5月起,為期3個月,減租50%;另針對符合確診、隔離或是放無薪假等狀況之中央社宅住戶則減收租金20%。
金管會:民眾領取紓困補助款 銀行不得抵銷或扣押
金管會提醒各銀行,配合司法或行政強制執行程序時,應先確認帳戶內之金額,是否為帳戶所有人自政府領取之「紓困補助款」,以免發生違法抵銷或扣押之情形。
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透過教育創新培育人才 重視博雅教育提升學子視野
訊息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5429747
——教育體系是讓你從學習,到真實的世界、到就業,然後再回來學習、體驗、貢獻,任何時間你都會在這個學習圈當中。未來就是要去培養學生有這樣的概念,你永遠沒有學習完成的一天,在此循環中個人會有成就感,然後在這中間會願意持續做這樣的循環。
問:
請問您覺得現今臺灣高等教育有哪些問題?
答:除了大家都在談的少子化。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師徒傳授,所謂的「專業」正受到挑戰。這現象在網路興起後更加明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面向越來越廣,過去很多事情都必須要重新顛覆、重新調整。
大學根據專業分成工學院、理學院、文學院、醫學院等不同系所,希望用專業紮根。以現在的時代來看,高教發展光靠專業還不夠,還需要跨領域。如果真的跨域,那原來的專業其實反而會變成阻礙。所以高教發展現在要換另外一個方式去解決原來領域造成跨領域的阻礙。
這牽涉高等教育到底想要培養什麼樣人才的問題?我認為這是面對現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我們對於臺灣下一代人才必需注重的面向。
教育4.0是創新驅動(Innovation-Driven)的教育,需要能夠以創意、創造、創新為教育目的,所謂的人才必須是碰到問題,可以想到解決方式的人。這時除了需要本身的專業,還要一些創意、創造、創新的概念。在談高等教育的時候,必須要思考如何把這個概念融入到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因此,我認為臺灣高等教育在未來,如果真正想要超前部署時,其實應該是從這個面向出發。
透過博雅教育提高年輕學子的視野
問:
那您認為現在臺灣對於人才培育有看到這個方向嗎?往這個方向在走了嗎?
答:臺灣的人才培育過程,顯然被社會上的一些想法,甚至報章雜誌對於就業趨勢、薪資等因素所限制。所以理工學院的學生不是思考他要做什麼,而是要進台積電。如果我們的人才看到的是就業市場和就業薪資,是從這個角度看他個人的職涯發展,那我認為國家的前景可慮。
當我們在談護國神山的同時,要稍微思考一下,所謂的護國神山到底是什麼?真正的護國神山應該是擁有一群創新的人才,而不是去注重一個單一產業的股價、市佔率。如果下一世代的人才菁英普遍都這麼想,這是令人憂慮的發展。
臺灣在人才培育上,蠻大的課題就是所謂的博雅教育,是一個廣度很廣,然後能夠面對整個社會脈動所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在大學教育中,讓年輕學子在博雅認知和訓練方面有一個更高的視野,我相信我們周邊的人就比較不會陷入既有的窠臼。
在談高等教育的時候,一定會想到線性的學習模式,從幼稚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到研究所。線性要變成一個循環。教育體系是讓你從學習,到真實的世界、到就業,然後再回來學習、體驗、貢獻,任何時間你都會在這個學習圈當中。未來就是要去培養學生有這樣的概念,你永遠沒有學習完成的一天,在此循環中個人會有成就感,然後在這中間會願意持續做這樣的循環。
這些養成都是在進入大學的這幾年,尤其剛開始這段時間,要能有這樣的體認。陽明交大現在正在盤點跟規劃博雅教育的課程,希望把對於高等教育未來這樣的概念,能夠不只灌輸,也能夠在未來學生的學習歷程當中,能夠有所體認、有所實踐。
體察文化差異 抓對統整時機
問:
請問您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併的看法?為什麼要合併?合併要考慮哪些問題?
