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甘苦談】暑假去哪兒之有趣的動物課
文/小米嘛
鴨鴨期待已久的動物課終於來了。自從上週老師臨時有事請假後,兩姐妹就一直期待今天的動物課。
一早起來,受不了兩小在家掀屋頂的媽媽,早早就收拾妥當,明明十一點才上課,九點多就拎了孩子出門去。
才一到門口就從落地窗看到老師帶的小動物,居然是可愛的小小鴨呢!原來今天上的是「動物怎麼生寶寶?」簡而言之就是動物分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老師帶來了兩個月大的小小鴨,和看起來很安靜實際上很緊張的天竺鼠。想當然爾,鴨鴨是卵生、天竺鼠是胎生。然後一個不小心就聊到了鯨魚是胎生,小鯨還會喝母鯨的奶奶;而孔雀魚則是魚類少見的卵胎生,魚卵會在媽媽肚子裡孵化,直到變成小魚後才會被“生”出來…………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家的孔雀魚會沒看到卵就憑空冒出小魚來了~😂😂
最有趣的是青蛙,看起來會交配,實際上那是假性交配,母蛙生出的青蛙卵是未受精的卵,是產卵後公蛙才在卵上射精的,所以是體外受精。
於是媽媽好奇了,魚類基本上是體外受精,那到底孔雀魚是怎麼能夠「卵胎生」的呢?難不成孔雀魚會在水中交配?
沒料到媽媽有此一問的老師差點被問倒;沒辦法,家有一位成天蹲在水族箱前觀察他的寶貝魚蝦有沒有生寶寶的猴子拔,要老婆我不好奇也難。
和猴子拔分享這個疑問後,積極好學的謎樣男子立刻上網查資料,這才知道原來:「孔雀魚是屬於體內受精的卵胎生魚類,公魚在母魚的身旁追逐、 迴游,並展現自己的尾巴以討好母魚,之後便和母魚以平行的方式共游,公魚迅速的用交接器將精子注入母魚體內,精子與卵子在母魚的體內完成受精,受精卵的數目可達96%以上,在不到2 秒鐘的時間即完成交配的動作……………」(本文取自網路說明)
原來如此!!但明明今天的課觀察的是小鴨鴨和天竺鼠阿~~
第一次上動物課的鴨鴨抱到活生生的小小鴨超開心,回家後直和爸爸分享,不枉媽媽我盡心盡力搶課程了~~😂
#還好老師今天帶的動物很可愛
#小孩或許記不了那麼多_但媽媽受益良多
#鴨鴨的第一次動物課
鯨魚胎生 在 Kazy Ch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睇到一個節目先發現鯨魚係一種好神奇的動物🐳🐳原來鯨魚都係哺乳類動物,.
,
佢同魚類的分別在於以下幾點:
, (1) 呼吸方式: 鯨魚用肺進行氣體交換, 魚類用鰓進行氣體交換; (2) 繁殖方式: 鯨魚是胎生, 胚胎在母體內生長至幼鯨才離開母體。魚類則是卵生, 從母體排出後在水中自然生長. (3) 哺育方式: 幼鯨由母鯨餵哺乳汁直至長大, 魚類排卵後卵子自然死亡。 (4) 鯨魚是恒溫動物, 魚類則是變溫動物。
係咪超神奇👨🏼🎨👨🏼🎨!!!! #有無人都鐘意鯨魚
鯨魚胎生 在 雙娜新樂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50/365
今天玩的主題是「鯨魚」和「海豚」
最近兩位小妹紛紛以「噴水鯨魚」和「噴水海豚」自稱😂
所以趁勢介紹
讓她們更認識「自己」🤣🤣🤣
📖參考書目📖
1️⃣小鏡頭大自然《賞鯨去》
2️⃣第一次大發現《分娩》
3️⃣第一次大發現《動物的生長》
4️⃣牛津樹《Dolphin rescue》
5️⃣臺灣麥克《我的肚臍在這裡》
📌小鏡頭大自然《賞鯨去》
1️⃣鯨豚本是一家人
皆為哺乳動物
2️⃣區分鯨豚的標準:體長
4公尺以上稱「鯨魚」
4公尺以下稱「海豚」
3️⃣鯨豚為群居動物
4️⃣鯨豚與魚的不同處:
1、鯨豚尾部呈水平狀
上下擺動使身體前進
魚的尾部呈垂直狀
左右擺動產生波浪而前進
2、鯨豚以肺呼吸,有呼吸孔
魚以腮呼吸
3、鯨豚皮膚光滑無鱗片
魚則有鱗片
4、鯨豚為胎生動物
魚為卵生動物
5️⃣鯨豚分類
1、齒鯨:有牙齒
