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也做賊:剃頭梳髻的明朝倭寇多半是中國人|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亂了一百多年的日本戰國時代,無處不燃戰火,無人能得安寧,田園荒蕪,屍骨遍野。喪家野犬般的浪人、無糧可種無魚可打的流民、爛命一條的無賴,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彼岸富裕而軟弱的中國,一艘艘倭船出發了!
明朝軍民對這些「髡頭鳥音,赤體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為恐懼,而在異國他鄉幹壞事,來自日本的倭寇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亂世日本太難混了!
看過黑澤明《七武士》的人想必都對電影中的日本浪人印象深刻:在紛亂的日本戰國時代,喪失了家主的武士們猶如喪家的野犬,徘徊在山野荒村,為了飯糰就可以用生命戰鬥。
嘉靖年間,日本國內的情況正是《七武士》的背景年代,就像被搗翻的螞蟻窩一般混亂不堪。
名義上,日本有天皇,但天皇的實權早已旁落,吃穿用靠幕府養著,完全是寄人籬下的傀儡。幕府也好不到哪去,足利氏建立的室町幕府從足利義滿後,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中,1467年連綿十一年的應仁之亂結束後,征夷大將軍已經空有名號毫無實權,聽任有實力的權臣擺佈。
日本全國分為六十八國(國類似中國的州縣),其中的五十三個藩國,由大大小小一百四十二個大名佔據著。大名們強弱分明,強的佔據幾國率眾數萬,弱的佔據幾個村子率眾數百,為了達到權力的頂峰,整天你爭我殺,兒子殺老子、弟弟殺哥哥都不算稀奇。當時的情況往往是:今天家臣們造反殺了主子,明天卻被鄰居的大名殺死,後天當勝利的大名回家一看,兒子已經取代了他的位置。
日本進入了毫無綱常道德可言的所謂「下克上」的諸侯爭霸時代,整整亂了一百多年。戰亂中,屍骨遍野,無數人流離失所,農民無法安心下田耕種,饑荒當然隨之而來。老百姓無路可生,強壯點的當盜賊或者參加宗教組織「一揆」造反,羸弱的只有等死。
在倭寇的發源地,日本九州的情況怎樣呢?
九州是日本南部的最大島,有肥前、肥後、平戶、大隅和薩摩等諸多藩國。如同日本各地一樣,九州島也是諸雄並立,空前混亂。北邊,豐前與築前的大內氏原本是九州最強的大名,但是遭到家臣陶晴賢的政變滅亡了,而陶晴賢不久被九州之外強大的大名毛利元就所殺。毛利元就順勢進入北九州,這就和另一個強藩—豐後的大友氏碰上了。南邊,薩摩的島津氏和大隅的肝付氏在火拚。西邊,肥前的龍造寺氏則和少貳氏內亂不休。
有戰爭就有失敗者,在戰爭中失敗、喪失家主的武士成了無米下鍋的浪人,怎麼辦?因戰爭無法謀生的漁民、流民,怎麼辦?下海!做海賊!與其在陸地上飢寒而死,不如到海上去撞撞運氣。
除了死裡求生,發財夢也是下海的另一個重要理由。當時明朝斷絕了官方的朝貢交易,導致海盜走私團夥日漸猖獗,中國的生絲、棉布、陶瓷、藥品等,都是日本的搶手貨,日本不少富商、無賴也打起了做海賊賺取厚利的算盤。不僅僅如此,海賊的背後還有大名的資助和庇護。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這樣定義「倭寇」:「從十三世紀初開始,九州和瀨戶內海沿岸富於冒險精神的武士和名主攜帶同夥,一方面到中國和朝鮮(高麗)進行和平貿易,同時也伺機變為海盜,掠奪沿岸居民。對方稱此為倭寇,大為恐怖。」
日本十九世紀著名學者佐藤信淵總結日本海賊的出處說:「從永正、大永時起,伊寧國因島、久留島、大島地方人士,飯田、大島、河野、脅屋、松島、村上、北浦各地人士,相繼渡海到海外,從事海賊勾當以富家室;並以野島領主村上圖書頭為議事之主,各集其所屬之浮浪人共三四百人,分乘大小十餘艘船,航行大海……剽掠近海諸邑,奪取種種財物器械,以富其家……致四國、九州濱海之諸浪人、漁夫、船夫、無賴等逐漸加入其行列,因而人數日多。後來,其眾竟有八九百人或超逾千人者。」
在明日朝貢貿易正常的百餘年內,倭寇到中國劫掠的次數並不很多,因為日本的將軍、大名為了保護航路也進行嚴打。在嘉靖中期明日朝貢貿易中斷以後,情況才為之大變。
明代,從日本到中國的船,一般都是在三月到五月從平戶的「五島」或薩摩出發,經過大小琉球(沖繩島和台灣),到達浙江、福建、廣東。當年日本遣唐使的船隻到中國,在海上要航行幾十天甚至數月,旅途之艱難駭人聽聞,我們在中學課本熟悉的著名遣唐留學生晁衡(阿倍仲麻呂),就是因遭遇風暴死於回國的路上。
而到了明代,人們對季風的知識已經日漸豐富,加上船隻的製造技術有了發展,從日本出發,如果掌握好風向,只要幾天就能順利到達中國。
《日本圖纂》上這樣描寫當時的日本船:「日本造船與中國異……其船底尖,能破浪,不畏橫風、鬥風,行使便易,數日即至也。」至於船的大小,從能載二三十人至六七十人不等,也有能載二百餘人的大船。
就這樣,一群又一群的日本海賊,滿懷對財富的渴望,乘風破浪地向大海彼岸進發—富裕而軟弱的中國,就是他們的目標。
2.真倭的姓名哪裡去了?
