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善念的堅持
改變世界的偉大數學老師!肅然起敬!
💕人可以這麼浩蕩卻又如此樸實-
💕全世界最偉大的老師
2019-10-29 由 美美世界 發表于教育
這個不起眼的小伙子叫薩爾曼·可汗,今年39歲。他顛覆了美國教育,成為了數學教父,讓數學老師不再講課,比爾蓋茨都捧著他。
他成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但是他卻拒絕了10億美元!
這傢伙是屌絲出身,家裡很窮,是孟加拉國到美國的移民。但他卻是個天才,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四年讀完了數學計算機科學,拿了兩個本科學位,後來還拿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
💕1、無意中成為數學教父
故事是這麼開始的。
薩爾曼·可汗有個小侄女叫納迪亞,2004年她在紐奧良上七年級,數學成績一直不好,要求可汗給她輔導。對於當時28歲的可汗來說,數學是他的強項,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專業之一就是數學。
可汗和納迪亞不在同一個城市,可汗通過網際網路教納迪亞學數學,講得生動有趣,概念清晰,納迪亞的數學成績提高神速。
很快,他的朋友就知道了,也讓可汗給孩子輔導數學。經過可汗輔導的孩子,數學成績都直線上升。
可汗想,這樣輔導效率太低,不如做成視頻,放到網際網路上,讓大家免費觀看。結果回到家他就躲進衣帽間裡,把自己關起來,拿攝像頭開始錄製視頻。
他的視頻非常生動,能在十分鐘內把一個數學概念講完,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他把自己關在衣帽間錄製了一年的視頻,從小學數學,到高中的微積分,再到大學的高等數學,統統講了個遍,共計4800個視頻。
這些視頻在網際網路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點擊率接近5億,共有4800萬人觀看。
精通計算機的Kahan還設計了一款軟體,用於跟蹤學習者的進度,還可以評估學習效果。
在美國,有2萬多所學校,上數學課時老師已經不再講課,讓學生觀看可汗的視頻,老師只負責答疑。
就這樣,他一個人憑藉一根網線顛覆了美國的傳統教育,掀起了一場革命,他已然成為數學教父。
可汗還是一名計算機極客,他寫了數據挖掘程序,搭建了網站,叫汗學院。
他把視頻放到他的免費網站上,讓孩子們像打遊戲一樣學習數學。
汗學院的月訪問量達到了500萬人次!相比之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網站,月均訪問量也不過150萬人次。
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生、高中數學教師丹·邁耶說:「如果你在美國教數學,你就不可能沒聽說過薩爾曼·可汗。」
💕2、拒絕10億美元
可汗的視頻獲得成功後,很多風險投資機構找到他,希望注資成立公司,將視頻收費,可汗可以立馬成為坐擁10美元的富豪!
但是,這個窮屌絲卻拒絕了,他寧願做一個中產階級,只接受別人的捐助,也絕不收費。
他說:我就是要做免費教育,一旦收費,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孩子不就看不起了嗎?
我想像不到我的生命中有任何一種方式,能比我現在活得更有意義。
💜對可汗來說,他的人生價值 = 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 他所活得的收入,這個比值越大,人生價值就越大。
2012年,可汗成功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福布斯》撰文稱這是一個一萬億美元的商業機會,而當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蘋果公司,也不過才7000億美元。
但是,這個窮屌絲偏偏就拒絕了,他就是要免費!
