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權不公平 學區搶破頭 應回歸登記分發
依《高級中等學校法》,國立高中的國中部直升名額,不得高於國中部應屆畢業生人數的35%。直轄市、縣市立學校直升名額,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訂定。直升的學生,必須依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方式辦理,不得以在校的學業成績挑選學生。校內直升和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是一樣的,差別在直升是校內同學自己比,免試入學則是同一招生區的學生比,但分高下的標準相同,而且是先直升後免試 。
十二年國教一○三年上路後,因國中升高中職制度複雜化,許多家長未雨綢繆,不想子女未來升學麻煩,紛紛想為孩子找條較輕鬆的求學道路,所以同時擁有高中部、國中部的明星完全中學,因具有直升優勢,相對減輕升學壓力,所屬學區讓家長搶破頭。台中市議員何文海指出,擁有完全中學的學區造成家長競相遷戶頭或者搶置產,請託案件也應接不暇,實施十二年國教不但沒有解除升學壓力,反而讓學生為了上某個高中必須要先上某個國中,把升學壓力向下延伸,直升制度相對輕鬆,造成了就學不公平,應該杜絕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而回歸最原本的登記分發,讓大家就讀高中立足點相同,才是因應之道。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19)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財政委員會質詢政務次長林聰明有關各區規劃公、私立完全中學把直升當作免試,高直升比率嚴重排擠免試名額,明顯違背當初蔣部長在教文委員會的承諾。林佳龍委員表示,此舉簡直是猶如宣布12年國教死刑茲事體大,有可能讓12年國教延後實施,教改若走回頭路,絕對過不了他這一關。 林...
高級中學免試入學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教亂象!錯3題竟輸給錯34題的
十二年國教還未上路,學生數最多的北北基卻又出包?為了避免免試升學的超額比序走上抽籤一途,擬出「三級四標示」制度,結果反而使爭議越來越多。
北北基國教現場,再度掀起波瀾!
「我是九年級生,第一次模擬會考,我錯不到十題,同學錯近三十題,她的作文比我高一級分,結果比序我輸她一千名,這是什麼道理?請教長為民申冤,還學生一個公道,感謝!」這是北北區今年國三生,也是十二年國教上路第一屆的一名學生,在市議員轉任台北市教育局局長林奕華服務處網站上的留言。
會考分級方式越改越亂?
差一等級,排名恐差幾千名
國教尚未真正上路,學生數最多的北北基,又籠罩在昔日「抽籤入學」的恐慌中!北市國中校園,發生了什麼事?
高分低就,成了最大爭議。開學後的國中校園,剛結束第一次模擬考的實戰經驗,一考卻考出問題來。國教免試升學若遇到超額,進入比序程序,共分五關,除了志願序、多元學習外,最重要的就是會考,而前兩者因大家落差不大,因此會考成為比序關鍵。
然而,制度設計一開始僅將會考分成「精熟(A)、基礎(B)、待加強(C)」三級,但以北北基為例,考生就有六萬多名,為因應無法區分程度而走上抽籤一途,今年五月公布於三級中再細分「A++、A+、B++、B+」四級標示,即所謂的「三級四標示」,以避免抽籤情況出現。
但新制度上路,僅為了平息雜音,結果爭議也越來越多。根據台北市教育局資料顯示,基北區參加會考的學生,如會考總積分、單科積分皆同分,須先比較作文積分,如果仍無法分出學生程度高下,才繼續比單科四標示積分。
如此一來,一個錯了三十四題的學生,因落點都在「精熟」群,也就是說可以拿到會考「五A」的成績。然而一個四科全對,僅英文錯了三題的學生,因為英文「精熟」僅容錯兩題,此科落到B等級,拿到的會考成績是「四A一B」,若以一○二年基測成績比對,原本可以上第一志願的學生,總分卻比錯了三十四題的學生,排名上落差四千名,造成高分低就的窘況。
作文成績反成勝出關鍵?
