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嬌狩獵靜物畫】
法國靜物畫和風俗畫流派向來以夏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1699-1779)最為著名,然而在夏丹之前,還有一位前輩-亞歷山大・法蘭索瓦・德斯波特斯(Alexandre-François Desportes,1661-1743年)也曾創作出精彩詳實的成果。
比起夏丹溫潤樸實的樣貌,德斯波特斯下筆顯然細節更為講究,風格更加華麗。換句話說,若是夏丹的作品屬於平實動人一流,那麼德斯波特斯則是貴氣逼人光芒四射。
從《有精心裝扮的獵物、肉類和水果靜物》(Still Life with Dressed Game, Meat, and Fruit,1734),就可以見到德斯波特斯有多大能耐。
----------------
畫家除了藉由靜物畫渲染色彩、表現物體質感,藉以展現自己技藝多高超,比起ㄧ般靜物畫,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狩獵靜物畫(hunting still-life genre)則更強調貴族的傲嬌品味與階級優越感。
說來都跟狩獵這項〝高尚運動〞有關。
進行狩獵活動需要結合技能、人力和運動等元素,相對成本高昂,非尋常百姓所能負擔。在歐洲百千年來的傳統裡,狩獵都是權貴專屬,無論配備器具、坐騎僕傭,或是狩獵後的餐宴擺設,都各有講究自有規矩,絕不像一般村野人家捕捉獵物之後,吃乾抹盡飽腹一頓便了事那樣隨便。
因此狩獵靜物畫不僅用來滿足上層階級男性征服野生動物的自嗨自滿,更象徵其專有的特權。更何況對於野禽滋味的偏好,最早自古埃及直到羅馬時期,便已經深植於上層階級的飲食文化裡了。
----------------
縱樂享受的古羅馬對於禽鳥類的美味甚為執著,就連孔雀🦚也列入食用之類。但是羅馬人偏愛柔軟口感,因此肉類多先進行水煮再炙烤,然後使用香料調味。中世紀的封建領主餐桌上也要有禽鳥如鵝肉和其他肉類撐場面,此時料理方式則採燒烤為主。
待到文藝復興時期,葡萄牙人從非洲進口珠雞,以及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火雞🦃也來到歐洲,都讓歐洲人又多出些選擇。尤其18世紀啟蒙時代時,人工圈養的雞或鵝,正如野外捕獲的雉雞和山鶉一樣受到歡迎,再加上園藝技術提升、海外貿易發達,餐桌上菜色已經熱鬧許多。
然而光吃喝不警世就不是凡事都要有宗教寓意的基督教世界了。在宗教圖像學裡,禽鳥普遍象徵耶穌為人類所做出的犧牲。因此品嘗時要懷抱虔誠感恩的心情,但若是已經醉得一蹋糊塗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千百年來,上層階級男性依舊無法捨棄狩獵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尤其做為展現個人地位的附加價值,當然要好好發揮高人一等的機會。直到近代因為環保意識抬頭,才或多或少壓抑了這股風氣。
----------------
以德斯波特斯的精工細描來看,確實是將狩獵活動的階級區別展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他年輕時師從法蘭德斯傳統,更是以描繪細節見長,使得德斯波特斯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兩任國王的宮廷中,成為最受歡迎的靜物畫家。甚至有幸陪伴國王狩獵,過程中隨時用素描本畫下獵物,事後再由國王欽點,要讓哪些獵物上場,放入畫面組合成完整的作品。
《有精心裝扮的獵物、肉類和水果的靜物》也是如此而來,以宏偉浮誇方式展現獵物和精製餐具的組合,也成功營造皇家尊貴氣息。
----------------
《有精心裝扮的獵物、肉類和水果的靜物》畫面裡,木桌邊緣放了把短刀,一籃橘子連著枝葉橙中帶綠🍊,下方有個紅銅鍋,盛裝野禽的大銅盤也是精心製作。
從這些器物和充滿整個畫面的豐沛食材,就可以看出背景絕非尋常百姓家,而是一派富貴。
已經被拔除羽毛的野禽,被成片豬油包裹著置放於一塊白布上,野禽身上的雞皮疙瘩和沒拔乾淨的殘毛也被仔細描繪;上方懸掛的羊肋排和羊腿部分帶著內臟,羊肉的半透明質感對照出骨頭的堅硬實在。前方的梨子同時以形狀和色彩呼應後方的橘子,讓構圖更完整。
不同於羅馬人主要食用橄欖油,豬油和奶油則是北方民族的最愛。