第一次看到倭寇的明代江浙沿海居民,沒有絲毫警惕性,像看動物園猴子一樣。
嘉靖三十二年夏,一個普通的早晨,浙江嘉興鹽邑縣早起趕海的老百姓驚奇地發現,一艘長八九丈的海船停泊在海灘,船上有六十幾個「髡頭鳥音」的怪人,還帶著槍刀弓矢。當地的巡海官軍百餘名圍了上去,問他們為何而來,無奈語言不通,只好搬出一張小木櫃鋪上紙,用筆交談,船上一個懂漢字的人寫道:「我們是日本人,從本國而來,停船是因為舵壞了,想問你們借點糧食,等修好舵就走。我們不是壞人,不要逼迫我們,不然我們就和你們拚命。」
海邊來了好多外國人!整個縣城的人都轟動了,扶老攜幼地趕去看稀罕,當時承平已久,老百姓都指指點點嘻嘻哈哈,沒有一個知道害怕。到了黃昏,突然之間,船上的日本人一起站起來,張弓射出燕尾利箭,把周圍的官軍全部射死。旁觀者這才知道是海賊,發一聲喊,哭爹喊娘地奔入城,趕緊關上城門開始防禦。
上述描寫出自嘉靖年間明人採九德的筆記《倭變事略》,採九德是浙江海寧人,耳聞目睹了許多倭寇之事並記錄成書。對於倭寇的侵擾,除了朝廷官方的記載,明代地方上不少文人都在私家著作中有所涉獵。
但是,倭寇雖來自日本,日本人的姓名卻很少在明朝史料上出現,大多為「二大王」、「倭酋」、「船主」之類模糊稱謂。筆者手上的資料中,能確定是「真倭」的只有「門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稽天新四郎」、「辛五郎」、「日向彥太郎」、「和泉細屋」、「善妙」、「莊公」等寥寥數人,而且這些名字不一定確切。
真倭姓名少見,除了後面要提到的有中國人假冒外,還有兩個原因。
在近代以前,大多數日本人只有名沒有姓,有姓的只有士族以上的階層,而且全日本也沒幾個姓,如著名的源氏、平氏等皇族姓氏。一直到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頒布了強制性的《苗字必稱令》,規定了「凡國民,必須起姓」,否則受罰。說來有趣,這一下,造成了日本姓氏天馬行空般地海量發展。據統計,現代日本的姓氏數目超過了十萬,而中國十三億人,加上少數民族的姓氏,才不過一萬出頭。
日本的姓氏複雜,即使是日本人自己也不能非常透徹地弄明白。不過,他們的名卻簡單得多。拿日本男子來說,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結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標誌,長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十一位的就叫余一郎。上面所說的幾個知名倭寇,日向彥太郎肯定是老大,辛五郎則是老五,善妙則是和尚的法號。
除了日本人姓名複雜怪異外,明代人對日本也了解太少,沒有語言翻譯。抓到真倭後,「赴官司訊問,言如鳥語,莫能辨也」。當時,分辨是否真倭的方法主要是看穿著、語言以及長相。如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侵擾上海地區,市民自發組織敢死隊數百人守城。當時正好漲潮水,倭寇不知深淺,輓著手在濠水中行動,準備連夜攻城,被潮水一夜之間淹死不少。第二天早晨,剩下的倭寇丟棄營壘從南浦逃走了。地方誌記載:「城中人見衣裾浮在水面,得六十七屍,皆受重創,頭顱腫大如鬥,口圓而小,色黝黑,知道都是真倭。」
