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慢慢見證城市的改變。
農曆年,歡迎來新開放的 #鐵路綠園道 打卡朝聖喔!
#鳳山園道 是我上任當天第一個視察行程,時隔五個月,今天來驗收進度。當時我交代全力趕工,到現在農曆年前,開放面積已經有94,937平方公尺,相當於一座中央公園。
鐵路綠園道的樹木,原本樹徑8公分,細細長長,後來我到現場看,告訴工務局要改成至少15公分。希望讓樹長得大欉、漂亮,市民朋友就有綠意盎然、好遮蔭的散步空間。
城市規劃必須有完整的配套,從公共建設、交通機能、危老重建、都市更新完整規劃,城市將誕生新的蛋黃區。
完工後將創造約8個中央公園的綠地面積的鐵路綠園道公共建設,從鳳山騎單車到左營高鐵站,交通、採購,都很方便,沿線也會越來越熱鬧。
再加上以捷運橘黃線交會點衛武營為中心的 #鳳山中城 計畫,爭取台灣設計研究院、文策院來南部設分院,結合建軍站藝術村、迷迷村的彩繪藝術,吸引更多文化創意產業跟數位內容,與衛武營國家劇院、音樂廳的發展合一。將成為南台灣文創重心,提高藝文軟實力,也會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而週三,我們已宣布成立 #危老重建與都市更新專案辦公室,透過派駐專業建築師輔導團隊,協助民眾辦理,並提供免費諮詢窗口。過去舊房換新房很難,但現在用危老條例、都更條例,可以增加容積,提高誘因,讓大家的居住環境更舒適安全。
高雄一步一腳印脫胎換骨,是靠很多人共同的努力,我也深深感謝。
以後,帶著親友,到綠園道賞花、散步,一邊漫遊城市風景,一邊說高雄蛻變的故事⋯⋯。
「高雄城中城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新聞] 「高雄第一鬼樓」城中城遇多次火劫上- 看板home-sale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 1014高雄城中城大樓火災事故】捐款資訊...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問題] 鹽埕區的廢棄大樓- 看板Kaohsiung | PTT台灣在地區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跪求高雄靈異景點分享 - 靈異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新聞] 「高雄城中城至少發生10起火災」里長:悲傷故事太多了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新聞] 「高雄城中城至少發生10起火災」里長:悲 的評價
- 關於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老舊城中城照片曝光! PTT鄉民:老年化社會台灣怎麼辦? 的評價
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欄】陳惠萍:「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10/31/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為喚醒國際社會對城市行動的重視,自2014年起,聯合國將每年10月31 日指定為「世界城市日(World Cities Day)」。透過「城市與SDG」系列文章,看見全球邁向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如何發揮關鍵角色及影響力,實踐美好的未來。
「城市是男人和女人,女孩和男孩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們為生活打拼並實現夢想的所在。這裏亦是解決貧窮及不平等、提供健康與教育服務、保護生態體系、以及保障人權的地方。-SDG Cities Guide」
「城市化(Urbanization)」正為世界帶來巨大變革與影響。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已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於城市,到2030年將超過6成,人數增加至50億。
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不僅是人們搭乘夢想翱翔、揮灑繁華的所在,同時也可能是貧窮、失業、社經落差、不可持續消費及生產方式的淵藪之地。僅佔全球土地面積3%左右的城市,在為全球創造高達八成GDP的同時,也產生了70%以上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並使用超過六成以上資源。
面對失控的地球暖化與氣候緊急狀態,城市開始被視為國家主體之外,所謂「非國家體系(non-state actor)」的重要行動者。如同2015年紐約世界城市高峰會暨市長論壇開幕時,聯合國副秘書長Jan Eliasson所呼籲:「城市將是這場永續發展之戰的決勝之地。」
城市雖然僅佔世界的極小領域,但其所影響的社會、經濟與環境範疇卻十分巨大。因此,對於永續發展的追求不僅是城市首長的重要政治行動,也將成為左右全球氣候變遷戰役成敗的關鍵節點。
從城市開啟美好生活:SDG11與永續城市
面對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城市如何變得更好?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提供了具體指引,幫助城市領導人擘劃更公平美好的發展藍圖,讓每一座城市都成為永續願景之城。
其中,SDG11「永續城市」訴求「建立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的城市與人類社區」(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Make cities inclusive, safe,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例如:改善貧民窟&提供負擔得起的住房和基本服務、打造便民的公共運輸系統、減少城市廢棄物與空污問題、提供安全且具包容性、可及性的公共場所及綠色空間等,讓每一位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都能獲得更有品質的生活。
城市作為回應全球氣候倡議及行動的積極角色,可透過彼此串連、促進城市治理模式的經驗學習,從而加速全球城市轉型。以下,將簡要介紹國際上重要的城市組織網絡與資源。
