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告】2018 Ford Mustang Ecoboost Premium 傳經典、去刻板
【4K UHD | https://youtu.be/GP4oS2nF_fE】
“美國跑車”這四字,總令人充滿遐想,他們粗獷、吵雜、不拘細節,愛車男總曾幻想自己變身電影主角,帥氣地徜徉在海濱與洲際公路,是阿,好一個美夢,可不是嗎?
而且,自從Ford將Mustang導入販售之後,這美夢終於有了圓滿的機會,只是唯有個新的煩惱,”沒5.0L V8的野馬不夠看”,許多人是這麼說的!
然而,真是如此嗎?
【完美經典】
自經典馬蹄跨入2018,雖然LED頭燈造型經過修改,神韻就像皺著眉且略帶鄙視地望著前方,且就連氣壩,也像是跟Shelby借來毒蛇尖牙一般。
“它好像跟我們印象中的野馬形象不太一樣”
不過看到較長型的頭燈組,相信你仍不難認出這是輛傳唱至第六世代的Ford Mustang,此外,論及傳承經典元素這檔事,要知道,縱觀野馬歷史,並回憶六世代的車輛設計變化,你說今日野馬多是致敬整體歷史,還是初代車款?
看看那彷彿鯊魚鼻頭的倒勾線條、經典的長車頭與Fastback斜背設計、引擎蓋上新增的散熱飾蓋,以及那三條列式的尾燈,這些元素,都能在1968年Steve McQueen主演電影中的Mustang Bullitt上見到,我想答案也已明瞭…
剩下的新升級,我想就是熱愛改裝的野馬迷會相當喜歡的了,像是原廠在新年式車款上標配的尾翼,還有在Ecoboost Premium車款上標配的19吋多輻緞黑輪圈,雖未如5.0L的GT車款採前窄後寬配置,但筆者私心認為造形更勝GT的五輻版本! 再說到它與前期5.0L車型相同採用雙出尾管…
嗯… 真的很難讓人可找到挑剔之處呀,不是嗎?
【舒適科技】
而若要看到內裝,首先得將碩大的車門開啟…
後座部份,你只需瞄一眼就夠,因為縱使座椅設計深陷,可讓成人充滿包覆性地坐著,但實際不論腿部空間,和肯定會讓人頂頭玻璃的高度表現,咱們還是務實些回到前座吧!
進入2018年,不得不說,野馬也加入科技感了,像是眼前的12.3吋數位儀錶,裡頭雖然同樣保有經典的雙環介面,但還有條狀的引擎轉速顯示方式,甚至還可同時自定義多種儀錶顏色搭配呢! 而在經典的內凹方向盤上,也多了個野馬造型的Pony快捷按鍵,關於你想在儀錶上見到的各項設定,以及G值顯示器、加速/煞車計時器、多種車輛狀態監測錶,也都能夠藉由本鍵快速切換。
而在中控介面,8吋觸控螢幕內的SYNC 3系統介面固然簡單樸實,但不論是導航、藍芽,甚至是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多品牌手機連結功能也未缺少! 再向下看,則是由戰鬥機艙概念源起的快撥桿,便能讓人快速調整方向盤輔助力道,以及車輛模式選擇,經典帶勁的操作感,是讓人迷戀的! 只是不得不提,既然內有多種設定可調,卻只能向上扳動、未能向下回復的設計,卻偶爾真有些惱人…
至於對曾研究過規配表的朋友來說,Mustang Ecoboost Premium車型或許有個略帶可惜的地方,那便是這輛車並未如同5.0L的GT版配有Recaro跑車座椅,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也因為Recaro跑車椅的競技化設定,不只少了可調頭枕,就連座椅角度也全需手動調整,反觀,本車座椅在未過份犧牲包覆性的前提下,不只擁有電調功能,還有著座椅冷熱通風的設計,於寒冷的天氣下搭配方向盤加熱功能,一向強調不拘細節的美國跑車,今日卻能給你超越許多暢銷房車的便捷娛樂、駕乘舒適配備,這你在多年前能想像的到嗎?
【超越想像】
“美國跑車不僅帥氣,還象徵了不羈的靈魂”
聽到此話,熱愛挑戰與駕馭的朋友是欣喜的,但對於初試的朋友來說,似乎就略帶警告了! 但你其實不必過分恐懼,為何?
