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舌頭〉
我把一節舌頭放在她的鉛筆盒裡。是以,每次她打開筆盒,要寫信給她的新戀人時,總聽到囁嚅不清的我的話語,像一行潦草的字,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然後她就停了下來。她不知道那是我的聲音,她以為從上次見面後不曾在她耳際說話的我,已永遠保持沉默了。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的「愛」寫得有點亂。她順手拿起了我的舌頭,以為那是橡皮擦,重重重重地往紙上擦去,在愛字消失的地方留下一沱血。
*原詩可見「陳黎詩倉庫」:
http://faculty.ndhu.edu.tw/~chenli/poetry8.htm#tt
--
◎ 作者簡介
陳黎,本名陳膺文,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二十餘種。譯有《辛波絲卡詩集》、《拉丁美洲現代詩選》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二○○五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曾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
--
◎ 小編 #Y 賞析
從1975年首部詩集《廟前》出版到2000年代的此刻,陳黎的詩一直都頗具實驗性的風格,儘管時至今日,新讀者乍讀也不會覺得這是「過時」的產物,甚至仍然會認為是前衛的寫作。陳黎的創作頗豐,早期的風格也充滿野心。從語言、形式到題材,皆是寫作者意圖不斷追索與玩賞的技藝。儘管陳黎較為人所知的代表是乒乓相接的〈戰爭交響曲〉,但從《動物搖籃曲》中的〈小丑畢費的戀歌〉、〈魔術師夫人的情人〉、〈黃昏過蘇花公路送癌症病人回家〉就已經能看出許多新鮮的文字有機體。
延續著自己相當有突破性的代表作詩集《島嶼邊緣》(戰爭交響曲也是收錄在此書),這首〈舌頭〉一詩收錄在陳黎的第八本詩集《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評論者賴芳伶認為:「這本詩集在歷史性的前瞻與回顧中不斷自我辯證,既反思了舊有的美學軌範,並努力開放更新詩的形式;當然,類似的用心早在他近十餘年來的詩作中迭番出現;不過,仍以此集為最。陳黎自創的語言遊戲,喜歡大量援用約定俗成的話語和意象,常帶有後設式的自我指涉的傾向,讀者受邀進入詩中世界,聽其喃喃絮語的同時,亦回應了詭譎的閱讀反應。」詩人意圖在此編織的「詭譎」形體,或許也可以和這個月每詩本週的「奇怪」互相呼應。當然〈舌頭〉遠遠也不是陳黎最奇怪的詩,但絕對是其「散文詩」中非常精悍準確的一首。
豪不分行的「散文」詩,本質上會是一種「奇怪」的存在嗎?但是在這個場景的末尾:「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的「愛」寫得有點亂。她順手拿起了我的舌頭,以為那是橡皮擦,重重重重地往紙上擦去,在愛字消失的地方留下一沱血。」卻又那麼荒謬而合理。最廣為人知的那些散文詩代表作,如商禽的〈長頸鹿〉、蘇紹連的〈獸〉或許都是如此。作為一種對於「奇怪排版」的想像,散文詩似乎奇怪又不奇怪。儘管表面上沒有分行,但當「不分行」作為一種詩人有意為之的策略,或許詩作中的節奏、畫面、情節都作為一種隱藏的分行,在寫作者心中完成了。
不同於上述兩首散文詩對於動物性的想像或運用,陳黎的這首〈舌頭〉則是將身體器官(陳黎或許是全台灣最會寫『舌頭』的詩人了)與字詞、情愛的意象交錯,拼揍出如是光景。作為某種「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在狀聲詞裡也帶有奇妙的情色意味。
見血是正常的,那畢竟是「我」的舌頭啊。
-
美術設計:佳郁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陳黎 #舌頭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6的網紅黃建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建秦 音樂-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ack3964280.tw/ 簡介:(姞雪心)是大陸小說的作家、(鳳凰)是大陸配音員,以前(姞雪心)會自己寫詞與(鳳凰)玩票性翻唱歌曲。此回他們要自製歌曲,找了我來為(姞雪心)所寫的宋詞詞牌作曲、編曲,再由(鳳凰)演唱及...
黃秋芳簡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需要一點謊言 ◎李國威
有一次我在路上被人截住
他說:你活得不耐煩了。
是的,他說得對,他抓住了我的弱點
我的生活太單調,煩悶,
每個人都對我說真話,
我不知如何是好。
問題永遠是一個:為什麼對我這麼殘忍?
