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怎麽看🤔🤔🤔
上海台籍幹部的真心話,請各位朋友耐心看完,台灣人該覺醒了!下ㄧ代的前途在那裡?
我在陸資公司,我是台勞,我寫簡體字,我逐漸用大陸的慣用語除了講國語(北京話),面對客戶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說英文了。
1995年,我被派駐在菲律賓,2001年開始往返大陸,沒想到2013年,我變成真正的台籍幹部,果真“世事難料”。 大家都要看, 曾經我們看不起的,現在卻成了我們的危機......
專制的中國蓋1條千里高鐵只要 4 年,民主的台灣蓋捷運新莊線10 幾年才蓋好。
我們擁抱西方的民主,認為這才是真理!但實際上我們只有投票的那一天才是真正人民作主,其餘時間只能上網發發牢騷,打打嘴砲.....
我們得意自豪的新聞自由透明且公正,但實際上呢? 不是政治傾向明顯!就是新聞毫無深度可言.....
哪個高官明星結婚,誰跟誰又傳緋聞......
國際上真正發生的大事,沒看到幾家媒體在報導.....
我們是可以選擇,但太多的選擇反而使我們被動的吸收單一資訊,而 <民主自由>的大旗又讓我們誤以為~~
我們的資訊是最正確的, 最全面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規劃一片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的自由是以 " 我 "為主,但人是自私的,也是狹隘的,有誰願意為了公眾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
但一個國家的建設跟規劃,少不了會犧牲少數人的自由,此時該如何抉擇 ? 看台灣高鐵跟大陸高鐵花的金錢跟時間,比較一下就知道,我們花了太多成本在內鬥、在制衡、在討好!
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首要(政治正確),然後(跑紅白帖)跟(拼選舉)缺一不可,至於建設?民眾有抗議再說吧....
反觀大陸,綠化減碳,太陽能運用,雲端技術的成效,已經要把我們拋在腦後了,在我們還要捧著水電繳費單要到7-11繳費時,大陸早已數位化一卡搞定了,當我們政府只能呼籲民眾節能減碳時,北京家戶早已裝上太陽能板了。
當我們兩黨還在煩腦六都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
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
我認識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
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我生在台灣,衷心希望台灣能更好,但現在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的想法,讓我想起了" 夜郎自大 " 的故事。
二年後你的老闆有可能會是大陸人!看到這篇文章心裡更覺得難過,我也常常把這個想法掛在嘴邊,不過我個人擔心的是五年後!沒想到理財週刊說我們只剩下二年的時間來拼了。
我認識幾個外商銀行的年輕大陸人,個個都是來自MIT 或牛津或長春藤名校,而且每個的工作態度都十分認真,每天都像是7-11一樣,真的是很不簡單。
有一次我和他們下班約出來打籃球,有一個大陸人居然說打完球、晚上洗完澡,還要回辦公室,看到他們追求成功的渴望和認真度, 我心裡常想,我那裡比人家強,所幸我現在是有比他們多點人脈和經驗,如果我不趕快爬上再高一點的位置,很快就會被長江後浪推前浪,前人準備死在沙灘上了。
看到現在台灣很多的年輕人抗壓性和態度都不是很好,我真的十分擔心!現在我們大家要互相勉勵!也多加油了!
希望大家都能持續增加自己的價值,而不要在未來容易被別人取代。
十年前,台灣企業調派一個員工到中國去工作,薪水起碼要增加1/3甚至更多,還不見得有人願意去,那個時候,台灣人的「優越感」很強,大家最想要做的工作,是到外國公司上班,到Apple、IBM這種國際大公司謀個一官半職,可以光宗耀祖。
但是,IBM 的電腦部門已經被中國聯想集團買走,抱著這種夢想進入 IBM工作的台灣人,無論是不是已經取得綠卡,他的老闆現在是中國人了!