補習班增,1/3學生都在補
若同分,那麼作文則成了勝負關鍵。翻開官方作文六級評分標準。「六級分文章十分優秀,包括要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適當材料,並能進一步闡述說明,以凸顯文章的主旨……;五級分文章在一般水準之上,具備文章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相關材料……」全是形容詞,也難怪父母會跳腳,直呼:「作文過於主觀,形同『抽籤』恐慌重演,」家有國三生的母親黃秀韻質疑。
這個結果,造成「補作文」成顯學。打入「中學寫作班」關鍵字,就超過二十三萬筆資料;網站可見哪裡能夠找到作文老師,就連原先打著「文理補習班」招牌的業者,也將重點從英文轉成作文。
商機之盛,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兩大報系旗下的教育單位,也搶開作文班;原本經營成人終身學習的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也曾出現針對國中生的寫作班。五年前,作文只是附屬角色,沒有補習班會特別開設專科,如今拜國教所賜,商機從高中往下延伸到國中、甚至國小。
模擬考一出,「幾乎跟作文相關的補習班都爆滿!」家有國三生的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黃世榮表示,許多孩子不想因為作文而名落孫山,迫於無奈只好週一到週五補學科,週六早上補作文。黃秀韻透露,現在小孩班上學生都很恐慌,約有三分之一學生在補作文,她也擔憂,「不知道怎麼教孩子,孩子不想念書,只想以作文取巧。」
針對家長與學生質疑,剛上任的台北市教育局局長林奕華表示,教育部回文,明確表達《高級中等教育法》已經立院通過,不能再變動。教育部國教署則說,將再委請心測中心,針對基北區作文測驗積分比序順次調整後所造成的影響,再進行模擬評估。
高分可能低就,主觀的作文成關鍵,沒有解套辦法嗎?「有,直接拚特色招生,」一位家有國三生的家長說得坦白。然而,距離明年五月會考,僅剩不到兩百天,儘管很多學生改弦易轍,乾脆直接放棄免試升學,將特色招生當成主要目標,或許上明星高中的希望還大一點。
只是,「玩假的」制度上路,無異給強調適性適學的十二年國教,一記很重的巴掌,同時也再度挑戰新任教育局長以及台北市長郝龍斌在教育施政上的能耐與智慧!
情境說明:2位北北基國三生,小明和小華,參加了第一次模擬實戰考試,2人的成績如下。
小明:共錯34題,會考拿5A──勝!
科目:國文
錯幾題:錯7題
等級:A
科目:數學
錯幾題:錯3題
等級:A
科目:英文
錯幾題:錯2題
等級:A
科目:自然
錯幾題:錯12題
等級:A
科目:社會
錯幾題:錯10題
等級:A
小華:只錯3題,會考拿4A1B
科目:國文
錯幾題:錯0題
等級:A
科目:數學
錯幾題:錯0題
等級:A
科目:英文
錯幾題:錯3題
等級:B
科目:自然
錯幾題:錯0題
等級:A
科目:社會
錯幾題:錯0題
等級:A
註:會考共分精熟(A)、基礎(B)、待加強(C)3級,精熟得6分、基礎得4分、待加強則有2分;若國數英自社5科都是精熟,那麼會考這關總得分為30分。
結論:一個錯34題,拿到會考滿分;一個錯3題,若依照102年基測標準,這個4科滿分、單科錯3題的學生,原本可錄取第一志願,但會考成績僅有28分,排名在4,000名到7,000名之間,更遑論還要比序主觀的作文,排序落差可能更大,造成「高分低就」窘況!
高級中學免試入學 在 黃柏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KTU & KTA電子報-第426期】 發 行人:陳建志理事長 發行日期:102年3月6日轉貼自高雄教師會對「十 二年國教」的意見
昨天(3/6)下午,本會受邀參加黃柏霖議員及陳麗娜議員共同主辦的「高雄市12年國教實施對家長及教師說明會」公聽會,本會理事長將率領幹部出席。以下 是本會將於現場表達之意見:
一、「落實十二年國教關鍵目標」之資源應到位,否則「十二年國教」應暫停實施。
十二年國教的關鍵目標有三:1.舒緩升學壓力、2.促進教育機會均等、3.確保學生 基本素質;其中,「目標1」要用「高中職均優質化方案」及「公私學費齊一化方案」來達成,「目標2」要用「高中職均優質化方案」及「弱勢學費補助方案」來 達成,「目標3」要用「補救教學方案」來達成。如果這些方案沒有足夠經費來達成應有的效果,則十二年國教註定失敗(註)。
* 註: 做不到「高 中職均優質化」,現行超額比序項目便難以廢除;於是,偏袒優勢的比序項目(如「競賽成績」)將發酵成為主導,弱勢子女更無法進入優質高中職,如此惡性循 環,反而造成「階級固定化」的反效果。
根 據行政院核定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的各方案及相關資訊,我們要提出三點質疑:
(一) 「高中職均 優質化方案」100~102年預算分別為36.76億、38.76億、42.12億,未來4年,也預計每年編48~51億;然而,此經費到底用在哪些項 目?這些項目對於「提昇弱勢高中職之辦學條件」及「改善就學機會的城鄉差距」有沒有幫助?金額夠不夠?至今不見教育部有公開明確的說明。(註)
* 註: 根 據「教育部101年度高中職優質提昇訪視報告」顯示:被訪視之45所公私立高中職,其前期「未達優質標準」(校務評鑑二等以下)者竟高達39校,佔 87%;如今,距103年正式實施,僅剩1年多,令人懷疑到底能不能達成「103學年度達成80%以上全國優質高中職」的目標。此外,該報告也指出:這些 「未達優質標準」之學校之困境為「學校規模過小,影響學校財務,導致合格教師比率偏低,專科教室設備與維護亟待提昇」,這些學校其實需要更多的補助。至 於,要如何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教育部至今沒有隻字片語。
(二) 「補救教學方案」的經費在配套措施「3-學生生涯輔導與國民素養提昇」 項下,100~102年預算分別為3.54億、3.53億、4.73億,未來4年,也預計每年編3.8億;然而,此經費應不包括「補救教學方案」當中每年 14億的「抽離式補救教學模式」,這些錢是預計要地方政府出的。但以各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的情況(台北市除外),有能力出嗎?願意出嗎?