千萬不要以為「髡頭跣足」的倭寇都是日本人,事實上,多半是假扮日本人的中國流賊。嘉靖年間危害最大的倭寇首領清一色是衣冠楚楚的中國冒險家。嘉靖一朝,前線報捷奏章往往有「斬獲真倭首級若干顆,從賊若干顆」的文字,真倭就是貨真價實的日本人,從賊則是沿海地區三教九流的中國人。
真倭和從賊比例是多少?《明史》稱:「大抵真倭十之三,從者十之七。」而萬曆年間編寫《虔台倭纂》的官員謝傑甚至發出絕望的驚呼:「海濱人人皆賊,誅之不可勝誅!」
3.剃頭梳髻的就是日本人?錯了。
當時一個崑山人被倭寇擄走五十幾天後逃生歸來,他向官府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船上大概兩百個倭寇,有福建、溫州、台灣、寧波人,也有幾個安徽人。其中福建人最多,佔十之六七。梳著髻的日本人只有十幾個。」兩百個倭寇中,只有十幾個真倭,明史說的「十之三」看來還誇大了。
元末明初的倭寇以日本人為主,但到了嘉靖年間,倭寇的主力就是中國人了。
對假倭的身份問題,明人鄭曉是這樣總結的:「小民迫於貪酷,困於飢寒,相率入海從之。兇徒、逸囚、罷吏、黠僧,及衣冠失職、書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為之奸細,為之鄉道。弱者圖飽暖旦夕,強者忿臂欲洩其怒。」一句話:三教九流,無所不包。
拿當時最有名的幾個倭寇首領來說:王直和徐惟學原先是私鹽販子;王直的義子王滶(毛海峰)是走私犯;徐海原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許棟是逃跑的犯人;蕭顯、陳東則是不得志的書生。
書生也做賊?沒錯。看看下面這首詩:
「海霧曉開合,海風森復寒。衰顏歡薄酒,老眼傲驚湍。叢市人家近,平沙客路寬。明朝睛更好,飛翠潑征鞍。」
這首五言律詩詞句清麗,意境恬淡,大得唐詩三昧,作者就是一個不知名的書生倭寇。採九德在《倭變事略》中記載,他曾親眼見到一夥四十餘人的倭寇中,有個善卜筮的書生,專門出謀劃策,這首詩就是倭寇撤退後他題在廟壁上的。如此文採令採九德大為感慨:「觀此四十餘賊,亦有能題詠者,則倡亂者豈真倭黨哉?」
對中國人冒充真倭的問題,明代史料上的記載比比皆是。比如嘉靖壬子年,倭寇初犯漳州、泉州,僅有二百人,真倭佔十分之一,其餘都是福建浙江無賴之眾,頭頂剪髮而椎髻向後,「髮型」和真倭並不一樣。真倭和假倭打仗的時候一同作戰,打完仗則分開吃飯睡覺。《籌海圖編》直截了當地稱:「今之海寇,動計數萬,皆託言倭奴,而其實出於日本者不下數千,其餘皆中國之赤子無賴,孑入而附之耳。」
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在《喻世明言》裡有篇關於倭寇的故事,把假倭刻畫得惟妙惟肖:「原來倭寇逢著中國之人,也不盡數殺戮。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殺害;若是強壯的,就把來剃了頭髮,抹上油漆,假充倭子。每遇廝殺,便推他去當頭陣。官軍只要殺得一顆首級,便好領賞,平昔百姓中禿髮瘌痢,尚然被他割頭請功,況且見在戰陣上拿住,哪管真假,定然不饒的。這些剃頭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著倭勢,還有捱過幾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兇出力。那些真倭子,只等假倭擋過頭陣,自己都尾其後而出,所以官軍屢墮其計,不能取勝。」
4.海濱人人皆賊,誅之不可勝誅!
