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盒子】
天色如常昏暗,室友今天不回來。她寫完五封信,徐徐吞下安眠藥和酒。皚靈清楚,他們都花光力氣給她最好的,但她覺得自己實在捱不下去了。
刺眼白光管映照皚靈蒼白的皮膚,透現藍綠色的血管。穿白袍的人喚著叫「林太,林太」,示意她的女兒在此。林太一言不發,緊緊握著那纖瘦手腕,猶如溺水的人抓住浮木。皚靈睜開眼睛,直勾勾看著天花,那雙眼睛是遠方的無底湖,水怪會隨時出沒。良久,湖裡有什麼晃動一下。她微微張口,問了一句:「為什麼我要生存?」
她並不期待答案。
林太擁抱皚靈,崩潰痛哭起來。只差那麼一點,浮木就要漂走。皚靈由嬰孩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林林總總的片段,一一在她腦海飛快迴轉。自從女兒皚靈誕生,林太便決意要將一切最好的都給她。 自己人生的缺失與悔憾,她要一併補償給皚靈。將皚靈帶來世上,她有責任讓女兒的人生擁有更多機會,她要讓她上最好的大學,她為才華滿溢的女兒驕傲。親戚鄰居們都知道長進的女兒,考進了名牌大學精英雲集的學系。
林太想起自己無數次問皚靈「課堂怎麼樣?」、「成績怎麼樣?」、「學校怎麼樣?」或「同學怎麼樣?」。卻似乎未曾問過一句:「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
人人都叫她林太、林太。 林太成為林太之前,她叫楊美琪。楊美琪小六時自行選學校,中學書簿費、零用錢、妹妹的書簿費,由她一人負責。她早已習慣凡事要自己打工籌錢。那時,她抱怨為何弟弟毋須做家務,母親不耐煩道:「女生不用讀太多書」,便抽一口煙繼續忙,吩咐她去幫忙做飯。
童年時,楊美琪經常夢見自己醒來,到父母房間,發現床上空空如也。她走到客廳再奔往騎樓,循著聲音往下看,只見母親攜著幾箱行李登上計程車,影子瞬間沒入黑夜。她呆呆望向密集的大廈和窗戶,對街尚有零散燈光。遠處有個女人靠著窗,邊哭泣邊抽煙,窗花將她的臉切割成六份。後來發夢多了,夢與現實的界線也就模糊了,她分不清那場景其實是否曾經發生過。
楊美琪二十一歲結婚置業,結婚之後,她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她不確定自己有多愛姓林的這位學長,她不敢說愛,但她確定自己必須逃離那日夜囚禁她、一屋五人、不曾寧靜的房子。
她不確定什麼是家,她覺得自己未曾有過。為了創造自己的歸宿,楊美琪必須走進婚姻。如同一條魚被換到另一個魚缸,老虎輾轉被運送至另一園區。其實只要觀察城市,便會看見人們反反覆覆由一個盒子過渡至另一個盒子。由這個車廂,到那個升降機、大廈、辦公室、房間。
那年林太生下女兒,母親果然沒有來。她心裡剩餘的一點微弱火光,也就此熄滅了。她不知道母親在忙些什麼,她不想想像她可能只是終日在打麻雀。她靜靜看著旁邊床位的新手媽媽,由母親悉心照顧,帶來溫熱的花膠雞湯。傷口撕裂的痛楚提醒她,至少她有皚靈。
相隔幾年,父母離婚以後,林太探望母親。屋裡飄散舊家具的氣味,房間空蕩蕩,是夢裡那泛黃的色調。一雙筷子仍然安好放在檯面上等待著誰,房屋仍然未曉得主人不再回來。母親留下一封信,她到了台灣,她重遇自己的戀人。信中最後一句為「我知道自己不是個好母親,對不起,原諒我。」她未有留下地址。
林太知道母親並不在乎自己原諒與否。原諒不原諒,事情早已過去,世界如常運轉。楊美琪明白, 母親除了是母親,不過是個人。
許多年後,王太凝望那大概是每一個人只進不出的盒子。沉甸甸四方棺木裡頭的母親安詳平和。林皚靈知道,母親除了是母親,也不過是個人。
Storyteller: 文栩靈 @hello.dearstranger
Illustrator:@her.afternoon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StoryTeller 是一個說故事平台。我們連結不同創作者,希望透過文字、圖畫和聲音,重新把故事帶回生命。StoryTeller 同時亦是獨立創作單位,我們收集人與人之間的片段,將不同人的故事帶到你面前。我們相信故事的療癒力量,感受別人,也是感受自己,因為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 info@story-teller.com.hk。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連結已貼到IG profile )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link at IG highlight)