💕3、比爾蓋茨是狂熱的粉絲
可汗成為美國數學教育的寵兒,受到許多科技領袖的熱捧。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美國的數學教育有多糟,而數學水平的高低對於美國的未來又有多重要。
在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結果中,美國的數學和科學教育質量排名全球第52位。
2011年3月,可汗在加州舉行的TED大會上發表演講。
演講結束,全體聽眾起立鼓掌。比爾·蓋茨還當場上台,和可汗討論他的教學項目。
蓋茨可謂是可汗最狂熱的粉絲之一。他曾經花費很多時間教3個孩子數學和科學的基本概念,可孩子們總是聽得懵懵懂懂。
2010年初,有人向他推薦了可汗的網站。沒想到,那些他怎麼也解釋不清的知識點,汗通過短短12分鐘的視頻,就讓孩子融會貫通。蓋茨直言,「我真有些嫉妒他」。
後來,他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可汗,邀請可汗到微軟公司面談,並通過基金會向可汗捐款150萬美元。「我認為,薩爾曼·可汗是一個盡一切所能利用技術讓更多人學到知識的先鋒,」
蓋茨說,「這是一場革命的開始。」
💕4、谷歌注資200萬美元
谷歌也是汗學院的支持者。2010年9月,谷歌發起「十項目」競賽,為5個「可能改變世界」的組織提供總額1000萬美元的獎勵。汗學院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贏得200萬美元注資。
美國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及其妻子安是汗學院最早的資助者。
2010年春,可汗從在線支付平台發來的郵件得知,有人給他的帳戶注入了1萬美元,捐款人是安·杜爾。
他寫信致謝,稱這是他迄今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並表示如果汗學院有校園,他樂意將第一座教學樓以安的名字命名。
安不相信區區1萬美元竟然是最大一筆捐款,旋即又慷慨地掏出一張10萬美元支票,堅持要給汗發工資。
此後,她成為汗學院的「拉拉隊長」,並且經常拜訪汗的辦公室,「有時甚至會帶來蛋糕」。
有了資金支持,Khan立即開始了憋了很久的事:拓展教學科目、將課程翻譯成多國語言。
在大批各領域專家的助力下,如今,可汗學院的課程包括歷史,健康護理,醫學,財經,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美國公民教育,藝術史,經濟學,音樂,計算編程。
可汗學院 《中文房間》教學視頻
2013年,可汗學院發布了西班牙語版本,隨後發布巴西葡萄牙語、法語、土耳其語版本。目前,來自不同多家、有不同語言背景的志願者已參與進可汗學院課程的翻譯中,這些在線課程將有望被翻譯成的語言包括:
漢語,德語,西班牙語,捷克語、印尼語、義大利語,斯瓦西里語,挪威語,波蘭語,俄語,土耳其語,葡萄牙語,保加利亞語,希臘語,烏克蘭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孟加拉語。
可汗學院《薛丁格的貓》教學視頻
福澤他人的Khan功成名就,但天才總有奇葩的一面。Khan在哈佛讀書期間遇到了如今的妻子Umaima Marvi,兩人育有一個6歲的兒子和3歲的女兒。
兒女雙全的人生大贏家,今天依然到處忙著演講,但很多次,還沒有回答完粉絲的問題就要趕忙立場:我得回家給孩子洗澡……
隨後留下驚詫的眾人揚長而去。
Khan的理念很簡單:我是視頻背後的老師,也是一個爸爸,我的孩子和全世界的孩子一樣,應該得到好的教育和陪伴。
對了,Khan創辦的可汗學院對全球網友免費開放,全程無任何廣告,介面美觀簡潔,堅決以不盈利為目的。
他,是這個世界上最牛的老師!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FB首播
網路世界不受限於時間地點,透過網路線上課程,任何人即使住在非洲、委內瑞拉 或者東石、橋頭、茂林、南投,都有機會透過開放式課程接觸名師 上名校,並且學習學校無法提供的課程,包括人工智慧時代任何人必要學會的程式設計。
開放式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縮短貧富差距,讓窮苦階級、偏鄉孩子、窮國兒童可以翻轉人生,惟一的前提是,多數課程必須以會基礎英文為前提,因此當雙語教育在台灣公立學校遲遲未上路時,也同時扼殺了這些下一代年輕人自學人工智慧,程式設計的未來機會。
在2017蘋果開發大會上亮相,一老一少兩位程式設計員,YUMA 以及若宮雅子就是最佳實踐者。
2017年蘋果開發者大會上,最吸晴的身影來自澳洲的10歲小男生 YUMA,以及高齢82歲的若宮雅子,YUMA出生在澳洲,沒有語言障礙,6歲開始在父親的陪伴,開始學習程式語言,透過蘋果SWIFT編程教學應用,以及史丹佛的線上課程,自學程式設計,四年的時間就在APP store上架了5款應用,2017 以及2018年連續兩年都出席蘋果開發者大會。
而來自日本的若宮雅子 60歲退休之後,才用退休金為自己買了台電腦,她透過網路,利用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簡易編程工具Scratch,進行程式語言課程的自主學習,2017年3月發布了第一款,以日本傳統女兒節娃娃為主題的線上遊戲,這一老一小,透過APP設計,成為全球注目的風雲人物,歸功於便利的網路,給予他們的機會。