我們都知道狐假虎威的故事,假倭模仿日本人「髡頭跣足」,穿著日本服裝,連船都打造成日本船,除了扯大旗作虎皮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掩蓋身份。生物學上叫做「模仿色」。
洪武三十年所頒的《大明律》對海外經商限制得很嚴格,它規定凡私自攜帶鐵貨、銅錢、緞匹、絲綿等違禁物下海,及與外番交易者一律處斬,而且禁止私人製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而對於勾結外族的「謀反大逆」更是異常嚴厲:凡「謀反大逆」,一律首從皆凌遲處死,本宗親族祖父、父、子、孫、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異姓親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僕,凡年滿十六歲以上皆斬。
為了不被誅九族,倭寇必須千方百計掩飾自己的出身。有明一代,造反起義者往往以綽號來掩飾真實姓名,像廣為人知的崇禎時期農民起義,起義領袖都用綽號:紫金梁、八大王、曹操、闖塌天、不沾泥、掃地王等等,包括著名的「闖王」。在東南沿海,就直接可以假扮日本人來掩飾身份。而對於地方官來說,自己轄區的人起來造反大大拖累政績,因此也樂於統統以「倭情」上報。
嘉靖年間持續到隆慶、萬曆年間的四十年,是明朝倭寇為害最烈的時期,史學界稱「嘉靖大倭寇」。在這一階段裡,從賊中「迫於貪酷,困於飢寒」的沿海小民才真正是倭寇的主體,而飢寒貧困的根源在於「片板不許下海」的海禁政策。
反過來說,嘉靖前期為什麼要實行嚴厲的禁海令呢?是因為正德年間少數葡萄牙走私販兼海盜對沿海城鎮、島嶼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加上中國海商和日本倭寇在浙江沿海進行的走私貿易,讓明政府感覺貿易會帶來「南方之禍」,才變本加厲地實施禁海,最嚴厲的時刻連捕魚都不允許。禁海令是標準的因噎廢食,雖然並不是禁海招來了日本倭寇,但可以肯定的是,是禁海令刺激出了更多的中國倭寇。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東南濱海地區地瘠民貧,從宋元以來,當地居民一直將出海貿易視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運加上種種服務,可以說大海養活了起碼百萬計的沿海居民。在福建,有句話叫做:「海者,閩人之田。」一紙海禁令無情地把當地居民的「田」給剝奪了,飯碗跟著也砸了。在廣東,潮州、漳州地區一向是通商出海的發舶口,「潮漳以番舶為利」,不許貿易等於斷了他們的生計。對茫然失所的沿海居民來說,眼前擺著兩條路:要麼忍饑挨餓,要麼鋌而走險進行海上走私。
潑洗澡水連孩子一起潑了—禁海的弊端明擺著,當時有不少有見識的人都很擔憂。抗倭名將譚綸用了一個「老鼠洞」的比喻,說:「禁海越嚴,則獲利越厚,而趨之者愈眾。比如發現家裡有老鼠,一定要留一個洞,若是都堵上,連好的地方都能被老鼠穿破。」
禁海,罷日本朝貢,明朝這兩大舉措看似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帶來的結果,反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因為本鄉本土,所以倭寇在東南沿海地區擁有令人難以相信的支持。作戰時,屢屢發生看似荒唐的一幕:倭寇天時地利無所不佔,如魚得水。而代表正義之師的官軍,反而不受歡迎,舉步維艱。一些平民百姓甚至直接支援倭寇,參加過抗倭戰爭的明人萬表記錄道:「杭州城歇客的店家,明知是海賊,但貪圖其厚利,任其堆貨,且為打點護送。銅錢用以鑄火銑,用鉛制子彈,用硝造火藥,用鐵製刀槍……大船護送,關津不查不問,明送資賊。」「近地人民或送鮮貨,或饋酒米,或獻子女,絡繹不絕;邊衛之官,有獻紅被玉帶者……(與)五峰(即王直)素有交情,相逢則拜伏叩頭,甘心為其臣僕,為其送貨,一呼即往,自以為榮,矜上挾下,順逆不分,良惡莫辨。」
所以也難怪謝傑發出這樣的驚呼:「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是則閩浙及廣之所同也。」曾任南京刑部尚書的王世貞則對潮州、漳州、惠州地區的「民寇一家」斷言為:「自節帥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總督巡撫等高級官員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這真是一幅令人絕望的場景。
對愈禁愈烈的海上走私,時人形象地諷刺道:「片板不許入海,艨瞳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人番,子女玉帛恆滿載而去。」
全民皆寇,問題爛在自己根子上,難怪防不勝防誅不勝誅。倭寇就是一顆消耗元氣的腫瘤,一直伴隨著明王朝走向衰落。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飲食中的朝鮮野史」介紹 訪問編輯:王育涵 內容簡介: 歷史就是越了解越美味! 在朝鮮, 一道食物一種故事,一張菜單一個歷史; 時代創造飲食,飲食改變時代。 從宮廷、街頭、鄉野的美味料理中嚐遍朝鮮的野史軼聞, 佐以原汁原味的正史,呈現一盤盤一...
高麗王朝光宗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飲食中的朝鮮野史」介紹
訪問編輯:王育涵
內容簡介:
歷史就是越了解越美味!
在朝鮮,
一道食物一種故事,一張菜單一個歷史;
時代創造飲食,飲食改變時代。
從宮廷、街頭、鄉野的美味料理中嚐遍朝鮮的野史軼聞,
佐以原汁原味的正史,呈現一盤盤一碟碟的好菜,
鮮嫩、刁鑽、層次強悍地融入政治史、生活史、鄉土史,
以及朝鮮時代的特殊風味。
酒館是朝鮮時代的SNS社群集散地,
現役歷史老師更帶領我們潛入酒館,一探飲食中的朝鮮野史。
朝鮮五百多年的歷史,奠定了現今韓國的文化及生活樣貌。不管是身上穿的、嘴裡吃的,大部分都是從朝鮮時代傳承至今。因此飯桌上所看到的每一道小菜,都包含著朝鮮時代人們耀眼的創造力、技術與智慧,並在在隱藏著不為人知、震撼人心的朝鮮歷史。
在朝鮮傳統美食的引領下,帶出世宗大王、暴君燕山、光海君、明成皇后、張禧嬪……宛如戲劇般緊扣心弦的歷史故事,一場美食與歷史的完美饗宴。
食物在單純的材料和調理方法之外,還盛載著人們的生活和文化,從很久以前韓國人吃的食物裡,就摻雜了各式各樣數不盡的故事:
笊籬年糕湯——竟是最後一位高麗王族對開啟朝鮮太祖李成桂的詛咒標識!