自上路開始,2018年的Mustang便提供了極為周全的主被動安全防護,舉凡涵蓋正副駕駛的8具安全氣囊、斜坡起步輔助功能、煞車力道輔助與分配、循跡防滑、動態穩定系統皆有配備,此外,不只停車時還可靠車尾野馬徽上方的鏡頭看清後方,當在海濱公路上徜徉時,還有車道偏移警示與輔助的功能,來協助聊天樂過頭的駕駛回到行駛車道,最棒的是,當熱愛奔馳的野馬來到地狹人稠的台灣,在偶爾走走停停的高速公路上,還有著駕駛疲勞警示系統,以及堪稱輕鬆巡航必備神器的ACC主動式定速功能,雖然該系統的啟動鈕距離左手拇指有些距離,顯得不算就手,總需低頭並移開左手9點位置才得以操作,但不得不說,全然放鬆地享受巡航,甚至還有行人與車輛碰撞預警,和自動輔助煞停的功能,這概念真和以往美國跑車有著大不同哪!
況且,多了安全,我想絕對不會有人說這不好的,畢竟到頭來,開跑車是為了享樂,而非自尋煩惱。
【狂野本性】
“沒有任何一項表現比動力和威武重要”
這個慣例幾乎適用所有美國跑車! Mustang也不例外!
然而在六代野馬推出後,兩款設定截然不同的野馬出現了,尤其是連海外3.7L V6版本也取消之後,一是有著雄厚、標誌V8引擎的5.0L車型,另一者,便是本次我們試駕的2.3L Ecoboost車型。
接著,我想就直接撇開大家肯定知道,在台灣較為省稅,和規配表就能查到的平均10.6km/L油耗表現。好好一探究竟“2.3L引擎、直列四缸、渦輪”這樣聽起來一點都不美式的動力夠不夠性能迷大飽口福這點來回答。
一上車,按下引擎啟動鍵,一陣雄厚的聲浪就瞬間從前方傳來!
這跟我們以往試駕的四缸車大有不同! 在原廠特意的調教下,這輛2.3L的 Mustang它有著相當美式的轟隆震撼聲浪,且至少在車內是如此!
而當驅車上路時,心裡雖不免擔憂著因受歐盟環保法規影響,調降最大馬力至290匹的Mustang會不會喪失個性,但當踏下油門後,原有的懷疑隨即一掃而盡! 增大至45kgm的扭力不僅讓起步極為輕快,配上了新導入的SelectShift 10速手自排變速箱,這輛車的動力表現不僅相當符合我們對於入門Mustang的預期,便是可給人過癮的加速力道,但不至於讓人驚恐與慌亂手腳,此外,在較硬派的行車模式設定下,這具變速箱甚至會模擬較為粗暴的換檔方式,拉起轉速並手動按下換檔撥片後,陣陣換檔踹擊感便會隨之傳來!
接著再玩到Mustang內建的Line Lock暖胎前輪鎖,透過方向盤上的Pony鍵進入模式後,前輪便會自行鎖死,只需踏下油門,後輪便毫不遲疑地原地大肆空轉,並冒出陣陣白煙… 是阿! 這不太環保,但說到個性,我們很高興看到野馬還是狂野的!
【野性馬蹄】
“不甚著重車輛操控” 這是許多人普遍對美國跑車的刻板印象
可要知道,野馬現已擁有前麥花臣、後多連桿懸吊,在入門車型上,雖並未配備主動式的可變電磁阻尼,但Mustang Ecoboost Premium車型的懸吊阻尼已屬硬派,在彎道中,充足的支撐性要挺起近1.7噸的車體可沒問題,再配上試駕車的Pirelli P-Zero跑胎,殺入多彎的山道,Mustang固然是略偏沉重、並稱不上靈巧的,但只要依循入彎前適當減速的基礎方針,要帶來駕馭樂趣,Mustang也是沒問題的!
此外,雖然Mustang的長車頭須讓人在初駕駛時花些時間適應,但彎中還有著EPAS電子可調轉向系統,除了有適合女友/老婆的舒適輔助模式、適合多數時間使用的一般模式,山道中,當然是撥至Sport運動模式,扎實的手感,也讓人能對操控這輛野馬更具信心!
