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沒有台詞的,
劇本裡只寫著,
樂咖一邊跟廣告主角講戲,
一邊叫扮演氣泡的鍾佳播頭套戴好這樣很難拍。
//
比起前面兩次的合作,
這次拿到劇本其實有些許不安,
前兩次不論是風紀股長或是志豪(庫德馮斯),
他們的目的與困境都可以劇本裡找到,
這次不太一樣,
當然這場戲的重點是在導演與佳播的結尾翻轉,
不在我的身上,
這樣去想好像就沒那麼不安,
或許我這次要做的就是,
允許我自己可以就恰如其分站在旁邊,
讓戲進行下去。
//
從一開始到拍攝現場的時候,
佳播就在櫃子內了,
當我離開的時候他還在櫃子裡,
應該說,
櫃子裡的戲並沒有如預期在今天內拍完,
首先有看過影片的人應該都有印象,
有一段戲是這樣:
自拍、錄像、打電話求救、來電插播,然後跟導演直播等等
一連串華麗的APP操作超好看,
讓我想到以前的機器人卡通,
駕駛艙裡都設計了很多不知道幹嘛用的操縱桿跟按鈕,
當天的拍攝可是比影片中看到的複雜多了,
誰會想到手機錄銀幕原來收不到通話聲音,
於是就要另外準備收音的手機,
有的APP還不能邊通話邊錄影,
有的APP一插播就中斷,
鐵櫃會干擾手機訊號,
技術問題才排除一半手機已經開始過熱加沒電了...
現場光看他們四人處理這些技術問題就夠精彩的,
也因為有太多技術問題需要排除,
當天並沒有拍完櫃子的戲,
下次如果聞天祥老師要再採訪反正我很閒團隊,
請一定要問這集怎麼拍的。
//
接近傍晚的時候,
大家意識到今天很有可能會拍不完,
決定先拍掉攝影棚戲,
也就是最後的廣告拍攝現場,
一如預想的,
在走戲的時候,
我好像就只能站在旁邊看,
然後,
我就想到這段子要幹嘛了,
靈光一閃。
//
可能自己是演員,
有太多試鏡的經驗,
會知道有時候被選上或沒選上,
原因太多種了太不可控,
可能廠商覺得這人長得比較和善,
誰人跟女主角搭起來適合,
誰太老、誰不夠爸爸、誰比誰討喜,
又或者廠商今天就是要找一個,
能把「透心涼」三個字講得很好很好的傢伙,
而這次我想做的就是這樣的傢伙,
一個表現慾很強的笨蛋,
有著莫名的自信,
但其實他根本不知道為甚麼自己被選上,
如果要舉例的話,
給有點年紀的朋友範例是《魔法少年賈修》裡的福爾高雷,
幼齒的朋友可以想想《馬男波傑克》的花生醬先生;
這個笨蛋在現場越是刺眼,
越是諷刺了主角所付出的一切辛勞,
辛苦準備試鏡、爭取、甚至懇求機會;
但其實這一切都不是他們兩人可控的,
不過是某種命運的偶然...
雖然從整個《反正我很閒》的宇宙去看
這一切絕不是偶然~
"鍾佳播最後一定會失敗"
就是反閒宇宙的唯一必然!
更因為這樣,
不得不佩服《反正我很閒》總是把這樣的套路玩得這麼好。
這些並不是很有脈絡的去梳理過後,
才整理出的戲劇選擇,或是說腳色性格,
所以我才會說是靈光一閃,
有時候點子一冒出來,
就會知道那是對的,
腦中的一切都通了,
於是我就開心的去旁邊拿了一罐雪碧當道具,
正式拍攝的時候,
沒有人知道我這邊會加台詞,
樂咖反應很快,
順著我的表演接住了這個哏,
開心,真的是開心,
拍到導演講完戲後,
福林有發現我要玩重複講這句台詞,
於是把鏡頭在帶回來拍到了最後幾句透心涼,
大家都接到這個哏的時候真的感覺超爽的,
看網路留言,
知道觀眾也接到了這個哏,
爽翻。
至於為甚麼是「透心涼」呢?