叔舟豆芽——留在歷史上的汙名跟著食物永遠流傳,百姓對叛國者之教訓。
魚蝦醬——暴君燕山爲替母親復仇而創造出來的人類魚蝦醬!
烤鮑魚——究竟是誰在仁祖的烤鮑魚裡下毒呢?
蕩平菜——英祖的蕩平政策是來自蕩平菜?
白菜泡菜——壬辰倭亂之後引進,與辣椒一同誕生的紅色泡菜歷史。
炸醬麵——承載著朝鮮近代傷痛歷史而誕生的食物。
狗肉湯——從宮廷到酒館,廣受朝鮮人喜愛的進補食品!
豆沙糯米糕、紅豆粥——爲了驅趕家中妖魔鬼怪而熬煮的紅色食物。
駝酪粥、神仙爐(悅口子湯)——端上朝鮮最高統治者君王御膳桌的料理。
牛腸、血腸——從兩班貴族所吃的高級料理,走向庶民日常菜餚的過程。
平壤冷麵、咸興冷麵 ——蕎麥的變身讓北韓地區在冬季也能胃口大開。
本書從鄉野故事裡擷取和歷史相關的內容,呈現出能夠一窺朝鮮面貌的野史軼聞,並輔以正史說明。雖然是野史,但不只著重在趣味,還生動地介紹了與朝鮮的政治史、生活史、時代面貌、鄉土史、身分階級等相關的豐富知識。以朝鮮時代扮演著SNS要角的酒館為背景,配上韓式插圖,為打開這本書的讀者們獻上美味的飲食,講解其中盛載的朝鮮野史。
作者簡介:宋永心(송영심)
作者宋永心畢業於成均館大學歷史系,曾於梨花女子大學研究所攻讀史學教育博士課程。現於中等中學教授歷史,並經營「宋永心的歷史教室」部落格。
著作有《糾正扭曲的日本史教科書》、《一本讀懂韓國史》、《看報紙、聽新聞,有趣的韓國史故事》、《在實錄之外的世宗祕密日記》、《不曾熄滅的燈火,安重根祕密日記》、《在月曆中找歷史》、《為青少年設計的主題別朝鮮王朝實錄》等。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高麗王朝光宗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飲食中的朝鮮野史」介紹
訪問編輯:王育涵
內容簡介:
歷史就是越了解越美味!
在朝鮮,
一道食物一種故事,一張菜單一個歷史;
時代創造飲食,飲食改變時代。
從宮廷、街頭、鄉野的美味料理中嚐遍朝鮮的野史軼聞,
佐以原汁原味的正史,呈現一盤盤一碟碟的好菜,
鮮嫩、刁鑽、層次強悍地融入政治史、生活史、鄉土史,
以及朝鮮時代的特殊風味。
酒館是朝鮮時代的SNS社群集散地,
現役歷史老師更帶領我們潛入酒館,一探飲食中的朝鮮野史。
朝鮮五百多年的歷史,奠定了現今韓國的文化及生活樣貌。不管是身上穿的、嘴裡吃的,大部分都是從朝鮮時代傳承至今。因此飯桌上所看到的每一道小菜,都包含著朝鮮時代人們耀眼的創造力、技術與智慧,並在在隱藏著不為人知、震撼人心的朝鮮歷史。
在朝鮮傳統美食的引領下,帶出世宗大王、暴君燕山、光海君、明成皇后、張禧嬪……宛如戲劇般緊扣心弦的歷史故事,一場美食與歷史的完美饗宴。
食物在單純的材料和調理方法之外,還盛載著人們的生活和文化,從很久以前韓國人吃的食物裡,就摻雜了各式各樣數不盡的故事:
笊籬年糕湯——竟是最後一位高麗王族對開啟朝鮮太祖李成桂的詛咒標識!
叔舟豆芽——留在歷史上的汙名跟著食物永遠流傳,百姓對叛國者之教訓。
魚蝦醬——暴君燕山爲替母親復仇而創造出來的人類魚蝦醬!
烤鮑魚——究竟是誰在仁祖的烤鮑魚裡下毒呢?
蕩平菜——英祖的蕩平政策是來自蕩平菜?
白菜泡菜——壬辰倭亂之後引進,與辣椒一同誕生的紅色泡菜歷史。
炸醬麵——承載著朝鮮近代傷痛歷史而誕生的食物。
狗肉湯——從宮廷到酒館,廣受朝鮮人喜愛的進補食品!