若是拿豬油和奶油相較,中世紀的富貴人家首選豬油,而貧苦人家才食用奶油。豬油出現在宗教畫或道德寓意畫裡,通常與豬肉的涵義相同,都代表貪食和罪惡🐖。不過這類狩獵靜物畫主要是為了彰顯地位和財富,警世內涵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
德斯波特斯以近乎外科醫師鑽研解剖學的精準要求,完美呈現諸多細節與物體的不同質感,也讓畫中各式靜物精緻耀眼不同凡響。
能夠把獵物屍體畫得這般富麗華美,完全發揮狩獵靜物畫必需滿足權貴虛榮心與優越感的傲嬌審美功能,難怪德斯波特斯可以在法國宮廷大受歡迎。畢竟我們老百姓眼中的狩獵大餐從來不只是大餐,而是貴族們用來炫富炫血統的工具之一啊~✌️
----------------
無論古羅馬、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時期,烹調食物時總是豪不客氣加入大量香料,如荳蔻、肉桂、胡椒和丁香等,一來香料價高,大量使用才能顯擺主人家的資產雄厚,二來古時食材保鮮不易,香料正好可以掩蓋某些不夠宜人的氣味。
另外一直要到18世紀,歐洲各國在新大陸殖民地的蔗糖產量才會來到高點,在此之前,無論糖或是另一種甜味劑-蜂蜜都要價不斐。為了有意無意強調身分,導致許多菜餚,尤其是宴會餐點,都得加入甜味聊表心意,包含各式肉類。
17世紀中,法國出版了第一本具備現代意義的食譜《法國廚師》(Le Cuisinier françois,1651)。隨著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統治之下國勢擴張,法國烹飪的改革力道與影響也逐步拓展至全歐洲。
新式法菜裡捨棄東方情調香料,只留下胡椒和巴西利(parsley)、百里香(thyme)、蝦夷蔥(chives)等歐洲本土香料;自古羅馬時興的甜鹹混雜風味不再,而是以鹽和胡椒為主導,甜味則純然安放於主餐之後。然後,奶油終於壓過豬油,扮演起重要角色。這才是我們熟悉的法式料理風味。
----------------
德斯波特斯繪製《有精心裝扮的獵物、肉類和水果的靜物》時,為路易十五(Louis XV,1710-1774)統治期間,法國烹飪早已發展得如火如荼,在歐洲居於領導地位。
我們可以想像,此時國王的御廚不再撒上大把香料和蜂蜜為畫面裡的羊肋排和禽鳥類調味,而是使用奶油、鹽和黑胡椒創造出一道道佳餚。這些濃郁豐厚滋味,與如今嘗到的模樣已經相去不遠。
這麼說起來,即使是18世紀初期的狩獵靜物畫,其實跟現代生活也會有所聯結。
要是德斯波特斯把國王餐桌上的菜色如此認真仔細畫下來,那就更好了(擦口水~🤤🤤🤤
======================
《名畫裡的盛宴》台北兩場講座〝主題和內容相同,地點不同〞
◆05/15(六)下午,已額滿
購票:https://fb.me/e/AzTpNlKx
◆05/19(三)晚上,最後卡位倒數
購票:https://fb.me/e/4Z0n68egs
票務相關事項聯繫,請洽 #livart禮雅特國際 粉專私訊留言
#2021春季講座 #名畫裡的盛宴
#Livart禮雅特國際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
圖片來源: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鳥類羽毛功能 在 我愛精品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稀有限量🔥手工刺繡🪡 90*90圍巾
一針一線珠珠、亮片都是工匠親手縫上去🤩
在這艱辛的疫情期間,產量真的少得可憐😭
向自然致敬,讚美自然之美及其無限的創造力! 艾琳·奧諾雷(AlineHonoré)帶領我們進入這個令人驚嘆的漩渦,飛向飛翔的翅膀。 精心描繪或完全想像的羽毛,都呼應了儀式珠寶或節日頭飾的靈感,既是保護,又是誘惑或偽裝。 可以看出,羽毛的多彩魅力來自其多樣的功能。 性別。 珍珠雞,天堂鳥,part,野雞,天堂鳥,鸚鵡...這位圍巾設計師從世界各地的鳥類借來了美麗的飛羽,並巧妙地詮釋了它們,使它們更加絢麗奪目。
🛍愛馬仕專櫃全配(橘盒、緞帶)
🧾購證收據(包包=正本,其餘=影本)
👉商品價格、代購資訊請Line官方1對1回覆⬇️
🔗 https://line.me/R/ti/p/%40hzm5848r
‼️快加入TG - 24小時連線頻道‼️下方連結🔗
⚠️Telegram即時連線「我愛精品代購」頻道⚠️
🔗https://t.me/iloveshoppingtw
更改為「中文版」
https://t.me/setlanguage/zh-hant-beta
👉點選Set Language設定為「繁體中文版」
愛馬仕官網🔗(中文版)⬇️
