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貼過一篇談市場分析的文章。我們今天再貼一篇,一樣針對內文做討論。
.
她這篇在談的是「獲利模式」。我之所以會點進去,是想看看她有沒有真正的營業數據 ... 好比說營業額,營業額 by 區域 / 產品項 / ... ,或其他更深的 insight ?嗯 ... 沒有。她可能沒有數字,所以通篇在舒發己見。所以讀起來相當的沒有結構化。不曉得你讀完後有沒有學到東西?
.
市場分析有一段是在談企業的獲利模式。當你要進軍某個市場時,你最好先大概搞懂領先業者的賺錢方式。接著你才決定你有沒有優勢去 copy, compete or ... 走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
.
例如說,你一定有聽過,很多飲料店 (或者加盟總部的商業模式) 總部,其實主力是在賺加盟店的加盟費 & 原物料錢。
.
又或者你聽過,麥當勞其實是一間地產公司。
.
ref. 麥當勞其實是地產公司,餐飲只是它的「外殼」
https://www.pixpo.net/fiance/0IPYhDZG.html
.
又或者你聽過,Costco的獲利來源是會員費用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60442
.
#回到這篇文章 如果你走進麥當勞,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麥當勞的商業模式?Costco 的商業模式?你覺得你會得到什麼答案?如果你跑進某一間店,突然寫了一篇心得文,說你想分析獲利模式 ... 那這篇文章的力道落點,會不會虛虛的?
.
我想說的是,要探討獲利這麼麼具體的題目 (或者是市場分析) ,要評估可以、要推估可以,要寫心得文可以。但如果沒有具體的市場資料庫、消費者資料,你「很難」寫出具體可用的研究報告。因為你會發覺通篇文章都是「觀察」、「我不是專業」、「我覺得」 ... 這種看似小心翼翼的用字,但卻又做出相當 ... 「大膽」的推論、建議,或分析。
.
你說產業分析很難取得數字?相對來說,市場分析真的「比較」容易介定範圍,取得資料。#但要取得資料也是非常驚人的投資 。但你若是沒有資料,怎麼具體的研究做出建議呢?
.
推敲可以。要推敲一個概況花得了幾小時?但一篇幾小時的報告能讓你做幾百萬或幾千萬的投資依據嗎?這也太不科學了。
.
quote " ... 我不是餐飲業的,許多數據靠網路搜尋抽絲剝繭而來,也許路易莎有其他經營上的獨門方法與秘密也說不定... "
麥當勞加盟費用 在 口袋財經 Pocket Mo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麥當勞可以歷久不衰呢?】
上週向大家介紹了麥當勞創業至今的一些故事,除了麥當勞一直注重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外,可以支持他們存活這麼久的原因就是採用類似房地產公司的經營模式,最後一週再來幫大家複習一下麥當勞的成功因素,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麥當勞至今仍然屹立不搖吧!
網頁好讀版 ➡️ http://bit.ly/2MUOCmN
👉 「房地產公司」
■ 營收組成
麥當勞的餐廳有兩種形式,分別是直營店及特許經營店(加盟店)。
麥當勞的直營店,賺的是商品的差價,也就是說,直營店就和開一個普通餐廳一樣,麥當勞製作漢堡、薯條賣給顧客,然後賺取中間的利潤,這個模式很好理解,但相對的能賺取的利潤就有限。
那麼加盟店呢?