豆沙糯米糕、紅豆粥——爲了驅趕家中妖魔鬼怪而熬煮的紅色食物。
駝酪粥、神仙爐(悅口子湯)——端上朝鮮最高統治者君王御膳桌的料理。
牛腸、血腸——從兩班貴族所吃的高級料理,走向庶民日常菜餚的過程。
平壤冷麵、咸興冷麵 ——蕎麥的變身讓北韓地區在冬季也能胃口大開。
本書從鄉野故事裡擷取和歷史相關的內容,呈現出能夠一窺朝鮮面貌的野史軼聞,並輔以正史說明。雖然是野史,但不只著重在趣味,還生動地介紹了與朝鮮的政治史、生活史、時代面貌、鄉土史、身分階級等相關的豐富知識。以朝鮮時代扮演著SNS要角的酒館為背景,配上韓式插圖,為打開這本書的讀者們獻上美味的飲食,講解其中盛載的朝鮮野史。
作者簡介:宋永心(송영심)
作者宋永心畢業於成均館大學歷史系,曾於梨花女子大學研究所攻讀史學教育博士課程。現於中等中學教授歷史,並經營「宋永心的歷史教室」部落格。
著作有《糾正扭曲的日本史教科書》、《一本讀懂韓國史》、《看報紙、聽新聞,有趣的韓國史故事》、《在實錄之外的世宗祕密日記》、《不曾熄滅的燈火,安重根祕密日記》、《在月曆中找歷史》、《為青少年設計的主題別朝鮮王朝實錄》等。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高麗王朝光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飲食中的朝鮮野史」介紹
訪問編輯:王育涵
內容簡介:
歷史就是越了解越美味!
在朝鮮,
一道食物一種故事,一張菜單一個歷史;
時代創造飲食,飲食改變時代。
從宮廷、街頭、鄉野的美味料理中嚐遍朝鮮的野史軼聞,
佐以原汁原味的正史,呈現一盤盤一碟碟的好菜,
鮮嫩、刁鑽、層次強悍地融入政治史、生活史、鄉土史,
以及朝鮮時代的特殊風味。
酒館是朝鮮時代的SNS社群集散地,
現役歷史老師更帶領我們潛入酒館,一探飲食中的朝鮮野史。
朝鮮五百多年的歷史,奠定了現今韓國的文化及生活樣貌。不管是身上穿的、嘴裡吃的,大部分都是從朝鮮時代傳承至今。因此飯桌上所看到的每一道小菜,都包含著朝鮮時代人們耀眼的創造力、技術與智慧,並在在隱藏著不為人知、震撼人心的朝鮮歷史。
在朝鮮傳統美食的引領下,帶出世宗大王、暴君燕山、光海君、明成皇后、張禧嬪……宛如戲劇般緊扣心弦的歷史故事,一場美食與歷史的完美饗宴。
食物在單純的材料和調理方法之外,還盛載著人們的生活和文化,從很久以前韓國人吃的食物裡,就摻雜了各式各樣數不盡的故事:
笊籬年糕湯——竟是最後一位高麗王族對開啟朝鮮太祖李成桂的詛咒標識!
叔舟豆芽——留在歷史上的汙名跟著食物永遠流傳,百姓對叛國者之教訓。
魚蝦醬——暴君燕山爲替母親復仇而創造出來的人類魚蝦醬!
烤鮑魚——究竟是誰在仁祖的烤鮑魚裡下毒呢?
蕩平菜——英祖的蕩平政策是來自蕩平菜?
白菜泡菜——壬辰倭亂之後引進,與辣椒一同誕生的紅色泡菜歷史。
炸醬麵——承載著朝鮮近代傷痛歷史而誕生的食物。
狗肉湯——從宮廷到酒館,廣受朝鮮人喜愛的進補食品!