然而,新Mustang在山道中較讓人感到惋惜的,卻是在正要入彎與出彎的時期,縱使它改採四缸引擎讓較入門的煞車系統便可負擔,且減低了推頭發生的機率,就連出彎也有後軸限滑差速器能夠將車輛快速送出彎道,但10速變速箱的保護機制卻略為多餘,未能讓人在入彎前手動降至理想檔位,接著,出彎初期時,也讓極限駕馭著重的含油門需多些技巧,否則車輛可能以較預期更大的推力衝出,若再收油,便無疑破壞了預設的重心移轉過程,再者,於某些中高速連續彎道,偶爾採用提前換檔的技巧時,稍慢了半拍的進檔,有時亦讓換檔震動傳來的不是時候,又不免再次些微影響了車身動態…
只是,“汽車,有時很難用好壞定奪,有時只需要找到喜愛與適合駕馭她的人。”
【TCar短評】
2018 Mustang Ecoboost Premium帥氣、個性的造形不僅獨樹一格,讓人難以在台灣市場找到直接對手與威脅,美系的特殊魅力,還包含車主穿西裝便顯得威風、穿T-Shirt短褲便顯得隨性自在的多樣姿色,而它內裝和安全配備帶給人的體驗,更是200萬內級距跑車難尋的!
而說到動力,它無疑是想一探美系魅力的最佳入門,至於提到能帶給人的樂子與笑容,正如同問我短暫與2018 Mustang相處的時光有何感想,它不完美,但能帶來的滿足感與享受,卻是再真實不過了!
正所謂 “最強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2018 Ford Mustang Ecoboost Premium】
引擎形式: 2261c.c. L4 DOHC 16V + Turbo
最大馬力: 290ps/5400rpm
最大扭力: 45.0kgm/3000rpm
變速系統: 十速手自排
驅動模式: FR
長x寬x高: 4794x1916x1378mm
軸距: 2720mm
車重: 1660kg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多連桿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輪胎規格: 前後255/40 R19
台灣售價: 196.9萬
【主要配備】
LED頭燈、三斜列式前識別燈、三道格柵式尾燈、霧燈
引擎上蓋飾孔
蜂巢上水箱護罩
長車頭短車尾經典車身比例
經典Fastback斜背設計
跑車雙門無窗框設計
競速型後擾流尾翼
車尾經典野馬廠徽
19吋EcoBoost款多輻輪圈
四活塞卡鉗配 352 x 32(mm)加大通風碟
運動型雙邊單出尾管
野馬投射迎賓燈
Mustang專屬迎賓踏板
電動六向調整雙前座椅(含加熱及通風功能)
經典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含換檔撥片、Pony Button野馬快捷鍵、加熱功能)
12.3吋全液晶多功能顯示儀錶螢幕
My Gauge測量表(空氣/燃料比、汽缸頭溫度、油壓、進氣溫度、變速箱油溫、真空、電壓)
Track Apps賽道程式(G力值/加速計時器/煞車性能/單圈計時器)
Line Lock暖胎前輪鎖
跑車金屬踏板
皮質包覆排檔頭/手煞車
5/5分離可傾倒後座椅背
MyColor多彩氣氛燈
SYNC 3娛樂通訊整合系統、8吋LCD彩色觸控螢幕(整合衛星導航、藍牙、USB、智慧型手機連結)
環艙臨場感9揚聲器組合
左右獨立雙域恆溫空調系統
雙展翼前面板對稱座艙
深色鋁質亮面刷紋飾板
雙門皮質斜紋縫線飾板
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
3.55後軸限滑差速器齒比
競技式電子輔助系統調校(EPAS, ABS, AdvanceTrac)
電子可調式動力輔助轉向系統(EPAS)
光感應自動啟閉頭燈
雨滴感應式自動雨刷
駕駛疲勞警示系統
倒車顯影輔助系統
Pre-Collision Assist 前向碰撞預警輔助煞停系統(含行人及車輛偵測)
LDW車道偏移警示系統
LKA車道偏移輔助系統
ACC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
HSA斜坡起步輔助系統
EBA煞車力道輔助系統
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TCS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AdvanceTrac先進式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
雙前座氣囊、側氣囊、膝部氣囊、側邊簾幕式SRS輔助氣囊
緊急救援通訊系統 (SYNC連接服務)
Ford Taiwan
#ford #mustang #ecoboost #premium #tcar #跑車試駕