十年後的現在,很多企業的員工都會說:「我做好心理準備,願意去中國闖闖,請給我機會。」
最近幾年,想要前進中國的人更多了,很多前進中國的台商或外商更聰明了,聰明調整他們的人事策略,不管是從美國或台灣被派去中國,除非你是副總(VP) 級以上的高職位,他們大多會要求你接受所謂的「local pay」,也就是根據當地分公司物價水準所制訂的薪水標準。
更令人訝異的是,短短5年,「大陸人管台灣人」正在增加。近 5年來,包括中國聯想電腦、中國海爾電器、中國華為科技,以及北大方正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陸續來台成立分公司,
這些公司的最高階主管都是大陸人,而員工,都是台灣人,這些台灣中資的公司台灣員工,領的是大陸老闆的薪水。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二次金改的金融業併購; 那麼,你可能不知道,中國的銀行正不斷的往全世界併購!
如果,你只注意外資買賣超台股多少;那麼,你可能不知道,外資擠破頭想進入中國投資,卻不得其門而入。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高科技與製造業世界聞名;那麼,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全世界龍頭企業面對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的企業。
如果,你只擔心中國阻擋台灣加入聯合國;那麼,2年後,你可能就要準備讓中國人當你的老闆。
過去政府鎖國,造就台灣企業無法與世界接軌,導致現在面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現在政府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一位金控業的專業總經理說:「只要1家中國建設銀行的財力,便能買下 2個台灣的所有金融機構。」
顯示台灣正面臨著來自中國強大金融實力,將可能會有無力招架的窘境,這是對台灣人發出的重要警訊,如果再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可能就必須面臨被對岸取代的壓力。
在全世界競爭激烈下,企業透過併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早已屢見不鮮。但現在中國的企業經營困境是欠缺人才、技術與創新,唯獨不缺資金。反正有的是錢,只要花錢買,照樣可以突破這些經營上的困境,並進一步將企業規模放大,增強實力與全世界競爭。
所以,朝全世界龍頭產業進行戰略性布局,收購國際大型企業,是中國慣用的方式,台灣人不僅必須正視這個議題,更應該加緊強化自己的實力,將格局定位在全世界,將企業立足於制高點,聯合其他國家資金,以共同迎接未來大環境的挑戰。
感言:
半夜,台灣大學生大多掛在網站哈啦噴口水,中國大學生大多挑燈苦讀。早晨,多數台灣大學生八九點還窩在床上,不去上課,多數中國大學生六七點已經盤踞校園各個角落,安靜看書......。
寒暑假,我們隨便到任何一省分、任何一所大學、白天任何時段,校園各個角落、亭台、樹下、座椅,都可以看到中國大學生埋首閱讀;台灣將近200所大學校園,
寒暑假空空蕩蕩,除了打籃球,學生在哪裡埋首閱讀?
火車上,台灣學生大多在喧嘩、打牌、看漫畫、玩線上遊戲;中國學生大多埋首安靜看書......... 我們忍不住替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 捏一把冷汗!
請注意:
中国大学生有数千万人 .... 台灣大學生幾十萬人, 除了極少數頂尖的學生,多數的台灣大學生還能繼續鬼混,做白日夢幾年?
我們絕不羡慕專制體制,相信絕大多數的臺灣人,不會願意接受極權統治或回到“一黨專政”的體制。
但是爲什麽同樣採用西方民主制度的韓國和新加坡,能果斷地全面快速發展,持續超越臺灣與西方世界? 臺灣卻做不到?
臺灣不能再允許黑金、貪污、爭民粹及個人與政黨利益的領導人與政客,繼續犧牲且斷送臺灣人的幸福與未來。
愚蠢的大學教育普及化,讓臺灣的競爭力和人才倒退幾十年。
這些享領厚祿的民意代表,一年內提議與通過多少有利國家經濟、民生福利的法案?
(與其他四小龍的國會比一比,不堪入目)。
臺灣現在只剩數十年來建立的優雅和諧社會與人文素質仍能引以為傲,但就這還能安慰自己多久?
如果你同感!請幫忙轉貼,搶救台灣的下一代年輕人
鬼要去哪裡漫畫線上看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貼一個台灣上班族的心聲
我在陸資公司,我是台勞,我寫簡體字,我逐漸用大陸的慣用語除了講國語(北京話),面對客戶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說英文了。
1995年,我被派駐在菲律賓,2001年開始往返大陸,
沒想到2013年,我變成真正的台籍幹部,果真“世事難料”。 大家都要看, 曾經我們看不起的,現在卻成了我們的危機......