豆沙糯米糕、紅豆粥——爲了驅趕家中妖魔鬼怪而熬煮的紅色食物。
駝酪粥、神仙爐(悅口子湯)——端上朝鮮最高統治者君王御膳桌的料理。
牛腸、血腸——從兩班貴族所吃的高級料理,走向庶民日常菜餚的過程。
平壤冷麵、咸興冷麵 ——蕎麥的變身讓北韓地區在冬季也能胃口大開。
本書從鄉野故事裡擷取和歷史相關的內容,呈現出能夠一窺朝鮮面貌的野史軼聞,並輔以正史說明。雖然是野史,但不只著重在趣味,還生動地介紹了與朝鮮的政治史、生活史、時代面貌、鄉土史、身分階級等相關的豐富知識。以朝鮮時代扮演著SNS要角的酒館為背景,配上韓式插圖,為打開這本書的讀者們獻上美味的飲食,講解其中盛載的朝鮮野史。
作者簡介:宋永心(송영심)
作者宋永心畢業於成均館大學歷史系,曾於梨花女子大學研究所攻讀史學教育博士課程。現於中等中學教授歷史,並經營「宋永心的歷史教室」部落格。
著作有《糾正扭曲的日本史教科書》、《一本讀懂韓國史》、《看報紙、聽新聞,有趣的韓國史故事》、《在實錄之外的世宗祕密日記》、《不曾熄滅的燈火,安重根祕密日記》、《在月曆中找歷史》、《為青少年設計的主題別朝鮮王朝實錄》等。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高麗王朝光宗 在 現在來針對劇中有出現的高麗王朝歷史上的 的推薦與評價
年的高麗王朝正統上有34位國王,有注意到這國王列表 稱號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 太祖.文元王*.惠宗.定宗.光宗.景宗.戴宗*.成 宗.穆宗.安宗*. ... <看更多>
高麗王朝光宗 在 朝鮮史上最荒淫的王朝,剝削百姓都是小事,亂倫是常態 的推薦與評價
... 曆史上高麗四王子王昭即 高麗王朝 第四代國王 光宗 他的愛情沒有那麽多浪漫更多的則是親情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爲 光宗 有壹位王後和壹位後宮兩人與 光宗 都有直接的血緣關系. ... <看更多>
高麗王朝光宗 在 [閒聊] 步步驚心麗正史上的高麗光宗- 看板Kore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看了步步驚心麗之後,各位是不是很好奇
揪~竟我們昭昭繼位的正統性是不是真的有問題呢?
揪~竟我們昭昭到底為什麼被稱為血之君主呢?
揪~竟我們昭昭跟貴族之間的愛恨糾葛是怎麼回事呢?
就讓我來為大家整理一下我看來的資料,為大家解惑吧XD
因為資料也是我看報紙(X)看網路(O)看來的
所以如果有就讀光宗系的板友還請編小力一點m(_ _)m
打下500年高麗王朝基礎的高麗第四代王─光宗
光宗是高麗第四代王,早年是明辨是非、跟臣子以禮相待,且相當體恤百姓的皇帝。但到
了在位中晚期聽信讒言,殺了很多人,且因為過度迷信佛法所以變得非常奢侈無度。在位
總共26年(949-975),享年51歲。光宗是由哥哥定宗(王堯)禪位登基,步步驚心麗借用了禪
位的設定,不過在正史上光宗並沒有像劇中那樣受到質疑。光宗一生有兩位妃子,一位就
是劇中的妍華(蓮花)公主,大穆王后皇甫氏,另一位則是慶和宮夫人林氏,也是惠宗的大
女兒。
高麗王室的近親通婚跟新羅時期的王室近親結婚很類似,都是為了避免外戚干權、穩固王
權實施的,雖然說是這樣,但近親通婚會生出很多笨蛋,這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所謂有一好沒兩好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究竟是要生出笨蛋,還是要王權受威脅?今晚你要
選哪一道?
光宗在位26年,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前7年,什麼都沒做,就只是個光宗
,沒有想要強化王權的跡象,所以跟貴族們也都相安無事。第二個時期是7~11年,開始
以各種制度削弱貴族勢力的時期。貴族當然很不爽會反彈,光宗都透過高壓手段來解決。
第三個時期是11~26年,這時期開始大動作肅清那些反對、阻礙王室集權的貴族。
血之君主?還是守成的君主?
