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青蒿鱉甲湯主之。
夜行陰分而熱,日行陽分而涼,邪氣深伏陰分可知,熱退無汗,邪不出表,而仍歸陰分,更可知矣。故曰:熱自陰分而來,非上中焦之陽熱也。
邪氣深伏陰分,混處氣血之中,不能純用養陰,又非壯火,更不得任用苦燥。
故以鱉甲蠕動之物,入肝經至陰之分,既能養陰,又能入絡搜邪。
以青蒿芳香透絡,從少陽領邪外出。
細生地清陰絡之熱。
丹皮瀉血中之伏火。
知母者知病之母也,佐鱉甲、青蒿而成搜剔之功焉。
再此方有先入後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陰分,有鱉甲領之入也。鱉甲不能獨出陽分,有青蒿領之出也。
青蒿鱉甲湯 (辛涼合甘寒法)
青蒿二錢 鱉甲五錢 細生地四錢 知母二錢 丹皮三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溫病條辨
鱉血壯陽 在 蝦到家 泰國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野生甲魚一盒500克
滋陰補陽 一盒300 四盒1100
內臟腳趾剁掉了
甲魚,學名鱉,又稱水魚、團魚、黿魚,卵生兩棲爬行動物。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有清熱養陰,平肝熄風,軟堅散結的效果。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滋補藥品和中藥材料。中國現存主要有中華鱉、山瑞鱉、斑鱉、黿,其中以中華鱉最為常見。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鱉肉具有雞、鹿、牛、羊、豬5種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稱。它不但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補珍品,能夠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及調節人體的內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質量、增強嬰兒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補佳品
在中國很早以前的記載中就有「鱉可補癆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未經證實,請注意,希望有人給出原文出處),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滋補的營養保健品。唐.孟詵:婦人漏下五色,贏瘦,宜常食之。《隨患居飲食譜》:鱉甘平,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宜蒸煮食之。
甲魚的功效與作用
鱉渾身都是寶,鱉的頭、甲、骨、肉、卵、膽、脂肪均可入藥。《名醫別錄》中稱鱉肉有補中益氣之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鱉肉有滋陰補腎,清熱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種功效,可治虛勞盜汗,陰虛陽亢,腰酸腿疼,久病泄瀉,小兒驚癇,婦女閉經、難產等症。《日用本草》認為,鱉血外敷能治面神經,可除中風口渴,虛勞潮熱,並可治療骨結核。
1.甲魚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預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並用於防治因放療、化療引起的虛弱、貧血、白細胞減少等症;
2.甲魚亦有較好的凈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膽固醇,因而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
3.甲魚還能「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
4.食甲魚對肺結核、貧血、體質虛弱等多種病患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鱉血壯陽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安祿山為何敢盛世造反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首先要說明,別看安祿山造反的動靜這麼震撼,但對這事兒,他真沒多少勇氣。
你們不是說造反成功率百分百嗎?這是要坑死我啊!
比如公元756年夏天時,洛陽都已是安祿山的囊中物,他還大模大樣的在洛陽登了基,「大燕國」的國號都喊了出來。可一聽說安史叛軍在潼關外吃了憋,李光弼大軍正直奔他的老窩范陽。剛過了把「皇帝癮」的他,立刻嚇得腿哆嗦,朝著部下破口大罵:「汝元向我道萬全,必無所畏。今四邊若此,賴鄭、汴數州尚存,向西至關,一步不通,河北並已無矣,萬全何在?更不須見我。」
——所以,哪怕氣焰最囂張時,安祿山的造反成功信心,也是十分脆弱的。稍吃點虧,那就不留神就要崩。可既然這樣,他為何還敢咬牙硬幹,把這煌煌大唐打到水深火熱呢?
第一個高調原因,就是他扯旗翻臉前,唐朝軍事制度的槽點:
大唐軍備「外重內輕」,十大節度使執掌精銳重兵,手握平盧河東范陽三鎮節度使大權的安祿山,更擁有十八萬大軍,是唐朝中央軍數量的一倍。而且早在天寶六年時,他就緊鑼密鼓準備造反,連每次入朝,都要詳細考察關中各地道路。其部隊經過十多年經營,更是「祿山精兵,天下莫及」。等於是馬刀早就磨的雪亮,就差朝唐朝狠砍下去。
而相對低調的,就是安祿山的部將們,哪能跟安祿山比狂熱的「積極性」!