專制的中國蓋1條千里高鐵只要 4 年,民主的台灣蓋捷運新莊線10 幾年才蓋好。
我們擁抱西方的民主,認為這才是真理!但實際上我們只有投票的那一天才是真正人民作主,其餘時間只能上網發發牢騷,打打嘴砲.....
我們得意自豪的新聞自由透明且公正,但實際上呢? 不是政治傾向明顯!就是新聞毫無深度可言.....
哪個高官明星結婚, 誰跟誰又傳緋聞......
國際上真正發生的大事,沒看到幾家媒體在報導.....
我們是可以選擇,但太多的選擇反而使我們被動的吸收單一資訊,而 <民主自由>的大旗又讓我們誤以為~~
我們的資訊是最正確的, 最全面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規劃一片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的自由是以 " 我 "為主,但人是自私的,也是狹隘的,有誰願意為了公眾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
但一個國家的建設跟規劃,少不了會犧牲少數人的自由,此時該如何抉擇 ? 看台灣高鐵跟大陸高鐵花的金錢跟時間,比較一下就知道,我們花了太多成本在內鬥、在制衡、在討好!
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首要(政治正確),然後(跑紅白帖)跟(拼選舉)缺一不可,至於建設?民眾有抗議再說吧.......
反觀大陸,綠化減碳,太陽能運用,雲端技術的成效,已經要把我們拋在腦後了,在我們還要捧著水電繳費單要到7-11繳費時,大陸早已數位化一卡搞定了,當我們政府只能呼籲民眾節能減碳時,北京家戶早已裝上太陽能板了。
當我們兩黨還在煩惱五都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
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
我認識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
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我生在台灣,衷心希望台灣能更好,但現在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的想法,讓我想起了" 夜郎自大 " 的故事。
二年後你的老闆有可能會是大陸人!看到這篇文章心裡更覺得難過,我也常常把這個想法掛在嘴邊,不過我個人擔心的是五年後!沒想到理財週刊說我們只剩下二年的時間來拼了。
我認識幾個外商銀行的年輕大陸人,個個都是來自MIT 或牛津或長春藤名校,而且每個的工作態度都十分認真,每天都像是7-11一樣,真的是很不簡單。
有一次我和他們下班約出來打籃球,有一個大陸人居然說打完球、晚上洗完澡,還要回辦公室,看到他們追求成功的渴望和認真度, 我心裡常想,我那裡比人家強,所幸我現在是有比他們多點人脈和經驗,
如果我不趕快爬上再高一點的位置,很快就會被長江後浪推前浪,前人準備死在沙灘上了。
看到現在台灣很多的年輕人抗壓性和態度都不是很好,我真的十分擔心!現在我們大家要互相勉勵!也多加油了!
希望大家都能持續增加自己的價值,而不要在未來容易被別人取代。
十年前,台灣企業調派一個員工到中國去工作,薪水起碼要增加1/3甚至更多,還不見得有人願意去,那個時候,台灣人的「優越感」很強,大家最想要做的工作,是到外國公司上班,到Apple、IBM這種國際大公司謀個一官半職,可以光宗耀祖。
但是,IBM 的電腦部門已經被中國聯想集團買走,抱著這種夢想進入 IBM工作的台灣人,無論是不是已經取得綠卡,他的老闆現在是中國人了!
十年後的現在,很多企業的員工都會說:「我做好心理準備,願意去中國闖闖,請給我機會。」
最近幾年,想要前進中國的人更多了,很多前進中國的台商或外商更聰明了,聰明調整他們的人事策略,不管是從美國或台灣被派去中國,除非你是副總(VP) 級以上的高職位,他們大多會要求你接受所謂的「local pay」,也就是根據當地分公司物價水準所制訂的薪水標準。
更令人訝異的是,短短5年,「大陸人管台灣人」正在增加。近 5年來,包括中國聯想電腦、中國海爾電器、中國華為科技,以及北大方正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陸續來台成立分公司,
這些公司的最高階主管都是大陸人,而員工,都是台灣人,這些台灣中資的公司台灣員工,領的是大陸老闆的薪水。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二次金改的金融業併購; 那麼,你可能不知道,中國的銀行正不斷的往全世界併購!