我需要一點謊言,一點彩虹的溫暖。
告訴我,地球是三角形,蝴蝶有六雙翅膀
告訴我,我,是個了不起的人。
沒有人肯犧牲自己的原則,
他們用真話磨折我,強調,
一個人必須照照鏡子
我偷偷地照過了,我知道,我看得見
我需要一點謊言,一點醇酒的芬芳
我要醉在他們甜蜜的臉孔裏
充實我的生活,豐富我的生活
沒有人肯這樣做,原則是可怕的
它令我渾身顫抖
——《中國學生周報》1974年4月20日 第1122期
--
◎ 作者簡介
李國威 ,1948年香港出生,原籍廣東台山。早於中學時代已參與《公教報》學生文壇的編務工作,發表大量作品,包括教文、小說、影評等。公教學生文壇其後出書《江潮集》和《江潮二集》,都有選載李國威的作品。 七十年代於《明報晚報》工作,曾擔任《中國學生周報》編輯,先後在《明報》 、《快報》、《南北極》寫稿,其後任TVB新聞部編輯。據悉,「無綫新聞,事事關心」的口號乃出自他的手筆。
李國威後來轉職TVB集團旗下的博益出版社,帶動當時的中文袋裝書熱潮。1987年策劃《博益月刊》創刊,擔任總編輯一職。
1993年,李國威病逝。關夢南將他歸入其編著的《香港新詩: 七個早逝優秀詩人》一書,2012年出版。
李國威生前出版過兩本書:《只有今生》、《猶在今生》。這兩本書主要收集他九十年代初期在《星晚周刊》的專欄文章。
青文書屋後來整理他的遺作,1996年出版了《李國威文集》,並於1998年出版的《十人詩選》中收錄了李國威33首詩作。
--
◎小編 驚雷 賞析
從「國語文」到「華語文」的跳躍,並非指涉考核範圍的擴大,而是意味著時代選擇了華語文,存在開闊視野、跨域之需要,將學習的語境拓展至臺灣以外的華語地區,某程度也顯示語文增強對文學的包容性。香港,作為臺灣的友鄰,不論從文化影響、歷史連繫,還是當代的處境,確是無法迴避論及。儘管臺港兩地存在一定的地理距離,但兩地的心理距離卻似乎愈來愈近,尤其當遭遇類近的苦劫時。
如果要為下一輪華語文課本的現代詩選建議一位詩人,我會把李國威選進去。這個名字或許對一般讀者有點陌生,但對於香港新詩發展與臺灣詩的連繫亦具其重要性如黃燦然主編的《香港新詩名篇》(天地圖書,2007)就將他選入香港七十年代的其中一位代表詩人,同時期還有鍾玲玲、梁秉鈞、舒巷城等詩人。參閱杜家祁的文章〈現代主義、明朗化與國族認同——香港六十年代末「創建學院詩作坊」之詩人與詩風〉,李國威曾擔任兼職教師、《盤古》與《中國學生周報》等刊物的編輯,也如不少作家(如劉以鬯等)一樣在報館工作。六十年代末參與戴天、古蒼梧主持的香港創建學院詩作坊,據稱,此類工作坊的形式是戴天從美國愛荷華大學的National Writers’ Workshop引進。李國威與鍾玲玲、關淮遠等人同期,在詩作坊接觸余光中、鄭愁予等臺灣詩,但較受瘂弦的影響,可見六十年代香港新詩與臺灣現代詩的交集。寫詩以外,李國威亦兼擅其他文體,出版散文集《只有今生》、《猶在今生》;報告文學作品〈廖秉漢生前死後〉,好友梁秉鈞(也斯)更在其逝世以後(1993)為他出版《李國威文集》(1996)。
據《呼吸詩刊》第3期(1997年6月)的紀錄,李國威曾於《中國學生周報》、《盤古》、《大拇指》、《秋螢》、《香港文學》等文刊發表33首詩作,最早發表的詩作見於1969年2月的《中國學生周報》,題為〈碎片〉。自〈碎片〉起計, 以下賞析的詩作〈我需要一點謊言〉(1974年)為第17首,是李國威的中期詩作。
將黃燦然主編的《香港新詩名篇》(天地圖書,2007)引李國威〈我需要一點謊言〉,《十人詩選》的版本比對過後發現:《中國學生周報》的版本在第二節第四行缺減「道」字;第一、三節第二、一行的尾巴分別多了一個句點。修改版將句點略去,減少詩行節奏隔斷的效果,使詩作更為連貫;增加「道」字則令詩句稍微卡頓,表現情感、語氣的轉折。惟以下分析仍以《周報》版本(原版)為準:
全詩分為五節,首節將全詩的「氣」在開端作「破」的處理,詩人忽然在路上被人阻截並被突然指斥「你活得不耐煩了」,營造一種荒誕感,同時,其戲劇性也引起讀者的好奇。一般人在街上被人指罵會感到被冒犯、愕然,甚或質疑是否黑幫尋仇「點錯相」,但詩人在第二節很平靜地面對、接納指斥,對於真實的生活感到苦悶。然而,回頭一想,他對路人指斥的認同,是否等同他也認同真實呢?此處似乎開啟了真與假之間的徘徊,充滿哲理。
第三節是詩人拆解「需要一點謊言」的原因,可能是他在生活裏遭到挫折,需要一點謊言來自我安慰、療癒自己。值得留意,詩人列舉謊言的例子時,也反映他對真實的認知,在其潛意識裏,真話與謊言出現對立。接續在第四節,詩人假設說真話是人的原則,因此在他者發自內心說出惡毒的言語例如「你自己照照鏡子」,其潛台詞是「看你這種人模狗樣還能有甚麼出息」,使言語的攻擊力加倍。此節末句「我偷偷地照過了,我知道,我看得見」用得巧妙,鏡子的出現是真假兼備的,虛實交錯、亦真亦假。佛家有所謂「明喻即空,像喻即假,鏡喻即中」,其意象的挪用再度勾起真與假的哲思。
最後一節,詩人說「我要醉在他們甜蜜的臉孔裏」,但依照上節的脈絡,「他們」的臉孔顯然並不「甜蜜」,因此推斷詩人意圖借醉後的迷糊感抹去「他們」為自己帶來的痛苦。而一點違反原則的「謊言」彷彿就是一點安慰,以粉飾詩人的世界,可惜每個人卻仍「恪守原則」,不肯說半句白色謊言。
走筆至此,詩作為我們留下許多揮之不去的問題:詩作裏的「真實」是否完全的真實?「謊言」是否完全虛偽?詩人在上述詩裏會不會只是曲筆,有意模糊真與假的界線?在某些情形,會不會是真話假說、假話真說比較適合?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一切留待後人解讀。
--
美術設計:宇軒
圖片來源:宇軒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3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文課本詩選 #告別國語 #李國威 #我需要一點謊言
黃秋芳簡介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9日
地點:涿州
人物:林則徐、跟丁、廚丁
事件:
林則徐一行人走至涿州,蔚牧晉芳來迎。
入城後,至南關外行館留宿(註1)。
當天走了約七十裡路。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九冊日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365 / 4557。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討論 | 皇帝權力有多大?摳門道光奈何不了奢侈內務府(下)
歷史春秋網
作者:喻大華
道光不僅在生活細節上吝嗇、摳門,在為政治國方面也是如此。
道光初年,新疆發生張格爾叛亂,數萬清軍萬里遠行,征戰數年,終於平定了叛亂。
道光八年(西曆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門舉行獻俘禮,現場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壯舉」——宴請平叛有功的將士。幾天之後,宴會在清漪園(光緒年間改名頤和園)萬壽山下的玉瀾堂舉行。將軍們筷子一揮,幾碟小菜立即見底,吃又沒得吃,退席又不敢,只好面面相覷,呆若木雞。