(1)「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全球最早共同承諾推動永續發展的地方政府網絡「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ICLEI)」成立於1990年,截至2020年已有超過124個國家、1750個地方政府串連為夥伴城市,成為引領城市轉型的重要國際地方政府網絡。
其中包含12個巨型城市、100個超級城市和都會區、450個大型城市,以及450個中小型城市及城鎮。目前,台灣也有11個城市加入成為會員城市(包含:屏東縣、高雄市、台南市、嘉義市、雲林縣、台中市、新竹縣市、桃園市、台北市、新北市。其中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也是德國波昂總部以外唯一的能力訓練中心)。
ICLEI積極倡議全球性的地方政府運動,並致力推動地方社區與城市計畫,達成公平、安全、韌性、活力經濟及健康環境之目標。其主要採取五大發展路徑推進城市達成SDG目標:(1)基於自然的發展;(2)韌性發展;(3)低碳發展;(4)循環發展;(5)公平及以人為本的發展。
(2)「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2005年成立的對抗氣候變遷網絡「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C40)」以城市結盟型態和舉辦「城市氣候高峰會(C40 Large Cities Climate Summit)」等方式,促進各城市對抗氣候變遷議題的行動經驗與交流。迄今有97個城市會員,總計產出約1萬個應對氣候變遷的城市行動方案。
2018年,C40曾發布一份《我們不想要的未來》報告書(註:其名稱回應2012年里約Rio+20大會後通過的報告書:《我們想要的未來》),其中指出面對氣候災害的影響下,幾乎所有城市都暴露在危險之中。
城市所面臨的6大脆弱性問題包括:酷熱、高溫與貧窮、水的可及性、糧食安全、海平面上升與能源供應。
這份研究表明,全球城市面臨共同且廣泛的威脅風險,身處其中的城市居民將受到影響最劇烈的氣候災難。此外,報告書中也強調都市「熱島效應」所導致的極端高溫與空氣污染與健康風險,將使得某些弱勢人群(兒童、老人、病人及窮人)特別容易蒙受其害。
因此,地方領導及決策者除了必須致力邁向永續城市發展,以因應日益加劇的氣候風險及城市治理挑戰。更重要的是,城市領袖也應當關注氣候災害下,市民如何因為種族、性別、年齡或健康狀況而遭遇不同程度的衝擊,才能落實更具公平性與韌性的城市未來。
(3)「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
2012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建立「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SDSN),連結全球科學與技術專家,尋求解決方案以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為了評估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家在SDG方面的總體進展,SDSN除了發布各國在17項SDG的總體進展排名,也繪製地圖呈現所有國家在各別SDG項目上的得分。
除此之外, SDSN也幫助改善城市治理,並自2013年起SDSN發起「城市永續發展目標運動」( Campaign for an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形成獨立專責的城市永續發展項目,透過與地方政府&利害關係人合作,共同支持SDG11的實施及推廣。
其中幾項重點城市方案:美國永續城市倡議(USA-SCI)和里約永續城市倡議(Rio Sustainable Cities Initiative),不僅見證典範城市的成功經驗,也分享相關政策工具及資源,藉以帶動更多永續城市發展。
(4)「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CGoM):
2016年全球兩大主要氣候倡議城市聯盟:「全球市長聯盟(Compact of Mayors)」與「歐洲市長盟約(Covenant of Mayors)」進一步擴大結盟,共同組成「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The 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 Energy,CGoM)」。
截至目前,該聯盟已成功結合139個國家、1萬個城市及地方政府的承諾進行城市自願性氣候行動,影響超過9億人口,成為規模最大的城市行動聯盟。
「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的使命與目標是:透過具體的氣候及能源行動,幫助城市與社區人民帶來更健康、綠色及具韌性的未來。主要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調適氣候變遷影響」及「發展可負擔的再生能源」3大主軸來促進城市永續發展。
這條城市永續轉型的旅程,將包含幾個階段:提交承諾、評估影響及風險、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制定計畫、實行、監控與報告、驗證成果、定期更新資料。
在此過程中,每個城市都可能有不同的路徑,但GCoM將透過提供資源串連,協助建立知識、數據、金融及氣候服務共享的全球夥伴關係,加速這場世界城市轉型運動的進展。
城市與我們的未來
城市的未來,取決於今日的行動並將影響下一個世代。如同「未來倫理:氣候變遷與政治想像(Future Ethics: Climate Change and Apocalyptic Imagination)」一書所提醒,氣候問題的背後事實上涉及了世代正義、哲學與道德等深層意涵。
如何面對「我們不想要的未來」,並且開創「我們想要的未來」,這場永續發展的戰役正在城市展開。或許,每一位穿梭在大城小鎮中,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著的你我,也都將無法置身其外!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全球永續發展之戰:城市是關鍵!;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09
♡
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欄】陳惠萍:什麼是理想中的美好城市?從大城小鎮的永續實踐一窺究竟.....(12/23/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城市是人們居住、打拼的地方,「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你心中的理想城市是什麼樣貌?
