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陸大哥這麼愛台灣,真心感謝!
馬華文學有了您的文字增加了很多溫度,不是只有看到黃錦樹老師。
謝謝您、一路好走!
真的謝謝您這麼愛台灣,謝謝。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
黃錦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小說再次偉大?】
寫作真的是件殘忍的事情啊
真的
不知道為何昨天又有人跟我聊到「創作顛峰」的話題,一時有感🤣🤣
對啊,儘管我目前自己好像還有些很薄弱的信心
但是
那也僅止於如此短暫的此時此刻而已
還是覺得很可能我某天一覺醒來就江郎才盡了
到底還能撐多久呢?
怕.jpg
‧
這裡貼一下今年三月印刻雜誌封面專輯
我與駱以軍老師的長對談
真的是長對談
名副其實,非常長
有1.5萬字左右
我找了其中大概最輕鬆有趣的一回合貼在這裡
提到有次2006年
機緣巧合,駱以軍開車載我從南投回台北
路上塞車
所以我們就尷尬又歡快又激情(?)地在車上「共處」數小時的事情
(剛寫完時,我曾開玩笑地想把這次對談命名為「讓小說再次偉大」🤣🤣🤣)
‧
然後週六晚上8點有個中國的直播活動
(應該是類似podcast)
如圖
有興趣聽我聊一下生物龐克的朋友們可以自己掃QR扣
────
駱以軍:
我記得十幾年前(搞不好十七、八年前),有一次我去南投一個文學營演講,你也去了,我回程台北時,你搭我便車。如今回想,我那時也才不到四十歲,所以你也不到三十歲?更早些時我就認定,你們那一輩的頂尖天才,一個童偉格、一個你、一個甘耀明。這和後來的文學地位無關,我就是只讀到你們二十多歲時第一本小說時的,一種同為練武者,對這年輕作者,他初展露的某些極特殊的眼球轉速,或濾光的方式,或奇怪為何他為特別定格某一幅畫面。
這是我作為武痴內心真的驚嘆。當時你搭我的車,年輕的你非常害羞沉默。其實我好像後來變成一個哈啦大叔,但那時碰到純質的小說天才,我會有一種怕碰碎玻璃器皿的笨拙。天知道那次台中到台北的高速公路大塞車,我們的車好像緩慢在車陣困了五個小時嗎?天啊那對我是和一個劍氣在身的下一代頂尖小說家,我們在封閉車內共處五小時!
我連年輕跟同輩哥們在PUB喝酒亂屁小說、電影,也沒那麼長時間。而且那時我(愁苦於自己那麼窮,然後妻小,一籌莫展),你(愁苦於家人還不接受你放棄醫學系,改要寫小說),我們都並沒那麼多的人世閱歷,哪怕如今如果這樣場景我們還可說些自己遇上的倒楣事,但那時我超焦慮。
我後來才認識童偉格,啊啊那更是你發動漫天唬爛忍術,他都可以一句話不說就只傻笑的悶葫蘆。
不過那一次困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拯救了我焦慮的那五小時,我問起你「最喜歡的世界小說家」。
說真話,我覺得我自己那樣真的很幼稚,但我記得我年輕初遇黃錦樹、董啟章、童偉格時,都會很白痴問這問題,甚至會問「你心目中的第一到第五名」?真的很白痴,但如今想來真美好。因為這些人也會出現同樣崇敬、嚴格內心排名的表情,真的認真和我說起來。卡夫卡、波赫士、馬奎斯、杜斯妥也夫斯基、納博科夫、大江,這些人一定跑不掉的。偉格很意外對我提到巴加斯.略薩,錦樹則對我展開那時我根本不認識的奈波爾。
這幾年,有次我遇見黃崇凱,我和他說到波拉尼奧,簡直像在說喬丹那樣的迷醉。
我記得你對我說起符傲思的《魔法師》,然後我們也歡快激情的說著艾瑞斯‧梅鐸的《大海,大海》。