後來,在探討新疆設防方案時,將軍們提出的佈防方案就是通不過。本來,將軍們已經考慮到了道光帝的吝嗇,準備上奏僅要一萬八千名士兵鎮守新疆,但道光帝一下子就給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准清軍留守六千人。將軍們憤然回擊,提出專守新疆東部,西部自治,不予設防的方案。道光帝又大罵他們放棄新疆防守,指責其居心叵測。
經過幾年的爭執,根據《清史稿》記載,最後決定於「各省綠營兵額內裁百分之二,歲省三十余萬,以為回疆(本名西域,又名新疆)兵餉」,方案才得以通過。此後,在鴉片戰爭中,道光帝急於妥協,也不能不說與吝嗇的個性有關。總之,在討論諸如海防、邊務、黃河治理等問題時,大臣一提到撥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悅之色。
道光皇帝崇尚節儉,一則是生性吝嗇,視節儉為理想、樂趣;再則,是以此作為挽救財政危機的一種對策。
道光初年,清朝政府面臨財政危機。
清政府國庫年收入從乾隆中期起就達四千余萬兩白銀,至嘉道年間,總收入雖未比乾隆朝減少,但日子卻越過越緊。顯然,這是因為支出的增加而造成的。
此時,國家財政上的黑洞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第一個黑洞是皇族人口日益增多。順治初年,皇族不過兩千餘人,到道光時期已達三萬餘人。這個龐大的貴族群體不勞而獲,全靠國家養活,並且需要提供優厚的待遇,每年耗資數百萬兩,日漸成為沉重負擔。
第二個黑洞是因物價上漲造成。道光初年的物價,已經是康熙年間的五倍,物價上漲的原因是人多地少、糧食不足、糧價上漲。這樣一來,國家機器運轉的行政成本大大提高,而清政府的賦稅標準卻定於康熙年間,不能調整,為什麼?祖制不許可,康熙帝不是說過「永不加賦」嗎?
而且,從嘉慶朝開始,每年按照祖制徵收的賦稅也不能保證足額上繳國庫,各省都有虧欠,每年全國虧欠數百萬兩,這部分錢大多挪作地方開支,一部分入了官員腰包。
第三個黑洞是從乾隆晚期開始,社會矛盾加劇,起義此起彼伏,用於鎮壓的軍費開支大增。從乾隆末至嘉慶初年,清政府為鎮壓白蓮教大起義,花費軍費2億兩白銀,這是有清一代「成本」最高的一場大征伐,幾乎耗盡了康乾盛世所積攢的家底,國家財政從此一蹶不振。而邊疆、內地的起義還時有發生,圍剿的軍事行動成了財政上的一大黑洞。
第四個黑洞是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災害頻發,救災支出大增。譬如,黃河年年氾濫,治理辦法就是一個——堵住決口,結果生生將黃河堵出了個「地上河」,從此,黃河更加容易氾濫,形成了惡性循環。此外,淮河、運河也是百弊叢生。乾隆年間,每年花在治河上的錢不到一百萬,而從嘉慶年間起每年動輒上千萬。嘉慶二十五年(西曆1820年),嘉慶帝猝死前夕,國家花了一千萬兩白銀才堵上河南馬家營決口,沒來得及松一口氣,轟隆一聲巨響,下游儀封三堡大堤又決口三十餘丈。嘉慶帝聞訊欲哭無淚,不堵了?千里澤國,哀鴻遍野;堵?要拿國家總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往黃河裡扔!
第五個黑洞是吏治腐敗,這增加了行政成本。比如,治河費用如此高昂,天知道有多少錢真正用到了治河上。反正連工帶料都扔到了黃河裡,你查都沒處查。
道光帝即位之初,財政上出現了平定三藩以來百年未見的窘境,國庫儲備僅剩下二千萬兩。在乾隆時期,國庫白銀儲備最高達八千余萬兩。考慮到治理黃河堵一個決口就要上千萬兩,就可知國庫儲備的確太少了。而且,不知道道光皇帝意識到沒有,這個國庫儲備餘額還僅是帳面上的數字,實際到底有多少,他恐怕連核查的勇氣都沒有。
怎麼辦?