一座美好的城市會是何種樣貌?有許多學者都提出了想像。
最早可追溯自1898年伊比尼澤.霍華(Ebenezer Howard)所提出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y)概念,針對英國都市問題提出一種平衡人工與自然區域比例的都市空間規畫,也開啟在城市實踐人類發展與自然共生的啟蒙思潮。
美國城市生態學者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於1987 年出版《Ecocity Berkeley:Building Cities for a Healthy Future》一書,提出「生態城市」(Ecocity)概念,強調尋找人類與自然的平衡原則,是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標準。
生態城市可自行供應所需的能源與食物,並且降低居民的生態足跡。這樣的城市將對環境更加友善、減少污染、土地利用與全球暖化;此一概念也被視為永續城市的雛形。
近年,對於永續城市的構想藍圖還有: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循環城市、韌性城市等,亦可被視為兼顧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生態共榮的城市烏托邦。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下,「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永續城市的探索起點: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
為了在城市治理中導入永續發展思維,國際上有許多城市開始採用「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VLR),透過系統性的檢驗架構強化市政發展與SDGs指標的連結,進而提出地區戰略、接軌全球永續行動。
VLR可視為在地城市與全球銜接對話的重要工具,不只幫助地方政府分享實踐SDG的本地化經驗,也可透過數據監測、系統性地檢驗成果。依據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IGES)所發佈的《State of the Voluntary Local Reviews 2020》,我們可以看見全球各城市的自願檢視報告重點及其所回應的SDG目標。
紐約市是第一個在施政計劃中納入SDGs的城市先驅,同時也提出全球第一份VLR。
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有15個領先城市提出VLR,其中包含兩個台灣城市:新北市、台北市,9月時桃園市成為台灣第三個提出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的城市。
永續城市的模樣:全球與台灣的大城小鎮故事
2018年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KCC)和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共同發表一份「2019年全球智慧解決方案報告:城市挑戰與創新」,其中介紹了20 個城市案例,說明不同地區的城市如何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回應城市永續發展的挑戰。
於此,本文希望帶領大家從大城小鎮的案例出發,更進一步窺見永續城市的可能樣貌。
(1)連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數據(Big Data),成為更聰明的智慧城市:
以2019年獲得全球智慧城市獎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例,其透過12項智慧城市解決方案「GrowSmarter Project」,解決城市人口、住房、交通及能源等基礎設施等問題,藉此推進城市永續發展。
然而,居住在最聰明的城市,人們將擁有怎樣的生活?在這本《歡迎來到世界上最聰明的城市》手冊中,呈現2040年斯德哥爾摩的城市日常,映照我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在這座智慧之城,除了便捷且低碳的公共運輸,還可透過密集的感測網絡確保交通一路順暢。此外,城市中的數據中心與網路服務,將可遠距提供完善的學校教育、居住/工作空間與高齡照護服務。
更饒富趣味的是,在這座網路無遠弗屆的未來城市裡,還將保留專屬的「離線區域」(Offline Zones),所有VR、臉部辨識及數據廣告等都將被屏蔽,成為這座科技喧囂的城市中能夠暫時「離線而居」的空間結界。
智慧城市結合物聯網科技不只解決各種問題,也可幫助市民參與城市管理。
例如,巴西里約熱內盧透過發起「資料群眾外包」(data crowdsourcing)計劃,鼓勵貧民區青少年,製作社區衛星(將數位相機綁在風箏上,並加上簡易配件),俯照城市街景。