📖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 https://bit.ly/3j9RLzv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皚白的磚牆不如表面般冷僻,滾燙滾燙的,仔細一看,竟是滑下了幾行溫熱的汗水。「咿……」鐵門被推動的聲音刺耳得很,日光肆意地闖進,衝撞到磚牆之上,反光令人眩目,為門前人之臉面作了遮掩。來不及看清眼前人面目,後方又傳來腳步聲,轉身察看,是一名黑髮及肩的婦人,正捧着一盤生雞蛋從正門步入廚房。「撻」的一聲,藍...
黃希皚 在 全職旅行的日本人妻 / 風信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各位冬至快樂❄️🥰 今天清早2:22,岩手縣發生6級地震,剛好當時我們就在青森一帶,相當接近震源。因此,2:22的時候,手機響起地震警報,這次感受到真的相當搖晃、相當長的一次。其實每天日本都發生很多地震,我們必須要學會去面對,既然生活在這片土地,就必須要樂觀面對。今天就正正來到岩手縣,氣溫只有-5度,厚厚的積雪讓人感覺到冬天的來臨,白雪紛飛,寒冷中滲出一點浪漫。
現時的東北已被大雪覆蓋,正因為人少,更舉步維艱。不過,即使再冷,能夠親身感受到白雪皚皚的世界,也是種福氣。
⤵️限時送禮活動(留言参加送高級和三盆糖!)
https://fb.watch/2wclhzMgnC/
⤵️關於地震的影片分享,拍完後自己也學習良多:
被忽視卻很重要的居日知識【地震與防災】|30年內發生率達8成的巨大災難|旅日, 留學, 工作假期, 移民也好 - 人人都要知道的事 #日本生活 #在日港人 https://youtu.be/m9kogoY2Hww
——————
希望大家也來follow我的instagram,因為最近拍了很多可愛的小影片story,加上動畫及配樂,大家可以到那邊看到更多動態式風景!謝謝各位!
ig/ 日本風景集: http://instagram.com/lifetravelogue
.
希望各位能同時追蹤以下頻道,謝謝 🙂
YouTube/ 解構日本文化/社會: https://www.youtube.com/hyacinthk
Blog/所有遊記:https://www.mshya.com
Patreon/ 拆解社會禁忌、黃標話題: https://www.patreon.com/mshya
Podcast節目 - 探討日本文化生活: https://spoti.fi/39RWYY5 或 Apple Podcast上搜尋「原來日本長這樣」
——————
#日本旅遊 #日本 #日本冬 #日本風景 #日本美景 #日本旅行 #在日港人 #在日香港人 #visitjapanhk #日本自駕遊 #日本東北 #岩手縣 #岩手 #青森 #青森縣
黃希皚 在 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格陵蘭🇬🇱的彩色房子》
昨天分享格陵蘭這塊世界最大島嶼,只有5.6萬人口的國家,許多朋友問到,他們住「鐵皮屋」不是很冷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正確答案,但我所見的格陵蘭房子外觀的確是鐵皮,但室內是溫暖的木造。我猜他們也許跟冰島房子一樣,由木材或鋼筋水泥製成,最後在外表及屋頂覆蓋鐵皮用以對抗極端的天候:強風、驟雨、狂雪,鐵皮是嚴峻氣候的一層保護。
(格陵蘭島大部分處於北極圈內,約80%領土被冰雪覆蓋。)
但比較吸睛的是他們色彩繽紛,點綴正片白皚皚的冬季(我造訪時正是兩年前的現在,盛夏,5度C沒有積雪)不過,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顏色代表著居民的職業與建築物的用途呢!