當時中國是農業社會,財源有限,既然生財無道,便只有在節儉上下工夫了。
但是,絕不能高估這種近乎吝嗇的「節儉」的意義,道光皇帝的節儉主要是省自己,其影響的範圍更是有限,離開了北京,官場生活依然故我,梨園聲色,飲食精靡,變本加厲,官員、鹽商生活豪奢,是道光想都想不到的。
根據道光年間在西北任職的張集馨回憶:來往于西藏、新疆以及甘肅、四川的官員皆經過西安,西安地方官均竭力招待。「每次皆戲兩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窩燒烤,中席亦魚翅海參。西安活魚難得,每大魚一尾,值製錢四五千文,上席五桌斷不能少。其他如白鱔、鹿尾,皆貴重難得之物,亦必設法購求……大宴會則無月無之,小應酬則無日無之……終日送往迎來,聽戲宴會」。這就是道光帝節儉主義之下、官場腐敗的真實寫照。
光緒年間,做過中國駐英法等國外交官的薛福成在《庸庵筆記》中轉敘了道光年間一位治河官員的回憶:當時,南河總督(那時黃河從江蘇省入海,負責治理江蘇境內黃河的官員叫南河總督)設在清江浦(今淮安市),每年耗費治河經費數百萬兩,但實際上用在治河上資金的不到十分之一,其餘都被他們貪污或揮霍了。
貪官們的飲食、衣服、車馬之類,爭奇競巧,極端奢侈。就拿宴席來說,一種豆腐就有二十餘種做法;一種豬肉也能做出五十餘種花樣。豆腐需在數月前購集物料,挑選工人,細心製作。客人嘗了他們宴席上的豬肉脯,讚歎不已。
一個客人起身上廁所,見幾十頭死豬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追問這是何故?原來剛才所吃的一盤豬脯,就是這幾十頭豬的脊背上的肉。這種豬脯的製作方法更是聞所未聞:將這幾十頭豬關閉於室內,拿竹竿打,豬奔跑嚎叫,猝然死去,趕緊割取豬背上的裡脊肉一片,薈集幾十隻豬,才能供一盤豬脯。據說這樣打死的豬,其精華集中於脊背,割而烹之,甘脆無比,其餘的肉都腥惡失味,不能再食。
鵝掌這道菜的做法更是出奇。將鵝圈在鐵籠裡,籠下點著炭火,鵝環奔數周而死,其精華集中於兩掌,每一席所需幾十隻乃至上百隻鵝,而割去鵝掌後,全鵝棄之無用。還有一道菜叫魚羹,取鮮活的大鯉魚幾十尾,倒懸于梁上,下承燒得沸騰的水鍋,敲碎魚頭,魚血滴入鍋中,魚尚未死,為蒸汽所逼,搖頭擺尾,一刻不停,魚血直到滴盡為止,鍋中紅絲一縷一縷連綿不絕,廚師撩血調羹,而全魚就無用了……
據說,這種宴會食物種類繁多,一場宴席歷時三晝三夜,其間名菜佳餚連續不斷。伴隨宴席,聲色犬馬,歌舞昇平,奢華之極。
可見,道光皇帝的「節儉」對官場奢靡的風氣沒有多大影響,那麼,其「節儉」影響了他的兒孫嗎?試看咸豐縱情于聲色,兒媳慈禧大興土木的生活就可知,其影響力是多麼不值一提。這對道光帝的節儉形成了相當辛辣的諷刺!
那麼,道光帝的「節儉」有助於解決國家的經濟危機嗎?儘管道光皇帝為國家節省了一些經費,卻無助於經濟危機的解決,財政狀況也未見徹底好轉,反而每況愈下。以至有的大臣發出了這樣的質問:為什麼乾隆朝揮金如土而國庫充盈,如今日日節儉卻民生罕裕,「豈愈奢則愈豐,愈儉則愈吝耶」?這個疑問何嘗不同樣困擾著道光帝呢。總之,作為一國之君,不去大刀闊斧地開源興利,而在一飯一衣上錙銖必較,這就不是節儉,而是捨本逐末的摳門兒、吝嗇了。
有人說道光帝無能,也有人說他無辜。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各大人物均是如此,普通人亦是如此,各個國家亦是如此,有其進步之處,亦存在些許問題。總而言之,看待事物時,盡量理性、全面地對待之,才可說是明智之舉。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黃秋芳簡介 在 黃建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黃建秦 音樂-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ack3964280.tw/
簡介:(姞雪心)是大陸小說的作家、(鳳凰)是大陸配音員,以前(姞雪心)會自己寫詞與(鳳凰)玩票性翻唱歌曲。此回他們要自製歌曲,找了我來為(姞雪心)所寫的宋詞詞牌作曲、編曲,再由(鳳凰)演唱及親自錄音給我作混音!也請大家給予支持鼓勵轉貼分享哦~^^
製作完成時間:2020年1月
------------------------------------------------------------------
网易云:https://music.163.com/#/song?id=1416908630