https://www.hermes.cn/cn/zh/
如有看見喜歡的商品,請直接截圖詢問喔:)
🙏感謝老客人、歡迎新客人‼️
📢本店代購流程、代購規範⬇️
💌本店商品由本團隊親自專櫃購買,沒有買手
🛍本店代購只販售專櫃正品、提供專櫃全配
♻️響應環保不主動提供紙袋
🧾購買證明(買包給正本、其餘給影本)
🛒預購商品訂金(包包3萬、其餘5千)
⏳預購追加商品需時間,急單請勿下單
🛬️商品抵台後通知補款,隔天早上寄出(工作日)
🤝10萬以上商品收訂金抵台後可基北市約面交
📹郵寄收到商品請錄影開箱、售出商品不退不換
⏰台灣、歐洲有時差,沒即時回覆請見諒🙏
🙏掌握第一手消息📱請加入以下群組⬇️
🔥⬇️必加Telegram⬇️🔥
👉TG-零時差專櫃即時連線群組(加入不漏訊)
🔺ID: iloveshoppingtw
🔗https://t.me/iloveshoppingtw
📲 #Line官方帳號 🔹@hzm5848r
🔗https://line.me/R/ti/p/%40hzm5848r
📲 #Telegram連線群組 🔹iloveshoppingtw
🔗https://t.me/iloveshoppingtw
📲 #FB粉絲團 ✅按讚👍 ✅追蹤動態 ✅搶先看
🔗https://m.facebook.com/iLoveShoppingTW/
📲 #Instagram IG 🔹i_lovesjoppingtw
🔗 https://instagram.com/i_loveshoppingtw
鳥類羽毛功能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古代用毒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在遙遠的中國古代,毒藥的製作和使用綿綿流長,為了權力而謀殺,為了姦情而謀殺,為了財物而謀殺等,都有毒藥的身影存在。」
所謂毒藥,也就是有毒的藥物,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藥,有可能來自於植物與動物本身,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毒藥也隨之由動植物發展到化工毒藥,砷、汞、銻、鉛、鉈等有毒元素登上歷史舞台。在遙遠的中國古代,毒藥的製作和使用綿綿流長,為了權力而謀殺,為了姦情而謀殺,為了財物而謀殺等,都有毒藥的身影存在。
毒藥,從能殺死神農氏的「斷腸草」說起
最古老的毒藥,應該來自於植物與動物本身。在原始社會,人們往往分不清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能吃,哪種動物的口水有毒,哪種動物的口水無毒,這需要實踐來證明。於是,在中國古老的故事中,就有了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神農氏就是炎帝,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其中的炎就是炎帝。我們這位先祖,是一位農學家和藥物學家,他的經驗來自於實踐,哪種植物有毒,哪種動物無毒,需要他親自嘗一嘗來驗證。傳說中的炎帝曾經嘗了很多種植物,哪種有毒哪種無毒分得門清。有了炎帝的告誡,人們才敢放心地食用這一種,而遠離那一種。炎帝難道不怕毒死嗎?其實炎帝也是人,傳說他發現了一種植物,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一旦遇到有毒的植物,他就用這種解毒草解毒,所以才會次次化險為夷。但有一次,炎帝吃了一種植物,發現這種植物有毒,但沒有等到他食用解毒的植物,毒性就發作了。炎帝死於一種叫「斷腸草」的植物,這種植物成為有史以來第一種有記載的劇毒植物。
其實神農氏炎帝只是一個嘗毒的代表人物,不知有多少古人通過親自實踐,有的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讓人們知道了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無毒;哪種動物有毒,哪種動物無毒。所謂的動物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其實也是先人們通過實踐證明瞭的。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後人們對逐漸認清了這個世界,避免了許多由於無知造成的傷亡。辨認動植物有毒、無毒,其實是人類戰勝大自然的一次勝利。
謀殺,毒藥是有最有效的利器