透過網路,知識快速傳播,藉由程式語言,這個世界快速改變,遠遠超過想像,當GOOGLE圍棋桯式,對弈韓國棋王展現戰力,機器人能夠跟訪客流暢問答,也會幫忙做家事,有趨勢專家預言,人工智慧未來將會取代人類五成以上的工作,程式設計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其對未來產業的重大影響力,鄰近的韓國 新加坡 中國大陸,早就很有行動力的著手推動,全面全國中小學程式教學。
而台灣呢,2017年教育部修訂12年國教課綱,終於納入「科技領域」,明定國中起必修 程式設計 程式語言 演算法 系統平台等,以培養中學生運用科技工具、跨領域整合及動手操作的能力,108學年 也就是2019年就要正式上路,但最大的問題,好的 適格的師資從那裡來,教育部沒有回答,根據教育部自己的算法,現有已經護得資訊科技和生活科技教師認證的資訊課老師,國中大約是1900人,高中則有大約2300人 足以應付,並鼓勵非資訊領域老師進修考取認證,由此做為程式教育的培訓師資。
現有的,或者現在開始進修第二專長的老師們,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足以投入程式教育計畫,以現有市場對資訊人才的欠缺,我們不得不打上問號,若是想要招聘專屬科技領域教師,以一個資訊工程師,在民間企業動輒六位數,上十萬的薪水,而我們國中老師一個月月薪平均4萬5到5萬元,加上年改後退休金縮水,誰會擁有良好程式設計能力,卻去應徵正被全面砍薪的工作。
反觀私立中小學,可以付出合乎市場的資訊工程老師的薪資,月入12萬,找到好的師資之外,公立學校除非老師有特別理想及教育熱情,未來公和立學校的程式設計教育在貧富不均之下,更加擴大加深其差距,加深其不公。
面對程式教育潮流,民間企業跑得比政府快,早就注意到嚴重的師資缺乏,以及程式教育怎麼教的問題。
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2013年創辦了愛自造者學習協會PTWA,帶著工程師們下鄉,為偏鄉的孩子補足程式教育上的不足,更透過實際動手作,引導孩子們認識科技,進入程式語言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寫程式 而是讓他們學會 思考與解決問題。
(蘇文鈺/ 成功大學教授)
你必需讓小孩子去體會一件事情,在課本裡面跟在電腦裡面碰到的問題,跟你實際生活會碰到的問題,兩個是兩回事,讓小孩子去解決問題這件事情是更重要的
程式設計並不只是上上電腦課而已,老師不但要會程式語言 還要會教,程式教育也不是單純寫寫程式,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進行跨領域的結合。
台灣推動的程式教育,單純的把寫程式變成一門學科,以指標 考試來評量學生會不會寫程式,就能成為程式科技人才了嗎,而程式教育淪為學測科目,都會區的 有錢的家長為了考試分數,有能力把孩子送去補習,偏鄉的 弱勢的孩子可能連專業師資也沒有,不只是離程式設計人才培養越來越遠,教育上的不平等以及強弱勢差距也越來越大。
教育部過去投入120億經費,打造12年國教新課綱,其中80億用在建置國中小學的資訊教室等硬體設備,分配在人力編制相關項目的預算,國中小全部加起來大約只有32億,在未來以人工智慧為競爭的時代,以這樣的32億,「打發」下一代 難以置信,而惟一幫助貧窮或是一般的孩子可以翻轉人生的國外開放式課程,又因為雙語教育的缺乏,我們的下一代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然而政治人物們在競逐權力時,他們在乎嗎?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主持人陳文茜專訪MIT開放式課程副總裁Sanjay Sarma教授·記者呂怡青撰稿·彭智宏攝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以能成為國際頂尖學府 開放的心態與校園是重要關鍵 董事會延攬委內瑞拉人成為校長 印度人成為開放式課程心副總裁 日本人成為媒體實驗室主任 只要是人才都是MIT需要的 MIT只有1/3學生是美國當地人 但他們認為還有太多天才在其他國家 因此將人工智能課程開放網路免費學習 今年更在700位獎學金的錄取者中從開放式課程選擇了40名學生 包括一個蒙古共和國來的孩子】
麻省理工學院強烈地相信,應該向所有人提供知識。
相較於其他大學,在麻省理工學院,我們強調個人價值而非家庭背景。即使你父母曾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亦不代表你可以順理成章被錄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你得證明自己的實力。
因此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造就了麻省理工學院校園的獨特風格?毫無疑問是對人才和個人價值的重視。
波光粼粼的查爾斯河,全長一百二十九公里,在廣納麻薩諸塞州二十三個城鎮的支流後,不疾不徐貫穿首府波士頓,開展並注入大西洋。這不只是活躍的水上交通要道,更如孕育知識和靈感的繆思。眾多頂尖高等學府傍河而立,培育出的諾貝爾獎得主,密度居全球之冠。其中位於北岸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創校一百五十年,辦學主張知識的普及性、信奉「唯才主義」。在這兩個理念支撐下,多年來吸納各種背景菁英加入,造就校園活潑和多樣化氛圍。2001年,MIT發起極富前瞻性的計畫,創立將課堂資源免費置放在網站上,供大眾取用的「開放式課程網頁(MIT OpenCourseWare)」,獲得近兩百五十所教育機構仿效。