答:陽明交大合校起源大概要往前推到過去20年,今年合校成功,一定是過去大家無數努力。陽明交大是2月1日掛牌,其實對師生來說今年9月才會面對新的學年。目前急需面臨的是兩校有各自的文化。就像陽明大學過去創校的宗旨就是講醫療平權、對於偏鄉的醫療服務、人本關懷等;交通大學就是有非常勇敢的創業精神、能面對失敗。相對的陽明大學大部分都是證照系所,學生畢業後比較有就業保障(job security)。所以兩個學校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認知,一個冒險進取,較有創造性;另外一個就是胸懷博愛、人格高超,但相對保守。可以想像中間的文化差異很大,包含衍生出來學校的各種體制、辦法規定等。
老實講合併新設比真的新設還難,因為是合併新設,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要尊重兩邊舊有的東西、要體察兩邊原有的文化差異,中間經過很多的討論折衷,最後產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過程的確是相當困難的。
兩校合校談了20年最後能夠水到渠成,第一是時間可以解決一切;第二是能夠找到折衷的點;第三個,我覺得最重要,有時候要抓對時機。我個人認為時機其實是整個大勢,也包括那時的主事者是誰,這些都要全部到位,才能水到渠成。
合校後很多真實的挑戰要一一面對,各種問題都要找到解決的辦法。像現在兩校區已經有交通車兩邊對開,2小時一班,公文傳遞、師生往返大概4小時就能解決。其實事情都有一些轉圜的方式,大家不應該去爭論一些很小的事情。像校徽短時間無法決定,就先沿用舊的,也有一個暫行校徽。又像校慶就是2月1日為揭牌日,但兩校區一樣保留原來的校慶日分別叫做陽明日與交大日。人的生日有國曆、農曆,我們學校過三個生日有何不可?另外也因此趁合校的機會,進行組織再造,讓行政單位、學院、系所與研究中心,未來能夠更有效率運作。
打造淬鍊成為一所「偉大大學」
問:
您對合併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規劃和期許為何?
答:「偉大大學」的期許是白紙黑字寫在合校計畫書中的。我對「偉大大學」的定義是:締造創新,樹立價值;激發潛能,培育領袖;勇於調適,面對挑戰;引領轉變,發明未來。我當時遴選校長的一個小口號是「Inventing the future」,我們要去創造改變,而不只是改變來了我們能夠生存。
另外的期許就是,創造、培養出各個領域的領袖人才。我特別強調各個領域,不是原來在醫學或在高科技領域的人才,那已經有了,是要全方位,有足夠的寬度,可以看到各個廣泛的面向。在多變的環境內有很好的應變能力。甚至要去引領改變,而不是在後面追著說有改變了,我能夠生存、能夠解決它給我的問題。
目前正在進行規劃幾件重要事情,除了剛提的博雅教育;第二個,我希望能產出新的產學共創路徑;第三個,成立國際學院,其他學院一定會有一些合作整合。未來校內應該有產學創新學院,以因應現在還在立法院等待三讀通過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簡稱創新條例)。當國家或教育部鬆綁時,學校要提出一套能夠接續的規則。所以我認為把創新條例解構後要有人去重新把它建起來,應該要從執行者的觀點開始做再造的工作,這當然是很大的一個任務之一。
至於在組織文化上找出大家對新學校的認同感。首要做的是不強迫認同。所以為什麼我留下舊的校徽、留下舊的校歌、留下舊的校旗;甚至還發起了交大博愛校區風華再造,就是希望留存過去的記憶跟緬懷。甚至可以把交大的竹銘館改造成會館或招待所,展示臺灣整個半導體的發跡,讓老校友能夠帶著他的家人,可以在那住幾天。懷念過去,不是留念,而是要在過去的歷史中開創新未來。因此,在還沒有共識前,不要強迫大家對新學校的認同。要展現新學校對過去的記憶,而不是抹滅,持續讓大家有這樣的感受,我相信看到過去,就可以看到現在、未來站的位置跟未來的投射。至於未來有什麼大的方向,應該讓各種聲音能夠出來,要大家有共識才能做。
法規鬆綁 行政流程減量
問:
請問校長覺得現在國立大學合併的法規或一些支持系統足不足夠?有沒有要給政府一些建議?
答:首先要感謝教育部尊重兩校的決定,例如首任校長應是官派還是遴選,最後也尊重採用遴選的方式。此外,還有經費上的支持。
現在中央政府在法規上已經大幅鬆綁,我覺得在行政流程上可以簡化報部存查。其次就是資源分配常常又會回到政治因素,這是比較大的問題。或是有些政策在試辦初期可以集中在一兩間學校而非全部學校,給予足夠資源,再考慮未來到底適不適合全面推廣。如果試辦等同於全面推廣,那試辦有什麼意義?
以終為始 莫忘初衷
問:
除了這些之外,您對想要合併的學校還有哪些建議?