因為在拍樂咖試鏡那段時,
猛將說「雪碧一定要放,"透心涼"一定要加,是廠商要求的,沒有會很麻煩」,
我就想,
這麼想要歐?
那我就給好給滿<3
不斷重覆到一個非寫實的頻率,
這樣從劇情、台詞、角色、拍攝過程、甚至商業,
「透心涼」這個戲劇選擇都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在「業配」中大玩業配,
就是我的法槌!
影片連結:
【演員試鏡】職場面試、演員試鏡成功方法!關鍵錄取真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snTwMgRbw
#反正我很閒
#透心涼
#雪碧
#蕭永裕
魔法少年賈修台配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時報上個周末的開卷【人物專訪】好精采,從日本漫畫業的面貌、編輯的工作到<深夜食堂>怎麼從小眾產品到擴散為亞洲閱讀熱潮,真是有料的一堂課。謝謝開卷編輯和採訪者MaoPoPo!
------------------------------------------------------------------
《深夜食堂》廚簾後的重要推手
----專訪日本小學館編輯廣岡伸隆
⊙MaoPoPo(文字工作者)
從小看日本漫畫長大的讀者,一定對漫畫家和助手、編輯間的愛恨情仇相當熟悉;每每在單行本書末,常會收錄這麼一篇漫畫家自白的小短篇,為了自己東摸西摸大拖稿而懺悔捶心肝、或是翻來覆去想不出故事哏因此自暴自棄的趣味後記;而裡頭現身的出版社編輯似乎總是一副為了拿到原稿可以二十四小時待命,鏡片一閃就能洞悉漫畫家裝死詭計的萬能模樣。
帶著這種想像和好奇,趁這次《深夜食堂》作者安倍夜郎難得訪台期間,本刊藉機採訪了隨行的小學館編輯廣岡伸隆。
▉就是故意不要那麼「manga-manga」
日本漫畫通常是在漫畫雜誌上先進行連載,之後再結集成單行本出版。漫畫雜誌的分類非常清楚:少年、少女、青年、女性……等。出版《深夜食堂》的小學館,旗下招牌少年漫畫誌《少年Sunday》(即青文已停刊的《元氣少年》)雖然銷量已大幅落後集英社和講談社的少年誌,但在青年漫畫類方面表現不俗,旗下光是青年漫畫誌就有五本,其中最重要的是《Big Comic Original》和《Big Comic Spirits》,《深夜食堂》便是目前《Original》上的當紅連載,該雜誌之前的人氣連載作品還有浦澤直樹的《Pluto》(已完結)等。
廣岡先生表示:「社內每本漫畫雜誌的讀者群設定都非常清楚,例如《Spirits》的主要讀者群設定在20-30歲,《Original》的設定則是40-50歲。」所以《深夜食堂》一開始設定的目標讀者群其實是四十多歲的男性,但通常作品的設定範圍還是會往上下再多拉寬5歲,「因為希望在連載5年之後,長了5歲的同一批讀者還是會想看這部作品。」而集結成單行本後,讀者的年齡層會大幅擴展,反而主力購買群通常不是成年男性,《深夜食堂》會如此受歡迎,便是單行本的讀者吸引許多年輕男女購買,在台灣甚至有小學生的讀者愛看。
「當時由於安倍老師是新人,因此《深夜食堂》第一集起印量很少,大約1萬5000冊(日本新人漫畫家起印量大多一萬到一萬五,知名漫畫家的起印量約為10萬)。因為起印量太少,書沒辦法在平台上擺成一落,只能插進書架中,能見度很低。」於是出版社向通路提議,是否能將竹筷貼在書下面的書櫃上,但通路不感興趣。後來持續溝通,改提議做小型的POP,再把筷子貼在POP上……如此想盡辦法讓書在通路上能有多一點曝光。
