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已出版
#中環街市PopUpStore率先上架
#歡迎大家過來先睹為快!
搶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歡迎訂閱 https://bit.ly/3Ew9eN1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精彩內容sneakpeek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
「鶴藪」的推薦目錄:
鶴藪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
率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鶴藪 在 金寶湯與羅宋湯 - 小喵奴是怎樣煉成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河上鄉 #隱世Cafe - #何時河地】
呢排屋企貓貓同姐姐都有事,身心都好疲累😪。今晚見有時間loop吓舊相,原來7月去咗 #隱世好去處,但忙到唔記得分享😔。所以即刻、立即、馬上同大家開心share!
直入主題,喺上水河上鄉,除咗有出名嘅豆腐花外,原來仲有隱世cafe,寵物都去得㗎!
天氣太熱,餐廳都安排我哋坐室內。之前睇OpenRice話可以叫公仔麵食,但原來咁啱改咗menu☹️。食物叫正正常常啦,呢度係食景㗎嘛!景真係好掂,喺呢度食過咁多次豆腐花,估唔到隔離就有個咁靚嘅湖景!打卡打到手軟,記得帶遮同風扇呀😂,要影到藍天白雲,就一定會曬到hihi,好易中暑🥵。
其實位置唔難搵,喺上水火車站對出搭51k綠色小巴到河上鄉,居石侯公祠落車,一直行到尾,見到「上水美味豆花團」,斜對面再轉左入去就係😉
座位不多,最好去之前打個電話☎️睇吓要唔要等位啦。
何時 • 河地
📍地點:上水河上鄉(公廁附近)
📲電話:62277168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 12:00-18:00(星期一休息)
➖➖➖➖➖➖➖➖➖➖➖➖➖➖➖➖➖
👇🏻 #上水好去處 / 好食介紹👇🏻
📌【親子郊遊 - 粉嶺鶴藪水塘家樂徑遠足】
http://bit.ly/2Wodf07
📌【免費放電好去處 - 上水保榮路體育館】
http://bit.ly/2BU6GsW
📌【暑假好去處 - 北區世外桃園cafe 】
http://bit.ly/2pelRus
📌【暑假好去處 - 北區型格新餐廳】
http://bit.ly/2pmtWgo
📌【大大力懲罰餐廳 - 上水鳳鳴居】
https://bit.ly/2ouSMuj
📌 【秋季好去處 - 上水假日農場】
https://bit.ly/33Pp2rg
📌【上水任食豆腐花】
https://bit.ly/35uGRwe
📌【北區好去處 - 沙頭角禾田喜山種植園】
https://bit.ly/3bxmchd
📌【北區好去處 - 隱世文青cafe ATMA】
https://bit.ly/3aXJATk
📌【上水好去處 - 雲泉仙館】
https://bit.ly/3tXYkdD
📌【 #親子郊遊 - 粉嶺鹿頸至鳳坑行山徑⛰】
https://bit.ly/2XBXt6A
#上水 #粉嶺 #親子遊 #親子好去處 #北區
鶴藪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
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張潤衡
#馮堯敬中學
#八仙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THFuW1LSvU/hqdefault.jpg)
鶴藪 在 Kanya Ch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八仙嶺
路線:大美督入-》 鶴藪出
全程長度:12KM
時間:5小時(連拍照、休息時間)
技巧 2/5
體能 5/5
難度 4/5
景觀 5/5
----
Shot by: GoPro Hero8
Special thanks: @microworks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d4zomDAGrw/hqdefault.jpg)
鶴藪 在 Sunny Egg Channel 陳詠欣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流水響 #粉嶺 #行山
♪ 來追蹤我!? FOLLOW ME :)
2021 第一條片
同大家一齊去行山
感受大自然的美
今次係我第一次去流水響
好靚 好靚 好舒服☀️
流水響交通
粉嶺站C 出口 坐52B
行山新手的我 超級推薦大家去❤️
推薦度 ⭐️⭐️⭐️⭐️⭐️
難易度 ⭐️
湖邊可以打卡影相都好適合野餐?
?如果大家有其他簡易行山路線
可以留言話俾我知架?
☀️ 希望大家鐘意今次依條片
----------------------------------------------------------------------------
?如果喜歡這類影片 DAILY VLOG的話 記得留言告訴我 :)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 https://m.youtube.com/sunnyeggchannel?sub_confirmation=1
-------------------------------------------------------------------------------------------------------------------
?Find Me ‧ 來追蹤我?♀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mi.cc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miccc.page/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sunnyeggchannel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unny-Egg-Channel-415510769175527/
----------------------------------
‧ THANKS FOR WATCHING ‧
? 喜歡就點贊分享 訂閱我的頻道喔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WX4kunWtA8/hqdefault.jpg)
鶴藪 在 流水響、鶴藪水塘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 仙氣指數令流水響獲得「香港小桂林」之美譽。離開寧靜的流水響水塘,一口氣登上石坳山山頂,俯瞰上水、粉嶺一帶,人在高處豁然舒暢。旅程最後以鶴藪水塘作結。 ... <看更多>
鶴藪 在 鶴藪農耕菜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鶴藪 農耕菜, Hong Kong. 975 likes · 3 talking about this · 31 were here. 【鶴藪農耕菜】 - 自家種植蔬果(熱情果、木瓜、香蕉、大蕉等) - 產出多種被受公認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