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生死錄】匡章─才運兼具的人生
歷史通常留給勝利者較為正面的描述,比如在戰國時代,身為最終勝利者的秦國似乎自商鞅變法後就一直維持進攻的態勢,打的關東六國毫無喘息之機。
但在先前濟西之戰的描述中,老ㄕ有提到,身為東方霸主的齊國曾屢敗秦國,以至於秦國有段時間不敢出兵關東,齊國這段鼎盛時期,有賴於一位橫跨三朝的齊國名將。
匡章,《戰國策》中的齊之名將。他的一生征戰,不僅樹立齊國的霸權,也將為我們後人詮釋戰國列強間的複雜鬥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仕威王,桑丘之戰
匡章在史書中的初次登場,是在齊威王末年,那時秦國向魏韓兩國借道進攻齊國,齊威王命匡章領軍迎戰。
當兩國軍隊在桑丘相遇搶占陣地時,雙方軍營出現犬牙交錯的情況,換言之,雙方彼此都有據點特別突出以至於離對方陣勢特別近,甚至陷入包夾之中。這時匡章實施一波極為詭譎的操作,那就是趁開戰之前雙方會派使者團進行交涉時,讓部分齊軍變更旗號混雜到秦軍之間,其目的就是在兩軍對戰時,讓潛伏的齊軍攪亂秦軍的佈陣。
於是匡章麾下的齊軍日漸減少,這不只迷惑了秦軍,連來到前線視察的齊國官員都不明白匡章的調度,於是向齊威王報告:「匡章放任士卒逃亡,他根本無心領軍只怕要帶兵降秦呀!」
眼看每一位視察官員都告發匡章,收到報告的齊威王倒是蠻不在乎的已讀不回,這讓朝中大臣心急如焚地建議:「這麼多人都說匡章背叛,看來一定是真的,大王還不趕快發兵攻擊他?」
然後威王表示:「安啦,匡章絕對沒有背叛,相信我吧。」
威王的回覆讓大臣著急到抓狂:「我們大王是不是腦袋有問題呀?如此漫不在乎,只怕我齊國子弟要慘敗於秦人之手了。」
過一段時間,前線戰報傳到齊王廷:「捷報!匡章將軍向秦軍發起進攻,日前相傳逃亡的士兵,其實是潛入秦軍之中,並在關鍵時刻發起襲擊,秦軍在內外夾攻下潰敗回國!」
這個消息對朝中大臣簡直是雙重震撼,一是看起來怯懦的匡章用兵竟如此高超,二是看起來狀況外的威王竟洞悉真相,大臣們彼此相賀的同時,也忍不住詢問威王:「大王何以認定匡將軍不會謀反?」
這時威王說:
「你們不知道,匡章的父母曾因失和,結果他的父親把老婆殺了並埋於馬棧下。後來匡章父親死了,我曾告訴匡章:『若是打了勝仗,就為你母親改葬。』可匡章拒絕了,他告訴我:『父親生前並沒有吩咐我可以為母親改葬,所以即便有大王的好意,我也不能擅自做主。』匡章為人子,尚不欺死父;為人臣,又豈會欺生君哉?」
好吧,我說真的,即便威王有所解釋我依然不懂這其中的關聯。我只能先提醒大家:每個時代的價值信念都有所不同。
比如:以前男尊女卑,關鍵在於生產方式下,是因為體力較好的男性承擔較多經濟壓力;時間來到現代,生產方式有所改變,體力不再是賺錢最重要的考量條件,男尊女卑也就站不住腳。
很多人會覺得讀歷史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將前人的判斷是做自己的依據或經驗。我不能說這是錯的,但這概念卻非常危險,因為幾乎沒有人會與自己的處境相同,更何況時間相隔甚久的前人?因此對於前人的考量或決策,我認為一定要先放大眼界去了解當時人事物的條件,如此能較不容易與現實脫節。
所以對於威王,我會以結果論來解讀:「他能洞悉細節並正確解讀以此達到知人善任的好領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宣王令,伐燕破楚