「當時書店的POP都很制式,因為我們特別花了心思,引起了通路的注意,書店店員因此先看了書,很喜歡而在部落格上推薦。之後,有不少從沒看過連載的20-30歲女性,看了單行本後也在部落格上推薦,如此這番在網路上引起了連鎖效應。」也因此,《深夜食堂》的書封設計有別於一般漫畫,比較偏小品、溫馨;除了腰帶之外,封面上沒有出現漫畫,「就是故意不要那麼『manga-manga』。」
▉小眾設定引起廣大迴響
《深夜食堂》中每一篇的故事大多在10-12頁間就必須講完,但一般週刊漫畫誌上的連載多為16-20頁,月刊的話也有長32頁的。特別短的篇幅其實是事前刻意設定的。「安倍老師的筆風、人物造型有點昭和時代的復古風格,整體畫風算是比較minor-major(小眾),不過連載的《Original》算是大眾型雜誌,所以設定為10頁,因為我們覺得這是適合安倍說故事的長度,可以讓他把重點放在情節上;另外的考量就是覺得人物造型可能不是所有讀者一看都喜歡。關於主題,當初我向安倍提了兩個建議:料理或醫生,也是考量目標讀者是成年男性,也因為安倍老師筆下的人物似乎不太適合Action的感覺(笑)。不過,真的沒有想到後來會引起這麼大的大迴響。」
走過10年,如今《深夜食堂》已經出到第13集了,編輯如何協助作者讓連載故事維持新鮮感和張力,避免露出疲態?「的確,連載剛開始時的故事發想比較簡單,之後想到的故事多少還是會和之前有一些重複的地方,為了避免讀者有重複感,我們會討論,再添加一些元素,所以基本上後面的故事會比前面複雜。」
▉還沒決定連載就辭職
被問及除了安倍老師,廣岡先生手上負責的漫畫家共有幾位時?他愣了一下,然後低頭認真地扳手指算了非常久。廣岡目前手上共負責八部作品,九位作者(含原作)。主題統統不一樣,有流浪漢、有佛教、也有律師……等五花八門,其中包括《月下棋士》作者能條純一的新連載,以及井浦秀夫的《垃圾律師》(弁護士のくず,改編之日劇由伊藤英明和豐川悅司主演)。通常每部作品都需要和作者討論,「只有搞笑漫畫不太需要參與,漫畫家自己會處理笑點的哏。」
安倍夜郎筆下畫的雖是《深夜食堂》,但他出乎意外的是個規律的工作者、晨起作畫、從不拖稿。因此,當問到這10年間是否有發生過什麼趣事,廣岡歪頭想了很久,「和安倍老師工作真的是細水長流型,很平淡、腳踏實地。我們每兩週碰一次面、討論下一次連載的故事;討論很多,但意外的事情還真的沒有。」後來廣岡先生唯一想起、印象深刻的趣事是:安倍得新人獎時已經40歲,當時還在廣告公司上班。兩人見了3、4次面後,有一次安倍忽然說,他已經把工作辭掉。但當時連何時會開始連載、作品主題為何……等都還沒決定。廣岡嚇了一大跳,想說:「ㄟ?工作辭掉了?那生活怎辦?錢哪裡來?」壓力一下子落到編輯頭上來,「那時覺得,不趕快幫他找到連載,這人會不會活不下去?」
因為日本的漫畫雜誌雖然銷量高,但連載的價碼並不高。「沒有所謂公定的價碼,各家狀況差很多。不好說那一家,也有一頁3000日圓的;而沒名氣的新人想求得刊載機會,也有完全沒給稿酬的情況。通常讀者反應好,稿費會增加一點。但即使是很有名的作者,也不可能一頁給到10萬日圓,雜誌吃不消。」因此,日本職業漫畫家要能維生,主要還是要靠單行本的版稅,安倍夜郎當時破斧沉舟的決心可見一斑。
▉編輯是漫畫最初的讀者
