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雕刻家《黃土水紀念日》
讓真相將犧牲轉為遺憾,讓文化成為土地後代的驕傲
文 / 好過日常務理事 李雨蓁
過去或許很多人以為二二八事件只是危及台灣人性命的大屠殺事件,直到近幾年來越來越多人研究被害者的身分及其一生所致力的志業,才發現這樣的屠殺事件並不僅止於生命的終止,也同樣發生在台灣本土文化的建立上。
中國國民黨對台灣文化的摧殘與遏止的方式便是剷除各種異議人士與社會菁英,試圖以「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一途來達到其在各種層面 ( 無論是政治、文化、常民生活、語言...等 ) 殖民台灣的目的,幸好社會上仍有許多正義之人對真相的執著、對冤案的平反、對土地的熱愛致使他們去挖掘更多中國國民黨不願讓台灣人民了解的事件與故事,歷史才不至於成為獨裁殺戮者的傳播工具,首先,在這裡感謝那些人的努力與付出。
◾️台灣第一雕刻家【黃土水】
黃土水在國語學校師範部畢業展覽時,被看見其在美術方面的才華,經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內田嘉吉,與國語學校校長隈本繁吉的選拔推薦,獲東洋協會台灣支部留學獎助,進到東京美術學校雕刻科木雕部選科就讀 (「東京美術學校」和「東京音樂學校」於1949年合併成新制「東京藝術大學」),1920年,黃氏自東京美術學校木雕科畢業,作品《蕃童》入選日本最高美術權威「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台灣入選「帝展」的第一人,歿於1930年12月21日。
踏入高雄市立美術館,也能欣賞到黃土水的作品《南國 ( 水牛群像 ) 》翻鑄作品,高雄台語文學家胡長松也曾在看完此作品後,創作了台語小品,黃土水的作品,不僅是滋潤了台灣的藝術發展,也給予文學家創作的養分及泉源。( 胡長松─內惟埤的水牛群 https://goo.gl/P2iT7r )
◾️犧牲換取台灣本土文化的重要拼圖
今天的故事來自於呂興忠老師口述,在筆者進行「彰化文學散步地圖」一案時,有幸得到這樣珍貴的口述歷史,呂老師是彰中圖書館的主任,在2014第五屆「行動閱讀」計畫中帶著彰中學生赴日拜訪台灣衛生醫療之父「高木友枝」的後代,因其後代收藏了台灣日治時期著名雕刻家黃土水的作品─高木友枝銅像,黃土水被認定為台灣第一個雕刻家,也是在當時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呂老師也正著手規劃在彰中圖書館設立「黃土水展覽館」。
呂老師帶著學生前往東京藝術大學尋找黃土水的學籍資料,在一番波折下找到處理歷史學籍資料的日本行政人員,發現仍留存當初總督府民政長與國語學校校長所推薦之書信,此等珍貴的資料呂老師希望能夠將學籍資料外借影印拷貝回台灣以補足黃土水的研究史料,但行政人員面有難色,溝通陷入僵局。
在遊說的過程中才發現此位日本人極度喜愛陳澄波的畫作,而陳澄波也是當時有意識在用繪畫建立屬於台灣本土文化的繪畫家,於是呂老師便開始說起了陳澄波擔任嘉義市參議員為了調停二二八事件,卻遭國民黨於嘉義車站前公然槍決的悲慘故事,這位日本人並不知道原來陳澄波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死去,聽得直流淚,也答應提供館內的高畫質彩色列印機讓呂老師可以將黃土水的重要史料拷貝回台,過程共耗費4小時,在這4小時中,呂老師也述說了陳澄波的太太 ─ 張捷在當時請攝影師留下先生慘死的遺照,並將底片藏在牌位後數十年,直至陳澄波平反展時才被世人看見進而廣為流傳一事。
◾️落實轉型正義才是確立本土文化的最佳解藥
在口述過程中,呂老師雖然用輕鬆的口氣說:「還好我時常都有在累積二二八事件的故事,才能夠在這種重要的時刻用來交換重要的東西」但我仍能感覺到這樣的話語中含有萬分的沉重,在那一刻我又感動但又覺得生氣(甚至是憤恨),呂老師擁有堅強意志力與勇氣將悲痛化為力量,並且在台灣史上屢次發現前輩們珍貴的故事與史料並將其完備呈現,使筆者對國民黨的厭惡卻像是敲樁入土般越來越深,並更堅信國民黨是沒有參政資格的政黨。
在黃土水紀念日的這天,仍有許多人認為被傳喚是「白色恐怖」的表現,令我深深感到噁心與不諒解,如同我無法諒解為什麼有人會說出「傷痛的事就不該被一直提起造成仇恨」的說詞,對我來說,「台灣本土文化」該是甚麼樣子是我一直以來在追尋的答案,也常困擾著我,二二八事件造成多少對台灣有高度認同並建構台灣樣貌的社會仕紳的消逝,或許能用量化的方式呈現,但對台灣樣貌的改變卻是劇烈且不可逆的影響。