如果,你只注意外資買賣超台股多少;那麼,你可能不知道,外資擠破頭想進入中國投資,卻不得其門而入。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高科技與製造業世界聞名;那麼,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全世界龍頭企業面對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的企業。
如果,你只擔心中國阻擋台灣加入聯合國;那麼,2年後,你可能就要準備讓中國人當你的老闆。
過去政府鎖國,造就台灣企業無法與世界接軌,導致現在面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現在政府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一位金控業的專業總經理說:「只要1家中國建設銀行的財力,便能買下 2個台灣的所有金融機構。」
顯示台灣正面臨著來自中國強大金融實力,將可能會有無力招架的窘境,這是對台灣人發出的重要警訊,如果再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可能就必須面臨被對岸取代的壓力。
在全世界競爭激烈下,企業透過併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早已屢見不鮮。但現在中國的企業經營困境是欠缺人才、技術與創新,唯獨不缺資金。反正有的是錢,只要花錢買,照樣可以突破這些經營上的困境,並進一步將企業規模放大,增強實力與全世界競爭。
所以,朝全世界龍頭產業進行戰略性布局,收購國際大型企業,是中國慣用的方式,台灣人不僅必須正視這個議題,更應該加緊強化自己的實力,將格局定位在全世界,將企業立足於制高點,聯合其他國家資金,以共同迎接未來大環境的挑戰。
感言:
半夜,台灣大學生大多掛在網站哈啦噴口水,中國大學生大多挑燈苦讀。早晨,多數台灣大學生八九點還窩在床上,不去上課,多數中國大學生六七點已經盤踞校園各個角落,安靜看書......。
寒暑假,我們隨便到任何一省分、任何一所大學、白天任何時段,校園各個角落、亭台、樹下、座椅,都可以看到中國大學生埋首閱讀;台灣將近200所大學校園,
寒暑假空空蕩蕩,除了打籃球,學生在哪裡埋首閱讀?
火車上,台灣學生大多在喧嘩、打牌、看漫畫、玩線上遊戲;中國學生大多埋首安靜看書......... 我們忍不住替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 捏一把冷汗!
請注意:
中國大學生有數千萬人 .... 台灣大學生幾十萬人,
除了極少數頂尖的學生,多數的台灣大學生還能繼續鬼混,做白日夢幾年?
我們絕不羡慕專制體制,相信絕大多數的臺灣人,不會願意接受極權統治或回到“一黨專政”的體制。
但是爲什麽同樣採用西方民主制度的韓國和新加坡,能果斷地全面快速發展,持續超越臺灣與西方世界? 臺灣卻做不到?
臺灣不能再允許黑金、貪污、爭民粹及個人與政黨利益的領導人與政客,繼續犧牲且斷送臺灣人的幸福與未來。
愚蠢的大學教育普及化,讓臺灣的競爭力和人才倒退幾十年。
這些享領厚祿的民意代表,一年內提議與通過多少有利國家經濟、民生福利的法案?
(與其他四小龍的國會比一比,不堪入目)。
臺灣現在只剩數十年來建立的優雅和諧社會與人文素質仍能引以為傲,但就這還能安慰自己多久?
如果你同感!請幫忙轉貼,
搶救台灣的下一代年輕人,
,叫我們的下一代醒醒吧!