對漫畫家來說,編輯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支柱。但廣岡進小學館之前,並非多麼熱愛漫畫的Otaku。「其實我只是普通的上班族(笑),進公司成為編輯後被分配漫畫編輯部,因此當上漫畫編輯。」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漫畫編輯、漫畫編輯最重要的條件為何?「我想是sense。因為編輯是漫畫最初的讀者,要能夠判斷作品或是新的連載作品可否引起一般讀者的興趣,這種分辨力很重要。因此得經常關注娛樂作品、電影等。至於技術性上的分鏡等,就是靠經驗,從和不同漫畫家(有的是大師級)的經驗中慢慢琢磨出來。雖然現在已經知道不少分鏡的技巧,但漫畫家可能會有完全顛覆常規的想法;作者有自己獨特的發想,這就是他們厲害的地方。通常好的作者會有自己的構想、故事,擁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而編輯能幫助作者的部份,是讓故事更好讀,更容易將想表達的情境傳達給讀者。」
安倍夜郎即將有新的連載,新作將由其他編輯負責。那麼是誰來決定哪位編輯負責哪位漫畫家的呢?「通常是編輯長。新人作者得獎後,編輯長就會指派某個編輯負責。」那麼,有沒有發生過漫畫家要求撤換編輯的情況呢?「這當然也是有的,編輯和作者為了新的作品,意見不吵架是常有的事。如果出發點是為了讓內容更好,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的確也有編輯和漫畫家完全合不來的狀況,那樣就沒辦法了。」(事實上,2008年就曾發生過漫畫家雷句誠〔《魔法少年賈修》作者〕因出版社弄丟原稿而狀告小學館的事件,引起軒然大波,雙邊各有擁護者,意外讓讀者窺見漫畫家和編輯間的某些內幕,有興趣的讀者不妨google相關文章。)
不過建議安倍以料理為主題的廣岡,毋寧是《深夜食堂》如此受歡迎的幕後功臣。而且廣岡先生之前動了大手術,把胃切除了三分之二,整個人瘦了一圈……眼尖的讀者可能已聯想到,《深夜食堂》第9集第一話有個胃切掉三分之二、羨慕真由美能盡情大吃的黑道老大,這個被老闆形容為「感覺不是普通人」的角色,靈感來源就是廣岡——這也算是編輯對作者的另類奉獻吧!
▼任職日本小學館的廣岡伸隆長期擔任漫畫編輯,對創作者、出版產業與市場趨勢皆有深刻觀察體會。(陳君瑋攝)
魔法少年賈修台配 在 路嘉欣 (Chia-Hsin L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塊頑石的還魂滄桑歷盡的釋然
看非常林奕華<賈寶玉>
文字:李晏如 圖片提供:非常林奕華劇團
《賈寶玉》是非常林奕華劇團廿週年及香港歌手何韻詩出道十週年的紀念作,去年十月首演。 香港鬼才女編劇黃詠詩安排的情節從「還魂」概念出發,讓紅樓劇終後的賈寶玉,在回到太虛幻境後決定重遊故地,在對一切無能為力的前提下,再經歷一次大觀園的種種。 而林奕華則在每一場中加入「顛覆」,將原著文本轉移至現代語境。
燈還未暗,十二名女子便魚貫出場。 她們身著單純剪裁的舒適衣褲,在空無一物的巨大倉庫中赤著腳追打笑鬧。
忽然,其中一個先說起了一則關於顯赫世族的故事,其他人便開始連串的追問「再之前呢」。 於是一切像是按下倒帶快轉鍵,那些家府盛衰與少年少女的感情糾葛,全被置於綿綿無盡的時間滄河中,化為一栗的荒涼悲痛,在十二名女子的遊戲中被疾速虛淡下去,成了可供戲謔玩笑的曾經。
瞬間,故事回到了開頭,女媧煉石補天,獨剩一顆頑石未用。 頑石自知無才補天而鬱悶,修練為神瑛侍者,決心入凡走一遭。 念及澆灌之恩的絳珠仙草,亦追隨而去,欲用一生還淚。 據說這落至塵世的頑石就出生在此一豪門世家,得有一名,稱為「賈寶玉」。
倉庫底端高聳厚重的大門此時緩緩滑開,門外是不斷飄落的皚皚白雪與茫茫大地。 何詩一襲白衣隻身站在雪中,背光走進舞台---這是林奕華《賈寶玉》的開場,一齣三小時間雪落不止的舞台劇。