威王在桑丘之戰後數年內過世,其子接班,後世稱為齊宣王。在齊宣王六年,燕國爆發內亂,齊國乘機派匡章以救援的名義進軍燕國,由於燕國當時內耗嚴重,加上老百姓急迫的希望有人可以穩定局勢,結果匡章僅用50天就攻占燕國首都。
本來匡章已經立下不世之功,可是被勝利沖昏頭的齊宣王竟下令齊軍開始在燕國大肆劫掠,這激起燕國百姓反抗,而其他國家也因畏懼齊國吞併燕國實力會過於強大,所以組成聯合軍對抗齊國。
為了確保戰果,匡章連忙聚集軍隊與聯軍對抗,沒想到當聯軍發動攻勢時,本來屬於齊軍盟友的宋國軍隊竟臨陣脫逃,導致齊軍陣型露出破綻,聯軍因此大敗齊軍,齊國副將戰死,身為主將的匡章落荒而逃之後集結殘軍撤回國內。這場戰役被後世稱為「濮上之戰」,也成為匡章履歷上的污點,同時也讓列國爭霸的形勢變得更為複雜。
當時一級強國有三,分別是:自商鞅變法後富國強兵的秦國、擁有漁鹽之利而經濟實力強大的齊國、土地最廣人多勢眾的楚國。
這三國之間,時而倆倆結盟,時而又背盟跳槽,而齊宣王時期本來與楚懷王結盟,但後來在秦國相邦身兼超級嘴砲的縱橫家─張儀的忽悠下,楚懷王決定背棄齊楚同盟,這讓齊宣王火冒三丈,於是命令匡章統御韓、魏、齊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
當時齊楚雙方隔著沘水駐扎並僵持6個多月,因為雙方主將都很清楚,如果貿然主動進攻,那防守方很容易實施「半渡而擊」的戰術,也就是趁敵方一部分上岸,但其餘部隊還在渡河以至於首尾不接陣型混乱之際,防守方突然搶攻,到時進攻方不僅會死傷慘重甚至是徒勞無功。
(事實上,無論是古代或是現代,涉水而過的進攻方都要承受極高的風險或是傷亡。
中國古代較為有名的半渡而擊戰例,是楚漢相爭時,當時項羽的部將─龍且渡河向韓信發起進攻,結果被韓信使用水攻將渡河部隊衝得七零八落,最終龍且部隊全軍覆沒。
到了現代,涉水而過的「搶灘」的慘烈戰例比比皆是,例如二戰中的諾曼地登陸,當時有4萬多美軍搶攻奧瑪哈海灘,結果遭到8千多名的德軍反抗,在擁有海陸絕對優勢下,美軍曾被打到進退不得,最終損失3000多人才攻下陣地,由此可見涉水搶攻的難度。)
雖然雙方無戰事,但作戰經驗豐富的匡章自然不會消極待機,而是一直在尋找楚軍佈陣的破綻,準備往敵軍虛弱處搶攻。但在國內大後方的齊宣王卻非常不耐煩,他派使者催促匡章趕快渡河作戰,結果匡章直接向使者懟說:「大王你可以把我撤職、把我殺了,甚至滅我全家;但你不能要求我在戰機不成熟時要求出戰、戰機成熟時要求不戰!」
知道對於專業人士來說,什麼事情最容易讓他們爆氣嗎?那就是「外行領導內行」。由此可見,宣王不及其父威王呀。
雖然匡章對齊宣王撂下狠話,不過他也清楚:「王上對我有懷疑了,若是再打不出戰果,對我乃至對全軍的情勢發展都堪憂呀。」
於是匡章配人偵查尋找容易渡河之處,問題是:沘水視野開闊,守備的楚軍也不是瞎子,當然想盡辦法阻攔。於是負責偵查的士兵,往往快到合適的觀察點時,立馬遭到楚軍放箭攻擊而慌亂撤退,使匡章完全蒐集不到有用的情報。
就在匡章都一籌莫展時,一位當地人這麼說:「你們這些士兵怎麼那麼死腦筋?要想知道哪邊容易渡河太容易了。凡是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一定是容易渡河的水淺之處;反之,楚軍兵少的地方,那就是水深難渡之地,就不明白你們幹嘛傻呼呼的渡河觀察被人射?」此話傳到匡章耳朵,他不由得大喜過望:「有道理,還是鄉親們看透徹,這下敵可破矣!」
夜幕降臨,楚軍主將唐眜準備和衣而眠,大部分將士也仗著沘水的天然防禦而放鬆戒備,畢竟最近齊國偵查兵看來一無所得,而自己也需要適當的放鬆才能面對不知何時結束的戰爭嘛……
殺!!!!!!