在此要肯定執政當局通過了「促轉條例」,讓正義能夠透由國家力量被彰顯出來,但促轉條例中,仍無法看見對追尋真相的渴望,且訂定的時間為兩年,長達40年白色恐怖的傷痕,豈是用兩年的時間能夠修補的?
我認為,只要加害者沒有被定罪的一天,就不可能會有停止抗爭與追尋真相的一天,定罪並不是散播仇恨,而是人生而為人應該被裁決對錯的責任,我們必須要勇於承擔過去的最罪過,因為我們要告訴土地上的每一個後代,正義與真相應該是甚麼樣子,讓罪人現身定論,我們才有可能變得更好,記取教訓,真相才是縫合傷口最佳的針線,朝向遺憾但美好的社會前去。
關於黃土水 https://goo.gl/KriWbZ
關於陳澄波 https://goo.gl/EVyAD3
關於呂興忠老師與黃土水之報導 https://goo.gl/R5ZH91
#轉型正義 #台灣藝術家 #黃土水 #陳澄波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匯聚了包括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74件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藝術家青春炙熱追求藝術「不朽」的年代。除了展覽本身經典、精緻完整的企劃 #北師美術館 更邀請音樂人 #王榆鈞 為展覽錄製專屬的語音與音樂導覽,王榆鈞投入每個和作品對話的發想與時刻,共為展覽總共譜曲與錄製3...
「黃土水展覽」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黃土水大型個人展覽3/25-7/9在臺灣美術館舉辦| 每日新聞的部分 的評價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粉絲向?國美館黃土水觀展心得 的評價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V-Touch 展覽|《久子》、《甘露水》與黃土水 的評價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黃土水展覽2023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黃土水展覽2023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黃土水展覽 在 黃土水展覽2023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黃土水展覽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匯聚了包括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74件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藝術家青春炙熱追求藝術「不朽」的年代。除了展覽本身經典、精緻完整的企劃 #北師美術館 更邀請音樂人 #王榆鈞 為展覽錄製專屬的語音與音樂導覽,王榆鈞投入每個和作品對話的發想與時刻,共為展覽總共譜曲與錄製31個語音導覽。
在過程中她試圖以音樂表現 #前輩藝術家 的思想與感知,以音樂與語音腳本為觀賞者創造一個與作品獨處、對望的寧靜時空氛圍。例如面對 #黃土水 的《#少女》胸像,是展覽走進的第一件最顯目的作品,她思考當觀眾站在陽光與玻璃窗前,應該以何種音樂開啟對於這趟「不朽的青春」的啟程。另外包括 #藍蔭鼎 的《#永樂市場》以電影感的方式詮釋人流的動態與市集的生活感。而在 #呂鐵州 的《#鹿圖》中,音樂則模擬鹿群在林中的穿梭跳躍的靈動感,以及 #陳澄波 的《#東台灣臨海道路》有海浪聲和 #鍾玉鳳 彈奏的琵琶聲,音樂性上可以辨識的傳統質地與其創新的意涵。和 #陳進《#山中人物》、《#山地門社之女》以音樂模擬女性藝術家在面對作品質地、筆法的思考。
王榆鈞在與藝術品對話的過程,重新思考藝術不朽的意義,也透過音樂配樂的編寫和閱讀前輩藝術家的史料中,感受到每個深刻面對自我創作的當下。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張玉音 Chang Yu-Yin、李孟學Li Meng-Hsueh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音樂Music|王榆鈞 Wang Yu-Jun、鐘玉鳳 Chung Yu-Feng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MoNTUE、王榆鈞 Wang Yu-Jun