「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的推薦目錄: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討論] 鍵盤評論懸吊系統-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汽車知識】搭載扭力樑懸吊就是爛車 ... - AUTO GRAPHIC 的評價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一定優於麥花臣支柱型式的前懸吊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耐途耐汽車維修保養中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麥花臣多連桿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 - 汽車維修保養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2022懸吊系統原理-汽車保養試乘體驗,精選在Youtube上的開 ... 的評價
- 關於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開車幫幫忙】扭力樑?麥花臣?獨立、非獨立懸吊到底怎麼選 ... 的評價
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試車報告】 New Lexus CT 200h F SPORT 安心綠鋼砲
【4K UHD | https://youtu.be/JYwXkR4U9d0】
除非提及Hyper Car終極超跑領域,否則,油電混合車,總帶給人溫文儒雅的節能雅士形象;而說到Lexus,相信大家的印象,也同樣是一派的高雅;然而,油電Lexus,又有無可能與操駕體驗,甚至是高CP值畫上等號呢?
就在Lexus CT 200h小改款後,或許,我們現在有了個肯定的答案…
【動感加乘】
既然試車報告的開頭我們就提到了CP值,那麼我們就先為大家揭曉,小改款後的CT 200h總代理正式開價為139萬元,但這時應該又會有人想問,那139萬又是何種規格的車型呢? 事實上,改款後的CT 200h已大幅簡化車系,僅區分為豪華版與我們試駕的F SPORT車型,而且,售價完全無異,僅端看買家偏愛哪種車型。
在改款後的車型上,車輛霧燈、尾燈已改為全LED設計,且在車頭紡錘型水箱護罩部分,也重新規劃了轉折處上下的比例,以營造更為低趴的氣勢,且就連在後檔玻璃下方,也增加了外凸的3D小型鴨尾,至於頭燈,F SPORT有別於豪華版車款,配備了採箭形日行燈作為燈眉、附有LED遠近燈的燈組,再配合F SPORT專屬17吋輪圈、向LFA致敬的前後保桿、尺寸更大的尾翼,以及大量的黑色部品塗裝,CT 200h F SPORT的扮相與動感氣勢,可是與豪華版截然不同!
【個性風情】
而在車內,CT 200h除了同樣有著足敷小家庭使用的車室空間、可將載物容積由375L提升至985L的6/4分離後座椅、Lexus Premium Sound 10揚聲器音響系統、附花粉過濾裝置的雙區域恆溫空調也都為全車型標配,但改款後的車型,則將車內防眩後照鏡增寬了7.8mm,以帶來更佳的車後環境辨別度,並同時在儀錶內增設4.2吋的多功能資訊幕,以利駕駛隨時判斷各式車輛資訊與動力系統作動情形。
至於我們試駕的F SPORT車型上,不僅後窗、後檔皆為深色玻璃、車內頂蓬改為黑色,還配備有F SPORT真皮方向盤、鋁合金踏板組、菱格鋁質飾板,以及F SPORT門檻飾板作為專屬配件;不過,聽到這裡,若有人已開始感覺似乎原廠偏惠了F SPORT車主,這倒不用擔心,因為豪華車型則配備了具有電動調整、記憶功能的雙前座椅、貼心的後照鏡R檔向下調整功能,和便利的Smart Access尾門,可說是瞄準與F SPORT買家有著不少差異的客群。
【五星守護】
不過,在內外觀的變革之外,小改款後的CT 200h最吸引人之處,其實是在駕著它上路後才能感受到的!
當駕著CT 200h漸增車速,這輛車的94道隔音工程便有效地隔絕了車外的各式吵雜,再加上油電車本就有著相當靜逸的行駛表現,坐在舒適的座椅上,真的很容易讓人放鬆,此外,它除了配有大家熟悉的循跡防滑、車輛穩定、煞車力道輔助、上坡起步輔助等系統,更重要的是,新款CT 200h還增加了LSS+(Lexus Safety System+)安全防護,其包含了擁有車距控制功能的DRCC雷達感應式定速系統、自動遠光燈切換系統、可警示與輔助駕駛控制車輛於車道內的LDA車道偏離系統,還有相當重要的碰撞警示與自動煞車功能!