答:我覺得要「以終為始」。先看看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終點或目的,而不是為合併而合併。所以簡單講就是以終為始,已經在做的,就要「莫忘初衷」。提出這兩句建議給想要合併的學校。
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口頭質詢─
▶對外華語教學產業,值得大力推廣。目前看來成效是有限。是否有什麼機制,除在現有各大學裡設置華語中心外,可以讓民間多發揮創意及各式各樣的跨域結合?透過民間設置此一新興產業可以吸引更多外國人來台做長、短期的學習,結合深度旅遊、文化體驗及偏鄉的教育志工,甚至是打工度假,來強化國際青年交流。目前無論是中央與地方,對於設置相關機制的立案法規是非常不健全的,甚至在有些縣市甚至是沒有法規的,畢竟這樣的一個產業與傳統所認知的補教業是很不同的,需要多元的空間。高等教育體制內能夠接觸的範圍相較民間多元產業的彈性受到較大的約制。再者,在語言教學方面可以發揮它的產業效應,就像本席之前也跟部長分享過的經驗,我曾經在瓜地馬拉學習西班牙文,整個 town 都是去學語言的外國人,它對地方新工作機會的創造、深度旅遊、在地文化的深度體驗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因此如何讓民間也可以參與這一塊,尤其是民間社會企業,我希望政府能有更多的鼓勵措施。
部長:如何開放法規讓更多縣市或地方、民間社團參與,會進一步研析。
▶針對體育資源分配的問題,教育部計畫裡規劃在北、中、南、東設置運動園區,本席認為東部更適合做整個體育人才的培訓基地。東部畢竟南北狹長、交通也不便,但像花師大、東華大學的美侖校區就有很完整的空間,我們不希望它淪為蚊子館,包括游泳池及相關的運動設施其實都可以加以活化,藉由這些設施建立起對東部體育有特殊需求的環境,希望以上這些也能納入。而國家級的部分,東部培育了很多跆拳道國手,就全民運動的角度而言,資源是可以共用的,建請教育部與東華大學做出好的規劃,畢竟地方政府資源有限,需要中央挹注才能夠健全目前臺灣各地運動設施在城鄉之間比較不均衡的問題。
▶有關基層體育的問題,很多偏鄉、部落的學校是國內體育人才培訓的搖籃,這些孩子從小就很有體育的天分,偏鄉學校的球隊更扮演了一個重要的功能,他不只是一個運動的焦點,對球員而言,很多的教練其實是亦師亦父亦友,在這些小孩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一起生活,對其品格教育、團體生活、生活紀律都有影響,甚至提供三餐,在很多偏鄉地區,尤其是對於隔代教養的孩子而言,這些群體生活扮演了特別的角色,這跟都會區的球團、球隊是不一樣的。因此,本席希望這部分獲得教育部及體育署更特別的關注,也許在這數百人中能夠進到最高體育殿堂的孩子沒有幾個,可是對於他們人格養成及生活學習的過程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席認為這是一個學校、家庭、社區三方面需要隨時去互補之處,也希望你們在資源上能給予更多的助益。而在這些球員在小孩階段經常參與各種比賽,也都會有一些球衣,因此,如果他屬於原住民族,我希望你們也能夠鼓勵他使用自己的族名,因為這涉及到尊嚴及自我認同,如果從小習慣於自己的族名代表了一種榮耀,社會也就都能接受且予以祝福與尊重。
何卓飛署長:東部部分是以臺東體中為主,那裡有滿大的一個基地,而且政府投注於當地的經費是三十多億,青少年的訓練、潛力選手培訓的部分會以東部訓練基地為主。本來預備在東華大學做一個足球場,就現有的游泳池、體育館規劃出一個類似國民運動中心。惟東華大學目前在其場地使用上對於作為一個體育發展基地的部分也有一些意願和想法,雙方還在聯繫。
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0)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教育部規劃102學年度起,開放國立學校與績優私校申請調漲、漲幅預計為6%,第二階段只要GDP成長率超過3%,全國大專校院皆可調漲學雜費,林佳龍批評,教育部忽略高等教育結構問題,政府調漲基本工資幅度趕不上學雜費調漲幅度,無視大專校院及研究所每年因「經濟困難」休學人數逐年增加,於此時提出漲高教學費政策,引發社會極大反彈,他認為教育部相當不智。
林佳龍強調,去年教育部提出大學學雜費研議調漲時,引發社會極大反彈,2012年4月2日在教育文化委員會由本席提出的決議,要求教育部「學雜費凍漲應維持至少1學年以上,並應研議具體措施改變目前「反重分配」的教育資源現況。」,如今一年時間剛過,教育部針對解決「反重分配」的作為乏善可陳,卻拋出漲學雜費的議題,完全沒有符合社會現況,基本工資工資從18,780元調漲到19,047元,增加267元,漲幅僅1.42%,平均一天僅增加8.9元,但大學的學雜費一次就要漲6%,私校最多一學期要多繳3,300元,平均一天要多支出18.3元,基本工資調漲幅度遠不及學雜費調漲。
另外,針對台灣大專校院學生因為「經濟困難」休學的人數增加,從99學年度的6,454人增加至100學年度的6,607人,碩士班因「經濟困難」休學的人數,更從98學年度的932人增至99學年度的977人,到了100學年度更是高達1,125人。
最後,林佳龍強調,教育部多次表示,台灣的高等教育學雜費較歐美先進國家便宜,但事實上,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資源低於歐美先進國家,林佳龍舉出各國高等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毛額比率為例,OECD國家的平均值為1.3%,台灣僅有0.83%,顯示高教的資源嚴重不足。