天啊,那可是那時我內心的兩大天書!極品!啟發之理想大小說的某種「城堡設計圖」啊!我沒有和任何人提過(後來才有在文章中提過)。
對我而言,我們兩個像是對了「通關密碼」,為何那其中的設計、展開、愛之瘋狂、高藝術修養之人,但卻搞了個莎士比亞《暴風雨》的現代演劇。我們講得超嗨,完全忘了之前的拘謹、張力。就像兩個天才棋手在大聊哪一年世界西洋棋大賽,哪一局經典然後白方哪一手下錯,黑方在哪一手如何做局,那真是聊的暢意、兩眼發光。
當然之後,我們其實隔幾年遇見,某些對談活動,某些和其他創作者的咖啡屋聚會。但好像不再能復返,那樣我們相較都年輕,然後像高手拿劍晃幾下探對方內力的傻瓜行為。
但我心中留了個念想,想有機會再聽你說說。
‧
伊格言:
你提到多年前這件事(準確地說是二○○六年十二月;因為我清楚記得前晚天氣極冷,我在南投文藝營住宿處小房間電視上看到陳菊以極小票數差首次擊敗黃俊英當選高雄市長。換言之,那時《噬夢人》也還在我腦子裡還沒被寫出來呢),我讀得熱淚盈眶。
是啊,如你所言,那多麼「傻瓜行為」,純淨而真誠無比──並無特別私交,但同樣懷抱著對小說這藝術行當的虔誠之心的兩個瘋魔者(是啊,不瘋魔,不成活)的彼此試探,擺好了架式過招;然而同時又信服於對方的虔誠與深情,心知肚明因而有種知音的相濡以沫。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刻。而確實也正如你所說──那樣的時刻如何可能?連你(以軍老師!)和你的同輩們聊小說,也不太可能一聊五小時啊。黑暗的北上高速公路上黑暗的車裡,有時車行順暢,路燈的橘色燈光霧氣般間歇性侵入車內;有時路面擁堵成為大型停車場,舉目所及所有車輛方盒子共同陷落於一個被按下了暫停鍵的虛擬夢境中。
而後我們竟然就這樣聊小說聊了五個小時!誇張點說,出之以〈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主角葉月春奈之語:一切豈非近乎神蹟?
所以「上帝」是什麼?「神」是什麼?我們何德何能,何其幸且不幸,與那樣既徒勞無功又煙花般燦爛的命運相遇?
我想到的是,在無神論者佛洛依德那裡,那是人類用以抵禦恐懼的心靈幻覺(《圖騰與禁忌》、《一種幻覺的未來》);在另一位無神論者馬克思那裡,那是統治階級用以麻痺人民的鴉片。而如今重新思索這不可思議的提問,如果一如馬克思與佛洛依德所說,「神」純粹是人類心靈的創造物,那麼我會問的是:在何種時刻,在「智人」此一物種的心靈中,恐懼誕生了,神也因此而誕生了?
尼安德塔人的心中有神嗎?黑猩猩們的心中有神嗎?虎鯨、狗或貓的心中有牠們自己的神嗎?
我必得如此提問,因為我無法無視於數世紀以來人類的智識進展與文明跳躍。那是達爾文的凝視,《盲眼鐘錶匠》的洞見,丹尼爾‧丹內特等一眾心智哲學家手術刀般鋒利的思索,凱文‧凱利的的空照視野,甚至再加上伊隆‧馬斯克等夢想家的狂想與實踐。
法國作家韋勒貝克在《誰殺了韋勒貝克》中虛構了一幅藝術家傑德‧馬丹的成名畫作,題為「比爾蓋茲和賈伯斯討論電腦資訊的未來」(韋勒貝克的描述是,畫幅中,北加州燦爛的夕照下,正向生命終點快速趨近的賈伯斯眼中燃燒著深沉的火焰,「不只是預言者、先知的火焰,也是儒勒‧凡爾納筆下描述的發明者的火焰」)──
而在我們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我們該凝視的是「伊隆‧馬斯克與哥德爾虛擬視訊會議」或「凱文‧凱利、理查‧道金斯與教宗聖方濟各針鋒相對」。
我懷疑,在小說的世界裡,「神」與「鬼」或許都是命運的代稱(幾年前我寫過一篇談及普利摩‧李維的小文章,題為「鬼是命運的隱喻」)。
