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之間的客座交流,似乎成為疫情下餐飲界的另一種新模式。
但像是多年前的師徒到彼此的店去客座,那可真是絕無僅有了。
是的,現在在台灣麵包界赫赫有名的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得主陳耀訓,和他年輕時的歐式麵包導師張家豪,就在本周起開始在對方的麵包店客座。
今天開始到4月19日,陳耀訓創作的「天使之鈴」與「馬告鳯梨布里歐」,將在位於天母的『慶祝烘焙』限量販售。
一向擅長丹麥、可頌系麵包的陳耀訓,此次創作出的「天使之鈴」真是一個吸睛討喜又好吃的小東西,27層的丹麥加上一層巧克力皮,以獨特的翻折方式包裹住烤好的可麗露,創作出一個既像甜點又像麵包的新產品!咬下去,丹麥皮呈現酥脆的口感,繼而是可麗露香甜軟糯的滋味,頂端的覆盆莓醬則是點睛一筆,讓整體風味輕快了起來。
耀訓拿手的「馬告鳯梨」這次有了新變化,在柔軟的布里歐麵包體上放了用馬告炒過的鳯梨果肉,初入口時那獨特的檸檬薑香牽引著鳯梨的香甜,伴著加了酥粒的布里歐麵包,是一種令人愉悅的風味,但是最讓我喜愛的是鳯梨肉下面埋伏著用鳯梨芯做的杏仁餡,讓愛吃杏仁餡的我整個眼睛為之一亮!實在是一款層次豐富的甜點型麵包。
4月19日起,耀訓的師傅張家豪則前往耀訓麵包埠客座。
很多人可能對張家豪師傅不甚熟悉,但他其實是台灣麵包界鼎鼎有名的野上師傅,在台灣的左膀右臂,家豪師傅現在的「慶祝烘焙」,就是接手原來的天母「野上麵包」而來。多年來他一直在野上師傅的嚴格訓練下,默默在歐式麵包上鑽研著。
所以他19號即將在「耀訓麵包埠」推出的兩款麵包,一款是以義式巧巴達變化出來的『油漬番茄巧巴達』,另一款則是從法國麵包演化成的『高達櫻花蝦』。
雖然是從傳統的義法麵包改良而來,但是家豪師傅以「後加水」的方式來製作,也就是在麵團成形起筋後才再加入水份,讓麵團含水量更高、保水度更好、也可以讓烤好的麵包表皮更薄、氣孔更漂亮。
這兩款麵包也以不同的發酵法來呈現不同的基礎風味,魯邦液種和硬種發酵,讓兩款麵包無論在風味或口感上都耐人尋味。
我特別喜歡『高達櫻花蝦』,沒想到法國麵包居然也能做出這樣濕潤柔軟的口感,加了菠菜和櫻花蝦之後,鹹香的海洋滋味,讓法國麵包吃起來很有本土的趣味。
『油漬番茄巧巴達』則是一款會讓人上癮的餐包系歐包,我一邊吃著,一邊想要沾點橄欖油再搭配個濃湯什麼的,哈哈,很開胃的啊!
這幾年台灣烘焙愈來愈進化,也讓我們能吃到更多使用好食材、好麵粉、獨特發酵法···做出來的美味麵包,真的是讓人「很難瘦」🤣🤣🤣啊~~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BrianCuis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酸種麵包 #魯邦麵種 #抹茶麵包 這是一份材料使用相當接近 { 維也納麵包 } 的麵團食譜,主要差別在於因額外添加日式抹茶粉所改變的風味與色澤。入爐前表面不再塗刷鮮奶或蛋液,不見維也納麵包的表層亮澤感,更像是無油糖歐式麵包沉穩的樣子。當然入爐採斜割紋與表層噴灑水霧的手法,成品就是很像短版的法國棍子...