~錐心之痛 盡量轉傳~
鬼要去哪裡漫畫線上看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系動畫商品開發之版權洽談經驗分享
近期要開發商品,因此踏上了跟日方洽談版權之路,也分享一下國際大IP談版權過程中,所經歷的一些心得跟紀錄。我們主要是談商品版權,所以會比較聚焦在商品的授權上,其他領域的版權,則不在此分享範圍。
先從授權流程開始,分享最近經歷的整個過程。
Step 1. 確認要做的IP,進而找出版權在地的代理商
Step 2. 詢問在地代理商所擁有的版權型態(平面與立體物)
Step 3. 向版權代理商提出想開發商品的提案
Step 4. 版權代理商會向日方提出該提案,並確認授權範圍
Step 5. 獲得版權方同意,版權代理商告知授權範圍
Step 6. 版權代理商依照所想要之IP提出報價
Step 7. 報價確認無誤後,進行商品平面圖繪製
Step 8. 正式簽約以及平面圖交給日方IP進行審圖
Step 9. 等待日方版權審圖之回覆與修改回饋
Step 10. 如日方提出意見,則需進行反覆修圖
Step 11. 修圖建議完成之後,可進行商品打樣
Step 12. 商品打樣到上色完成
Step 13. 完成的色樣需再給日方審核
Step 14. 審核不通過繼續修商品,通過則可進行招單
我們自己的實際狀況,大致如下:
1. 內部商品創意與提案,需要至少一週的時間
2. 台灣版權代理商回覆與提供授權資料,約一週
3. 等待版權代理商回覆日方回應,約兩週
4. 拿到報價並要簽約,約一週
5. 提供圖檔、審圖、修圖,最少兩週,最多半年到一年
6. 商品成形打樣約兩週
7. 商品正式招單前的商品色樣確認,約要兩週到一個月
8. 商品線上招單約一個月到兩個月
9. 商品生產工時,最少要45至70天
過程來來回回,非常耗費時間還有人力、心力。但整個過程跟日方聯繫至今,大致上會是按照上述的節奏進行商品開發程序。再來則是具體的授權內容,而這也是通常最麻煩、最困難的。授權基本上是依照以下幾個條件來區分:
A. 全可動
B. 不可動
C. 半可動
這部分定義清楚後,再來是拿授權最大也是最麻煩的門檻,原因後續再詳述,現在這邊提到是拿版權的入門規劃,因此商品要先規劃好,此時商品要規劃的注意事項是尺寸,有了上面A、B、C的對應條件之後,再來則是商品尺寸,有分成:
1. 1:1
2. 1/2
3. 1/3
4. 1/4(不可動主流,高階收藏精品,主要品牌P1)
5. 1/5
6. 1/6(可動主流做精緻收藏品;不可動高價景品收藏主流)
7. 1/7(PVC 不可動主流,主要品牌Alter、P.O.P)
8. 1/8(PVC、景品不可動主流,主要品牌Banpresto)
9. 1/9
10. 1/10(可動,非主流,主要商品代表Square-Enix)
11. 1/11
12. 1/12(可動主流,主要品牌S.H.F)
像是扭蛋、盒玩等,尺寸都各自有規範,除非要走特規,也就是比較少人去選擇的,例如1/6.5之類的,這就會比較少見,而版權公司看到特規尺寸,一般會問的問題比較多,所以廠商通常照著規範走,拿版權機率較大。有了尺寸概念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的區分成:
1. 1:1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2. 1/2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3. 1/3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4. 1/4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5. 1/5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6. 1/6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7. 1/7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8. 1/8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9. 1/9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10. 1/10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11. 1/11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12. 1/12 對應:A. 全可動、B. 不可動、C. 半可動