《魔法師》的作者符傲思並未迴避此一大題,在序言中,他明白表示,《魔法師》最初的原名叫「上帝遊戲」。是,我個人以為,符傲思在討論的確實就是「命運」;而小說主角于爾夫的遭遇無非是一部微縮膠卷化的個人心靈史──必須說明的是,此處的「個人心靈史」並不僅是小說情節中的角色個人心靈,而毋寧隱喻著整部人類文明之智識啟蒙流變的歷史。
在我看來,符傲思與《大海,大海》的艾瑞絲‧梅鐸(Iris Murdoch)、《基地三部曲》的艾西莫夫,以及韋勒貝克等人是同一類小說家
(當然了,或許可以再加上《三體》、《阿特拉斯聳聳肩》),他們思索的是整個文明過去的脈絡與未來的去向。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個人哲學三問,在此或已化為烈焰煙塵中的「文明三問」:「文明是什麼?文明從哪裡來?人類文明終將往何處去?」。我以為,這或許就是最「大」的小說了。
小說還能有多「大」?是以,就此一角度而言,或許我可暫且心虛地回答你半開玩笑的提問──你提到,你很想聽我唬爛看看「愛的量子力學論」。
當然了,我沒有直接回答的能力,但或許恰恰有一趣事可供參照:在《噬夢人》的幾十則註解中,有一則我簡稱為「方程式測定儀」的註解──我假想未來有位名叫森山和正的日本教授發現了關於「愛」或「靈魂」的物理學證據。
事實上,此刻,二〇二一年科學家們所掌握的弦論已然推測,我們身處其間的世界並非僅只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四維時空,而是另有七個細小的維度踡曲於其中;是以,宇宙並非四維時空,而是以共十一維的形式存在。而小說中森山和正教授的理論則論證了,類似「靈魂」、「意識」、「生命」與「愛」,甚至「詛咒」這樣我們此刻以數學或物理無法證實的「東西」,都實存於那感官不可見的七個細小維度中。
《噬夢人》成書於二○一○年;而其後數年,英國大導諾蘭就釋出了他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在電影中拋出類似設想:「愛」就在第五維度裡。我有時演講時提到此事,不無得意,開玩笑地說我與諾蘭大約是英雄所見略同吧(笑)。
當然了,這在《噬夢人》中僅是一支線,而在《星際效應》中則得到了完整的發展。諾蘭無疑是個自造迷宮的高手,《星際效應》中迷宮仍在,但明顯不如《全面啟動》(*Inception*)與其後疫情下的《天能》(*Tenet*)般錯綜迂迴,取而代之的則是巨大的、寬闊的,宇宙尺度的深情。我在想,這個小巧合或許也代表了我對此類「大小說」的個人偏執。小說此一藝術形式,究竟可能「宏偉」至何種程度?
我對此事好奇無比。而這點,又直接連上了我個人對藝術的另一理解或執念──小說,或謂藝術,是否有可能更有效、更毫無閃躲地回應當代人類的議題?如何「讓小說再次偉大」?
作為一位虔誠的文字手工藝人,我猜想,這或許就是我們所在的這個行當為文明做出一些無可取代的創新的機會吧?
黃錦樹 在 鄭麗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喜歡漫步山林,我也喜歡閱讀!每一回,都是獨特而珍貴的心靈旅程!
德國哲人尼釆說 : 「閱讀給我更多的憩息,引導我漫步在別人的思想與靈魂中。」而我相信,我們在一次次穿越思想的漫步中,最終將找到自己。
今天是世界閱讀日,想跟大家分享幾本好書,每一本都是精彩的作品,都是值得用心探索的旅程!
#妳/你今天閱讀了嗎?
#妳/你最近讀了哪一本書?