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24)日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林佳龍委員首先就十萬名教師將於928上街頭抗議政府重大教育政策跳票與教育預算運用等議題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並呼籲教育部必須堅守「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修正辦法之規定,力爭教育預算,足額編列用於推動十二年國教,會後並提案要求有關財劃法涉及教育經費編列的法條內容,必須會同教育委員會共同審查。
林佳龍委員表示個人非常支持教育經費的編列,根據「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修正辦法,102年度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總預算的比例已達22.9%,早超過新法要求的22.5%,教育預算事實上並未因新法而增加,而是對實施十二年國教較有保障。這筆新增的二百餘億元,卻非全用於十二國教,還挪用於學前教育和軍訓課程等經費,103年將全面實施公私立高中職免學費政策,因未採取排富等配套措施,致新增的六十六億元,在政府財政困窘下,未來恐難籌措編列。對於目前審議中的行政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竟然優於「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即原中央統籌分配稅中的教育經費約五百億,未來恐被地方挪作社福或消防等支出的現象,林佳龍委員甚感憂心,並要求蔣部長要有所作為,據理力爭,不可將教育經費挪作其他用途,並承諾若未達成目標,須辭職下台。蔣部長表示同意,並稱已向行政院長、總統積極爭取,在一兩年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將由5.83提高至6.0,而他個人一定會具體要求並落實教育經費足額編列。
林佳龍表示4月蔣部長在「學費調漲及高等教育資源分配原則與方式之檢討」點出台灣高等教育存在的「反重分配現象」,令人感動,但今年政府卻仍編列七十多億的經費補助軍公教子女學雜費。6月8日蔣部長提出「推學費扶弱政策,幫窮人翻身」、「如果弱勢無法翻身,將變成國家安全問題」,教育資源傾向富人,貧生難翻身,兩極化的問題日趨嚴重,林佳龍委員質問教育部的業務報告洋洋灑灑,內文卻無新意,未反映新的政策方向、或在預算上呈現,蔣部長回應年底前會端出具體可行的學費補助方案,對於改變反重分配的現況,若有違自己的誠信原則,他會負起責任。林佳龍委員強調兵貴神速,改革要快,未將其編入下年度預算,延至年底才研議整合,須至後年才能執行,首長可能已換人。林佳龍委員要求必須比照軍公教學雜費補助,讓廣大弱勢家庭、農工子弟得到等量的幫助,具體反映在預算數字上。
林佳龍指出,社會還有另一群不快樂的老師,「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對大專院校的系所進行評鑑,其執行績效不佳,頗令外界質疑,而教育部明年仍編列一億多元補助該中心,林佳龍委員認為評鑑中心亦應自我評鑑,教育部必須在一周內提出本席要求教育部一周內提出該中心的評鑑改善報告,當場得到蔣部長的承諾。另教育部已訂定「教育部認可國內外專業評鑑機構審查作業原則」,經其他三個評鑑機構評鑑通過之系所,可申請免接受教育部同類型的評鑑,故此中心業務量將會縮減,預算亦應隨之刪減,特別是中心的人事費用和業務費用佔了近四成,很多人打著評鑑名號,拿著雞毛當令箭,造成許多大學無法朝特色發展。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林佳龍委員提醒蔣部長應重視誠信,兌現教育改革的承諾,千萬別成為另一個馬總統,講的最多,做的卻很少。最後,林佳龍委員呼籲教育部應聆聽教師們的訴求,包括國小25人、私校教職年金、國小教師編制由一點五提高至一點七等。另有關上會期部長承諾改善實驗教育遭遇的困境。林佳龍委員希望訂定一部完整的專法和條例,整合各種形式的實驗教育,不只是學校或非學校類型,要有一個全新的思維。蔣部長承諾會另找時間與委員詳談此一構想。
http://www.citylove.org.tw/parliament/37-edcu/466-2012-09-24-13-01-19.html
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高教資源分配不均教改團體盼教育部正視2019-09-06 IPCF ...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改革陣線,5號召開記者會,根據國發會資料顯示,揭露台灣 高等教育經費 2014年占國民所得GDP比例1.51%,低於OECD國家的平均1.55%,且有逐年下滑的 ... ... <看更多>
高等教育經費分配 在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 【深耕計畫依然將經費集中 ...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全台灣的高教體系中的大專院校一共有158所,而這次「高教深耕計畫」與過往競爭型經費在資源分配上最大的不同是—相較於過去只有少數十多所學校可以拿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