其次,根據「補救教學方案」,14億的「抽離式補救教學模式」是「仍以鐘點費方式支應教學人員費用,無需增置員額」估算出來的;以目前「代課教師招聘困 難」及「代課教師流動性高」的情況,難道是要再壓榨現職教師?
(三) 「公私學費齊一化方案」和「弱勢學費補助方案」的經費在工作要項「3- 實施高中職免學費」項下,100~102年預算分別為120.44億、144.72億、142.76億,預估103年將增為178億,104年甚至將爆增 為210億,105年、106年預估也都將維持在200億上下,而增加的部分都是「不排富免學費(註1)」的支出。未來,若整體教育經費沒有相對的增加 (註2),則「不排富免學費」的支出難道不會排擠原本就經費不足的其他方案(例如前述的「高中職均優質化方案」和「補救教學方案」)?
*註1: 100~102 年之補助政策為「家戶年所得114萬元以下學生」的「高職免學費」及「齊一公私立高中學費」,103年起為「公私立全部高中職所有學制學生免學費」,每年 都將增加6、70億。
*註2: 100年底立院修法,將教育經費預算從政府總預算的 21.5%提升到22.5%,預估將使教育經費增加200億;但是今(102)年教育部所編預算卻只比去年增加7.36億,其中12年國教經費只有 288.96億,只比101年多3千8百萬。
二、教育部應統一公布「優質高中職」認證指標及認證程序,以建立公信。
目前,大家把焦點都放在「超額比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大家對「非明星高中」的品質沒有信心。因此,除了「高中職均優質化方案」的 經費要足夠又有效,更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優質高中職」認證指標及認證程序。
然而,根據教育部訂定的「101學年度優質高中職認證實施計畫」,其中的「認證基準」僅粗略的規定:「學校評鑑總成績達80分以上」,甚至 還授權各地方政府「自訂優質高中職認證基準」;而教育部「高中職學校評鑑實施方案」中,雖有評鑑的項目、指標,但通過標準則無清楚交待,造成「人為提高通 過比率」的質疑。在此提出三點建議:
(一) 教育部應儘 速公佈統一之「高中職優質化的認證指標」,各指標應有明確、具體的通過標準。指標應包括:
1. 量化指標: 專 任教師比率、合格教師比率、教師專長授課比率、教師待遇福利、教師工作負擔、生師比、學生單位教育經費、專科教室、圖書設備。
2. 質化指標: 校 園氣氛、學校本位課程、學生適性學習輔導、補救教學、教師專業發展之規劃品質及實施成效。
(二) 教育部應制定統一之認證程序,要求各主管機關於103年前對所有申請參 與十二年國教之高中職進行認證;凡未認證或認證不通過者,不應作為十二年國教之學校。
(三) 認證結果應予公告,除公告各指標通過與否(但不應註明分數或等第),並 應公告認證單位及其負責人。
三、參與十二年國教之私校應適用公校相同規範。
參與十二年國教之私立高中職,領取政府巨額的學費補助,理應接受公立學校相同的規範;否則,由於生源穩定,反而助長私校之辦學歪風。在此提 出二點建議:
(一) 凡參與十二 年國教之私立學校,其師資、設備、課程及教學,皆應符合公立學校之規範(例如常態編班、正常教學、課後輔導之規範)。
(二) 參與十二年 國教之私立高中職,其「直升名額」相對於「免試名額」的比率應與公立學校相同;若其國中部或國小部有入學有篩選機制,即不得有直升名額。
四、反對「扭曲教育本質」或「偏坦優勢家庭」的超額比序項目,未來應逐年廢除。
目前的超額比序項目大多有「扭曲教育本質」或「偏坦優勢家庭」的問題(註),只因「高中職均優化」尚未完成,無法說服大眾接受「就近入 學」;未來,配合「高中職均優化」的實施成效,此類不當的超額比序項目應逐年廢除。建議:
(一)教育部應針對超額比序之項目及採計方式訂定統一規定,避免各地比較所衍生之爭議。
(二)針對有「扭曲教育本質」或「偏坦優勢家庭」的超額比序項目,教育部應訂定落日條款。
* 註: 「擔任幹 部」、「獎懲」、「志工服務」有各自的教育意義與功能,超額比序將予以扭曲;「競賽」、「技能檢定」則明顯偏坦優勢家庭,對弱勢學生不公平。
新聞聯絡人 陳建志理事長 0935058804
附件資料: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完整版)(1010214)https://docs.google.com/a/kta.kh.edu.tw/file/d/0B00NcJmV3YsMMmhLYVQ5dHNIQ1k/edit?pli=1
101學年度優質高中職認證實施計畫0820https://docs.google.com/a/kta.kh.edu.tw/file/d/0B00NcJmV3YsMTlpDVUoxenFKb1E/edit?pli=1