#423一起來閱讀
#世界閱讀日
01.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先覺)
02. 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遠流)
03. 吳妮民,《小毛病》(有鹿)
04. 凱薩琳‧瑟倫,《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勝出》(經濟民主連合)
05. 陳德政,《神在的地方》(新經典文化)
06. 胡淑雯、童偉格主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卷一~卷五)》(國家人權博物館x春山出版)
07. 保羅‧諾特,《民主的思辨》(如果)
08. 李明璁,《物裡學》(大塊)
09. 創作者GGDOG、KOTABAO、黃文信、H. Chia笳彧、內角和、Litalan嵐、TEI、RYNB、愛莫&啞忑,行人文化實驗室企劃,《誰不是米克斯》(行人文化實驗室)
10. 朱和之,《南光》(INK)
11. 提克,《婆娑島妖事錄》(聯經)
12. 初安民,《世界上距離陸地最遙遠的小島》(允晨文化)
13. 黃錦樹,《大象死去的河邊》(麥田)
14. 洪芳怡,《曲盤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遠流)
15. 《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文化部、國立台灣美術館)
16. 謝世宗,《侯孝賢的凝視》(群學)
17. 謝佩霓,《貓非貓》(大塊)
黃錦樹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馬共 #中共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3「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廣告段落
02:26 馬共的成立
03:45 三面諜萊特
05:19 英國人重返馬來亞
07:15 中共與馬共
08:27 餘生的故事
09:30 我們的觀點
10:46 提問
11:04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關節
|腳本:關節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Red Star Over Malaya: Resistance and Social Conflict During and Aft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1941-1946:https://nus.edu/2V0HvSb
→何啟才:马来亚共产党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探究:https://bit.ly/3qMQPoL
→于洪君:马来亚共产党及其武装斗争的兴起与沉寂:https://bit.ly/2UplPPB
→維基百科:馬來亞共產黨:https://bit.ly/3xly6TG
→許劍虹觀點:星馬地區「大中華膠」─從馬共叛亂到改革開放:https://bit.ly/3xkX2L0
→游击战斗、埋骨青山与和解归来: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503902
【 延伸閱讀 】
→紀錄片《不即不離》:https://bit.ly/3xmDKEW
→電影《波羅蜜》:https://bit.ly/3Ayjl1B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黃錦樹 在 旅台馬華文學作家黃錦樹成為中國《南方人物週刊》專訪人物 的推薦與評價
我願意為你每週選書—#馬華作家黃錦樹新著篇| □ 黃錦樹,《民國的慢船》,馬來西亞有人出版社,2019 (一) 2019年年初,旅台馬華文學作家黃錦樹成為中國《南方人物 ... ... <看更多>
黃錦樹 在 馬華文學“盜火者”黃錦樹:沒有人會理會你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黃錦樹 是作家,也是學者。原本這篇專訪很容易寫,照錄音整理出一問一答,其見識與觀點就足夠分量。在動筆前,我臨時改變主意,決定先從黃錦樹的故事 ... ... <看更多>
黃錦樹 在 [轉載] 文心凋零? 黃錦樹- 看板Literpriz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2013-05-20 02:04 中國時報
抒情散文以經驗及情感的本真性作為價值支撐,文類的界限就是為了守護它。讀抒
情散文不就是為了看到那一絲純真之心、真摰的情感、真誠的抒情自我,它和世界的磨擦
或和解。這興許是中國抒情詩遺留下來的基本教養吧,那古老的文心。黃金之心。
一九七八年出生的吳柳蓓是近年相當被看好的年輕女作家,這些年來得了不少文學
獎(詳見其著作封面內褶頁),二○一○更被列為甘耀明為寶瓶籌劃的「六人行」的六大
新星之一,備受期待。迄今已出版了至少四本書。
要不是友人倡議合編一本大學教學用的散文選,我不會特別去注意這些年紀比我小
很多的寫作者。不會一本一本的去清查那些文集。
更沒想到某個嚴重的問題可能已被常態化。
首先看到《裁情女子爵士樂》裡得第十一屆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的〈小黃之城〉,
讀了眼睛一亮。確實是篇散文佳作,以一個計程車司機的女兒的口吻,寫得非常動人。讀
的時候我感動的想,如果我是那開計程車的老爸,也會在女兒上班的公司附近繞,一直到
她深夜加完班,好順道載她回家的吧。這年頭「鹹濕佬」可多著呢。計程車司機的女兒寫
作,當然非常罕見。從語調看來,她可是個很能體諒父親工作辛勞的孝女呢。
接下來《租借日記》的〈洗〉、〈她從安徽來〉也都是佳構,是《散文課》可以考
慮的篇什。可是一旦看得多些,就發現有些不對勁。這「裁情女子」身世似乎異常複雜,
她有幾個爸幾個媽啊?個個身分好像都不同,竟有身世如此坎坷堪憐的女子哪。除了那個
開小黃的計程車老爸之外,譬如《裁情女子》裡得梁實秋散文獎佳作的〈老夜〉,媽媽是
個來自泗水的印尼外配;得第一屆屏東縣文化局「東港漁鄉」散文首獎的〈海的心事〉,
父母都是勤苦的討海人(注意:都是散文獎,都是抒情散文)。
這不免令人疑心:她是不是個用小說去獵取散文獎的慣犯呢?