這概念是18世紀丹麥傳教士帶入格陵蘭的,為房子刷上不同的顏色,用來代表其用途或房主職業。
例如:
紅色—教堂、博物館、學校、商店或者教育相關,連學校老師家也經常是紅房子。
藍色—獵人、捕魚人住的房子。
綠色—郵遞員或電信公司職員住的房子。
黑色—警察駐守在黑房子。
黃色—醫院或是診所
原本房子刷彩色,是希望為人們在白雪世界中快速找到目標。不過在二戰後,彩色房子成為格陵蘭的建築特色呢!除了上述顏色,也可見到紫色、粉紅色... 憑添整個城鎮的繽紛與北國才有的魅力!
#如果你有一棟房子想漆成什麼顏色
#有沒有musician房子的顏色指示呢
(格陵蘭🇬🇱vlog 2018七月31: https://youtu.be/CZBwxKrFMWg )
訂閱我的頻道:https://m.youtube.com/user/veronicayen?sub_confirmation=1 (記得開鈴鐺喔🔔)
🌷Study with Veronica:
http://www.veronicayenpianist.com
🌷IG: https://instagram.com/pianistveronica/
🌷官網:http://www.veronicayen.com
🌷部落格:http://blog.veronicayen.com/
黃希皚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皚白的磚牆不如表面般冷僻,滾燙滾燙的,仔細一看,竟是滑下了幾行溫熱的汗水。「咿……」鐵門被推動的聲音刺耳得很,日光肆意地闖進,衝撞到磚牆之上,反光令人眩目,為門前人之臉面作了遮掩。來不及看清眼前人面目,後方又傳來腳步聲,轉身察看,是一名黑髮及肩的婦人,正捧着一盤生雞蛋從正門步入廚房。「撻」的一聲,藍焰冒起,又為廚房添了幾分熱燙。婦人將雞蛋放到沸騰中的熱鍋後,就匆匆步離溫熱之地。
穿過了廚房的正門,便來到了店中間的明檔,她於檔前洗洗抹抹時,背後站了一個身影,是剛才矇矓的人,原來是一個大男生,架着眼鏡,喚女人作母親,神情卻比長輩肅穆得多。也是,他是這家小店的大廚,不是執鏟炒鑊,而是作湯弄糖,熬出舊日的香甜。
舊陣的香
沒錯,這是一家糖水店。門外掛着「佳佳甜品」四個大字的招牌,是個歷練四十年的老字號。晨早的小燈還未開,摸黑可得見小店新簇簇的,甫踏進店內,映入眼眶的是整齊並列的圓枱圓凳,左右兩邊牆都貼上了各式糖水的字樣,芝麻糊﹑合桃糊﹑杏仁糊﹑白果腐竹糖水﹑濃薑番薯糖水﹑紅、綠豆沙,都是十分傳統的中式糖水。雖說是煮糖水的廚子,但功夫一點都不少。婦人名為「二姐」,無需掌爐控火,在店裏做着前前後後的準備工作,別小覷雜務,洗豆子﹑擦薑削皮﹑清潔爐灶,此刻,她正在為熟透的雞蛋剝殼,忙得不可開交。身後的男生是二姐的兒子,名叫「阿傑」,既為掌廚人,自然是不得閒。他從二姐身旁拿了一大盤紅豆後,就急步到廚房,打開冒煙的大鍋倒進紅豆。
做糖水嘛,看似是簡單煲煮之作,但技巧可多了。阿傑正做着每個早上第一件開門之事,就是煲紅豆沙及綠豆沙。紅綠豆沙起碼要煲三至四個小時,最花時間,如果煲的時間不足,它就不香,起不了沙。在它煲煮期間,雙手也不能停下來。接下來就要做最麻煩的糊類,又稱「佳佳三寶」。阿傑邊燒紅生鐵鑊,邊訴說煮糊很難,煮得好吃更難。芝麻糊要先炒芝麻,小店堅持以人手炒製,其實機器炒不是不行,但沒有人手炒如此傳神,因為芝麻糊的香味全靠炒的功力。