再搭配WIL頸椎傷害緩和座椅、HIP頭部衝擊緩和結構,以及有著五道橫向防撞鋼樑和高剛性鋼材建構而來的車體,和多達8具SRS氣囊的防護,這也讓CT 200h在歐洲NCAP測試中一舉奪得五星大賞。
【油電動力】
可能很多人聽到CT 200h,心裡大概覺得,它不就是Lexus的入門車? 但事實上,這款小車是頗具科技性的Hybrid掀背車,它的汽油引擎採用排氣量1.8L的Atkinson循環引擎,藉由VVT-i可變氣門機構輔助,來控制壓縮行程的進氣閥門關閉時間,進而達到高燃燒效率、低油耗較果,因此最大動力為99ps/14.5kgm,搭配電動馬達80ps/21kgm的驅動力,擁有136ps的綜效馬力,原廠宣稱0~100km/h加速可以在10.3秒達成,極速可達180km/h。
這樣的動力配置雖然不算強悍,但除非你是重症性能迷,否則絕對能夠滿足一般日常使用,且重點是,這輛車的平均油耗還可以達到23.3km/L的高水準!
【犀利操控】
我們試駕的CT 200h F SPORT版本,雖然懸吊結構不變,但是透過主動式車身抑震系統輔助,就是前後上拉桿中間,增加了一段阻尼調整系統,能夠在劇烈操駕時,吸收車體產生的諧震,再加上原本車體剛性已經十分強勁,擁有1470Mpa的高強度,原廠又為其選配跑車式懸吊,將前麥花臣、後雙A臂的結構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路感清晰以外,在山道上劇烈操駕,會給人一種微妙的均衡感,那種感覺,是除了能夠掌握四輪的貼地感以外,在彎道行進的過程中,也能夠抓到車輛的過彎極限,藉由彎道煞車的方式,增加轉向精準度,避免重心過於集中車頭,導致轉向不足,並且透過精良的阻尼調配,感受攻堅彎道時的支撐性,同時通過顛簸路面時,又能傳達該有的舒適。駕駛者也能藉由這樣的底盤設定,去掌握、適應車輛慣性特質,進而產生一種駕馭安定感,而這也是CT 200h F SPORT所營造的駕馭樂趣。
【TCar短評】
小改款的CT 200h F SPORT,有著媲美超級鋼砲的造型,雖然動力表現平平,卻有著優異的油耗表現,但若論及操控性能,卻有著類鋼砲的犀利特質,奔馳山道可以享受均衡的駕馭樂趣。
此外,後期款車型最大的賣點,莫過於新增的四項主動式安全防護,以139萬元的售價,車款競爭力可說是一舉大漲!