伴隨殺聲,齊軍從水淺之處趁夜渡河突襲,並瞬間攻破大營。楚軍被打得大敗而逃。這場敗仗對楚國影響極深,因為除主將以及2萬多士卒戰死,甚至有楚軍將領直接領導敗軍掀起叛亂並一度攻下楚國首都,楚國因此陷入一段分崩離析的亂局,自此國力大衰。
(順帶一提,為後世締造端午節的屈原,就曾經勸告楚懷王千萬別背棄齊楚盟約,但懷王依舊選擇背棄盟約,好獲得張儀口頭許諾的600里土地。結果楚國被齊國打的國家動盪,而張儀還很不地道的後來毀約,這讓懷王怒而功秦,結果又被秦國殺的損兵折將,只能割地求和。
也難怪屈原後來負能量大爆發,回想懷王的前任─楚威王,曾建立「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的一級強國威勢,如今卻因決策失誤而使楚國一蹶不振,他又怎能不痛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揚威於湣王,函谷關之戰
雖然史書並未記錄匡章的年齡,但要嘛他長壽、要嘛他出生時間點非常巧妙,使他在齊宣王過世後,依舊能為齊湣王效力並活躍於一線戰場。也正是在湣王時期,匡章將迎來他在後世中留下最大意義的戰役。
話說湣王時期,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田文,回到母國擔任齊相。這位孟嘗君在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事蹟就是雞鳴狗盜,此事的緣由,是秦國原本延攬孟嘗君擔任秦相,誰知後來突然想翻臉不認人,孟嘗君在底下眾多門客使用跑酷(學狗潛入秦功府庫偷東西)、口技(學雞叫騙守關人員以為天亮而放行),這才逃離險境。所以等到孟嘗君擔任齊相,他決定把當年在秦國窩的一肚子火加倍奉還。
(北宋王安石曾經diss過孟嘗君,認為他不是一個真正懂得用人的領導,原因在於:他只能用雞鳴狗盜之人幫自己逃走,而真正會用人的,應該會啟用英才及良將打爆秦國才對。
如今看來......王安石歷史沒學好呀,孟嘗君在逃離秦國後是有執行軍事行動的。事實上,這也是我自己讀歷史有時候會陷入的誤區,就是對人事物只存在深刻但片段的印象,而沒有拉長遠去看完整的脈絡,那就難免要鬧笑話了。)
在孟嘗君的主導下,齊、魏、韓三國聯合攻秦,而聯軍的統帥正是匡章。此戰的過程不詳,但聯軍最終攻破秦國的函谷關,秦國只能求和並歸還魏、韓兩國一些土地。
為何會說此戰是匡章一生中意義最為重大的戰役?這裡就要先提一下函谷關,這是秦國最重要的門戶,一但攻破此處,接下來就是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秦軍將再無任何險要地勢可做防守。不過做為最後門戶,函谷關超級難打,甚至有曾經五國聯軍強攻,最後還是慘敗收場,以至於後世不少人認為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天下,與函谷關的強悍防禦有極大關連。而匡章正是整個戰國時代唯一攻破函谷關的將領,換言之,他是最有可能KO秦國的人。
但也僅止於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ㄕ一己之見
函谷關戰役後,史書再無匡章的紀錄,所以匡章應該在樂毅伐齊之前就過世。
其實對於匡章,我實在很難做總結。從他輝煌戰績,他是位強將,但不像其他戰國名將有留下決定性影響的代表作(比如:商鞅變法、吳起著兵書、孫臏圍魏救趙);他也沒有什麼人格魅力,職場生活幾乎處於順遂狀態,所以也沒有曲折離奇的經歷可做文章。