高麗太祖王建當時為了要統一後三國所以借助很多地方豪族的勢力,他利用政策聯姻的方
式獲得地方豪族支持,我想這大概也是他有多達29位后妃的原因。雖然統一建國之後他也
嘗試要削弱這些豪族的勢力,但都沒有太大成效,一直到光宗的時候施行科舉制、制定四
色公服制、稱帝建元、實施奴婢按檢法後王權才得以強化。
以下針對這幾個政策做簡單的解說:
‧四色公服制
依據官職與官階,將官服分為紫衫、丹衫、緋衫、綠衫等四個顏色。
‧稱帝建元
年號這個東西其實是這個天下正由誰治理的象徵,不過朝鮮半島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大
量接受中國文化,所以有年號的君主不多,就高麗太祖、光宗、景宗以及朝鮮末期曾經用
過的建陽而已。光宗使用年號這件事不僅是宣布他即位為「皇帝」、是個有自主性的君主
,同時也象徵他王位繼承的正統性並有強化王權的效果。
‧奴婢按檢法
這個政策其實算是某種的奴隸解放制度。這個政策就是全面檢查貴族所擁有的奴隸身分,
過去曾經是良民的就讓他們變回良民。最直接受到衝擊的就是擁有這些奴隸的貴族們。
當時貴族們所擁有的奴隸,大多是戰爭的俘虜或是貧窮的良民,這是貴族的私有財產。但
光宗這個政策等於是要藉此削弱貴族的勢力,貴族當然很不爽。同樣出身貴族的皇甫皇后
就跳出來幫忙說話,但光宗還是執意要執行這個政策。
‧科舉
光宗的時候中國正處於五代十國的局面,為了強化跟其中後周的連結,後周派了使臣到高
麗,使臣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跟著他到高麗叫雙冀的人。這個人生了病沒辦法回後
周,所以留在高麗治療,這段期間就見了光宗。光宗迷上了雙冀的所見所聞,所以就要求
他歸化高麗,給他一個官做(出國打工度假的始祖?)。雙冀建議光宗實施科舉制度,光宗
也因為惠宗跟定宗因為王位繼承問題而死,深刻體會到需要由國家培養知識分子的重要性
。所以就在雙冀的幫助下建立科舉制度,這比奴婢按檢法更能有效削弱貴族的勢力。
前面也說過高麗建國時王建借用了地方貴族的力量,所以高麗初期光是開國功臣就多達三
千兩百人。雖然建國前大家都很團結,但建國之後就開始威脅到王權。為了強化王權光宗
大幅削弱、整肅貴族的勢力,所以被稱為高麗王朝的守成君主,但也因為這樣所以被稱為
血之君主。
晚年的恐怖政治
光宗被稱為血之君主還有另一個原因,光宗11年時一個小官告發當時的兩位高官意圖謀反
,光宗也立刻判處兩人發配邊疆。從這時起,光宗就開始聽信各種亂七八糟的讒言,像是
有奴婢告發主人、兒子告發爸爸等等,他都一一聽信並進行大肅清,是個不能相信任何人
的年代。這大肅清從960年一直持續到975年光宗死前。這段時間因為各種誣告導致監獄牢
房不夠用,有很多無辜的人也因為這樣直接被處死。
除了貴族與功臣之外,光宗對親族也是不留情面。一旦起了疑心,就會毫不猶豫的殺掉可
疑的對象,惠宗跟定宗的兒子也是這樣死的。
歷史評價
其實除了強化王權之外,光宗也有很多顯著的政績,像是跟中國當時好幾個國家(?)展開
外交活動,提升高麗的國際地位,另外在國防上也有建樹。
此外不像惠宗跟景宗在位期間有朴述熙、王式廉等權臣危害王權,光宗在位期間一直都是
自己一個人掌權,所以他在位時間較前兩位長(有更足夠的時間發瘋)。雖然他的努力,所
以高麗的體制漸漸成形,但也暴露了中央集權的極限所在。像是中央政府的政策無法滲透
到地方,還有雖然肅清貴族勢力,但後來景宗時又出現了反光宗運動,可見他並沒有從這
場跟貴族的權力戰爭中獲得勝利。
雖然他致力於強化王權,也初步整頓了高麗的政治秩序,從這點來看他應該可以獲得很好
的評價。但到了在位晚期的大規模肅清為他贏得血之君主的稱號。從高麗成宗開始,儒學
者對光宗的評價越來越差。都評價他是聽信讒言、發瘋的君王。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所以
解樹對光宗的印象都是不太好的。
同場加映
後三國時期指的是統一新羅後期的群雄割據(?)時期,大致可分為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
(泰封)。另外前三國時期是指慢慢發展成三國時期的這段時間。三國就是新羅、百濟、高
句麗,發展順序是前三國→三國→統一新羅→後三國→高麗→李氏朝鮮。
劇中雨熙(虞姬)是後百濟的公主,堯的老婆也是後百濟人。而十三皇子伯牙則是王建跟新
羅公主生的後代。三國中的新羅跟百濟大致來說就相當於今天的慶尚道跟全羅道,韓國今
天的地域對立(相當於台灣的省籍情結)可以追溯到這裡。以前兩個地方的人是老死不相往
來的,所以請回答1997裡面成爸成媽結婚在當年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慶尚道比較有錢,
而且掌權者多,高麗時期規定百濟人不能當官,朝鮮時期雖然有從全羅道挑選人才,但後
來發生一些事情之後也就不把全羅道當一回事了。近代韓國的幾位總統除了金大中之外,
其餘都出身自慶尚道(包括目前身陷風暴的朴女士),建設也都以慶尚道為優先。當然現在
這種地域情結沒以前嚴重,但老一輩的人還是有這種觀念,韓國人可能潛意識裡多少也還
有吧,從選舉可以明顯看出慶尚道大多支持保守勢力,全羅道則支持改革開放這樣。
有一些裡面提到的歷史事件,先前VianYe板友整理的時間軸也有提及,有興趣也可以參考
文章代碼(AID): #1O4kz083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477635904.A.203.html
資料參考: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NAVER韓國人物史
下台一鞠躬,有錯還請大家鞭小力點m(_ _)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43.2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477850029.A.D4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