网易云伴奏&演奏版本:https://music.163.com/?fbclid=IwAR0QdxzAsyOyak4rOjCA80IITG2j0n95KfHIq1TPTVqEtsylm6nbYUV4l88#/album?id=84398581
歌曲:天仙子·方婉儀
制作人:姞雪心
作曲/編曲:黃建秦
錄音/原唱:鳳凰
詞牌:天仙子
填詞:蘭若
混音:黃建秦
------------------------------------------------------------------
歌詞:
我與荷花同日生,沈著素心池澤靜。
軒橋不覺翠漣雲,風漪境,蟬喚影,灼灼淥波芳瀅瀅。
最宜雨微天色青,散落皎珠滄浪靖。
秋來攏裳乘丹霞,枯殘梗,休傷景,留玉壹節塘底凈。
----------------------------------------------------------
圖像攝影:黃建秦
版權聲明:
1.制作人擁有樂曲非商業版權,禁壹切商用。
2.開放非商業翻唱&填詞。
A.翻唱作品需保留“制作人”、“作曲/編曲”、“原唱”、“填詞”署名。
B.翻填作品需保留“制作人”、“作曲/編曲”署名。
黃秋芳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逆風的手搖鈴」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古梅
內容簡介:
時代的真摰記錄,臺灣文學的鄉土芬芳,港口小村歲月,
一份陌生的關愛,轉化為深刻的永恆之情。
以戲劇的張力,引動人生!
那時,校園的鐘聲要以手搖鈴走遍校園;
那時,遠方的想念難以言說;那時,愛可以無限大……。
一則最古早味的聯考時代紀事!
曾經廣受歡迎的電視劇《星星知我心》編劇家之一古梅,
沉潛多年,推出情感綿長、搖響人心的長篇力作!
國內名家王盛弘(作家) 吳鈞堯(作家)、凌性傑(作家) 真情推薦
等待的歲月既漫長也不平靜,充滿坎坷的童年,
只有引航艇的鈴聲帶給他一線希望……
這是發生在一九六五年台灣屏東東港的一所國小,由一位五年級小學生和校工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長篇小說。當時的台灣,國小畢業如想升初中(即國中)必須參加聯考,以考試總成績來分發,那時最好的初中是臺北的建國中學,直到一九六八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才結束初中聯考。這部長篇小說刻畫早年台灣的生活歲月,充滿濃厚人情味,並將島嶼南北端(屏東、台北)的城鄉地景與社會樣貌躍然紙上,主角努力上進以求報答生命中的恩人的真實情感描繪獨到,富有成長小說色彩。
小說主角是個不到十一歲的男孩孫亦剛。他從小失去母親,又得不到繼母的關愛,除了面對升學壓力,也十分思念遠方當船員的父親,常常在碼頭聽導航艇的鈴聲,期盼引大船入港的聲響,有機會迎接父親歸來。而他的繼母不准他來碼頭,待他苛刻甚至虐待。在學校的他成績落後,沒錢交補習費,甚至無法溫飽。老校工在每日搖鈴招呼學生上下課的生活中,發現了這個孩子,當這孩子向他討取這個破損的搖鈴時,老校工知道這鈴聲給他內心安慰,兩人也有了深厚的情誼。而孩子的純真質樸也溫暖了老校工漂泊、孤獨的心……
作品充滿生動的人物與地景刻畫,將台灣最南端與北端的人文景致與風情鮮活呈現。以文學記錄時代的角度而言,不僅窺見早年台灣的生活樣貌,也對台灣社會變遷留下珍貴、難得的紀錄。
作者簡介:古梅
資深作家。本名趙寶珍。小說、劇本之創作甚豐,小說有《魔鎖》四部曲,分春夏秋冬的二十四節氣,以科幻兒童故事介紹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生活習俗及科技的進展,獲得「好書大家讀」獎項,並於中國大陸正進行有聲書製作。另有《不滅的燭光》、《火種》、《夏堤河之戰》、《孤女的願望》等小說,劇本豐富,包括《星星知我心》(與夫何曉鐘合著)、《慈禧外傳》、《孤女的願望》、《大廟口》、《黃土地外的天空》等多齣連續劇,引發熱潮。
此外,歷任大專院校「文藝營」、「影視企畫編劇班」、「作文師資培訓班」等指導老師,多年來投入兒童、成人作文培訓教育,成果豐碩。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黃秋芳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