此外,城市營運中心也鼓勵居民透過智慧型手機標示所遭遇的城市問題,如街道照明故障、蚊蟲孳生的垃圾堆等,不僅可減少緊急事件的通報時程,協助市民快速取得各項訊息,亦可以作為城市管理與規劃方向的基礎。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發展核心更在於如何透過科技應用服務弱勢對象。以智慧城市常見的自駕車科技為例,我們可以看見其如何幫助偏鄉銀髮族、身障人士及一般民眾,共享自由、安全且便利的暖心運具,藉此紓解高齡化社會下的各種問題(例如:日漸凋零的高齡駕駛、偏鄉大眾運輸因路線成本而遭裁撤)。
日本軟銀自駕車概念影片「バスがまた、通るようになったから」:
https://youtu.be/g4f_HEplM5A
(2)以人為本,讓所有人都幸福的城市:
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曾說:「當我們在思考如何讓城市變得更好的時候,你必須要把生活在其中的人都納入考量」!因此,一座幸福宜居的理想城市,也必須讓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民都能感受美好。
日本橫濱的未來城市計劃中,便以「A Community for All」為目標回應高齡化社會的各種挑戰。
過去,橫濱市曾是日本最繁華的港口城市,同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如今,橫濱市因為人口老化、低出生率的影響,不只讓橫濱成為嚴重高齡化城市,也導致當前城市體系運作的隱憂。
為此,橫濱市採取公私協力方式打造實現滿足各年齡需求的全民社區。其中包含:住房多樣性、智慧能源管理、環保減碳等設計。例如,依照人口統計及家庭收入設計住房區域,滿足不同居住需求。
其中,城市住房示範計劃也與電信、能源管理、保全公司合作,打造可視化及用戶友善系統,並且透過能源管理系統以優化能源供需,實現具有節能環保、循環利用且具防災功能的智慧住宅。更重要的是,在實現全民社區的願景過程中,橫濱市十分強調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協作,方能真正落實全齡友善的城市設計。
由此可知,以人為本的精神將是永續城市的重要核心。如同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丹麥哥本哈根在其政府都市計劃書中所強調:「城市是大家的,市民不論貧富、種族、階級都能平等的享受哥本哈根的城市生活」。
於此,我們也看見所有人共好的理想城市,其核心並非全然現代主義的高科技追尋,而是蘊藏於城市設計當中的民主精神,以及回應SDGs不遺落所有人的理念,才能打造出讓每一個人都幸福快樂的城市。
(3)綠色低碳,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城市:
城市是人口聚居之地,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往往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來源。為了邁向永續發展,近年許多城市已積極承諾使用再生能源並減少碳排放。參考CDP發布的「再生能源城市地圖」可以窺見,目前全球已有超過百座城市的電力七成以上來自再生能源。
此外,百分百再生能源也成為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例如,英國有80多個市鎮組成UK1oo,承諾於2050 年達到百分百再生能源。美國亦有58個城市加入環保團體的「Mayors For 100 Percent Clean Energy」計劃,宣示2035年達成10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地方能源革命不只在城市興起,更在鄉村城鎮展開。在德國有70多個小鎮已經實現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夢想。以德國知名的能源村Wildpoldsried為例,在這個人口僅有2500人的小村莊,自1998年起即由市府結合公民參與投入發展生質能、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發展,如今已成為100%使用再生能源、享譽國際的綠色能源村。
人口老化凋零的農村社區,轉型綠能不只創造地方經濟,更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支持青年回鄉。德國綠色小鎮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見再生能源發展如何結合經濟與環境共榮,此外過程中亦可落實公民參與及社區共享精神,像是2017年曾訪台的Wildpoldsried副市長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自身也參與其中。其在住家屋頂裝設太陽能,並將電力賣給當地社區市民。
在台灣,也有原鄉部落期盼轉型綠能與生態共好。2020年由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的「點亮比亞外」部落綠能公益計劃,即是希望邀請全民一起關注台灣偏鄉部落的電力需求,用綠能點亮比亞外長老教會、支持部落能源自主。
未來這座自發自用搭配儲能設備的太陽能電廠將不只為教會節省電費支出,還可幫助提供老人共餐服務、溫暖更多獨居長者。更重要的,使用再生能源也將支持比亞外成為與自然和諧共生、守護藍腹鷴的綠色生態部落。
幸福不在他方:城市烏托邦的永續追尋