📌相關閱讀|
📍《典藏ARTouch》「不朽的青春」相關書寫|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藝術的重探與再譯 http://bit.ly/3nFFdAC
👉江文瑜的陳進書寫:《山地門社之女》背後的女性系譜與陰性書寫 http://bit.ly/3i4UmKE
👉「地方」的現代性,林之助的風格變奏 http://bit.ly/3sjU5bg
👉以影像作為歷史書寫,「藝術很有事」:想像一檔藝文節目更優質的格局 https://bit.ly/3oDrtI3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展期|2020.10.17-2021.01.17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
📌V-Touch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展覽」作為一個通道,邀請各位在螢光幕前直擊展覽現場與幕後之後,走進展場,或再深掘相關議題。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s://bit.ly/30C4un3

黃土水展覽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探尋未竟的山水》#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這次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大部分作品都是從日本和私人收藏借來的!
因此能看到這些展品的機會很珍貴,錯過的話下次見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機會難得,而且完、全、免、費!
目前展期只剩一個月,到 1 月 17 日,而且每個週末都有不同主題的活動,
很歡迎大家多來逛逛,可以讓大家更了解那個年代的台灣。
想知道更多詳細訊息點這裡:https://montue.ntue.edu.tw/theeverlastingbloom/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1 100年前的臺灣,是什麼樣子?
02:49 一己之力開拓時代的人
04:27 逐漸萌芽的台灣意識
06:01 百花齊放的台式藝術家
07:24 新銳的台灣藝術家,甚至還有女孩子!
09:36 我們的觀點
10:31 提問
10:46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艾拉諾
|腳本:艾拉諾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圖錄,2020,台北:北師美術館
→ 《臺灣美術全集 19‧黃土水》,1995,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大地,牧歌.黃土水》,李欽賢,台北:雄獅美術
→《風景心境 :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 (上、下)》, 顏娟英,2001,台北:雄獅美術
→台展資料庫:https://bit.ly/2W456yK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https://chenchengpo.dcam.wzu.edu.tw
【 延伸閱讀 】
【趣聞】1929年:一位被刊登在美國報紙的臺灣藝術家,竟然來自獵人頭的家族!?:https://bit.ly/2KvhGoh
推薦網站:
1、深度介紹台灣藝術史的網站:Bí-su̍t Taiwan美術台灣: https://bisuttaiwan.art/