2011年,MIT的開放式教育邁入另個里程碑,提供名為「MITx」網上課程系統用戶學習證書,並開發「edX」技術平台,納入哈佛大學的「Harvardx」系統,共同對公眾提供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隔年秋天,「edX」正式啟動,獲全球五十二所高等教育機構參與。來自印度的化工系教授Sanjay Sarma,被任命為首任MIT數位學習中心執行長,負責評估並確保這套創新的教育模式,如何完整體現該校的中心思想和價值。
開放式學習的目的,是要發掘全世界各地的人才。鑽石需要被擦亮,才能變身成璀璨的寶石。我舉兩個故事。一個是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委內瑞拉籍的Rafael Reif。他曾告訴我,他年輕時在委內瑞拉念書,手中抱著MIT教授寫的書,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竟然會當上MIT校長。另一個故事來自於MIT開放式學習系統。我們常透過這個管道尋覓到世界各地的人才。最有名例子是來自蒙古的年輕男孩Bartusiak。我們透過MOOC發現了他。Bartusiak後來獲許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就讀。今年六月剛從資訊科學系畢業。
MIT最開始的動機,是要讓教育回歸到初衷,廣開知識大門,撤除學術高牆,同時發掘千里馬。Sanjay Sarma指出,拜科技日新月異,結合線上和遠距的開放式學習,讓這個理念得以加速實現。透過重新設計課程與友善教學環境,打破時空限制,提升大學教育更有效率、無遠弗屆,不只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階段、以任何節奏吸收新知,也拆除經濟、社會、文化和性別藩籬,讓資訊走入印度窮鄉僻壤、傳入沙烏地阿拉伯女性家中、滲入拉丁美洲許多藏著不為人知天才的角落。開放式學習翻開了現代教育新頁,然而在無意間,挑戰衝撞現有大學課堂授課體,而且無從抵擋。
現今人口結構已出現巨大轉變。年輕一輩學生學習方式已大不相同,他們從Youtube學習,從飛行模擬器或透過虛擬實境,學習如何開飛機,他們喜歡動手實作,他們成長於新創企業盛行的時代。如果他們想出一個點子,會很樂意去嘗試,這樣的世代進入到大學殿堂,如果你還讓他們坐在課堂上,以單向溝通,過程中沒有互動,他們是不會理你的。就好比你不可能對聽饒舌歌或爵士樂的人,播放古典音樂的道理,你必須適應他們的需要。不然你就會被淘汰。
麻省理工學院內有群來自全國、甚至全球的腦神經科學家,在積極研究大腦運作的方式,結果呢?他們發現既有課堂方式並非理想的學習環境。因此不只是大環境人口結構改變,如今科學研究的結果也告訴我們,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根本不合用。如果你讓一群人坐在課堂裡,連續對他們講九十分鐘的話,他們在短暫專注後一定會徹底分心。因為這就是人腦的特質。
如果你上Youtube,會找到大量有趣的內容,從物理到數學、複雜到簡單的,有趣的內容,不論是經濟或科學等,都製作地非常精緻且生動有趣。坦白說,我不認為世界上有很多大學會把教材編製得那麼有趣,這些線上影片製作地比很多大學教材都好,為什麼學生不能以這種方式學習呢?
在這個教育改革口號被喊得震天嘎響的年代,MIT走在先驅,從校園內做起,大膽實驗各種可能性,全面重新設計更符合人腦學習模式的課程,同時鼓勵做中學。
對我而言,線上教育還只是整個教育拼圖的其中一塊。在大學教育中,訓練實務操作同樣重要。所以如果將教育比喻成硬幣,線上學習是一面,另一面就是實務操作,這將改變徹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
學生從做中學,這是MIT的座右銘。亦即知行合一(Mens et Manus)。我們給學生機會接觸線上學習,讓他們跟著老師,透過一對一教導他們如何實作,而不是讓一群學生一起在課堂上睡成一堆。這就叫做翻轉教室,鼓勵主動學習的教室。
MIT帶動了一場史無前例寧靜革命。Sanjay Sarma大膽預測,MIT一小步,在不久的將來,已無可避免對既存教育體制造成顛覆。
MIT推動開放式學習以來,我們最大的成就,在於啟發大家開始願意去思索學習的真諦。如果你能好好問自己這樣一個深刻的問題,就表示你能處理好教學中很多刻板的教條。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很多先入為主的觀念,就好比生病就必須吃藥,吃藥前要照X光和生化療法。學習科學在最近二十年、十年、五年內加速受到重視,過去四、五年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件事,得到的結論是,改變已無可避免,因為我們過去開的藥方已不管用,而我們已知道為什麼不管用。
我深信十年內,當我們回頭看今天的教育體系,我們會對這一切感到難以置信。就如同有了彩色電視機後,黑白電視機必須遭到淘汰的道理。
Sanjay Sarma最後告訴我們,對教育的飢渴和急迫感,是推動改變的動力,而挑戰則來自於整個社會和文化是否願意勇敢地擁抱改變。在解決全球貧富差距的道路上,MIT的創舉,為徬徨的人類社會,點亮一盞明燈。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