城市是全球永續戰役的關鍵節點。換言之,所有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都是在地的(All SDGs are Local)。因此,這場從全球到台灣的城市轉型浪潮中,我們必須透過SDGs的「在地化」(Localization),方能實現更多兼顧社會、經濟與環境共好的永續城市。
然而,未來永續城市的輪廓並非固著不變的。伴隨時空流變,不同階段的城市發展也將面臨迥異的人口與環境挑戰。因此,追尋幸福的城市烏托邦或許將是一場無止盡的追尋。而在這條持續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可藉由SDGs指引方向,並且納入所有人的參與,一起走向共同想要的未來!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92
♡
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 1014高雄城中城大樓火災事故】捐款資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1014高雄城中城大樓火災事故】捐款資訊為幫助受災戶,高市府社會局運用「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社會救助金專戶」提供救助相關工作每位傷者提高發放慰問金5萬元、罹難者20 ... ... <看更多>
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問題] 鹽埕區的廢棄大樓- 看板Kaohsiung | PTT台灣在地區 的推薦與評價
上網找了一下資料,本想說這種大樓一定有他的故事, 卻發現找到的是另一間大樓,叫九X大廈, 而且我誤認了好一陣子. ... 府北路也很多舊大樓但有人住像金鹽埕城中城. ... <看更多>
高雄城中城故事 在 [新聞] 「高雄第一鬼樓」城中城遇多次火劫上- 看板home-sale 的推薦與評價
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11014/XTJW4CZFMFCE3LMRP3BUM3W6EQ/
內文:
高雄鹽埕區「城中城」大樓今天凌晨發生大火,火舌從1樓一路向上竄燒,並傳出有上百
人受困,還有附近居民聽到恐怖的尖叫聲,目前警消仍在搶救中。但這棟「城中城」其實
也是當地知名的「第一鬼樓」,由於房價太過便宜,因此成為不少老弱殘窮人選擇窩居的
地點,也沒有多餘的收入支持都更,甚至是維護社區品質,因此「城中城」的環境,實際
上髒亂不堪,也成為治安與居住安全上的死角大樓。
「城中城」屋齡大約40年,大樓開幕之初,曾經是鹽埕區最繁華的地標之一。先前《蘋果
新聞網》曾經報導過,該大樓的老住戶說,過去城中城有不少聲色場所、電影院、酒樓餐
廳等,整棟樓幾乎24小時都有店家在營業,客人也絡繹不絕,相當熱鬧。
但之後大樓的管理不善,多年來甚至發過多次大大小小火警,1999年這棟大樓當時有兩百
多間的小套房,發生一場火警讓眾人驚慌奪門而逃,消防隊員衝入火場搶救被濃煙困住的
老弱婦孺,共救出28人。
歷經火劫後,大樓內部環境開始變得髒亂不堪,因此許多店家紛紛撤出,逐漸變成空城,
加上樓內的設備年久失修,還有不少遊民進駐,因此「城中城」從原本的繁華大樓,最後
淪為鹽埕的第一鬼樓。
進入城中城樓內,可以看到不少牆壁上用噴漆寫下標語「請勿隨地大小便」、「你再尿保
證讓你回味無窮」、「在此小便死」。另外水電管線外露腐蝕,廢棄已久的手扶梯已被雜
物垃圾包圍封鎖,地下室積滲水問題嚴重,不少房屋因長期無人使用廢棄,因缺乏管理十
分破爛髒亂,過去有很長時間成為侵占戶違法使用更成為治安與衛生死角。
由於此大樓的房價與租金比起其他地段,要便宜許多,因此吸引不少老弱殘窮人進來居住
,但也由於這群人大多都是低收入戶,因此不可能有額外的收入,來繳納管理費維護社區
。據悉雖然之前至少有6家建商,有意整合都更,然而社區住戶因多屬經濟弱勢,因此都
更意願不高,再加上社區產權十分複雜,導致建商收購過程難度大幅提升。
《蘋果新聞網》查詢城中城建物使用執照發現,該棟大樓地上規劃12樓、地下2樓,基地
面積769.2坪屬商4用地,社區共208戶,然詢問高雄市政府地政局指出,就該大樓住戶應
該多屬於有土地產權的住戶,並非屬於地上權住家。
城中城自救會總幹事李太明在今年1月接受訪問時指出,住這邊大都是經濟弱勢,許多年
長者行動不便,社區住戶約110戶,弱勢至少佔3~4成,就他們立場當然不願被都更,因為
該住所已是他們生命裡最後產財。李太明更說,自己之所以會來擔任總幹事,是希望把「
悲慘」2字在城中城消失,讓這些年長者在生命的盡頭仍有個安全乾淨的房子可居住。(
施旖婕/綜合報導)
心得:
高雄地政指出,大樓住戶應該多屬於有土地產權的住戶,並非地上權的住家,
高雄地政這說法跟新聞內容有點矛盾,都經濟弱勢了還有辦法取得土地產權?
這有土地產權的住戶應該是指房東吧?
只是現在法規要都更真的太難....
變成要靠天災人禍才有辦法重建
就怕被有心人利用
--
如果還有來世,我想當一個獸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143.1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34180539.A.CB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