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專欄:香港的海洋保育工作
對於何謂最理想動物保育方式,市場充斥不同聲音和意見,眾說紛紜,最具爭議及意見分歧最明顯,肯定是究竟應否把被長期圈養、早已喪失自行謀生覓食技能的動物直接放生回歸大自然。正如香港海洋公園的海豚和鯨魚,假如把牠們直接放回海洋,由得牠們自生自滅,是否又會構成另類殘忍對待動物的指控,只怕難以一概而論。沒有跟動物生活過相處過,人類未必能累積足夠資訊研究如何妥善照顧,更難以理解怎樣才達到最佳保育效果。
不說不知,香港水域範圍每年發生不少海豚及其他魚類擱淺個案不下數十宗,自2006年5月開始, 由滙豐150周年慈善計劃撥款資助成立的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是亞洲首間兼備傳統與虛擬解剖動物設施的綜合研究及教育中心,可全方位分析海洋生物傷亡原因,並提供數據分析,有助日後制訂監察及保育措施。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與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合作,跟進香港水域內的鯨豚擱淺個案。海洋公園獸醫和海洋哺乳動物團隊為「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提供技術支援。行動組在收到鯨豚擱淺的舉報通知後,會盡快趕達現場,根據屍體的新鮮程度,即場或在海洋公園解剖擱淺鯨豚的屍體,並抽取樣本作進一步化驗;如果鯨豚為活體擱淺,保育基金會與漁護署及海洋公園研究營救方案。
除成立和管理全港唯一的「鯨豚擱淺行動組」,保育基金一直參與政府「海洋哺乳類動物存護工作小組」工作,定期與不同界別關注人士會面,包括海豚研究員、科學家、漁民代表和政府代表。保育基金會報告擱淺個案資料,並與小組成員交流鯨豚保育近況,向政府提供意見,以幫助漁護署檢討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護理計劃。雖然大部分鯨豚擱淺個案都屬屍體發現,但鯨豚屍體重要性不容忽視,透過解剖和樣本化驗,能從鯨豚屍體上獲重要資訊。
隨著救護及教育中心開幕,保育基金可進一步調查擱淺個案,亦能處理更多樣本及實驗分析,填補現時的不足。該中心旨在激勵和培育新一代科學家和保育人士,透過實習經驗和工作坊,希望公眾能有機會深入了解擱淺行動和相關研究,同時擴展保育教育工作。中心設容量達250公斤可掃描活動物和動物屍體、可掃描並檢查動物體內是否有塑膠或異物的電腦斷層掃描系統等,還有即時顯示掃描結果的電子X光機,方便獸醫團隊診斷及掃描難以觸及位置。海洋公園動物保育工作已持續十多年,部分人士未有真正去加深認識。
原文:https://bit.ly/3tKggHM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am730 #談財經胡孟青 #胡孟青專頁 #海洋公園 #香港 #海洋保育 #海豚 #鯨魚 #擱淺 #獸醫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鯨 豚 保育 心得 在 一口冒險 Bitesized Adventu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由潛水學習與考照的心得,都整理在這一篇。我算是學習曲線很順利通過的,在水裡一直有很自在的感覺,考完試後迫不及待的想要下水,本週就下了兩次鼻頭角看魚。也馬上就報名了教練所屬潛店開團的澎湖南方四島自潛旅,希望天氣良好一切順利!
http://bitesize.tw/freediving-padi/
鯨 豚 保育 心得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百工裡的科學人 鯨豚是很容易被噪音干擾的生物,船隻經過、海底工程都有可能影響他們。
那如果有工程需求又該怎麼辦呢?那就需要他們的守護者──鯨豚觀察員來觀測、提出警告啦!
#溫故知新
延伸閱讀:
【特輯】百工裡的科學人(持續更新)
https://pansci.asia/archives/issues/science-careers
鯨豚的水下聊天室,與鐵達尼號最後的求救──《茶杯裡的風暴》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4190
————
產品技術高超,但消費者聽不懂?歡迎企業接洽,我們幫你說明白!點這裡知道更多:https://pansci.asia/business-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