除了透過匡章的戰歷突顯齊國曾稱霸一時已及戰國時代歷史,到底寫匡章還有什麼意義呢?想來想去,我的總結是:匡章是個幸運的人。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不得其時或不得其主?在重重限制下,最終無法展現自己。匡章的幸運在於人生中遇到知人善任的齊威王,或是廣納人才的孟嘗君,並且身處大國崛起的齊國,使他能運用雄厚的資源去支持自身不俗的實力,最終成就一番事業。而且在歷史長河中,他還能留下紀錄被後人討論,所以匡章真不是普通的幸運呀。
當然,幸運是難以複製的,可自身若無真本事,那即便良機來臨也難以掌握。不只是匡章,戰國時代有太多人都在等候崛起的契機,正如下章的主角,他將在生涯發展中主動改變環境為自己創造機會,最終成為一舉翻轉齊燕強弱之勢的全能型名將。
圖片為:函谷關位置圖
函谷關為何重要?因為當時要攻打秦國,如果走北方,必須先經過草原民族的地盤、如果走南方,也就是要從水路進入巴蜀,當時的航運沒有這個能力,況且巴蜀道路狀況極差;所以位於秦嶺及黃河缺口的函谷關,就成為關東各國進攻的最快捷路線。
鬆ㄕ犬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父「們」的故事】我所知道的老袁─淺談二次革命
宋教仁案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
這除了代表民初內閣政治的崩壞開端
也加劇舊革命勢力及袁世凱北洋勢力之間的不信任感
尤其是孫文
在宋教仁案後堅持主張武力討伐袁世凱
而雙方最終在「善後大借款」的爭議中徹底鬧崩!
之前老ㄕ就跟看倌們提過
民國政府成立後,繼承了清朝留下的大批賠款
為了償還這些賠款
民國政府只能用「以債養債」的方法
姑且應付眼前的危機
於是在
民國2年4月
袁世凱向五國銀行借款
結果國民黨議員指控袁世凱
借款未經國會同意,程序有問題!
他們還認為:
袁世凱根本是拿借款來擴充北洋軍!
民國2年5月
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
通電反對貸款
此三人俱為國民黨員,而且執掌三省的軍事
這讓老袁極度的不安
他認為:
「國民黨恐怕意圖用軍事手段反抗我。」
所以在
民國2年6月
袁世凱調動北洋軍第六師南下
隨即先後免除李烈鈞、胡漢民、柏文蔚的都督職位
打算剝奪國民黨的軍事實力
這就讓孫文認為:
「袁世凱是先奪國民黨兵力,然後要全面清除國民黨!」
雙方的歧見越加劇烈深刻
終致無法彌補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打吧!
民國2年7月8日
前江西都督李烈鈞
在孫文的授意下率先於江西宣布討袁!
這就是「二次革命」的開端
中國內戰再起
距離清宣統退位僅1年多,離宋教仁身亡僅半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革命初期
革命黨人的主力,分布在江西、江蘇兩省
江西方面
李烈鈞不但率先發出討袁宣言
之後更被推舉為「七省討袁聯軍總司令」,一時之間聲勢浩大
江蘇方面
則由黃興主持大局
這裡曾經是臨時政府的中樞所在
鎮守南京的陸軍第八師,更是自清末以來就被積極打造的精銳部隊
可說是國民黨的主力
而且
湖南、四川、廣東、安徽、福建
先後宣布獨立反袁
(另外加上海的陳其美亦宣布獨立反袁)
一時之間,革命黨聲勢頗為浩大
但!