【2018 Lexus CT 200h F SPORT】
引擎形式: 1798c.c. L4 DOHC 16V
電動馬達最大馬力: 82hp
電動馬達最大扭力: 21.1kgm
汽油引擎最大馬力: 99hp/5200rpm
汽油引擎最大扭力: 14.5kgm/2800~4400rpm
油電系統最大綜效馬力: 136hp
長x寬x高: 4355x1765x1455mm
軸距: 2600mm
車重: 1465kg
驅動模式: FF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雙A臂
輪胎規格: 前後215/45 R17
台灣售價: 139萬
【主要配備】
LED頭燈、霧燈、尾燈、日行燈
F SPORT後擾流尾翼
F SPORT跑車化懸吊
主動式車身抑震系統
F SPORT專屬17吋鋁圈
後檔、後車窗暗色玻璃
F SPORT四向調整真皮方向盤
F SPORT鋁合金煞車及油門踏板
F SPORT鍍鉻門檻
7吋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
自發光儀錶、4.2吋儀錶資訊幕
稜光鋁質內裝飾板
黑色勁裝頂篷
豪華真皮 / 織布電熱座椅
後座 60 : 40 分離座椅
雙區域獨立式恆溫控制空調系統(附花粉過濾裝置)
Lexus Premium Sound 10揚聲器音響系統
Lexus Safety System+ 主動式安全防護系統
。PCS 預警式防護系統、自動煞車輔助
。DRCC 雷達感應式車距維持定速系統
。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
。LDA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
ECB 電子式煞車控制系統
VSC 車輛穩定控制系統
TRC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BAS 煞車力道輔助系統
EBD 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HAC 上坡起步輔助系統
前2後4停車輔助系統
倒車影像輔助系統
煞車燈緊急煞車閃爍功能
車輛接近警示系統
前乘客座乘員重量感知裝置
WIL 頸椎傷害緩和座椅
HIP 頭部衝擊緩和結構
雙前座SRS氣囊、膝部氣囊、側氣囊、車側簾式氣囊
LEXUS.tw TCar 葉明德
#lexus #ct200h #hybrid #fsport #tcar #新車試駕 #葉明德
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試車報告】 Audi Q2 35 TFSI Sport Edition #1 追逐自心
【4K UHD | https://youtu.be/7_J-yxsbDZg 】
當這個世界有形、無形的規章已經夠多,做許多選擇時,世俗也不乏各種框架,車就是要買大台的、哪種價格買哪輛車更好、何必多花錢在什麼什麼之上……
曾幾何時,你心中的聲音早已被遺忘?
獨立的分析、評估,省視每個選擇是否適合自己,其餘,他人的價值觀,何不就留在他人的生活和世界中就好!
你是否願意相信這也是種自信,絕非自傲,對屬於自己的人生、滿足來負責,誰說這樣不可以?
【獨樹性格】
隨著各式小型Crossover大行其道,Audi也未落人後,隨即推出了Q2,不過,既然誕生於豪華車輛品牌之手,Q2須具備的便不能僅有小巧玲瓏的車體、動感的造型,充滿質感的時尚追求,更是不能或缺!
因此,亮眼的LED燈具、至少達16吋的輪圈,也成為了Q2全車系的標配,然而,更令我們這輛試駕車與眾不同的,則是它由頂級35 TFSI Sport車款再向上選配的Edition #1 身份! 也因此,它除了擁有動感的S Line跑車前後保桿、S Line車側銘牌,就連輪圈,也換上了Audi Sport的19吋大腳,配合Edition #1 車型限定的Quantum grey、鈦黑雙車色,以及寬厚C柱上的Audi廠徽,這輛融合越野玩樂風、跑車動感的Q2,無疑成為了個性十足的街頭小霸王!
【自信內在】
若我們暫時換回世俗的眼光,計入達36萬元的Edition #1 套件選配價,這輛車已達190萬元,但它未標配Audi驕傲的數位虛擬儀錶、沒有後座冷氣出風口、後座中央隆起體積較大,且加上先天車格限制,後座空間、可由405L提升至1050L的後廂容積,也都稱不上十足亮眼……
可是,難到這輛車僅此而已嗎?
打從拿起這輛車附有Edition #1 專屬烤漆的鑰匙,這輛Q2便時時提醒著我們它的不凡,帶著鑰匙輕摸門把上的感應處,它一如Audi高規車型的動態方向燈向外閃爍,打開車門後入座,不難發現,酷炫的外在之下,Audi也未偏廢了它的內在,不僅S Line跑車方向盤、S Line麂皮跑車椅、金屬防滑踏板皆具備,就連前座冷氣出風口的造型設計也相當活潑,而當夜幕低垂時,更能發覺,橫貫前座的流體造型飾版,其實還內涵著的冷光氣氛燈,且與大多數車款不同的是,它並非採用纖細的燈條作為點綴,大膽的[整面]氣氛燈,更突顯了這輛車的自信!
況且,它就連後椅背都有著較其他車款更佳的凹陷包覆感,也有用來載小孩時相當便利的ISOFIX安全座椅固定扣,且安全部分包含六氣囊、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循跡防滑、動態穩定系統以及EDL電子差速器都齊備,還有Euro NCAP五星的肯定,以及獲得金舵獎、紅點設計大獎的殊榮,若你認為這輛車已經夠用,又為何不聽聽自己的心聲呢?