《裁情女子》封面註明是「創作集」;《租借日記》書封上謹慎的不注明文類,但
封底卻有三個「散文名家」大力推薦,且由知名的散文研究者張瑞芬教授寫推薦序。張在
推薦序〈楊柳依依〉裡委婉的指出,「輯三裡父親忽焉是金發號的漁人(〈上邪〉),忽
焉是碼頭捆工且救了越南偷渡的母親(〈海水湛藍〉)。輯二〈她從安徽來〉甚至父親是
大陸來台的老兵,多年後大女兒來台奔喪尋親。」(5)
當我們思考「散文課」時,這確是個棘手的問題。散文──特別是抒情散文,有沒
有它的倫理界限?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自五四以來,慣例形成默契,抒情散文的體裁協
約(虛構契約)是對虛構的拒絕,等同於自傳契約。
然而「越界」的問題時有所聞。大家如楊牧的《方向歸零》的敘述聲音有時會令人
非常不安,楊照《迷路的詩》的敘事聲音就更可疑了,但他們可以辯稱那是詩。小說有時
就是迷路的詩。
在文學獎裡,問題更是層出不窮。且不說前不久的〈神話不再〉事件。多年前有位
小說寫手也常冒充弱勢族群的口吻,以抒情散文去漁獵各文學大獎。時而是盲聾,時而是
肢殘,時而是智障,令老實的評審讀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頒獎時卻當場傻眼。只見來人
耳聰目明,健步如飛,衝上頒獎台,且聲如洪鐘,妙語如珠。本以為是家屬代為領獎,不
料真是的本尊大人。
周芬伶《散文課》的自序坦承她剛出道時也幹過這種事,鍾怡雯的第一本散文集《
河宴》裡多篇得獎散文也多有可疑之處;龔萬輝的小說〈隔壁的房間〉也得過聯合報的散
文大獎──但年輕時「涉世未深」,偶一犯之,並不為過。
鍾怡雯在《天下散文選》的〈序〉中曾為散文虛構的可能性辯護,但她可能沒弄清
楚,羅蘭巴特講的「真實效果」承俄國形式主義而來,那當然不等於客觀現實,文學裡的
真實原就受到文類的保護。問題在於:文學的真實效果和虛構契約息息相關(譬如「寫輪
眼」、「惡魔果實」是特定奇幻文類裡的特定真實),而小說和抒情散文判然有別。
抒情散文以經驗及情感的本真性作為價值支撐,文類的界限就是為了守護它。讀抒
情散文不就是為了看到那一絲純真之心、真摰的情感、真誠的抒情自我,它和世界的磨擦
或和解。這興許是中國抒情詩遺留下來的基本教養吧,那古老的文心。黃金之心。
讓寫作者或讀者藉著讀或寫,可以超越他的被拋狀態(即使是暫時的)。
但也因此讓那樣的寫作受經驗囿限,沒法讓同一個作者去應付諸多文學獎。
從文學獎的情境最容易看出問題的實質。因抒情散文的評審本然的預設了讀到的作
品應該源於經驗的本真性,那本真性在散文領域的出現在機率上是相對低的(「出現的機
率極低性」)──小黃司機的女兒,外配之女,身障者,三極貧戶之子等能那麼老練的掌
握文字技術、情感調度,確實相當珍稀,因此極容易脫穎而出。可是對小說寫手來說,那
並不是甚麼難事。稍加揣摩,移形換位,假擬代言,不過是場小翻兩個筋斗的表演而已。
想得散文獎而出生非常普通(家庭很正常)又有相當文字技術的寫手,換個身分確實容易
「出奇制勝」,寫得「感人至深」。
問題在於,那樣寫散文的人,為什麼不堂堂正正的去寫小說呢?
如果散文可以那樣玩,散文課不就該併入小說課、散文獎不就該併入小說獎嗎?脫
去散文文類的保護傘後,一流的山寨散文往往不過是篇普普通通的小說。確實,那些文體
練習似的「山寨抒情散文」如果當小說讀,無一不顯得單薄、簡單。原因之一,刻意裝得
像抒情散文的小說,必須壓抑自身的小說衝動(太多小說的動作很可能讓評審生疑)。但
也可能是這寫手的小說本來就寫得不怎麼樣(如果他也寫小說,就更好比較)。
抒情散文本性安份。而它的力量往往來自這份安份。
更嚴重的是:那樣的在文學獎裡越界,已經是個倫理問題了。
問題在於,我們的「文壇」為什麼一直容忍這種現象?
甚至有的人還自以為是在越界、創新,是件多了不起的事。
文風敗壞至此,或許文學獎的散文類是該考慮取消了。另設「山寨抒情散文」獎,
看誰能超越孝女白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97.131
... <看更多>