人類發明了毒藥,就不免利用毒藥謀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謀殺有的因為政治目的,有的因為姦情,有的因為謀財害命。水滸傳中,人們所熟悉的潘金蓮謀殺親夫武大郎,就是使用的毒藥。該種毒藥名叫砒霜,砒霜在武俠小說中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名字,叫做鶴頂紅,其實仙鶴頭頂上的那一點紅就像公雞頭上的雞冠子,是沒有毒的,真實的鶴頂紅又名紅信石,這是一種天然的化學物質,提煉出來的東西就是砒霜。之所以起鶴頂紅這個名字,叫著好聽,顏色是紅色的而已。
與武大郎同樣命運的,還有一位清朝皇帝光緒帝,他也是被砒霜毒死的,只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砒霜並不像電視上說得見血封喉,吃一點立即斃命,而是要經過二十四小時的煎熬。當然,也有少數人屬於過敏死得快的。
另一種慣常使用的毒藥,叫鴆酒。想當年北宋時期,遼國的蕭太后為了得到情人韓德讓,派人用鴆酒謀殺了韓德讓的妻子李氏。鴆是一種似鷹的鳥類,它的羽毛上有劇毒,據說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鴆酒,喝了立即就死。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今人是造不出鴆酒來的,今人造出的鴆酒,並沒有使用鴆鳥的羽毛,而是使用白芨、白蘞、麻黃甚至砒霜等藥物摻進酒中,靠酒的催化作用加速死亡。
鴆酒也並不能立即致人死命的,水滸傳中,奸臣們害宋江和李逵,就是在皇帝賜的御酒中下了鴆毒。電視劇中的宋江與李逵並沒有立即死亡,其實是有道理的。如果這時候遇到名醫,比如安道全在現場,或許還有搶救的希望。
戰爭,毒藥也曾派上用場
毒藥,也往往用於戰爭,比如在敵人的井中投毒,派間諜用毒藥進行暗殺,在武器中抹上毒藥增加威力,等等。尤其是在箭上抹上毒藥,射中敵人後,可大大增加敵人死亡的概率。《東觀漢記·耿恭傳》中說:「恭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神箭,其中創者必有異。』」,漢末三國時期,關羽幾度中箭,其中一次就中了毒箭,才有了《三國演義》中華佗刮骨療毒的故事。
水滸傳中的梁山第二代頭領托塔天王晁蓋,也是被毒箭射中死亡的。因為射中了眼睛,神醫安道全又不在現場,所以來不及搶救。古代的毒箭,一般是四種藥毒,礦物毒藥、植物毒藥、動物毒藥以及細菌毒藥。但古代的萃取技術並不高明,所以礦物毒箭並不普遍。而動物毒箭更不好大量使用,比如用蛇毒,那得蒐集多少條蛇啊,所以也只是少量使用。植物毒藥呢,古代有一種樹叫毒箭木,也叫剪刀樹,其汁甚毒,浸之有見血封喉之效。不過,此樹並不普遍。現在成為國家的瀕危保護植物了。相反,細菌毒藥相對來說,倒易推廣。宋末之時,成吉思汗的部隊就大量推廣箭頭在牛胃裡浸一下,因為牛胃裡有大量細菌。另外,還有的部隊使用糞便侵箭頭,這樣可使箭頭沾染上大量細菌。射中後容易造成敵人創口感染。這可能是最早的細菌戰吧。
古時候長時期是冷兵器作戰,在冷兵器上也有浸毒的。比如在匕首上,在刀具上,在暗器上,這樣一旦打中敵人,可以造成更大的傷害。武俠小說中常常有這樣的描寫,普通的刀傷、槍傷並不太可怕,但如果是煨了毒的武器,就很難治療了,必須有解藥才可。
賜死,毒藥成為死刑之一
由於毒藥可致人死亡,所以用毒藥將人毒死,也成為死刑之一。將人毒死,其實是死刑中最輕的死法,至少落了個全屍。
最有名的毒死對象,當屬南唐後主李煜,他被宋軍俘虜後,被軟禁三年,有一天悲從心來,做詩一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詩寫得是好,不過也引起了宋太宗的極大疑慮,判他服毒而死。李煜服的什麼毒?該毒名叫牽機藥,其實是一味中藥,名叫馬錢子。這味中藥如果療病來說,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之效。如果殺人來說,可致人全身痙攣,頭與足相接而死,狀如牽機。李後主就痛苦地死於此毒。
相比牽機毒藥,古代皇宮使用更多的,是鴆酒。用鴆酒一杯毒死,是皇恩浩蕩,最輕的死刑,一般用於格外開恩的有功之臣或皇帝之前比較寵幸的臣子。比方說大貪官和坤,乾隆皇帝給他留了最後一道聖旨,就是留全屍。南明時期有個大臣名叫黃大振,喝鴆酒不死,而不死的原因,是他將鴆酒稀釋了,盼望著皇帝酒下留人,最後被沒有被毒死,被傳旨太監絞死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