【自在馳騁】
引進台灣的Q2雖然依照規格區分為35 TFSI、35 TFSI Luxury、35 TFSI Sport,以及我們本次試駕,由35 TFSI Sport進階的Edition #1 車款,但全車系統一採用前輪驅動,並配備1.4升的渦輪增壓引擎,並擁有150hp的最大馬力與25.5kgm最大扭力;不過這具引擎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因為不論在Audi自身旗下,乃至VAG集團中,其實都可見到該具引擎的身影,而且它不僅擁有缸內直噴技術、自1500rpm便可輸出的最大扭力,還配備了CoD主動汽缸管理技術,在引擎中低負載時,可自行關閉第二、三汽缸,在雙缸模式運行下,更可在一般行駛狀態節省高達20%的油耗,積極提升這具小引擎的節能表現!
搭配了七速自手排變速箱後,Q2的0~100km/h加速原廠數據僅需8.5秒,還可上探212km/h極速,不過我們在實際體驗後發現,縱使它低轉速高扭力的特性依舊讓本車起步、加速極為輕快,但就算已將行車模式設定為動態,車輛檔位設定依舊不會過於激進,可讓人帶點悠閒地享受開著Q2繞行山道的樂趣,可若您是偏愛體驗高速出入彎道的朋友,則勢必得利用方向盤後的換檔撥片,適時調整檔位,以利Q2提供更高衝勁。
而說到Q2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的懸吊,雖然原廠以較舒適的設定來避免後軸非獨立式懸吊易傳來的搖動感,但在山道上加快行車速度後,卻也見Q2依舊可氣定神閒地通過每個彎角,再加上精準的轉向手感、19吋胎圈提供的高支撐性,以及EDL電子差速器的輔助,我們竟也不知不覺地漸增車速,想一探Q2的極限何在! 那麼,前驅車的轉向不足呢? 其實,只要車速別過於離譜、適時利用Trail Brake技巧,轉向不足出現在Q2身上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唯有例如高速進入下坡急彎時才較需注意,整體而言,表現已可說是可圈可點!
【TCar短評】
Audi Q2造型帥氣,搭配Edition #1 套件後更是一展自信小車的姿態,而在車內,配備雖非奢華、科技滿載,但一如車外的個性化設計,若是買家認為已足敷使用,那又何須過分挑剔呢?
再加上輕快的動力設定、優異的油耗,以及令人感到信心十足的底盤表現,買輛自己真心喜歡的車,又為什麼還要多管他人的眼光呢?
【Audi Q2 35 TFSI Sport Edition #1】
引擎形式: 1395c.c. L4 DOHC 16V + Turbo
最大馬力: 150hp/5000~6000rpm
最大扭力: 25.5kgm/1500~3500rpm
長寬高: 4191x1794x1508mm
軸距: 2601mm
車重: 1280kg
驅動模式: FF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扭力樑
輪胎規格: 前後235/40 R19
國內售價: 190萬起(含Edition #1 套件選配價36萬元整)
【主要配備】
LED頭尾燈、極線 LED 識別燈
Edition #1 套件
S Line跑車套件
S Line Logo
跑車式前後保桿
鈦黑色外觀套件(限定Quantum grey車色)
Edition #1 專屬C柱飾板
Audi Sport 19吋鋁圈
Frequency Alcantara/leather combination材質座椅(S Line)
氣氛光感流體飾板室內燈套件
車門扶手皮質
Edition #1 專屬烤漆鑰匙
儀錶板附 3.5 吋彩色資訊顯示幕
方向盤換檔撥片
7吋MMI多媒體顯示幕
Audi 原廠 6 聲道環繞音響系統 (10 支高傳真喇叭)
日照感應式雙區獨立恆溫空調
EBD 電子煞車力分配系統
ASR 循跡防滑系統
ESC 行車動態穩定系統
EDL 電子前後軸差速器鎖定功能
Audi hold assist 主動駐車輔助系統
光感應自動啟閉頭尾燈
電子線傳式手煞車含緊急煞車功能
駐車輔助系統 ( 前後感知 ) 附距離顯示
後座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扣
雙前座SRS氣囊、側氣囊、車側氣簾