他把一大碗芝麻落鑊,炒芝麻最重要是火候,要少量地分幾次炒香,炒太久會焦掉;炒不夠就不香,炒至香味四溢,略見油光就最好。接着,把炒好的芝麻攤凍,再洗淨,就可放到石磨中磨漿,石磨不能乾磨,一定要慢慢地加水。芝麻糊是否香滑,就得看這個步驟,磨刀調得疏便磨得快,卻會令糊漿粗糙;磨刀調得密磨得慢,但出來的糊漿更滑溜,他們用的,當然是後者。漿磨好了要煮,煮的期間加入自家磨的米漿,分量要拿揑得宜,落太多過稠;落太少過稀,稀一點才對,因為煮好的糊漿要坐水放涼,放涼後一整鍋的芝麻糊就會變濃稠,這時吃下去剛剛好。糊類不能煮太多,不然會變得粗糙,滾起來就關火,隔一隔渣就穩妥。
石磨有二,芝麻糊在做時,合桃露也一併同工,做法一樣,只是合桃不需炒,而是靠焗而香,用焗爐焗出少許顏色就好了,過焦會苦。磨合核之時,又見阿傑加了點白芝麻到石磨內,他指這樣更能提出合核的香味。把兩大鍋的芝麻糊及合桃糊搬到明檔,此時,又有一名溫文的中年男人站於檔前,原來是二姐的老公,阿傑當然喚其作父親。他將大鍋交予父親後,便又跑回廚房去。
接下來,又開始煮腐竹糖水。先把白果剝去外衣,再放入已煮得見奶白色的腐竹水內,因為白果本身有輕微的毒素,不能放太多,然後加入薏米,除了有去水腫功效外,更令糖水更香滑。煲煮期間,他又切着巨大的番薯,準備做濃薑番薯糖水。他說,番薯是東莞出產,十分大隻,一隻有一至兩斤重,較有番薯味,基本上街市也買不到。然而,做番薯糖水最重要用好薑,他道:「全世界都話自己用老薑,點解我嘅薑咁靚咁香?呢個係一個特別品種,成本貴三分一㗎。」好的食材一直沿用至今,以舊的手法熬製,一切不變。炊煙冒得更盛,馥郁飄繞。
昔日的手
糖水幾近煮好,又一個陌生的臉口出現,是一名光頭的老人。啊,他是小店的創辦人;二姐的大哥;阿傑的舅父,人稱「光頭佬」。只見光頭佬走到爐火前,逐一觀看他外甥的出品。看他神情,似乎頗滿意,他笑言:「幾好嘅師傅都要靚食材;幾靚嘅食材都需要好師傅,相輔相成㗎。」他指做糖水看上去簡單,但新入行其實十分困難,難於掌握糖水的稀稠及火候,如炒一碟青菜都講究是否夠味﹑夠香,這就是經驗,沒有捷徑。為了傳統功力予外甥,他要求阿傑親力親為,每朝都要早起包辦店裏的所有糖水,未學成時,更要指着他來做,學了很久才有今日的成績。他喜歡阿傑對食物也好,學習也好,都有一種執着。他亦將自己所有技術,毫不保留地教予他。
如此沒有私心,當中又關係着一個生生不息的傳承故事。一九七九年小店創立,他謙虛,說是由自己阿叔創立,但其實是二人一起拍檔做起。如此居功於長輩,正因為自己的技術,來自阿叔。光頭佬當年從佛山來港,跟隨阿叔於茶餐廳做學徒,一年後茶餐廳倒閉,阿叔本身於廣州做糖水,對於糖水有一份情懷,於是開立了小店,又教他做糖水,阿叔十分嚴格,要求高,在其瘋狂鞭策下,他才學成。當年在佐敦冷巷開店,彈丸之地只能於門外設枱凳,整個油麻地及佐敦,就只此一家,客人不絕。逢時不順,其父雙目失明,身為大哥的他要擔起一頭家,養活弟妹,故此未有多餘錢聘請員工。