魯 邦 液種 歐式 麵包 在 BrianCuisi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然酵母起種從零開始 (麵粉+水)
★★★歡迎踴躍分享★★
雖然自2018年以來,已經陸續多分享過非常多,以「魯邦麵種」所完成的歐式麵包或甜麵包,不過還是不少朋友卡關在無法成功培養出「天然酵母」,因而只能排回在採速發酵母,培養出的「波蘭液種」操作方式。既然已經花時間做了這些麵包,如果能更進一步採用天然酵母豈不更好,這裡我只能猜想,或許除了忙碌生活有時就是缺乏時間,或可能沒找對方法失敗之外,也有可能是無法習慣閱讀落落長的文章,或曲解了那些文字的語意。
趁著我的麵包新書,預計於2020年年底出版之際,我想要重新改變說明方式,運用更為視覺化、更簡潔的圖卡、照片與旁白方式,說明這個僅使用【麵粉 + 水】就能培養出天然酵種的方法,這同時也是多數歐洲麵包師及符合法國麵包法規所採取天然酵母起種的方式。
細節都留意了,再加上5~6天的時間,你就一定能養出一罐【天然酵種】,不過一些讓新手不知如何是好的疑難雜症,卻也從成功那一刻開始出現!例如:要怎麼用、要放多少、粉水分離是失敗了嗎、酵種和麵包該放冰箱還是常溫、要多久餵養一次、長時間忘了餵養還有救嗎?要用多大的罐子放大、要如何隨著食譜調整餵養份量、為何麵種體積遲遲無法翻倍?怎樣知道麵種已經可以用、如何判斷麵種已經不能用…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都是過去一直會收到的詢問。
透過這部約14分鐘「天然酵母起種從零開始」短片,內容給了入門新手更為精確的疑問解答,希望大家能突破心理障礙或過去失敗瓶頸,花一點時間重新理解這個,無法跳躍而過的【天然酵種】基礎門檻,因為有了它,妳的麵包才會唯一無二且與眾不同,吃自己做的麵包不只是一種成就感,如果能讓腸道吃得無負擔,是不是更是大加分! ENJOY~
魯 邦 液種 歐式 麵包 在 BrianCuisin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所熟悉的 {法國棍子}
Baguette一詞、出現於1920年法國字典
指的是來自法國巴黎市的長棍型白麵包
★ 完整食譜及影片★ https://tinyurl.com/y4uwgecp
這份配方遵循1993年法國麵法令
採用100%天然魯邦液種發酵
是喜愛歐式工匠麵包的必學入門款
想進一步了解歐式麵包,裡層氣孔組織樣貌與控制技巧,在本篇文章中有特別說明。
以速發酵母製作 {波蘭液種-中種} 參考如下:
https://tinyurl.com/y4w3kuby
魯 邦 液種 歐式 麵包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酸種麵包 #魯邦麵種 #抹茶麵包
這是一份材料使用相當接近 { 維也納麵包 } 的麵團食譜,主要差別在於因額外添加日式抹茶粉所改變的風味與色澤。入爐前表面不再塗刷鮮奶或蛋液,不見維也納麵包的表層亮澤感,更像是無油糖歐式麵包沉穩的樣子。當然入爐採斜割紋與表層噴灑水霧的手法,成品就是很像短版的法國棍子Bâtard。只是因油脂添加,略為改變了麵筋的延展性,所以表皮開口裂紋較不那麼樣奔放,表皮質地也與巧巴達有些近似,並非酥、薄、翠柏、脆,而是多了些柔軟性。
以法語詞 - 巴塔 (Bâtard) 命名,是因為這款麵包的整形手法及最終外型,都像極了法國短版的棍子麵包。使用長時間低溫發酵,與百分之百高筋魯邦麵種做為唯一酵母,也讓麵包一切開的裡層組織,就完全不同且相當誘人一試。沒有用到如經典維也納那樣高量的奶油添加,但因酸種麵團的發酵方式法,能彌補麵包自身的保濕性,及抗質地老化性。跳開白麵包慣有的色澤,抹茶的綠與淡雅茶香,恰如其分為這份配方帶來畫龍點睛效果,咀嚼間細細品味奇妙茶味層次變化,無論是搭配餐食單吃,或額外抹上奶油糖霜變身成類甜點,它都非常合適。
[ 材料 ]
高筋魯邦麵種:250g
常溫清水:235g
法國粉:420克
細白砂糖:40g
全脂奶粉:30g
無糖抹茶粉:15g
天然海鹽:10g
室溫無鹽奶油:30g
波蘭液種 (Poolish) 做法:
https://www.briancuisine.com/make-the-poolish-from-instant-yeast/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10922
魯 邦 液種 歐式 麵包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天然酵種 #魯邦麵種 #Levain
雖然自2018年以來,已經陸續多分享過非常多,以「魯邦麵種」所完成的歐式麵包或甜麵包,不過還是不少朋友卡關在無法成功培養出「天然酵母」,因而只能排回在採速發酵母,培養出的「波蘭液種」操作方式。既然已經花時間做了這些麵包,如果能更進一步採用天然酵母豈不更好,這裡我只能猜想,或許除了忙碌生活有時就是缺乏時間,或可能沒找對方法失敗之外,也有可能是無法習慣閱讀落落長的文章,或曲解了那些文字的語意。
趁著我的麵包新書,預計於2020年年底出版之際,我想要重新改變說明方式,運用更為視覺化、更簡潔的圖卡、照片與旁白方式,說明這個僅使用【麵粉 + 水】就能培養出天然酵種的方法,這同時也是多數歐洲麵包師及符合法國麵包法規所採取天然酵母起種的方式。
細節都留意了,再加上5~6天的時間,你就一定能養出一罐【天然酵種】,不過一些讓新手不知如何是好的疑難雜症,卻也從成功那一刻開始出現!例如:要怎麼用、要放多少、粉水分離是失敗了嗎、酵種和麵包該放冰箱還是常溫、要多久餵養一次、長時間忘了餵養還有救嗎?要用多大的罐子放大、要如何隨著食譜調整餵養份量、為何麵種體積遲遲無法翻倍?怎樣知道麵種已經可以用、如何判斷麵種已經不能用…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都是過去一直會收到的詢問。
透過這部約14分鐘「天然酵母起種從零開始」短片,內容給了入門新手更為精確的疑問解答,希望大家能突破心理障礙或過去失敗瓶頸,花一點時間重新理解這個,無法跳躍而過的【天然酵種】基礎門檻,因為有了它,妳的麵包才會唯一無二且與眾不同,吃自己做的麵包不只是一種成就感,如果能讓腸道吃得無負擔,是不是更是大加分! ENJOY~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魯 邦 液種 歐式 麵包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酸種麵包 #天然魯邦種 #草莓麵包
新鮮草莓雖天生帶著馥郁香甜的迷人氣味,不過烘烤後確實不容易留住同樣的氣味,早在2018年魁北克6月草莓季,就嘗試過運用草莓果泥替代麵團水分製作出第一份草莓歐式麵包,不過在沒經過提醒的盲目品嘗測試下,確實沒人吃得出有草莓的存在的痕跡,直到今年準備新書及嘗試不同麵包食譜時突然想到,如能同時加入「草莓果乾」進到麵團,是否能留住這樣嬌貴的氣味呢?經過2番嘗試與麵團比例調整後,決定了這份「草莓粉紅泡泡」在我心中的模樣,並且運用天然魯邦麵種做為唯一酵母,讓麵團天生柔軟也更適合放置常溫。
與其把它當成西式餐食的配餐麵包,它自然散發的莓果甜味,外殼烤到微酥但裡層留下柔軟濕潤質地,混搭了莓果乾與核桃的變化,這樣一份「草莓粉紅泡泡」更像是風格獨具的麵包點心,做為早餐或午茶與伯爵紅茶搭配,更能誘發草莓香氣在口腔裡完全的釋放,是我完成麵包後無意間的驚喜發現,邀請你在草莓盛產的季節一起跟著嘗試。
這份配方的【高筋魯邦麵種】雖可用【波蘭液種】替代,不過操作上的關鍵不同之處再於,第二階段的籐籃發酵必須在常溫進行,同時必須等待麵團體積比發酵前,膨發至少多出50%~75%才可入爐,這是因為【波蘭液種】的酵母活力入爐後並無發性,因此入爐前的麵團體積很重要。
[ 材料 ]
草莓乾:30克
蔓越莓乾:30克
朗姆酒:40克
高筋魯邦麵種:230克
草莓鮮果泥:300克
高筋麵粉:400克
鹽:10克
室溫無鹽奶油:30克
炒熟核桃:100克
以速發酵母製作波蘭液種:https://www.briancuisine.com/?p=8404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1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