在中國最強軍事集團─北洋軍面前
他們只是小菜一碟
早在二次革命前夕
就奉命南下的北洋先鋒軍─李純部隊
僅損傷200多人後,就擊潰李烈鈞的主力,佔據江西
而江蘇戰場上
黃興曾試圖集結分散在江蘇各地的兵力,北伐山東
結果卻上了陽夏之戰的老對手
北洋之犬─馮國璋
馮國璋趁革命軍尚未集結之際,積極搶攻
不但將北上的革命軍各個擊破,還迅速反攻一路殺到南京城下
黃興眼見戰況不利,因此撤離江蘇
他這一走,導致革命軍士氣潰散
南京也隨即被北洋軍輕鬆攻略
至於其他獨立省分
那煙硝味更是稀薄的可以
因為老袁早就策反了各省的中下階軍官
導致宣布討袁的革命黨領袖根本指揮不了部隊
最後各自灰溜溜的出走避難
上海的陳其美更遜
因為他連上海的一座軍火庫都打不下來
(不過作戰其間倒是摧毀許多民宅
這樣的戰果讓老ㄕ覺得他們不像軍隊,比較像拆遷大隊)
最後袁世凱出動海軍部隊
才轟個幾炮,陳其美就徹底歇氣,逃命去也
所以名字好像很威的「二次革命」
其實袁世凱只花3個月就肅清了
時間雖短
可是這場內戰的影響卻極其重大!
國民黨方面
早在宋教仁案發生後,黨內就分成
武力討袁派(孫文為首)
法律討袁派(黃興為首,主張以法律程序對袁世凱提出挑戰)
孫文武力討袁的結果
造成了法律討袁派與孫文一派實質上的分道揚鑣
孫文有感於國民黨不方便掌控
於是另組「中華革命黨」
國民黨
昔日宋教仁苦心經營的民初第一大黨,至此名存實亡……
(值得一提的是
黃興雖然主張法律討袁
但最後在孫文堅持下,仍投入二次革命的行列
這是「孫黃」的最後一次合作
因為當孫文另組中華革命黨後
黃興認為孫文過於獨裁,所以並未加入
而黃興更在二次革命後的3年後過世
這一對清末革命勢力最有力的組合,就此解散不復存在……)
然後老ㄕ認為
二次革命
破壞了以「法」治國的概念
雖然在那新舊交替的混亂時代
真的不能太期待法律能有效運轉
可後世的歷史工作者
卻難以忽略一個事實
「二次革命,是民國軍事政變的開端」!
日後軍閥們的互毆
不就是循著二次革命喊放中央的模式進行?
孫文
也因此可以被指責為軍閥混戰的元兇!
(可我也要說句公道話
我不相信在民初的年代法律能有效解決問題
只能說
孫文揹了軍閥混戰開端的黑鍋)
(然後我再說句心底話
孫文這黑鍋還揹的很爛!
因為袁世凱未能推翻,革命勢力還敗的分崩離析
這一切都是因為
孫文沒有合理的軍事概念,加上不切實際的投機心態
才造成如此潰敗
老ㄕ曰:
「跟著孫文搞革命?準備找人替自己收屍吧!」)
袁世凱方面
他終於清除了國內最大的反抗勢力
而且
他更找到了藉口,可以對國會中的國民黨開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
江西都督─李烈鈞
鬆ㄕ犬 在 日本蓝精灵淘宝怎么买_松滋100网 的推薦與評價
尴尬:(由)于(经)迹 祝 物赔付金(额)(较)高,(保)希ㄕ梗┇司称(不)(敢)承(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祥龙周洪攀. ... <看更多>
鬆ㄕ犬 在 喜歡鬆獅來這領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鬆獅送養文:請註明鬆獅的性別,年齡及是否有行為問題,聯絡方式,送養人必須將狗狗結紮及打上晶片,並告知健康狀況才能送養。 3。鬆獅飼養討論:什麼都可以討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