想做有版權的商品,其產品設計概念得依循上面舉出來的例子,才能繼續談下去,當然有些特例不在此範圍內,這邊提到的是玩具商品之授權,但一些應用層面比較特殊的,則不在此範圍內。至於為什麼要分成這樣?原因很單純,因為一個尺寸搭配一個類型,還有相對應國家的版權被授權出去之後,那個尺寸與其類型的授權相對較少授權到其他的廠商,除非一些少數特例,像是拿了某個尺寸版權,但廠商沒做什麼漂亮的成績,因此版權方那邊就會再放給另外的公司去嘗試。
再來,版權授權還得再細分下去,這也是很麻煩的地方,這細分可以分成:
1. 高擬真商品
2. 仿真商品
3. 可愛商品(品牌代表:Q-Posket)
4. 頭身不成比例商品(例超大頭身體小,品牌代表:Cosbaby)
要拿版權的商品企劃,少說都得先定義好前面所有講的東西,才能跟版權方開啟溝通的管道,不然版權方也會回說:「你沒有讓我看到商品,我怎麼跟你說能授權的範圍?」這種事情會無止盡的跳針,因此千萬要先搞清楚做什麼商品,別弄混淆了,最差是版權方覺到提案方沒有經驗,很容易打退堂鼓。再者,版權要授權到哪裡,也是個關鍵,像是:
A. 台灣當地
B. 東南亞(不包含中國)
C. 亞太地區(含中國,不含日本、韓國)
D. 選擇性的國家
選擇的國家越多,版權費就越高,當然要求也會越多,不過好處是面對市場的格局也會越大,可要承擔的生產風險跟成本同樣大幅增加,是不是要選擇那麼多個國家,必定得對這個IP的事情掌握清楚,像是:
A. IP的過去,在某些國家的現況好或不好
B. IP的現在,目前有沒有什麼聲量與資訊
C. IP的未來,之後有無動畫或是電影新作
IP選得好上天堂,IP選不好住套房。這是真的,很多沒拿捏、沒搞懂IP的發展態勢,拿了之後商品設計力又不強,有很高的機會這商品開發投資會打水漂,因此不得不慎選IP,可選擇IP也是考驗商品開發人員對市場、對消費者、對觀眾的敏隊度而定,沒抓準,這筆商品開發投資下去,很容易銷量會離預期的差異過大。
選擇IP也有很明確的區隔,基本上拿版權要做商品開發,版權代理商會問到的問題是:
A. 指定某個角色
B. 整個作品
要做商品的想法必須相當明確,而不能只是所謂的「試看看」,用這種心態去談版權,會被洗臉、放置,等很久都不會有答案,因此在商品規劃初期,要先想好做哪些角色,為何做這些角色,以及這些角色在消費者心中的重量,全部都要弄清楚。畢竟,不會有版權方提供所有角色的作品,除非是「拍電影、做劇場版、外傳漫畫」等,要不然即便是平面輸出物而非立體物,也得提出想要做哪些角色的平面物,這些在早期的商品提案時,已經得涵括其中,很難在後面邊談邊看看。不過有個可能性會是版權方針對商品開發方有興趣的角色,已經單獨授權給其他公司時,此時會再建議這段時間,也就是彼此商品開發看能不能錯開等,只是說是這樣說,接著還是得看商品規劃時的尺寸而定。
對於版權的授權範圍至此為止大概是全貌,而接下來則是進階授權的實戰,也就是實際談版權,最常遭遇的問題,以下一樣舉例說明:
以七龍珠來講,現在手上擁有最多商品授權的,莫屬萬代與百萬屋,而他們所拿的版權,基本上是涵蓋整個亞洲,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拿七龍珠版權,最少得繞過他們。這具體意思是在指什麼?
萬代擁有的七龍珠版權:
1/12(六吋) 可動,全球版權。
百萬屋擁有的七龍珠版權:
1/4 不可動,全球版權。
1/10 可動,全球版權。
仔細看七龍珠的版權分佈,以主流銷售的六吋可動,這版權只會在萬代手上,即使百萬屋是萬代轉投資,也不能做六吋可動,所以才會多一個1/10可動,約莫7吋,比6吋大一點,但是主流六吋被萬代拿走,因此百萬屋只得在商品開發上做出區隔,所以做了7吋的可動。同理,當百萬屋在1/4也就是約18吋不可動這邊取得七龍珠的版權,其他公司想要去拿這1/4的版權,幾乎也不大可能,尤其百萬屋有實際販售紀錄,如果都沒販售過還有機會跟版權方談,但是只要販售過,通常版權方會保障拿授權的公司。這個1/4的七龍珠是由百萬屋與Prime 1 Studio共同開發的商品。
看到這,或許會有行業內的朋友好奇,這麼說來之前還有別的大廠也有推出1/4(18吋)七龍珠的不可動商品,這又是怎麼回事。那這就我前面講的特例,也就是該商品是由東映(TOEI)跟開天工作室共同協力開發,七龍珠這個主要版權主導,本身在東映手上,所以才能做。看到這,或許又很好奇,怎麼會是東映?這又得去劃分版權這世界的歸屬各別為:
A. 作者本人所擁有的版權
B. 製作動畫後,所設立的製作委員會
C. 版權代理公司,例如集英社
D. 動畫發行公司,例如東映
要想釐清版權的關係,那就得回到製作商品的本質,這所謂的本質,意指要製作這個商品,其圖像會是屬於哪個範疇?