加盟店賺的是三個部分的錢:
第一部分是「保證金」 ,如果想加盟就得先給麥當勞一筆保證金,通常這筆錢不會太高。
第二個部分是「授權費」 ,授權費通常是年度銷售額的某個百分比,百分比會因為地區不同而不同,平均在4.5%左右,也就是說,加盟店每年要把銷售額的4.5%交給麥當勞作為授權費。
第三個則是加盟店為麥當勞貢獻最多的—「租金」 。麥當勞會先為加盟店選好地址,然後做好前期的各種準備工作,如果有人想要加盟的話,就必須向麥當勞租他們所選好的店面,當然,麥當勞一定會用成本再高一些的價錢出租給加盟店,所以麥當勞便可以從中賺取價差。
所以,麥當勞整體的收入結構可以分為兩部分:
1. 直營店:主要賺取漢堡、薯條、可樂的差價
2. 加盟店:主要收取租金和授權費用,還有一小部分的保證金
👉 加盟店的佔比
從收入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在2016年麥當勞的全年收入裡,有超過60%是來自於直營店,不到40%來自於加盟店。
但是!如果從(稅前)利潤來看的話,來自直營店的比例只有25%左右,而加盟店卻佔了75%!加盟店雖然只佔收入不到40%,可是淨利卻佔了75%,大大超越了直營店,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再看看加盟店的收入組成,相信大家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麥當勞會被稱作不動產公司了。
👉 租金與品牌價值
雖然麥當勞被稱作是「房地產公司」,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就可以成功呢?麥當勞之所以可以賺取出金的差價,也是得先歸功於它的品牌好、可以帶動周邊的效益甚至是地價,而且麥當勞的選址眼光也要非常精準,通常選擇一些鬧區,地價升值可能性大的地區,等地價真的上升再趁機轉租給加盟商。
從利潤來源看,麥當勞的利潤有很大一部分確實來自於租金,麥當勞透過自己的品牌效應、選址的眼光、談判能力,找到具有潛力的土地,並且一次簽下幾十年的長約,再透過麥當勞標準化的運作模式,將土地轉手租出去,可以說是很厲害的地產商。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麥當勞沒有認真經營自己的產品,沒有維持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不能透過本身的品牌來帶動周邊地區人氣的提升和地價的升值,那麼也就不會有人願意和它合作。因此,唯有將自己的產品做到最好,創造自己的品牌價值,麥當勞的整套商業模式才能順利地運轉,加盟商們才會心甘情願地和麥當勞合作。
儘管目前的麥當勞表現得還算不錯,不過相信未來的麥當勞仍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包括消費者對於飲食習慣的改變等等,他們過去的競爭優勢還會繼續存在嗎?這是值得我們繼續觀察的。
麥當勞加盟費用 在 口袋財經 Pocket Mo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麥當勞其實不是速食餐廳,而是房地產公司?】
上一週提到雷.克羅克在各地擴展加盟店時,面臨資金不足以支撐擴張的問題,在只能和加盟店收取1.9%銷售額作為費用,還得從中給予麥當勞兄弟0.5%費用之下,他是如何度過難關的呢?大家接著看下去吧!
網頁好讀版 ➡️ http://bit.ly/2MAwr5J
👉 貴人的出現
正當克羅克非常苦惱這個問題並且到處向銀行籌措資金遭拒絕的的時候,哈里.索伯恩出現了。
當時克羅克又被銀行拒絕,沮喪的走出銀行,了解克羅克處境的索伯恩立刻上前去和他搭話,他告訴克羅克:「你如果想建立一個帝國,怎麼可能靠收取一個售價15美分的漢堡的1.4%呢?麥當勞想要真正變大,最好的方式就是運作房地產。」
索伯恩建議克羅克應該先把地買下來或者長期租下來,再透過麥當勞轉租給加盟商,這樣每月就有固定租金收入,同時麥當勞又可以利用這塊土地去銀行抵押貸款繼續買地,買完地之後可以繼續貸款,繼續買地,這樣循環下去的話,擴張的速度就可以非常快,也不用擔心資金來源不足了。已經走投無路的克羅克採納了他的意見,於是麥當勞新的商業模式誕生了。
👉 新商業模式誕生
在過去,麥當勞和加盟方是合作關係,幫助他們取得銀行貸款與開店,這個過程中,麥當勞是純付出並沒有任何收入進帳,等真正開店了,才能抽取1.9%的費用,累積獲利的速度非常慢。
聽從索伯恩的建議後,克羅克開始把土地便宜地買下來或者長期租賃,等拿到土地或者長期租約之後,開始尋找加盟方,協助加盟方開店,並且用比原來成本更高的價格租給加盟店,此外,土地或長期租約又可以拿去銀行抵押貸款的,在這種模式下,麥當勞源源不斷地獲得新資金,並且在加盟店身上賺到比原來的1.4%遠遠更多的錢。
👉 失去麥當勞的麥當勞兄弟
在克羅克開始轉型成類似房地產公司的運作模式以及全國擴張的計劃時,麥當勞兄弟對於克羅克也越來越不滿,他們認為這樣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成立麥當勞餐廳的初衷。
然而,這時候克羅克已經擁有遍布17個州的麥當勞,麥當勞兄弟擁有的卻還是只有一個在加州的小店面,無論他們對於克羅克的經營模式有任何意見,克羅克也不會採納麥當勞兄弟的想法,在多次溝通皆無效果之後,麥當勞兄弟知道自己已經無法改變任何事情了。最後,他們悲痛地讓克羅克以270萬美金的價格把自己的小店面和麥當勞的商標收購,因此雷.克羅克就成為了麥當勞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