以魚、烏賊、魷魚為主食
2、鬚鯨:沒有牙齒,有鬚板
以小魚、小蝦、浮游生物為主食
📌第一次大發現《分娩》
1️⃣哺乳動物:在子宮內成長、吸吮母乳的動物
2️⃣卵生動物:在硬殼或軟殼的蛋裡生長的動物
3️⃣海豚的分娩:
小海豚出生時
有1-2隻雌海豚會保護海豚媽媽
避免鯊魚攻擊
小海豚出生後
海豚媽媽會協助小海豚游到水面呼吸
📌第一次大發現《動物的生長》
🐳關於藍鯨的介紹:
1️⃣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寶寶
2️⃣體重7噸,體長7公尺
3️⃣哺乳期間:7-8個月
4️⃣每日食乳量:90公斤
5️⃣成年每日飲食量:
4-8噸浮游生物
或400-800萬隻蝦
除了知識性的介紹外
我更喜歡書中關於生命教育的部份
1️⃣「每天有數以千計的動物出生
為了物種的生存與延續」
2️⃣「牠們出生時,需要依靠父母的
照顧才能生存」
3️⃣「因為父母的守護、餵哺和照
顧,動物寶寶才能健康長大」
雖然這些文字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生物法則
等到當了媽媽以後
才能真的體認到那些別人眼裡的「理所當然」
其實是多少的辛苦和犧牲換來
但能讓父母毫無怨尤的為孩子付出
其實就是簡單一個字:愛
我覺得這是生物最偉大的部份
讓孩子從書中真切體認這份偉大的價值
才是最重要的事👍
📌牛津樹《Dolphin rescue》
牛津樹英文繪本的內容除了有趣的生活故事外
還有許多關懷生態、弱勢的議題
我覺得非常棒
讓孩子在學習語言之外
還能和書中人物一起關心週遭環境
《Dolphin rescue》敘述孩子們到海邊玩時意外發現擱淺在沙灘上的海豚
故事內容教導孩子如何幫助迷途的海豚如何返回海中
1️⃣隔離海豚並請求專業人士支援
避免不相干的人群接觸喧嘩與拍照
2️⃣將海豚扶正,並挖沙坑以放置海豚胸鰭
3️⃣避免海豚受日曬,可撐傘遮陽
4️⃣利用水桶或濕毛巾幫海豚保濕
5️⃣澆水降溫時切忌淋到呼吸孔(blow-hole)
6️⃣讓專業人士協助海豚返回海中
切勿擅自行動,以免傷害海豚
📌臺灣麥克《我的肚臍在這裡》
最近看臺灣麥克經選世界圖畫書時
意外發現《我的肚臍在這裡》這本書
剛好可以拿來讓孩子認識哺乳動物與卵生動物的區別
故事中的小狗、小貓和小豬在一起玩時
意外發現自己的身體中央有個「鈕釦」(belly button)
三個小動物不知道肚臍是何物
紛紛猜測肚臍的功能
他們猜肚臍是用來聽聲音、是第三隻眼睛、具防水功能的釦子、保持平衡
甚至還天花亂墜的說肚臍是用來打電話🤣🤣🤣
最後是由小豬媽媽解開肚臍的秘密
小豬媽媽告訴他們
肚臍是他們還在媽媽肚子裡時
是用一條臍帶和媽媽連在一起
臍帶就像一根水管連在你們的小肚子上
從媽媽身上獲得養分
等到你們生出來以後就用不到臍帶了
臍帶剪掉後打個結就變成肚臍了
是媽媽送給你們的紀念品
唸到這裡就覺得很神奇
小孩和故事中的小豬、小狗、小貓一樣
一邊摸著自己的肚臍
一邊看著圖中媽媽肚子裡的自己❤️
在探索肚臍時
小豬、小狗和小貓還找上鴨子
試圖在鴨子的肚子找肚臍
最後當然是找不到呀🤣
在這裡可以告訴孩子鴨子是卵生動物
所以沒有肚臍的概念
讓孩子從繪本中認識胎生與卵生動物
🎈「主題式學習」是讓孩子學習從零散片段的知識
經由系統性的歸納統整
最後成為一個多面項的議題認識與學習
經過這樣不段的訓練
孩子在將來的學習
也會利用這種方式去尋求知識的整合
進而在同中求異
培養基本的思考能力
🐳以鯨豚主題為例🐳
1️⃣從最基礎的科普角度認識鯨豚外
2️⃣進而認識生物的分類:哺乳動物與胎生動物的區別
3️⃣哺乳動物連結肚臍的童書繪本
4️⃣結合語言訓練的英文繪本
5️⃣環保與愛護動物的議題延伸
6️⃣生命教育與情感教育的延伸
讓孩子從五本書中
由點、線、面的線索延伸到多面向的學習
讓孩子的學習視野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