別看當時是「盛唐」,但大唐的府兵制蕩然無存,府兵制度下的武將待遇,也是名存實亡。以《資治通鑑》記載,那些士卒出身,靠軍功拚殺出來的武將們,當時反而受盡權貴們的歧視。邊鎮的軍將,也早已脫離了府兵系統管控,成了節度使的私人勢力。放在安祿山的地盤裡,安祿山本人,更被其麾下十八萬大軍視作衣食父母,
別說是扯旗造反前,哪怕在安史之亂已覆滅多年後,安祿山的牌位,依然被歸順唐朝的安史叛軍將領田承嗣供進廟宇,享受了這些老部下兵將們二十多年的祭拜,直到唐代宗年間才被砸個稀巴爛。失敗後都這麼高人氣,可以想像,在安祿山振臂一呼前,那支他苦心錘煉多年的叛軍,是何等的死心塌地。如此「積極性」,當然撐起安祿山的膽氣。
但最重要的原因,卻還是大唐君臣的「神助攻」。
雖然後世的學者們,給安史之亂前的大唐,總結了種種毛病。但不爭的事實是,當時的大唐王朝,並非是明末那樣水深火熱的衰世,相反一切看上去無比強大。單以軍事說,就算安祿山能打又如何?唐朝僅在河西地區,就擁有精兵二十四萬,且都是多年來吊打吐蕃的虎狼之師。而且看看地圖部署就明白,安祿山若敢南下,李光弼郭子儀的朔方軍就敢猛攻安祿山老窩,叫他進退不能!無論拚戰場還是拚消耗,安祿山本沒有勝算。
可就是大唐君臣的蠢操作,一次次給野心勃勃的安祿山,送上「勝利的曙光」。
打出「入朝討楊國忠」的幌子,撕破臉發起叛亂。
且不說安祿山苦心經營那些年,奸臣李林甫對他的包庇縱容。踩掉李林甫上位的宰相楊國忠,這位安祿山的死敵,卻是不停送大禮:為搶政績發動對南詔的戰爭,反而瞎指揮打到全軍覆沒,活活報廢了數萬精兵,導致長安洛陽的防務一片真空。外加多年把持選官大權,一切金錢開道,長安各級衙門昏官扎堆。坑事坑到這地步,偏還要揪著安祿山惡治。反而被膽肥的安祿山,直接拿著當招牌。
可笑的是,就在河北前線打成一鍋粥時,楊國忠還在不停給唐玄宗灌迷魂湯:皇上您放心,不出十來天,安祿山的部下就會把安祿山捆了來見您——那邊都亮刀子了,他還在做春秋大夢,如此豬對手,怎能不叫「信心不足」的安祿山,不停的打雞血,一口氣席捲中原。
但比楊國忠更蠢的,卻是他的「上級」:唐玄宗李隆基。
身為一位開創「開元盛世」的鐵腕帝王,「安史之亂」前的唐玄宗,更生動詮釋了「權力讓人變傻」。
安祿山的壯大,本身就是唐玄宗昏聵執政的結果,但猛醒過來的唐玄宗,也一度開始了冷靜的應對。全速轉動的大唐國家機器迸發出強大的威力:打到756年時,唐軍已經穩守住了潼關,李光弼郭子儀的朔方精銳,正朝著安祿山的河北老窩猛打,氣焰熏陶的安史叛軍,眼看就要被甕中捉鱉。
這慘淡局勢,才叫安祿山信心崩塌,發出「萬全何在」的悲嘆。這不是他過度悲觀,這就是安史叛軍當時的無解死境:憑著強大的國家實力和正確應對,養虎遺患導致的安史之亂,原本可以在一年多時間裡迅速平定。大唐別說「由盛轉衰」,延續盛唐輝煌,也絕不是什麼高難度。
但就是這個歷史關口,短暫英明的唐玄宗,卻再次私心作祟。只因懷疑駐守潼關的哥舒翰「不忠」,就不顧戰場局勢,死催哥舒翰決戰,終於把原本贏定的大唐潼關守軍,活活送進安祿山的口袋,然後潼關失守,長安淪陷,唐玄宗倉皇跑路,安史之亂,終於從覆滅在即,變成橫掃半壁山河的戰禍,盛唐時代,就此終結。
安祿山為何敢在大唐盛世起兵造反?
可以說,不是安祿山有多麼堅定的「勇氣」,而是唐王朝一次次昏聵的應對,不斷在他最崩潰的時候,給他勇氣!
一個表面強大,其實嚴重逆淘汰且戰略昏聵的團隊,會「作」出怎樣的災難。唐玄宗君臣的作死過程,就是生動說明。(張嶔)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