#audi #q2 #35tfsi #sport #edition1 #tcar #新車試駕
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汽車知識】搭載扭力樑懸吊就是爛車 ... - AUTO GRAPHIC 的推薦與評價
延伸閱讀:【汽車知識】以Mercedes-Benz C111 為起源的多連桿懸吊系統時代! ... 扭力樑用於後輪,在拖曳臂之間搭起一個可以扭曲回復的橫樑,為何會有扭力樑設計,首先 ... ... <看更多>
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一定優於麥花臣支柱型式的前懸吊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這篇內容就已經寫很清楚! 其實麥花臣有不少種變形,FK8 Type-R用的跟一般版差異可大了下圖左是FK8 ... ... <看更多>
麥花臣式獨立懸吊系統一般使用於 在 [討論] 鍵盤評論懸吊系統-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電腦排版,手機建議用整頁模式觀看
看到最近台灣福特Focus統一標配扭力樑式的懸吊引發喧然大波
發現很多人不懂懸吊系統的差異
在這邊簡單跟大家說明一下
本文盡量說明優缺點和結論,原理的部分大家可以自行估狗
1.非獨立式懸吊-扭力樑
優點:結構簡單〈不容易壞〉、輕量、佔用空間小、耐用、
便宜〈尤其對廠商〉、左右輪胎磨耗較平均
缺點:舒適性不佳、操控性不如獨立式懸吊
適用車型:平價自小客、貨車、皮卡、越野車
須注意的是越來越多高端越野車改採獨立式懸吊
如:賓士 G-CLASS、歪L LX等
小結:一般平價車用扭力樑其實沒甚麼不好,有經濟性較佳的優點
前提是你不太講求舒適與操控性,例如大多數的國產車車主
2.獨立式懸吊-雙A臂、多連桿、麥花臣
優點:舒適性、操控性較佳
缺點:結構複雜〈較容易壞〉、較重、占空間、維修貴、
左右輪磨耗較不平均
適用車輛:講求操控、或比較貴的車.....
小節:早期實務見解認為獨立懸吊操控性優劣如下:
雙A臂>多連桿>麥花臣
但現在技術進步、在各廠商的設計與調教下已不適用此邏輯
雙A臂和多連桿的界線已漸漸模糊,無法直接評論孰優孰劣
而麥花臣因為結構最為簡單,對於路面的反應沒有雙A臂和
多連桿來得靈活,通說普遍認為是較低階的獨立懸吊。
但是需注意的是,現行保時捷718是採四輪麥花臣的設定,
你敢嘴它操控性不好嗎?我是不敢啦。所以在獨立懸吊的選擇
上,還是去開開看會比較準。
3.結論
若你還是不懂非獨立懸吊和獨立懸吊差在那的話,以下舉個簡單的例子
獨立筒床墊〈貴〉 VS. 連結式彈簧床墊〈便宜〉
獨立筒床墊基本上你人在哪裡,床就是哪邊會下陷,其他地方影響很小,
就像獨立懸吊一樣;而連結式彈簧床墊你不管人在哪裡,整個床墊就是
容易傾斜、變形,扭力樑懸吊大概就是這樣。就實際駕駛的感受來說,
若遇到路面坑洞,獨立懸吊只有壓到坑洞的車輪那一邊會感受比較明顯
,但非獨立懸吊壓到坑洞則會造成整台車輛左右一起晃動,進而影響舒
適性。
4.建議
若預算許可,會建議大家盡量買前後皆為獨立懸吊的車,原因為台灣的
路況普遍不佳,高低落差大、坑洞多,在此情形未改善下,扭力樑式
的懸吊在舒適性上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是在日本我覺得沒甚麼
差啦!路況太好了。當然在資本主義市場底下,只有一種人會跟大家說
扭力樑不輸獨立懸吊〈用同級車來比〉,那就是車商阿!別再相信業代
的話術了!
高科技、輕量化(X) / 省成本(O)
以上歡迎大家補充,謝謝
最近這個Focus齁,你頂規快九十萬還不給獨立懸吊
這東西日後也改裝不回來
我是寧願選Auris啦,日本原裝+獨立懸吊+蝦趴的賽車椅
五樓你怎麼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8.73.15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50121871.A.5A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