面對忙亂的檔口,他只好拜託二姐到店裏幫忙。幸好,兄妹二人感情一向親密,二姐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畢竟她排行第二,不幫忙的話,大哥怎麼辦?一旁的二姐忍不住搭訕:「大哥叫我嚟幫手,佢人手唔夠,又洗又賣又清潔,一個人做晒,責任感好大,初時人工都冇㗎。」起初只是做樓面,清潔收銀,後來接觸得多,就開始到廚房幫忙,但主力仍然是舀糖水﹑賣糖水。舀糖水並不容易,過稀或過稠要清楚知道,舀到湯料之餘,又要有足夠糖水才算得上均勻,二姐便是舀糖水的高手。
二人亦一同見證了小店的興衰,一同捱過了最艱辛的日子。小店初開時是獨市,門庭若市,但後來又變得沒有人吃,因為興起了西式糖水,光頭佬形容它們左撈右撈﹑左混右混,他雖然不欣賞,花巧之物卻掀起了熱潮。新式甜品店如雨後春筍般冒起,對他們的打擊也頗大。然而,傳統便是傳統,總有人惦記,新式甜品店有見及此,又兼做起中式糖水來,他調侃:「新式又有;中式又有;東又想做;西又想做,但其實顧唔到咁多,所以我有股執着,點都好,執笠都好,都要做落去。」為食者,都有一份執着,正因為他老實﹑不花巧﹑堅持用真材實料,客人吃過都會回頭。後來,附近的糖水鋪很多都倒閉了,沒有十間也有六間。二姐都與他終於渡過難關,更獲得了後來「米芝蓮」的殊榮。
光頭佬對二姐盡是感激:「無條件啊,佢無條件幫我,我個妹對我幾好,唔係,係好好!同我一齊捱苦。」也許因為一同賺錢養家,為頭家付出了,一起捱過苦,感情自然不一樣。當初二十出頭的少艾,在老店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已是半百婦人,一雙起皺的手,見證着青春的流逝。
彼此的恩
小店生意日益見好,現時已每日見長龍。二姐老公後期也到店裏幫忙,兒子阿傑則數年前才正式於店裏工作學藝。早於一年前,二姐覺得是時候背起家族生意,不要讓這些糖水失傳,於是,決定嘗試與老公及兒子到土瓜灣開店。光頭佬於是盡力協助,更嚴厲地訓練阿傑。終於,小店舊年開張,畢竟離開了旺區,生意當然不及老店,這令二姐擔憂不已,夜夜失眠。
身為大哥,光頭佬百忙中都來新店幫忙,看看外甥的糖水煲得怎樣,多贈意見,精神支持當是一種鼓勵。最令二姐感動的,是大哥的一席話:「佢叫我慢慢嚟,花多啲心機去做啦妹,我做咗幾十年先有咁多客人,你都得㗎!呢句說話令我喺鋪頭眼都紅,覺得好溫暖。」畢竟二人朝夕相見,見了數十年,當然會不習慣,但光頭佬對於糖水十分鍾情,他有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糖水發揚光大,總之糖水的味道要圍繞老鋪的水準,好讓這些口味不會失傳。
他經常說一句,自己有碗飯吃,也希望弟妹有口飯吃。同之,自己吃過舊陣時的甜蜜,也望大眾嘗之。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佳佳甜品
地址:佐敦寧波街29號地鋪
電話:2384 3862
營業時間:12nn-3:30am
詳情: http://bit.ly/2LcAoNv
佳佳 (二姐) 甜品
地址:土瓜灣北帝街57號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nn-1:00am
詳情: http://bit.ly/2zTKPkQ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