2、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計畫【名單之後】:介紹了許多被遺忘但曾經在台灣歷史佔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 https://bit.ly/34h31Ec
3、漫遊藝術史X中央藝研所:裡面針對「不朽的青春」有一系列的文章,不僅僅是探討藝術家的生平、年代,也分享了藝術史學者如何摸索,發現藝術品的來龍去脈。 https://bit.ly/2IUdvBZ
4、公視《藝術很有事》臺灣美術史紀錄片-
《追尋不朽的青春》:https://youtu.be/_NzRVPegv-E
《探尋未竟的山水》:https://youtu.be/0GMILt6oQbw
5、《畫我台灣》陳進的三地門社之女:https://youtu.be/SLWUtmByuDo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黃土水展覽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新高清版)全羅南道順天市樂安邑城民俗村是韓國三大邑城之一(其他是高敞邑城和海美邑城),其大致保留了600年前朝鮮村落的原貌,由於至今仍保留著朝鮮時期的聚落樣貌,多部古裝韓劇與電影選為拍攝地,而且是韓國三大邑城中,唯一目前尚有200多位居民實際居住的邑城。城中仍有當地居民在民俗村中經營餐廳、民宿及傳統韓國文化體驗活動。可說是到全羅南道順天市旅行的必遊景點之一。這個樂安邑城最初聚集建村的時間為高麗太祖時期(西元940年),到了朝鮮太祖時期(西元1397年)砌築為土城,朝鮮世宗時期(西元1424年)將土城改建為石城,本是為了防範倭寇入侵,直到朝鮮仁祖時期(西元1626-1628年)由林慶業將軍完成了樂安邑城的大致輪廓,之後就一直保留至今。在2011年3月1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暫定目錄中。樂安邑城有東門(樂豐樓)、西門和南門(雙清樓),購買門票後,可以由東門(樂豐樓)和南門(雙清樓)入內參觀。村內可以看到許多不同表情、不同造型的長丞(有點類似村莊守護神的意思)。這裡有從事著編織、耕種、陶藝、造紙、打鐵等傳統行業的居民,亦只有黃土石牆與稻草屋頂的純樸之美,沒有譁眾取寵的絢麗,卻美得令人捨不得離開。資料展示館內,則可以看到樂安邑城民俗村(낙안읍성민속마을)的縮小模型,及全羅道的歷史史料及文物展覽。在朝鮮世宗大王發明現今使用的韓文字之前,朝鮮時期的許多史料,都是用繁體中文記載的。所以出現我們可以看得懂世宗大王之前的記載內容,而韓國人卻看不懂的有趣現象。當然《大長今》、《醫道》等古裝韓劇都曾經在樂安邑城取景。
寶城郡是韓國栽培最多茶的地區,而寶城茶園則是寶城郡內大規模產茶區,為了推廣這個地區的茶產品,寶城茶園開放予公眾參觀,設有試飲區與參觀茶加工等活動,園內可用設施包括海景觀景臺、茶園觀景臺、中央觀景臺、杉樹林、竹林、迎紅杜鵑林、扁柏樹林散步小徑、八角亭、蓮花池、櫻花道、原木小屋、茶園休憩中心(販售綠茶冰淇淋、各種食物及紀念品)、試飲區、綠茶製品商店、噴水廣場等。而每年5月10日,寶城郡會舉行茶文化活動的茶香節,慶典中有摘茶葉、製茶、茶小姐選美大會等活動。有許多文獻內記載此處是茶的自生地,因此也被稱做韓國茶的寶庫。目前寶城郡內生產的茶葉產量佔全韓國茶總產量的40%,茶產業非常興旺。

黃土水展覽 在 粉絲向?國美館黃土水觀展心得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的國立臺灣美術館最近以「臺灣歷史上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為主題策畫展覽,號稱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的黃土水作品,以及豐富的文獻展示。 ... <看更多>
黃土水展覽 在 V-Touch 展覽|《久子》、《甘露水》與黃土水 的推薦與評價
V_Touch展覽#久子#甘露水#黃土水在去年10月《甘露水》重新亮相前,關於她的影像,都只有唯一一張黑白的,正面的那一張《甘露水》攝影。 ... <看更多>
黃土水展覽 在 黃土水大型個人展覽3/25-7/9在臺灣美術館舉辦| 每日新聞的部分 的推薦與評價
講著日本時代的台灣本土藝術家 黃土水 ,這陣逐家可能上知影伊的大理石雕塑作品甘露水,其實 黃土水 閣有一寡仔特別的創作,國立台灣美術館這改特別舉辦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