何韻詩演賈寶玉天時地利人和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氏族文化內涵考據,寫滿流離世情, 滲透滄桑歷史。 情鍾改編古典的導演林奕華,四大名著之中最愛即是紅樓。 《賈寶玉》是非常林奕華劇團廿週年及香港歌手何韻詩出道十週年的紀念作,去年十月首演,夏季時宣傳已撲天蓋地。 主題曲《癡情司》MV裡演員們仿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結構坐置長桌邊上,居中的何韻詩在時間凝格的十二金釵座間凝眉獨唱,映襯桌上繁花,已可預見劇情走向。
在林奕華的觀點裡,《紅樓夢》是書,「賈寶玉」是人,兩者背後存在相異的概念可供探討。 由何韻詩飾演賈寶玉,則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妙緣果。 早在2009年的《男人與女人》中,林奕華就安排何韻詩與林依晨在一段簡短的折子戲中分飾寶黛。 他在何韻詩身上看到一種彼得潘氣質、一種「中性」的永遠青春,與大觀園淪為失樂園前「拒絕長大」的賈寶玉不謀而合。 故當何韻詩提出以《賈寶玉》作為出道十週年紀念演出的主題時,即使時間極其緊縮,林奕華還是答應製作。
結果,該戲在港造成巨大成功,開演至今廿九場全部滿座,首輪前十場在開賣四十五分鐘內門票即告售罄,創下香港舞台劇新紀錄,大陸九城的巡迴也已於三月底開跑。
鬼才編劇黃詠詩讓賈寶玉還魂來顛覆在林奕華的名著改編劇場中,《賈寶玉》大約以劇情編排結構最令人注目。 常年慣於與固定編劇合作的林奕華,這次首回與香港鬼才年輕女編劇黃詠詩合作。 黃詠詩擅以黑色觀點與輕薄幽默側寫香港文化,她的加入不僅有效掌握戲劇篇幅與節奏,令戲雖長但不至蕪冗,也以簡單大眾的語言切換顧全該戲商業性上的普及度。
黃詠詩的祖父是道士,家族事業就是與鬼神「打交道」。 一個相信人死後十天會回家的傳統,讓她從「還魂」概念想到讓紅樓劇終後的賈寶玉,在回到太虛幻境後決定重遊故地,在對一切無能為力的前提下,再經歷一次大觀園的種種。
以「黛玉進府到寶玉出家」此段易跟隨的傳統戲劇框架作為主線,林奕華在每一場中加入「顛覆」,將原著文本轉至現代語境。 在賈寶玉真正「了悟」自己的生命課題的同時,觀眾也得以在輪轉的不同視點中,從各個角度切入看戲。 於是,〈寶玉被笞〉一段變為寶玉教訓賈政,〈大婚〉一景寶玉掀開紅巾,看到的竟是黛玉。 從視點的轉移,提升出人對倫理自我與傳統、慾望與理想的自我詰問。
《賈寶玉》的舞台,是一石器所製的高聳荒涼倉庫。 除了呼應多數英文譯本中紅樓 "chamber"(隔離密室)的意象,也傳達一種過渡性、與世相絕、無時間流動的夢境空間感。 在這裡發生的一切,都是門外白茫茫安靜大地的一角,十二金釵的美好記憶只是過客,賈寶玉自己則是被抽離而出的觀眾之一。
在近乎空台的舞台上,十二金釵從序場中赤腳嬉鬧,到隨著劇情演進,漸漸穿上跟鞋、薄紗長裙、風衣及現代上班套裝,象微女性成長與社會化的過程。 她們在劇初將特殊物件從復古皮箱中拿出,劇末抄家時慌亂收拾皮箱奔走,箱中裝的盡是塵世記憶及身外之物。 而賈寶玉從純白披風褲裝登場,到重遊時初以灰色系英式男孩風格打扮,到最終身著全黑西裝目睹悲劇發生,顯示的是成長的沉重與束縛。
「非傳統」十二金釵伴寶玉嬉戲一生
此外,林奕華在《賈寶玉》中,也展現了出色的空間運用與調度。 他邀編舞家伍宇烈擔任動作設計,欲將此戲化為一場「說話的芭蕾舞劇」。 他展現早期作品風格,在劇中加入大量肢體佐配旁白,用動作編排統合原初的戲劇概念和黃詠詩活潑的語言結構,呈現具足舞蹈性質的劇場,也讓大量的對白更為活潑容易下嚥。 由於賈寶玉心目中希望能與金釵們玩一輩子的遊戲,林奕華也在劇中加入不少教室、下上課鈴聲、課後遊戲等兒時意象,以此為基底設計每場戲的樣貌型態。 整場戲,就是一出以舞蹈作為潛流的"play"。