高級中學學校評鑑實施方案https://docs.google.com/a/kta.kh.edu.tw/file/d/0B00NcJmV3YsMMDFIa0U5dXh6RzQ/edit?pli=1
高級中學免試入學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19)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財政委員會質詢政務次長林聰明有關各區規劃公、私立完全中學把直升當作免試,高直升比率嚴重排擠免試名額,明顯違背當初蔣部長在教文委員會的承諾。林佳龍委員表示,此舉簡直是猶如宣布12年國教死刑茲事體大,有可能讓12年國教延後實施,教改若走回頭路,絕對過不了他這一關。
林佳龍委員在3月7日在教育委員會第一次質詢蔣偉寧部長時曾就教育部當時草擬的「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中規定公立高中的附設國中應屆畢業生有35%畢業生可以直升高中,私立高中招生名額70%得來自其附設國中部直升,致使實施12年國教不但沒有解除升學壓力,反而讓學生為了上某個高中必須要先上某個國中,反而把升學壓力向下延伸。林佳龍立委當場要求蔣部長應該回歸「就近入學」既簡單又公平的政策原則,降低直升入學的這種形同走偏門的怪現象,私立高中接受國家補助得免收學費,卻把名額留給自家附設國中,教育部應該杜絕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
在那一場教文委員會的答詢上,教育部長蔣偉寧答覆林佳龍委員說道:「原則上這是有一點違背的,所以我也希望未來在這部分的相關規範上應該要做一些處理...這樣的趨勢當然是不理想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讓這樣的情形減到最少」。結果七天後公告的「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的確拿掉了直升的比率,但是近日卻傳出各區規劃私立、完全中學仍維持高直升比率75%。林佳龍委員質詢林次長,當地方把方案送到教育部審查,難道部內沒有把關?還是文官扭曲了部長的意思?或是部長政策跳票?林佳龍委員表示,外界質疑這恐怕是為某些學校量身訂做的遊戲規則,例如某個完全中學國中部403人,高中部500人,70%得來自其附設國中部直升,就等於「買國中送高中」,私校將來會變成超級明星學校,簡直是猶如宣布12年國教死刑。
林佳龍委員數度質問林聰明次長,各區規劃私立中學、完全中學直升的比率到底是否已成定案?還有沒有更改的空間?林次長最後回答,還沒做最後定案。林佳龍委員要求林次長回去徵詢部長的意見,茲事體大,有可能讓12年國教延後實施,教改若又走回頭路,絕對過不了他這一關。
註:「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備查原則」
3月14日核定版
(四)名額核實原則 各主管機關優先提供該免試就學區足夠之免試入學名額,且免試就學區內免試入學名額占總核定招生名額之比率至少達75%以上,並由本部會商直轄市政府教育局、縣(市)政府訂定區內各高中高職提供免試入學名額之最低比率及區內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提列附設國民中學部直升入學名額比率。
3月7日以前草案
(四)名額核實原則 1. 各主管機關優先提供該免試就學區足夠之免試入學名額,且免試就學區內免試入學名額占總核定招生名額之比率至少達75%以上,並訂定區內各高中高職提供免試入學名額之最低比率。 2. 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提列附設國民中學部直升入學名額,不得高於國民中學部應屆畢業學生人數之百分之三十五;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提列附設國民中學部直升入學名額,不得高於總核定招生名額之百分之七十。但學校有前三年招生皆未額滿或其他特殊情形,提經學校所在地之免試就學區高中高職入學推動工作小組討論通過者,不在此限。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ntnyPvG4R0/hqdefault.jpg)
高級中學免試入學 在 教育部- 一次看懂試辦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懶人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