A. 電影
B. 動畫
C. 漫畫
D. 小說
因為做有授權的商品,通常版權方不可能放任無來由的讓商品開發公司進行創作,而是會遵循一定的規範,這些規範簡而言之就是「商品開發之樣貌,是取用自哪裡的圖像?是電影?是動畫?是漫畫?是小說?是哪一集哪一頁的哪個畫面?」這邊沒搞懂前,想要天馬行功的亂做商品,基本上審圖的時候就會被退稿了,最好在商品設計繪圖時,就要有所本的依據原始角色設定、場景、情境等,來設計,這也是為什麼看到大多數日本所推的商品,少有太多特效,而是單一本體居多,而能夠設計較為多樣豐富,通常該作品圖像化作品少,可能是小說延伸出來的圖像創作,此時這類商品才會有較多的想像空間。
再者,版權會因為其IP的強與弱、新與舊、後續有無積極推動計畫,有了版權費用的差異。這邊會分成:
A. 版權金要付MG(最小保證金)
B. 版權要分潤,一般5%至15%不等,商品販售前分與販售後分
C. 版權金可攤分到後續分潤,攤完為止(分潤比較高)
D. 版權金可攤分到後續分潤,持續攤分(分潤比較低)
這金額,會因為所需授權國家的數量多寡,會有很大的變化,目前我們遇過的經驗是:
A. 超級IP(5萬美金以上起跳,要MG與高分潤)
C. 流行IP(3萬美金起跳,MG分潤視情況而定)
D. 一般IP(1萬美金起跳,MG不一定要,分潤可以談)
E. 冷門IP(1萬美金左右,MG不一定要,分潤很好談)
至於這邊的劃分,基本上還是以市場流行熱度而定,打個比方,目前亞洲很瘋〈鬼滅之刃〉,所以現在要談這個IP,得找上現在擁有其動畫版權的Aniplex才行,但既然多數廠商都知道鬼滅之刃很熱門,理所當然的這IP的商品版全早就被各大廠商給綁住了,像是萬代、百萬屋等,其他公司要拿,只能想辦法打擦邊球做不一樣的尺寸,並付出昂貴的版權費才有可能。再者,像去年、前年非常熱門的漫威復仇者聯盟第三集、第四集,其授權金額也是頂天高,想要做此商品的公司,要全尺寸拿也負擔不起,這也形成萬代拿到6吋可動的日本漫威版權,但只有限定在日本販售,而台灣沒有公司能製作,甚至只能賣水貨或是各別單一角色被額外授權的情況。
走向商品(立體物)版權這條路,非常不容易,尤其日本人會比較傾向「跟日本人談」,因此也有業界熟悉的人,建議我們找個日本公司合作先,然後委由該日本公司去談,而這不過只是開始,真正要跟日方平等對談,還得提出過去設計商品的經驗、公司過去的實績、公司擁有的市場優勢、公司品牌對於市場的象徵性等等,要是這些條件評估下來都未達日方期待,許多知名的日系動漫版權要談,真好比登天一樣,還有,最後最關鍵的是:
曾經做過盜版商品的廠商,永遠無法獲得任何日系公司的授權。
鬼要去哪裡漫畫線上看 在 Rimui 韋蘺若明- 【鬼要去哪裡?】完結活動!求轉!... 的推薦與評價
選出最佳一人可指定簽繪角色! (不論放幾張照片,一個coser就是一張簽繪喔) 4. 參與活動的COS照片將刊登在【鬼要去哪裡?】番外篇漫畫附錄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