至於林奕華作品中時常出現、讓不同演員紛說同一角色台詞的手法,在《賈寶玉》也貫穿頭尾。 這種「分身」的使用形式,讓十二金釵變成一個整體、一個精神。 演員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並非特定角色的重要性,可賦與角色更豐富多面的情感並培養同理心,演出時不會想著如何讓單一角色成立,而是如何讓戲成立。 其中不少誇張的大尺度戲謔表演,和如幽魂般時常無言環繞在台側的黛玉,則提供一種布萊希特式的疏離效果,在與傳統角色形像對立的新貌中,讓觀眾有另外省思的角度。
最耐人尋味的是,傳統官方的十二金釵人選,在劇中被置換為原著中十二位對寶玉影響最深遠的人物。 從賈政、琪官,到賈寶玉本身,成為一出名副其實、全女演出的「紅樓」(古時朱門閨女住處) 夢 (若從賈寶玉角度來看,這是個多麼「乾淨」的台)。 藝人何韻詩的中性形象,和她自言「香港樂壇中十年來在赤誠與現實間的拉扯心情」,也在在讓她的參與,為戲打開一種童心與世故、商業與藝術、父權與女性、古代與現今的多重辯證想像空間。 選角本身,即創造一種先天的戲劇衝突性優勢。
占全戲多數的台灣演員、自稱「三又二分之一個台灣人」的林奕華,加上港味十足的黃詠詩,和適度調和兩種特質的領銜何韻詩,有了《紅樓夢》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描寫文本作為文化底床,在戲中似乎也展露出一種綜合台港文化的風味。 香港文化的重娛與計算,台灣文化的包容和開放;廣東話的節奏強烈,普通話的溫婉深刻,兩種相異性格相加,創作上都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 這些種種,也許正是此戲的成功關鍵。
走進茫茫白雪帶著一份釋然
不同於《紅樓夢》原著的虛無哀淒,《賈寶玉》的結尾相對顯得樂觀。 黃詠詩安排一段獨白,將賈寶玉的被動,中和成何韻詩形象的正面與積極。 林奕華認為,他和何韻詩都有入世的覺悟和藝術家的悲觀,劇尾談的不是一種嘴巴上的勵志,而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走向光明。
「順從命運是因為必須體會那個過程。你可能在過程中從當下的抗拒轉為明白,而明白後才會真正跟你的人生發生關係。」林奕華這麼說:「這齣戲從同情出發,化為鼓勵,告訴觀眾,這場仗最終還是要靠你們自己打的。」
十六世紀的莎士比亞,在《暴風雨》劇本中,借用魔法師普羅斯裴洛(Prospero)之口說:「人不過是夢境的組成物,我們渺不足道的人生不過歸結於一場睡眠。」生於清代的曹雪芹有「東方莎翁」之稱,<紅樓夢>的序詩也題:「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夢,古今一夢盡荒唐。」
這兩部古典名著都揭示了不同世紀國度中,空色兩面的哲學達觀,與同樣令人慨然的人生真相。《賈寶玉》一劇則在這種慨然中,提取出一種初心的本質作為放大重點,強調觀看世界的感悟態度和自我超越。 這一次,當舞台上賈寶玉再度步出倉庫,走進無涯白雪時,觀眾除了嘆息,可能還兼有份釋然。 畢竟答案與結果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永遠是探尋和過程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